全国大型尿素生产及技术进步综述.pptx
- 格式:pptx
- 大小:342.19 KB
- 文档页数:48
国内外尿素技术综述一、国际尿素生产技术水平1、世界尿素生产能力据IFA数据显示,近年来世界尿素产能逐年增加,2005年为1.44亿吨,2006年1.52亿吨,2007年1.58亿吨,2008年约1.63亿吨,4年间尿素产能增长了1900万吨。
增长幅度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天然气、煤资源丰富的地区,如东欧及中亚(前独联体和波罗的海)、西亚(中东)、亚洲、东亚(中国等),其中西亚和中国贡献了产能增加量的83%。
2 世界尿素生产总量2008年全球尿素产量为1.504亿吨,增长率在4%以上,大部分是主要消费国产量的增加,如中国、美国、巴西,中国占全球增长的60%。
其次是出口导向型国家(阿曼、沙特、埃及、科威特和委内瑞拉)合计贡献增长量的25% 。
3 、世界尿素生产装置规模传统尿素工艺的单套装置规模一般在1600-1740吨/日,九十年代新建装置规模逐步趋向于大型化,单套日产能力在2000-3000吨,最大达4500吨。
1998年,斯纳姆公司首次推出第一套氨汽提工艺大规模尿素装置,单线设计最大生产能力为3250吨/日,2001年在阿根廷Profertil试车投产,当年平均日产3600吨、年产120万吨。
斯塔米卡邦公司的二氧化碳汽提工艺尿素装置单系列生产能力已能超过2000吨/日,2005年该公司设计的尿素2000+TM技术单线日生产能力可达3250吨,在沙特阿拉伯投产,年生产能力已超过100万吨。
2003年我国第一套单系列最大能力为2700吨/日的尿素装置在海南中海化学有限公司投产,目前又有3套同等规模的大型尿素装置将分别在**、四川和内蒙建设。
4 、尿素技术发展水平世界尿素技术研究和发展的总体趋势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较高的工艺效率,以减少原材料消耗和降低能耗;二是较高的装置运行可靠性,以实现安全、低腐蚀、高开工率、易操作;三是高产品质量,满足用户需要;四是低环境污染,减少废水和粉尘排放;五是改进设备材料,减缓腐蚀、延长使用寿命;六是优化工艺和设备布置,降低投资成本。
国内尿素产能产量及需求分析一、尿素生产工艺尿素,又称脲、碳酰胺或碳酰二胺,常温常压下呈现白色晶体状,易溶于水,无臭无味,非易燃易爆品,熔点及沸点均高于100℃,属中性化学肥料。
根据等级,尿素可分为优等品和合格品(含氮量、水分、缩二脲等指标),此外,尿素还有大、中、小颗粒之分,其中大颗粒通常是由中小颗粒二次造粒形成的。
我国尿素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煤制、天然气和焦炉气制法三种,根据煤气技术,煤制尿素主要分为气流床工艺、固定床工艺、天然气工艺三种。
与固定床工艺相比,气流床工艺在能耗、加工、环保效益和原材料范围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中航天炉及水煤浆法是国内煤制尿素产业升级的主要方向。
中国“富煤少气贫油”的资源结构,决定了煤化工在我国尿素的生产中占有主导地位,2019年中国煤制尿素工艺产能占比达75.3%,天然气制尿素工艺产能占比25%,焦炉气制尿素工艺占比0.2%,目前国内尿素的产能扩张主要以煤化工为主。
二、尿素产能产量现状21世纪以来国内尿素市场实现快速发展,并于2015年分别达到8604万吨、7512万吨的产能和产量,2016年以来受供给侧改革及下游需求影响,尿素产能产量明显呈现下降趋势,2019年中国尿素有效产能为6621万吨/年,同比下降3.3%,尿素产量为5321万吨,同比增长4%。
我国尿素产能区域集中度较高,受煤炭资源分布影响,尿素产能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西北及华中地区,2019年产能占比分别达29.8%、21.7%、17%和12.7%,西南、东北及华南地区占比相对较小,按省份来看,主要以山东、河南、山西、新疆和内蒙古为主。
三、尿素进出口情况2015-2018年由于国际尿素新产能增加,同时国内尿素开工处于低位,出口价格偏高,尿素出口量整体呈现逐年下降态势。
2017年以来我国尿素出口实行零关税政策,出口目的地(印度、美国及墨西哥等)的尿素需求是影响我国尿素月出口量的主要因素。
2019年由于国际新增产能投放不及预期,印度尿素进口需求量较大,拉动国内尿素出口增量,全年中国尿素出口数量达494万吨,同比增长102.4%;尿素出口金额14.05亿美元,同比增长81.5%,出口均价为2843.56千美元/万吨。
尿素生产方法综述1.1 常用尿素生产方法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目前国内外尿素的生产方法种类繁多。
但是在工业中获得人们普遍认同的方法是水溶液全循环法和CO2气提法。
这两种方法是工业中最常使用的方法。
其中水溶液全循环法自从在20世纪60年代被发现之后,人们就开始不断改进和研究,目前就人们使用此方法生产尿素技术已经接近成熟。
而除了这两种方法以外,工业生产尿素还经常用到氨气提法,此方法使用起来限制较多,因此工业用途较窄。
1.1.1 水溶液全循环尿素工艺水溶液全循环尿素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是那个年代最为经典的设计工艺。
从80年代发展到现在,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我国粮食增长的增长方面表现出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因为水溶液全循环尿素装置的腐蚀性较小,且尿素成品当中的杂质含量较低,从而大大增加了生产尿素的能力,并且此方法可以提高二氧化碳和氨的一个转换。
减低副反应的发生,所以水溶液全循环法一度被广泛的使用。
1.1.2 CO2汽提尿素工艺CO2汽提法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虽然它的发现晚于水溶液全循环法,但是此方法自从发现到现在已经有了后来者居上的趋势,目前此方法已经成为世界上建厂最多,生产能力最大的方法。
但其操作性比不上水溶液全循环生产尿素装置,其高压设备多,改造比较困难,装置的增产、改造潜力较小,而且此方法依赖于巨大的高层结构支撑设备。
1.1.3 设计工艺的确定通过对水溶液全循环法和CO2汽提法的比较,不难看出:水溶液全循环法与CO2汽提法与水溶液全循环法之间没有什么太大的优缺点。
虽然CO2气提法目前在市场上有更大的优势,但是,采用CO2汽提法尿素会消耗蒸汽。
另外,CO2汽汽提的实际竞争力。
相反,通过十多年的转换经验,水溶液提尿素的降低了CO2全循环工艺法显示出更多的优越性。
所以本设计保守采用水溶液全循环法。
,1.2 生产流程叙述1.1.1 工艺流程简图1.1.2 水溶液全循环法流程介绍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溶液全循环法就得到了工业上普遍的应用。
尿素行业报告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化肥原料,也被广泛用于化工、医药等领域。
本报告将对尿素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规模、行业竞争格局、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行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球尿素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俄罗斯、美国等国家。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尿素生产国,占据了全球尿素产能的三分之一以上。
中国的尿素产能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江苏等地,其中山东是中国最大的尿素生产省份。
二、市场规模。
尿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氮肥原料,受到全球农业市场的广泛需求。
随着全球农业的发展,尿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2019年全球尿素产量达到1.8亿吨,市场规模超过400亿美元。
而且,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尿素市场规模有望继续保持增长。
三、行业竞争格局。
尿素行业的竞争格局主要集中在产能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市场营销等方面。
目前,全球尿素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生产商包括中国中化集团、壳牌、巴斯夫等大型化工企业。
这些企业在尿素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市场渠道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也面临着原材料价格波动、环保政策压力等挑战。
四、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农业的发展和氮肥需求的增加,尿素行业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未来,尿素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创新,尿素生产技术不断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环保标准,尿素行业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推动行业整合和提升。
3. 国际合作,尿素生产企业将加强国际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全球竞争力。
4. 产业升级,尿素行业将加快产业升级,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高附加值。
总之,尿素行业作为全球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但同时,行业企业也需要关注技术创新、环保标准、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挑战,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