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管理部信贷政策指引共25页
- 格式:ppt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25
ⅩⅩ银行授信政策指引目录第一部分总体要求 (2)第二部分行业信贷政策 (4)第三部分区域信贷政策 (62)第四部分客户信贷政策 (65)第五部分产品政策 (69)第一部分总体要求ⅩⅩ年,我行将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背景下,结合“十二五”规划要求,按照“有扶有控、有保有压”的原则,制定并实施“有收有放”的差异化信贷政策,科学把握信贷节奏,通过市场改善和优化信贷结构,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重点向园区金融、社区金融和小微金融倾斜,向优势行业和优质客户倾斜,向“风险基本可控、资源消耗较少、综合贡献较高”的客户群体倾斜。
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守风险底线,做到“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实现不良贷款双降和信贷质量提升。
准确把握创新和产业转型的特点,按照“一体两翼两中心”的战略构想努力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
准确把握小微企业、“三农”、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绿色环保和消费金融等领域的脉动。
确保“小微企业贷款及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当年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水平”目标完成。
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为此,总行制定了ⅩⅩ年授信政策指引,要求如下:一、实施行业分类,执行差异信贷政策本授信政策指引将行业分为积极支持类、适度支持类、维持类、谨慎进入类和禁止介入类等五类行业。
各分支行(各部门)对积极支持类行业要加大优质市场营销和开拓力度,努力扩大同业占比、增加综合收益,促进行业贷款较快增长;对适度支持类行业要在稳固市场份额的同时不断优化行业内部贷款结构,加大对行业内优质客户和未来有较大发展潜力客户的市场开拓力度,争取行业贷款增速高于同期全行贷款平均增幅;对维持类行业要适度控制贷款增速,重点拓展风险小、收益高、资本占用低的信贷业务,原则上整体贷款增速不高于同期全行贷款平均增幅;对谨慎进入类行业要优选行业内有竞争力的客户,抓紧退出行业内处于竞争劣势的客户,严格控制贷款增速;对禁止介入类行业原则上要严禁新增,压缩存量。
**银行信贷政策指引说明一、适用范围本政策指引适用于ⅩⅩ年度全行公司、小微、零售客户授信业务营销、审批及管理等环节。
二、政策调整(一)总行将根据ⅩⅩ年金融、经济形势和政策变化,监管部门监管要求,以及我行信贷风险控制和业务发展需要,适时调整本政策指引。
(二)因我行小微贷款业务尚处起步阶段,业务模式及市场定位仍有待完善,期间小微贷款政策若有调整,以新政策为准。
三、其他说明(一)本政策指引是我行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主要着眼于通过引导信贷投向,调整、优化我行资产结构,以实现质量、效益、规模协调发展。
(二)鉴于我行国际业务刚获批,我行国际业务发展方向及定位仍需国际业务部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拟定,因此本指引的产品政策部分暂不包括国际业务。
目录第一部分形势分析 (1)一、2011年国内经济形势回顾 (1)二、ⅩⅩ年国内经济形势展望 (1)三、国家政策导向 (2)四、政府监管基调 (3)第二部分我行业务结构 (4)一、我行现有业务结构概况 (4)二、需关注的主要问题 (4)第三部分信贷战略与组合目标 (5)一、信贷战略 (5)(一)指导思想 (5)(二)ⅩⅩ年我行信贷业务重点 (7)二、组合目标 (8)第四部分信贷政策 (9)一、客户政策 (9)(一)集团客户 (9)(二)大中型客户 (10)(三)小微型客户、集群类客户 (10)(四)异地授信类客户 (11)(五)客户授信策略 (12)二、产品政策 (13)(一)贸易融资 (13)(二)银行承兑汇票 (13)(三)流动资金贷款 (14)(四)固定资产贷款 (14)(五)保理业务 (15)(六)国内信用证及代付 (16)三、行业政策 (16)(一)钢铁行业 (16)(二)煤炭行业 (19)(三)有色金属行业 (22)(四)化工行业 (24)(五)石油和天然气行业 (26)(六)食糖行业 (27)(七)家电行业 (29)(八)公路行业 (30)(九)建材行业 (32)(十)电力行业 (33)(十一)医药行业 (35)(十二)房地产行业 (36)(十三)政府融资平台 (39)四、区域政策 (40)(一)湛江 (40)(二)广州 (42)(三)深圳 (44)(四)重庆 (46)(五)长沙 (48)(六)佛山 (51)(七)东莞 (52)五、小微贷款政策 (54)(一)发展小微贷款业务的意义 (54)(二)我行小微客户的选择定位 (54)(三)集群客户选择原则 (55)(四)客户准入条件 (56)(五)管理要求 (57)六、个人信贷政策(消费类) (57)(一)个人消费贷款定义 (57)(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定位 (58)(三)个人消费信贷目标客户群 (58)(四)产品应用 (59)**银行ⅩⅩ年度信贷政策指引第一部分形势分析一、2011年国内经济形势回顾1、GDP。
银行授信政策指引介绍银行授信政策指引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机构,发挥着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对国家经济政策的执行等方面的作用。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银行授信政策成为银行业务中的重要一环,银行授信政策的良好落实以及银行客户信贷基础的稳定是银行投资风险的根本保障。
一、银行授信政策的定义银行授信政策,也就是银行对借款人进行财务状况、公司商业计划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出相应的贷款利率、还款期限、还款方式等条件,并与借款人签订贷款合同,向其提供贷款。
银行授信政策制定的核心是授信风险评估,而授信风险评估则是确保银行在资金投资中获得最佳收益的关键,授信评估的结果将直接影响银行风险管理的成败。
二、银行授信政策制定的原则银行授信政策制定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控制原则:银行在制定授信政策时,应该以风险控制为首要考虑因素,同时也要考虑到贷款的利润与市场竞争的压力。
2、灵活处理的原则:因为每一位借款人的经济状况都不相同,银行在制定授信政策的时候,应该保持相对的灵活性,对于那些财务报表或商业计划具有可行性的借款人,必要时可以进行一定的疏通和妥协。
3、公正原则:银行在制定授信政策的过程中,必须要保持公正、公平的态度,不偏袒某一类借款人,也不大肆放贷给某些借款风险较大的借款人。
4、资产质量保障原则:银行在制定授信策略中,应该根据银行自身的实际财务情况以及市场环境进行评估,授信的规模,风险代价等必须要高度符合银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以保证资产质量基本稳定。
5、追求效益原则:银行授信策略的制定必须要以实现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来确立,同时要在整体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寻求最大的经济利益。
三、银行授信政策的制定流程1、预分析调研:在制定授信政策前,银行应该在预测和分析当前市场环境的状态以及未来的走向,预分析和调研自己的授信政策是否符合市场的实际动态。
xx银行2016年授信政策指引2016年是“十三五”开篇之年,是我行迈入省级法人平台的奠基之年,也是我行“2016—2020五年战略规划”的开局之年。
“三年同遇”我行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金融法治意识和底线思维,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背景下,主动适应“贷款增速回稳、存贷利差收窄、社会融资方式转变、不良贷款反弹”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有扶有控、有保有压”的原则,制定并实施“有收有放”的差异化信贷政策,科学把握信贷节奏,通过市场改善和优化信贷结构。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调整行业授信占比,把握金融创新脉搏,聚焦五项金融,坚守三项定力,推进绿色信贷,向优势行业和优质客户倾斜,重点向“风险基本可控、资源消耗较少、综合贡献较高”的客户群体倾斜。
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银行业面临的困境:目前国内经济仍处于疲软状态,资产质量进一步下滑和利率市场化导致的盈利能力减弱正弥漫整个银行业。
为抓住银行业发展的新机遇,积极应对“中国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新挑战,促进我行资产业务的良性发展,为此,总行制定了2016年授信政策指引,要求如下:一、总体要求积极应对经济变化新形势,守住一条底线(即坚守风险底线,牢固树立“三个千万、三个用心”经营理念,“内防胜于外防”)。
铸造两个特色(即以“两小金融”--小微金融、小区金融为核心特色,把“小服务”做成“大品牌”。
加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贷款、居民消费贷款的投放力度)。
坚持三个服务(即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社区居民,不断营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坚持效益、质量、结构、规模均衡发展的基本原则。
坚持规模增长与资本耗用平衡原则,强化资本约束,提升资本使用效率。
(二)着力发展绿色信贷。
各分支行要根据全行信贷发展战略目标,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加大对生态工程、节能环保等绿色环保领域的支持,加快退出环保不达标、环境违法和淘汰落后产能客户(项目)贷款。
银行业信贷管理操作手册第一章信贷管理概述信贷管理是银行业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它涵盖了信贷审批、风险评估、贷后管理等一系列信贷业务的管理与监控工作。
本操作手册旨在指导银行业信贷管理工作的操作流程和规范,确保信贷业务的安全与稳定。
第二章信贷审批流程2.1 客户申请2.1.1 客户需准备的申请材料包括个人身份证明、收入证明、财产证明等。
2.1.2 客户填写信贷申请表格,包括申请额度、用途,以及贷款还款来源等信息。
2.2 信贷审查2.2.1 信贷员收到客户申请后,进行初步审查,核实客户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2.2.2 信贷员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评估客户的还款能力与信用状况。
2.2.3 信贷员对客户提供的抵押品进行评估,确定其价值与可接受程度。
2.3 信贷决策2.3.1 信贷员将审核结果提交信贷审批委员会进行终审。
2.3.2 信贷审批委员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内部政策规定,决定是否批准信贷申请。
2.3.3 客户收到银行的信贷审批结果通知,并据此决定是否接受贷款。
第三章贷后管理流程3.1 贷款发放与放款核对3.1.1 放款前,信贷员核对客户提供的还款计划与贷款合同等信息,确保一致性。
3.1.2 银行向客户提供贷款,包括放款金额、还款方式、利率等明确的贷款协议。
3.2 还款管理3.2.1 客户根据还款计划按时还款,可以选择自动还款、银行柜台还款等方式。
3.2.2 如客户出现还款逾期情况,银行将采取适当措施,例如电话提醒、催收等。
3.2.3 对于长期逾期或严重违约的客户,银行将启动追偿程序,维护银行的权益。
3.3 风险监控与控制3.3.1 银行设立风险控制部门,负责监控和评估信贷业务的风险情况。
3.3.2 风险控制部门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以及对信贷业务进行合规性审查。
3.3.3 风险控制部门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合理的风险控制建议。
第四章其他信贷管理事项4.1 银行业信贷管理规范4.1.1 银行业信贷管理需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部门的规定。
2009年第9期二00九年九月三十日【月刊】内 部 资 料请 勿 外 传2009年第9期目录Ⅰ.经验交流 (1)ⅰ.银行信贷项目试水碳金融市场前景看好 (1)一、金融危机带来的重大机遇 (1)二、巨大的碳金融市场蛋糕令各银行迅速卷入战团 (2)三、发展绿色信贷,全力支持低碳经济发展 (3)ⅱ.绿色林权抵押入赣银行有了流动资本 (3)■盘活资产:森林变身资本 (4)■各显神通:难题不断破解 (4)■抓住机遇:前景无限广阔 (5)ⅲ.进出口银行对企业“走出去”融资战略的经验借鉴 (6)一、《境外投资贷款管理方法》介绍 (6)二、《对外承包工程贷款管理方法》介绍 (7)三、实施“走出去”战略进出口银行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8)四、企业“走出去”银行应否先行 (9)ⅳ.孝感联社防治冒名贷款的对策解析 (10)一、以人为本筑牢管理根基 (10)二、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管理基石 (10)三、完善约束机制强化管理监督 (11)四、严查重处落实管理举措 (12)五、标本兼治构建管理长效机制 (12)Ⅱ.管理方法 (13)ⅰ.信贷高速增长带来的相关问题研究及对策建议 (13)一、信贷高增是适应宏观政策调整的客观需要 (13)二、巨量信贷投放的积极效果已经显现 (14)三、信贷增速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15)四、信贷高速增长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 (15)五、几点建议 (17)ⅱ.优化增量盘活存量助推经济可持续发展 (19)一、贷款快速增长助推经济复苏 (19)二、贷款投放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21)三、以更科学的信贷投放服务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的需要 (22)ⅲ.信贷管理中的绩效测量与信息激励研究 (23)一、银行本质与信息能力 (23)二、信贷管理:信息搜集与信息生产的过程 (24)三、信贷风险管理与信息工作质量 (25)四、银行信贷管理中的绩效测量与激励 (26)五、基于信息产出的银行信贷绩效测量与信息激励研究框架 (27)六、结束语 (28)ⅳ.抓准四个“必须”有效提升信贷支农水平 (29)一、科学判断,把握支农工作的新形势 (29)二、找准抓手,开创支农工作的新局面 (30)Ⅲ.行业授信 (31)ⅰ.适应宏观调控政策变化加强银行授信风险管理 (31)一、当前商业银行行业授信管理现状 (31)二、强化行业授信风险管理的对策研究 (32)ⅱ.银行信贷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34)一、变量选择与样本数据说明 (34)二、我国银行信贷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的实证检验 (35)三、结论 (38)ⅲ.引导资金回流银行抓“大”也要放“小” (39)ⅳ.规避风险形成合力发展银团贷款正当时 (40)ⅴ.银行在实现节能减排中必定大有可为 (41)一、低碳经济与银行支持作用概述 (42)二、开展碳排放交易的项目信贷,实施绿色信贷政策,促进污染减排 (42)三、积极创新节能减排信贷业务,实现低碳经济和金融创新的双赢 (43)四、加强与环保等部门的沟通与合作,自觉披露环境信息 (43)五、遵守国际可持续发展规范 (44)Ⅳ.中小企业 (45)ⅰ.透视中小企业困境进一步完善信贷管理 (45)一、流动性紧缩打破了资金供给的结构性平衡 (45)二、通胀预期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46)三、货币政策抬高了融资成本和融资门槛 (46)四、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动摇了银企“双赢”根基 (47)五、创新信贷管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47)ⅱ.挤排万难纵深推进小企业授信工作 (48)一、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面临的障碍 (49)二、小企业授信工作的对策建议 (50)Ⅴ.区域观察 (52)ⅰ.从漳州地区特例看银行信贷管理的持续改进 (52)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52)二、进一步加深信贷投放管理的措施建议 (55)ⅱ.危机背景下如何推进投资与信贷良性互动 (56)ⅲ.当前中国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 (58)一、银行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刚刚开始 (58)二、关注新增信贷的“亲政府化”倾向 (59)三、危机环境下政府与金融关系的新认识 (60)四、2008年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态势 (60)Ⅵ.宏观调控 (62)ⅰ.8月份中国经济运行数据解读 (62)一、工业高增速具有可持续性 (62)二、CPI环比上涨0.5%,年内或出现拐点 (62)三、中国经济复苏之势非常确定 (63)四、投资主导复苏,外需姗姗不来 (64)ⅱ.对比两次金融危机预测中国经济未来 (66)ⅲ.当前的通胀形势研判与宏观政策应对 (75)Ⅶ.银行政策 (78)ⅰ.收紧二套房贷治标更要治本 (78)ⅱ.在机遇与挑战中循序渐进拓展并购贷款 (79)一、中国并购市场的发展给银行提供了机遇 (80)二、日前商业银行开展并购贷款所面临的挑战 (82)三、对中资商业银行开展开购贷款的建议 (85)ⅲ.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提升农村金融服务 (86)一、小额贷款公司对农村金融有积极影响 (86)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应坚持的三个方向 (87)·1·Ⅰ.经验交流ⅰ.银行信贷项目试水碳金融市场前景看好一、金融危机带来的重大机遇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最大的机会可能在于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技术与新能源、能源环境技术。
银行信贷管理制度范文银行信贷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银行信贷管理,保护金融机构利益和银行信贷资金的合理使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银行的信贷业务管理。
第三条银行信贷管理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信的原则,并按照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合规管理等要求,实施信贷业务监督管理。
第四条银行应建立完善的信贷管理制度和信贷业务流程,明确内部管理职责和权限,并配备相应的内部机构和人员。
第五条银行应建立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建立风险评估、风险定价、风险监控和风险预警机制。
第六条银行应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体系,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信贷客户进行评估和监测,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第七条银行应建立业务数据的统计分析和风险预警系统,及时掌握信贷市场的动态和客户的信用状况。
第八条银行应加强对信贷业务的内部培训和外部学习交流,提高信贷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风险意识。
第九条银行应严格落实上级监管机构的有关规定,积极配合监管机构的监督检查,及时报送监管信息。
第十条银行应建立健全的投诉受理和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和解决信贷客户的投诉和纠纷。
第二章信贷业务管理第十一条银行应依据公司业务发展战略和风险管理需求,制定信贷业务管理制度和信贷业务发展计划。
第十二条银行信贷业务应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客户特点和需求,制定适合的信贷产品和服务。
第十三条银行应建立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客户风险评级结果,对不同级别的客户制定不同的信贷政策和措施。
第十四条银行应加强对客户资信状况和财务状况的评估,建立客户信用风险评审制度和客户信用额度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银行应建立完善的信贷审批流程,严格按照风险管理要求和内部控制要求,审核信贷申请,确保审批决策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第十六条银行应定期对信贷资产进行分类和计提风险准备金,确保风险覆盖、风险防控的需要。
第十七条银行应建立健全的信贷管理和监控机制,对信贷资金的使用状况和偿还情况进行监测和控制。
绿色信贷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绿色信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
第三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信贷,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提升自身的环境和社会表现,并以此优化信贷结构,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第四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有效识别、计量、监测、控制信贷业务活动中的环境和社会风险,建立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完善相关信贷政策制度和流程管理。
本指引所称环境和社会风险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客户及其重要关联方在建设、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给环境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及相关风险,包括与耗能、污染、土地、健康、安全、移民安置、生态保护、气候变化等有关的环境与社会问题。
第五条中国银监会依法负责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业务及其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六条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会或理事会应当树立并推行节约、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绿色信贷理念,重视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建立与社会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第七条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会或理事会负责确定绿色信贷发展战略,审批高级管理层制定的绿色信贷目标和提交的绿色信贷报告,监督、评估本机构绿色信贷发展战略执行情况。
第八条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层应当根据董事会或理事会的决定,制定绿色信贷目标,建立机制和流程,明确职责和权限,开展内控检查和考核评价,每年度向董事会或理事会报告绿色信贷发展情况,并及时向监管机构报送相关情况。
第九条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层应当明确一名高管人员及牵头管理部门,配备相应资源,组织开展并归口管理绿色信贷各项工作。
必要时可以设立跨部门的绿色信贷委员会,协调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