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的定性定量分析PPT讲稿
- 格式:ppt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56
蛋白质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功能分子之一,对于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准确地了解蛋白质的含量和性质,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使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来研究蛋白质。
一、定量分析方法1. 低里德伯法(Lowry method)低里德伯法是一种经典而广泛应用的蛋白质定量方法。
该方法利用蛋白质与碱式铜络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蓝色产物,通过比色法测定溶液的吸光度来计算蛋白质含量。
这是一种灵敏且相对简单的方法,适用于大多数蛋白质样品的定量分析。
2. 比色法(Colorimetric assay)比色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定量方法,通过蛋白质与染料的结合来测定蛋白质浓度。
常用的染料有布拉德福蓝(Bradford)、库吉铃蓝(Coomassie Brilliant Blue)、BCA法(Bicinchoninic Acid assay)等。
这些染料与蛋白质结合后形成一种复色物,通过比色法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可以定量分析蛋白质。
比色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定量领域。
3. 分子标记法(Molecular tagging method)分子标记法是一种新兴的蛋白质定量方法,利用特定的分子标记物(如荧光染料、放射性示踪剂等)标记蛋白质,然后通过测定标记物的荧光强度或放射性信号来计算蛋白质浓度。
分子标记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等优点,适用于微量蛋白质的定量测定。
二、定性分析方法1. SDS-PAGE(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定性分析方法,通过电泳将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分离出来。
在电泳过程中,蛋白质在SDS(十二烷基硫酸钠)的作用下具有相同的电荷密度,只受到大小的限制而移动。
蛋白质在凝胶中的分离程度取决于其分子量大小,可以通过对比标准品的迁移距离来估计样品中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
蛋白质定量与定性分析报告蛋白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报告此次“蛋白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报告总共包括蛋白定量、蛋白简单定性、蛋白功能定性三个部分组成。
师兄的报告内容翔实,介绍生动,让我受益匪浅。
1. 蛋白质定量分析蛋白质定量分析是确定样品中总蛋白含量,或者某种单一蛋白的含量。
蛋白质的定量分析一般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基于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特点,二是基于蛋白质的化学显色反应,三是基于蛋白质的光吸收特性。
蛋白质定量分析的方法有:280紫外吸光比色法、经典Bradford与Lowry检测法、BCA(二喹啉加酸)检测法、疏基测定检测法。
280紫外吸光比色法这一方法可用来快速检测溶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成分及其含量,通常用于柱层分析过程中检测蛋白质的洗脱峰。
如下图,蛋白质中的Trp、Tyr、Cys残基含有共轭双键,在280nm有一紫外吸收高峰。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蛋白质的A280与其浓度成正比,所以测定蛋白质溶液280nm的光吸收值是分析溶液中蛋白质含量的快速简便的方法。
可以通过A280与A260的差值来计算出蛋白质浓度,如:蛋白质浓度(mg/l)=1.45×A280-0.74×A260。
蛋白质的第二吸收峰在240nm以下,214nm最大,此峰是由肽键引起。
可通过214nm与225nm的差值来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较为精确的公式为: ε(280) (M-1 cm-1)= (#Trp)(5,500) + (#Tyr)(1,490) + (#cystine)(125).1.2 经典Bradford与Lowery检测法1.2.1 Bradford检测法这是一种迅速、可靠的通过染色法测定溶液中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该法基于考马斯亮蓝G-250有红、蓝两种不同颜色的形式。
在一定浓度的乙醇及酸性条件下,可配成淡红色溶液,当于蛋白质结合后,产生蓝色化合物,反应迅速而稳。
蓝色复合物在595nm波长处具有最大光吸收值,并与溶液中蛋白质浓度成正比,因此可检测595nm的光吸收值大小计算蛋白的含量。
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的方法
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1. 定性分析: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蛋白质质谱技术,如蛋白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
这些方法能够对样品中的蛋白质进行分离、鉴定和定性分析,可以确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特定的修饰情况。
2. 定量分析: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标记蛋白质定量和非标记蛋白质定量。
标记蛋白质定量方法包括同位素标记法和化学标记法。
同位素标记法主要包括稳定同位素标记法(如氘代谱标法)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如放射性同位素测量法)。
化学标记法主要包括功能分子标记法(如荧光标记法和生物素标记法)和反应性标记法(如对硝基苯甲酸标记法和丙煮醛标记法)。
非标记蛋白质定量方法常用的有相对定量法和绝对定量法。
相对定量法主要通过蛋白质相关的性质,在样品中不同蛋白质的含量所具有的差别来进行定量。
常用的相对定量方法有比较蛋白质的荧光标记法、差减荧光凝胶法和差异凝胶电泳法等。
绝对定量法主要使用内标法,通过加入已知浓度的内标蛋白质来计算目标蛋白质的浓度。
常用的绝对定量方法有多重反应监测法(MRM)和定量蛋白质标准曲线法等。
蛋白质定性、定量分析蛋白质定性定量分析(图片来源:百泰派克生物科技)蛋白质定性、定量分析随着质谱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质谱技术进行蛋白质(组)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1. 蛋白质定性分析:确定样品中是否有蛋白质存在,以及存在的是何种蛋白质。
蛋白质定性分析通常是指利用质谱法进行蛋白质鉴定和序列分析。
蛋白质定性分析分为top-down分析和bottom-up分析两种策略。
目前,bottom-up分析策略被更广泛的应用于蛋白质定性分析工作。
Bottom-Up(自底向上)和Top-Down(自顶向下)两种策略“自底向上”策略是指通过分析由蛋白质酶解生成的肽段来鉴定蛋白质。
当应用该策略来分析蛋白质组混合物时,因其类似于基因组测序的鸟枪法,所以又被称为鸟枪法蛋白质组学(Shot-gun Proteomics)。
“自顶向下”策略直接鉴定完整蛋白质,在翻译后修饰和蛋白质同素异构体鉴定方面有一些潜在的优势。
可是该策略的缺陷是蛋白质在气相中分离、电离及碎裂都十分困难。
而鸟枪法蛋白质组学由于将蛋白质酶解成肽段,使其在气相中更容易被分离、电离和碎裂。
2. 蛋白质定量分析:确定样品中总蛋白含量,或者某种单一蛋白成分的含量。
蛋白质相对定量分析相对定量的目的是测定目的蛋白在两个或多个样本中的表达量的相对比例,而不需要知道它们在每个样本中的表达量。
例如,如果研究项目中包括处理过的和未经处理的对照样本,通常可以将未经处理的样本做为对照组,经处理的样本的定量结果除以对照样品的定量结果,就可以计算各个处理样本的蛋白含量相对于对照组样品的百分比。
蛋白质绝对定量分析目前基于质谱的绝对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主要是指靶向蛋白质组学。
靶向蛋白质组学分析,是指对目标蛋白质(或修饰肽段)进行定性和/或定量分析,或者用于验证大规模蛋白质组学的结果。
基于质谱的靶向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由于没有物种限制并具备多目标同时分析能力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