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教学大纲规范要求

课程教学大纲规范要求

课程教学大纲规范要求
课程教学大纲规范要求

云南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英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Public Affairs of Administration 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3、周学时/学分:3/3 4、授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5、使用教材: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课程简介 公共事业管理属于现代管理学的范畴,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支学科、应用性学科。从学科的角度看,公共事业管理又是行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一个交叉学科。如同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管理学一样,中国特色的公共事业管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处于建构发展中。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基本课程且是其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课程,其内容和任务主要是从理论上阐述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畴、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和方法等,同时,根据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念,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各个门类进行概述。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注:必须明确要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把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和原则,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过程及发展趋势,能较好地较熟练地认识和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方法和技术,并对公共事业管理各个部门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当前我国进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建立发展中国特色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加强专业思想的教育,同时,促进学生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进度表 (以章为单位对教学内容做出学时要求安排。)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 1、考核方式:闭卷考 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10%、20%、70%(平时成绩由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小测验成绩等构成)

学术论文写作教学大纲

《学术论文写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代码:1 2. 课程中文名称:学术论文写作 3. 课程英文名称:Academic Thesis Writing 4. 课程总学时数:16 5. 课程学分数:1 6. 授课对象: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 7. 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必修课,也是我院针对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在学科体系中居重要地位。本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帮助、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写作。毕业论文写作是大学英语专业教学计划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和实践环节,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是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毕业论文写作的优劣决定学生毕业时可否被授予学士学位。本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严谨工作态度,良好学术道德,锻炼学生的思维组织能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激活学生的知识输出与输入。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和撰写规范,知道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并掌握写作论文的方法。 二、教学基本要求 1. 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能力,要求学生对文献材料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个人观点和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正确地引用他人的观点,避免有意或无意的抄袭现象。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从选题、文献调研、资料分析、列提纲、起草、修改到编辑的写作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摘要、引言、正文、结语的写作方法及文献引用方法等,为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指导和帮助,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科研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独立思维、科学探索的能力。 2.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教学大纲编写要求与说明

附件1 教学大纲编写要求与说明 一、大纲编写要求 课程教学大纲是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实施教学与考核的主要依据。课程教学大纲一般包括说明部分和本文部分,说明部分要明确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贯彻“少而精”原则,做到规范与灵活相统一;本文部分是教学大纲的基本部分,分章节或单元说明(章节或单元)教学目标、教学时数、教学内容、教法建议、考核要求以及参考书目等。 凡列入培养方案的各门课程,均应由课程归属教学单位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在开课前组织教研室或任课教师制(修)订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应经所在教研室讨论审核,经学院批准后方可执行,并报教务处备案。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应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配套,并汇编成册。 二、文档格式要求 1.教学大纲统一用Word文档排版打印,页面设置为:A4纸型;页边距:左2.8cm、右2.5cm、上2.5cm、下2.5cm、页眉1.5cm、页脚1.0cm,标准字间距,行距1.5倍,段前段后间距均设为0,标点符号全角录入。 2.标题、正文的字体及字号要求:一级标题:(《XXXX》教学大纲)三号宋体加粗;二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加粗;其余正文内容:小四号宋体。 三、填写内容说明 1.关于教学目标 具体参见理论课的教学目标陈述要求及参考样例,教学目标一定要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要反映不同的知识类型和层次。 2.实验类课程中的“类型” 是指基本(演示、验证等)、综合、设计等;如是上机课程“类型”是指单项训练、综合训练等。 3.非独立设置的课内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可以参照独立设置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格式编写,课内实践教学大纲应作为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的一部分,课程编号、学分以理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有机化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有机化学是综合性大学化学系基础课之一,也是生物化学、药物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高分子化学、农业化学等学科的基础。通过有机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掌握各官能团结构、性质、制备及其相互转换和有机化学基本原理组成。涉及的官能团有:烷、烯、炔、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羧酸衍生物、胺、硝基化合物、杂环、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涉及的基本原理有:立体化学、结构解析、自基取代、亲电加成、亲电取代、亲核加成和亲核取代等机理初步。通过基础知识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有机化学学科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了解其在化学、化工、环境、材料、能源、生命、医药、农业等学科中的根基地位

及其相互的关系。二、教学内容(一)、结构与性质 1. 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史以及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2. 有机分子的结构:共价键、碳原子的特性; 3. 有机化合物分子的表示法:实验式、结构式、投影式;4. 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碳原子的杂化轨道、σ键和π键; 5. 共价键的属性;键长、键角、键能、极性和极化度; 6. 有机化合物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对溶解度、沸点、熔点、比重的影响。(二)、饱和脂肪烃1. 烷烃的结构:SP3杂化;同系列;烷基的概念;同分异构现象;伯、仲、叔、季碳原子的概念;烷烃分子的构象:Newmann投影式,重叠式与交叉式构象及能垒。 2. 烷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及系统命名法; 3. 烷烃的物理性质; 4. 烷烃的化学性质:自基取代反应游离基取代反应历程(均裂反应、链锁反应的概念及能量曲线、过渡态及活化能) 5. 氧化反应及热化学方程式; 6. 烷烃的来

学术英语教学大纲

《学术英语》(Academic English)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学术英语》(Academic English)是南昌大学非英语语专业本科生第四学期进入提高阶段英语课程学习必修的一门I类通识课,以应对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和新形势下我国人才培养目标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及专业英语水平,拓展学生人文内涵和学科内涵,以内容为依托,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综合文化素养,为学生借助英语拓展各自专业发展提供条件,使他们达到用英语表达知识,用英语交流文化的更高要求,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希望通过学术英语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使用英语从事本专业工作,或者继续深造学习、进行学术研究以及参加学术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各课程适合完成大学基础英语课程,达到一般要求的学生。课程完成后希望具备在专业学习和研究上运用英语的能力。 主要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参加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专业课程和专业讲座、用英语查阅本专业的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和小论文、口头陈述和演示科研成果以及参加学术讨论的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在专业学习上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及学术批判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分为三大块: 第一,以课本教材为基础的语言教学;第二,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学

术兴趣选定研究课题,结成小组团队,围绕项目进行资料搜索,每个学生必须完成和自己项目相关的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阅读,分阶段完成论文的各个部分,最后每人提交1200词左右的小论文作为项目成果;第三,小组另选一个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话题进行演示陈述作为口头成果。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主要采用以项目为依托的教学(research/project-based)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团队合作方式,确定各自的研究课题和小论文题目。围绕这个项目进行一系列学术技能的教学。 课程还采用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学生需要查阅大量的课外学习材料及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材料,以进一步巩固所学学术英语的知识和技能,自主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课程充分运用先进的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采用全方位、立体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阅读:主要围绕课文,教授如何通过文章结构、主题句等来快速汲取文章信息的能力,学习学术英语的表达规范,了解专业领域的术语并加强正式文体的语感。输入材料由3—4篇1000一1500词的文章组成。 要求对作者态度和文章观点进行质疑,尤其是对不同来源的材料的观点进行比较和批判性评论,学会判断各种来源材料的可靠性和价值,培养评价不同观点的能力。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附件1: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居中,黑体四号) 课程英文名称(居中,黑体四号) 总学时: 总学分:课程性质:(宋体五号) 开设学期及周学时分配:(宋体五号) 适用专业及层次:(宋体五号) 相关课程:(宋体五号) 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宋体五号。) 推荐参考书:(《》,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宋体五号) 一、课程目的及要求 (空两格,说明课程目的及教学基本要求,宋体五号)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空两格,以“章节”为单位说明本章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空两格,以“章”为单位说明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宋体五号) 四、主要教学方式 (空两格,宋体五号) 五、典型作业练习 (空两格,宋体五号) 六、课程考核方式 (空两格,宋体五号) 撰写人: 审核人:

附件2: 课程简介模板 ××学院课程简介 课程中英文名称(如化工原理(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课程编号:(宋体五号) 课程性质:(如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宋体五号) 开设学期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 适用专业及层次:(宋体五号) 先行课程:(宋体五号) 后继课程:(宋体五号) 教材:(包括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推荐参考书:(包括参考书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宋体五号) 课程目的、内容与要求: (空两格,简要介绍课程目的,课程主要内容和课程学习要求,宋体五号) 撰写人: 审核人:

附件3: ××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大纲模板实习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实习周数:适用学期: 学分:实习单位(地点): 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二、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三、实习的安排和形式 四、成绩考核与评定 五、教材及参考书 主撰人: 审核人: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学时:适用学期: 学分:地点: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基本要求 三、课程设计方式与安排 四、课程设计报告 1.课程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2.课程设计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五、成绩考核与评定 六、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七、教材及参考书 主撰人: 审核人: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设计(论文)周数:适用学期: 学分: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任务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过程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标准与成绩评定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安排 主撰人: 审核人:

课程教学大纲制订与实施规则

课程教学大纲制订与实施规则 一、总则 第一条教学大纲是根据培养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根据课程在整个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及其性质、目的和任务确定课程的教学要求、体系和范围。它是教师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是检查、评定学生学习效果和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特对教学大纲的制(修)订及实施工作制定相关规则。 二、制(修)订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 第二条教学大纲应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和锐意改革、不断进取的时代精神,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第三条教学大纲应以科学的教育观念为指导,反映教育的基本规律,体现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新成果。 第四条教学大纲应根据不同层次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分类进行制(修)订,具有切实的可行性。 三、制(修)订教学大纲的原则 第五条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原则 教学大纲是专业培养计划的具体体现和落实,因此,教学大纲的制(修)订,应受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制约,要根据培养计划所确定的培养目标,明确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由于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不同,因此其课程的教学大纲在课程任务和基本要求上也应有所差别,突出本层次人才培养的重点要求。 第六条课程体系优化原则 教学大纲要根据学科体系和教育规律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在实现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妥善处理好学科本身的科学系统性、完整性与课程的目的性、特殊性之间的关系,防止单纯追求本门课程体系的完善,要满足培养方案的整体优化需要,特别处理好本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分工、配合等衔接,既防止疏漏,又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第七条教学内容的继承和发展协调统一的原则 根据教学效果滞后性的特点,要求教学内容应有一定的超前性。一方面剔除传统的教学内容中的陈旧和重复的部分,另一方面应及时吸收国内外科学研究的最新重要成果,在保证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大纲对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难度和要求应适当。 第八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2000年3月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发布) 为了规范全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特制订本教学大纲。本大纲所作的各项规定,对全国各类高等学校的英语专业均有指导作用,也是组织教学、编写教材和检查与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 一、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决定了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这些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也就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二、课程设置 英语本科专业学制为4年。根据英语专业教学规律,一般将4年的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一年级和二年级)和高年级阶段(三年级和四年级)。基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良好的学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为进入高年级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高年级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心业知识,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两个教学阶段中课程的安排可以有所侧重,但应将4年的教学过程视为一个整体,自始至终注意打好英语语言基本功。 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种类型,一般均应以英语为教学语言。三种类型的课程如下: (1)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指综合训练课程和各种英语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如:基础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口译、笔译等课程。 (2)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指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课程,如:英语语言学、英语词汇学、英语语法学、英语文体学、英美文学、英美社会与文化、西方文化等课程。

最新高校课程教学大纲撰写规范及模板

《××》课程教学大纲 (与下空一行黑体居中二号字) (以下标题:宋体加粗小四修改完删去此行) 课程编号:暂不填写,由教务处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统一编写(宋体小四以下同上)课程名称: 适用专业:××××××××××××(专业名称) 开课学期:×××(专业名称)第×、×学期(或第二至第四学期) ×××(专业名称)第×、×学期(或第二至第四学期) 学时:×××(专业名称)4×16=64 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专业名称)4×16=64 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此处用2×16=32形式来表示周课时和总课时,或者周学时,总学时,有实验课的标注出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课时分别是多少) 学分:×××(专业名称)×学分 ×××(专业名称)×学分(如多个专业不同学分这样编写,学时学分相同则只写学分) 大纲执笔人: 大纲审核人: 制定时间(或修订时间):(根据具体情况二选一) (与下空一行) 一、课程简介(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明确该课程类别,如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与2014级人才培养一致);概述课程的内容要点;明确其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阐述该课程对实现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所起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掌握的知识及掌握程度,要具备哪些能力。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式(宋体加粗、小四) 课堂讲授、理论+实践、一对一理论+实践(根据课程实际情况选择)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宋体加粗小四) 六、教学内容(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第一部分(居中宋体小四号字) 教学目的及要求:(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本部分教学要传授给学生哪些知识和技能,并按“了解”、“理解”、“掌握”、

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及格式

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及格式 1.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学时分配,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2.课程教学大纲的格式(用word编写) 《课程名》课程教学大纲-----(用三号黑体) (内容用四号宋体字,半角) 授课专业:------(用四号黑体要写明全称) 学时数:学分: --(用四号黑体) (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用四号黑体) 写明本课程的授课对象,属于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在人才培养过程(培养计划)中的地位及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思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 (2)课程教学内容---------(用四号黑体) 包括本课程主要内容,课程的重点、难点,并分章节详细编写内容及要求(写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并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表述应达到的要求),在各章标题后注明所用学时,学时分配只供参考,教师可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这一部分是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应尽量详细列出。 (注:“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理解”: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能够进行分析和综合。) (3)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用四号黑体) 包括各教学环节(如:课堂讲授、实验、作业、课外自学、课程设计、考试等。)的安排、要求。其中,课堂讲授:包括教学方法、手段、外语、计算机应用等要求,教学辅助资料如:习题集(库),试题集(库),CAI课件等要求;实验环节:主要写实验的内容及要求;作业:主要写明布置习题达到的目的,并分章节写出布置的题量;考试环节:写明考试的形式和内容改革的思路,要尽量避免死记硬背的考试。 (4)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用四号黑体) 课程教学大纲中指定的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应择优选择,且与设定的教学内容能较好的吻合。要列出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月。 3.页面格式 纸型A4:高 285MM,宽 210MM ;页边距:上 25.4MM,下25.4MM,左 20MM,右 20MM,装订线10MM;页眉:17MM;页脚:20MM;行距:固定值,28磅。

《公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公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公文写作 课程编码: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范畴:文秘教育专业 学分数:2 学时数:40 一、教学大纲讲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公文写作》是一门应用性专门强的课程,它以党和国家的有关规范性文件为指导,要紧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政职权和实施治理的过程中公文形成与办理的差不多规律与方法。其内容具有政治性、综合性、规定性与应用性的特点。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文秘教育专业的学生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把握行政机关公文与处理的差不多理论, 差不多知识与差不多技能,认识机关公文形成和处理的差不多规律,了解我国国家机关、社会组织现行的公文种类、体式稿本、行文规范、写作要求以及公文办理、公文立卷与归档的程序,原则和方法,培养和提升撰拟公文和处理公文的能力,以便毕业后能有较强的公文写作能力胜任工作需要。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综合课堂的讲授、习题、讨论及课外资料的查询、分析等方法来传授知识。教学手段要紧利用多媒体开展,课外资料查询、分析利用网络、图书馆进行。 (四)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独立性较强,前期若能开设《应用写作》对本课程较有关心,学完该课程,对学生大四开展的毕业论文写作较有关心。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本课程教材: 岳海翔.公文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参考教材: 胡双宝.有用公文写作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公文 要紧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文的含义,公文的产生与进展的差不多想讲;认识公文的特点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公文分类的意义,方法以及我国现行的公文名称。 公文概述 公文的特点与作用 公文的分类与名称 第二章公文写作 要紧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文写作的重要性、公文写作的特点和公文写作的差不多要求;明确公文写作的一样步骤、方法以及公文写作人员应具有的素养修养。 公文写作概述 公文写作的特点与要求 公文写作的步骤与方法 公文写作人员的修养 第三章公文的体式与稿本 要紧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文体式的含义及文体特点;懂得并把握公文结构各要素的含义及其在文面上的格式安排,了解并熟悉公文的外观形式及装订要求;懂得公文在写作过程中所形成的文稿与文本的含义及其作用。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 前言 l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l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修订说明 前言 80年代初,受国家教委的委托,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英语组开始着手起草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有关基础阶段和高年级英语教学的两个大纲经教材编审委员会英语组审定通过后,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经国家教委高教司批准后在全国实施。十多年来,这两个教学大纲在规范和指导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工作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鉴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近十多年来的英语教学又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原有的两个大纲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因而有必要作相应的修订。 受教育部委托,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于1998年由何其莘、何兆熊、黄源深、姚乃强、吴古华、陈建平、朱永生、钟美荪、王蔷和文秋芳10位教授组成了大纲修订小组,并于1999年6月起草了新大纲的征求意见稿。在听取了两百多所院校的意见之后,英语组在1999年10月的年会上逐条讨论了新大纲的各项内容,并在原则上通过了对新大纲的审定。年会之后,何其莘、黄源深和姚乃强三位教授根据各位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再次对大纲进行修订,并进行了文字上的润色。英语组于1999年12月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送教育部高教司审批。 经教育部批准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全国各类英语专业均有指导作用,是高校英语专业组织教学、编写教材与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也是

落实和贯彻教育部批准下发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保证。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2000年3月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为了规范全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特制订本教学大纲。本大纲所作的各项规定,对全国各类高等学校的英语专业均有指导作用,也是组织教学、编写教材和检查与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 一、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决定了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这些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也就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二、课程设置 英语本科专业学制为4年。根据英语专业教学规律,一般将4年的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一年级和二年级)和高年级阶段(三年级和四年级)。基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良好的学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为进入高年级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高年级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心业知识,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

东北石油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模板】

XX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 《》课程教学大纲(黑体,小2号) 课程编号:(见培养方案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总学时:讲课学时:实践(实验)学时: 学分: 适用对象: 先修课程: 一、编写说明 (一)制定大纲的依据 (二)课程简介 (三)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明确该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对培养目标的贡献度。) (四)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体现该课程在实现培养目标中所承担的任务。) (五)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六)对先修课的要求 二、大纲内容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体现掌握的知识结构、科学方法、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等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教学基本要求 (按照“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阐述教学内容要求,提出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要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建议与说明 (五)教学内容 (按照章节或内容列出具体内容,有关目标、任务、要求中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应在相应教学内容中明确标注并作适当说明。) 三、实践(实验)环节及要求

(主要书写实验的内容及要求。) 四、习题、课程讨论及要求 (明确对习题集、试题库等要求;明确学生讨论的内容及方式;写出作业题量,写明所布置习题应达到的目的。)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注明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式、启发式、研讨式、混合式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演示课件和在线课程平台等手段。) 六、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设计应体现现代教学方法改革。主要包括课堂讲授、在线学习、习题课、研讨课、实验(上机)、作业、考试等。) 表格居中,表格宽度基本占满版心,行高设为0.8cm(表格中有两行文字的行高设为 1.1cm)。 七、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要体现过程考核,体现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学习表现和收获,明确成绩的构成及比例。)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明确适合本课程学习的教学资源。) 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参考书:《》,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大学英语(学术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学术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ACADEMICENGLISH 执笔者:吴勇 审核人:易强 编写日期:2017年10月 《大学英语(学术英语)》课程是我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基础阶段的公共基础课,属必修课程。该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总计48学时,3学分。本课程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4)及我校人才培养定位实际要求来确定其教学内容和制订其教学大纲。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4)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体现在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专门用途英语两方面。在专门用途英语上,学生通过学术英语、职业英语等来获得学术领域或职业领域进行交流的能力,提升学生学术和职业素养,且该能力培养要进一步增强。 我校是以工科为主的地方本科院校,工科专业多,学生将来面临的学业深造、就业渠道也必然以工科方向为主,开设学术英语课程也是大势所趋。 学术英语能力主要包括:听专业课程和专业讲座的能力;搜索、阅读和评价专业文献的能力;撰写文献摘要、述评和专业小论文的能力;口头陈述和演示科研成果的能力;参加学术讨论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总体要求 依照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4),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针对英语高考成绩合格的学生,是本科毕业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针对大学入学时英语已达到较好水平的学生,也是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所选择的要求。 三个级别教学要求的总体能力描述如下:

展目标为教学目标,而英语基础较差的普通本科、艺术班、专升本等专业原则上以基础目标为起点进行教学。 (二)《大学英语(学术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学术英语以英语使用领域为指向,以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和学术交流、从事工作的能力,提升学生学术和职业素养为目的。 学术英语课程凸显大学英语工具性特征,将特定的学科内容与语言教学目标相结合,教学活动着重解决学生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语言问题,以培养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能力为教学重点,也分为三个级别。 三个级别教学要求的总体能力描述如下: 由于学术英语的难度和要求都比较高,针对我校实际情况,该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开设,一本招生及二本招生中英语水平较好的专业原则上以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为教学目标,而英语基础较差的普通本科、艺术班、专升本等专业原则上以基础目标为起点进行教学,且课内外学习时数的比例应不低于1:3。教学环节包括讲授、讨论、习题、课外教学、考试等环节,听、说、读、写、译技能培养并重。 五、教学手段与方法 本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交际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问题解决法、翻转课堂模式、线上线下互动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力量,建立《大学英语(学术英语)》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如QQ、微信、朋友圈、O2O平台等),学生进行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和个性化学习。 教学环节依据实际情况,可采取讲授、讨论、习题、课外教学、考试及其它灵活形式(如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

《学科导论》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学科导论是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科导论》的学习: (1)使学生了解专业特点和行业发展动向; (2)熟悉资源、环境、生态领域的总体概况、研究进展、热点问题和学科前沿,激发兴趣,学习专业知识,增强对本学科的理解和把握; (3)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综合素养,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为本科生就业或继续深造打好基础。 三、学时分配及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讲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习题要点:茶园土壤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热点;针对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措施等。 本章重点、难点: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热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茶园土壤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熟悉解决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第二讲我国环境问题的回顾与展望 习题要点: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当前我国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研究热点等。 本章重点、难点:当前我国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研究热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各时期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熟悉当前我国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研究热点等。 第三讲有机农业专题 习题要点:有机农业的概念;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历程;我国有机农业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本章重点、难点:当前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历程;熟悉当前我国主要的有机农业企业等。 第四讲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专题 习题要点:我国主要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种类;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常规处理方法;当前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热点等。 本章重点、难点:当前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热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种类及常规处理方法;熟悉当前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热点等。 第五讲生物质炭及其环境应用 习题要点: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生物质炭的主要环境应用方式;生物质炭的研究热点等。 本章重点、难点:当前我国生物质炭的研究热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生物质炭制备方法及常规的环境应用方式;了解当前我国生物质炭的研究热点等。 第六讲污染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 习题要点:主要的污染元素;主要污染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及特征;当前污染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热点等。 本章重点、难点:当前污染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热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主要污染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及特征;了解污染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热点等。 第七讲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 习题要点:固体废物的含义;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领域热点与难点问题;城市污水污泥、工业污泥处置难点及新理论新技术;垃圾处理处置政策调研与制定;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及研究进展等。 本章重点、难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领域热点与难点问题;关于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的新理论与新技术。

学术英语教学大纲知识讲解

学术英语教学大纲

《学术英语》(Academic English)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学术英语》(Academic English)是南昌大学非英语语专业本科生第四学期进入提高阶段英语课程学习必修的一门I类通识课,以应对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和新形势下我国人才培养目标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及专业英语水平,拓展学生人文内涵和学科内涵,以内容为依托,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综合文化素养,为学生借助英语拓展各自专业发展提供条件,使他们达到用英语表达知识,用英语交流文化的更高要求,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希望通过学术英语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使用英语从事本专业工作,或者继续深造学习、进行学术研究以及参加学术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各课程适合完成大学基础英语课程,达到一般要求的学生。课程完成后希望具备在专业学习和研究上运用英语的能力。 主要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参加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专业课程和专业讲座、用英语查阅本专业的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和小论文、口头陈述和演示科研成果以及参加学术讨论的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在专业学习上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及学术批判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分为三大块:

第一,以课本教材为基础的语言教学;第二,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学术兴趣选定研究课题,结成小组团队,围绕项目进行资料搜索,每个学生必须完成和自己项目相关的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阅读,分阶段完成论文的各个部分,最后每人提交1200词左右的小论文作为项目成果;第三,小组另选一个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话题进行演示陈述作为口头成果。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主要采用以项目为依托的教学(research/project-based)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团队合作方式,确定各自的研究课题和小论文题目。围绕这个项目进行一系列学术技能的教学。 课程还采用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学生需要查阅大量的课外学习材料及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材料,以进一步巩固所学学术英语的知识和技能,自主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课程充分运用先进的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采用全方位、立体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阅读:主要围绕课文,教授如何通过文章结构、主题句等来快速汲取文章信息的能力,学习学术英语的表达规范,了解专业领域的术语并加强正式文体的语感。输入材料由3—4篇1000一1500词的文章组成。

课程教学大纲基本格式及内容要求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一、课程简介 《组织行为学》主要涉及到组织行为研究的三个基本层次,即个体、群体和组织结构层面。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将对这一领域的概念和理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包括人格差异、激励、领导、团队冲突和组织沟通等内容。课堂活动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主题演讲、阅读、自我评估、延展性的讨论、视频观看和分析,以及从学生视角进行的个体或小组展示,因此学生也会学习到如何把这些专题内容进行整合,并有效地应用于多元化的组织情境中去。此外,今天的企业组织通常是由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构成的,这一课程的另外一个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发展必要的智力能力和行为技能,这些将有助于提高他们有效地处理各种工作环境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互动时产生的问题。 This course will cove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t three levels—the individual, group and organizational levels. In the class, students will develop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s and theories in this field, including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motivation, leadership, group conflicts and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etc. Course activities include case analyses, role plays, lectures, readings, self-assessment tools, extensive discussions, video watching and analysis, and students’ presentations (individual and group), so they will also learn how to integrate these topics and effectively apply them in pluralistic organizational contexts. In addition, business today is conducted with and through people from various cultural backgrounds. Another goal of this course is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 intellectual understanding and the behavioral skills that will increase their effectiveness in dealing with problems that arise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people from difference cultures in a variety of work settings.

应用写作教学大纲

“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审定稿)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和要求 “应用写作”是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新闻学类广告专业、社会学类秘书专业、政治学类行政管理专业、管理类乡镇管理专业等专业门类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实用性强,适用面广,是本门课程的特点。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常用的应用类文章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要领,获取为高级应用型人材所必备的文章写作能力和文章分析与处理能力,使其实际写作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工作、学习以及科学研究中的写作需要,为其总体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保证,并为即将开始的毕业作业写作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提出以下三项具体要求: 第一,要使学生从理论上把握所学文体,掌握必备的写作理论知识。写作知识是对写作规律的总结,掌握写作知识,对于写好文章,特别是写好规范性极强的应用类文章是至关紧要的; 第二,要引导学生多接触文章实际,加深对所学文体的全面的认识。阅读是写作的先导和基础,通过范文的阅读,可以直接有所借鉴。同时,阅读能力本身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这项能力往往是同一个人的工作水平、思维水平的高低直接相关的。 在教学中,知识的讲授应当结合例文的分析进行,而例文的补充一定要慎重,要尽量选用写得规范的文章。 第三,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以通过写作实践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熟练的写作技巧。勤写多练,一直是写作教学中倍受重视的教学方法,本门课程也不例外。在教学中,只有切实重视写作训练,并采用合理的训练手段,学生所学的写作知识才能转化为写作能力,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也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只讲不练,或练得不够,是不符合本门课程的教学规律,也无法实现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的。 总之,本课的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加强基本理论的讲授的同时,还应注重范文阅读和技能训练。在做到讲读结合,讲练并重的前提下,要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或者说写作训练的安排上多下功夫。 此外,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要注意同学生所学其他专业课程的配合和衔接,特别是在实际写作训练中,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文体的写作,可使相关的专业知识直接得到应用。 二、课程的学时与学分 本门课程的课内学时数为72学时,共4分,开设一个学期。 学时的具体分配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