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教育教育技术计划2010
- 格式:pptx
- 大小:416.64 KB
- 文档页数:10
整理人 尼克电子课本下载附件1江西省中小学电子书包应用研究方案一、课题提出1.江西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背景。
近年来,全省各地“班班通”建设不断推广,南昌、新余等设区市大部分学校实现班班通;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项目、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如火似荼。
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发展至今拥有中小学各年级各类型教育资源总量达167万余条,资源容量有50T。
省电教馆每年举办中小学教师“班班通”教学资源应用大赛等9项应用展示活动,“十二五”期间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技术研究立项课题达662个,营造并形成了信息化教学的良好氛围。
“智慧校园”、“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兴起与发展,为电子书包的应用提供了充分的技术与环境支撑。
从教育云的视角看,“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具体体现在中小学校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就是移动学习终端的引入和使用。
电子书包作为中小学学生的移动学习终端,实质上是“人人通”的直接入口,是一种个人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其教育教学应用自然是顺应数字时代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和教学方式改革的必然选择。
2.国内外同类研究综述从中国万方数据的知识脉络检索(2014.03.09.),获得电子书包的研究趋势(图1):图1 电子书包的研究趋势(1)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
21世纪初,八国集团在冲绳发表的《全球信“信息通信技术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最强有力动力之一,息社会冲绳宪章》中认为:并将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美国于2010年11月颁布最新一轮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中,通过对现有的信息化教育模式进行反思后提出“以技术支持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
当前,以美国、韩国、新加坡、日本为首的世界各国“一对一”数字化教育应用项目正在迅猛发展。
在这些“一对一”数字化项目中,电子书包项目表现得尤为突出。
据克利夫兰市场咨询公司的调查报告迄今至少有50个国家(地区)计划推广电子课本、电子书包。
电子书包在世界很多国家都被提上了政府议程,同时也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纷纷关注。
“乔布斯之问”问出什么教育问题?作者:本报记者王庆环《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08日14版)在中国教育界有一个颇为著名的问题叫“钱学森之问”,其实,在国际教育技术领域,也有一个颇为著名的问题,叫“乔布斯之问”。
“乔布斯之问”是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生前提出的:“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对“乔布斯之问”,如果仅仅理解为计算机领域人士对市场的雄心,那就大错特错了。
事实上,“乔布斯之问”是发生在教育领域敞开怀抱纳入计算机技术,大力开展教育教学信息化工作几十年后,因此,在教育界人士看来,“乔布斯之问”不是给技术提出问题,而是给教育提出问题。
那么,“乔布斯之问”问出什么教育问题呢?教育信息化大投入却没有大产出“人类社会自20世纪90年代初逐渐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以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通信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经济、军事、医疗等领域显著地提高了生产力,因而在这些领域产生了重大的革命性影响。
但令人遗憾的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却成效不显,对教育生产力的提升,信息技术似乎成了可有可无、锦上添花的东西,而非必不可少的东西,更谈不上对教育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
著名的“乔布斯之问”,提出的就是这个问题。
”在近日举行的第30届“清华教育信息化论坛”上,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克抗在发表主旨报告时这样说。
其实,无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还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都可谓轰轰烈烈,都先后经历了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和强调教学应用阶段,并都在巨额投入之下建成了一定的信息化教育环境。
各国下如此大气力,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希望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然而自2006年开始,对教育信息化的反思开始在欧美国家兴起,直到2009年美国教育部对2.1万名中学生抽样调查的结果实实在在地给“提升质量”这一愿景泼了一盆冷水。
弥合教育数字鸿沟——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NETP 2024)》报告要点与思考兰国帅1,2 杜水莲1 肖 琪1 宋 帆1 宋梦琪1 丁琳琳1(1. 河南大学 教育学部,河南开封 475004;2. 河南省教育政策研究院,河南开封 475004)[摘要] 2024年1月,美国教育部发布第七版《国家教育技术规划(NETP 2024)》,从教育数字资源访问、数字教育教学设计和教育数字化使用领域等角度,提出了数字访问、设计和使用三种教育数字鸿沟,呼吁采取行动,为支持学习技术的获取、设计和使用的不平等建立系统解决方案。
了解该规划有助于厘清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数字鸿沟,为学习者和教育者提供公平获取教育技术的机会。
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阐述美国发布该规划的背景和目的,比较了七版规划的差异,分析和勾勒规划的侧重点,并从技术整合视角论述了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数字鸿沟及其缓解策略,最后从教育强国建设视角反思了该规划对我国教育技术发展规划的启示,以期为加速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国家教育技术规划;数字访问鸿沟;数字设计鸿沟;数字使用鸿沟;教育强国;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179(2024)02−0059−101996年,美国发布了首版《国家教育技术规划(NETP )》,随后又分别于2000、2005、2010、2016和2017年发布了规划。
这些规划强调了不同时期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重点,为美国教育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和行动策略指明了方向(王媛媛等,2016)。
2024年1月,美国教育部发布了最新版《国家教育技术规划(NETP 2024)》(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24),从教育数字资源访问、数字教育教学设计和教育数字化使用三方面,提出了数字访问鸿沟、数字设计鸿沟和数字使用鸿沟,并对如何缩小这三种鸿沟提出了缓解策略,呼吁各界采取行动,为改善学习技术的获取、设计和使用的不平等建立系统解决方案。
关于“智慧学习环境”的研究综述文章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了智慧学习环境产生和发展的背景,认为智慧学习环境应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各种支持与自我发挥为支撑,并通过案例分析法给予了论证,最后指出智慧学习环境今后将以“智慧性”作为发展侧重点。
标签:智慧学习环境;特征;智慧性当今社会正越来越多地关注学习的本质,以及适当的学习环境。
所谓适当的学习环境,是指在此环境中学习的本质能够得以充分发挥。
学习环境是指支持学习者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人们通常所说的学习环境指的就是学习者学习的外部条件,是一种狭义的概念,例如家庭学习环境、学校学习环境、社会学习环境等。
实际上,内部条件是支撑学习者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学习环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内涵丰富,包括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拥有良好的内部环境才能维持积极学习的状态。
学习环境的建构为变革教学与学习方式创造了条件。
一智慧学习环境产生的背景智慧学习环境的产生发展绝不是偶然现象。
首先,智慧学习环境的产生是大势所趋。
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依赖于人们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各界都为获得崭新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因此智慧学习环境的产生就是一个必然,是时代的要求。
其次,各项技术的进步与完善为智慧学习环境的产生创造了可能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营造了数字学习环境,从E-learning、B-learning到移动学习与泛在学习,特别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智慧学习环境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再次,学习者对高端学习环境提出了相应要求。
随着社会信息化成长起来的“数字土著”或“网络一代”在能力倾向、学习风格等诸多方面与“数字移民”具有一定差异,很多时候他们所接收的信息和学到的知识超过他们的老师。
因此,普通数字学习环境已不能满足“数字士著”的需求,作为数字学习环境高端形态的智慧学习环境便应运而生。
相应的,智慧学习环境的产生也为学习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2021年5月20日*该文为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教育信息化视野下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和策略的国际比较研究”(19YJA880059)、2019年度大同市软科学项目“大同市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2019189)、2019年度大同市科技计划平台项目“运用信息化促进大同市教育精准扶贫远程互动教学平台建设”(2019201)的研究成果投稿网址:摘要关键词教育部于2018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
从资金和硬件设施援助的相关政策、软件和优秀教育资源帮扶的相关政策与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的相关政策三个方面对美国教育信息化扶贫政策及其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解读。
并基于上述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出五个启示,以丰富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
教育扶贫政策教育信息化NETP美国教育信息化政策分析及启示*王丽珍1蒋仁木2(1.山西大同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山西大同,037009;2.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金华,321004)201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实施教育扶贫项目,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公平优质的教育,从而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1]。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大力支持以“三区三州”为重点的深度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有效提升教育质量,推进网络条件下的精准扶智,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部署[2]。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3]。
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利用信息化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由之路。
同时,如何利用信息化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stemSTEM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
STEM教育就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教育。
在国家实力的比较中,获得STEM学位的人数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
美国政府STEM计划是一项鼓励学生主修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的计划,并不断加大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的投入,培养学生的科技理工素养。
背景2006年1月3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其国情咨文中公布一项重要计划——《美国竞争力计划》(American Competitiveness Initiative,ACI),提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STEM素养的人才,并称其为全球竞争力的关键。
由此,美国在STEM教育方面不断加大投入,鼓励学生主修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培养其科技理工素养。
2009年1月11日,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National Science Board,以下简称委员会)代表NSF发布致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的一封公开信,其主题是《改善所有美国学生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以下简称STEM》教育》。
明确指出:国家的经济繁荣和安全要求美国保持科学和技术的世界领先和指导地位。
大学前的STEH教育是建立领导地位的基础,而且应当是国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委员会敦促新政府抓住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并动员全国力量支持所有的美国学生发展高水平的STEM知识和技能。
2011年,奥巴马总统推出了旨在确保经济增长与繁荣的新版的《美国创新战略》。
新版的《美国创新战略》指出,美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其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运动”指引着公共和私营部门联合,以加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
由美国技术教育协会主办的73届国际技术教育大会于2011年3月24日-26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举行。
会议主题为“准备STEM劳动力:为了下一代”。
美国新版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对我国的启示作者:郑志平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0年第04期2008年6月29日,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发布了《面向教师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for Teachers,NETS·T)》的第二版(以下简称NETS·T-2008)。
美国2008版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为解决我国高师培训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效果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新标准”的内容美国教育技术新闻网称NETS·T-2008“为教师从工业时代向数字化时代全面转变过程中运用技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指导框架”。
新标准关注教师在一个日益数字化的时代里,如何完成自身由工业化向数字化时代的转变,以及如何提升学生有效学习的能力和协作能力。
它包括了五大能力维度和20项具体的能力绩效指标。
五大能力包括: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设计和开发数字化时代的学习经验和评价体系;示范数字时代的工作和学习;提升和示范数字化时代的公民意识和职责;参与专业发展和领导力建设。
“新标准”认为学生创造性的激发是教师学习教育技术的重要任务之一。
“新标准”要求教师能够利用其学科知识,通过教学、学习和技术增强自身在面对面和虚拟学习环境中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创造和创新能力的经验。
设计和开发数字化时代的学习经验和评价体系是教师是否具有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体现,“新标准”要求教师能够设计、开发和评价现有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真实学习经验以优化学生的情景性学习,从而使NETS·S-2007标准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创造力发展。
示范数字时代的工作和学习是指作为全球化和数字化社会中的创新型的专业人士,教师应展示所具有的知识、技能和工作过程。
提升和示范数字化时代的公民意识和职责是指在不断发展的数字文化氛围中,教师要理解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和职责,并在他们的专业实践中展现出符合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行为。
XX市XX区三通两平台网络整体规划建议方案XXXXX有限公司xxx年xx月xxx日目录第1章、背景概述 (3)1.1 三通两平台背景概述 (3)1.1.1 引言 (3)1.1.2 (3)1.1.2 三通两平台基础网络建设历程 (5)1.2 教育城域网建设中的存在的问题 (6)1.2.1 城域网和校园网离异分存,造成网路不畅、应用脱节 (6)1.2.2 软件数据交换标准不统一,技术比较落后 (6)1.2.3 城域网系统建设不平衡,极大地削弱了教学功能 (7)1.2.4 对资源的理解片面化狭隘化 (7)1.2.5 缺乏专业培训 (7)1.3 教育城域网建设的应用形态 (7)1.4 城域网的建设目标与价值 (9)1.5 教育城域网的应用价值 (12)第2章、网络的应用 (13)2.1 用户面临的困难 (14)2.2 如何解决困难 (15)第3章、数据中心网络的总体设计 (15)3.2.1 先进性原则 (15)3.2.3 可扩充、可维护性原则 (16)3.2.4 安全保密原则 (17)3.2.5 可靠性原则 (17)3.2.6 经济性原则 (17)技术规范 (24)第4章、教育局资源管理平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开发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系统定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 主要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功能架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 、功能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