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学-第七章-维生素
- 格式:ppt
- 大小:5.79 MB
- 文档页数:48
1. 维生素的分类、缺乏或不足的原因答:维生素的分类:通常根据维生素的溶解性质将其分为两大类,即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类维生素各自都有其特性。
维生素缺乏的原因:1) 各种原因使食物中维生素的供应严重不足;2) 吸收利用降低;3) 维生素需要量相对增高;4) 长期服用营养素补充剂者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有相应增加。
2. 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微生物的特点有何异同?答:相同点:1)都属于维生素(vitamin),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微量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2)在生理上既不是构成各种组织的主要原料,同时也不会向机体提供能量,然而它却在能量产生的反应中以及调节机体物质代谢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一般都以其本体的形式或以能被机体利用的前体形式存在于天然食物中。
由于其在机体内一般不能合成或合成量较少,同时也不能大量储存于机体组织中,时常不能充分满足机体需要,因此需要量虽然很小,但必需由食物供给。
不同点:1) 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是指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及有机溶剂(如苯、乙醚及氯仿等)中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
在食物中它们常与脂类共存;其吸收与肠道中的脂类密切相关;吸收后易储存于体内(尤其在肝脏)而不易排出体外(除维生素K外);摄取过多易在体内蓄积而导致毒性作用,如长期摄入大剂量维生素A和维生素D(超出人体需要量3倍)易出现中毒症状;若长期摄入不足,可能发生缺乏症状,但出现时间较水溶性维生素缓慢。
2) 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是指可溶于水的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维生素B1、B2、PP、B6、叶酸、B12、泛酸、生物素等)和维生素C。
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仅有少量储存,较易从尿中排出,但维生素B12是个例外,它甚至比维生素K更易储存于体内;大多数水溶性维生素常以辅酶的形式参与机体的物质代谢;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没有非功能性的单纯的储存形式,当机体饱和后摄入的维生素就会从尿中排出,不会过多储存;反之,若组织中的维生素耗竭,则给予的维生素将大量被组织利用,故从尿中排出量减少。
实用文档食品营养学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食品的消化与吸收第三章产能营养素(1)碳水化合物(2)脂肪(3) 蛋白质第四章非产能营养素(1) 维生素(2) 矿物质第五章烹饪与营养第六章膳食能量与能量支出第七章特定人群营养第八章膳食营养与骨健康第九章膳食营养与非传染性流行病第十章营养评价与监测第十一章健康促进与营养指导绪论一、基本概念1、营养(nutrition) :营养是人体摄取食物后,在体内消化和吸收、利用其中的营养素,以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过程。
简单的说就是获得能量和物质的过程。
2.营养素(nutrient)一些能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目前已知的有40一45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且存在于各类食品种。
3.营养素的分类:从化学性质可以分为七大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膳食纤维4.食品营养学: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的一门学科。
5.营养价值:指食物中营养素及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
6.营养不良: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7.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指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参考值⑴平均需要量(EAR):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⑵推荐摄入量(RNI):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重量状况群体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⑶、适宜摄入量(AI):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⑷、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指某一生理阶段和性别人群,几乎对所有个体健康都无任何副作用和危险的平均每日营养素最高摄入量。
第二章食品的消化与吸收第一节人体的消化系统1.食物进入消化系统的过程: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2.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食品营养学》教学思考题第1章绪论一、概念(1)营养:指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过程。
(2)营养素(nutrients) 营养素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6大类。
(3)营养价值:营养价值指食物中营养素及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
(4)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 这是指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平均需要量、推荐摄入量、适宜摄入量、可耐受最高摄入量4项指标。
第2章食物的体内过程一、概念(1)吸收:食物经消化后,所形成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2)消化:人体的消化系统将摄入的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二、教学思考题1、胆汁在消化过程中有何作用?答:胆汁的作用:①胆盐可激活胰脂肪酶,使后者催化脂肪分解的作用加速。
②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都可作为乳化剂,使脂肪乳化呈细小的微粒,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使其对脂肪的分解作用大大加速。
③胆盐与脂肪的分解产物如游离脂肪酸、甘油一酯等结合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的吸收。
④通过促进脂肪的吸收,间接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⑤胆汁酸盐具有抑菌作用,可以控制肠道微生物的异常繁殖。
胆汁是体内胆固醇排出体外的主要途径。
2、简述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过程。
答:蛋白质的消化蛋白质的消化自胃中开始。
胃内分解蛋白质的酶主要是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主要水解含芳香族氨基酸、蛋氨酸、亮氨酸等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把蛋白质分解为多肽:但由于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较弱,且食物在胃内停留的时间不是很长,所以蛋白质在胃中的消化很不完全。
食糜自胃中进入小肠后,蛋白质的不完全水解产物再经胰液中蛋白酶的作用,被分解为游离氨基酸和寡肽,其中1/3为游离氨基酸,2/3为寡肽。
第一章食品营养学绪论1、营养学定义:是研究营养过程、需要和来源以及营养与健康关系的科学。
即研究人体健康规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是研究食品和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科学。
2.食品的作用: (1)为机体提供一定的能量和营养素,满足人体营养需要。
(2) 满足人们感官要求,即满足不同嗜好和要求,如对食品色、香味等的需要。
3.营养定义:原义为“谋求养生”;是指人体消化、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物质的过程,也是人类从外界获取食物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过程。
合理营养的意义:促进生长发育;防治疾病;增进智力;促进优生;增加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健康长寿。
4.营养素定义:是指保证人体生长、发育、繁衍和维持健康生活的物质,目前已知有40~45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其中人体最主要的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水、矿物质、维生素。
营养密度:食品的营养密度是指食品中以单位为基础所含重要营养(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的浓度。
营养价值:食品的营养价值通常是指在特定食品中的营养素及其质和量的关系。
5,健康定义:是指不仅不生病,而且机体与环境之间在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保持相对平衡,有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6,食品卫生: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食品卫生的定义是:从食品的生产、制造到最后消费之间无论在任何步骤,都能确保食品处于安全、完整及美好的情况。
第二章食品的消化与吸收1,内因子:正常胃液中含“内因子”。
,是分子量为 53000 的一种糖蛋白,与VB12 结合并促进其吸收。
2,收作用定义吸:是指食物经过消化后,将大分子物质变成低分子物质,其中多糖分解成单糖,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单酰甘油酯等,维生素与矿物质则在消化过程中从食物的细胞中释放出来,通过小肠黏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3,蛋白质的吸收: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氨基酸后,在小肠黏膜被吸收,吸收后经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而进入血液循环,为主动转运过程,并且需要Na+ 存在天然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后,其水解产物大约 l/3为氨基酸, 2/3 为寡肽,这些产物在肠壁的吸收远比单纯混合氨基酸快,而且吸收后大部分以氨基酸形式进入门静脉。
第七章营养与食品安全第一节营养学基础一、营养素二、能量和宏量营养素3蛋白质氨基酸3。
蛋白质六、微量营养素1、维生素2、矿物质3、膳食纤维第二节平衡膳食平衡膳食:★★★在营养学上,能使人体的营养需要与膳食供给之间保持平衡状态,能量及各种营养素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生理及身体活动的需要,且各种营养素之间保持适宜比例的膳食如何平衡膳食?1、人体需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2、保证三大宏量营养素的合理比例a、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50%~65%b、蛋白质提供的能量占10%~15% 糖、蛋、脂=1:2:4 (重点考)C、脂肪提供的能量占20%~30%3、蛋白质食物、脂肪食物来源组成合理、各种营养素摄入量达供给量标准。
食物的分类:★★★2、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内容(2岁以上正常人群)★★★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考)杜绝浪费,兴新食尚3、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内容★★★每天累计步行大于6000步水1500—1700毫升每天摄取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4、特殊人群膳食指南备孕妇女膳食指南★★调整孕前体重至适宜水平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选用碘盐,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叶酸.禁烟酒,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孕妇女膳食指南★★补充叶酸,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选用碘盐.孕吐严重者,可少量多餐,保证摄人含必要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孕中晚期适量增加奶、鱼、禽、蛋、瘦肉的摄入.适量身体活动,维持孕期适宜增重。
禁烟酒,愉快孕育新生命,积极准备母乳喂养。
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及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物和海产品,选用碘盐.产褥期食物多样不过量,重视整个哺乳期营养。
★★★★★★第三节保健食品:★★★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第七章维生素一、填空1、维生素D的缺乏症有佝偻病、骨质软化症、疏松和手足痉挛。
2、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 和维生素C 。
3、烟酸缺乏引起的“3D”症状包括皮炎腹泻痴呆。
4、谷类是膳食中 B 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
5、与胎儿“神经管畸形”形成密切相关的维生素是叶酸(VM)。
6、硫胺素缺乏引起的脚气病主要有干性、湿性、急性暴发性脚气病三种类型。
7、硫胺素(VB1)在碱性pH 条件下易被氧化失活,缺乏它易引脚气病。
8、当出现口角炎、口腔黏膜溃疡时,很可能与水溶性维生素B2 缺乏有关。
9、维生素B2的化学名称为核黄素。
10、人体暗适应能力下降与维生素A 缺乏相关。
11、维生素D缺乏症在成人表现为骨软化症,在婴幼儿表现为佝偻病。
二、选择1、具有激素性质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B1B. 维生素B2C. 维生素DD. 维生素PP2、维生素B2缺乏体征之一是。
A.脂溢性皮炎B.周围神经炎C.“3D”症状D.牙龈疼痛出血3、含维生素C最多的蔬菜是。
A.大白菜B.油菜C.柿子椒D.大萝卜4、野果的营养特点是。
A.富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B. 富含维生素B1C. 富含维生素A和DD. 富含维生素E5、豆芽中富含。
A.维生素EB.叶酸C.维生素BD.维生素C6、几乎不能通过乳腺,故母乳中的含量很低。
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D.维生素D7、婴幼儿佝偻病主要是由缺乏引起的。
A.维生素AB.维生素CC.维生素DD.硫胺素8、增加维生素能作为亚硝酸化合物的阻断剂。
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D.维生素D9、下列哪种维生素具有抗氧化功能?A.维生素AB.维生素B2C.维生素CD.维生素D10、以下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的选项是。
A.维生素B1、维生素B2B.维生素A、维生素DC.维生素B1、维生素CD. 维生素E、维生素C三、名词解释1、维生素2、食品添加剂四、简答(一)简述维生素的特点。
(二)简述维生素B1的生理功能(三)简述维生素B2的生理功能(四)简述维生素PP的生理功能。
第七章-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点汇总一、营养学基础1、营养的概念: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集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2、营养素A、概念:是机体为了维持生存、生长发育、体力活动和健康,以食物的形式摄入的必需物质。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和水,共六大类,有些营养学家将膳食纤维也列入营养素。
B、分类:7 大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因为需要量多,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大,成为“宏量营养素”;矿物质和维生素因需要量相对较少,在膳食中所占比重也较小,称为:“微量营养素”。
常量元素:矿物质中有的在体内含量较多(大于体重的 0.01 ),每日膳食需要量都在100mg 以上者,成为常量元素,有钙、镁、钾、钠、磷、氯、硫共 7 种。
微量元素:体内含量小于体重的 0.01 ,每人每日膳食是需要量为微克至毫克的矿物质,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包括铁、碘、锌、硒、铜、钼、铬、钴、锰共9 种。
氟属于可能必需的微量元素。
(教材155和166页上编写“微量元素是8种”是错误的!)维生素 14 种:脂溶性的维生素 A、维生素 D、维生素 E、维生素 K,以及水溶性的维生素C、B1、B2 、B6、B12、烟酸、泛酸、叶酸、胆碱、生物素。
C、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是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预防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建议摄入量、特定建议值(1)平均需要量(EAR):是群体中各个体需要量的平均值,有个体需要量研究资料计算而得;是根据某些指标进行判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的摄入水平;这一摄入水平不能满足另外50%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是制定推荐摄入量的基础。
(2)推荐摄入量(RNI):相当于原来传统使用的RDAS ,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长期摄入RNI 水平,可以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保持健康和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