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口译,策略,其他论文文档]科技口译策略选择与操作问题
- 格式:docx
- 大小:8.88 KB
- 文档页数:4
《关联理论视角下科技英语口译英汉同传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英语口译在跨国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英汉同声传译作为口译的一种形式,其准确性和效率直接影响到交流的效果。
本研究以关联理论为视角,探讨科技英语口译中英汉同传的策略,旨在提高口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关联理论概述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语用学理论,它认为交际是一种认知过程,人们在交际中寻找最佳关联,即最能够体现语境效果的努力与效果的比值。
在科技英语口译中,关联理论指导我们寻找原文与译文之间的最佳关联,以便准确理解原文含义,从而进行有效的同声传译。
三、科技英语口译的特点及挑战科技英语口译涉及众多专业领域,如计算机科学、生物技术、物理化学等,具有专业性强、术语多、信息密度大等特点。
同时,科技英语口译还面临着时间压力、文化差异等挑战。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同传策略来应对这些挑战。
四、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英汉同传策略1. 理解原文与寻找最佳关联在科技英语口译中,首先要准确理解原文含义。
通过运用关联理论,口译员需要从语境出发,寻找原文与译文之间的最佳关联。
这需要口译员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广泛的专业知识。
2. 预测与即时反应由于同声传译的时间压力较大,口译员需要具备预测能力,根据原文的语境和内容预测下文的可能走向。
同时,口译员需要具备即时反应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原文转化为译文。
3. 术语翻译与语言转换科技英语口译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口译员需要掌握这些术语的准确翻译。
此外,在进行语言转换时,要注意保持原文的信息量和语境效果,使译文与原文在语义上保持一致。
4. 文化背景的考虑在科技英语口译中,文化背景对理解原文和传达信息具有重要影响。
口译员需要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便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五、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科技英语口译案例,可以发现运用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英汉同传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口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例如,在某次国际科技会议的口译中,口译员通过准确理解原文、预测内容、快速反应和恰当的术语翻译,成功地将原语准确地传达给了听众。
《关联理论视角下科技英语口译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英语口译的需求日益增加。
口译工作不仅是语言间的桥梁,更是信息、技术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的媒介。
因此,对科技英语口译的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将从关联理论视角出发,对科技英语口译策略进行研究,旨在为科技口译提供更有效的策略和指导原则。
二、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口译概述关联理论,由法国语言学家Dan Sperber和英国语言学家Deirdre Wilson共同提出,主要强调在交流过程中人类理解和使用语言的认知规律。
这一理论认为,人们之间的交际是一种以获得关联信息为目标的认知过程。
在此理论框架下,科技英语口译的目标即为通过理解源语信息并传递目标语信息,实现信息之间的有效关联。
三、科技英语口译的特点与挑战科技英语口译具有专业性强、术语多、信息密集等特点,这使得口译过程中可能遇到较多困难和挑战。
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术语理解的困难,需要对专业术语和复杂表达进行深入理解;二是逻辑关系理解难度大,需要对语境中的信息进行有效组织和处理;三是快速应对的要求较高,要求译者具有高度的心理素质和灵活应变能力。
四、关联理论在科技英语口译中的应用策略基于关联理论,本文提出以下科技英语口译策略:1. 语境构建策略:在理解源语信息时,需要构建恰当的语境,理解话语的隐含意义。
在科技英语口译中,通过分析语境中的逻辑关系、背景信息和上下文关系等,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并传达信息。
2. 术语管理策略:针对专业术语多的特点,译者需要建立术语库,熟悉常用术语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
同时,采用记忆技巧和笔记方法等辅助手段,提高术语记忆和提取效率。
3. 信息重组策略:在处理信息密集的科技内容时,需要采用信息重组策略。
通过分析信息的逻辑关系和重要性,对信息进行合理组织和排序,使目标语表达更加清晰、有条理。
4. 跨文化交际策略:科技英语口译不仅涉及语言转换,还涉及文化交流。
《认知负荷模式下科技英语口译策略探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英语口译在跨国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科技英语口译过程中,译员常常面临认知负荷过重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口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因此,本文旨在探究认知负荷模式下科技英语口译的策略,以提高口译质量和效率。
二、认知负荷与科技英语口译认知负荷指的是个体在完成任务时心理资源的占用情况。
在科技英语口译中,译员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包括专业术语、复杂句式、语境理解等,这些都会导致认知负荷的增加。
过高的认知负荷可能导致译员出现记忆损失、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等问题,进而影响口译质量。
三、科技英语口译策略探究1. 预处理策略预处理是降低认知负荷的有效途径。
在口译前,译员应做好充分准备,包括了解相关领域的专业术语、背景知识、技术发展等。
此外,译员还可以通过多次练习来提高对专业内容的熟悉程度,从而降低口译过程中的认知负荷。
2. 记忆与笔记策略在口译过程中,记忆和笔记是减轻认知负荷的重要手段。
译员应学会利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将听到的信息迅速存储在大脑中。
同时,笔记可以帮助译员记录关键信息,减轻记忆负担。
在记笔记时,应采用简洁的符号和缩写,以便快速记录和回顾。
3. 实时调整策略科技英语口译过程中,译员应具备实时调整策略的能力。
当遇到难以理解的术语或句子时,译员可以请求澄清或进行意译。
此外,根据不同的语境和目的,译员还可以灵活运用同义替换、转述等方式来传达原意。
4. 团队合作策略在认知负荷较重的情况下,团队合作可以有效地减轻译员的负担。
在团队口译中,不同成员可以分担不同的任务,如主讲人负责传达信息,副讲人负责补充和解释等。
此外,团队成员之间还可以进行实时沟通和协作,以提高口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四、实践应用与效果评估为了验证上述策略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实践应用与效果评估。
首先,我们选取了一组具有不同经验的科技英语口译员进行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要求译员在实际口译过程中运用上述策略。
科技口译策略选择与操作问题科技口译策略选择与操作问题科技口译策略选择与操作问题科技口译策略选择与操作问题摘要翻译是译者的目的行为,其策略的选择决定于译者的目的。
科技翻译的目的是传递相关专业信息,这种信息是跨文化的,这与文化翻译不同,科技翻译应采用面向目的语的策略。
科技口译的相关特征更为明显,采用这种策略更易为目的语接受,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文章还论述了这种策略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翻译策略科技翻译口译Abstract Translation is a purposeful activity , in which choice of strategy depends highly on the purpose of the translation. The purpose of technical translation is to convey technical messages. Unlike cultural translation , technical translation involves little cultural consideration. Accordingly , a translator is justified to apply the target readership strategy in the latter. Technical interpretation is even more so in the sense that technical readership much prefer this strategy. To conclude , the paper briefs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strategy.Key Words interpretation technical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strategy翻译策略的选择一直是译界的热门话题,该问题不仅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与实践的关系极为密切,不同的翻译策略决定了不同的翻译产品和不同的读者反应,每一个翻译家在其翻译实践中都无法回避。
《认知负荷模式下科技英语口译策略探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英语口译成为了沟通国内外科技交流的桥梁。
而随着科技发展的加速,认知负荷成为了口译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针对认知负荷模式下的科技英语口译策略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口译员在科技领域的口译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
二、认知负荷模式概述认知负荷是指个体在处理信息时所承受的心理负担。
在科技英语口译过程中,口译员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大、专业性强,容易产生认知负荷。
认知负荷模式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短期记忆负荷、处理速度负荷和长期记忆负荷。
短期记忆负荷主要涉及口译员在短时间内记忆并理解源语言信息;处理速度负荷则要求口译员快速将源语言信息转化为目标语言;长期记忆负荷则需要口译员在口译过程中调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经验。
三、科技英语口译的挑战科技英语口译涉及众多领域,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电子工程等,专业性较强,要求口译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科技英语口译还面临着高认知负荷的挑战。
由于信息量大、专业性强,口译员需要快速理解源语言信息并转化为目标语言,这无疑增加了其认知负荷。
此外,科技英语中常出现复杂的专业术语和长句结构,也加大了口译难度。
四、认知负荷模式下的科技英语口译策略针对认知负荷模式下的科技英语口译挑战,本文提出以下策略:1. 预判与准备:口译员应提前了解即将进行的口译任务的相关领域知识,做好充分准备。
通过预判可能出现的专业术语和长句结构,提前进行练习和记忆,以降低短期记忆负荷。
2. 笔记辅助:在口译过程中,笔记是减轻认知负荷的有效手段。
口译员可以通过记录关键词和重要信息,帮助自己快速理解并记忆源语言信息。
同时,笔记还可以辅助口译员在表达时更加流畅和准确。
3. 强化训练:通过强化训练可以提高口译员的处理速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训练过程中,可以模拟真实场景下的口译任务,以提高口译员的应对能力和心理素质。
4. 合理分配注意力:口译员应学会合理分配注意力,关注关键信息而非细节。
《认知负荷模式下科技英语口译策略探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英语口译在跨国交流和合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科技英语口译面临着信息量大、专业性强、语言复杂等挑战,导致口译员的认知负荷增加。
因此,探究认知负荷模式下科技英语口译策略,对于提高口译质量、保障交流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认知负荷模式与科技英语口译认知负荷是指个体在完成某项任务时,心理资源被占用的情况。
在科技英语口译中,口译员需要处理大量的专业信息和复杂的语言结构,这会导致认知负荷增加。
认知负荷模式下,口译员需要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注意力、记忆和思维等心理资源,以应对口译过程中的挑战。
三、科技英语口译的挑战1. 信息量大:科技英语口译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和复杂概念,需要口译员快速捕捉并理解信息。
2. 专业性强:科技领域的知识体系复杂,口译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学科背景。
3. 语言复杂:科技英语口译的语言结构复杂,句子长度长,需要口译员具备良好的语言功底和语法分析能力。
四、科技英语口译策略1. 预处理策略:在口译前,口译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了解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术语、分析可能出现的复杂句子结构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模拟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
2. 注意力管理策略:在口译过程中,口译员需要合理分配注意力,既要关注发言人的讲话内容,又要关注语言表达和语境。
通过有效的注意力管理,可以提高信息捕捉和理解的效率。
3. 记忆辅助策略:科技英语口译涉及大量信息,口译员可以利用笔记、记忆技巧等方式来辅助记忆,减轻认知负荷。
例如,可以记录关键词汇、重要概念等,以便在后续的翻译中进行回忆和补充。
4. 语境理解策略:科技英语口译需要结合语境进行理解。
口译员应该关注发言人的语气、表情等非语言信息,以及上下文关系,以更准确地理解讲话内容。
5. 简洁明了策略:在翻译过程中,口译员应该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过度复杂的句式和词汇。
《关联理论视角下科技英语口译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英语口译在跨国交流和合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关联理论作为一种认知语用学理论,为口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本文从关联理论视角出发,探讨科技英语口译的策略研究,旨在提高口译质量和效率,促进科技领域的国际交流。
二、关联理论概述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语用学理论,它认为交际过程是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
在口译中,关联理论强调的是译员在理解和表达过程中寻找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最佳关联,以实现准确、流畅的翻译。
科技英语口译要求译员具备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能够在复杂的技术语境中寻找并建立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关联。
三、科技英语口译的特点与挑战科技英语口译涉及的专业领域广泛,包括计算机科学、生物技术、物理化学等。
其特点包括术语繁多、概念抽象、信息密度大等。
这些特点给口译工作带来了挑战。
首先,译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语言功底,以准确理解源语信息。
其次,译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实现流畅的目标语输出。
最后,译员需要在短时间内寻找并建立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最佳关联,以实现高效、准确的翻译。
四、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科技英语口译策略(一)预译准备策略预译准备是科技英语口译的重要策略之一。
在口译前,译员需要充分了解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积累术语和背景知识。
此外,译员还需要熟悉行业术语和表达方式,以便在口译过程中快速找到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关联。
(二)听辨理解策略听辨理解是口译的核心环节。
在科技英语口译中,译员需要准确理解源语信息,抓住讲话者的意图和重点。
这需要译员具备敏锐的听觉辨别能力和优秀的语言理解能力。
此外,译员还需要关注讲话者的语气、语调和表情等非语言信息,以辅助理解。
(三)即时翻译策略即时翻译是科技英语口译的关键环节。
在口译过程中,译员需要在理解源语信息的基础上,快速找到目标语表达方式,并实现准确、流畅的翻译。
这需要译员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良好的应变能力。
《认知负荷模式下科技英语口译策略探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英语口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速,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愈发频繁,而认知负荷作为影响口译效果的关键因素,对口译策略的选择与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旨在探究认知负荷模式下科技英语口译的策略,以期为口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
二、认知负荷理论概述认知负荷是指在进行信息处理时,个体心理资源所承受的负荷程度。
在口译过程中,认知负荷主要来源于语言理解、记忆存储、信息处理以及输出表达等方面。
科技英语口译因其专业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往往导致口译员承受较高的认知负荷。
因此,探究如何降低认知负荷、提高口译效率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科技英语口译的特点与挑战科技英语口译涉及众多领域,如计算机科学、生物技术、物理化学等,具有专业性强、术语繁多、信息量大、逻辑性强等特点。
口译员在面对科技英语口译时,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广泛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应变能力。
此外,高强度的认知负荷也是科技英语口译的一大挑战。
四、认知负荷模式下科技英语口译策略(一)预处理策略预处理策略是降低认知负荷、提高口译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科技英语口译前,口译员应做好充分准备,包括了解相关领域知识、熟悉专业术语、掌握背景信息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模拟训练等方式提高应对复杂情境的能力。
(二)记忆与笔记策略记忆与笔记是口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针对科技英语口译的信息量大、逻辑性强等特点,口译员应采用有效的记忆与笔记策略。
例如,可以采用关键词记忆法、结构化笔记法等,帮助记忆和整理信息,降低认知负荷。
(三)信息处理与表达策略在处理科技英语口译信息时,口译员应注重信息的准确性与流畅性。
通过提炼信息、梳理逻辑、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等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认知负荷,提高口译质量。
此外,还可以借助肢体语言、表情等辅助手段,提高表达的准确性。
(四)心理调适与压力管理策略面对高强度的认知负荷和紧张的口译环境,心理调适与压力管理对于口译员至关重要。
《关联理论视角下科技英语口译英汉同传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科技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科技英语口译在跨国科技合作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其中,英汉同声传译作为口译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准确性和流畅性直接影响到交流的效果。
本文旨在从关联理论视角出发,探讨科技英语口译中英汉同传的策略,以期为科技口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操作指导。
二、关联理论概述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语用学理论,它认为交际过程是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
在口译过程中,译员需要理解并传达原语中的信息意图,同时确保目标语的听众能够理解并获得与原语听众相似的认知效果。
关联理论为口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我们理解口译过程中的认知机制和交际策略。
三、科技英语口译的特点及挑战科技英语口译涉及专业性强、术语繁多、信息密度大、逻辑性强等特点。
译员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应变能力。
同时,科技交流中的信息往往具有时效性,要求口译工作具有高效率和高准确度。
这些特点及挑战要求译员在口译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策略。
四、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科技英语口译英汉同传策略1. 预识策略:在口译前,译员应充分了解科技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术语,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和重点。
这有助于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快速捕捉信息,提高同传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2. 语境化策略:关联理论强调语境的重要性。
在口译过程中,译员应将原语信息与目标语语境相结合,使目标语听众能够获得与原语听众相似的认知效果。
这需要译员具备丰富的语境知识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3. 意群分割策略:针对信息密度大、逻辑性强的科技英语,译员应采用意群分割策略,将长句分割成短小、易于理解的意群进行翻译。
这有助于减轻听众的认知负担,提高同传的可懂度。
4. 术语统一策略:在科技口译中,术语的准确翻译对于信息的传递至关重要。
译员应建立术语库,统一术语翻译,避免混淆。
同时,对于新出现的术语,译员应灵活处理,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5. 互动与反馈策略:在同声传译过程中,译员应与讲话者和听众保持互动,及时获取反馈。
科技口译的困难及其应对策略科技口译的困难及其应对策略科技口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要求口译人员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语言能力。
在科技领域中,专业术语和高度专业化的语言障碍常常给口译人员带来困难。
本文将探讨科技口译中常见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困难分析1. 专业术语难以理解:科技领域的术语常常使用复杂的词汇和特定短语,这使得理解变得困难。
例如,在医学领域,诸如“心肌梗死”、“白细胞介素”等术语对一般人来说并不具备直观的意义。
2. 语言的准确性要求高:科技领域强调准确性,口译人员在转述专业知识时需要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丝毫不可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3. 语速快,信息密集:科技会议或学术研讨会通常时间紧迫,演讲者讲话速度快,且演讲内容信息密集。
这对口译人员的记忆和转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跨文化传达困难:科技领域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合作,科技口译人员需要充分理解和传达各国不同的科技文化,以避免误解和歧视。
二、应对策略1. 提前准备:在接受科技口译任务之前,口译人员需要提前进行大量的背景知识和术语学习。
可以阅读相关领域的专业文献、学术论文以及与会议或研讨会相关的文件资料,提前熟悉相关的专业术语,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
2. 沟通和协商:如果在科技口译过程中遇到难以理解的术语或概念,可以积极与演讲者或专家进行沟通和协商。
通过询问问题和寻求解释,可以更好地理解特定的科技术语和概念。
3. 备选办法:如果遇到特殊或难以翻译的科技术语,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使用备选词或解释来传达原意。
在一些无法直接翻译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类似的替代词或描述,保证信息的准确传达。
4. 记笔记和使用技术工具:在科技演讲过程中,口译人员可以运用记笔记的技巧和工具。
可以使用专业术语手册或手机应用程序作为备忘工具,记录关键术语和思路,以便在需要时进行查找和参考。
5. 增加术语储备和经验积累:科技领域的口译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
通过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读取科技期刊和研究论文,口译人员可以扩展自己的术语储备并提高对特定领域的理解。
科技口译策略选择与操作问题科技口译策略选择与操作问题科技口译策略选择与操作问题科技口译策略选择与操作问题摘要翻译是译者的目的行为,其策略的选择决定于译者的目的。
科技翻译的目的是传递相关专业信息,这种信息是跨文化的,这与文化翻译不同,科技翻译应采用面向目的语的策略。
科技口译的相关特征更为明显,采用这种策略更易为目的语接受,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文章还论述了这种策略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翻译策略科技翻译口译Abstract Translation is a purposeful activity , in which choice of strategy de pends highly on the purpose of the translation. The purpose of technical trans lation is to convey technical messages. Unlike cultural translation , technical translation involves little cultural consideration. Accordingly , a translat or is justified to apply the target readership strategy in the latter. Technical interpretation is even more so in the sense that technical readership much prefer this strategy. To conclude , the paper briefs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s trategy.Key Words interpretation technical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strategy翻译策略的选择一直是译界的热门话题,该问题不仅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与实践的关系极为密切,不同的翻译策略决定了不同的翻译产品和不同的读者反应,每一个翻译家在其翻译实践中都无法回避。
然而,目前对该问题的探讨基本上局限于文学文化类的翻译,对科技翻译中策略选择的还未引起我们的重视,而对科技口译策略的选择似乎还未进入译界的视野。
翻译是译者主体的目的行为,翻译的策略选择决定于译者的目的,这也是目的学派的观点。
其代表人物汉思·弗米尔(Hans Vermeer)认为,翻译实践中,译者应根据翻译的目的和需要进行翻译(Nord) 。
事实上,这一主张正是大量翻译实践的理论总结。
严复的翻译实践就是一突出例子。
甲午战败时,中华帝国国衰民弱,中华民族面临存亡危机,为唤醒国人的危机意识,急需引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
这就是严复翻译《天演论》的目的。
为使国人接受这一思想,必须使用他们易于接受的翻译策略。
因此,他在其“译例言”中写道:“译义取明深义,故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计较于字比句次,而意义不倍于本文。
”关于译文,他又说道:“题曰达旨,不云笔译。
”可见他自己并不称《天演论》为翻译。
严复在其《天演论》中采用了面向目的语的策略。
翻译策略取决于译者的目的。
与文化类翻译不同,科技文本译者的目的性一般不致因译者主体而不同。
这类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传递相关专业的信息,使不同的文化能够互相交流、借鉴有用的科技知识,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技文本所传递的主题信息是关于某个主题的事实,关于客观世界的认识。
它是客观的,具有跨文化、跨民族性。
一般而言,对这种信息的解读不会因文化、民族的不同而不同。
因此,这类译者的目的都是相同的。
无论是科技信息还是文化信息其正确解读都需要相应的背景知识。
文化信息是特定文化社团成员特定生活经验的反映,这种反映的主体差异性很大。
由于主体的文化归属不同,其拥有的文化背景知识也不同。
那么,当这种差异性的背景知识参与某种信息的解读过程时,就可能因主体的差异性而出现差异的解读。
与这种信息不同的是科技信息的背景知识也具有跨文化、跨民族的性质,这样,所解读的科技信息、参与解读过程的背景信息这两个因素都是跨文化、跨民族的,不致因主体不同而产生解读的不同,因此,科技翻译主体的目的性就必然是唯一的。
这就意味着科技翻译的策略也是唯一的。
科技翻译的目的是传递关于某个事实的主题,关于语言之外的客观世界,语言表达形式在这类翻译中仅具有信息媒介功能。
这与文化翻译明显不同。
在关于文化的文本中,语言形式具有双重功能,一是信息媒介功能,二是本身也具有文化含义。
无论是科技翻译,还是文化翻译都涉及语言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在文化翻译时,语言表达方式的转换也可能导致源语与目的语中的信息非对等,而科技翻译则通常不会发生此类情形。
对科技翻译而言,语言形式不具有重要的信息意义。
因此,摒弃源语的表达形式一般不会导致信息的非对等。
这样,对文化翻译构成种种约束的语言表达方式对科技翻译则不构成约束。
因此,译者就可根据自己的目的而使用完全符合目的语规范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这样的翻译产品就可能使读者产生“阅读用目的语写成的作品那样的感觉”,这就是面向目的语读者翻译策略的特征。
选择面向目的语的翻译策略对科技口译其意义尤为明显。
科技口译不仅具有科技翻译的一般特征,而且还具有区别于一般科技翻译的特征。
首先,口译的目的性更为明确。
口译的接受对象通常为专业研讨会、有关技术问题的各类会谈、施工现场等。
在这些场合下译者的目的非常明确,即翻译源语的信息。
这时不但译者,而且接受者对信息准确性的关注都超过了对语言形式的关注。
因为他们的目的都是希望了解有关人士就某一话题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完成一次非常具体的交际活动。
这就要求译者尽量消除带有源语形式特征的术语和表达方式,采用符合接受者习惯的专业术语、专业表述模式等等。
其次,口译的接受者对相关主题的知识背景的掌握大致相同。
如某个专业研讨会,参加者一般应是与该专业有关的专业人士。
他们都具有大致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大致相同的专业兴趣。
这样他译出的语言就可能更加贴近接受者的思维习惯。
因为某一专业的发话人讲话时,他总是假定其受话人具有与他相同的背景知识,因此,他总是省略这样的一些背景知识。
而译者在翻译时总是根据自己的判断对所译内容做增删处理。
再次,口译的接受者通常是特定的,这意味着口译者对接受者的了解更准确,可以使用更符合其习惯的表达方式。
接受者是特定的,意味着译者对接受者的知识状况、理解能力的判断更为准确,这意味着译者在上述几个方面的处理都会更恰当,更易为目的语接受者认可。
最后,口译时,受话人对口译的反应是适时的。
这意味着口译者可以适时地根据受话人的反应而调整自己的策略,这样,受话人就可能有“发话人用受话人的语言讲话”的感觉。
采用面向目的语的策略时,口译者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源语的专业术语在目的语中缺失。
如出现这种情况,译者应会同专业人员共同确定新的术语。
但新术语的确定原则,第一不宜使用“洋味”特浓的术语,第二不可使用与受话人已有知识体系缺乏联系的术语。
中国石油一次马来酸酐生产厂的技术引进谈判时,涉及到反应器这件工艺设备。
谈到这个设备的内部结构时,外方代表说: In terms ofcatalyst s , plug flow scheme is better than backmixing scheme. 其中的“plug flow scheme”这个名称当时在中文中缺失。
这个术语的翻译,有人建议采用音义结合的译法,译为“葡拉格流结构”。
此译法带有明显的“洋味”,读起来很拗口。
更为重要的是它与目的语受话人相应的专业知识缺乏联系,化工生产工艺中不存在这样一种流态。
译者分析道,中方技术人员的知识体系中有“断塞流”的概念。
断塞流是同类化工生产工艺介质流的一种流态,而该机械结构则会导致工艺流程中形成断塞流。
因此,译者建议将“plug flow scheme”译为“断塞流”。
这一译法不仅与中方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吻合,而且也形象地标明了这一部件的技术特点。
此后,这一概念遂进入了该专业的术语标准。
一外来术语的中译名成为官方正式认定的标准术语,表明它在相当程度上符合目的语接受者的心理习惯以及构词方式,同时表明相应的翻译策略选择成功。
1950~1960 年期间,该专业有一术语称为“野猫井”,为英文“a wild cat well”的中译名。
这一译名是源语字面意义的翻译,与中文石油勘探专业的知识联系不大。
这一译名在20 世纪80 年代被改译为“勘探井”。
这一新的术语与中文的石油钻井专业中关于钻井的分类相匹配,很快就取代了“野猫井”的译名,成为专业人员认可的标准术语,并被收入石油勘探专业标准术语。
这些例子说明采用面向目的语翻译策略时,如果目的语缺乏相应的概念,译者必须顺应目的语原有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创立的新译名才能为目的语接受。
同时,这些例子还表明,采用面向目的语的策略也是科技口译接受者的要求。
源语的概念与目的语的概念有时不完全对应。
如出现这种情况,译者不必更改译名或创立新译名,否则接受者极易产生不适应感。
但译者应要求发话人补充解释相关内容,以确保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完全对等。
我国的工程设计过程一般分为原理设计、基础设计、详细设计、施工图设计这几个阶段。
&nb科技口译策略选择与操作问题科技口译策略选择与操作问题科技口译策略选择与操作问题sp; 而美国同样的过程则分为conceptual design ,basic d esign , detailed design 几个阶段。
中文的“基础设计、详细设计”的概念大致对应美国的basic design 和detailed design , 但概念的外延存在显着差别。
因此,翻译这些相应的概念时,为避免引起理解混乱,译者应请发话人解释清楚对应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但不要变更相应的专业术语。
技术口译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很多,但上述情况是翻译时最常见、且较难处理的两种。
口译时采用面向目的语的策略,解决上述难题就具备了成功的条件。
在科技口译时,受话人往往倾向使用相关专业人员作口译,因为相关专业人员有使用受话人习惯语言的倾向,这样受话人就会感到所接受的话语更流畅更易懂。
这一点从实践方面证明面向目的语的策略更适合科技口译。
参考文献1 Nida , Eugene.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Netherlands : Leiden. E. J . Brill , 19642 Nord , Christiana. Translating is a Purposeful Activity. Shanghai :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 2001 :1353 Shapiro. The Outlaws of Marshes. Beijing : Foreign Language Press , 19924 傅雷. 高老头重译本序. 翻译论集.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4 6 严复. 天演论译例言. 翻译论集.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4 :13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