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设计规范0304191004
- 格式:pdf
- 大小:602.37 KB
- 文档页数:28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条文理解及设计常见问题的处理强制性条文0.105年版《高规》中的有黑体字的条文是05年修订时所修改过或增加的强制性条文。
0.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中的有关《高规》的条文内容,只要仍存在于《高规》05年版中的,仍然是强制性条文,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分告》第361号文所列出的经修订后的强制性条文一样,必须严格执行。
0.3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相关法律、法令内容:0.3.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五十六条: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单位必须对其勘察、设计的质量负责。
勘察、设计文件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技术规范以及合同的约定。
……0.3.2国务院令第293号《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编制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应当以下列规定为依据:(一)项目批准文件;(二)城市规划;(三)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四)国家规定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深度要求。
0.3.3建设部令第81号《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内从事新建、扩建、改建等工程建设活动,必须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0.3.4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的性质已属于建设工程的最严格的法规,违反强制性条文会导致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总则1.0.3.0 本条文主要阐述《高规》05年版的适用范围:1.0.3.1 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附图一)·居住建筑以层为计算单位,并非以建筑高度为计算单位,建筑高度超过24m的9层居住建筑并不算高层建筑。
·《高规》条文解释中,对于住宅以层数计算,除考虑登高消防器材的有效使用,以及我国大多数的地方消防车供水能力之外,高层住宅的数量约占高层建筑的40%-50%,且住宅的每个单元间防火分区面积均不大,并有较好的防火分隔,火灾发生时蔓延受到一定限制,危害性较少,故作区别对待。
高层建筑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设计规范主要是为了保障高层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使
用功能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以下是常见的高层建筑设计规
范内容:
1. 结构设计规范:包括高层建筑的承载能力计算、抗震设计要求、
抗风设计要求等,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2. 防火设计规范:包括高层建筑的防火分区、防火间距、防火门窗
等防火措施的设计要求,以及灭火系统、疏散通道等防火设施的要求,确保高层建筑的火灾安全。
3. 建筑物供水和排水设计规范:包括高层建筑的供水系统设计、消
防水系统设计、排水系统设计等规范,确保高层建筑的供水和排水
安全和正常运行。
4. 电气设计规范:包括高层建筑的电力系统设计、照明系统设计、
通信系统设计等规范,确保高层建筑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和使用功能。
5. 空调设计规范:包括高层建筑的空调系统设计、通风设计等规范,确保高层建筑内部的舒适性和通风性。
6. 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包括高层建筑的噪声、震动、废气排放等环境影响的设计规范,确保高层建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规范,如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墙设计规范、高层建筑的景观设计规范等,根据具体项目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设计规范的制定。
总之,高层建筑设计规范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稳定和舒适性,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高层建筑设计规范高层建筑设计规范是指高层建筑设计应遵循的一系列准则和标准,旨在确保高楼建筑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层建筑设计规范。
1. 结构设计规范: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应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振动和抗震等要求,具备足够的安全系数。
使用的材料和构造要符合国家相关的设计规范。
2. 防火安全规范:高层建筑应设置适当的防火分区和疏散通道,以确保火灾时能及时疏散人员。
建筑材料和防火设施应符合国家规定的防火标准,如使用防火门、防火涂料等。
3. 电气设计规范:高层建筑的电气系统应安全可靠,符合国家的电气规范和标准。
电路和设备的布置应满足电气负荷和用电需求,同时保证电路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4. 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高层建筑应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舒适。
同时,空调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并遵循能源效益的原则。
5. 给排水设计规范:高层建筑的给排水系统应满足建筑物内外的供水和排水需求。
设计应考虑水质、节水、防水和防污染等方面的要求,保证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6. 照明设计规范:高层建筑的照明设计应满足室内外的照明需求,并根据不同功能区域和活动需要进行布置。
照明系统应具备节能、环保和持久耐用的特点。
7. 绿色建筑设计规范:高层建筑设计应考虑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提高能源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可以考虑设置绿化景观、太阳能利用和雨水回收等设施。
8. 无障碍设计规范:高层建筑应保证所有人员都能自由进入和使用建筑物。
设计应考虑老年人、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人群的特殊需求,设置无障碍通道和设施。
9. 安全设计规范:高层建筑的设计应考虑安全因素,如防止高空坠物、恶劣气候、自然灾害等。
同时,建筑物应设置适当的安全设施和紧急疏散设备。
10. 建筑外观设计规范:高层建筑的外观设计应考虑城市环境和建筑风格的协调,兼顾人眼舒适度和美观度。
设计应采用合理的色彩和比例,保证建筑物整体形象的统一和谐。
高层建筑设计规范高层建筑设计规范是指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应该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层建筑设计规范:1. 结构设计规范: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应符合相关的强度、稳定性、抗震和防火等要求。
设计应根据建筑的用途、高度和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的结构形式选择。
2. 建筑布局规范:高层建筑的平面布局应充分考虑人员疏散、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等方面的要求。
设计应合理划分建筑功能区域,并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通风性。
3. 立面设计规范:高层建筑的立面应根据建筑风格、气候条件和施工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立面应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和防潮性能,并考虑到建筑透光性和人员视觉舒适度。
4. 给排水设计规范:高层建筑的给排水系统设计应满足日常用水和排污需求,并符合相关的卫生、环保和安全要求。
设计应考虑到水压、水流速度和管道阻力等因素,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排水畅通。
5. 电气设计规范:高层建筑的电气系统设计应满足建筑用电需求,并符合相关的安全要求。
设计应考虑到用电设备的负荷、电缆线路的敷设和布线等因素,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6. 消防设计规范:高层建筑的消防系统设计应满足消防安全的要求,并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
设计应包括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疏散通道和防烟措施等,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报警、疏散人员和控制火源。
7. 安全设计规范:高层建筑的安全设计应考虑到建筑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和灾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设计应包括防盗、防撞、防滑和安全栏杆等设施,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8. 环境保护设计规范:高层建筑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的要求,包括噪音控制、空气净化和废水处理等方面。
设计应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减少建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
总之,高层建筑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建筑的结构安全、功能合理、环境友好和人员舒适,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结构、布局、立面、给排水、电气、消防、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高层建筑设计规范8.1 普通规则8.1.1高层修建的防烟设备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备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备。
8.1.2高层修建的排烟设备应分为机械排烟设备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备。
8.1.3一类高层修建和修建高度超越32m的二类高层修建的以下部位应设排烟设备:8.1.3.1长度超越20m的内走道。
8.1.3.2面积超越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8.1.3.3高层修建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8.1.4通风、空气调理系统应采取防火、防烟措施。
8.1.5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契合以下规则:8.1.5.1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s。
8.1.5.2采用内外表润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资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
8.1.5.3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
8.2 自然排烟8.2.1除修建高度超越50m的一类公共修建和修建高度超越100m的寓居修建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8.2.2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契合以下规则:8.2.2.1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m2。
8.2.2.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m2。
8.2.2.3长度不超越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
8.2.2.4需求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
8.2.2.5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空中积的5%。
8.2.3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应用关闭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备。
8.2.4排烟窗宜设置在上方,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
8.3 机械防烟8.3.1以下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备:8.3.1.1不具有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第一章总则1.0.2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必须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方针,针对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特点,立足自防自救,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3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高层建筑及其裙房:1.0.3.1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1.0.3.2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
1.0.4本规范不适用于单层主体建筑高度超过24m的体育馆、会堂、剧院等公共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中的人民防空地下室。
1.0.5 当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超过250m时,建筑设计采取的特殊的防火措施,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
第二章术语2.0.1裙房 skirt building与高层建筑相连的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附属建筑。
2.0.2 建筑高度 building altitude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屋顶上的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
2.0.3 耐火极限 duration of fire resistance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2.0.4不燃烧体 non–combustible component用不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
2.0.5 难燃烧体 hard–combustible component用难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或用燃烧材料做成而用不燃烧材料做保护层的建筑构件。
2.0.6燃烧体 combustible component用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
2.0.7综合楼 multiple–use building由二种及二种以上用途的楼层组成的公共建筑。
2.0.8商住楼 business–living building底部商业营业厅与住宅组成的高层建筑。
2.0.9网局级电力调度楼 large–scale power dispatcher’s building可调度若干个省(区)电力业务的工作楼。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旨在满足有关技术、安全、实用性和质量
标准,以及特殊人类活动要求,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合规使用。
这
类规范包括许多细节,从建筑结构和材料的使用,到入口、通道、楼
道等设施的尺寸和使用要求,以及建筑物的安全设施、维修费用等。
它们的目的是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可靠和物业经营的有效性,以及避
免任何潜在的安全代价。
设计规范的重点是建立安全的环境标准,并
协助用户在有限的资源和联系清楚的安全、可靠和环境要求的情况下,使用建筑物。
此外,它们还可以帮助项目负责人确定他们想要得到的
效果,并且能够为项目合格评定项目建立有说服力的证据。
高层建筑设计规范高层建筑设计规范
1. 引言
1.1 目的
1.2 范围
1.3 定义
2. 建筑布局设计
2.1 建筑功能及层次划分
2.2 空间布局与功能区划
2.2.1 办公区域
2.2.2 商业区域
2.2.3 住宅区域
2.2.4 公共区域
3. 建筑结构设计
3.1 主体结构
3.1.1 墙体结构
3.1.2 梁柱结构
3.1.3 地基基础结构 3.2 钢结构设计
3.3 选材与构造技术
4. 建筑立面设计
4.1 立面样式及表现形式 4.2 立面材料选择
4.3 立面构造细节设计
5. 建筑节能设计
5.1 建筑外墙保温
5.2 窗户和门的隔热性能 5.3 智能照明系统
5.4 冷却和供暖系统
6. 建筑安全设计
6.1 防火安全设计
6.2 应急疏散设计
6.3 抗震设计
6.4 系统安全设计
7. 建筑设备设计
7.1 电力系统设计
7.2 暖通空调系统设计
7.3 厨房和卫生间设备设计
7.4 电梯和自动扶梯设计
8. 建筑智能化设计
8.1 建筑自动化
8.2 智能家居系统
8.3 智能安防系统
9. 施工管理要求
9.1 立项与审批
9.2 施工组织设计
9.3 质量与进度控制
9.4 安全与环境保护
10. 相关附件
- 平面图
- 建筑立面图 - 结构设计图 - 电气布置图 - 细部构造图11. 法律名词及注释 - 建筑法
- 解释1
- 解释2
- 建筑设计规范 - 解释1
- 解释2。
高层建筑设计规范一、建筑高度和基本尺度:1.高层建筑的层数、建筑高度、建筑面积等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
2.建筑物高度应适应周围环境,不得产生阴影对周边建筑物和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3.建筑物应保证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并满足相关的卫生要求。
二、基础和结构设计:1.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应满足地质勘察结果,并承受地震、风荷载等荷载的作用。
2.结构设计应采用可靠的材料和合理的结构形式,确保建筑物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3.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应符合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三、防火和消防设计:1.高层建筑应合理设置防火分区和耐火隔离,并采用防火材料和防火门窗等设施。
2.消防通道和安全疏散楼梯的设置要满足人员疏散的需要,且符合国家消防法规的要求。
3.建筑物应配备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并保持其正常运行状态。
四、安全出口和疏散设计:1.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和疏散通道的设置应满足人员疏散的要求。
2.疏散设施的数量、宽度和位置应根据建筑物的总人数和楼层数进行合理规划和设置。
3.疏散设施应保持畅通,并标明明显的指示标识和疏散路线。
五、配套设施设计:1.高层建筑的设计应考虑到与周边交通、环境和服务等配套设施的协调与衔接。
2.包括停车场、垃圾处理设施、供水排水系统、供电通信系统等在内的配套设施需满足相应的规范和要求。
3.绿化带的设置和建设应符合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六、环境保护设计:1.高层建筑的设计需考虑到环境保护和生态要求。
2.噪音、振动、空气污染和光污染等影响周围环境的因素应得到控制和管理。
3.建筑物外墙和屋面的材料选择应具备良好的隔热、保温和吸音性能。
7. 节能设计:1.高层建筑的节能设计要求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2.设计应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合理利用自然光和通风,降低能源消耗。
3.采用节能设备和系统,如太阳能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等,以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七、景观设计:1.高层建筑的景观设计应考虑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融合,提供宜人的视觉效果和舒适的空间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