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 格式:ppt
- 大小:2.91 MB
- 文档页数:78
植物学名词解释细胞:细胞是生命有机体进化发展的里程碑,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器:细胞器是真核细胞内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
质体:质体是真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包括前质体,叶绿体,白色体和有色体。
其中,叶绿体、白色体和有色体都可由前质体分化发育而来。
纹孔:当次生壁形成时,有的初生纹孔场所在的位置不形成次生壁,在细胞壁上,只有中层和初生壁隔开,而无次生壁的较薄区域称为纹孔。
胞间连丝:胞间连丝是连接相邻两个植物细胞间的细胞质细丝,是细胞间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流的直接通道。
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是指持续分裂的细胞,从结束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细胞的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部分。
细胞分化: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改变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脱分化:已分化的细胞在一定因素的作用下可恢复分裂机能,重新具有分生组织细胞的特性,这个过程称为脱分化。
全能性:植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即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组织:组织是多细胞植物体中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一种或者数种类型的细胞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也是组成植物器官的基本结构单位。
维管束:存在于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中,是由原形成层分化而来、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的束状结构。
可分为有限维管束和无限维管束两大类型。
种子:是植物高度进化的产物,是种子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由受精后的胚珠发育而来的结构。
子叶出土幼苗:是指种子萌发生长过程中,下胚轴的相对生长速度和生长量明显大于上胚轴的相对生长速度和生长量。
子叶留土幼苗:是指种子萌发生长过程中,上胚轴的相对生长速度和生长量明显大于下胚轴的相对生长速度和生长量(即子叶留在土中)。
定根:定根是指发育于植物特定部位的根,包括主根和侧根。
不定根:不定根是从植物的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来的根,发生的位置不固定。
直根系:是指由明显发达的主根及其各级侧根组成的根系。
叶的生理功能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吸收功能繁殖功能叶的形态叶的组成叶片的形态脉序单叶和复叶叶序和叶镶嵌异形叶性1、叶的组成叶—由叶片、叶柄和托叶组成叶片多为绿色扁平状,是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场所不完全叶—缺少其中之一的叶2、叶的形态叶片的形态多种多样,大小不同,形状各异可作为识别植物和分类的依据叶片的形态-叶片形状一般指整个单叶叶片的形状,有时也指叶尖、叶基、叶缘等由于叶片发育的情况、以后的生长方向、长阔的比例、较阔部分的位置等存在差异叶片的基部即为叶基叶片的边缘即为叶缘脉序叶脉:是贯穿在叶肉内的维管束和其他有关组织组成的,是叶内的输导和支持结构,叶脉通过叶柄与茎内的维管组织相连脉序:叶脉在叶片上呈现出各种有规律的脉纹的分布脉序主要有:平行脉、网状脉、叉状脉3、叶的类型单叶:一个叶柄上只生一张叶片复叶:一个叶柄上生许多小叶;依小叶排列的不同状态分为羽状复叶、掌状复叶、三出复叶单叶与复叶的区别☐单叶的叶腋处有芽,复叶小叶的叶腋处则无芽☐单叶叶柄基部有托叶,复叶的小叶柄处无托叶☐单叶着生的枝上有顶芽,复叶总叶柄轴顶端无芽☐单叶在茎上排成叶序,复叶的小叶均排列在一个平面上☐单叶落叶时,叶片与叶柄同时脱落;复叶常小叶先脱落,叶轴后脱落叶序和叶镶嵌叶序:叶在茎上都有一定规律的排列方式,有三种类型,即互生、对生、轮生叶镶嵌:叶在茎上的排列,不论是那一种叶序,相邻两节的叶,总是不相重叠而成镶嵌状态,这种同一枝上的叶,以镶嵌状态的排列方式而不重叠的现象叶的发育叶的发育开始于茎尖的叶原基。
叶原基形成后,起先是顶端生长,是叶原基迅速引长,接着是边缘生长,它形成整个叶的雏形,分化出叶片、叶柄和托叶几个部分。
在叶的发育过程中,不保留原分生组织,因此叶的生长有限。
叶的解剖结构1、 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叶片通常有腹面(近轴面)和背面(远轴面)之分腹面直接接受阳光照射,背面背光,使其背、腹面结构存在差异 就出现了被子植物叶片的结构表皮:通常由一细胞构成,但有些植物的表皮由一层以上的细胞构成叶片腹面为上表皮叶片背面为下表皮表面有皮毛、腺毛、异细胞和排水器,气孔器等叶肉:主要由同化组织构成,还有其他的细胞;叶肉细胞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栅栏组织:靠近上表皮,细胞长柱形,与表皮垂直,排列紧密,1-4层,多含叶绿体,光合作用强海绵组织:靠近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有较大的细胞间隙,通气作用强叶脉:通常为网状,大小叶脉错综分枝主脉和较大的侧脉:由维管束和薄壁组织、厚角、厚壁组织等组成叶的生态类型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叶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的叶1、旱生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为了降低蒸腾、贮藏水分,出现以下特点:1.叶小型,表皮角质化程度高(角质层厚),表皮毛和蜡被发达;或呈复表皮,气孔下陷等。
植物学复习重点笫一章植物细胞一、简述质体的类型、存在、形态、结构、作用及相互转化前质体:1幼龄细胞中,2形状不规则,3无色素,4内膜有少量片层,可进一步分化为成熟质体叶绿体:1.绿色细胞中,2.扁椭球型或球型,3.叶绿素a、b,叶黃素、胡萝卜素。
4.发达的基粒片层和基质片层。
光合作用。
有色体:1•果实、胡萝卜根、花瓣,2.球型、梭型等,3.含有大量类胡萝卜素,4.内部片层变形或解体,5.招引昆虫,积累淀粉、脂类、胡萝卜素。
白色体:1.存在贮藏组织、胚、叶表皮,2.近球型,3.不含色素,4.内部有少数不发达片层,5.根据贮藏物质的不同分为一造粉体、造油体、造蛋口体外膜均有双层单位膜,质体转化举例:马铃薯块茎见光变绿一一白色体变叶绿体,西红柿幼果变红一—外部叶绿体变有色体、内部白色体变有色体,胡萝卜根见光变绿一一有色体变叶绿体。
二、液泡的结构、组成和功能・液泡:液泡膜为单层膜,膜内为细胞液一含大量水和多种溶于水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常略呈酸性。
・功能:(1)调节细胞的渗透作用与膨压・(2)贮藏作用一糖、有机酸、蛋白质、草酸钙结晶、生物碱、、黃酮、黃酮醇、花青素。
・(3)消化作用三、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的区别1. 胞间层: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时形成,主要山果胶组成。
2. 初生壁:细胞在生长、增大体积过程形成的壁层。
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还有结构蛋白和酶3…次生壁:细胞停止体增大后,在初生壁内表增加的壁层。
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还添木质素等物质。
具生活原生质体的细胞多无次生壁。
四、胞间连丝、纹孔的概念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的原生质细丝,连接相邻细胞的原生质体,是质膜包围的直径40-50nm的小管道。
细胞间物质运输,信息传递通道。
纹孔:形成次生壁时,初生纹孔场处不沉积壁物质,这些次生壁层未增卑的区域称纹孔,是细胞间水和物质交换的通道。
五、贮藏物质的类型、来源和鉴定淀粉: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在叶绿体聚合成同化淀粉,同化淀粉转化成可溶性糖类,运输到造粉体中,山造粉体将它们再合成为贮藏淀粉,贮藏的淀粉常呈颗粒状,称为淀粉粒。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叶片的基本形态结构;2. 观察不同植物叶片的形态差异;3. 掌握叶片形态的描述方法;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叶片是植物的重要器官之一,具有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气体交换等功能。
叶片的形态结构与其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本实验通过观察叶片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特征,了解叶片的形态结构及其与植物种类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1. 实验植物:选取几种常见的植物,如柳树、杨树、桂花、银杏等;2. 实验工具:放大镜、剪刀、白纸、铅笔、透明胶带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叶片的整体形态:观察叶片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特征,记录下来。
2. 观察叶片的形状:用放大镜观察叶片的形状,如针形、披针形、椭圆形、圆形、心形等。
测量叶片的长度、宽度,计算叶片的形状指数(形状指数=叶片长度/叶片宽度)。
3. 观察叶片的边缘:观察叶片的边缘形状,如全缘、锯齿状、波状等。
4. 观察叶片的尖端:观察叶片的尖端形状,如锐尖、钝尖、渐尖等。
5. 观察叶片的基部:观察叶片的基部形状,如楔形、圆形、心形等。
6. 观察叶片的质地:观察叶片的质地,如膜质、草质、纸质、革质、肉质等。
7. 观察叶片的脉序:观察叶片的脉序,如网状脉、平行脉、叉状脉等。
8. 观察叶片的叶柄:观察叶柄的形状、长度等特征。
9. 观察叶片的叶脉:观察叶脉的分布情况,如主脉、侧脉、细脉等。
10. 比较不同植物叶片的形态差异:将观察到的叶片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植物叶片形态的异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1)叶片的形状:柳树叶为披针形,杨树叶为椭圆形,桂花叶为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银杏叶为扇形。
(2)叶片的边缘:柳树叶为全缘,杨树叶为锯齿状,桂花叶为全缘或锯齿状,银杏叶为全缘。
(3)叶片的尖端:柳树叶为渐尖,杨树叶为钝尖,桂花叶为渐尖,银杏叶为钝尖。
(4)叶片的基部:柳树叶为楔形,杨树叶为圆形,桂花叶为楔形或宽楔形,银杏叶为楔形。
【高分复习笔记】郑湘如《植物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4.2 课后习题详解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五章茎的形态结构与建成过程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六章叶的形态结构与建成过程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七章营养器官的变态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八章生殖器官(Ⅰ)——花的形态结构与建成过程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九章性细胞的形成与有性生殖过程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章生殖器官(Ⅱ)——种子与果实的形态结构与建成过程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二部分植物类群和演化第十一章生物多样性和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二章植物界的基本类群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三部分被子植物类群简介第十三章被子植物分科概述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绪论0.1 复习笔记一、植物与植物界1 植物的基本特征(1)具有由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组成的细胞壁(2)营自养生活(3)可无限生长2 植物界的划分表0-1生物的分界系统3 植物的多样性(1)种类多植物界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六大类群。
(2)分布广在平原、高山、荒漠、江、河、湖、海、空中、地下、生物体内都有植物生长繁衍。
(3)形态结构与习性多种多样①形态结构:个体大小从几纳米到高达几百米;从单细胞个体到有复杂结构的组织、器官的多细胞个体。
②习性:有营光合作用的绿色自养植物、非绿色化学自养植物、寄生植物、腐生植物等。
(4)生命周期不同有生活几分钟后就传代的细菌;有一年生、二年生的草本;有多年生的草本或灌木;以及寿命达数千年的多年生乔木。
叶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共6张叶是植物的重要器官,承担着光合作用、气体交换、水分蒸腾、传导营养等功能。
叶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本文将介绍叶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并给出六张示意图。
1.叶的基本结构叶的基本结构包括叶片、叶柄和叶鞘三部分。
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负责光合作用。
叶片的顶部是叶尖,基部称为叶柄,将叶片与茎连接起来。
而叶柄的基部则形成叶鞘,紧密包裹在茎上。
2.叶的表皮和表皮附属器官叶的表皮级其附属结构起到保护和适应环境的作用。
叶表皮由上下表皮细胞组成,上表皮一般比下表皮细胞厚,上面覆盖着一层叶蜡层,起到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
在上表皮中还有叶气孔,是植物进行气体交换和呼吸的地方。
此外,一些植物叶子上还具有毛突、腺毛等附属结构,它们能吸收水分、排出废物或分泌防御物质。
3.叶的叶肉组织叶片内部主要由叶肉组织构成,叶肉组织含有细胞质丰富的叶绿体。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吸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叶肉组织还包括细胞间隙和气孔室。
细胞间隙是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通道,气孔室与叶气孔相连,有利于气体进出。
4.叶的脉络系统叶的脉络系统由叶脉、叶脉网、细胞脉内和细胞脉间组成。
叶脉是叶片内分支较多的导管束,承担水分和养分的输送。
叶脉网是由细小的叶脉构成的,起到支撑叶片和扩大叶片表面积的作用。
细胞脉内和细胞脉间是位于叶肉组织内的细胞间隙,起到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作用。
5.叶的授粉结构一些植物的叶上中的毛突、腺毛等结构能固定花粉颗粒,起到授粉的作用。
当叶上的结构与传粉昆虫触碰时,花粉就会沾在昆虫身上,被带到其他花朵上进行传播,以完成植物的有性繁殖。
6.叶的适应环境的结构一些植物的叶子在适应不同环境的过程中,表现出了特殊的形态结构。
例如,沙生植物的叶片表面有伞状毛,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水生植物的叶片上有气孔,能够在水下进行气体交换;肉质叶片中含有丰富的水分和营养,能够在干旱环境中存储并防止水分蒸腾。
以上是叶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简要介绍,通过形态结构的多样性,叶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与生物体的需求,发挥出不同的生理功能。
植物的叶片结构与功能植物叶片是植物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它承担着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以及气体交换等重要生理功能。
植物的叶片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本文将从叶片的组成结构和叶片的功能两个方面来探讨植物叶片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一、叶片的组成结构植物叶片由叶片基部、叶片主轴和叶片扩展部分组成。
叶片基部连接在茎上,通过叶柄与茎相连;叶片主轴是叶片由叶柄到叶尖的中央部分;叶片的扩展部分则是从叶片主轴延伸而出的片状结构。
叶片扩展部分具有很大的多样性,不同植物种类的叶片形态各异。
例如,某些植物的叶片呈扇形,如银杏树的叶片;有些植物的叶片呈羽状分裂,如蕨类植物的叶片;还有些植物的叶片呈针状,如松树的叶片。
这种多样性的叶片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植物叶片的功能。
二、叶片的功能1. 光合作用植物的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最主要的场所之一。
叶片上分布着许多叶绿素,这些叶绿素能够吸收太阳光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用于植物的生长和代谢。
叶片的薄而平坦的形态,以及丰富的叶绿素含量,使得叶片能够更好地吸收光能,并进行高效的光合作用。
2. 气体交换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通过气孔,植物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同时,气孔还参与调节植物的蒸腾作用,控制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
叶片上气孔的密度和分布方式也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不同,这与其生长环境和功能需求紧密相关。
3. 蒸腾作用蒸腾是指植物通过气孔释放水分到大气中的过程。
植物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能够起到调节体内水分平衡的作用。
一方面,蒸腾作用可以帮助植物吸收根系供应的水分,并将其输送至其他部位;另一方面,蒸腾作用还能够冷却植物体温,防止过热。
4. 保护作用植物叶片还具有保护植物体的作用。
叶片扩展部分可以为茎和其他部位提供保护,减少受到外界环境的伤害。
有些植物的叶片上还长有刺或毛等结构,能够起到抵御食草动物和防御病虫害的作用。
综上所述,植物叶片在植物的生命周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简述叶的普通生理功能
叶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多种生理功能。
首先,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通过叶片中的叶绿素等色素,可以吸收阳光中的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这一过程不仅为植物提供了能量和营养物质,也产生了氧气,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氧气气体。
叶还起到了调节水分蒸发的作用。
叶片表面通常有气孔,通过这些气孔,植物可以控制水分的蒸发速度,以避免水分过度流失。
在干旱或高温环境下,植物可以关闭气孔,减少水分蒸发,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而在充足水分的情况下,植物则可以打开气孔,促进气体交换和光合作用的进行。
叶还具有调节植物体温的功能。
通过调节气孔的开闭程度,植物可以控制水分蒸发和热量散发的速率,从而调节叶片温度。
在高温环境下,植物可以通过蒸腾作用降低叶片温度,避免叶片受热过度而受损。
而在低温环境下,植物则可以通过减少蒸腾和气孔开度来提高叶片温度,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叶还可以存储养分和水分。
一些多肉植物的叶片可以充当水分和养分的储存器官,在干旱或恶劣环境下,这些植物可以通过消耗叶片内的水分和养分来维持生长和生存。
另外,一些植物的叶片中还可以积累有毒物质,起到防御捕食者的作用。
总的来说,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调节水分蒸发、调节温度、存储养分和水分等多种生理功能的重要器官。
通过不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不同类型的叶片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保障植物的正常生长和生存。
在生态系统中,叶的生理功能对维持整个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植物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生物类型之一,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十分丰富多样。
植物通过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实现了生存和繁殖的需求。
本文将从根、茎、叶以及其他植物组织的角度,探讨植物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
根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根是植物的吸收器官,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同时提供支撑和固定植物的功能。
根的形态结构包括主根和侧根。
主根通常向下延伸生长,呈锥形,逐渐形成支配性根系。
侧根从主根的侧面伸出,与主根相比,侧根的直径较小且生长较快。
根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吸收、传导和贮藏。
根的吸收功能依赖于根毛的存在,根毛增加了吸收表面积,提高了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效率。
根毛通过根尖的细胞分裂不断更新,保持了植物吸收能力的稳定。
根通过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组织形成,实现了水分和养分的传导功能。
根还能贮藏养分,以供植物其他部位的生长需要。
茎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茎是植物的承载器官,负责支撑和连接植物的各个部分。
茎的形态结构包括地下茎和地上茎。
地下茎包括块茎、匍匐茎和根茎,它们通常生长在地下,能够储存养分和繁殖新个体。
地上茎包括直立茎、攀援茎和匍匐茎等,它们通常生长在地面上,负责植物的光合作用,并将养分传导到其他部位。
茎的生理功能主要有支撑、传导和光合作用。
茎通过形成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组织,提供了植物的支撑功能。
茎内的木质部负责水分和养分的传导,韧皮部则负责养分和光合产物的运输。
茎的其他一些特殊结构,如叶柄和刺,也具有辅助支撑和保护植物的功能。
同时,地上茎还担任着光合作用的重要角色,通过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植物所需要的化学能。
叶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
叶的形态结构包括叶片和叶柄。
叶片具有扁平的形状,表面通常覆盖着角质层,以减少水分蒸发。
叶柄连接叶片和茎,起到支撑和传导的作用。
叶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光合作用、气体交换和蒸腾作用。
叶片内的叶绿素可以吸收光能,并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光合作用所需的葡萄糖和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