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运车辆制动性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6
《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JT/T198—2004)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营运车辆技术状况等级的评定内容、评定规则、等级划分、评定项目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营运车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8276—2000 汽车动力性台架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GB/ 18352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18565-2001 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QC/T 476 车辆防雨密封性限值3 评定内容评定营运车辆整车装备及外观检查、动力性、燃料经济性、制动性、转向操纵性、前照灯发光强度和光束照射位置、排放污染物限值、车速表示值误差等.4 评定规则4。
1评定原则4。
1.1营运车辆应达到GB 18565规定的要求.4.1。
1营运车辆技术等级评定项目和技术要求按表1的规定执行。
4.1.3营运车辆的技术等级评定的检测方法应按GB 18565规定的方法执行。
4。
2等级划分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4.2.1一级:表1中分级的项目应达到规定的一级技术要求:没分级的项目应为合格。
4。
2.2二级:表1中5。
1。
2、5。
1.9和5。
4。
2应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5。
1。
1、5。
1。
3、5.2.1、5。
3.1、5.4。
4、5.5.2、5。
7和5.10八个项目中至少有三项应达到规定的一级技术要求;没分级的项目应为合格。
4.2.3三级:表1中分级的项目应达到三级技术要求;没分级的项目应为合格。
5 评定项目和技术要求营运车辆技术等级的评定项目和技术要求,见表1.。
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200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年12月13日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营运车辆的动力性、燃料经济性、制动性、转向操纵性、照明和信号装置及其他电气设备、排放与噪声控制、密封性、整车装备的基本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营运车辆,非营运车辆可参照执行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496-1979 机动车辆噪声测量方法GB/T3845-1993 汽油车排气污染物的测量怠速法GB/T3846-1993 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的测量滤纸烟度法GB4785-1998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eqv ECE-48:1995)GB7258-199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T7607-1995 柴油机油换油指标GB/T8028-1994 汽油机油换油指标GB/T12480-1990 客车防雨密封性试验方法GB/T12545-1990 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GB12676-1999 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eqv ISO ECE 13)GB13392-1992 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T14365-1993 声学机动车辆定置噪声测量方法(neq ISO 5130:1982)GB/T18276-2000 汽车动力性台架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GB18285-2000 在用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neq EPA-AA-RSPD-M:1996)GB18352.1-2001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Ⅰ)GB18352.2-2001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Ⅱ)QC/T476-1999 客车防雨密封性限值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营运车辆commercial vehicle从事道路客货运输的经营性车辆。
营运车辆审验的内容
营运车辆审验是指对营运车辆进行定期检查和审核,以确保
其达到相关法规和安全要求的程序。
审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1.车辆外观检查:检查车辆的车身、车漆、轮胎、灯光、标
志和标识等是否符合要求。
例如,车身不能有明显的凹陷和破损,标志和标识不能模糊不清。
2.车辆机械性能检查:检查车辆的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
系统、刹车系统、转向系统等是否正常运行。
例如,发动机不
能有异常噪音和冒烟现象,制动器不能失灵。
3.车辆安全装备检查:检查车辆的安全带、灭火器、急救包、警示牌等是否完好并符合要求。
例如,安全带不能破损和卡阻,灭火器要保证压力正常。
4.车辆排放测量:对车辆进行尾气排放测量,以确保其符合
环保要求,如碳氢化合物、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排放物的含量。
5.车辆运行证件审核:对车辆的行驶证、营运证、车辆检验
合格标志等证件进行审核,确保证件信息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6.车辆行驶记录仪审核:对车辆携带的行驶记录仪数据进行
审核,确认车辆的行驶轨迹、速度和行车时间等信息。
7.司机资质审核:对驾驶员的从业资格证、驾驶证和健康证
等进行审核,确保其具备合格的驾驶技能和身体健康状况。
8.车辆运行安全检查:对车辆的紧急逃生通道、车门、车窗等进行检查,确保车辆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性能。
以上是营运车辆审验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车辆的全面检查和审核,能够有效提升车辆的运行安全性和合规性,保障乘客和道路交通的安全。
《营运车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性能要求和测试规程》(JT/T 1242-2019)规范性要求一、JT/T 1094标准关于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的实施要求1.AEBS应符合JT/T 1242-2019标准的规定;2.对于符合JT/T 1242-2019标准规定的AEBS,其前装预警功能视为符合JT/T 883标准的规定。
二、JT/T 1242-2019标准部分条款的实施说明1.标准4.11.1中“远程存储时间不应少于60d”暂不实施。
2.标准5.2.1条款中AEBS“对行人的最大检测距离应不小于60m”的要求按照7.4.1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测试开始时自车距离目标行人的距离可自行设定。
3.标准5.2.2条款对应的检验方法为7.4.2,试验车道宽度应不小于3.75m。
4.标准5.2.3条款对应的检验方法为7.4.5。
5.标准6.1.1条款要求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试验,试验后检查AEBS的工作状态:a)终端标称电源电压为直流12V时,将供电电压调至9V和16V,分别连续工作1h。
b)终端标称电源电压为直流24V时,将供电电压调至18V和32V,分别连续工作1h。
标准6.1.4条款要求应按照JT/T 1253-2019《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检测方法》7.6.1的规定进行检验,试验后检查AEBS的工作状态。
标准6.2.1条款要求应按照GB/T 28046.3-2011《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3部分:机械负荷》 4.1.2.7的规定进行检验。
标准6.2.2 条款要求应按照GB/T 28046.3-2011《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3部分:机械负荷》4.2.2的规定进行检验。
标准6.3.2 选择脉冲1进行试验时,被测单元的电源可并接到蓄电池上。
三、JT/T 1242-2019动态检测视频监控拍摄方法为提高达标车型样车核查监督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规范监控人员的拍摄过程,对安装AEBS的车型按照JT/T 1242-2019进行动态检测时,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视频拍摄:1. 样车外观:对样车进行远景拍摄,样车在屏幕中所占面积不应小于二分之一,周围环境不得影响对样车外观的识别,且能清晰的体现样车右前45°和左前45°外观。
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
(一)要求
1.营运车辆应具备适当的动力、操纵性能和安全性能,保证安
全行驶。
2.营运车辆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提高行
车速度,并且能够在高速行驶时保持良好的操控性能。
3.营运车辆应具有完善的驾驶室装备,包括安全带、安全气囊、车载电话、防滑设备等,以保障乘客的安全。
4.营运车辆应具有良好的发动机性能,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提
高发动机的效率,减少汽油消耗。
5.营运车辆应具有良好的节油性能,可以有效降低汽油消耗,
减少环境污染。
(二)检验方法
1.发动机性能检验:通过发动机性能检验,测量发动机的功率、转速、噪音、振动等,以检验发动机的性能。
2.车辆操纵性能检验:通过车辆操纵性能检验,测量车辆的加
速度、制动距离、转弯半径等,以检验车辆的操纵性能。
3.安全性能检验:通过安全性能检验,检查车辆的安全带、安
全气囊、车载电话、防滑设备等,以确保乘客的安全。
4.燃油经济性能检验:通过燃油经济性能检验,测量车辆的油耗、排放量等,以检验车辆的燃油经济性能。
营运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营运车辆的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是指为确保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所需具备的一系列技术要求和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车辆的结构设计、动力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轮胎、灯光设备、安全气囊等诸多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营运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一、车辆结构设计车辆结构设计是确保车辆整体性能和安全性的基础,包括车身设计、车辆布局、车架结构等。
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操控性和安全性。
车身设计要求车身牢固、刚性好、与车架连接牢固。
车辆布局要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以提高驾驶员的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
二、动力系统动力系统是车辆运行的动力源,也是保证车辆行驶安全的关键部件。
动力系统要求动力充足、稳定可靠、低污染、高效节能。
柴油车要求排气经过排气净化装置,以减少排放污染物。
发动机要求具备自动保护功能,如超温自动停机、润滑油压力不足自动停机等。
三、悬挂系统悬挂系统是车辆与路面之间的连接,对车辆行驶的平稳性、操控性和通过性具有重要影响。
悬挂系统要求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减震能力,保证车辆通过路面障碍时不发生失控。
悬挂系统的调整要合理,以满足车辆在不同路况下的运行要求。
四、制动系统制动系统是保证车辆行驶安全的重要系统。
制动系统要求制动效果好、制动稳定、制动可靠。
要求车辆能在各种条件下实现良好的制动性能,包括制动距离短、制动稳定、防抱死等功能。
制动系统还要求具备排水性能,以保证在雨天道路上制动效果不受影响。
五、轮胎轮胎是车辆与地面之间的唯一接触面,对车辆的操控性、通过性和行驶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轮胎要求胎面硬度适中,具备良好的抓地力和耐磨性。
轮胎胎纹要求明显,花纹深度不低于1.6mm,以保证在湿滑路面上的抓地性能。
六、灯光设备灯光设备是车辆的\。
营运车辆检验方法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1.1 用底盘测功机检测汽车驱动轮输出功率按GB/T18276-2000中4.1和4.2的规定进行检验。
1.2 燃料经济性检验1.2.1 用底盘测功机检测汽车等速百公里燃料消耗量1.2.1.1 检测环境条件:环境温度:0℃~40℃;环境湿度小于85%;大气压力:80kPa~110kPa。
1.2.1.2 台架和车辆的准备a)测试前车辆应预热至正常热状态,车辆轮胎规格和气压应符合该车技术条件的规定;b)底盘测功机应预热到正常工作温度,底盘测功机和油耗计应符合使用要求,工作正常;c)测量并记录环境温度、大气压力和燃料密度。
1.2.1.3 检测方法a)在底盘测功机上设定检测车速:轿车:60km/h;其他车辆:50km/h。
b)将被测汽车驱动轮平稳驶至底盘测功机滚筒上,起动汽车,逐步加速并换至直接档(无直接档至最高档),使车速达到规定的车速。
给测功机加载PPAU,使其模拟汽车满载等速行驶在平坦良好路面时的行驶阻力功率P:P=PPAU+PPL+PF式中:P--汽车满载等速行驶在平坦良好路面时的行驶阻力功率;PPAU--底盘测功机吸收单元的吸收功率;PPL--测功机内部摩擦损失功率,由底盘测功机生产厂家给出;PF--汽车驱动轮、传动系等摩擦损失,由测功机使用者自行测定。
当PPL+PF≥P时,则车辆不能在该测功机上进行检测;当PPL+PF < P时,则需调整PPAU,使PPAU+PPL+PF=P。
其中行驶阻力功率P可按GB18352.1~18352.2-2001附件CC 的有关规定试验测得,试验时基准质量为车辆满载;也可以按汽车在平坦良好路面等速行驶所消耗的功率值计算得到。
c)待车速稳定后开始测量,要求测量不低于500m距离的燃料消耗量。
连续测量两次并记录。
d)计算等速百公里燃料消耗量和2次的算术平均值。
1.2.1.4 检测结果的重复性检验a)检测结果的重复性按第95百分位来判断;b)标准差:第95百分位分布的标准差R与重复性检测次数n 有关,如表12所示。
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是为了确保营运车辆的安全性、环保性和经济性达到一定标准,从而保障乘客和道路交通的安全。
在国内,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是由相关主管部门负责执行的,下面是一个关于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的详细内容。
一、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例如,出租车主要划分为城市出租车和乡村出租车,公交车主要划分为城市公交车和乡村公交车,旅游车主要划分为包车旅游和团队旅游等。
二、营运车辆技术等级评定要求1.车辆安全性评定车辆安全性评定主要包括车身结构、制动系统、转向系统、悬挂系统、灯光系统、安全气囊等方面的评估。
车辆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并具备相应的安全设施。
2.车辆环保性评定车辆环保性评定主要包括排放标准和燃油经济性方面的评估。
营运车辆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车辆排放标准,同时具备较好的燃油经济性,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3.车辆可靠性评定车辆可靠性评定主要包括发动机性能、变速器性能、电子控制系统性能等方面的评估。
车辆必须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能够长时间安全运行。
4.车辆舒适性评定车辆舒适性评定主要包括车内噪音、座椅舒适度、空调系统等方面的评估。
车辆必须具备较好的乘坐舒适性,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
5.车辆操作性评定车辆操作性评定主要包括操纵系统、动力系统、刹车系统等方面的评估。
车辆必须具备较好的操控性和响应性,保障驾驶员能够灵活操作车辆。
三、营运车辆技术等级评定的意义1.确保车辆安全:营运车辆技术等级评定要求车辆必须符合一定的安全标准,保障乘客和驾驶员的安全。
2.保护环境:营运车辆技术等级评定要求车辆必须符合环保标准,减少尾气排放和能源消耗,保护环境。
3.提高服务质量:营运车辆技术等级评定要求车辆具备良好的舒适性和操作性,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提高服务质量。
4.规范行业秩序:营运车辆技术等级评定要求车辆必须符合一定的技术标准,规范行业发展,提高整个行业的质量水平。
营运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一、引言营运车辆是指供乘客或货物运输的车辆,其安全运行对保障乘客和货物的安全至关重要。
营运车辆的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是指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必须满足的一系列技术条件,以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就营运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讨论。
二、车辆结构和制造质量条件1. 车辆结构合理性:车辆的结构设计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包括车长、车宽、车高、车轮距等参数的合理性,保证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车体结构强度:车辆的车体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抵御各种静、动态荷载的作用,确保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不发生结构失效、破裂等情况。
3. 制造质量合格:车辆的制造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包括车辆的外观质量、焊接质量、装配质量等方面,确保车辆在使用寿命内的安全使用。
三、车辆动力系统条件1. 发动机安全性:车辆所搭载的发动机应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能,包括发动机的启动可靠性、运行稳定性、应变能力和冷却性能等。
2. 燃油供应安全性:车辆的燃油供应系统应设计合理,具备对燃油进行储存、供应和燃烧的能力,并确保燃油供应过程中不发生泄漏和爆燃等危险情况。
3. 排放控制条件:车辆的排放控制系统应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地控制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四、车辆制动系统条件1. 制动性能:车辆的制动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制动性能,包括制动效果良好、制动稳定性好、制动距离短等特点,确保车辆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停车。
2. 制动系统组成合理:车辆的制动系统应由主制动系统、辅助制动系统、停车制动系统等组成,各个系统之间应相互配合,确保车辆制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制动系统可靠性:车辆的制动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可靠性,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而不出现失灵等情况。
五、车辆悬挂系统条件1. 悬挂系统结构合理:车辆的悬挂系统应具备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承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各种荷载,并保持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GB38900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制动性能检验规范D.1 台试空载制动检验D.1.1 检验设备相关要求检验设备相关要求如下:a)机动车制动检验宜采用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或平板制动检验台,并应根据所检验车辆的轴荷选择相应承载能力的制动检验台。
b)轴(轮)重仪应水平安装,安装时所有称重板上表面与地平面的高度差不应超过±5mm。
c)滚筒反力式制动台前后地面的附着系数应不小于0.7。
d)用于检验多轴及并装轴车辆的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应具有台体举升功能,且空载检测高度应满足:滚筒中心距为460mm、主副滚筒高度差为30mm时,副滚筒上40 mm。
当滚筒中心距增大或减小10mm,副滚筒上母线与地面水平面的高度差为5母线与地面水平面的高度差相应增大或减小2mm;当主副滚筒高度差减小10mm,副滚筒上母线与地面水平面的高度差相应增大4mm。
e)停机滑移率符合标准的有关要求,对带有第三滚筒的制动台,驱动电机自动停机时的滑移率应在25%-35%范围内。
f)用于检验多轴及并装轴车辆的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可用于两轴汽车制动检验。
D.1.2 检验前准备检验前应准备工作如下:a)制动检验台滚筒(或平板)表面应清洁,没有异物及油污;b)检验辅助器具应齐全;c)气压制动的车辆,贮气筒压力应符合规定值;d)液压制动的车辆,根据需要将踏板力计装在制动踏板上;e)使用乘用车牵引旅居挂车、中置轴挂车开展检验时,乘用车应符合GB 7258—2017中4.16.1的要求。
D.1.3 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检验检验步骤如下:a)被检车辆正直居中行驶,依次逐轴停放在轴(轮)重仪上,并按规定时间(不少于3s)停放,测出静态轴(轮)荷;b)被检车辆正直居中行驶,将被测试车轮停放在制动台滚筒上,变速器置于空档,松开制动踏板,数据采集系统清零;对于全时四驱和适时四驱车辆,非测试轮应处于附着系数符合要求的辅助自由滚筒组上,变速器置于空档;采用具有举升功能的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时,对于多轴车辆及并装轴车辆,台体在D.1.1d)规定的空载检测高度、与制动检测状态一致时,测得该轴空载轴荷(或测出出左右轮空载轮荷计算得出该轴空载轴荷);c)起动滚筒电机,稳定3s后实施制动,逐渐慢踩制动踏板,踩到底(或踩至规定制动踏板力),测得左、右车轮制动力增长全过程的数值及左、右车轮最大制动力,并依次测试各车轴;对驻车制动轴,操纵驻车制动操纵装置(半挂牵引车测试时可与半挂车组合成铰接汽车列车后同时实施检验),依次测得各驻车轴的驻车制动力数值,并按D.1.5.1要求计算轴制动率、不平衡率、驻车制动率、整车制动率;d)可采取相关措施防止被检车辆在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上后移,以适应制动检测需要。
《营运车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性能要求和测试规程》(JT/T 1242-2019)规范性要求一、JT/T 1094标准关于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的实施要求1.AEBS应符合JT/T 1242-2019标准的规定;2.对于符合JT/T 1242-2019标准规定的AEBS,其前装预警功能视为符合JT/T 883标准的规定。
二、JT/T 1242-2019标准部分条款的实施说明1.标准4.11.1中“远程存储时间不应少于60d”暂不实施。
2.标准5.2.1条款中AEBS“对行人的最大检测距离应不小于60m”的要求按照7.4.1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测试开始时自车距离目标行人的距离可自行设定。
3.标准5.2.2条款对应的检验方法为7.4.2,试验车道宽度应不小于3.75m。
4.标准5.2.3条款对应的检验方法为7.4.5。
5.标准6.1.1条款要求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试验,试验后检查AEBS的工作状态:a)终端标称电源电压为直流12V时,将供电电压调至9V和16V,分别连续工作1h。
b)终端标称电源电压为直流24V时,将供电电压调至18V和32V,分别连续工作1h。
标准6.1.4条款要求应按照JT/T 1253-2019《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检测方法》7.6.1的规定进行检验,试验后检查AEBS的工作状态。
标准6.2.1条款要求应按照GB/T 28046.3-2011《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3部分:机械负荷》 4.1.2.7的规定进行检验。
标准6.2.2 条款要求应按照GB/T 28046.3-2011《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3部分:机械负荷》4.2.2的规定进行检验。
标准6.3.2 选择脉冲1进行试验时,被测单元的电源可并接到蓄电池上。
三、JT/T 1242-2019动态检测视频监控拍摄方法为提高达标车型样车核查监督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规范监控人员的拍摄过程,对安装AEBS的车型按照JT/T 1242-2019进行动态检测时,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视频拍摄:1. 样车外观:对样车进行远景拍摄,样车在屏幕中所占面积不应小于二分之一,周围环境不得影响对样车外观的识别,且能清晰的体现样车右前45°和左前45°外观。
汽车客运站车辆安全检查项目及检查方法范文一、轮胎检查1.检查胎压:通过使用胎压计检查车辆轮胎的胎压,确保胎压符合制造商规定的范围。
2.检查花纹深度:使用花纹深度计测量轮胎的花纹深度,确保轮胎磨损不过度。
3.检查轮胎磨损情况:检查轮胎表面是否存在明显的裂纹、磨损或修补痕迹,如有发现,需要及时更换轮胎。
4.检查轮胎胎面状况:检查轮胎胎面是否平整、无明显凸起或凹陷,确保轮胎能够正常接地。
二、刹车系统检查1.检查刹车油液:检查刹车油液的液面高度,并确保油液没有污染或泄漏的迹象。
2.检查刹车片磨损情况:检查刹车片和刹车盘的磨损程度,确保刹车片厚度在安全范围内。
3.检查制动器性能:进行制动试验,检查制动器的性能,确保制动器能够迅速有效地起作用。
4.检查刹车驱动元件:检查刹车线、制动管路和刹车驱动元件是否完好,如有损坏或松动,需要及时修复或更换。
三、灯光检查1.检查车辆外部灯光:检查车辆前后灯、刹车灯、转向灯等外部灯光是否亮起并正常工作。
2.检查车辆内部灯光:检查车辆内部灯光是否亮起并正常工作,如仪表盘灯、车厢灯等。
3.检查信号灯:检查车辆信号灯的正常工作,包括车辆转向信号灯、应急灯等。
四、底盘及悬挂系统检查1.检查底盘松动情况:检查底盘各部位是否有松动现象,如发现松动需要及时固定。
2.检查悬挂系统:检查车辆悬挂系统是否正常,如悬挂弹簧是否均匀、减震器是否损坏等。
3.检查底盘磨损情况:检查底盘是否存在明显的磨损或腐蚀,如底盘出现问题需要及时修复。
五、引擎系统检查1.检查发动机油液:检查发动机油液的液面高度和油质情况,确保发动机正常工作。
2.检查冷却系统:检查冷却液的液面高度和质量,确保发动机冷却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3.检查空气滤清器:检查空气滤清器是否清洁,如有灰尘或脏污需要更换。
六、电气系统检查1.检查电瓶:检查电瓶的电量和连接是否牢固,确保电瓶能够正常充电和供电。
2.检查电路线路:检查车辆电路线路是否连通,如发现线路断开或损坏需要及时修复。
中华⼈民共和国机动车制动检验规范(试⾏)⽬录第⼀章总则第⼆章制动装置第三章⽤制动距离检验车辆制动性能第四章⽤制动⼒检验汽车制动性能第五章检验仪器、设备与试验场地第六章附则第⼀章总则第⼀条为保障⾏车安全,提⾼运输效率,适应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需要,特制订本规范。
第⼆条本规范适⽤于汽车(包括于汽车带挂车和半挂车)、⽆轨电车、特种汽车、⼆、三轮摩托车和⽅向盘式拖拉机带挂车等机动车辆,对⼿扶式拖拉机的制动装置也提出了适当要求。
第三条机动车的制动装置及制动性能,必须符合本规范的有关要求。
对于汽车、⽆轨电车和牵引车带半挂车的制动性能要求,根据其总重量按⼩、中、⼤三种车型分别规定(详见表⼀和表⼆)。
第四条本规范由交通监理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监督、贯彻执⾏。
第⼆章制动装置第五条通⾏城镇街道和公路的机动车以及出⼚的新车,必须装有⾏车和停车制动装置。
挂车和半挂车(包括新出⼚的)必须装有⾏车制动装置。
两轴挂车⾄少在后轴两轮上装有⾏车制动装置。
⼿扶拖拉机拖带的挂车也必须装有可靠的制动装置。
制动装置应保持技术状况良好,操纵轻便,完整可靠。
第六条停车制动装置的安装位置要适当,其⼿柄⾏程必须有⼀定的贮备。
停车制动杆卡锁必须有效。
施加于停车制动杆上的⼒,不⼤于35公⽄。
第七条制动管路要有⾜够的耐压强度并安装牢固,不得与运动件摩擦相碰,不得有漏油、漏⽓现象。
第⼋条⽓压制动系统必须装有限压装置,确保不超过贮⽓筒允许的最⼤⽓压。
贮⽓筒应装有放⽔阀。
第九条采⽤⽓压制动系统的车辆,应在发动机最⼤转速下,四分种(带挂车的为六分钟)内,⽓压表的指⽰⽓压不低于起步⽓压。
贮⽓筒的容量,应在不继续充⽓的情况下,连续五次紧急制动后,⽓压不低于起步⽓压。
第⼗条采⽤液压制动系统或机械制动系统的车辆,要求在踏板全⾏程的五分之四以内,达到最⼤制动效能。
第⼗⼀条在车轮跳动和转向时,不应有⾃⾏制动现象。
当挂车与牵引车意外脱离后,挂车应能⾃⾏制动,牵引车的制动仍然有效。
营运车辆制动性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
1.1 车辆应具有行车制动、应急制动和驻车制动功能。
1.2 行车制动系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应符合该车原厂规定的有关技术条件。
1.3 行车制动在产生最大制动作用时的踏板力,对于座位数小于或等于9的载客汽车应不大于500N,对于其它车辆应不大于700N。
1.4 液压行车制动在达到规定的制动效能时,踏板行程(包括空行程,下同)不得超过全行程的四分之三;制动器装有自动调节间隙装置的车辆的踏板行程不得超过全行程的五分之四,且其座位数小于或等于9的载客汽车踏板行程不得超过120mm,其他类型车辆不得超过150mm。
1.5 驻车制动应能使车辆在即使没有驾驶员的情况下,也能停在上、下坡道上。
驾驶员必须在座位上就可以实现驻车制动。
施加于驻车制动操纵装置的力:手操纵时,座位数小于或等于9的载客汽车应不大于400N,其他车辆应不大于600N;脚操纵时,座位数小于或等于9的载客汽车应不大于
500N,其他车辆应不大于700N。
1.6 驻车制动操纵装置必须有足够的储备行程,一般应在操纵装置全行程的三分之二以内产生规定的制动性能,驻车制动机构装有自动调节装置时,允许在全行程的四分之三以内达到规定的制动效能。
棘轮式制动操纵装置应保证在达到规定驻车制动效能时,操纵杆往复拉动的次数不得超过三次。
驻车制动应通过纯机械装置把工作部件锁止。
不允许利用液压、气压或电力驱动来获得规定的驻车制动效能。
1.7 气压制动系统必须装有限压装置,确保贮气筒内气压不超过允许的最高气压。
1.8 采用气压制动系统的车辆,发动机在75%的额定功率转速下,4min(汽车列车为6min,城市铰接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为8min)内气压表的指示气压应从零开始升至起步气压(未标起步气压,按400kPa计)。
1.9 车辆的行车制动必须采用双管路或多管路。
1.10 车辆运行过程中,不应有自行制动现象。
当挂车与牵引车意外脱离后,挂车应能自行制动,牵引车的制动仍然有
效。
1.11 车辆安装防抱制动装置的要求按GB12676-1999中4.
2.20和4.
3.13的规定。
1.12 制动系统故障报警装置应完好有效。
1.13 试验台检验(以下简称"台试")制动性能
1.13.1 行车制动性能
1.13.1.1 汽车在制动试验台上测出的制动力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台试制动力要求
制动力总和与整车重量的百分比/% 轴制动力与轴荷的百分比/%
空载满载前轴后轴
≥60 ≥50 ≥60¹ -
1)空载和满载状态下测试均应满足此要求
1.13.1.2 台试时的制动气压和制动踏板力要求
a)满载检验时
气压制动系:气压表的指示气压≤额定工作气压;
液压制动系:踏板力,座位数小于或等于9的载客汽车≤500N;
其他车辆≤700N。
b)空载检验时
气压制动系:气压表的指示气压≤600kPa;
液压制动系:踏板力,座位数小于或等于9的载客汽车≤400N;
其他车辆≤450N。
1.13.1.3 制动力平衡要求
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同时测得的左右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与全过程中测得的该轴左右轮最大制动力中大者之比,对前轴不得大于20%;对后轴:当后轴制动力大于或等于后轴轴荷的60%时不得大于24%;当后轴制动力小于后轴轴荷的60%时,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同时测得的左右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不得大于后轴轴荷的8%。
1.13.1.4 汽车制动协调时间(指在急踩制动时,从踏板开始
动作至制动力达到表2规定的制动力75%时所需的时间):对采用液压制动系的车辆不得大于0.35s;对于采用气压制动系的车辆不得大于0.56s。
1.13.1.5 车轮阻滞力:进行制动力检测时,车辆各轮的阻滞力均不得大于该轴轴荷的5%。
1.13.1.6 制动完全释放时间(从松开制动踏板到制动消除所需要的时间)对单车不得大于0.8s。
1.13.2 应急制动性能
1.13.
2.1 应急制动应在行车制动系统有一处管路失效的情况下,在规定的距离内将车辆停住。
1.13.
2.2 检查汽车是否具有有效的应急制动装置。
如受检汽车没有应急制动装置或对应急制动性能有质疑时,应按1.1
3.2.3的规定检验其应急制动性能。
1.13.
2.3 应急制动性能要求:汽车在制动试验台上,应急制动起作用时,其测得的制动力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汽车应急制动力要求
车辆类型应急制动力总和
占整车重量百分比/% 允许操纵力/N
手操纵脚操纵
座位数≤9的载客汽车≥30 ≤400 ≤500
其他载客汽车≥26 ≤600 ≤700
载货汽车≥23 ≤600 ≤700
1.13.3 驻车制动性能
当采用制动试验台检验车辆驻车制动的制动力时,车辆空载,乘坐一名驾驶员,使用驻车制动装置,驻车制动力的总和应不小于该车在测试状态下整车重量的20%;对总质量为整备质量1.2倍以下的车辆,限值为15%。
1.4 道路试验(以下简称"路试")制动性能
车辆路试制动性能要求按GB7258-1997中第1.14条的规定。
1.15 当车辆经台试后,对其制动性能有质疑时,可用1.14规定的路试进行复检,并以满载路试的结果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