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织物易去污整理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435.91 KB
- 文档页数:5
纯棉粗厚织物多功能整理工艺探讨【摘要】文章主要就纯棉粗厚织物磨毛、柔软、防水、涂乳、超防五种整理的工艺流程进行了探讨,选择出了合理的工艺流程和参数,解决了集五种整理于一体所产生的矛盾。
达到各项整理的要求。
1.前言近年来随着休闲服装的流行,纯棉粗厚织物作为休闲时装的面料,市场日益增大。
然而这类织物往往因手感硬、缩水率高等不足之处使其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因而,有采用功能性整理来改善其服用性,并赋予其不同的功能以满足更广泛的用途的要求。
多种功能整理集于一体,相互之间由于助剂性质及整理方法本身的原因,势必要产生相互影响。
因而在做这些整理时,就要对工序的安排,使用的助剂进行选择,以达到各种整理本身所要达到的要求,获得所需的功能。
我们根据市场的需要,结合厂里的设备,针对纯棉粗厚织物做了集磨毛、柔软、防水、涂乳、超防整理于一体的探讨,现介绍如下。
2.设备,织物规格,助剂,试验方法2.1.设备:① MH771A-180高温拉幅机②意大利Sperotto-Rimar-180六辊磨毛机③奥地利Johannzs Zimmar-180圆网印花机④意大利Sperotto-Rimar-180超级预缩机2.2.织物规格:①21/2×10(70×42)×47"帆布②10×10(74×44)×47"纱卡③7×7(70×42).47"、83"纱卡2.3.助剂:①柔软剂:改性氨基有机硅油微乳柔软剂RS-120;氨基硅氧烷型柔软剂SOft Silicon-150;有机硅柔软剂DC-01。
②防水剂:氟硅防水剂FG-20、STF、AG-480,有机硅防水剂H、HA。
③涂乳液:网印粘合剂、白涂料、增稠剂。
2.4.试验方法:AATCC关于防水织物的淋雨试验方法及关于缩水率之测试方法。
上述助剂用量以分别达到柔软手感标样,防水100分时用量及各助剂所适用的工艺参数为准,这里不再多述。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关于除去织物上污渍研究》课题名称:除去织物上污渍的方法课题组成员:XXX课题指导老师:课题的来源与确定:化学下册书P31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目的与意义:帮助人们去除衣物上的污渍,方便清洗,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不仅爱护了资源而且也分环保.充分的体现了化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课题目标与方案设计:A.课题目标①培养收集、查阅和整理资料,根据主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发表见解的能力。
②学会基本的研究方法、论文写作技巧等。
③拓展视野,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合作精神。
④适应时代需求,培养社会调查研究能力。
⑤研究方案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约性。
B.方案设计1.通过上网,预览书籍调查如何去除衣物上的污渍。
2.通过实验验证方法是否可行。
3.查找书本进行参考和探究4.结合家长经验通过家长给予的更多方法进行实验5.通过上网微博进行了访问和调查比较那种去污效果比较有效6.通过小组进行实验后的总结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并且分析实验结果7.进行讨论,探究,分析实验结果,最终得出结论实验器材:几块布,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洗涤剂,草酸,氨水,蓝墨水,鸡血,苹果汁……注意事项:(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2)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或其它固体、液体药品的气味。
(3)不许尝药品的味道。
(4)实验用剩的药品要交回实验室,不要抛弃。
(5)从试剂瓶中倒出的液体药品没有用完,剩余部分不许倒回原瓶中,以免影响药品的纯度或浓度。
(6)实验室中的药品不能挪作它用C.日常常见污渍:墨水,汤汁,水果渍,血渍,沥青,茶渍,口香糖,咖啡渍,油渍,汗渍……D.实验开始衣服上沾了血渍,应立即放入冷水中。
为血液未凝固时,血红素中的铁是以亚E.研究性学习心得:XXX:通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让我更深入的了解到了化学的无穷奥妙。
虽说这次的研究性课题的过程是艰维的,但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我为我们当初没有因一点的困难而放弃感到无比的庆幸!我知道了很多我从不知道的除渍方法,以前以为用水就可以除去所有的污渍。
纺织品的抗污整理技术研究与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纺织品的使用无处不在,从我们身着的衣物到家居装饰的布料,从汽车内饰到工业用布。
然而,这些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种污渍的侵袭,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降低其使用寿命和性能。
因此,纺织品的抗污整理技术应运而生,成为了纺织行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纺织品污渍的来源和种类要了解纺织品的抗污整理技术,首先需要清楚污渍的来源和种类。
纺织品上的污渍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如饮食、工作、运动等。
常见的污渍包括油污、水渍、汗渍、血渍、果汁渍、咖啡渍等。
油污通常来自烹饪、机械操作或与油性物质的接触,其特点是难以清洗,容易在纺织品表面形成顽固的污渍。
水渍则多因水的渗透和蒸发留下痕迹,尤其是含有杂质的水。
汗渍是由于人体出汗,其中的盐分和有机物会附着在纺织品上。
血渍一般来自受伤或生理原因,其成分复杂,清洗难度较大。
果汁渍和咖啡渍等则是常见的食品污渍,含有色素和糖分等成分。
二、传统的纺织品抗污方法及其局限性在抗污整理技术发展之前,人们采用了一些传统的方法来处理纺织品的污渍。
常见的方法包括及时清洗、使用洗涤剂和漂白剂等。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及时清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污渍的残留,但对于一些顽固污渍或无法及时处理的情况效果不佳。
洗涤剂和漂白剂在去除污渍的同时,可能会对纺织品的纤维结构造成损伤,导致其强度下降、颜色褪色等问题。
而且,频繁使用强力洗涤剂和漂白剂也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现代纺织品抗污整理技术的原理和分类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纺织品抗污整理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些技术主要基于以下几种原理:1、表面改性技术通过改变纺织品的表面性能,如降低表面能、增加表面粗糙度或形成特殊的微观结构,使污渍难以附着在纺织品表面。
例如,利用等离子体处理或化学涂层,可以在纺织品表面形成一层低表面能的薄膜,从而达到抗污的效果。
2、纳米技术将纳米材料应用于纺织品抗污整理中。
各种面料的洗涤要点等~~~各种面料的洗涤要点 1) 棉织物棉织物的耐碱性强,不耐酸,抗高温性好,可用各种肥皂或洗涤剂洗涤。
洗涤前,可放在水中浸泡几分钟,但不宜过久,以免颜色受到破坏。
贴身内衣不可用热水浸泡,以免使汗渍中的蛋白质凝固而粘附在服装上,且会出现黄色汗斑。
用洗涤剂洗涤时,最佳水温为 40~50℃。
漂洗时,可掌握少量多次的办法,即每次清水冲洗不一定用许多水;但要多洗几次。
每次冲洗完后应拧干,再进行第二次冲洗,以提高洗涤效率。
应在通风阴凉处晾晒衣服,以免在日光下曝晒,使有色织物褪色。
2) 麻纤维织物麻纤维刚硬,抱合力差,洗涤时要比棉织物轻些,切忌使用硬刷和用力揉搓,以免布面起毛。
洗后不可用力拧绞,有色织物不要用热水烫泡,不宜在阳光下曝晒,以免褪色。
3) 丝绸织物洗前,先在水中浸泡 10 分钟左右,浸泡时间不宜过长。
忌用碱水洗,可选用中性肥皂或皂片、中性洗涤剂。
洗液以微温或室温为好。
洗涤完毕,轻轻压挤水份,切忌拧绞。
1/ 16应在阴凉通风处晾干,不宜在阳光下曝晒,更不宜烘干。
4) 羊毛织物羊毛不耐碱,故要用中性洗涤剂或皂片进行洗涤。
羊毛织物在30℃以上的水溶液中会收缩变形,故洗涤浴温度不宜超过40℃。
通常用室温(25℃)水配制洗涤剂水溶液。
洗涤时切忌用搓板搓洗,即使用洗衣机洗涤,应该轻洗,洗涤时间也不宜过长,以防止缩绒。
洗涤后不要拧绞,用手挤压除去水分,然后沥干。
用洗衣机脱水时以半分钟为宜。
应在阴凉通风处晾晒,不要在强日光下曝晒,以防止织物失去光泽和弹性以及引起强力的下降。
5) 粘胶纤维织物粘胶纤维缩水率大,湿强度低,水洗时要随洗随浸,不可长时间浸泡。
粘胶纤维织物遇水会发硬,洗涤时要轻洗,以免起毛或裂口。
用中性洗涤剂或低碱洗涤剂。
洗涤液温度不能超过45℃。
洗后,把衣服叠起来,大把地挤掉水份,切忌拧绞。
洗后忌曝晒,应在阴凉或通风处晾晒。
6) 涤纶织物先用冷水浸泡 15 分钟,然后用一般合成洗涤剂洗涤,洗液温度不宜超过45℃。
关于纺织品整理新型工艺的查新报告柔软整理:大部分的纺织品都需要进行柔软整理,以赋予织物柔软、滑爽、蓬松等优良的手感效果。
手感整理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两种方法。
物理方法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AIRO整理,常规的预缩整理也可以改善织物手感。
化学方法就是在织物上施加助剂,降低织物表面和纤维间的摩擦系数,使织物变得柔软、润滑。
最早使用的柔软剂有乳化橄榄油、土耳其红油、丝光膏等。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机硅产品开始涉足纺织行业,到80年代,氨基硅乳液生产成功,使纺织品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柔滑手感,使有机硅柔软剂很快在纺织品手感整理方面占据了统治地位。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机硅柔软剂以硅氧烷为主链,通过接枝改性以及不同的合成、乳化工艺等方法衍生了众多的特色品种,在纺织品整理的各个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常用的有机硅柔软剂都有各自的优点,但也同时在某些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比如:1.稳定性欠佳,经常出现沾污织物的问题2.亲水性不佳,影响织物服用性能;3. 存在泛黄和色变,影响织物鲜艳度,这一点在增白和浅亮色织物上尤为明显。
上述问题是染整工作者经常遇到的困扰,迫切需要在保持柔软剂优良手感的同时,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
阻燃整理:所谓“阻燃”, 并不是阻燃整理后的纺织品在接触火源时不会燃烧, 而是使织物在火中能尽可能降低其可燃性, 减缓蔓延的速度, 不形成大面积燃烧, 而离开火焰后, 能很快自熄,不再燃烧或阴燃。
通常织物燃烧又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热分解、热引燃、热点燃, 对不同燃烧阶段的四要素采用相应的阻燃剂加以抵制, 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阻燃机理及中断阻燃机理。
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 可以把阻燃机理大致分成以下几种。
(1)吸热反应: 也就是除热。
具有高热容量的阻燃剂, 在高温下发生相变、脱水或脱卤化氢等吸热分解反应, 降低纤维表面和火焰区的温度, 减慢热裂解反应的速度, 抑制可燃性气体的生成。
(2)形成自由基: 阻燃剂吸热变成气体, 该气体在火焰区大量捕捉高能量的羟基自由基和氢自由基, 降低它们的浓度, 从而抑制或中断燃烧的连锁反应, 在气相发挥阻燃作用。
纺织品整理纺织品整理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物理和化学联合的方法,改善纺织品外观和内在品质,提高服用性能或其他应用性能,或赋予纺织品某种特殊功能的加工过程。
一、棉织物整理棉纤维及其织物具有柔软、舒适、吸湿、透气等优良性能,但经练漂、染色及印花等加工后,织物幅宽变窄且不均匀、手感粗糙、外观欠佳,为了使棉织物恢复原有的特性,并在某种程度上获得改善和提高,通常要经过物理机械整理和一般化学整理。
另外,为了克服棉织物弹性差、易变形、易起皱等缺点,往往还要进行树脂整理。
以下就介绍几种比较常见,也是比较重要的整理方法。
1)定型整理在经过了印染等加工后,因为经纬向所受张力不平衡,织物经向伸长而纬向收缩,造成幅宽达不到规定尺寸,布边不齐、纬向歪斜等。
而定幅整理的目的就是使织物具有整齐均一且形态稳定的门幅,并克服上述其他缺点,这也是棉织物出厂前必须进行的。
定幅整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棉纤维在潮湿状态下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将织物门幅缓缓地拉到规定的尺寸,逐渐烘干,并调整经纬纱在织物中的状态,从而使织物幅宽达到规定的尺寸和均匀一致,并使尺寸、形态稳定,纬斜等疵病得到纠正。
一般有布铗拉幅机和针板拉幅机。
2)预缩整理缩水率是棉织物出厂前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所以棉织物出厂之前同样必须经过预缩整理。
棉织物的预缩整理的方法有化学整理和机械预缩整理两类。
化学预缩整理的基本原理是采用化学物质,主要是树脂或交联剂对织物进行处理,从而降低纤维的亲水性,抑制纤维的吸湿溶胀作用,达到降低织物缩水的目的。
机械预缩整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机械作用使织物经向织缩增加,织物长度缩短,潜在收缩减少或消除,达到防缩的目的。
3)手感整理根据不同的服用需要,我们可以对织物进行手感整理,以使面料手感或柔软或硬挺。
柔软整理:一般来说,采用化学方法整理较多,就是在织物上施加柔软剂,降低纤维和纱线间的摩擦系数,从而获得柔软、平滑的手感,而且整理效果显著,生产中常采用这种整理方法,而最常见的就是有机硅柔软剂。
防污和易去污整理知识理想的衣着用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能防污,不会被水性污垢和油性污垢所润湿造成沾污,也不会因静电吸附干的尘埃或微粒于纤维或织物的表面;织物在洗涤液中不会吸附洗涤液中的污物而变灰(即从织物上洗下来的污垢,通过洗涤液转移到其他部位,这种现象称为湿再沾污。
在重复洗涤中湿再沾污有积累作用)。
织物一旦沾污后,在正常的洗涤条件下容易洗净,如系地毯或挂毯等可用刷子或吸尘器方便地除去。
使纺织品具有这种性能的整理就是防污和易去污整理。
一、织物沾污的分析1、织物沾染污物的原因及污物在织物上的分布织物在使用过程中沾污的原因,一是由于静电效应而吸附的干微粒、尘埃等;二是通过接触而沾污固体污(皮肤屑)、油性污(动、植物油脂)和水性污(污水);三是在洗涤时再沾污的固体污和油性污的污胶粒。
污垢主要是依靠机械力、化学力(主要是范德华力和油粘附)和静电引力粘附在织物上。
研究表明,织物上的污垢主要分布在纤维之间或纱线之间、纤维表面的凹凸不平凹陷处及缝隙和细毛孔中。
当然也有颗粒状污粘附在纤维表面的光滑部分,但这种粘附的污粒很大一部分是属于“油粘附”。
2、污垢的组成织物上的污垢来源于人体和环境两个方面。
服装、室内装饰用和产业用织物上的污垢,总是混合物,按其形态可分为液态和固态两种。
二、沾污过程及其防止的原理1、沾污过程的分析⑴液体污和纺织品的毛细管作用液体污主要通过润湿在纤维表面沾污,然后通过毛细管作用向织物内部、纤维之间和纱线之间沾污。
⑵颗粒状污颗粒状污在纺织品表面的不规则处和交叉点上,其沾污机理主要是机械的吸附作用。
2、防污原理纺织品的防污原理主要是:降低纺织品或纤维的表面能和在易于沾污的部位预先用化学品占领,以达到防污的目的。
13、易去污原理纺织品上实际沾污的污垢一般是由液体污和颗粒污所组成。
易去污主要是去掉油性液体污,因为液体污常常作为颗粒污的载体和胶结剂,若液体污易于洗去,则颗粒污也易于去除。
洗涤过程中,污垢脱离纺织品的表面,除与洗涤液的组成和条件等因素有关外,主要决定于纺织品的表面性质。
纯棉织物的拒水拒油易去污整理欧卫国;杨小玲;蔡云芸;娄娅娅;王春梅【摘要】采用雅可风FP Conc三防整理剂和无甲醛树脂Arkofix NZF同浴对棉织物进行整理,讨论了整理剂用量、整理液pH值、焙烘温度和时间对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整理工艺为雅可风FP Conc用量25 g/L,树脂用量15g/L,MgCl2·6H2 O用量1.5 g/L,渗透剂JFC浓度1 g/L,整理液pH值4,100℃预烘180 s,135℃焙烘180 s.整理后的棉织物经过皂洗后拒水性能为100分,拒油接触角为152°,易去污等级为4-5级.【期刊名称】《纺织科技进展》【年(卷),期】2019(000)005【总页数】4页(P17-19,24)【关键词】拒水整理;拒油整理;易去污整理;棉织物【作者】欧卫国;杨小玲;蔡云芸;娄娅娅;王春梅【作者单位】南通金仕达超微阻燃材料有限公司,江苏南通 226009;南通金仕达超微阻燃材料有限公司,江苏南通 226009;南通金仕达超微阻燃材料有限公司,江苏南通 226009;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南通 226019;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南通 2260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95.5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面料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多。
由于棉织物手感柔软,透气透湿性好,且在天然纤维中,棉纤维的资源最丰富,所以被人们喜爱,需求最大[1]。
但棉纤维的亲水性也使得它易沾湿和易被沾污,所以会对棉织物进行三防整理[2]。
关于棉织物的三防整理已有不少研究报道,如王春梅等[3]将三防整理剂与易去污整理剂同浴对纯棉织物进行处理,使织物在具有拒水拒油性能的同时具有易去污性能;何方容等[4]用Z-200三防剂对棉织物进行整理得出最佳工艺条件;蒋丽云等[5]用正交试验讨论了C6整理剂整理棉及其混纺织物的影响因素。
目前市场上三防整理剂的品种繁多,性能各异。
棉织物的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工艺及探讨摘要:印染加工过程中棉织物的前处理能耗、污染负荷和水耗最大,其主要原因是大量使用烧碱。
本文通过分析棉织物上存在的各种杂质和烧碱及酶制剂对这些杂质作用并采用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相结合开发无烧碱前处理工艺。
生产应用结果表明,无烧碱棉织物前处理工艺流程短,能耗、水耗和废水的COD值大大降低,生产效率高,是低碳时代实现低能耗棉织物前处理的有效途径[1]。
本文通过对纯棉织物传统的烧碱氧漂工艺和新型练漂剂氧浴宝“一浴法”工艺进行了比较 ,重点介绍了练漂剂氧浴宝“一浴法”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工艺的应用,并进行了工艺原理和技术经济的分析与比较。
生产实践证明练漂剂氧浴宝“一浴法”前处理工艺具有节能环保 ,提高生产效率 ,保证产品质量的优势,处理后的织物可以达到传统工艺的白度和毛效 ,撕破强力好于传统工艺[2]。
关键词:短流程棉织物氧浴宝酶1.前言1.1前处理简介纺织纤维不论是天然纤维还是化学纤维,本身或多或少都含有杂质,尤其是天然纤维含杂较多、较复杂,而且纤维在纺织加工过程中添加了各种浆料,沾染了油污。
这些杂质的存在,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降低了织物的润湿性和白度,并使织物手感粗糙,妨碍染色及印花过程中染料的上染,影响色泽鲜艳度和染色牢度。
因此,无论是漂白、染色或印花产品,一般都需要进行前处理[3]。
前处理的目的是应用化学和物理机械作用,除去纤维上所含有的天然杂质以及在纺织加工过程中施加的浆料和沾上的油污等,使纤维充分发挥其优良品质,使织物具有洁白的外观、柔软的手感和良好的渗透性,以满足使用要求,并为染色、印花、整理提供合格的半制品。
前处理过程一般包括原布准备、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和热定形等工序。
其中,除烧毛和热定形必须以平幅加工处理外,其他过程均可以绳状或平幅的形式加工。
具体加工形式的选择,应根据原布品种和后续加工的要求而定。
就棉而言,前处理的过程主要有原布准备、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
纺织品的防污去污整理纺织品的防污去污整理张魁城(天津棉纺织三⼚)[摘 要] 本⽂通过⽇常⽣活现象,将污渍的类别、防污⽅法及去污途径进⾏了较为详细地阐述。
[关键词] 防⽔;防油;防污;表⾯张⼒分泌物;微⽣物1 瞄准消费者⽬光的纺织品整理技术瞄准消费者⽬光⼀语,泛指消费者的⼼理就是产品的追求⽅向,市场需要就是⽣产⼚家的拓展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企业才能发展。
尤其是与消费者⾐着福祉相系的印染后整理⾏业,就更应突出⼀个理念,那就是研究为民所需,设计为民所想,产品为民所求的经营思路。
从⽽集中⼈才优势,不断增加新技术,屡屡呈现多功能,促使产品新颖化。
事实证明,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潮中,求得⽣存和发展,进⽽实现做⼤做强,久盛不衰。
再引深⼀步说,瞄准消费者⽬光,就是深⼊社会了解⼈群,或者说要依靠信息化⼿段,掌握市场变化。
发达国家如此,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每个国家或地区,⽆论是为了满⾜国内或本地区⼈民购买需要,还是为了扩⼤外贸出⼝,⽆不在遵循这条途径前进。
放眼五彩缤纷的纺织品市场,诸如除汗消臭内⾐、具有防漏和透湿性能的游泳⾐、防⼿机电磁波⼲扰的园领衫、防⽔防污的免烫服装、可防⽔透湿抗菌防臭防油污的多功能绸缎、能除去过敏的织物、抗紫外线幅射的舒适织物、有知觉的聪明T恤衫等等,那真是琳琅满⽬美不胜收。
然⽽就消费者⽬光所及,较普遍关注的,其焦点⼤多还是集中在⽇常⽣活中解决起来最具实惠的,如衬衫⾐领、袖⼝的去污;幼⼉及学⽣服、运动服的防污;登⼭服、滑雪服的防潮防污;餐饮业、加油站、机车修理业⼯作服的防⽔防油防污的⽼⼤难问题。
对于这些易污染不易去除,要投⼊⼤⽓⼒洗涤的问题,多少年以来,⼈们⼀直都在动脑筋想办法进⾏解决,现今科学技术发达,就应进⼀步使得防⽔防油防污去污技术为⼈民所享⽤。
这才是印染后整理⾏业,瞄准消费者⽬光,开发纺织品后整理技术,有地放⽮的⼀举。
2)常温320′(冷⽔洗)(4)乳化:WE软⽚3%(5)130℃33′3 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纯碱的加⼊要慢,否则会达不到效果。
织物的抗污性能与整理技术探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织物无处不在,从衣物到家居用品,它们为我们提供了舒适与美观。
然而,织物容易受到污渍的侵袭,这不仅影响其外观,还可能缩短使用寿命。
因此,提高织物的抗污性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织物的抗污性能以及相关的整理技术。
一、织物易受污的原因织物之所以容易沾染污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织物的纤维结构和表面特性对污渍的吸附有很大影响。
一些纤维表面较为粗糙,孔隙较多,容易吸附灰尘、油脂和液体等污渍。
其次,织物在使用过程中与各种物质接触,如食物、饮料、化妆品等,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容易附着在织物上。
再者,外界环境中的污染物,如空气中的灰尘、花粉等,也会落在织物上造成污染。
二、织物抗污性能的评估指标为了准确评估织物的抗污性能,需要建立一系列的指标。
一是污渍的沾附程度。
通过观察和测量污渍在织物表面的扩散面积、渗透深度等,来判断织物对特定污渍的抵抗能力。
二是污渍的去除难易程度。
即使织物沾上了污渍,能否容易地通过常规的清洗方法将污渍清除也是衡量抗污性能的重要方面。
三是织物经过多次使用和清洗后的抗污性能保持情况。
有些织物可能在刚开始表现出较好的抗污性,但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抗污效果会逐渐下降。
三、常见的织物抗污整理技术1、拒水拒油整理这是一种常见的抗污整理技术。
通过在织物表面施加一层具有拒水拒油性能的涂层或整理剂,使水滴和油滴在织物表面形成珠状,不易渗透和扩散。
常见的拒水拒油整理剂有氟碳化合物、有机硅等。
这种整理技术不仅能提高织物的抗污性能,还能使其具有一定的防水功能。
2、易去污整理与拒水拒油整理不同,易去污整理的目的是使织物在沾上污渍后能够更容易被清洗掉。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织物表面引入亲水性基团或低表面能的物质,使污渍在清洗过程中更容易脱离织物。
3、纳米技术应用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将纳米粒子应用于织物整理中,可以改善织物的抗污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