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妈妈睡了》导学案教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7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导学案第【1】篇〗教学主题:识字课时:第一课时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基于识字写字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喜欢阅读,感受阅读乐趣。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情分析有一种爱能洞穿人生的铜墙铁壁,有一种付出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母爱。
而如今,太多的“小皇帝”、“小公主”享用着甚至挥霍着母爱,自己却浑然不觉。
本文以一个孩子的所见所闻所感感受着母爱,情真意切,语言朴实,是对学生进行关爱父母感恩父母的一篇好教材。
因此,教学中要做到:1、着力营造母子情深的“爱的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同身受,体味亲情的美好。
2、以爱召唤爱。
引领学生走进自我,体味现实生活中无微不至的亲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3、教材分析《妈妈睡了》这篇课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午睡时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描述的是一幅宁静温馨的画面:在哄孩子午睡的时候,妈妈先睡着了,她沉沉地睡着,呼吸那么均匀。
孩子静静的看着熟睡的妈妈,看得那么投入,那么动情。
课文表达的是母子之爱:孩子爱妈妈,是通过孩子对妈妈的直接观察来表现的;妈妈爱孩子,是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来反映的。
课文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深切的母子情。
学习目标1、认识“哄、先”等12个生字,读准字音。
2、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评价任务1、认识“哄、脸”等12个字。
(对应目标一)2、感受母爱,同时懂得关爱父母。
(对应目标二)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对应目标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一、歌曲导入,调动情感。
1、出示课件,听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随着美妙的音乐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哄”“先”“闭”“润”“乏”“脸”“沉”等生字,写好“脸”、“沉”左右结构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以读促讲,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通过学习,感受“睡梦中的妈妈”美丽、温柔、劳累的样子,初步体会妈妈和孩子之间的爱。
教学重难点:识记本课生字,朗读课文,感受“睡梦中的妈妈”美丽、温柔、劳累的样子,初步体会妈妈和孩子之间的爱。
教学准备:ppt 生字生词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听歌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平时观察过自己的妈妈吗?你能说说妈妈的样子吗?2.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他观察了妈妈什么时候的样子?(睡觉时的样子)3.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妈妈睡了》,齐读课题。
朗读课题时声音要轻柔一些。
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朗读第一自然段。
1.朗读第一自然段。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一定是有趣又温馨的回忆。
出示:哄,一起读。
2.你知道哄为什么是口字旁吗(因为要用嘴巴来哄,难怪有口字旁呢)小时候,妈妈,是怎样哄你睡觉的?3.教师评价。
齐读这一段。
(二)初步体会妈妈的辛苦。
1.师:妈妈在哄我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
(识记生字先。
出示先的古文字。
演示。
)2.教师提问,妈妈在哄我睡觉的时候,怎么自己先睡着了呢?预设:因为妈妈太累了,太辛苦了。
3.读这句话的时候要注意什么?4.请你自己试试看,读出对妈妈的关心。
三、细细品读2~4自然段,体会深情。
(一)自读2-4小节。
1.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请你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二至四自然段,把有关语句画下来。
2.你们画了哪些句子?学生汇报。
齐读。
(二) 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
1.谁来读一读第二小节?想一想,妈妈美在哪里呢?学生回答。
随机讨论。
2.妈妈明亮的眼睛闭上了。
妈妈的眼睛很亮很亮,谁再来读?3.妈妈还有哪里很美丽?再找一找?红润的脸。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7 妈妈睡了(教学设计)2023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课《妈妈睡了》。
课文描述了妈妈在疲惫时睡熟的样子,以及孩子对妈妈的爱。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体会妈妈平时的辛苦,学会关爱家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像”字组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表演等直观手段,让学生感受妈妈睡熟的样子,体会孩子对妈妈的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的意识,学会珍惜家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孩子对妈妈的爱。
2.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图片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出示妈妈和孩子在一起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妈妈的了解和感受。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妈妈睡熟的样子,体会孩子对妈妈的爱。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是如何关爱家人的。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明白妈妈平时的辛苦,以及孩子对妈妈的爱。
5. 朗读练习: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
6. 生字词学习: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拼写。
六、板书设计妈妈睡了样子:美丽、温柔、累得孩子:爱妈妈、珍惜家人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
2. 用“像”字组词,写一写自己的家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
学生们在朗读课文时,都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但对生字词的掌握还有待提高。
在下一节课中,我将重点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同时,我还计划让学生们进行家庭作业,用“像”字组词,写一写自己的家人,以此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课《妈妈睡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导学案第【1】篇〗7、妈妈睡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本课14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同学之间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团结有爱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请先听一首歌。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师生共唱。
师:看来学生都很喜欢这首歌,那歌中唱到了谁?(妈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爱我们的妈妈,你们每天都在观察自己的妈妈,现在就把你观察到的妈妈介绍给大家。
生1:我的妈妈特别漂亮,特别是她那双眼睛,大大的,又黑又亮,还是双眼皮儿呢。
生2;我的妈妈天天作家手都糙了。
生3:有一回,我考试没考好,妈妈没骂我,也没打我,还鼓励我,下次努力,争取考好。
生4:在期末考试的那天,妈妈送我上学路上,总嘱咐我一定要好好答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争取考双百。
生5:我每天描字的时候,妈妈总坐在我身边笑眯眯的看着我。
生6:有一天,妈妈擦地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了。
……..师:同学们都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妈妈,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他的妈妈,(出示挂图),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生:妈妈睡着了。
师揭示课题并板书:是啊!妈妈睡了。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那应该怎样读这个题目呢?生:应该读得小声点儿。
师问:为什么?生1:因为要大声读会吵醒妈妈。
生2:我们应该用不大不小的声音读,因为如果声音太小,别人会听不见,声音太大,会吵醒妈妈。
师:你们同意吗?生齐答:同意。
师:谁来试试?生大声读后,师:嘘,这样会把妈妈吵醒的,谁再来?(学生再试)师:下面我们一起去认识小作者的妈妈?请同学们打开书36页,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7.妈妈睡了(第1课时)【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
语言运用:认识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会写7个字,积累“的”字短语,会写4个词语。
思维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审美创造:初步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会写7个字,积累“的”字短语,会写4个词语。
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知识梳理】一、字词句:1.我会读以下生字,并会注音。
紧()梦()粘()乏()额()2.我会写本课生字,把难写的多写几遍。
二、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红润深黑;漆黑。
乌黑色红而有光泽。
三、课文内容课文共有_______个自然段。
写的是妈妈在哄我午睡的时候,她自己先睡着了。
睡梦中的妈妈真______________,睡梦中的妈妈好______________,睡梦中的妈妈好______________。
四、质疑问惑我有以下问题要与老师同学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练习】一、读拼音写词语。
chuānɡ wài tóu fɑ xiào liǎn hǒnɡ rén二、用“/”划去搭配不合理的字(先光)后 (沉深)闷关(闭闲)(吸级)水 (汗汉)珠头(发友)三、写反义词先( ) 闭( ) 沉( )笑( ) 温柔( ) 明亮( )四、读一读,连一连明亮的头发紧紧地笑着弯弯的眼睛微微地呼吸乌黑的脸蛋沙沙地闭着红润的眉毛沉沉地响着五、课外阅读妈妈的心妈妈的心,像我的影子,总是跟着我。
早晨,我去上学,在教室里念书的时候,她就躲在我的耳朵里,悄悄地说:要认真读书。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7课《妈妈睡了》(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语文教师,我对于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7课《妈妈睡了》的教学设计如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7课《妈妈睡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了解妈妈辛勤劳动了一天,现在累得睡着了,我们要学会关爱妈妈。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如生字词的认读和运用,句子的理解和表达等。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了解妈妈辛勤劳动了一天,现在累得睡着了,我们要学会关爱妈妈。
同时,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如生字词的认读和运用,句子的理解和表达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了解妈妈辛勤劳动了一天,现在累得睡着了,我们要学会关爱妈妈。
难点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如生字词的认读和运用,句子的理解和表达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方面,我准备了PPT和黑板。
学具方面,学生需要准备课本、作业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利用PPT展示妈妈辛勤劳动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妈妈一天的辛苦,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妈妈睡了》。
2. 生字词学习:我带领学生认读生字词,如“妈妈”、“睡觉”等,并让学生结合语境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3. 阅读理解: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如“妈妈为什么累得睡着了?”、“我们应该怎么做?”等,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句子表达:我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句子,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如“妈妈,您辛苦了!”等。
5. 课堂练习:我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字词和句子进行练习,如“写一写你妈妈的样子”、“用‘妈妈,您辛苦了!’造句”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妈妈睡了爱妈妈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课文背诵。
3. 写一篇关于妈妈的小作文,题目为“我的妈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较好,但在课堂练习中,部分学生对于生字词的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7 妈妈睡了【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语言运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读出自己的感受。
思维能力:朗读课文并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审美创造:通过关键词句,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课前解析】关注课题:《妈妈睡了》引起读者无尽的遐想,令人想一探究竟,引起阅读兴趣。
关注课文:本课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妈妈哄孩子午睡的场景,这是一幅我们常常能见到的画面。
对妈妈来说,这是辛劳地操持家务后难得的小憩,所以妈妈睡得沉沉的,睡得好熟,好香。
第二到四自然段详细描写了睡梦中妈妈的样子,用3个并列式的段落描写妈妈的美丽、温柔和劳累。
从不同角度进行描写,使妈妈的形象更加丰满,让人亲近。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描红、书写的生字有8个,“哄、脸、沉、沙”是左窄右宽的字。
“窗”笔画最多,上宽下窄,下半部分中的点一定要出头。
“发”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fà,可以组词“头发、白发”;另一个读音是fā,可以联系之前接触过的“发现、发明”等词语进行读音辨别。
“粘”和“乏”在学生日常中接触不多,是理解的难点。
关注词语:本课需要积累“明亮的眼睛、水汪汪的眼睛、乌黑的头发、波浪似的头发”等短语,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直观理解记忆;会写的“明亮、故事、头发、窗外”四个词语,重点关注易错词“窗外、故事”的记忆。
【教学目标】1.认识“哄、先”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会写“哄、先”等8个字,积累“明亮的眼睛”等短语,会写“明亮、故事”等4个词语。
(重点)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重点)3.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难点)【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哄、先”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粘”,写好“哄、先、闭、脸”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读出自己的感受。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7妈妈睡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课《妈妈睡了》。
课文内容描述了妈妈在劳累了一天后,终于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文章通过描绘妈妈睡熟的样子,让学生感受到妈妈平时的辛劳和对孩子的爱。
在此基础上,课文还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书写生字,并会运用生字组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妈妈的爱,懂得珍惜妈妈的付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妈妈的爱,懂得珍惜妈妈的付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生字卡片。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温馨的动画片,让学生想象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样子,引导学生思考妈妈平时的辛劳和对孩子的爱。
2. 自主学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阅字典,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学习课文的心得,讨论妈妈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
4.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重点讲解生字词的写法和用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生字词。
5. 实践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练习书写生字词,并用生字词组词。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妈妈睡了妈妈睡了爱孩子很辛劳七、作业设计1. 请用生字词组一个句子。
答案:妈妈很辛劳,每天都要照顾我们。
2. 请用生字词写一段话,描述妈妈的爱。
答案:妈妈的爱就像阳光一样,温暖我的心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程度较好。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妈妈睡了》导学案教学案7 妈妈睡了导学案设计课题妈妈睡了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妈妈睡了》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午睡时他的所见所闻。
课文所表达的是母子之爱,孩子爱妈妈,是通过孩子对妈妈的直接观察来体现的;妈妈爱孩子,是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来反映的。
这种蕴含在生活常见小事中的情感点燃了孩子爱的火种。
鉴于以上分析,我在本课教学设计过程中,以讲读结合为主要方法,以读促讲,以读代讲,读中识字,读中获得文本内容和情感价值的双赢。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发”;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积累部分词句。
(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同时懂得关爱父母。
(难点)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
(学生)2.准备字卡、词卡,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用时:5分钟)1.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朗读课题。
2.教师引导学生针对题目质疑。
1.学生朗读课题,语调要轻柔,要缓慢。
2.学生质疑:妈妈为什么睡着了?妈妈睡觉时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可以以“妈妈睡了,轻轻地,柔柔地读,不要吵醒了妈妈”来引导学生朗读课题。
二、讲读结合,初步理解(用时:23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展开小组合作读文。
(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引导小组同学轮流朗读课文,相互学习,相互纠正字音。
(3)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前提出的两个问题。
2.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小组识记生字的成果。
(1)课件出示句子,教师指名朗读。
①妈妈哄我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睡得好熟,好香。
②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③她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
(2)课件出示词语,教师指名朗读,并学习多音字“发”。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组织学生开火车朗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课前质疑的思考结果。
(1)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妈妈为什么睡着了?(2)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描写妈妈累了的句子。
(3)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妈妈干了哪些活。
(4)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妈妈干了好多活后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1.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活动,思考课前产生的问题。
(1)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大声朗读课文,重点读记预习中圈画的内容。
(2)小组长组织同学分自然段轮流朗读课文,并对有错误之处予以示范。
(3)学生逐段读文,圈画出与问题相关的语句,再读一读这些语句。
2.学生根据教师提示读字、词、句,并交流。
(1)学生朗读句子:一要注意读准加点的生字;二要读准带有生字的词语;三要把带有生字的句子读通顺,能正确断句。
(2)学生朗读词语:哄人、先后、闭紧、红润、头发、粘上、汗珠、额头、沙发、乏了、理发。
读准“发”的字音。
(3)学生认读本课12个会认字,掌握多音字“发”,组词语,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3.学生针对课前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交流自己找到的答案:(1)学生交流:因为妈妈累了,所以睡着了。
(2)学生朗读:她干了好多活,累了,乏了,她真该好好睡一觉。
(3)学生先想一想自己的妈妈平时都要做哪些活,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4)学生可以先想象妈妈干了一天的活是一种怎样的情景,然后带着这种体验朗读句子。
1.教师要注重对课前预习成果的检测,鼓励学生主动预习,自主读文,自主识字。
2.学生在朗读词语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词语:“红润”的“润”,声母是r,韵母是un,发音要准;“等会儿”后面是儿化音,要读准儿化音;“头发”的“发”要读轻声。
“沙发”的“发”读一声。
“理发”的“发”读四声。
针对“发”这个多音字,可以引导学生查字典,读一读字典上不同的词语。
3.“粘”和“沙”都是翘舌音,要读准。
4.要回答“妈妈为什么睡着了”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通读全文,重点结合最后一个自然段寻找答案。
5.指导学生朗读句子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朗读,一是体会妈妈干活后很累的感受,带着疲倦的感觉来读;二是体会小作者看到妈妈这么劳累时的感受,带着心疼的感觉来读。
三、观察交流,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1.课件展示写字表中的8个会写字,引导学生观察例字,提出难写的生字。
2.教师针对同学提出的难写之处进行范写。
3.教师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自由练写,展示后集体评议。
4.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写字表,然后练写。
5.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圈画写得好的地方,引导学生相互学习。
1.学生仔细观察例字,看一看哪一个笔画或者哪一个部件难写,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2.学生观察老师的范写,倾听老师的讲解。
3.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和讲解练写一个,评议时注意倾听老师的建议。
4.学生观察写字表中每一个笔画的书写,然后临写,最后练写2个。
5.学生仔细观察展示的范例,看一看哪一个字的哪一个笔画写得好,好在哪里。
然后修改自己的书写。
“先”上面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略长,下面的竖弯钩要写得圆润些。
“闭”的“门”不能写得太窄。
“窗”下部分最里面不是“夕”,这里的点要出头。
“发”右上有一点,不要丢掉。
四、布置作业,延伸拓展(用时:2分钟)1.你看见过妈妈睡觉时的样子吗?回家之后,看一看。
2.观察好之后可以说一说,也可以画一画。
1.学生观察,看清楚妈妈睡觉时的样子。
2.说的时候要有条理,说清楚;画的时候,要想办法画出妈妈睡觉时的样子。
如果妈妈不在身边,也可以看一看其他亲人睡觉时的样子。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借助插图,交流引入(用时:8分钟)1.板书课题,教师引读第1自然段。
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妈妈为什么睡着了。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书中插图,想象妈妈睡觉时的样子,并交流。
1.学生齐声诵读第1自然段。
2.学生围绕“妈妈干了很多活”来交流。
3.学生观察插图,用一两句话说一说妈妈此时的样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观察画面上妈妈睡觉时的表情,借助图画来交流,也可以联系家庭作业,结合自己妈妈睡觉时的样子来回答。
二、讲读结合,体会情感(用时:22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一读:教师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
二画:画出描写睡梦中妈妈的样子的句子。
三想:想想哪些语句最能概括妈妈此时的样子。
四说: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伴说一说。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相机指导:汇报一:结合第2自然段中的语句体会“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1)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些语句能看出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朗读相关的句子。
(2)引导学生朗读“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并模仿练习。
(3)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比较:弯弯的眉毛,长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弯弯的眉毛,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汇报二:结合第3自然段中的语句体会“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妈妈的温柔。
(2)课件出示一组妈妈微笑的照片,引导学生对照照片朗读描写妈妈温柔的一段话。
汇报三:结合第4自然段中的语句体会“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1)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睡梦中的妈妈好累”的句子,仔细读一读。
(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作者是怎样写出“睡梦中的妈妈好累”的?(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展开小组合作学习:(1)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这三个自然段。
(2)想想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画出第2~4自然段的首句。
(3)读一读画出的句子,找出“真美丽”“好温柔”“好累”三个短语。
(4)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的答案。
2.学生汇报并订正自己的答案:学生交流一: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朗读第2自然段。
(1)学生交流并朗读第2自然段的第2句话“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红润的脸上”。
(2)学生朗读三个短语,并仿说:水灵灵的眼睛、细长的眉毛、白净的脸等。
(3)学生朗读并辨析:“睡”是说妈妈睡觉了,眉毛也不动了。
眉毛也在睡觉,说明妈妈太累了。
所以“睡”比“长”准确。
(4)学生轻轻地、美美地朗读这一段,读出妈妈的美。
学生交流二: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
朗读第3自然段。
(1)学生轻轻地、柔柔地朗读第3自然段。
(2)学生观察照片,感受妈妈的温柔,带着微笑朗读“妈妈微微地笑着……等会儿讲给我听”。
学生交流三: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朗读第4自然段。
(1)学生找出本段的第2~4句,读出妈妈此时好累的感受。
(2)学生交流:一是描写妈妈呼吸沉;二是说妈妈额头上有汗;三是写妈妈连鸟叫声、风吹树叶的声音都听不到。
(3)学生朗读,读出妈妈此时的劳累。
1.圈画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要用尺子等工具认真细致地圈画;二要圈画完整的句子,即从句子的第一个字圈画到表示一句话结束的标点符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
2.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在倾听中订正自己的答案。
3.学生针对短语进行模仿练习,形式可以多样。
例如,明亮的眼睛,既可以说水汪汪的眼睛、亮晶晶的眼睛,也可以说明亮的阳光、明亮的灯光,更可以说晶莹的珍珠、可爱的熊猫等。
4.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时,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其一,想象妈妈干了很多活,她心里是什么感受,读出妈妈的疲惫之感;其二,当“我”看到妈妈那么劳累的时候,心情怎样?“我”心里一定很心疼自己的妈妈,那么就读出这种心疼的感觉。
如果还有同学认为,妈妈那么累,好不容易才睡一会儿,我们不能吵醒妈妈,朗读的声音应该很轻柔,教师也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
三、总结交流,升华情感(用时:7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妈妈为什么要干那么多活?妈妈为什么连睡觉的时候都那么累呢?2.课件播放歌谣《我的好妈妈》,引导学生倾听,谈感受。
1.学生结合平常在家里妈妈要做的事情来交流:妈妈为了照顾家,照顾孩子很辛苦,妈妈爱我们,更爱我们的家。
2.学生听歌谣,明确:妈妈爱我,我也要爱妈妈。
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请家长协助,将歌谣《我的好妈妈》换成学生的妈妈在家里辛苦干活的真实生活照片,更能激发学生爱妈妈的情感。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用时:3分钟)1.在学校里悄悄地给爸爸或妈妈写一封信,说点心里话,说什么都可以。
2.回到家,把信拿给爸爸妈妈看,同时也可以让他们给你写回信。
1.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是心里想说的,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2.观察爸爸妈妈看到信后的表情,读回信时再想一想自己当时的心情。
如果学生难以确定表达内容,可以建议他回忆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他的,写几句感谢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