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宜宾到重庆》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1.64 KB
- 文档页数:2
北京四中第五单元单元知识检测一、给红色的字注音纤维嗜睡嘉靖驯良氛围潜力巴拉圭帽缨蛰伏造诣祭祀简牍二、下列词语字形不完全正确的一项()A、乖巧雏形书藉娴静B、玲珑磅礴轻盈咖啡C、安逸榉实稀罕脂肪D、谍报笨重矫健简牍三、解释红色的词语(1)栩栩如生(2)开卷有益(3)读书破万卷(4)嗜睡(5)蛰伏(6)造诣四、指出下列复句的类型(1)由于胡萝卜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胡萝卜素,人们往往以为胡萝卜生吃最有营养。
()(2)水果对人体健康有益,但并非吃得越多越好。
()(3)胡萝卜素并非维生素A,而是维生素A的半成品———维生素A原。
()(4)它既不需要经常浇水,也不需要上肥。
()(5)妈妈宁可自己多受累,也不让我干活。
()(6)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努力学习。
()五、填空1、《松鼠》是一篇()小品,作者运用文艺笔调具体生动地介绍了可爱的小松鼠的()和()。
2、《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是一篇介绍()演变的说明文。
《纠正错误的饮食观念》是一篇说明事理的科学小品,帮助人们认识、纠正一些错误的()观念。
3、《从宜宾到重庆》是电视(《》)的解说词的一部分。
主要解说四川境内长江流经的三个城市()。
4、《巴西》一文选自初级中学课本《世界地理》属于()类的说明文。
六、阅读(一)松鼠的窝经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在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既宽广又坚实,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一个圆椎形的盖,把整个窝遮盖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
1、请概括本段的中心。
2、文中“搬、放、编扎、挤、踏”这些动词有什么作用?(二)东汉有个叫蔡伦的,改进了西汉时候的造纸技术,于是出现了用纸抄写的书。
这种书也是一卷一卷的,轻巧适用,成本较低,保存方便,所以一直沿用到今天。
但是用手抄写纸书很费事,后来又发展成雕版印刷:刻好一面印一面,一套木刻板可以印几百部到几千部的书。
余映潮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目录1.充分利用课文,进行语言教学——《羚羊木雕》教例评析2.《背影》教学设计三例——《背影》教例评析3.板块碰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例评析4.一线以串珠——《最后一课》教例评析5.分类式课堂笔记——《〈论语〉六则》教例评析6.教学设计要弦外有音——《小橘灯》教例评析7. 不落俗套——《枣核》教例评析8.课中活动充分——《过故人庄》教例评析9.诵读品析积累——《卖炭翁》教例评析10.在课型设计上进行技术创新——《卖炭翁》教例评析11.抓住“难”字讲文章——《老山界》教例评析12.面对十二三岁的少年——《纪念白求恩》教例评析13.思路明晰单纯——《生命的意义》教例评析14.《春》教学设计集评——《春》教例评析15.只取一瓢饮——《济南的冬天》教例评析16.开发学习潜能——《松鼠》教例评析17.穿插几次练习——《大自然的语言》教例评析18.引进一点参读材料——《皇帝的新装》教例评析19.教读——《天上的街市》教例评析20.美读——《天上的街市》教例评析21.把“球”抛给学生——《蚊子和狮子》教例评析22.一次多篇——《寓言三则》教例评析23.讲求教学生动的艺术——《山的那一边》教例评析24.设计精妙的朗读练习——《刘胡兰慷慨就义》教例评析25.无提问式教学设计——《一面》教例评析26.弄清楚课文好在哪里——《一件珍贵的衬衫》教例评析27.课堂活动的设计要有厚度——《第二次考试》教例评析28.上出文学作品的文学味——《鞋》教例评析29.赛读赛讲,分层互促——《狼》教例评析30.一个全新的教学设计——《狼》教例评析31.抓住“高尚”一词进行突破——《荔枝蜜》教例评析32.巧妙化解教学难点——《小麻雀》教例评析33.根据课后练习安排自读课文教学——《海滨仲夏夜》教例评析34.联系归纳比较辨析——《桃花源记》教例评析35.多角度利用课文——《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教例评析36.变序式教学——《谈骨气》教例评析37.酝酿教学高潮——《新诗三首》教例评析38.巧用教学挂图——《中国石拱桥》教例评析39.破解语言密码——《中国石拱桥》教例评析40.探求因果,一线串珠——《死海不死》教例评析41.高效背诵——《口技》教例评析42.提倡课堂智能练习——《口技》教例评析43.让学生过一把“问”的瘾——《答记者问》教例评析44.细细地讲个片段——《苏州园林》教例评析45.有的课,不是教出来的——《读报常识》教例评析46.《白杨礼赞》句典——《白杨礼赞》教例评析47.给课文提点意见——《地球是圆的吗?》教例评析48.生动活泼地导读——《核舟记》教例评析49.诵读+诵读式评析——《听潮》教例评析50.提问之美——《惠崇〈春江晚景〉》教例评析51.让课文更有嚼头——《在烈日和暴雨下》教例评析52.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从宜宾到重庆》教例评析53.发现——《故乡》教例评析54.替代式朗读——《有的人》教例评析55.“白蛇娘娘”、“法海蝉师”、“我”——《论雷峰塔的倒掉》教例评析56.合理利用课文的价值——《读后感两篇》教例评析57.教学设计要有“制高点”——《从三到万》教例评析58.层层推进美读美析——《爱莲说》教例评析59.连环问顶针问——《陋室铭》教例评析60.积累语言——《论求知》教例评析61.走出课文——《俭以养德》教例评析62.懂了之后再读——《“友邦惊诧”论》教例评析63.用精美的提问来结构课堂教学——《七根火柴》教例评析64.课堂活动的深层含义——《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例评析65.妙在这一“问”——《谁是最可爱的人》教例评析66.课文,需要教师的挖掘——《我的“长生果”》教例评析67.谈谈孔乙己的偷——《孔乙己》教例评析68.以读带讲,感染熏陶——《沁园春·雪》教例评析69.绵延起伏,气韵生动——《周总理,你在哪里》教例评析70.只提了四个主问题——《〈白毛女〉选场》教例评析71.准确掌握分析的“入射角”——《愚公移山》教例评析72.课堂教学的组合美——《岳阳楼记》教例评析73.美妙的“线条”课——《醉翁亭记》教例评析74.先蓄势,再纵向深入——《竞选州长》教例评析75.意在笔先——《我的叔叔于勒》教例评析76.换一个角度分析——《曹刿论战》教例评析77.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捕蛇者说》教例评析78.教读教写,轻松自如——《反对自由主义》教例评析79.巧妙迁移,积极创造——《哥白尼》教例评析80.三个环节三种手段三套方法——《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例评析81.整体赏析——《小石潭记》教例评析82.别开生面的活动课——“名诗名句知识竞赛课”教例评析83.讲究创意——《景泰蓝的制作》教例评析84.不妨试试“野路子”——《一个好树种——泡桐》教例评析85.在释词见义中品评鉴赏——《包身工》教例评析86.全面感受重点研讨——《荷花淀》教例评析87.逆析——《〈呐喊〉自序》教例评析88.柳暗花明又一村——《风景谈》教例评析89.在学生的创造中完成对课文的赏析——《天山景物记》教例评析90.传授方法更重要——《鸿门宴》教例评析91.《祝福》三问——《祝福》提问设计选评92.《药》也可以短教——《药》教例评析93.比同求异,品评鉴赏——《沁园春·长沙》教例评析94.巧问——《雷雨》教例评析95.指导学生通过读写结合来分析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教例评析96.从一例探求一理——《明湖居听书》教例评析97.自读改编品评——《孔雀东南飞》教例评析98.一词以经纬——《治平篇》教例评析99.巧变角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例评析100.创设审美氛围——《念奴娇·赤壁怀古》教例评析1.充分利用课文,进行语言教学——《羚羊木雕》教例评析[教例简述]教学步骤一:根据课文练习二,安排分角色朗读课文,体味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重庆到宜宾课文摘要:1.概述:重庆到宜宾的行程安排2.景点介绍:沿途风景及宜宾特色景点3.交通方式:自驾、火车、飞机等出行选择4.注意事项:旅行中的安全和健康问题5.结语:重庆到宜宾的旅行推荐正文:【概述】本文将为您介绍从重庆到宜宾的行程安排。
宜宾,位于四川省南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
从重庆出发,您可以选择自驾、火车或飞机等多种交通方式前往宜宾。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各种出行方式及沿途风景。
【景点介绍】宜宾作为四川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众多美丽的景点。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蜀南竹海。
蜀南竹海位于宜宾市长宁县,是我国最大的竹海景区,素有“绿色海洋”之称。
此外,还有兴文石林、李庄古镇等景点值得一游。
在重庆到宜宾的途中,您还可以欣赏到长江三峡的壮丽风光。
【交通方式】1.自驾:从重庆出发,沿渝宜高速或G210 国道行驶,全程约400 公里,耗时约6-7 小时。
沿途可以欣赏到长江三峡的美景。
2.火车:重庆到宜宾的火车车次较多,硬座、硬卧、软卧等各种座位类型可供选择。
乘坐火车耗时约为7-9 小时。
3.飞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有直飞宜宾的航班,飞行时间约为1 小时。
到达宜宾后,可乘坐大巴或出租车前往市区。
【注意事项】1.安全:在旅途中,请注意人身和财物安全,遵守交通规则,不要随意搭乘陌生人的车辆。
2.健康:出行前请确保身体状况良好,如有高原反应或疾病,请提前咨询医生并做好相应准备。
在旅途中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摄入过量油腻食物,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
【结语】重庆到宜宾的旅行,您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悠久的历史文化。
在这里,您可以体验到宜宾独特的风土人情,品尝到地道的四川美食。
教学目的:1.了解本文安排材料的顺序和运用的说明方法。
2.解说词的一般特点。
教学方法: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解说词的特点,初步掌握朗诵融说明、记叙、抒情于一体的说明文的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步骤:解题:《从宜宾到重庆》是解说词,节选自《话说长江》,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上源沱沱源于青海各拉丹东雪山,接着是纳当曲,后称通天河,南流到五树县巴塘河口;以下到宜宾间称金沙江;宜宾以下始称长江。
宜宾至湖北宜昌一般是长江上游。
宜宾、泸州、重庆都是长江上游四川境内的重要城市。
本文配合电视画面,介绍宜宾、泸州、重庆山水风光、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自然资源。
正音:岷江(mín)娴静(xián)泸州(lú)沱江(tuó)渝州(yú)缆车(lǎn)舢板(shān)磅礴(páng)(bó)脊肾(jǐ)僰(bó)朴朔(shu)颠簸(bǒ)气氛(fēn)珙县(gǒng)嘉靖(jìng)课文中哪一节说明了宜宾、泸州和重庆的地理位置?(8节)这三座城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共同点?(都在两江汇合的地方)那么课文重点写了几个城市?(宜昌、重庆)说明事物就要抓住事物的特征,现在我们把介绍宜宾和重庆的内容归纳出来:宜宾(1)有名的城市(3)“悬棺”之迷(悬崖峭壁有点特别)重庆(1)一座古城(名称的演变)(2)重要的港口(地形特点)根据上面的内容,可以概括出两个城市的不同特征。
宜宾:“悬棺”之迷重庆:山城、雾城《从宜宾到重庆》按教参分别讲解宜宾和重庆【精段】重庆并不高,人们称它山城。
这是有些说头的。
你看这重庆——从下到上,从上到下,到处都是房屋,密密麻麻,层层叠叠。
可以说,城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城。
市区的最高地面海拔280米,市区的最低地面却只有海拔160米,同在一座城,地面的相对高度竟差120米。
这在我国以至于世界都是不多见的。
,重庆称作山城。
重庆的主要街道在山城产脊背上弯弯曲曲地延伸着。
从宜宾到重庆_八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从宜宾到重庆自读重点:一、初步了解说词的一般特点。
二、继续了解说明、记叙、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方法三、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层次。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从宜宾到重庆》是从《话说长江》的解说中节选出来的。
介绍地理知识时。
着重介绍长江两岸城市的历史传说的风土人情。
二、课文介绍了宜宾市、泸州市和重庆市,围绕这三个城市的解说画面,试在课本上画出课文的段落,写出段意。
三、这篇解说词是怎样介绍这座城市的。
——先介绍宜宾的地理位置和城市名称的由来。
解说泸州是仅仅交代了的地理位置,解说重庆时作者可以算是用重彩浓墨,极其详尽。
按照并列式顺序进行解说,最后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重庆美丽的夜景。
四、这篇解说词综合了说明、描写、抒情等多种说明方法,试从课文中举出例子。
五、试比较解说词与一般说明文的异同。
六、这篇解说词.写作上有哪些特点?1.说明方法的多种角度;2.取材详略得当;3.介绍地理知识,适当插入历史传说及风俗民情,不仅扩大了读者的视野,增加了读者知识面,使文章生动活泼;4.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七、辅导学生研究书后练习。
三一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教学目的:一、感知了解科学小品的有关知识,理解课文运用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格,激励学生勇攀科学高峰。
教学重点:懂得电子计算机的几种功能。
教学难点:弄清课文所举事例引起读者兴趣的原因。
教学时数:一节内容和步骤:一、解题课文题材是科学小品,它的特点是以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
二、阅读课文(1)电子计算机有哪几种类型?哪几种功能?(2)本文共七个自然段,有几大块合成?三、讨论问题:1.三个类型的电子计算机当中,课文为什么着重详细介绍计算器?功能是什么?电子计算机具有多种功能,课文为什么首先介绍这一功能?2.电子计算机还可以用来存储资料,查阅资料,但在使用上跟用于计算有所区别,这个区别是什么?3.课文在说明电子计算机可用来实验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比较。
2006.12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名/师/讲/台/"余映潮教艺一记得很久以前有篇课文叫做《从宜宾到重庆》,用下面的方案教学起来特别上手。
创意:课文作文(300字以内)第一步,出题:①话说重庆;②山城重庆;③雾都重庆。
第二步,讨论:这三个题写作内容有什么不同?应该如何写?1.话说重庆:必须从课文中找出最能说明重庆特点的内容加以精心组合,那些是:地理位置—历史演变—城市风貌—自然环境。
2.山城重庆:必须从课文中找出所有能表现“山”的特点的例证,如海拔、建筑、街道、台阶、缆车、夜里江中倒影的灯光。
总之,材料都要能说明山城的特点。
3.雾都重庆:不仅要写出雾都的特点,还要根据课文内容写出产生雾的道理。
第三步,选题作文。
第四步,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教师即席评点。
这一教案的优点是:对课文进行了充分的阅读;突出了课文的重点内容———重庆;基本上完成了课后练习;用侧面的手法,如讨论这三个小作文题如何写,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进一层;用写的方式,再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训练高层次的检索、整理、融合能力。
二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语文教师要把教材读厚,要把教材教薄。
把教材教薄,从表面看是教材处理的问题,实际上关系到教师的检索提炼能力。
如上述教案的产生,就主要取决于教师发现、检索、提炼的能力。
检索能力是一种选择能力、浓缩能力,也是一种提炼能力、整理能力。
有了这种能力,你就能从大量综合信息中提取你所需要的单一信息。
大而言之,它关系到一个人面对浩如烟海的资料所进行的选择;小而言之,它关系到自身目前的语文教学。
下面是对语文版课标教材中《鹤群》一文进行多角度检索而整合提炼出来的内容。
它实在是太美了。
它是不是已经可以成为一个教案的雏形了呢?1.试试看,下面有些字很难读准。
(识)翌日蜿蜒苍穹伫立峰峦飓风漩涡绮丽拧成剽悍凝眸2.读一读、写一写下面的美词。
(记)春光煦煦络绎不绝映入眼帘引颈仰望无可言喻啼声悠扬响彻太空轻盈飞扬翱翔高空壮观绮丽美不可言银光闪烁光莹耀眼寡不敌众束手无策精疲力竭引吭高鸣无济于事清澈如洗3.体会一下,用赞叹的语气反复朗读如下写鹤美句。
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1—25集)
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是中央电视台80年代最受欢迎的电视纪录片,也是中国纪录片的高峰。
虹云和陈铎两位老艺术家绘声绘色的解说。
浓笔重彩、翰墨华章的解说词,长江两岸的旖旎风光,以及长江从古到今的传奇故事……还有那首脍炙人口的《长江之歌》,教人回肠荡气。
《话说长江》第一集源远流长《话说长江》第二集巨川之源《话说长江》第三集金沙的江《话说长江》第四集四川盆地《话说长江》第五集岷江秀色《话说长江》第六集成都漫步《话说长江》第七集峨眉凌云《话说长江》第八集从宜宾到重庆《话说长江》第九集大足石刻《话说长江》第十集川江两岸《话说长江》第十一集壮丽的三峡《话说长江》第十二集长江第一坝《话说长江》第十三集荆江览古《话说长江》第十四集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话说长江》第十五集从武赤壁到文赤壁《话说长江》第十六集庐山独秀《话说长江》第十七集瓷都景德镇《话说长江》第十八集佛教圣地九华山《话说长江》第十九集飞红滴翠记黄山《话说长江》第二十集古城南京
《话说长江》第二十一集漫话扬州《话说长江》第二十二集镇江三山《话说长江》第二十三集太湖平原《话说长江》第二十四集黄浦江畔
《话说长江》第二十五集走向大海。
教案从宜宾到重庆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从宜宾到重庆自读重点:一、初步了解说词的一般特点。
二、继续了解说明、记叙、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方法三、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握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层次。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从宜宾到重庆》是从《话说长江》的解说中节选出来的。
介绍地理知识时。
着重介绍长江两岸城市的历史传说的风土人情。
二、课文介绍了宜宾市、泸州市和重庆市,围绕这三个城市的解说画面,试在课本上画出课文的段落,写出段意。
三、这篇解说词是怎样介绍这座城市的。
——先介绍宜宾的地理位置和城市名称的由来。
解说泸州是仅仅交代了的地理位置,解说重庆时作者可以算是用重彩浓墨,极其详尽。
按照并列式顺序进行解说,最后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重庆美丽的夜景。
四、这篇解说词综合了说明、描写、抒情等多种说明方法,试从课文中举出例子。
五、试比较解说词与一般说明文的异同。
六、这篇解说词写作上有哪些特点?1.说明方法的多种角度;2.取材详略得当;3.介绍地理知识,适当插入历史传说及风俗民情,不仅扩大了读者的视野,增加了读者知识面,使生动活泼;4.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七、辅导学生研究书后练习。
三一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教学目的:一、感知了解科学小品的有关知识,理解课文运用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格,激励学生勇攀科学高峰。
教学重点:懂得电子计算机的几种功能。
教学难点:弄清课文所举事例引起读者兴趣的原因。
教学时数:一节内容和步骤:一、解题课文题材是科学小品,它的特点是以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
二、阅读课文(1)电子计算机有哪几种类型?哪几种功能?(2)本文共七个自然段,有几大块合成?三、讨论问题:1.三个类型的电子计算机当中,课文为什么着重详细介绍计算器?功能是什么?电子计算机具有多种功能,课文为什么首先介绍这一功能?2.电子计算机还可以用来存储资料,查阅资料,但在使用上跟用于计算有所区别,这个区别是什么?3.课文在说明电子计算机可用来实验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比较。
《从宜宾到重庆》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从宜宾到重庆》教学设计范文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一、初步了解说词的一般特点。
二、继续了解说明、记叙、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三、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层次。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从宜宾到重庆》是从《话说长江》的解说中节选出来的。
介绍地理知识时。
着重介绍长江两岸城市的历史传说的风土人情。
二、课文介绍了宜宾市、泸州市和重庆市,围绕这三个城市的解说画面,试在课本上画出课文的段落,写出段意。
三、这篇解说词是怎样介绍这座城市的。
——先介绍宜宾的地理位置和城市名称的由来。
解说泸州是仅仅交代了的地理位置,解说重庆时作者可以算是用重彩浓墨,极其详尽。
按照并列式顺序进行解说,最后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重庆美丽的夜景。
四、这篇解说词综合了说明、描写、抒情等多种说明方法,试从课文中举出例子。
五、试比较解说词与一般说明文的异同。
六、这篇解说词写作上有哪些特点?
1.说明方法的多种角度;
2.取材详略得当;
3.介绍地理知识,适当插入历史传说及风俗民情,不仅扩大了读者的视野,增加了读者知识面,使文章生动活泼;
4.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七、辅导学生研究书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