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原生态的发展与创作
- 格式:pdf
- 大小:35.15 KB
- 文档页数:1
原生态舞蹈的来源及意义
原生态舞蹈指的是在特定民族、地区、文化下产生和发展的舞蹈形式,往往和该民族
的历史、宗教、民俗、习惯、信仰等紧密相关。
原生态舞蹈可以追溯到古代,是人们表达
自我和生活方式的一种形式。
这种舞蹈以其独特的风格、音乐、服饰、动作等元素,成为
文化历史和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生态舞蹈源于民间文化,是一种跨文化的艺术形式。
在人类漫长的文明进程中,各
种原始宗教、习俗、传说逐渐形成,并以各自的方式、形式表达人们对生命、自然、神秘、灵魂等的探索和追寻。
在这个过程中,舞蹈逐渐形成,成为表达各种观念、意识形态的重
要渠道之一。
原生态舞蹈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展示不同地区、民族的文化特色,弘扬文化遗产,传递
历史的沉淀和感性体验。
舞蹈是一种表现丰富、传递情感的形式,它可以通过动作、姿态、音乐等手段,表达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在涵义,让观众更深刻地了解不同民族的
生活、习俗、信仰和感受。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原生态舞蹈也受到了保护和传承的重视。
许多国家都开始注重本
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以及与世界文化的交流。
许多原生态舞蹈形式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展
示和传播,比如梭罗舞、玛丽亚舞、夏威夷草裙舞、印第安祭舞等。
《浅谈原生态舞蹈的保护与发展:民族舞舞蹈》摘要:因此再提倡保护文化艺术的新时代,保护、发展原生态舞蹈也是责任重大,意义非凡,原生态舞蹈一般都是综合型的,不仅有舞蹈、服饰、道具,还配有音乐、歌词等等,而保护原生态舞蹈,这些组成要素也都是要被加以保护的,其次,保护我国各民族原生态民间舞蹈文化,对保持我国民族舞蹈文化多样性有重大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的舞蹈艺术备受大家的青睐。
如人们熟悉的《千手观音》、《进城》等,但是另外一种舞蹈形式――“原生态舞蹈”,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认可和关注。
《云南映象》带给大家很大的震撼。
而如今原生态舞蹈的再次备受关注,充分的体现了其所固有的价值。
但是细究我国原生态舞蹈的发展可以得知,原生态舞蹈的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甚至濒于消亡。
一、原生态舞蹈的保护随着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原生态舞蹈所遭受的冲击、变革是巨大的,其中的一些原生态舞蹈已经消失了,而有些原生态舞蹈则正濒于灭绝的状态。
因此再提倡保护文化艺术的新时代,保护、发展原生态舞蹈也是责任重大,意义非凡。
各民族原生态舞蹈是民族风格的再现,深深的植根于民族文化中,是各民族人民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上综合的结晶。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既是这种原生态舞蹈的源泉,同时这种舞蹈也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发展着,服务于各族人民,舞蹈的表现形式和功用也日益多样化。
因此要保护原生态的舞蹈就必须将保护和发展结合起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如果没有保护就谈不上发展,要发展就离不开保护。
原生态舞蹈一般都是综合型的,不仅有舞蹈、服饰、道具,还配有音乐、歌词等等,而保护原生态舞蹈,这些组成要素也都是要被加以保护的。
此外还有些原生态舞蹈以民俗仪式为依托,如四川梁山彝族的妇女在火把节里跳的《都火》,古代朝鲜族妇女在中秋节这天夜晚跳的《羌羌水越来》等,保护此类的原生态舞蹈就需要将这种特定节日里的仪式加以保护。
随着对外开发水平和都市文明的提高,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许多原生态舞蹈的元素遭受了侵蚀。
SONG OF YELLOW RIVER2020/ 08象帽舞经过长久的发展,尤其在2006年5月,象帽舞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表演形式上看,象帽舞已经从自娱自乐或狩猎模仿等形式中发展壮大,如今已登上各种舞台。
目前象帽舞的传承与发展,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
1、象帽舞发源地汪清县的传承与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汪清县文化馆的象帽舞艺术团由第四代传承人金明春前后组织了2支,亲自担任团长和名誉团长。
该艺术团均以当地朝鲜族的民俗歌舞和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作为表演主题,将原汁原味的民族民间歌舞元素与现代音乐,灯光,舞美作全新整合,使象帽舞的表演发扬至国内外众多艺术舞台,并多次获得奖项。
此外,在汪清县政府的大力鼓励与支持下,金明春同时也组成了31个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农乐舞培训基地,并通过定期地举办各基地骨干培训班,充分发挥其各骨干的职能作用,在艺术团和汪清县县内培养了一大批象帽舞人才。
2、专业舞蹈表演组织的传承与发展延边歌舞团、吉林省歌舞团、中央民族歌舞团等专业的舞蹈表演组织,也承担了象帽舞传承与保护的使命,创作和表演了许多象帽舞表演剧目,在保护象帽舞的同时传承和发展,使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喜爱象帽舞表演,对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审美带来了空前的满足。
3、专业院校的传承与发展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专业院校通过教学传承与保护象帽舞,在舞蹈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加入了象帽舞相关课程,使更多的学生了解象帽舞文化、熟练掌握象帽舞基本技能,助力象帽舞文化和专业的普及和保护。
三、象帽舞的传承与保护的建议(一)现阶段象帽舞传承与保护中的问题现阶段象帽仍然主要依靠延边地区,尤其是汪清县的组织机构进行传承与发展,虽然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在象帽舞的普及和有序发展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象帽舞在其他地区的普及度有所欠缺目前象帽舞主要在延边地区,尤其是汪清县的普及和宣传较好,这主要基于当地政府和其他机构的支持和投入,以及人民群众的文化共性更容易被接受。
浅谈原生态舞蹈的保护与发展民族舞舞蹈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原生态舞蹈作为民族舞蹈的一种表现形式,无论是在保护还是在发展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保护与发展两个方面来浅谈原生态舞蹈对于民族舞蹈的价值。
一、保护原生态舞蹈——守望民族文化记忆原生态舞蹈作为一种源于民间的舞蹈形式,承载了深厚的民族文化记忆。
保护原生态舞蹈,首先要做的就是守望这一民族文化记忆。
保护应从收集、整理到传承各个环节展开。
在收集方面,可以通过调查研究、民族舞蹈节目展演等形式,深入挖掘传统舞蹈的具体形式与内涵,记录下每一个动作细节、编舞方式与舞蹈背后的故事。
而整理方面,则是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系统性的整理与研究,以确保舞蹈的准确性与原汁原味。
此外,还需要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建立相关机构,推动原生态舞蹈的传承与保护。
二、发展原生态舞蹈——传承的生命力延续保护原生态舞蹈只是基础,发展才是关键。
在传承的基础上,如何将原生态舞蹈推向新的高度,将其发展为更加丰富多样的民族舞蹈形式,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首先,需要注重培养原生态舞蹈艺术人才。
通过舞蹈教育机构和民族艺术团体等渠道,加大对舞蹈人才的培养力度,提供更多的舞蹈培训资源,培养出更多具有专业技能与艺术修养的原生态舞蹈人才。
同时,还要鼓励原生态舞蹈的创新与变革,鼓励舞者在传统基础上发展出更具现代感的舞蹈作品,以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
其次,要加强交流与合作。
原生态舞蹈在不同地区有着各自的特色和表现方式,而这些特色正是舞蹈文化的宝贵资源。
通过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将各地的原生态舞蹈进行碰撞和融合,创造出更具创意和活力的作品。
同时,国际交流也是推动原生态舞蹈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与其他国家的舞蹈艺术家互学互鉴,可以使原生态舞蹈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多的认可与传播。
最后,需要注重原生态舞蹈的市场化推广。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需要有观众的欣赏与支持才能得以发展。
因此,在推广原生态舞蹈时,需要注重市场化的手段与方式,通过舞蹈节目、演出等形式,使更多的观众能够接触到原生态舞蹈,增加舞蹈作品的曝光度与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原生态舞蹈的保护与发展中来。
原生态舞蹈实施方案1. 简介原生态舞蹈是一种融合了自然元素和传统舞蹈技巧的舞蹈形式。
它将舞者与自然环境相融合,通过模仿和表达大自然的动态与美感,展现出独特的舞蹈魅力。
本文将介绍实施原生态舞蹈的具体方案,包括舞蹈编排、舞蹈服装和音乐配合等方面。
2. 舞蹈编排2.1 选题和创作主题在开始舞蹈编排之前,需要明确舞蹈的选题和创作主题。
原生态舞蹈的选题可以包括大自然中的四季变化、动物行为、植物生长等。
创作主题可以是对自然的敬畏和表达,也可以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等。
2.2 编舞设计编舞设计是指确定舞蹈的动作和动作组合。
在原生态舞蹈中,可以利用舞者身体的姿势和动作来模仿大自然中的动态,如风吹草动、鸟儿飞翔等。
此外,还可以借助原生态舞蹈中独特的协调和流畅性,展现出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
3. 舞蹈服装原生态舞蹈的服装设计应该与自然环境相呼应,表达出自然之美和纯粹之感。
因此,服装可以选择使用天然材料,如棉布、麻布等,并强调其质感和自然的色彩。
在设计上,可以根据舞蹈的选题和创作主题来选择适合的颜色和图案,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4. 音乐配合音乐是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舞蹈动作相互配合,共同表达舞蹈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原生态舞蹈的音乐选择可以借鉴自然环境的声音,如鸟鸣、水流声等。
另外,也可以选择与舞蹈编排主题相契合的音乐,通过节奏和旋律来突出舞蹈的特色和情感。
5. 表演和传播5.1 表演场地和灯光设计原生态舞蹈通常适合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表演,如花园、公园等。
在选择表演场地时,可以考虑自然元素的呼应和环境的适宜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灯光设计,以营造出舞蹈所需的氛围和效果。
5.2 录制和传播原生态舞蹈可以通过录制和传播来扩大其影响力。
在录制舞蹈时,可以选择合适的摄影和拍摄角度,以展现出舞蹈的特色和美感。
在传播方面,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和舞蹈节目等渠道来传达舞蹈的意义和价值,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和参与。
6. 结束语原生态舞蹈是一种将自然元素融入舞蹈表演的独特形式。
原生态舞蹈的来源及意义1. 引言1.1 原生态舞蹈的概念原生态舞蹈是指源自特定文化背景和环境下的舞蹈形式,其在表现形式和意义上具有独特的传统特征。
这些舞蹈通常受到当地自然环境、民俗风情、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体现了特定文化群体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
原生态舞蹈强调个体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舞蹈动作、音乐节奏、服饰道具等元素传达出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与膜拜。
这些舞蹈形式宛如一幅活生生的画卷,展示着人类与大自然、传统与现代、心灵与身体之间的交融与对话,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民俗传统。
原生态舞蹈旨在传承和弘扬特定文化群体的精神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人类共同文化遗产中重要的一部分,值得我们加以重视和保护。
1.2 原生态舞蹈的起源原生态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人类文明的初期。
在古代,原生态舞蹈是人类宗教仪式、庆祝活动和社会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源自于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
最早的原生态舞蹈可以追溯至狩猎部落和农耕社会。
在狩猎部落中,人们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声音以祈求狩猎的成功;在农耕社会中,人们通过舞蹈来祈求丰收和庇佑。
这些舞蹈一开始可能只是简单的动作和节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原生态舞蹈的起源可以说是人类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的体现。
它们承载着人类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原生态舞蹈的起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态度,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2. 正文2.1 原生态舞蹈的传承意义原生态舞蹈的传承意义在于将传统的舞蹈形式和文化价值传承下去,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通过原生态舞蹈的传承,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民族的风土人情、历史传承和生活方式,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原生态舞蹈的传承意义还体现在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上。
原生态舞蹈的来源及意义原生态舞蹈,顾名思义,指的是起源于特定文化及地域,反映当地自然环境和生活习俗的舞蹈形式。
原生态舞蹈是人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特定民族或地区的历史、传统和精神内涵。
本文将探讨原生态舞蹈的来源及其意义。
一、原生态舞蹈的来源原生态舞蹈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
在最早的人类社会中,原始部落以狩猎、捕鱼、采集为生,他们通过舞蹈来表达对自然界的感激和敬畏,祈求丰收和平安。
随着社会的发展,原生态舞蹈逐渐演变成各具特色的民俗舞蹈。
这些舞蹈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融入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原生态舞蹈形式。
原生态舞蹈的来源也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住在海边的民族舞蹈多以捕鱼为题材,舞者们模仿鱼儿在水中的游动,结合海浪的节奏舞动身姿;而住在山区的民族舞蹈则以攀登山峰、采摘果实等为主题,舞蹈动作更注重脚步的倾斜和身体的挺拔。
原生态舞蹈正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悟,表现了当地人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情,反映了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习俗和心态。
1. 传承和弘扬文化传统原生态舞蹈作为当地文化的重要体现,承载了古老的历史和丰厚的传统。
每一种原生态舞蹈都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们传承了祖先的智慧和劳动成果,记录着民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通过原生态舞蹈,人们能够感受到不同民族的独特魅力和生活情趣,了解他们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从而加深对文化传统的理解和认同,使其得到传承和弘扬。
2. 增进民族团结和认同原生态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舞蹈中融入了当地的民族性格和精神气质。
在舞蹈表演中,人们穿上传统的服饰,跳上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动作,以此祭奠祖先、祈求丰收,形成了一种共同的仪式感和情感共鸣。
这种共同的文化体验能够增进民族之间的团结和认同,激发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3. 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原生态舞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它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还可以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原生态舞蹈的来源及意义原生态舞蹈,又称为土著舞蹈或原始舞蹈,是指生活在特定自然环境中的特定民族或部落所创造的舞蹈形式。
这些舞蹈形式在传统上是作为部落生活的一部分而存在的,是它们文化认同的一部分,是他们与自然、宇宙、神灵和其他生物之间联系的一种表达方式。
原生态舞蹈既是这些部落的传统文化遗产,也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仪式、传统着装和手工艺品的一部分。
它是这些部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原生态舞蹈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阶段。
在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完全依赖于自然,部落之间的交流很少,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形式。
这些舞蹈形式不仅是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神秘力量的崇拜,也是生活的一种乐趣和娱乐方式。
随着古代部落的发展和演变,原生态舞蹈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特点和风格,成为了部落文化的一部分。
原生态舞蹈在不同部落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比如在非洲部落中,原生态舞蹈通常是伴随着鼓乐和歌唱进行的,舞蹈者们通过身体的律动和动作的变化来表达对自然的崇拜和对部落神灵的敬畏。
而在南美洲的部落中,原生态舞蹈通常是跳动的,舞蹈者们会结合丰富多彩的服饰和面具,展现出原始的神秘感和力量感。
在亚洲的部落中,原生态舞蹈通常是带有柔美和飘逸的特点,舞蹈者们通过优美的舞姿和动作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原生态舞蹈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
它是部落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部落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原生态舞蹈记录了部落的历史、神话和传说,是部落文化的集中体现。
它是部落人民与自然界、神灵和宇宙之间联系的一种表达方式。
在原生态舞蹈中,舞者们通过身体的律动和动作的变化来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神秘力量的崇拜,是一种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
它是部落仪式和活动的一部分,是部落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生态舞蹈通常伴随着各种仪式和庆典进行,是部落人民生活的一种乐趣和娱乐方式。
它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原生态民族舞蹈的艺术化及其保护艺术源于生活,且原生态的民族舞蹈的生产以及发展无法离开自然环境以及其名族特色。
而在现代时期,原生态名族舞蹈的发展动力便是不断向着艺术化舞蹈前进,且原生态民族舞蹈向着艺术化发展也是当前时代的形式所趋。
同时当前的多数艺术舞蹈的形成本身便是以原生态舞蹈为基础的,本文便以此为论点,主要探究原生态名族舞蹈的艺术化演变以及保护策略,以求能推动我国原生态名族舞蹈发展步伐。
标签:原生态民族舞蹈;艺术化;保护措施一、原生态名族舞蹈概述从通常意义上来讲,“原生态”名族舞蹈指代未经过修饰、改变、特殊化,仅存于现代民间的较为原始的舞蹈表现形式。
且相对于当前时期的用于舞台表演的民族舞蹈,其可以采用一个现代化较为贴切的词语来进行形容,“原生态”民族舞蹈便是“纯天然”的,且尚未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以及改变,并且与我国农村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相结合的,按照其传统方式而进行的舞蹈。
且有些学者以及专家从发生学角度进行论证认为:原生态舞蹈应当是保留了其起源时期的功能、形态的动作,同时也包含这些舞蹈所经过的时代、地域、民族的改变。
我国舞蹈界的资深学者资华筠将当前的原生态舞蹈定义了三个“自然”标志:(1)自然形态,指代不可以进行加工(2)自然生态,不可以脱离其原始功能、发展、环境(3)自然传衍,主要以传统民俗、文化相结合的特定生活以及情感表达的方式来进行传承。
综上所述,其认为不符合以上三个“自然”标准的舞蹈表达形式便不能够称为原生态民族舞蹈。
且,在舞蹈界,人们普遍认为原生态名族舞蹈属于一个特殊的环境,其属于自娱自乐而非表演性质,其特点是具有参与性而非观赏性,同时其具备随机性的特点而无一定的规范,其主要体现出一种随意,而不是刻意,其实行的是传承而非创编。
总而言之,原生态名族舞蹈以原始社会的生活为起点,并经过多年的传承到达现代,且由于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与生活环境等因素变化,以及人类生存、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认知的改变等,舞蹈的形态在各方面的影响下也进行了形态上的变化。
·123·艺术研究摘 要:来自民间的原始舞蹈充分展示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劳动状况、生产和生活。
原生态舞蹈属于一种民间原创的文化艺术特征,同时也为现代舞蹈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素材。
随着各类原生态舞蹈作品逐渐进入观众视线,本文对原生态舞蹈进行分析,得到其定义与特点,了解原生态舞蹈的创作源泉,最后进一步探究原生态舞蹈在当前环境下存在的意义。
关键词:原生态舞蹈;民间;文化1 原生态舞蹈的定义原生态舞蹈的定义与特点:存在于民间的原生态舞蹈,在现代化潮流趋势下并未受到过多的干扰和转变,因此成为植根于中华大地璀璨文明中的最具代表性的舞蹈艺术。
它由普通民众负载,不由艺术家处理和改变,并且在民间仪式或民间活动中传承,是存在于普通民众的生活场所中,民众自发参与进来的而不是带有演出或者商业性质的艺术,它并不存在类似古典舞一样程式化的语言,而是具有明显的大众性与随意性。
原生态舞蹈有以下较为显著的特点:第一,生命的自然性。
在原生态舞蹈中,有各种各样的仪式舞蹈,它们反映了人们向神灵祈祷,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随着舞蹈大潮推进,很多元素在不断发展与革新中形成了一种融合,对技巧方面更为注重,而原生态舞蹈是对一个民族特性的高度凝结,一种对自然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代表着一种文化,传承着一种民族精神。
第二,生活化的体现。
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生活以及生产活动离不开原生态舞蹈,原生态舞蹈属于一种大众化的表达形式,以民间生活为基础,用舞蹈表达人民生活的需要。
与此同时,也会将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的美好情感表现出来。
例如,贵州省黔东南地区一些规模较大的寨子中出现的《迎客踩堂舞》,台湾高山省高山族排湾人《纺纱舞》等舞蹈,都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第三,仪式化的体现。
生命是仪式舞蹈的主题,舞蹈程序动作中带有宗教感情,促使人们虔诚的心理从舞蹈步伐中充分相信神灵对生命的保护。
例如萨满教中古老的文化信仰以及“万物有灵论”,都是一种仪式化的体现。
中国最具魅力的音乐艺术杂志
黄河之声 YELLOW RIVER OF THE SONG 2011年23期
85
舞蹈原生态的发展与创作
文\罗婧劼
摘 要:舞蹈是高等教育艺术类专业的重点课程,对学生艺术知识水平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意义。
新
时期艺术教育模式调整后,原生态元素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更加普遍,这不仅推动了我国舞蹈创作事业的发展,也是宣传地方特色文化的有效方式。
艺术专业生在学习民间舞蹈知识期间,应多分析一些原生态舞蹈作品的内涵,掌握舞蹈艺术的本质后深入学习知识。
针对这一点,本文主要分析了原生态元素在舞蹈创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舞蹈 原生态 发展 创作
原生态是舞蹈创作的至高境界,其将最原始的人文元素融合到舞蹈作品中,呈现出非同一般的艺术魅力,彰显了舞蹈作品的艺术价值、人文价值、教育价值。
地方特色是原生态元素的基本构成,其象征着某个地区及民族的特色风貌。
舞蹈创作者把原生态元素融入作品里,是未来高校舞蹈创作教学的新方向,能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舞蹈作品。
一、原生态舞蹈的内涵本质
原生态舞蹈不是简单的原始舞蹈或民族舞蹈。
有舞蹈家认为“采用最原初的民族舞蹈元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的元素组合,舞蹈所用的各种器材、服装,采取各民族着装的生活原型乃至原物,主要的表现者是具有这种风俗习惯的本土的生活者”。
例如,少数民族生活、节日中祭天、祭神、婚丧嫁娶所跳的不同风俗的舞蹈。
像藏区的锅庄舞,拉祜族的芦笙舞,东非的瓦舀人、美洲的印第安人在青年成人仪式上所跳的舞蹈等等[1]。
原生态舞蹈注重舞蹈本身的原本性,即并非为了表演、为了在特定的舞台上以取悦于一定受众为目的而人为创编的舞蹈。
它要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具有一定的社会生活内容,其仪式性的含义已经成为当地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二、积极解决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评价的方式促进高校所有教师开展教育改革工作,利用采取先进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理念、教育环境等,让艺术生学到更多的舞蹈专业知识。
对于高校舞蹈教学方法的评价,应该跟学生们的学习兴致、学习情绪、学习成绩等多项元素分析,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反映舞蹈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
当代舞蹈教学思想指出学生才是整个舞蹈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的舞蹈教学工作必须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师在评价教育质量时要注重这一方面的原则评估[5]。
原生态舞蹈不仅是高校艺术教育的学科内容,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宣传。
舞蹈教学创新必须要解决原生态舞蹈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艺术专业平台。
三、教师引导原生态创作的重点
从未来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趋势看,教育质量评价不仅是教学活动中的一部分,也是促进舞蹈生态创作的有效方式。
艺术教育是高校教育的特色课程,保证原生态舞蹈教育质量是课程教学的根本。
教师在引导学生创作时应加强学习监督,让学生能把地方特色文化与舞蹈编排相结
合,促进了舞蹈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2]。
而对于舞蹈教学期间存在的问题,也可从原生态教学的本质加以更新,加快了舞蹈课程的教学改革。
原生态舞蹈教育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艺术教育的改革,让高校创建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让学生接触艺术课程之后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
原生态舞蹈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可帮助教师认识教学存在的不足,对课堂、课外教学的缺陷及时调整修改,为学生搭建更加完善的学习平台,从而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舞蹈学习的艺术价值。
四、舞蹈原生态创作对学生的要求
原生态舞蹈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承方式,其对学生及整个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从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宗旨来说,高等教育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谋求个人在文化知识方面的发展,让艺术生掌握一定量的文化知识[3]。
舞蹈原生态创作是艺术教研的新境界,学生必须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才能保证其掌握更多的创作理念,把地方特色与舞蹈创作相互融合。
思维是活跃的精神,也是艺术生参与学习的促进元素,宽广的思维空间能带给艺术生们无穷的智慧,让艺术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体会到文化知识学习带来的无穷的乐趣[4]。
学生要不断打开自己的思维,把舞蹈创作的重点转移到民族特色文化里,从而提炼出更优越的艺术美感。
结 论
总之,原生态是舞蹈创作的新元素,其主张把人类文明最原始的东西呈现出来,塑造出独特、非凡的舞蹈作品。
充分发挥舞蹈创作的教育价值及艺术魅力,将地方特色融合到舞蹈原生态创作中,可以提升舞蹈作品的艺术价值,让艺术生接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
■
参考文献:
[1] 梁雅珠.高校舞蹈课程教育质量的管理[J].艺术教学研究,2010,16(2):10-13.
[2] 潘月娟,胡彩云.高校结构变量与教育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以山西省高校为例[J].人文教育,20010,33(7):50-52.
[3] 刘焱,潘月娟.艺术专业课程教学的特点、结构和信效度检验[J].中国教育研究,2008(6).
[4] 李云翔.高校原生态舞蹈教育质量评价内容及评价方式研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10,30(6):38-41.
(武汉市艺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