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飞燕组
- 格式:ppt
- 大小:5.24 MB
- 文档页数:64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唐诗译文及赏析《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唐诗译文及赏析篇一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1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2,月照花林皆似霰3。
空里流霜4不觉飞,汀5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6,皎皎空中孤月轮7。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8,江月年年望相似9。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10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11,青枫浦上12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13?何处相思明月楼14?可怜楼上月徘徊15,应照离人16妆镜台17。
玉户18帘中卷不去,捣衣砧19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20,愿逐21月华22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23。
昨夜闲潭24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25。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26潇湘27无限路28。
不知乘月29几人归,落月摇情30满江树。
(1)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春江待月明佟春凤春江待月明佟春凤 (2张)(2)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
甸,郊外之地。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
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水边平地,小洲。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象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8)穷已:穷尽。
(9)江月年年望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只相似”。
(10)但见:只见、仅见。
(11)悠悠:渺茫、深远。
(12)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
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暗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浦上:水边。
《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
”因而此句隐含离别之意。
(13)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
春江花月夜的赏析及诗意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
扬州(今属江苏)人。
曾任兖州兵曹。
生卒年、字号均不详。
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
原文:《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释: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
甸,郊外之地。
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
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汀(tīng):沙滩。
纤尘:微细的灰尘。
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穷已:穷尽。
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
但见:只见、仅见。
悠悠:渺茫、深远。
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
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浦上:水边。
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
扁舟,小舟。
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
这里指闺中思妇。
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
《春江花月夜》原文及赏析春江花月夜朝代:唐代作者:张若虚原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以“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论唐诗诸家源流》)的张若虚,千百年来正如他的名字一样若隐若现的在唐诗的星河中闪烁着别具一格的光芒,他仅存的两首诗歌之一《春江花月夜》以真挚的离情、睿智的哲理、优美的语言、幽雅的韵律、神韵的境界使读者折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技压群芳,丰富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流传千古。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
诗篇题目的春、江、花、月、夜五个诗歌意象,它们之间的唇齿相依的关系有机地构成了一个魅力的艺术境界。
这首诗歌以月为线索,以春、江、花、月、夜为明珠的链式结构,是很明显的。
更何况清代的徐增在《而庵说唐诗》中早已阐述:“起用出生法,将春、江、花、月逐字吐出;结用归消法,又将春、江、花、月逐字收拾。
……此诗如连环锁子骨,节节相生,绵绵不断,使读者眼光正射不得,斜射不得,无处寻其端绪。
”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各各照顾有情。
”由此可见,月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
月在一夜之间:升起--高悬--西斜--落下。
这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不言自明的。
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了九韵。
庚韵--霰韵--真韵--纸韵--尤韵--灰韵--文韵--麻韵--遇韵。
春江花月夜赏析原文翻译春江花月夜赏析原文翻译《春江花月夜》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和谐,意境清明澄澈,风貌清丽健康,既包含了丰富广泛的人生哲理,又给人以无穷想象。
整首诗表现的虽是游子思妇的传统主题,但诗句外形鲜明、内蕴丰富,全诗显出一种清丽健康的格调。
春江花月夜原文: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朝代:唐朝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释:春江花月夜: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始创于陈后主。
滟滟:动荡闪光貌,这里指月光。
芳甸:春天的原野,郊外之地叫做甸。
霰:雪珠。
流霜:比喻空中月色朦胧流荡。
汀:水边沙地。
青枫浦:一名双枫浦,在今湖南济阳济水中。
这里泛指荒僻的水边之地。
扁舟:小船。
明月楼:代指明月照临的楼头的思妇。
玉户:门的美称。
捣衣:古人洗衣,置石板上,用棒击去污。
这石板叫捣衣。
捣,反复击。
鸿雁:古人说鸿雁能传送书信,事见《汉书·苏武传》。
光不度:意谓飞不过这片无尽的月光,也就是书信不到之意。
鱼龙:这里是偏义复词,龙字无义。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以鱼书指书信, 这句意思同上句,水成文,也就是虚幻同水花之意。
闲潭:幽静的水边。
潭通浔。
下文“江潭”的“潭”同。
石:山名,在河北。
指北方。
潇湘:水名,潇水在湖南零陵入湘水,这一段湘水叫潇湘,指南方。
《春江花月夜》简介《春江花月夜》简介《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吧!《春江花月夜》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平声庚韵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仄声霰韵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平声真韵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仄声纸韵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平声尤韵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平声灰韵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平声文韵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平声麻韵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仄声遇韵不难发现,张若虚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手法很是工整,每句七个字,每四句一换韵,且首句入韵,因此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是九首七绝连环相嵌而一气呵成。
更精彩的是,这首诗的换韵,是随着意境的转变而转变的,做到了声情与文情的和谐统一。
我在这里划分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写景,中间有一个转折。
景色由江月至林甸,由远及近,由“春江潮水连海平”的开阔磅礴,至“汀上白沙看不见”的朦胧,气势由开转合,是收束的过程,因此这里的韵脚,由积极明亮的平声转至低沉的仄声,与意象融为一体。
至此,春江、花、月几个意象已经铺陈完毕,自然而然地转入下一重意境。
第二部分开篇继续平声入韵,并通过江月引出新的意象,那就是江畔的人。
春江花月夜虽然是宫体诗,但并没有像一般的宫体诗流于“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的尴尬境地,而是融入了深沉的人生思考,将人(生命)与月(时间)进行了对比。
这样的对比是带有几分苍凉的,因此再度由平转仄,收束情感。
《春江花月夜》诗意理解与知识归纳一、课文再现春江花月夜〔唐代〕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二、对照翻译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荡漾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和天空变成了一种颜色没有一点微小的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悬挂。
江边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见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们?人生一代一代地无穷无尽,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总是相似。
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不能音信,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已过了一半自己却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春江花月夜》全诗翻译赏析《春江花月夜》全诗翻译赏析《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七言长篇歌行。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江花月夜》全诗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释(1)滟(yàn)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2)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
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水边的平地(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象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8)穷已:穷尽。
(9)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
(10)但见:只见、仅见。
(11)悠悠:渺茫、深远。
(12)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
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浦上:水边。
(13)扁舟:孤舟,小船。
(14)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
这里指闺中思妇。
(15)月徘徊:指月光移动。
(16)离人:此处指思妇。
(17)妆镜台:梳妆台。
(18)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9)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20)相闻:互通音信。
刘禹锡最好的六言绝句江南春千里悠悠初碧云,万紫千红众芳尽。
春江花月夜楼台,细雨风中飞燕舞。
饮尽水,湖山遥驻足。
登高山楼几曲岭间行,烽火连连夜旗迎。
万里江山风景好,雄飞鹰隼舞云翔。
傍晚时,一曲笛韵悠。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别之时树高低,草色青青代别离。
古原草送别兵马去,鸟儿归巢把情寄。
回首望,梦魂穿山水。
秋日行舟舟行秋水映红叶,皓月当空烧秋霜。
河畔行人归路远,野渡凉风吹老莲。
夜如晦,星光拾抹轻。
蓟门行人生行路始到蓟,远山夕照忆家围。
偶寻古驿迁客泪,青楼故乡春雨慰。
行人世,只为遇知己。
鹧鸪天鹧鸪天暗新竹发,西窗冷落雨痕残。
追忆往事心如水,酒杯满满泪沾衫。
独立处,青山寂静且闲。
钓台夜泊孤舟夜泊钓台边,秋草青青白鹭闲。
荡舟江上月明夜,倚棹月华寄忧愁。
一叶水,君心留在船。
青玉案青玉案前夜似霜,宫灯摇动起秋光。
人间有情花满地,举杯共许月在肠。
夜幕降,心事无从放。
凉州词凉州词写风霜鬓早,战鼓荡天烽火消。
回肠剧转南国圆,迢迢岸树苦辞养。
心犹在,泪难藏。
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破迹鸟逾愁。
过了破山门一瞥,心事依旧不回头。
凉风过,叶落无言愁。
江亭即事江亭风竹夜凉空,残月照人湖水中。
尘世久坐何劳问,春风不起春花红。
几番柳,雨中温暖心中。
滴水世界滴水泉边心静宁,碧落日落斜阳低。
儿时玩水溪边乐,回首重来已不迷。
心无碍,人生自由自我。
长安秋夕长安秋夕月明天,故园寻遍小时候。
别枝惊鸟乌合迥,故国连山旧云休。
暗香隐,伤心泪如秋。
悲秋调野渡秋空如画昏,故乡之地遥车难。
午夜秋虫啼断续,古城沧桑心难乾。
泪双满,故里难归还。
汉宫秋汉宫秋暮孤楼高,烟水悠悠别离道。
铜驼门外绿芳草,玉玦如意残阳降。
光阴易逝,心事沉浮难节保。
此处山歌此处山歌古林多,飞雁鸣鸟乐纷扰。
一曲阳关小角笛,遥想离别思渺茫。
心有愁,多情未曾舍。
梅花梅花雪落白如羽,寒梦寂寥泪沾裾。
烂熳春光难敌雪,孤恋繁花伴雪舞。
残梅树,纷飞雪,满衣香。
望秋秋水连天夕照红,银鹰战舞千峰中。
春江花月夜词⑴玉树歌阑海云黑⑵,花庭忽作青芜国⑶。
秦淮有水水无情,还向金陵漾春色。
杨家二世安九重⑷,不御华芝嫌六龙⑸。
百幅锦帆风力满,连天展尽金芙蓉⑹。
珠翠丁星复明灭⑺,龙头劈浪哀笳发⑻。
千里涵空澄水魂⑼,万枝破鼻飘香雪⑽。
漏转霞高沧海西⑾,颇黎枕上闻天鸡⑿。
鸾弦代雁曲如语⒀,一醉昏昏天下迷。
四方倾动烟尘起⒁,犹在浓香梦魂裹。
后主荒宫有晓莺,飞来只隔西江水⒂。
《春江花月夜词》注释⑴春江花月夜词:此题为乐府曲名,诗内容与题目无关。
⑵玉树:即南北朝时陈后主所作的歌曲《玉树后庭花》,其内容大概是歌咏张贵妃、孔贵嫔美色的,被后世认为是亡国之音。
歌阑:歌残、歌尽。
海云黑:天海边乌云密布,预示国家将亡。
⑶“花庭”句:谓原本花团锦簇的宫廷转眼变成了荒草丛生的废墟。
⑷杨家二世:指隋朝第二任皇帝隋炀帝。
安九重:安居于九重深宫之内,喻指安于帝位。
⑸御:乘。
华芝:即华盖,原指皇帝所乘之车的车盖,借指皇帝所乘之车。
六龙:即六马,古代八尺以上的马称为龙。
皇帝所乘之车由六马所驾。
隋炀帝游江都,不乘车马而乘船,此句即此意。
⑹金芙蓉:疑为接上句锦帆而言,谓锦帆上所绣的金色芙蓉花,大概喻其龙船华美之意。
⑺丁星:闪烁貌。
⑻哀笳(jiā)发:笳即胡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似笛,音色哀凉。
隋炀帝曾命乐工作《泛龙舟》等曲,其声亦哀怨。
⑼涵空:水映天空。
澄:平静。
澄一作“照”。
水魂:水中精怪。
此句谓隋炀帝龙舟所行之处,水静天晴,连精怪们都畏惧其威严而不敢兴风作浪。
⑽“万枝”句:扬州有琼树,开百花。
飘一作“团”。
此句谓千万株琼树开花如一团团香雪,而其香气浓郁,又迎面扑鼻。
⑾漏:古代一种滴水定时器。
转:指时间推移。
霞高:晚霞升起。
沧海西:日落于大海之西。
⑿颇黎:即玻璃,古代一种玉名,又名水玉。
⒀鸾弦代雁:泛指弦乐器。
⒁倾动:指天下震动,国家不安宁。
倾一作“澒”,烟一作“风”。
⒂“后主”二句:后主,即陈后主。
陈被隋灭,陈国都城金陵与隋炀帝江都皇宫只隔一条西江。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原文赏析春江花月夜朝代:唐代作者: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清风摇情满江树。
作者简介:张若虚(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至公元八世纪前期,初唐(660-720)诗人,扬州(今属江苏扬州)人。
曾任兖州兵曹。
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文词俊秀。
存诗仅2首,尤以《春江花月夜》著名,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地位。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赏析:全篇收放,皆关花月。
景语情语如歌。
缠绵徘恻然而气象宏伟。
清丽之笔,点染出春花绝丽皓月千古。
在一个美丽的季节里,在一个美丽的夜月里,诗情如潮难以自抑。
对此美景良辰,徘徊江畔,神游万里,遐想联翩。
春江花月,漾起了幽幽相思情意。
别恨离愁涌上心头,无休止。
月上高楼谁在守候?山长水阔相会无由。
正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是道!后世鉴赏: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