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感染学习资料

医院感染学习资料

医院感染学习资料
医院感染学习资料

主要内容

一、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二、血液和体液皮肤黏膜暴露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四、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五、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登记表

一、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㈠概念

1、锐器:指能刺破皮肤的物品。包括注射针、穿刺针和缝合针等针具,各类医用或检测用锐器、载玻片、破损玻璃试管、安瓶、固定义齿并暴露在外的金属丝及实验室检测器材等。

2、锐器伤:由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

㈡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原因

1、传递锐器时扎伤。

2、缝合伤口时扎伤。

3、助手违规配合造成助手刺伤。

4、穿刺时不正规操作造成本人刺伤。

5、安装、拆卸刀片时被刺伤。

6、医护人员在为注射器覆帽时被刺伤。

7、医疗废物分类时被刺伤。

㈢预防措施

1、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2、采用新技术,如使用有安全保护装置的锐器。

3、安装和拆卸手术刀片时,应使用止血钳协助,不应徒手操作,以免刀片划伤,亦可使用带有刀片回缩处理装置的或带有刀片废弃一体化装置的手术刀,以避免装卸刀片时被手术刀伤害。

4、手术中传递锐器应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

①传递手术刀、剪、缝针及骨凿等锐器时,应将锐器放在无菌弯盘中,由近术者器械护士托住弯盘尖端朝向自己,柄端递予术者。术者用后应将锐器放在弯盘中,托住弯盘,尖端朝向自己,柄端递予护士。

②传递电钻等较大锐器时,应上好钻头或探针,尖端朝向自己,柄端递予术者。术者用后也应将尖端朝向自己,柄端递予护士。

5、锐器用完后应直接放入防穿刺、防渗漏、有警示标识或安全标色和中文警示说明的锐器盒中,由医疗废物专职人员统一回收,集中无害化处理。

6、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禁止用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具和针管,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只能单手盖帽或一手持注射器,一手持血管钳夹针头保护套而覆帽。

7、禁止用手直接拿取被污染的破损玻璃物品,应使用笤帚或刷子、垃圾铲或夹子等器械处理。

8、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到垃圾容器中向下压挤废物,以免被锐器刺伤。

9、放置伤口引流时,应使用止血钳撑开组织,以免锋利器械穿入时刺伤。

10、缝合伤口时,术者应一手持持针器,一手持镊子夹起组织,不应徒手操作。缝合结束时,术者应用持针器夹住缝针递予护士,不可将持针器与针分别递予护士。

11、术中充分暴露切口时助手应使用牵开器等辅助器械,以免锐器穿越组织后刺伤。

二、血液和体液皮肤黏膜暴露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1、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污染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职业危害预防的最有效措施是尽量完全消除工作场所的危害,同时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如各类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隔离衣(防护服)、冲眼装置、、淋浴系统等。

3、配备有效、便捷的洗手设施、快速手消毒剂,确保在每次操作及脱去手套或其他个人防护装备后能立即进行手卫生,在接触血液或其他潜在感染性物质后,能立即用清洁剂(皂)和流动水清洗手和其他部位的皮肤或黏膜。

4、具体措施:

①改善人机功效条件,如改善照明,保持工作场所整洁和工作台布置良好。

②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和实验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或者在进行手套破损率比较高的操作时,应戴双层手套。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③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具有抗湿性能的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皮肤或衣服时,还应当穿戴具有抗湿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④可能发生职业接触的工作场所,应禁止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摘戴接触镜(隐形眼镜)等。

⑤禁止食品和饮料混置于储存血液或其他潜在感染物质的冰箱、冰柜、抽屉、柜子和桌椅面等。

⑥所有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应按照《医疗固体废物处理标准操作规程》分类、处理。

⑦在维修或者运输可能被血液或其他潜在感染性物质污染的设备前应当检查,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在被污染的设备上张贴生物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⑧在从事可能导致飞沫、溅出、溢出和产生气溶胶等潜在感染性物质职业接触工作中,应配备经过国家认证的生物安全柜或其他适宜的个人防护装备和机械防护设施,如防护服、护目镜、防护面罩、离心安全杯、密封离心转头和动物保护笼等。

摘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职业暴露应急工作预案、流程。

一、职业暴露的概念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某种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被含有传染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二、职业暴露的预防原则

1、医护人员应遵守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接触时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

2、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消毒。

3、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感染性物质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应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穿隔离衣。

4、医务人员在处理针头、缝针、刀片等锐器时应特别注意,防止受伤;使用后的锐器应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

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感染性物质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6、禁止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复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三、处理流程

(一)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1、锐器伤伤口处理:立即向远心端将伤口周围血液轻轻挤出,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2~3分钟;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如有需要则做包扎处理。

2、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二)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报告科主任或护士长,到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并到专科医生就诊,根据有关规定做好相关的化验检查及疫苗接种。

医院感染护理学1-6

医院感染护理学1-6 (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X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 1.使用消毒灭菌药械的部门应准确掌握 (分数:1.00) A.使用范围√ B.方法√ C.注意事项√ D.掌握消毒灭菌药剂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更换时间、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等√ E.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予以解决√ 解析: 2.在受锐器伤害后,应做到以下几点 (分数:1.00) A.对锐器造成的伤害和危险做出最快的评估√ B.进行HIV、HBV、HCV检测√ C.在受伤后2h内,采取预防治疗措施√ D.对受伤的工作人员进行1年的跟踪检测√ E.获取与工作相关疾病的信息以明确问题所在√ 解析: 3.采购部门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对消毒灭菌药械选购的审定意见进行采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分数:1.00) A.查验必要证件 B.监督进货产品的质量√ C.并按有关要求进行登记√ D.查验三证 E.查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卫生许可证、备案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盖有红章√ 解析: 4.小心利器刺伤的措施有 (分数:1.00) A.用过的针头绝不能用双手复帽√ B.也不能将针尖指向身体任何部分√ C.采用单手“复帽”的技术或使用一种器械夹持住针头的鞘帽以复帽盖住针头√ D.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手术刀片和其他尖锐物品装入防水耐刺穿的容器内,容器置于尽可能接近这些物品使用的区域√ E.严禁处置前折弯或折断针头增加不必要的操作而增加感染几率√ 解析:

5.外科刷手应用 (分数:1.00) A.刷子接取清洁剂将指甲内污物刷净√ B.洗净双手及手臂√ C.擦干√ D.再用手消毒剂刷手至少2min~5min √ E.保留消毒剂待干√ 解析: 6.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危害 (分数:1.00) A.耐药性不断增大√ B.变异形成L型菌√ C.微生态失衡,二重感染√ D.医院感染增加,治疗难度大√ E.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和社会医药费及医院药品收入比例增加病人痛苦甚至危及生命√解析: 7.引起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特点是 (分数:1.00) A.多为条件致病菌√ B.多为耐药菌√ C.常侵犯免疫低下的宿主√ D.多为强致病菌 E.多为细菌、病毒、芽孢 解析: 8.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全球注射网络提出安全注射是指 (分数:1.00) A.对接受注射的人无害√ B.对护理人员没有危险√ C.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D.在所有的健康护理实践中都要贯彻这个标准 E.我国也应实施安全注射 解析: 9.接触隔离: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的病原体常见菌有 (分数:1.00) A.多重耐药菌√ B.志贺痢疾杆菌√ C.甲型、戊型肝炎病毒√ D.轮状病毒感染以及流感病毒√ E.婴儿的肠道病毒感染√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

第一季度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 内容:消毒灭菌、手卫生与医疗废物管理 消毒和灭菌 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灭菌: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100%。 五、各类环境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环境类别 Ⅰ类: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Ⅱ类: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供应室无菌区、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传染病科及病房 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消毒灭菌合格的关键是方法剂量 基本程序 医院常用的消毒方法有2种 物理消毒法——热力紫外线远红外线电离辐射 化学消毒法——浸泡、擦拭喷洒、喷雾联合应用 化学消毒剂有4种:灭菌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 手的清洁与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便的措施之一。 医务人员手卫生要求 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10cfu/cm2。 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 5cfu/cm2 什么时间洗手?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摘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不论是否戴手套,进行侵袭性操作前;接触体液或排泄物、粘膜、非完整皮肤或伤口敷料后;护理病人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紧邻病人的物品后(包括医疗设备); 医疗废物的管理 医疗废物分五类 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锐器盒损伤性医疗废物。 关于依法加强对医疗废物规范处置的通知 一、按照医疗废物收集要求我院设置三种颜色的污物袋:黑色垃圾袋、黄色垃圾袋、红色垃圾袋;运送医疗废物工具应封闭符合防渗漏、防遗撒的要求。 二、医用未经污染垃圾(统一用黑色垃圾袋盛放) 如使用后的医用包装袋、纸盒、无污染的生活垃圾放入黑色塑料袋,每日由病区护工送到生活垃圾储存处,由环卫部门指定专人,运出集中处理,日产日清。

医院感染知识资料

医院感染知识

医院感染知识应知应会 一、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院内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报告要求有哪些? (一)医院感染散发病例诊断后在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出现暴发流行趋势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证实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核实后应立即报告院部,医院必须在12小时内报告区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 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三)发生以下情况应即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总值班,医院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报告区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四)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三、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

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指发生甲类传染病或依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医院感染。 四、医院感染暴发处理流程:临床科室发现感染病例→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核实流行或爆发→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同时查找感染源→隔离病人→查找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五、医院感染传播的三环节: 感染源、感染途径、易感人群。 ⑤、感染途径:病原微生物从感染源传播到新宿主的方式。有5种: 1、接触传播; 2、飞沫传播; 3、空气传播; 4、媒介物传播; 5、昆虫媒介传播。前三种最为常见。 六、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应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一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灭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包应注明物品的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医院感染护理学题库1-0-8

医院感染护理学题库 1-0-8

问题: [单选]关于胺碘酮的药理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A.提高心室致颤阈值,减少心室纤颤作用 B.具有钙拮抗、直接细胞膜效应(膜稳定) C.交感神经阻滞作用 D.心率加快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以下有关内源性和外源性医院感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外源性感染的微生物可来自于其他患者或医院工作人员 B.内源性感染又称不可预防性感染 C.外源性感染又称可预防性感染 D.外源性感染的微生物可来自患者体表的正常菌群 E.内源性感染的微生物可来自患者体内的潜在病灶 医院感染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指来自患者体内或体表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包括体内的潜在病灶,因此内源性感染又称为自身感染或不可预防性感染;外源性感染指病原体来自体外,如其他患者、病原携带者、没有消毒灭菌的医疗器具、污染的血制品和药品等。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患者林某,男,3岁,1周前因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入院治疗,发病后患儿出现高热、烦躁不安、哭闹,扁桃体、颊黏膜等多处出现化脓灶,昨日患儿出现腹泻症状,病原学检测为轮状病毒感染。患儿最有可能发生() A.环境感染 B.交叉感染 C.自身感染 D.医源性感染 E.不属于医院感染 https://www.doczj.com/doc/8318586946.html,/ 二手房买卖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换药室地面上溅有病人血液,应() A.用干拖把拖净 B.用湿拖把拖净 C.用含氯消毒剂拖洗,然后将拖把洗净 D.用含氯消毒剂拖洗,然后将拖把先消毒、再洗净 E.用含氯消毒剂拖洗,然后将拖把丢弃 当地面被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及时以含氯消毒剂拖洗,然后将拖洗工具先消毒、再洗净。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 1、什么就是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就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入院48小时后)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与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院内感染。 2、根据引起医院感染病原体来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分哪两类? (1)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 (2)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 3、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新诊疗技术的开展、各种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长、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慢性基础疾病如肿瘤、糖尿病等。 4、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与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与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问获得的感染。 5、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6、医院感染病例如何报告? (1)医院感染散发病例诊断后,应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在确诊后的24小时内报告感染控制科。 (2)如果医院感染同时属于法定管理传染病的,还应进行传染病报告。 7、医院感染的感染途径有哪些? (1)接触传播(2)飞沫传播(3)空气传播 8、什么就是医院感染暴发? 医院感染暴发就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及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9、什么就是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培训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培训 主讲人:XXX 课目:医院感染基础知识 目的:通过学习了解,使我们对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有所了解,为以后的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容: 一、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二、感染源 三、传播途径 四、医院感染的控制 五、标准预防 六、医疗废物 七、职业暴露 一、什么是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一)哪几种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标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枣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的(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

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二)医院感染的危害有那些? 对患者来说可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发生另外的感染导致健康损害、躯体痛苦甚至残疾或死亡,同时医疗费用增加;对医院来说也会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医院形象的损害、发生医疗纠众等使医院的社会效益降低;同时包括住院时间延长导致的医院床位周转率下降、对医务人员造成思想上的负担和压力、医护人员工作量特别是无效劳动增加等。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机制。 医院感染的发生主要有三个要素,即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我们也称它们为医院感染的感染链。当三者同时存在,并有互相联系的机会,就会引起医院感染。 二、感染源 (一)外源性感染 病人在医院内从他人(病人或工作人员)外获得的感染也叫做交叉感染,如普通儿科误收麻疹、水痘,就可引起麻疹、水痘在病房传播引起其他小孩感染。 (二)内源性感染 感染源来自病人自身也可称为自身感染。在医院感染出现以前,病人本身已是病原体的携带者,当病人抵抗力下降,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则易引起感染。

医院感染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医院感染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不同部位医院感染常有不同临床表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医院感染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是由那些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A、B、C、D、E、F、G、H、I、J、K、M) A.医院感染管理科 B.医务科 C.护理部 D.门诊部 E.临床相关科室 F.检验科 G.药剂科 H.供应室 I.手术室 J.预防保健科 K.设备科 M.后勤科室 N.人事科 O.保卫科 2、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在多少时间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B) 小时小时小时小时 3、根据医用物品污染后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 (A、B、C) A.高度危险物品 B.中度危险物品 C.低度危险物品 D.无菌物品 6、下列哪些消毒剂属于灭菌剂(A、B) %戊二醛 %过氧乙酸 C.含氯消毒剂 %酒精 7、非典型肺炎医务人员三级防护适用于(C) A.发热门(急)诊 B.隔离留观室 C.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

8、输血相关感染有(A、B、C、D、E、F、G) A.爱滋病 B.梅毒 C.疟疾 D.乙肝 E.丙肝 F.戊肝 G.巨细胞病毒 H.甲肝 9、采用呼吸道隔离的疾病有(A、B、C) A、麻疹 B、腮腺炎 C、流脑 D、甲肝 10、灭菌后的物品在何种情况下视为已被污染?(A、B、 D) A、手感潮湿 B、与潮湿物接触 C、在有效期内 D、包装松散 11、医院感染传播过程包括以下环节(A、B、C) A.感染源 B.传播途径 C.易感人群 12、下列哪些情况医务人员应认真洗手(A、B、C、D、E、 F、G、H) A、接触病人前后 B、进行无菌操作前后 C、进行介人治疗前后 D、进人或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 E、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 F、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G、戴手套前、脱手套后 H、使用厕所前后 13、下列哪些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A、B、C、 D) A、认真洗手 B、合理使用抗生素 C、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D、消毒隔离 E、禁止院内吸烟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新完整版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 新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一季度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 内容:消毒灭菌、手卫生与医疗废物管理 消毒和灭菌 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灭菌: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100%。 五、各类环境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环境类别 Ⅰ类: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Ⅱ类: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供应室无菌区、重症监护病房Ⅲ类:儿科病房、妇科检查室、注射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传染病科及病房 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消毒灭菌合格的关键是方法剂量 基本程序 医院常用的消毒方法有2种 物理消毒法——热力紫外线远红外线电离辐射 化学消毒法——浸泡、擦拭喷洒、喷雾联合应用 化学消毒剂有4种:灭菌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 手的清洁与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便的措施之一。 医务人员手卫生要求 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10cfu/cm2。 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 5cfu/cm2 什么时间洗手?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摘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不论是否戴手套,进行侵袭性操作前;接触体液或排泄物、粘膜、非完整皮肤或伤口敷料后;护理病人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紧邻病人的物品后(包括医疗设备); 医疗废物的管理 医疗废物分五类 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锐器盒损伤性医疗废物。 关于依法加强对医疗废物规范处置的通知 一、按照医疗废物收集要求我院设置三种颜色的污物袋:黑色垃圾袋、黄色垃圾袋、红色垃圾袋;运送医疗废物工具应封闭符合防渗漏、防遗撒的要求。 二、医用未经污染垃圾(统一用黑色垃圾袋盛放) 如使用后的医用包装袋、纸盒、无污染的生活垃圾放入黑色塑料袋,每日由病区护工送到生活垃圾储存处,由环卫部门指定专人,运出集中处理,日产日清。 三、医用污染垃圾(统一用黄色垃圾袋盛放) 四、一次性医疗用品严禁重复使用,医疗废物要求不得露天存放,储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

2018年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资料

一、医院感染定义: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获得而于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住院病人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医院感染病例的现象。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是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增加快,短期内不能控制。 三、消毒灭菌原则和消毒灭菌程序:原则为进入人体织组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医院诊疗器械,为预防感染发生,应根据不同类别选用不同的消毒方法。 1、高度危险性物品:是指穿透皮肤或粘膜而进入无菌组织或器官内的器材。如手术器械和用品、心导管、移植物、输液输血器材、注射器、针头、导尿管、活检钳等。必须进行严格灭菌,首选压力蒸气灭菌,经受不住高压时可选用环氧乙烷或高效灭菌剂。灭菌前必须进行彻底清洁,灭菌时严格掌握灭菌所需时间、温度、压力浓度等影响因素,灭菌中、后应做好效果监测,才能保证使用安全。 2、中度危险性物品:指仅和皮肤粘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的器材。如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胃肠及支气管内窥镜、体温计、口罩、便器、餐具等,必须进行灭菌或高水平的消毒处理,如2%戊二醛、含氯消毒剂消毒灭菌,而另一些则要求低一些,例如便器、卫生洁具等用中效消毒剂即可。 3、低度危险性物品:指仅直接或间接地与健康无损的皮肤粘膜接触的器材。如 血压计袖带、压脉带、听诊器、床头柜、床单等。需按时清洗干净,用低效消毒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分数:日期: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手术部位感染__是外科患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2.、手术者如有手部皮肤破损应戴双层手套,手术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____。 3.、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应遵循“______、再______、最后______”的次序。 4、缩短择期手术的术前住院日,应尽量少于___天。 5、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______。 6、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应用______或使用______。 7、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______或______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______。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发生医院内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诱因是:() A、长期卧床 B、留置导尿管 C、膀胱冲洗 D、膀胱内注射 2、下列除哪项外可以作为泌尿系感染诊断() A、下腹痛,肾区叩击痛,伴或不伴发热 B、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C、尿检白细胞男性≥10个/高倍视野,女性≥5个/高倍视野 D、临床诊断为泌尿系感染,或抗菌治疗有效而认定为泌尿系感染 3、有关泌尿道感染的预防措施,下列何者为正确( ) A、导尿管应每周定期更换 B、女性的导尿管应固定于下腹部 C、使用抑菌剂灌洗可减少感染率 D、每个病人应用个人的集尿壶 4、哪项不属于尿路刺激症状() A、尿频 B、尿急 C、血尿 D、尿痛 5、微生物学标本采集后送检时限为() A. 不得超过2小时 B. 不得超过4小时 C. 不得超过6小时 D. 不得超过8小时 6.、导尿管插入后气囊注入()毫升无菌水 A5—10 B10—15 C15—20 D﹤5 7.、导尿管置管后哪项做法不正确() A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B保持引流管密闭,搬运活动时夹闭引流管 C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D发现尿液浑浊,使用含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 8.、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是() A顺行性感染B逆行性感染C自发性感染D双向感染 9、预防导尿管相关尿道感染措施错误的是:() A、集尿袋应保持低于膀胱水平,及时清空袋中尿液 B、保持引流的密闭性,不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接口 C、集尿袋每天更换 D、应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出导尿管 10、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时机,不正确的是() A、手术前一日及手术当日分次、足剂量使用抗菌药物 B、手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使用抗菌药物

(医院感染护理学)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护理学)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考纲: 常见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一、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预防 (一)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临床诊断标准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患者出现咳嗽、痰黏稠,肺部出现湿啰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①发热。 ②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③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2.慢性气道疾病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二)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六条之一即可诊断。 1.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到相同病原体。 2.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6CFU/ml。 3.血培养或并发胸腔积液者的胸液分离到病原体。 4.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数≥105CFU/ml;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分离到病原菌数≥104CFU/ml;或经防污染标本刷(PSB)、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PBAL)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病原菌,而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支气管扩张者病原菌数必须≥103CFU/ml。 5.痰或下呼吸道采样标本中分离到通常非呼吸道定植的细菌或其他特殊病原体。 6.免疫血清学、组织病理学的病原学诊断证据。 (三)说明 1.痰液筛选的标准为痰液涂片镜检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和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或鳞状上皮细胞:白细胞≤1: 2.5;免疫抑制和粒细胞缺乏患者见到柱状上皮细胞或锥状上皮细胞与白细胞同时存在,白细胞数量可以不严格限定。 2.应排除非感性原因如肺栓塞、心力衰竭、肺水肿、肺癌等所致的下呼吸道的胸片的改变。 3.病变局限于气道者为医院感染气管-支气管炎;出现肺实质炎症(X线显示)者为医院感染肺炎(包括肺脓肿),报告时需分别标明。 (四)预防 1.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特别是作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为18%~60%,治疗困难,病死率高达30%~60%)的预防与护理最重要。使用声门下分泌物引流(SSD)方法可能是预防VAP有效的且简单的方法。 VAP危险因素较多,采取综合措施以减少VAP的发病率可能更重要。如呼吸机的湿化器使用无菌水,每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针灸康复科 医院感染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 1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免疫机能低下病人由自身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即病人在发生医院感染之前已是病原携带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 时引起自身感染。 2、外源性感染:指由环境或他人处于(病人、带菌者、工作人员、探视者、陪护者)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环境感染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及其他物品造成的感染。如手术室空气污染造成病人术后切口感染,注射器灭菌不严格引起的已型

肝炎流行等。 三、院内感染的影响 1、现代化诊疗技术和侵入性操作:如器官移植、血液透析、导尿和脑室引流等. 2、伤免疫系统的各种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放射治疗等。 3、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原发病:如糖尿病、肝硬化和肿瘤等。 4、引起正常菌群失调的大量抗生素的使用。 四、医院感染的标准预防 认定是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基本特点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 医院感染的有关规定 1、医务人员上班时要服装整洁,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会议室离院外出。 2、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3、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体或化学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如: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火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 4、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前后用流水洗手,肥皂应保持干燥。无菌操作必须带口罩帽子。 5、无菌物品专室专柜存放。每日检查无菌有效期,并有明显的标志。 6、凡无菌物品标明品名、有效期、签名。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贴化学 7、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罐、持物钳等按要求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 8无菌物品提倡小包装。

医院感染知识考试试题附答案

××医院医院感染知识考试试题(医护类) 姓名:科室:得分: 一、单选题(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属于什么废物?() A 病理性废物;B严重污染性废物;C 生活垃圾;D感染性废物。 2、以下哪种物品不属于病理性废物?() A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 B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C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 D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3、以下哪类物品不属于药物性废物?() A废弃的一般性药品; B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 C菌种、毒种保存液; D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 4、废弃的化学消毒剂属于哪类医疗废物?() A 病理性废物;B药物性废物;C 损伤性废物;D 化学性废物。 5、以下物品中不属于感染性废物的有哪种?() A 过期的乙肝疫苗;B印模托盘;C压舌板;D皮肤清洁巾。 6、以下物品中属于感染性废物的有哪种?() A 变质的免疫球蛋白;B臀垫;C过期的84消毒液;D用过的戊二醛消毒剂。 7、病人使用过的吸氧面罩属于哪种医疗废物?() A感染性废物;B 病理性废物;C损伤性废物;D一次性废物。 8、《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中规定,利器盒、周转箱应是什么颜色的?() A红色;B 黄色;C黑色;D白色。 9、医院感染管理规范适用于() A.盈利性医疗机构 B.非盈利性医疗机构 C.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 D.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医院 10、《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组成应包括() A.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处(科)、门诊部、护理部、临床相关科室、检验科、药剂科、消毒供应室、手术室、预防保健科、设备科、后勤等科室主要负责人和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专家等; B.医院行政管理科室主任; C.临床科室主任; D.后勤科室主任。 11.《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临床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人员组成是() A.科主任、护士长 B.科主任、兼职医师 C.护士长、兼职护士 D.科主任、护士长、本科兼职医师、护士 12.《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其他管理与医务人员应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继续教育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的时间每年不少于多少学时?()A.2学时 B.4学时 C.6学时 D.8学时 13.《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医院必须开展的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等的监测对象是() A.环境 B.医院的设备 C.医护人员 D.病人

医院感染护理学1-3

医院感染护理学1-3 (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 1.新棉布应洗涤去浆后再使用;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应经 ?A.不清洗可再次使用 ?B.每次用后清洗干净再次使用 ?C.脏后清洗再次使用 ?D.定期清洗后再次使用 ?E.可重复使用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2.仅和皮肤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的组织内的物品属于 ?A.高度危险性物品 ?B.中度危险性物品 ?C.无危险品 ?D.低度危险性物品 ?E.极低危险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3.处理锐利器械应避免对人损伤找出错误的方法 ?A.针头不复帽 ?B.利器用后放在防水耐刺的容器内 ?C.不用手去折断针头 ?D.利器原则上不复用 ?E.利器用后放在黄色塑料袋内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4.脉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整个过程需 ?A.26min~36min ?B.29min~36min ?C.25min~30min ?D.20min~30min ?E.9min~16min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5.杀灭率是指 ?A.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百分率表示微生物数量减少值 ?B.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百分比表示微生物数量减少值 ?C.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百分数表示微生物数量减少值 ?D.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分数表示微生物数量减少值 ?E.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千分率表示微生物数量减少值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6.压力蒸汽灭菌结束后,待柜室内外压力平衡(恢复到零位),开门取出物须在温度降至 ?A.40℃以下

医院感染知识

医院感染知识应知应会 一、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 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院内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报告要求有哪些? (一)医院感染散发病例诊断后在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出现暴发流行趋势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证实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核实后应立即报 告院部,医院必须在12小时内报告区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 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三)发生以下情况应即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总值班,医院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报告区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四)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三、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指发生甲类传染病或依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医院感染。 四、医院感染暴发处理流程:临床科室发现感染病例T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T医院感染 管理科核实流行或爆发T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T同时查找感染源T隔离病人T 查找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T制定控制措施T分析调查资料T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 定防范措施。 五、医院感染传播的三环节:感染源、感染途径、易感人群。 ⑤、感染途径:病原微生物从感染源传播到新宿主的方式。有5种: 1、接触传播; 2、飞沫传播; 3、空气传播; 4、媒介物传播; 5、昆虫媒介传播。前三种最为常见。 六、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应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一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灭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无菌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资料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资料 一、医院感染定义: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获得而于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医院感染发生率:卫生部规范规定100张病床以下、100—500张病床、500张病床以上分别低于7%、8%、10%;一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低于1%、0。5%、0.5%;漏报率低于20%(三级甲复查要求漏报率低于10%)。医院感染散发是指医院感染在某医院或某地区住院病人中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历年是指情况大致相同的年份。医院感染流行是指某医院、某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住院病人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医院感染病例的现象。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是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增加快,短期内不能控制。 三、消毒灭菌原则和消毒灭菌程序:原则为进入人体织组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组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医院

诊疗器械,为预防感染发生,应根据不同类别选用不同的消毒方法.1、高度危险性物品:是指穿透皮肤或粘膜而进入无菌组织或器官内的器材。如手术器械和用品、心导管、移植物、输液输血器材、注射器、针头、导尿管、活检钳等。必须进行严格灭菌,首选压力蒸气灭菌,经受不住高压时可选用环氧乙烷或高效灭菌剂。灭菌前必须进行彻底清洁,灭菌时严格掌握灭菌所需时间、温度、压力浓度等影响因素,灭菌中、后应做好效果监测,才能保证使用安全. 2、中度危险性物品:指仅和皮肤粘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的器材.如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胃肠及支气管内窥镜、体温计、口罩、便器、餐具等,必须进行灭菌或高水平的消毒处理,如2%戊二醛、含氯消毒剂消毒灭菌,而另一些则要求低一些,例如便器、卫生洁具等用中效消毒剂即可。 3、低度危险性物品:指仅直接或间接地与健康无损的皮肤粘膜接触的器材。如血压计袖带、压脉带、听诊器、床头柜、床单等。需按时清洗干净,用低效消毒方法即可,只有在明显被污染的情况下才需要高水平消毒。 四、消毒、灭菌方法可分为下述四类: 1、灭菌方法:可杀灭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物理、化学方法。属于此类的有:热力灭菌、电离辐射灭菌、微波灭菌、等离子体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和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

医院感染基本知识

医院感染基本知识 1、什么是医院感染? 答: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亦属于医院感染。 3、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 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医院感染暴发处置原则是: (1)控制并积极治疗感染源。 (2)切断感染途径。 (3)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 (4)发生特殊病原体或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时,还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积极查找病原体。 (5)在调查处置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今后的防范措施。 3、什么是目标性监测: 是指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对选定目标开展的医院感染监测,如ICU病人的监测、外科术后病人的监测、新生儿的监测、抗感染药物耐药性监测等。 4、什么是医院感染散发: 是指医院感染在某医院或某地区住院病人中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历年是指情况大致相同的年份。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可因医院、时间、感染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5、什么是医院感染流行: 是指某医院、某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 6、什么是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7、什么是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8、标准预防基本特点是什么? 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向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9.标准预防基本原则是? (1)认定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可被传播的传染原,应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2)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所有患者。 (3)目的是预防感染原在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传播。 10.标准预防的措施有哪些? (1)手卫生:洗手与手消毒。 (2)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在预期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时,正确地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防护面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护服、帽子、鞋套等。 (3)呼吸卫生/咳嗽礼仪:主要针对进入医疗机构的伴有呼吸道感染征象的所有人员,尽早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的传播。

医院感染护理学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针刺伤:医护人员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主要途径是被血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刺伤。 3.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外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4.手卫生:包括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 5.隔离技术:是指为达到隔离预防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操作和措施。 二、填空 1.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药物性废物。 2. 24小时 3. 口罩手套护目镜隔离衣防护服 4.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5. 内源性医院感染外源性医院感染 6.物理灭菌法化学灭菌法 7.洗手 8.医务人员的手 三、选择 1-5:CDADE 6-10:EEBBC 11-15:CDCBA 16-20:BCADA 四、简答题 1. 手消毒的指征是什么?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2、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1)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 2)戴手套; 3)适时戴口罩、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4)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

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6)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3.如何做好针刺伤的防护? (1)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教育及整体素质教育 (2)改进医疗器具,完善防护设施,是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损伤的有效途径。(3)防止和减少意外针刺伤的发生,安全处理使用过的针头。 (4)完善职业防护管理制度。 4.医务人员暴露后的紧急处理? (1)医务人员在暴露后应及时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果有伤口(针刺伤、切割伤)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伤口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处血挤压。(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或碘伏进行消毒、包扎伤口。 1.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 A、环境消毒 B、合理使用抗菌素 C、洗手 D、隔离传染病人 2.医疗废物在暂存间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 A、10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E、72小时

医院感染知识

目录:1.医院感染管理体系2.相关概念3.手卫生制度4.职业防护与暴露5.多重耐药菌管理6.医疗废物7.重点部位感染控制措施(1)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选择) (2)相关概念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nosocomialinfection)指在医院内获得并发生的一切感染。具体来说指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的潜伏期,而是在入院以后引起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获得而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人(名解) ?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在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有明确潜伏期者则以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 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报告与控制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检查检验结果等,发现疑似或确诊的医院感染病例,经治医师在24小时内通过院感监测软件(蓝蜻蜓)填写感染病例报告卡,上报医院感染管 理科。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应对上报病例进行审核,并与临床医师、护士共同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上报:点击感染病例监测,单击感染病例上报,1、职工登陆。2、切换科室。3、修改密码。 4、在院病人院感上报。 5、查询上报的历史记录。 6、某时间段内科室病人查询。 PS1:没有诊断的,选择患者当前疾病诊断2:新增感染诊断3:确定患者发病日期、感染科室、诊断日期(均为点击选择),如若是手术感染,请选择对应的手术名称4:新增易感因素5:勾选引起患者获得感染的致病菌确认无误,点击上报,上报完毕! (3)医院感染暴发的管理(名解or选择) ?医院感染暴发: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 ?医院12小时内报告给卫生行政部门 →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医院2小时内报告给卫生行政部门 →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科室发现上述情况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4)手卫生制度 降低25-30%的医院感染 :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环境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