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测评新人教版201809181103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3
《湖心亭看雪》同步测评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词注音。
崇祯.()更.()定更.有痴似相公者()拏.一小舟()拥毳.()衣雾凇.()沆砀..()()长堤.()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喃.喃()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②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③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④惟.长堤一痕⑤余舟一芥.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⑦是金陵人,客.此⑧及.下船3.填空。
①本文选自《》,作者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②大雪三日,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是日更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12*湖心亭看雪张岱•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与泰山相比,黄山要文气一些,没有寺庙香火,像一个不dn世事的人,自然、质朴。
进山的人不求佛拜祖,不烧香许愿,它就这样敞开自己,接纳每一个有缘相见的人。
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
山风凌厉,劲松回击,那些松树终把山风抽打到呜咽。
奇石耸立,云海变幻,黄山总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心灵的振撼。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不劭(谙)世事劲松(jing) 呜咽(yb)• •⑵文屮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振扌感"•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震撼”。
(3)“厉”在《新华字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
文中“凌厉”的“厉”意思为(C)A严格 B.严厉 C.凶猛(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
示例:作为一座山,这不正是它的本分吗?2.2018年初,安徽遭遇罕见雪灾,但在朋友圈,你看到的更多的是人们在晒雪景,而不是雪灾;人们或许会吐槽结冰,而不是断电断水。
你班为此开展以“雪灾•雪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与。
(1)给下面新闻拟写标题。
据《江淮晨报》消息,“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新年初雪将大地银装素裹地装扮起来, 银白了屋顶,裹紧了树枝,恬静了平日里喧嚣的城市,也激发了合肥人的艺术潜力。
1月4日下午,安徽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一年级的张卫东、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韩斌铲雪后制作的雪人萌翻了路人。
这些猫狗校园创意雪人照片风靡朋友圈,逗乐了很多人,传递着冬日里的温情。
示例:“城会玩”——安徽人学酷萌雪人红了册友圈(2)读下面这则材料,请为这位交警写一段褒奖词。
安徽合肥,雪太厚,电线撑不住掉下来悬在半空中,早晨上班的车都堵在了路上,车辆疯狂鸣笛,响成一片,交警及时赶到,但又没有撑杆设备能把电线撑起来,情急之下,一位交警跳上公交车车顶,使劲抓起电线扛在自己肩膀上,拼命把电线往上提,直到超过车辆的高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雾凇.(sōng) 长堤.(dī) 毳.衣(cùi)B.沆砀.(dàng) 拏.(ná) 喃.喃(nǎn)C.金陵(lín) 芥.(jiè) 崇祯.(zhēn)D.更.定(gēng) 铺毡.(zhān) 痴.(chī)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客.此(客人) 拥.毳衣炉火(裹着、围着)B.上下一.白(全) 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C.余拏.一小舟(撑) 强饮三大白..(大杯酒)D.湖中人鸟声俱.绝(全,都) 及.下船(等到)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余.住西湖余.拏一小舟B.是日更.定矣更.有痴似相公者C.是.金陵人是.日更定矣D.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二、文言文阅读4.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1)湖中人鸟声俱绝(2)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5.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代)文学家________,字宗子,号________。
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本文是作者在明亡后追忆前尘往事而写的小品文。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7.下列句子中“一”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上下一.白B.余拏一.小舟C.一.童子烧酒D.湖心亭一.点8.翻译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9.文中写景的句子有哪些?作者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10.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句所展现的景色。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12 湖心亭看雪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雾凇(sōng)长堤(dī)毳衣(cuī)B.沆砀(dàng)拏(ná)喃喃(nǎn)C.金陵(lín)芥(jiè)崇祯(zhēn)D.更定(gēng)痴(chī)铺毡(zhān)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2)余拏一小舟(3)拥毳衣炉火(4)独往湖心亭看雪(5)雾凇沆砀(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7)余强饮三大白而别(8)客此3.下列句子中“一”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上下一白B.余拏一小舟C.一童子烧酒炉正沸D.湖心亭一点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天与云与山与水与朱元思书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若夫日出而林霏开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有痴似相公者C.见余大喜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上下一白惟长堤一痕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B.余拏/一小舟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独往/湖心亭/看雪7.阅读下面的语段,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描写西湖的诗文很多,如“, ”,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 ”,这是杨万里笔下的夏日西湖。
秋天的西湖萧瑟飘零,“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冬天的西湖在张岱的笔下,“, ,上下一白”。
【课内精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8.下列句子中,与“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而”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杂然而前陈者B.溪深而鱼肥C.面山而居D.若夫日出而林霏开9.翻译下面的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0.课文中“天与云与山与水”中的“云”“山”“水”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11.《湖心亭看雪》《小石潭记》两文的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感情有所不同,请你说说其表达的感情的不同之处。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 其/一犬/坐于前B .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C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2. (4分) (2018八下·东莞开学考)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fēi hóng________的轻云。
②希望看到一个美髯公,集尊贵、xuān áng________、伟岸、天才于一身。
③他chù mù shāng huái________,自然情不能自已。
④或是chóng luán dié zhàng________,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生平多阅历。
三、文言文阅读 (共7题;共82分)3. (6分)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夫君子之行________②俭以养德________③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④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⑤年与时驰________⑥意与日去________4. (14分)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恢弘志士之气恢弘:________②引喻失义义:________③此皆良实良实:________④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拔:________⑤必能裨补阙漏阙:________⑥由是感激感激:________⑦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________⑧夙夜忧叹夙夜:________⑨庶竭驽钝驽钝:________⑩攘除奸凶攘除:________⑪斟酌损益损:________ 益:________⑫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慢:________⑬以咨诹善道诹:________5. (6分)文言重点字词解释①渔人甚异之________②便要还家________③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④其两膝相比者________⑤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________⑥虽乘奔御风________6. (6分) (2019八下·天台期中) 解释划线文言词语。
(河北专版)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湖心亭看雪习题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专版)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湖心亭看雪习题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专版)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湖心亭看雪习题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12*湖心亭看雪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词注音.崇祯.(zhēn)拏.(ná)更.定(gēng)一芥.(jiè) 毳.衣(cuì) 雾凇.(sōng)铺毡.(zhān)沆砀..(hàng dàng)2.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余拏.一小舟拏:撑(船)(2)拥.毳衣炉火拥:裹、围(3)雾凇沆砀..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4)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还3.指出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古义。
(1)余.住西湖古义:人称代词,我今义:剩下(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义: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今义:白色4.指出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大雪..三日(名词作动词,下大雪)(2)与余舟一芥..(名词作状语,像一根小草般微小) 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A.湖中人/鸟声俱绝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6.写出含有与加着重号词意义相同的成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湖中人鸟声俱.绝(万事俱备,只欠东风)(3)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人声鼎沸)(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不鸣则已,一鸣惊人)(5)惟.长堤一痕(惟命是从)7.根据提示默写句子.(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测试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崇祯.(zhēn)更.定(gēng)拏.一小舟(ná)B.雾凇.(sōng)沆.砀(hàng)毳.衣炉火(máo)C.一芥.(jì)长堤.(dī)更.有此人(gèng)D.强.饮(qiáng)喃.喃(nán)铺毡.(zhān)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①及.下船②过犹不及.B.①上下一.白②长堤一.痕C.①是.日更定矣②是.金陵人D.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哀转久绝.3.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省略成分。
(1)()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3)()是金陵人,客()此。
4.为句子选择恰当的翻译。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A.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B.我勉强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A.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比相公您更痴的人。
B.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
B.“祟祯五年”是采用皇帝年号纪年,“元丰六年”“丙辰中秋”都是如此。
C.“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更定”是晚上八点左右。
D.“相公”是旧时对士人的尊称,“令尊”“仁兄”“高明”等都是对别人的尊称。
6.下列对课文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交代作者住在西湖的特定时间与环境,暗含着对西湖雪景的痴迷。
B.第一段通过描写天、云、山、水上下一白和一痕长堤,一点湖心亭,一芥舟,两三粒舟中人,展示了雪中西湖的壮观。
C.第一段可见作者痴心观赏雪中西湖美景的独特感受。
D.第二段借舟子的话赞作者比客居者更痴迷于西湖。
《湖心亭看雪》同步测评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字词注音。
崇祯.()更.()定更.有痴似相公者()拏.一小舟()拥毳.()
衣雾凇.()沆砀
..()()长堤.()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喃.喃()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②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
③拥毳衣
..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惟.长堤一痕
⑤余舟一芥.
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⑦是金陵人,客.此
⑧及.下船
3.填空。
①本文选自《》,作者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②大雪三日,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是日更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二)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
()拉余同饮
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三、课外提升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划船。
)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14.为下列横线字注音。
突兀()如颊()目酣神醉()丁酉()
15.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突兀层崖中()(2)山色如娥()
(3)已不觉目酣神醉()(4)余游西湖始此()
16.哪些语句写出了西湖全景?
17.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初时的心情?
四、写作
18.题目:雪后美景
请写一段话,写出雪后美景,字数在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 zhēn ɡēnɡɡènɡ ná cuì sōnɡ hànɡ dànɡdī jiè zhān qiǎng nán
2.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拏:通“桡”,撑(船)
毳衣:细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
惟:只有
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
而已:罢了
客,做客,名词作动词。
在此地客居
及,等到
3.①陶庵梦忆张岱宗子陶庵明末清初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④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⑤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一)4.明思宗朱由检怀念故国的深情
5.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6.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7.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8.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
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
(二)9.余客客于客
10.“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11.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12.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13.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14.wù jiá hān yǒu
15.(1)高耸的样子(2)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3)喝足了酒(4)从这一次开始
16.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17.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1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