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给水处理概论PPT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53.50 KB
- 文档页数:31
水质工程学Ⅰ总学时:45 学时课程设计: 1 . 5 周主讲:张朝升荣宏伟教授水质工程学Ⅰ第一章给水处理概论主讲:荣宏伟教授第一章给水处理概论给水处理的任务:用不同的方法与装置改变原水的主要质量指标以满足用户的要求,提高水的质量,解决原水不能满足用户要求的矛盾。
一部分排放水作为水源水又进入了新的循环,不进行或不完全进行废水处理,将使天然水体受到污染,致使水源水质恶化,给用水处理带来极大困难。
天然水体用水处理废水处理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城市生活用水取水供水排水废水§1-1 原水的水质一、天然水中的杂质天然水中所合成分包括溶解的以及混合在水中的各种无机物、有机物以及有机体。
1. 按杂质的来源性质分:无机物:气体、泥沙、粘土、各种溶解盐类,如造成浊度的泥沙微粒,造成硬度、水垢的钙、镁盐,影响使用的铁、锰等。
有机物:如粪便、使水带有色度的腐植酸、使水具有臭味的酚、藻类、细菌等。
2.按杂质的颗粒大小或存在形态分可分为三大类:悬浮物、胶体、溶解物悬浮物:颗粒尺寸较大,﹥1μm ,它在水中的状态受颗粒本身质量影响较大。
在动水中,常呈悬浮状态。
在净水中,比重大的颗粒易于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沉,如密度小于水则可上浮到水面。
如:各种大颗粒的泥沙及矿物质废渣,颗粒尺寸﹥1μm,因颗粒较大,沉淀速度较快,能自行下沉,容易去除,特别是颗粒粒径>0.1mm的颗粒。
体积较大而密度较小的某些有机物能够上浮。
胶体:颗粒尺寸微小,1 nm~1 μm之间。
如:粘土微粒、溶解性的有机高分子物质、细菌及病毒、腐殖质及蛋白质等。
胶体在水中相当稳定,虽然长期静置也不会自然沉淀,光线照射时被散射而呈浑浊现象。
粘土微粒是造成原水浑浊的主要原因,腐植质是造成原水色度的主要原因,水中含有这种杂质,外观性状不佳,用于生活饮用必须处理,是自来水厂的主要处理对象。
粒径在100nm~1 μm之间属于胶体和悬浮物的过渡段,小颗粒悬浮物也具有一定的胶体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