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食管癌内镜下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37.82 MB
- 文档页数:86
采用内镜下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分析与研究摘要:目的:评估采用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简称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早期食管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传统手术,观察组内镜下ESD手术观察。
结果:观察组切除率高、失血少、愈合快于对照组(P<0.05);患者VAS低,治后生活质量高,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内镜下ESD治早食管癌,创伤小、疗效确,适用治疗指南患者。
关键词:内镜下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研究食管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食管癌(early esophageal cancer,EEC)是指肿瘤仅限于黏膜层或浸润黏膜下层,具有较好的预后和治疗效果。
传统的手术切除是EEC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手术创伤大、恢复期长,且常伴发合并症[1]。
近年来,内镜下食管黏膜下剥离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应运而生。
ESD是一种低创伤、微创技术,通过内镜下直接将肿瘤组织进行局部切除,保留了食管的解剖结构和功能[2]。
与传统手术相比,ESD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为早期食管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选择。
对于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还存在一些争议和不确定性[3]。
ESD技术在早期食管癌治疗中具备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操作者需要具备高超的技术,包括丰富的内镜操作经验和出色的手眼协调能力。
此外,ESD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如出血和穿孔等,这是研究中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密切监测并发症的发生率,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只有在严格符合治疗指南的患者中,ESD技术才能发挥最大的优势,为其提供确切的疗效和最小的创伤。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早期食管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2男13女,平均年龄64.7岁)和对照组(11男14女,平均年龄64.5岁),各25例。
•176 .国际肿瘤学杂志2021年3月第48卷第3期J Int Oncol,March 2021,Vol. 48,No. 3•综述•超声内镜相关技术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郑臻1朱兆峰2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泰山医院肿瘤内二科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泰安271000; 2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肿瘤内二科271000通信作者:朱兆峰,Email:zhuzfl8206386133@163 •com【摘要】食管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分期是其综合治疗及预后评估的主要依据。
准确的分期对于适当的诊断、个体化治疗和良好的预后至关重要。
超声内镜相关技术可以明确肿瘤浸润深度和局部淋巴结转移,使食管癌的诊断更为精确,在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食管肿瘤;超声内镜;诊断;治疗DOI :10. 3760/cma. j. cn371439-20200630-00035Application of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early esophageal cancerZheng Zhen, Zhu Zhaofeng^'Second. Department o f Oncology, Tai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 ShandongFirst Medical University & Shandong Academy o f Medical Sciences, Tai'an 271000, China;2Second Departmento f Oncology, Taian Central Hospital o f Shandong Province, Tai'an 2710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Zhu Zhaofeng,Email: zhuzfl8206386]**********【Abstract】Esophageal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s in clinic,and its morbidityand mortality are always high. Staging is the main basis for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evaluation.Accurate staging is essential for proper diagnosis,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and good prognosis. Relatedtechnologies of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can determine the depth of tumor invasion and local lymph nodemetastasis, which makes the diagnosis of esophageal cancer more accurate, and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role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arly esophageal cancer.【Key words】Esophageal neoplasms;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Diagnosis;TreatmentDOI :10. 3760/cma. j. cn371439-20200630-00035食管癌是一种高度侵袭性、致命性的恶性肿瘤,早期食管癌(early esophageal canCer,EEC)通常无症 状,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处于晚期1],整体预后较 差,5年生存率为45.7% [2]。
2024染色内镜用于食管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要点(全文)目前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食管癌为全球发病率第7位、病死率第6位的恶性肿瘤。
早期食管癌患者症状不典型,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至中晚期,5年生存率低,对于后期出现食管恶性狭窄且无法接受外科治疗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可发现早期肿瘤性病变,对于食管癌的早诊早治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早期病变面积较小、与周围黏膜色差不明显,白光内镜(WLI)下容易漏诊。
随着染色内镜的出现,食管早癌检出率显著提高。
染色内镜包括化学染色内镜及电子染色内镜,通过不同的方式提高病变黏膜的可视性,帮助内镜操作者识别早期微小病变。
本文就不同染色内镜的镜下特点及在食管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一、化学染色内镜化学染色内镜,指检查时通过对消化道黏膜上皮染色,进而提高对病变的识别、诊断能力。
目前Lugol′s液染色内镜(LCE)在食管早癌的诊断及术前评估方面应用甚广。
1. LCE镜下特点:肿瘤细胞由于过度消耗糖原,碘染色后镜下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淡染、拒染表现,黏膜着色程度可反映其内含糖原细胞层的厚度,并且染色后的病变边缘锐度可以预测含糖细胞层向不含糖细胞层的转化是突变还是逐渐过渡。
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或癌变黏膜可出现“粉色征”(PCS)。
2. LCE的临床应用:LCE可显著提高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PCS 的出现与HGIN及食管癌密切相关,其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尤其是染色1 min内出现的PCS对于诊断HGIN及食管癌的准确率高达88.6%。
鉴于LCE的高灵敏度,目前指南及共识均推荐白光联合LCE用于食管癌的筛查。
但由于食管黏膜在炎症背景下也可出现淡染表现,LCE 特异度仅有52%~94%。
LCE在食管癌病灶边界判断方面具有优势,但Lugol′s染液可破坏黏膜上皮细胞,对于短时间内拟行ESD手术的患者可能会影响病变边界判定。
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下诊断与治疗相关试题及答案
1、小AVA的直径是()
A、直径≤0.5mm
B、直径≤5mm
C、直径≤0.3mm
D、直径≤3mm
2、异时性多原发食管癌的定义()
A、内镜治疗后12个月以内在原切除部位1cm以外发现的新食管癌病灶
B、内镜治疗后12个月以内在原切除部位1cm以内发现的新食管癌病灶
C、内镜治疗后超过12个月在原切除部位1cm以内发现的新食管癌病灶
D、内镜治疗后超过12个月在原切除部位1cm以外发现的新食管癌病灶
3、食管碘染色时常用的碘液浓度是()
A、1.0%~3.0%
B、1.2%~1.5%
C、1.5%~2.5%
D、1.5%~2.5%
4、早期食管癌的定义()
A、病灶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浅层,不伴淋巴结转移
B、病灶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浅层,有或无淋巴结转移
C、病灶局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有或无淋巴结转移
D、病灶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浅层,不伴淋巴结转移
5、食管癌变时碘染后相应部位呈不染区,其原理是()
A、细胞内糖原含量正常或减少
B、细胞内糖原含量正常或增加
C、细胞内糖原含量正常
D、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甚至消失
答案:ADBAD。
说起胃镜检查,我们一般认为是胃部出现了什么疾病才需要做这类检查,但其实如果食道出现病变,也是可以做胃镜检查的。
而且早期发现食管癌应该首选胃镜检查,甚至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凡年龄在50岁以上,出现进食后停滞感或咽下困难者要及时做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微小病变,同时可以方便地钳取病灶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目前食管癌诊断的主要检查手段。
一般来说胃镜检查食管癌很少漏诊,如果胃镜照片清楚,即使是在小医院做的胃镜,检查报告说食管没病变,一般就不会有事,并不需要去大医院反复做胃镜。
但如果在小医院胃镜检查发现食管有病变而又不能证明是否是食管癌或癌前病变,则要找有经验的医生会诊。
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微小病变,同时可以方便地钳取病灶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目前食管癌诊断的主要检查手段。
但是一般不容易判断其是早期癌,抑或是晚期癌,因为癌肿的早晚期并不是看肿瘤的大小,并不是通常人所理解的那样肿瘤大就是晚期,而是看肿瘤在食管壁的浸润深度而定。
肿瘤浸润超过了食管壁的一半时就是进展期了,如果做超声内镜应检查可以观察到肿瘤的浸润深度,因此,为了确定治疗方案,医生常常会建议患者再做次超声内镜检查。
而且如果检查发现食管有肿块或溃烂,并不能说明就是恶性肿瘤,因为一些良性病变也可能会出现相似的症状。
治疗上,临床上多用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中药含量超过16%的人参皂苷Rh2辅助西医治疗,增效减毒,提高人体免疫力,帮助顺利完成整个治疗。
但如果肿瘤较大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适合做胃镜检查话,还可以采取其他检查方式,比如钡餐造影、CT等。
癌症早期食管癌筛查与内镜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1、本文概述癌症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早期食管癌症通常无症状,难以及时发现。
一旦出现症状,通常处于中晚期,治疗困难,预后不良。
早期筛查和诊断对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总结我国食管癌症早期筛查及内镜诊治的专家共识,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本文首先综述了癌症的流行病学特点、危险因素及早期筛查的重要性。
接下来,详细介绍了内镜检查在食管癌症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包括内镜检查的适应症、操作技巧、诊断标准和并发症的处理。
本文还探讨了食管癌症的内镜治疗方法,包括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等,并比较了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
本文总结了癌症早期筛查和内镜诊治的专家共识,并就筛查策略、内镜检查流程、治疗选择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这些共识对于提高我国早期食管癌症的检出率和降低死亡率,有助于推进食管癌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2、癌症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癌症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癌症食管癌是全球第八大最常见的癌症,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六大原因。
在中国,食管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很高。
特别是在河南、山西等地区,食管癌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癌症的流行病学特征是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且多发于中老年人。
癌症食管癌的发生与地理、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
从地理分布来看,癌症高发区多集中在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河南、山西、河北等省。
这可能与当地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有关。
吸烟和饮酒:研究表明,长期吸烟和饮酒是食管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刺激食管黏膜,增加患食管癌症的风险。
酒精可能会破坏食道黏膜屏障,从而促进致癌物质的吸收。
不良饮食习惯:高热量、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习惯,以及过量摄入腌制、烟熏、烧烤等加工食品,都与食管癌症的发生有关。
颈动脉和头臂静脉内对比剂浓度较高,容易出现下颈段出现叫者管出,管管&对CTA检度的者,病,检查准确性。
640层螺旋CT对的诊断价值:引管,的性是引起管主因素。
640层螺旋CTA够清呈出,尤其是呈现其溃疡程度,在临床诊断中重[10]o CTA够从多个角度观察,VR MIP等后处理,够调节管成像透明度,分离管壁和管腔,相比于,更全面地呈,能够观察到不规则及面溃疡$01%&本研究,CTA呈溃疡性,根据像,够指导手开展。
同时CTA能够提供更开阔,够更清晰显示组织围,为科医生设计手供全面信息,为手术治疗奠良好的基础$12%&,CTA在特征上也具有较大潜力,够利用后处理观察,显示出度,在上突出优势。
CTA供CT,通过测算对比CT值,能够量特征。
有研究指出,斑块稳性和其率直接关联,根据CT测算率,从评估稳性,根据稳性对患者危险等级进行级回&CTA够根据斑块CT为、纤维斑及软&CTA软对纤维结组织、进行,进稳性,用于者病情,便于随访治疗。
上,CTA检性度,在诊中&用640层螺旋CTA检,够观察,呈出多角度、立体式影像,于医生深入,观察病情,用&参考文献[1]陈青,李合华.高分辨像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研究应用[J]•心脑血管病防治,2020,20(3):286-289.[2],马迪,陈,等•超在评估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0,17(6):336-340.[3],,李,等.128层CT像在冠状动者中用[J]•中CT MRI, 2020,18(7):63-65.[4].多排螺旋CT与MR诊[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9):243-244. [5],,•多层螺旋CT与MR诊动脉狭窄和粥临[J].临医研究与,2019,4(24):155-157.[6],张家乾•多排螺旋CT与MR在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中诊评[J].像研究与医用,2019,3(15):250-251.[7]赖剑华,袁庆城,曲雅梅,等•多层螺旋CTA用于缺血性脑卒中与相关性分析中临床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2018,27(8):2696-2697.[H]李•研究多螺旋CT与MR在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3):147-148. [9].多螺CT与MR对诊断研究[J/CD].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7):81.[10]黎燕飞,刘华敢•高频彩超与多层螺旋CT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对照分析[J].中国数字医学,2018,13(8):116-117,42.[11]张兴锐•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多排螺旋CT与MR的对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1):104-105. [12]姚成斌.16螺CT对检出率的结果分[J].像研究与医用,2018,2(13):150-152.[13]李.16螺CT与320CT对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对[J].医信息,2018,18(26):178.(收稿日期:2020-0H-2H)放大内镜联合超声内镜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宋敏乔永芳谢延峰恶性肿瘤类型诸多,其中食管癌属于常见疾病类型,早期食管癌与癌前病变细胞浸润深度常在邻近部位,如食管黏膜层与黏膜下层,并未超肌层、淋巴结转移及侵袭,这使得早期及癌前病变属于食管癌治疗的关键时期[1]&对食管癌早期DOI:10.11655/zgywylc2020.24.011作者单位:043000山西省侯马市人民医院内镜室及癌前病变的检出通常是采取传统白光内镜检查,但是这种检常型,引起误诊及漏诊情况,智能(FICE)镜得的,管、食管黏膜结,超镜对于食管层.可的,对肿瘤浸润情况 ,这于制出对性的治疗,通FICE镜同超声内镜进行结合,有助于提高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率。
早期食管癌内镜诊断进展随着近年来消化内镜新技术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早期食管癌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提高食管癌的生存率。
现综述早期食管癌内镜下特点、内镜检查方法,包括色素内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电子染色成像技术、荧光内镜、光学相干层析技术、共聚焦内镜、细胞内镜。
标签:食管癌;早期;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是指在患者的体内,由于癌组织局限在食管黏膜层以内,并且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包括原位癌、黏膜内癌(M癌)、黏膜下癌(SM癌),亦称浅表癌[1]。
我国是食管癌病死率比较高的国家之一,早期诊断及治疗与预后密切相关,食管癌在早期诊断治愈的可能性极大,到进展期或者后期治疗的希望不大[2-3]。
据李建生的报道早期食管癌在临床上是采用单独手术根治的方法治疗,原位癌患者或重度异型增生的患者在I期和ⅡA期手术治愈率相当高,约80%。
但在患者进展期后,患者单独手术治愈率极大的下降,约10%[4]。
从早期食管癌到进展期癌的转变过程中,患者可出现一些消化道症状,但并无特异性,故临床医生很难做出早期癌诊断。
常规的胃镜检查对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的病变发现率不高,并常导致漏诊。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消化内镜技术不断更新,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
本文就近几年早期食管癌内镜的诊断情况做出总结和阐述,并对其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做简单估计。
在进行了食管癌的手术之后以及放射治疗后,患者往往会产生疼痛感,这不仅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更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从而造成患者的焦虑感、失望感和恐惧感,因此做好食管癌手术之后对患者疼痛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这样有利于治疗计划的实行,也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通过细心的护理,一方面能更好的达到镇痛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
食管癌发生的早期有三大主要特性:(1)色泽的变化:黏膜会有白色区域和红色区域的两种表现。
其中,红色区域主要是以红色为主,一般边界较清晰,黏膜略微粗糙浑浊;白色区域有稍隆起的黏膜白斑,且无光泽。
内镜下卢戈液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回顾分析目的:探讨内镜下2%复方卢戈氏碘溶液进行食管黏膜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
方法:在内镜下将2%卢戈氏液喷洒在有可疑病变的食管黏膜上,根据食管上皮细胞着色情况判断病变部位,并取不染区进行病理检查。
结果:151例病人中,有116例食管黏膜呈不规则片状不染或着色不良,经病理检查发现食管癌19例,各种程度的不典型增生34 例,急慢性食管炎63例,正常着色者22例,深染者13例,结论:内镜下卢戈液染色是提高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的有效方法。
标签:卢戈液染色;食管癌食管癌是人类较常见的恶性肿瘤,通过内镜检查,提高消化道早期恶性病变的检出率,是当前内镜检查的首要任务。
我院近2年来在内镜下利用2%复方卢戈氏碘溶液对食管黏膜进行染色,观察食管黏膜的病变,从而提高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为2007-2009年我院门诊及部分住院患者共151例,其中男性91例,女性60例,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55.5岁,151例患者的主要症状为不同程度的上腹部不适、烧心或反酸、吞咽时胸骨后疼痛、咽喉部异物感等。
应用电子胃镜,2%复方卢戈氏碘溶液由我院制剂室配制。
1.2 方法:常规胃镜(Olympus-GIF260)检查食管黏膜,若有形态改变如黏膜局部充血、糜烂、粗糙、稍隆起或凹陷等病变,先用清水冲洗,对可疑病灶取图,内镜抵齿状线上方,经活检孔插入喷雾管至贲门,直视下边退镜边注入2%复方卢戈氏碘溶液20ml,使碘液均匀涂布全段食管黏膜表面。
持续最佳时间为3-5分钟,对染色效果不佳使可重复染色。
仔细观察食管黏膜的颜色变化。
正常食管黏膜着色后呈棕褐色,而病变黏膜呈不染色或染色不良。
在不染区或染色不良区取图活检送病理学检查。
染色结束后,用清水冲洗食管,然后及时吸净胃腔内残留的碘液。
2 结果:151例中,正常着色者22例,呈深棕色染色像13例,116例表现为对碘不染或染色不良,经病理检查证实,食管鳞癌18例,腺癌1例,其中7例为黏膜内癌,12例已有黏膜下肌层的侵犯,但均未发现有淋巴结转移(手术证实)。
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应用发表时间:2012-10-25T13:35:08.2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9期供稿作者:杨位轩钟巧兰万元春刘成俞海洋姚娟[导读] 探讨内镜下对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
杨位轩钟巧兰万元春刘成俞海洋姚娟(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消化内科江苏淮安 223300)【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对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112例食管浅表病变患者进行染色前、后活检并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对比。
首先是不经染色仅凭经验对食管异常黏膜进行常规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后对食管异常黏膜进行内镜下喷洒卢戈氏碘液染色,然后在不着色区、着色不均匀区或淡染区重新进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实验组病理呈鳞状上皮增生20例,慢性炎症51例,不同程度异型增生28例,癌变13例。
对照组病理呈鳞状上皮增生47例,慢性炎症42例,不同程度异型增生18例,癌变5例。
结论内镜下卢戈氏碘液染色技术结合组织病理检查对食管浅表病灶性质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卢戈氏液染色食管癌癌前病变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而我市又是食管癌高发区之一。
内镜下肉眼可观察到典型病变的食管癌,大多为中晚期食管癌,5年生存率不到10%[1]。
随着内镜下染色技术的发展,通过对粘膜染色检查以发现早期病变已成为发展趋势,而早期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86%以上[2]。
因此开展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目前提高食管癌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
作者采用胃镜下卢戈氏碘液染色结合组织病理检查方法诊断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取得了良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本院内镜室对食管表浅病灶进行卢戈氏碘液染色并行病理检查112例,男60例,女52例,年龄31~84岁,平均51.2岁。
1.2方法对内镜下肉眼观察食管黏膜形态可疑改变如红斑、糜烂、颗粒样改变、隆起、局部粗糙等改变病例(图1),用无菌水将可疑病变冲洗干净,对可疑病灶进行活检2-3块作为对照组,然后将喷洒管从活检通道送入,向活检处及周围粘膜喷洒冷8%去甲肾上腺素液行止血及再次清洁表面血迹,然后向病灶及周围黏膜喷洒2%卢戈氏液4~8mL,观察并记录病灶染色程度及范围,对不染区或淡染区再次取活检行病理检查作为实验组(图1)。
内镜检查食管癌金标准
内镜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食管内部的情况,包括食管壁的形态、颜色、纹理等,同时可以进行活检,取得食管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食管癌。
对于食管癌的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饮酒、进食过烫食物、有食管癌家族史等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内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食管癌。
内镜检查并不能完全排除食管癌的可能,对于内镜检查结果阴性但仍怀疑食管癌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食管钡餐造影、CT 等。
内镜检查结合活检是食管癌诊断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等综合判断。
内镜下食管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及异形增生诊断中的意义摘要:目的:评价内镜下食管碘染色+指示性活检在高发区高危人群早期食管癌及食管黏膜异形增生诊断中的意义及应用价值。
方法:检查对象为食管癌高发区的高危人群,实际检查人数2 004人,对所有人群都进行碘染色,根据染色后的食管黏膜的颜色变化对1 254例可疑病灶进行有针对性的活检送病理检查。
结果:以病理为依据,共发现145例为轻度不典型增生,13例为中度不典型增生,22例为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3例,鳞癌可能浸润1例,进展期鳞癌7例,差分化癌1例。
结论:内镜下食管碘染色+指示性活检在早期食管癌及异形增生的诊断中敏感性高,不良反应小,效果好,漏诊率低,人群的顺应性较好,是值得高发区高危人群推广使用的食管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色素内镜;碘染色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危害,主要包括食道癌和胃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消化道恶性肿瘤,占全国肿瘤死亡率的1/5。
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发展缓慢,甚至可逆,但是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
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对淮河流域的环境污染与癌症高发问题的出现予以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对此给予重要批示。
为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加大癌症工作力度”的批示精神,洪泽县被选为卫生部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新增试县点,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中医院主要承担该项目的内窥镜检查、病理诊断、及临床诊疗和随访工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入选对象全部为本县食管癌高发区身体健康、无禁忌证者。
共计筛选高危人群2 237人,实际完成检查人数为2 004人。
其中男1024人,女980人,年龄40~69岁,平均53岁。
1.2 方法:方案的核心是对高发区高危人群采用内镜下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1]。
1.2.1 内镜检查的操作流程技术关键是:①全部目标人群都进行内镜检查,从口腔到十二指肠,重点观察食管和贲门;②所有人群都进行碘染色:染色剂取1.2%~1.5%的卢戈氏碘液;标准染色后的表现,正常食管黏膜被染成棕褐色(即过染),而糖原被消耗的异形细胞呈不同程度的黄色。
早期食管癌、胃癌内镜下表现及分型1、早期食管癌内镜下分型。
根据食管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进行分型,IPCL 形态可反映组织的不典型增生和肿瘤浸润的深度。
AB 分型:Type A(7-10μm)血管形态没有变化或变化轻微正常;Type B 血管形态高度变化 SCC;B1(20-30μm)扩张、蛇行、直径不同、形状不均一的环状血管,浸润深度EP、LPM;B2 难以形成环状的异常血管,浸润深度 MM、SM1;B3(>60μm)高度扩张形态不整的血管(周围B2的约3倍),浸润深度SM2;Avascular area(AVA)type B 包围的无血管区域AVA-small <0.5mm浸润深度EP、LPM;AVA-middle 0.5mm-3.0mm浸润深度MM、SM1;AVA-large>3.0mm浸润深度SM2。
2、早期胃癌内镜下分型。
根据2002年巴黎分型,早期胃癌即type-0型胃癌,根据病变的形态特征可分为息肉状及非息肉状两大类。
息肉状病变在内镜中表现为形态隆起高于其周围黏膜,手术标本显示其隆起高度超过周围黏膜厚度的两倍(>2.5mm)。
此型尚可分为有蒂及无蒂两类,通常以0-Ⅰp及0-Ⅰs表示。
非息肉状病变可分为平坦型和凹陷型两大类,分别以0-Ⅱ和0-Ⅲ 表示,根据病变与周围黏膜的高低差异0-Ⅱ型可进一步区分为:0-Ⅱa,平坦隆起型;0-Ⅱb,平坦型;0-Ⅱc,平坦凹陷型。
此外,还有混合型,如 0-Ⅱa+Ⅱc 等。
根据日本国立癌症中心数据,临床常见的早期胃癌多表现为0-Ⅱ型,而0-Ⅱ型中又以0-Ⅱc及0-Ⅱc为主的混合型最为多见(78%),0-Ⅱa与0-Ⅱb少见(17%),0-Ⅰ型与0-Ⅲ型最少见(分别占3%与5%)。
0-Ⅰ型与 0-Ⅱa 型的区别在于病变隆起的高度不同,大致可以根据活检钳闭合时的厚度进行判断。
0-Ⅱc型与0-Ⅲ型的区别需要根据手术标本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准确判断,但内镜下可根据病变的凹陷状态进行大致判断,当上皮层出现明显的断裂时,可判断病变已浸透黏膜肌层即为0-Ⅲ型早期胃癌。
IL-6和IL-17等炎症因子密切相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4周,炎症因子IL-1Ra和fractalkine/CX3CL1水平持续性降低,这可能与OPT和自拟中药颗粒方均具有抗炎效果有关。
同时,治疗后患者干眼主观症状、schimer-1、FL及BUT的评分均有显著改善,这与OPT可疏通堵塞的睑板腺、通过刺激线粒体恢复睑板腺功能和形态有关。
通过上述研究可知,OPT联合本院自拟中药颗粒方可通过抗炎、疏通睑板腺剂和刺激线粒体等方式有效改善气滞型MGD型干眼症患者的干眼症状、睑板腺功能和形态以及眼表炎症,总有效率高达93%。
然而,本研究仅针对MGD型干眼症患者且例数较少,并未观察OPT联合中药在其他类型干眼症或不同年龄段患者中的疗效,还需多中心、随机、对照的大型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1]Messmer EM.The pathophysiology,diagnosis,and treat-ment of dry eye disease[J].Dtsch Arztebl Int,2015,112(5):71-81.[2]黄巧枝,陈振超,任庆芬.松岗街道干眼症病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7,41(7):689-690.[3]Farrand KF,Fridman M,Stillman IÖ,et al.Prevalence ofdiagnosed dry eye disea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mong adults aged18years and older[J].Am J Ophthalmol,2017, 6(33):1-9.[4]Xie W.Recent advances in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associated dry eye[J].Clin Exp Optom,2016,99(2):107-112.[5]刘畅,姚靖.干眼的论治思路探讨[J].中医药学报,2016,44(2):111-114.[6]赵艳青,李青松,黄丽,等.干眼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症状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9,29(1):19-24.[7]吴子忠,朱鸿翔,刘春玲,等.白芍总苷胶囊配伍枸杞子、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表达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8,40(7):1045-1050.[8]杨继红.鬼针草对雄激素缺乏性干眼大鼠眼表和泪腺的作用机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9]张倩倩.活性追踪法分离开封菊花抗氧化成分[D].开封:河南大学,2018.[10]张博,谢云亮.决明子总蒽醌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2018,19(6):741-744.[11]Schuh A,Priglinger S,Messmer EM.Intense pulsed light(IPL)as a therapeutic option for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J].Ophthalmologe,2019,116(10):982-988. [12]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皮肤激光与理疗亚专业委员会.强脉冲光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7)[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50(10):701-705.[13]Liu R,Rong B,Tu P,et al.Analysis of Cytokine Levels inTears and Clinical Correlations After Intense Pulsed Light Treating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J].Am J Oph-thalmol,2017,183:81-90.[14]Mark stibich,Julie stachowiak.The microbiological impactof pulsed xenon ultraviolet disinfection on resistant bacteria,bacterial spore and fungi and viruses[J].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Disease,2016,31(1):12-15.[15]Vora GK,Gupta PK.Intense pulsed light therapy for thetreatment of evaporative dry eye disease[J].Curr Opin Ophthalmol,2015,26(4):314-318.[16]Song WJ,Yan XM.Research progress of intense pulsedlight treatment on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and rele-vant dry eye diseases[J].Zhonghua Yan Ke Za Zhi,2018,54(2):140-143.内镜下食管黏膜碘染色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分析胡丙根,周超钦(抚州市第五医院消化内科内镜室,江西抚州344000)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黏膜碘染色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