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防恐知识培训. 共24页共24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61 MB
- 文档页数:24
学校反恐培训基础知识培训内容学校是培养未来社会成员的重要场所,确保学校安全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组成部分。
反恐培训是提高学校师生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学校反恐培训的基础知识内容:一、认识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定义:恐怖主义是指通过暴力、威胁或其他手段,制造社会恐慌,达到政治、宗教或意识形态目的的行为。
- 恐怖主义特点:隐蔽性、突发性、残酷性和国际性。
二、了解恐怖主义对学校的影响- 学校可能成为恐怖袭击的目标,影响师生安全和学校正常运作。
- 恐怖主义威胁可能引发师生恐慌,影响心理健康和社会稳定。
三、学校反恐的基本措施- 加强校园安全设施建设,如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等。
-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
- 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疏散、急救、报警等流程。
四、师生反恐意识教育- 教育师生认识到恐怖主义的危害,提高警惕性。
- 教授师生识别可疑行为和物品的方法。
- 培养师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我保护能力和互救能力。
五、反恐演练和培训- 定期组织反恐演练,模拟恐怖袭击情景,提高师生应对能力。
- 对教职工进行反恐知识培训,使其能够指导学生正确应对。
六、信息沟通与报告机制- 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确保师生能够及时获取安全信息。
- 建立可疑情况报告机制,鼓励师生积极报告可疑行为。
七、法律知识普及- 普及反恐相关法律法规,让师生了解在反恐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
八、心理辅导与支持- 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师生应对恐怖主义带来的心理压力。
-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及时为受恐怖主义影响的师生提供帮助。
结语学校反恐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培训,我们能够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应对恐怖主义的能力,共同维护校园的安全与和谐。
让我们携手合作,为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教育环境而努力。
防暴恐安全知识培训目录CONTENTS•防暴恐安全基本概念•防暴恐安全知识与技能•防暴恐安全管理与防范•防暴恐安全宣传与教育•防暴恐安全案例分析01防暴恐安全基本概念暴力恐怖活动是指通过暴力手段或威胁使用暴力手段,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暴恐活动的定义具有极大的破坏性、突发性、隐蔽性和难以预测性,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暴恐活动的特点暴恐活动直接导致大量无辜群众伤亡,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悲痛和损失。
人员伤亡社会恐慌经济损失暴恐活动制造社会恐慌,破坏社会稳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
暴恐活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破坏基础设施和商业活动,影响经济发展。
030201防暴恐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暴恐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能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维护社会稳定通过防暴恐安全措施,能够有效遏制暴恐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提高安全意识与应对能力防暴恐安全知识培训能够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使人们在遇到暴恐事件时能够正确应对,降低伤害风险。
02防暴恐安全知识与技能了解暴恐活动的危害和特点让受训者了解暴恐活动的危害性、目的和手段,提高对暴恐活动的警觉性。
培养安全防范意识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形式,让受训者认识到安全防范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建立安全防范思维引导受训者从安全防范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其主动防范、及时报告等良好习惯。
1 2 3教授受训者基本的防身技巧,如躲避、反抗、自卫等,提高其在遭遇暴恐活动时的应对能力。
学习防身技巧教授受训者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技能,如灭火、疏散、急救等,提高其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学习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教授受训者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如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等,提高其在遭遇伤害时的自救互救能力。
学习自救互救技能根据不同场所和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疏散路线、紧急集合点、联络方式等,确保受训者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应对。
反恐培训内容反恐培训内容一、识别恐怖嫌犯1.神情恐慌、言行异常者;2.着装、携带物品与其身份、季节不符者;3.冒称熟人、假献殷勤者;4.在检查中,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者;5.频繁进出大型活动场所;6.反复在警戒区附近出现;7.疑似公安部门通报的嫌疑人员。
二、识别可疑爆炸物和遇到爆炸时的应对办法(一)识别爆炸物,坚持“一看二听三嗅”在不触动可疑物的前提下,一看、二听、三嗅。
观察它有无暗藏爆炸装置;听有无异常声响;嗅时,如有臭鸡蛋味可能是黑火药,如有强烈氨水味可能是自制硝铵炸药。
可疑爆炸物可能放在:标志性建筑物内外或附近;重大活动场合、人口聚集场所;宾馆饭店等易隐蔽易进出的地点;交通工具上;易于接近且能实现其爆炸目的的地点。
(二)遇爆炸威胁坚持5字诀1.信,“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2.快,快撤离;3.细,细致观察可疑人、事、物;4.报,迅速报警;5.记,用照相机等将“现场”记录下来。
三、遇到恐怖爆炸怎么办爆炸事件发生在宾馆饭店(一)遇爆炸威胁,坚持5字诀1.信,“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2.快,快撤离;3.细,细致观察可疑人、事、物;4.报,迅速报警;5.记,用照相机等将“现场”记录下来。
(二)爆炸事件发生在室内场所的应对措施1.镇静,尽快撤离,避免进入实验室等有易燃易爆品的危险地点;2.不盲目跟从人群逃离;3.寻找有利地形地物隐蔽;4.实施自救和互救;5.不要因顾及贵重物品而浪费逃生时间;6.迅速报警;7.按照指挥及时撤离现场,如果现实条件不允许,原地卧倒,等待救援;8.协助警方调查。
(三)爆炸事件发生在室外或开放式场所的应对措施:1.迅速有序远离爆炸现场;2.按照疏散指示和标志撤离到安全区域;3.不要因顾及贵重物品而浪费逃生时间;4.实施自救和救助他人;5.拨打报警电话,客观详细地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经过;6.协助警方调查。
(四)在大型体育场馆发生爆炸怎么办?1.迅速有序远离爆炸现场,避免拥挤、踩踏造成伤亡;2.撤离时要注意观察场馆内的安全疏散指示和标志;3.场内观众应按照场内的疏散指示和标志从看台到疏散口再撤离到场馆外;4.场馆内部体育官员、工作人员以及运动员,应根据沿途的疏散指示和标志通过内部通道疏散;5.不要因贪恋财物浪费逃生时间;6.实施必要的自救和救助他人;7.拨打报警电话,客观详细地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经过;8.注意观察现场可疑人、可疑物,协助警方调查。
反恐防恐知识培训特征:1、强烈的国际化倾向。
恐怖主义活动范围,已从西欧、中东、拉美三大热点地区向全球各地区和国家蔓延,已有100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受其危害。
2、打击目标扩大。
已由外交、军事、政府扩展到商业、一般平民和公共设施。
尤其是“9·11”后,美国发动针对伊斯兰教极端势力的全球性反恐战争以来,东南亚穆斯林聚居地区的人民反美情绪高涨,针对西方人的恐怖袭击事件不断增多,严重影响一些国家及本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的地区安全问题之一。
3、恐怖手段多样。
由传统的绑架、劫持人质与暗杀等方式到使用爆炸、袭击、劫持以及生化武器和网络恐怖主义等。
4、极端主义的交织。
恐怖主义总是同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极端主义交织在一起。
在世界上的很多地区,恶势力之间相互重叠,集中表现为国际恐怖主义。
其具体活动是反社会、反人类,以绑架、暗杀、爆炸等极其残忍的手段制造大规模的恐慌。
三股势力:是指暴力恐怖势力(如拉登就是恐怖主义组织头目)、民族分裂势力(如俄罗斯车臣非法武装组织)、宗教极端势力(如乌兹别克斯坦的伊斯兰运动组织)。
一、识别恐怖嫌犯1. 神情恐慌、言行异常者;2. 着装、携带物品与其身份、季节不符者;3. 冒称熟人、假献殷勤者;4. 在检查中,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者;5. 频繁进出大型活动场所;6. 反复在警戒区附近出现;7. 疑似公安部门通报的嫌疑人员。
二、识别可疑爆炸物和遇到爆炸时的应对办法(一)识别爆炸物,坚持“一看二听三嗅”在不触动可疑物的前提下,一看、二听、三嗅。
观察它有无暗藏爆炸装置;听有无异常声响;嗅时,如有臭鸡蛋味可能是黑火药,如有强烈氨水味可能是自制硝铵炸药。
可疑爆炸物可能放在:标志性建筑物内外或附近;重大活动场合、人口聚集场所;宾馆饭店等易隐蔽易进出的地点;交通工具上;易于接近且能实现其爆炸目的的地点。
(二)遇爆炸威胁坚持5字诀1. 信,“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2. 快,快撤离;3. 细,细致观察可疑人、事、物;4. 报,迅速报警;5. 记,用照相机等将“现场”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