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岭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教程(程弘毅,王乃昂编著)思维导图
- 格式:xmin
- 大小:5.48 KB
- 文档页数:1
第一节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通过野外观察,增强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识别、描述、解释、欣赏的意识与能力。
水平1:能够运用地理手段,观察、识别、描述自然地理现象。
水平2: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水平3:能够运用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自然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
水平4: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说明自然地理现象对人类的影响。
综合思维:说明一些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
区域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现象。
地理实践力: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
一、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1.资料准备(1)搜集或查阅与实习区域有关的自然地理要素方面的历史和现状□01文献资料或图片。
(2)准备一套实习底图。
其比例尺依据□02实习区域范围大小、自然环境的□03复杂程度来选择。
2.装备准备(1)实习工具类:望远镜、□04罗盘仪、地质锤、气压计、□05放大镜、照相机和样本袋等。
(2)生活用品类:适宜□06实习季节和实习区域的帽子、雨衣、□07防晒用品等。
3.观察点和观察线路的选择(1)观察点选取:最具□08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自然地理现象、或能反映自然地理要素□09相互关系的地点。
(2)观察线路选取的原则①能穿过实习区所有的□10自然地理单元;②能观察到尽量□11多的自然地理要素;③能穿过典型的□12剖面、植被类型等;④能到达实习区中自然地理结构最有意义的地点,如□13山顶、谷底等;⑤注意沿□14地貌走向进行线路的选择,如横越河谷、冲沟、海岸;⑥进行路线调查,尽可能不走□15重复路;⑦野外情况复杂,要时刻互帮互助,注意□16安全。
1.判断正误。
(1)野外调查的最基本方法是进行调查区路线调查和地表点观测。
(√)(2)观察点和观察线路选择的最基本思路是从单个观察点入手,将数个相关的观察点连成一条观察线路。
《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一、思维导图答案:(1)海平面(2)垂直(3)闭和(4)相等(5)密集(6)稀疏(7)降低(8)降低(9)海拔低处(10)海拔高处(11)重叠相交(12)平原(13)海洋(14)等高线地形图二、知识点解析知识点梳理例题解析知识点一、等高线地形图(1)地面高度的计算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辨误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参照点不同(2)等高线①含义: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
②特点:除陡崖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等高线有无数条。
析规律:等高距的含义及特点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叫等高距。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
(3)等高线地形图①含义: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
坡陡的地方,表示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表示等高线稀疏。
山体的不同部位,等高线【例1-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 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约是()。
A.8689米 B.9003米C.8999米 D.9009米解析:首先确定所求两点的海拔。
然后计算二者海拔之差就是相对高度。
答案:C【例1-2】读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_,E________。
(2)H点与G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3)沿B虚线和C虚线登山,较容易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山峰M与A,较高的是________。
形态也不一样。
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分布特点,如下表: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山峰等高线封闭,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常用“”表示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陡崖等高线重叠、相交处,常用符号表示(4)等深线①含义: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知识清单一、实习前的准备工作1、知识储备在进行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之前,要对自然地理的相关理论知识有扎实的掌握。
包括但不限于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土壤学、植物地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了解不同地理要素的形成机制、相互关系以及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2、资料收集收集实习地区的地图、地质图、气象资料、土壤类型图等相关资料。
了解实习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植被类型、土壤状况等基本信息,为实习的顺利进行提供背景知识。
3、装备准备根据实习的地点和时间,准备合适的装备。
例如,舒适的运动鞋或登山鞋、适合户外的衣物(防晒、防风、保暖等)、背包、水壶、指南针、地图、笔记本、笔、相机等。
如果需要进行野外采样,还应准备采样工具如铲子、样本袋等。
4、安全准备了解实习地区的安全情况,如地形的危险程度、野生动物的分布等。
告知家人或朋友实习的行程和预计返回时间。
参加必要的安全培训,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二、野外观察与记录方法1、观察的要点在野外,要全面、细致地观察地理现象。
对于地形地貌,要注意其形态、坡度、高度等特征;对于气象,要关注气温、气压、风向、风速、降水等变化;对于水文,要观察河流的流速、流量、水质、河岸形态等;对于土壤,要留意土壤的颜色、质地、结构、厚度等;对于植被,要记录植物的种类、分布、生长状况等。
2、记录的方法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记录,包括文字、绘图、拍照和录音等。
文字记录要准确、清晰、详细,包括观察的时间、地点、现象的描述和个人的分析思考。
绘图可以直观地展现地理现象的形态和空间关系,如地形剖面图、植被分布图等。
拍照能够真实地记录地理现象的瞬间,为后续的分析提供直观的资料。
录音可以记录现场的讲解、讨论和个人的感悟。
三、地质考察方法1、岩石的观察观察岩石的颜色、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等特征。
通过放大镜等工具辅助观察,判断岩石的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并分析其形成的地质过程。
2、地层的分析识别地层的层序、接触关系,了解地层的沉积环境和演化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