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生物灾害
- 格式:doc
- 大小:88.04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生态灾难的例子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
以下是中国生态灾难的几个典型例子:
1. 河流污染:中国的许多主要河流如黄河、长江等,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工业
废水、农药、化肥、生活污水等直接排入河流,导致水质恶化,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污染水体的问题不仅给当地居民的健康造成威胁,还对水生生物和沿岸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2. 水土流失:中国的山地和丘陵地带普遍存在水土流失问题。
过度的农业活动、滥伐森林、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因素导致了大量的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现象。
这不仅损失了大量的肥沃土地,还导致了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3. 空气污染:中国的城市空气污染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
工业排放、车辆尾气、燃煤等造成的大量污染物排放,导致空气中的PM2.5等有害物质超标。
这不
仅影响了人们的健康,还对植被、动物和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4. 生物多样性丧失: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也面临生
物多样性丧失的威胁。
过度的砍伐森林、湿地开发、非法盗猎等活动,导致了大量植物和动物物种的灭绝。
这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还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这些生态灾难,中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加强环境保护法
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
但是,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长期努力,只有大家共同行动,才能保护中国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的家园。
《中国的生物灾害》讲义一、生物灾害的概念与分类生物灾害是指由于生物的异常活动或者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引发的对人类、动植物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事件。
在中国,生物灾害的种类繁多,给农业、林业、畜牧业以及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生物灾害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病虫害病虫害是农作物和森林面临的主要生物灾害之一。
例如,小麦的锈病、水稻的稻瘟病、棉花的棉铃虫等,这些病虫害会导致农作物的减产甚至绝收。
在森林中,松毛虫、天牛等害虫的侵害也会给森林资源造成严重损失。
2、草害杂草与农作物争夺养分、水分和阳光,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常见的杂草如稗草、狗尾草等,它们的大量生长会降低农田的生产力。
3、鼠害老鼠不仅会偷吃粮食,还会破坏农田、咬坏庄稼,对农业生产造成直接的损失。
同时,它们还可能传播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4、动物疫病家畜和家禽的疫病,如禽流感、猪瘟等,会导致大量畜禽死亡,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且,一些动物疫病还可能传染给人类,引发公共卫生事件。
5、外来物种入侵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些外来物种被引入中国。
部分外来物种由于缺乏天敌的制约,迅速繁殖和扩散,挤压本土物种的生存空间,破坏生态平衡。
比如水葫芦、加拿大一枝黄花等。
二、中国生物灾害的特点1、发生面积广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和生态条件多样,为各种生物灾害的发生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无论是在南方的水田还是北方的旱地,无论是东部的森林还是西部的草原,都有可能遭受生物灾害的侵袭。
2、危害程度重生物灾害往往会导致农作物的大幅减产,影响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
森林病虫害的爆发可能导致大面积的树木死亡,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动物疫病的流行不仅给养殖业造成重创,还可能引发市场波动和社会恐慌。
3、灾害种类多如前所述,中国面临着病虫害、草害、鼠害、动物疫病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多种类型的生物灾害,且每种类型又包含众多的具体物种和灾害形式,使得防治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
4、发生频率高由于气候变化、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等因素,生物灾害的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
《中国的生物灾害》讲义一、生物灾害的概念与分类生物灾害,简单来说,就是由生物引起的对人类、农业、林业、畜牧业等造成损害的灾害。
在中国,生物灾害的种类繁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农作物病虫害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之一。
例如,蝗虫灾害曾经给中国的农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蝗虫大量繁殖,成群结队地啃食农作物,短时间内就能让大片农田颗粒无收。
还有稻飞虱、小麦锈病、玉米螟等病虫害,它们每年都会在不同地区对农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二)森林病虫害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森林病虫害也时有发生。
松毛虫、杨树食叶害虫等会导致树木生长受阻,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树木死亡,影响森林的生态功能和木材供应。
(三)动物疫病动物疫病不仅会影响畜牧业的发展,还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像禽流感、猪瘟等疫病,一旦爆发,可能导致大量家禽家畜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影响市场上肉蛋奶的供应和价格。
(四)外来生物入侵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来生物入侵问题日益严重。
一些外来物种在新的环境中没有天敌制约,迅速繁殖扩散,挤压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
比如水葫芦、福寿螺、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它们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对农业、渔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多方面的危害。
二、中国生物灾害的特点(一)发生面积大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和地理环境多样,为生物灾害的发生提供了广泛的条件。
每年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面积都在数亿亩以上,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也相当可观。
(二)危害损失重生物灾害给中国的农业、林业和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统计,仅农作物病虫害每年导致的粮食损失就达到数百亿斤。
(三)成灾频率高由于气候异常、农业生态环境变化等因素,一些生物灾害频繁发生,甚至在同一地区连年成灾。
(四)区域性明显不同地区由于气候、土壤、植被等条件的差异,生物灾害的种类和发生程度也有所不同。
例如,南方地区的水稻病虫害较为严重,北方地区的小麦病虫害相对突出。
我国生态灾难的例子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许多生态灾难的发生。
下面列举了我国生态灾难的十个例子。
1. 沙漠化: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和沙漠化问题十分严重,这些地区的土地被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沙漠化。
2. 水污染:我国的水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许多河流和湖泊被污染,导致了水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3. 空气污染:我国的空气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许多城市的空气质量达不到标准,导致了许多健康问题。
4. 土壤污染:我国的土壤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许多地区的土壤被污染,导致了农作物的减产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5. 森林砍伐:我国的森林资源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许多地区的森林被过度砍伐,导致了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6. 水土流失: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也十分严重,许多地区的土地被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水土流失。
7. 生物多样性丧失: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许多物种濒临灭绝,导致了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8. 气候变化:我国的气候变化问题也十分严重,全球变暖导致了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如洪水、干旱等。
9. 地质灾害:我国的地质灾害也十分严重,许多地区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发生,导致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0. 垃圾污染:我国的垃圾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许多城市的垃圾处理不当,导致了环境污染和健康问题。
我国生态灾难的问题十分严重,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应该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个人也应该从自身做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生活在一个美好的环境中。
《中国的生物灾害》讲义一、生物灾害的概念与分类生物灾害是指由于有害生物的大量繁殖、扩散或入侵,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自然现象。
在中国,生物灾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农作物病虫害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蝗虫、稻飞虱、小麦锈病等。
蝗虫灾害曾在中国历史上多次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稻飞虱会吸食水稻汁液,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收。
小麦锈病则会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降低产量和品质。
2、森林病虫害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森林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不容忽视。
松毛虫、杨树食叶害虫、松材线虫等是常见的森林病虫害。
松毛虫能大量啃食松针,使松树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松材线虫被称为松树的“癌症”,一旦感染,松树很难救治,容易导致大面积松林死亡。
3、草原病虫害草原生态系统也面临着病虫害的威胁。
草原蝗虫、草地螟等是常见的草原害虫。
它们会啃食牧草,影响草原的植被覆盖和畜牧业的发展。
4、鼠害鼠害在中国广泛存在,不仅会偷吃粮食,还会破坏农田、草原和森林。
黑线姬鼠、褐家鼠等是常见的鼠类。
它们繁殖能力强,对农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5、外来生物入侵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来生物入侵问题日益严重。
水葫芦、加拿大一枝黄花、福寿螺等外来物种在中国多地蔓延,挤压本土生物的生存空间,破坏生态平衡。
二、生物灾害的特点1、普遍性生物灾害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无论是农业区、林区还是草原地区,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生物灾害影响。
2、区域性由于气候、地理、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差异,不同地区的生物灾害种类和危害程度有所不同。
例如,南方地区的水稻病虫害较为严重,北方地区的小麦病虫害则相对突出。
3、季节性许多生物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例如,某些病虫害在特定的季节爆发,这与害虫的生长发育周期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4、可预测性通过对有害生物的监测和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生物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为提前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第五节_中国的生物灾害生物灾害是指由生物组织和生物体所引起的危及人类和动植物种群健康、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灾害。
在中国,生物灾害问题十分严重,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农业害虫和病虫害。
一、农业害虫农业害虫是指能够危害植物的昆虫、螨类和蝗虫等昆虫类生物。
在中国,由于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害虫十分猖獗,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农业产业。
1.严重的农业害虫中国的农业害虫问题十分严峻,如螟虫、蚜虫、蝗虫和田鼠等,这些害虫可以破坏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直接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造成农民受损失。
2.控制措施为了防止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中国的农业部门和科研机构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化学控制、生物控制和整合控制等方法,从而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二、病虫害病虫害是指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对植物和动物造成的危害,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和农业生产产生巨大的威胁。
1.病毒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中国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有蚊媒的流行性乙型脑炎、蚊媒病毒病和农业上的病毒病等。
2.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如炭疽病、霍乱病等,它们不仅对人类有害,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也造成很大的危害。
3. 真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疾病,如白粉病、锈病、黑轮病等,它们对果树、蔬菜和作物的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4.寄生虫疾病寄生虫疾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如血吸虫、蛔虫、疟疾等。
它们对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三、结语中国的生物灾害问题十分严重,对农业产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必须通过科技手段改变现状,才能遏制生物灾害的发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生物灾害》讲义一、引言生物灾害是指由于生物的异常活动或其产物引发的对人类、生态系统和经济造成损害的现象。
中国作为一个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多样的国家,面临着多种生物灾害的威胁。
了解这些生物灾害的类型、特点、影响以及应对措施,对于保障国家的生态安全、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常见的生物灾害类型(一)农业病虫害1、蝗虫灾害蝗虫是中国历史上常见的农业害虫之一。
其繁殖能力强,群聚性高,一旦大规模爆发,会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的破坏。
例如,在古代,蝗灾常常导致粮食减产,引发饥荒。
2、水稻病虫害水稻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见的病虫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
这些病虫害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给农业生产带来损失。
(二)森林病虫害1、松毛虫松毛虫以松树的针叶为食,严重时会导致松树大面积死亡,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破坏。
2、美国白蛾美国白蛾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食性杂,繁殖量大,容易扩散,对阔叶林造成严重危害。
(三)草原生物灾害1、草原鼠害草原鼠类大量啃食牧草,破坏草原植被,导致草原退化。
2、草原虫害如蝗虫、草地螟等,会使草原的产草量大幅下降。
(四)外来生物入侵1、水葫芦水葫芦繁殖迅速,大量生长会阻塞河道,影响航运和水生生态系统。
2、红火蚁红火蚁具有攻击性,会叮咬人畜,破坏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三、生物灾害的特点(一)爆发的突然性许多生物灾害的发生往往难以预测,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爆发,给防控工作带来困难。
(二)传播的快速性生物可以借助风、水、动物等媒介快速传播,导致灾害范围迅速扩大。
(三)危害的严重性生物灾害不仅会造成农作物减产、森林资源受损,还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四)防控的复杂性由于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复杂,加上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使得生物灾害的防控措施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实施起来较为复杂。
四、生物灾害的影响(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影响农民的收入和国家的粮食安全。
中国的生物灾害(教案)第一章:生物灾害概述1.1 生物灾害的定义1.2 生物灾害的分类1.3 生物灾害的影响因素1.4 生物灾害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第二章:中国主要的生物灾害2.1 病虫害2.1.1 水稻病虫害2.1.2 玉米病虫害2.1.3 蔬菜病虫害2.2 杂草灾害2.3 动物疾病2.3.1 禽流感2.3.2 猪瘟2.3.3 牛瘟第三章:生物灾害的防治方法3.1 生物防治3.1.1 利用天敌控制害虫3.1.2 使用生物农药3.1.3 引入抗病虫植物3.2 化学防治3.3 物理防治3.4 综合治理第四章:生物灾害对农业的影响4.1 生物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4.2 生物灾害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4.3 生物灾害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4.4 生物灾害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第五章:生物灾害管理与政策5.1 生物灾害管理的意义5.2 生物灾害管理的现状与问题5.3 生物灾害管理的策略与措施5.4 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第六章:生物灾害的监测与预警6.1 生物灾害监测的重要性6.2 监测方法与技术6.2.1 病虫害监测6.2.2 杂草监测6.2.3 动物疾病监测6.3 预警体系的建立6.4 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利用第七章:生物灾害的应急处理7.1 应急处理的原则与流程7.2 应急处理的技术与方法7.2.1 病虫害的应急处理7.2.2 杂草灾害的应急处理7.2.3 动物疾病的应急处理7.3 应急处理中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第八章:生物灾害与可持续发展8.1 生物灾害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8.2 生物灾害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8.3 生物灾害防控与生态文明建设8.4 生物灾害与农业现代化第九章:案例分析与启示9.1 案例一: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9.2 案例二:松材线虫病爆发9.3 案例三:新冠病毒对全球农业的影响9.4 案例分析与启示10.1 生物灾害研究的进展与挑战10.2 生物灾害管理的发展方向10.3 科技创新在生物灾害防控中的应用10.4 未来生物灾害研究的趋势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生物灾害的分类与影响因素生物灾害的分类包括病虫害、杂草灾害、动物疾病等,了解各类生物灾害的特点和危害对象是教学重点。
我国生态灾难的例子
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造成了许多的生态灾难。
以下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些生态灾难并作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沙漠化灾难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一些偏远贫瘠的地区,由于过度地开发和土地的过度利用,导致了沙漠化的加剧。
例如在中国的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由于当地居民过度地砍伐树木和开荒种植,导致了土壤枯竭和水流干涸,最终导致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极大。
解决方案: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规控制当地居民的行为,鼓励发展沙漠旅游以及绿化工程,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2.水污染灾难
我国的水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长江、黄河等河流不仅遭受了土地污染,更是在一些工业企业的排放下受到了化学、重金属污染等方面的破坏。
解决方案:政府应督促企业遵守环保法规,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监督力度,建立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接收、处理、转运和处置等措施,对污染物的超标排放开展惩罚和处罚。
3.气候灾难
我国还面临着气候灾难的威胁,全球变暖、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等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解决方案:政府应积极响应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采取减排措施、加强重点地区的环保管理工作,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总的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需要政府、企业和广大公众的共同努力。
我们应该加强环保意识,发扬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精神,从微小的环节开始,从自己和身边的环境做起,构筑崭新的生态环境。
《中国的生物灾害》讲义一、生物灾害的定义与分类生物灾害是指由于生物的异常活动或者它们对人类生活、生产造成的危害。
在中国,生物灾害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农业病虫害这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
例如,蝗虫灾害在历史上曾多次给我国农业带来巨大损失。
蝗虫大量繁殖时,会迅速啃食农作物的叶片和茎秆,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还有稻飞虱、小麦锈病等,它们会侵害农作物的不同部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二)森林病虫害森林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也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松毛虫是常见的森林害虫之一,它们会啃食松树的针叶,严重时可导致松树死亡。
此外,还有杨树溃疡病、桉树焦枯病等,对森林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三)动物疫病家畜家禽的疫病如禽流感、猪瘟等,不仅会导致养殖业的经济损失,还可能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类,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
(四)外来生物入侵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一些外来物种被引入我国。
有些外来物种由于缺乏天敌,迅速繁殖和扩散,挤压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破坏生态平衡。
比如水葫芦,它在一些水域大量生长,堵塞河道,影响航运和水生生物的生存。
二、中国生物灾害的特点(一)发生频率高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为各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丰富的条件。
同时,农业和林业的大规模生产也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导致生物灾害频繁发生。
(二)危害范围广生物灾害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会对森林、草原、水域等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范围广泛。
(三)损失严重生物灾害给我国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三、生物灾害的成因(一)自然因素气候的变化,如异常的温度、降水等,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规律,从而增加生物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二)人为因素1、不合理的种植和养殖方式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单一的种植品种等,使得生态系统变得脆弱,容易引发病虫害。
2、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在没有充分评估风险的情况下引进外来物种,导致其在新的环境中失控繁殖。
2.4中国的生物灾害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生物灾害的种类和地理分布。
(2)基于洪涝和旱灾对农业的危害,理解生物灾害加剧我国农业灾情的原因。
(3)学会分析我国病虫害多发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4)知道严格控制有害生物进入国门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中国不同区域生物灾害的种类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分析,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增强关注家乡、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
我国病虫害多发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教学难点
中国生物灾害的种类和地理分布。
教学方法与手段
综合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综合比较法、读图分析法
集体备课记要
1.集体研讨确定三维教学目标,精心制作导学案。
2.学生自主完成自学部分,然后展示分享,后教师精讲点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大屏幕展示温故而知新的问题: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类型有哪些?学生回答。
展示森林虫害的flash动画,要求学生判断这是哪一类自然灾害?学生回答:生物灾害。
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中国的生物灾害。
展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学生阅读)
我们先来学习农作物病虫害,看大屏幕,农作物病虫害有哪些,主要分布区是哪?(学生看课本和图,教师板书)
一、农作物病虫害(板书)
读图由学生归纳:中国主要的农作物病虫害主要有水稻病虫害和小麦病虫害。
出示中国水稻病虫害和小麦病虫害分布图
学生回答农作物病虫害的类型和特点以及分布。
(绘图画出秦岭淮河一线)
思考1:农作物病虫害的危害是什么?(一分钟思考讨论)
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
危害
农产品大批量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了解了小麦和水稻病虫害后,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一种农作物病虫害。
(展示棉铃虫图片)
拓展探究1我国棉铃虫的分布,找出主要分布区。
学生回答:位于新疆棉产区和黄河流域棉产区。
小组探究:棉铃虫应该怎样防止?(小组讨论2分钟)
1、农业防治。
合理间套:棉花与玉米或大蒜间隔种植,整枝灭虫、灌水灭虫
2、生物防治。
放虫灭虫、利用自然天敌灭虫。
3、人工防治。
人工捉虫、抹卵灭虫。
4、物理防治。
施肥灭虫、黑灯光诱虫、杨柳枝诱虫。
5、化学防治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二、森林病虫害(板书)
森林病虫害分布图片
森林病虫害分布与什么因素有关?
气温和地形(教师指图)
课堂评价1农作物病虫害和森林病虫害(5分钟做题,2分钟讨论)
松毛虫是我国常见的森林害虫之一,喜食松针叶,松毛虫种群的暴发可引起松林成片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后果。
通过向松林中引入灰喜鹊,可以有效控制虫害。
根据材料及我国松毛虫危害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喷洒农药相比,引入灰喜鹊控制松毛虫危害的方法有哪些好处?
(2)从图中可看出,我国遭受马尾松毛虫危害的主要有哪些地区?四川省受哪几种松毛虫危害?(3)我国松毛虫危害区的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
(4)据调查,人造马尾松林比天然马尾松林更易遭受松毛虫危害,原因是什么?
(1)引入灰喜鹊控制松毛虫危害属于生物措施,具有成本低、能取得长期持续的防治效果、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
(2)马尾松毛虫主要分布在秦岭一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东部及其以东地区;四川省受云南松毛虫、马尾松毛虫、油松毛虫三种松毛虫危害。
(3)东部多,西部少;东部气候湿润,松林分布广泛,西部干旱和高寒气候区广,松林面积小。
(4)人造马尾松中生物种类单一连片;利于松毛虫就近传播。
三、蝗灾与鼠害
思考2:
1.读教材P58图
2.45中国飞蝗的分布,从种类、分布两方面分析我国蝗灾有哪些特点?
2.黄淮平原农业区为何多蝗灾发生?
课堂评价2练习题4、5、7题目练习。
3.鼠害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播放短片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评价3蝗虫与鼠害(4分钟自主做题,2分钟讨论分析)
材料一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发布2009年草原鼠害调查情况:全区春季草原鼠害危害面
积达10 715万亩,严重危害面积为5 225.6万亩。
位于呼伦贝尔草原的新巴尔虎右旗鼠害面积达800多万亩,占全旗草场的40%。
当地监测显示,该旗生存着上亿只老鼠,每天可吃掉上千吨牧草。
材料二2009年夏季,受上游降水影响,洞庭湖区水位迅速上升,约20亿只东方田鼠从洞庭湖滩向垸内转移。
湖滩上到处可见老鼠窝,堤岸、护坡变得千疮百孔。
材料三内蒙古东部土地类型及气候资料
(1)鼠灾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2)联系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呼伦贝尔草原和洞庭湖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3)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防治鼠灾?
(1)啃食农作物、牧草及林木,危害农林牧业生产;在地下打洞,危及防洪大堤等工程安全;加剧土地荒漠化;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2)呼伦贝尔草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较少;温带草原面积广阔。
洞庭湖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植被茂盛;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加强鼠灾监测;改善灾区的生态环境,利用天敌灭鼠;采用药物灭鼠;修建防鼠墙等。
拓展探究:生物入侵——以美国白蛾为例(分组讨论)
材料一每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它的主题是“外来入侵物种”。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被引入或散布到其原有生活区域之外并威胁到生物多样性的物种。
国际社会把栖息地丧失、外来物种入侵、传统化学污染和气候变化列为当今全球四大环境问题。
材料二1979年,第一只美国白蛾由朝鲜传入我国东北,所到之处,枝枯叶落,如同经历一场“无烟的火灾”。
2008年,它从西北方向进入临沂市,随后开始了大规模的繁殖。
(1)美国白蛾为什么会在我国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形成危害?
(2)简要叙述美国白蛾防治的措施?
(3)如何防范外来物种入侵?
(1)白蛾的繁殖能力强;我国缺少美国白蛾的天敌。
(2)严格检疫,防止美国白蛾由疫区传入;人工防治;利用生物和化学药剂喷药防治;杀虫灯诱杀成虫;剪除网幕,除幼虫;绑草把诱蛹。
(3)完善外来入侵物种立法,强化国家管理职能;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加强物流监测;加强外来入侵生物预防和控制研究;加强科普教育,要提高公民防范意识。
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中国主要的生物灾害,需要掌握它们各自的分布及类型,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在案例里边分析问题。
作业
观察生活,看看身边还有哪些生物入侵的例子,分析它们对于我们的生活会造成什么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小组为单位,撰写小论文。
板书设计
一、农作物病虫害
二、森林病虫害
三、蝗灾与鼠害
四、生物入侵——以美国白蛾为例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课本及其案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地位,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在于生活案例太少,学生感性认识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