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大桥介绍PPT,谢惠东
- 格式:ppt
- 大小:801.50 KB
- 文档页数:18
南京长江大桥简介导读:位于南京市西北面长江上,连通市区与浦口区,是一座我国自己设计建造的双层双线公路、铁路两用桥,1968年12月29日竣工。
上层的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还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下层的铁路桥长6772米,宽14米,铺有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
其中江面上的正桥长1577米,其余为引桥,公路引桥采用富有中国特色的双孔双曲拱桥形式。
公路正桥两边的栏杆上嵌着200幅铸铁浮雕,人行道旁还有150对白玉兰花形的路灯,南北两端各有两座高70米的桥头堡,堡内有电梯可通铁路桥、公路桥及桥头堡上的了望台。
堡前还各有一座高10余米的工农兵雕塑。
南堡下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公园。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十八日,中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它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的一个飞跃。
南京长江大桥被收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长江从西至东横贯江苏省,此段全长四百二十五公里,阻隔地处长江南北两岸的城乡陆路交通。
一九五八年九月,中国政府决定兴建南京长江大桥。
一九六0年九月主要工程江心桥墩动工时,正值中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大桥建设资金缺乏,建筑材料供应紧张,接着“文化大革命”的派性斗争波及大桥工地;使工程处于瘫痪状态,幸而已故周恩来总理在关键时刻坚决支持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工作,对建桥工人发出指示,不能停工,继续架设钢梁使铁路通车。
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工程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得以顺利建成。
南京长江大桥选址在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
由于这里水深三十至四十米,水下泥沙覆盖层厚,江底岩层情况复杂。
外国桥梁专家曾经预言:在南京造桥,基础工程这一关就过不了。
但是中国建桥工人和技术人员凭着聪明才智,根据江底不同的水文地质情况,分别采取几种类型的管柱基础和沉井基础,攻克了基底质量检验与水下焊接、氧割等技术难题,终于在一九六八年建成了南京长江大桥,这是桥梁工程中的一大创举,在当时国际上是属罕见。
南京长江长桥是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双线铁路桥,正桥十孔,全长一千五百七十七米,连同两端引桥总长:铁路桥长六千七百七十二米,公路桥长四千五百八十九米,宽十五米。
【篇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进一步学习比喻句,体会比喻的好处。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大桥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能力训练点1.训练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顺序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让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增强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弄清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二)解决办法1.充分利用录像、投影,并和语言文字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在理解一、二自然段时,通过谈、看、画、想、议等,先弄懂每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再引导学生理解叙述顺序,看清句与句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一)在教师引导下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
(二)学生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
(三)结合导读与课后思考题,找出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相互讨论交流。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五、教具准备(一)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录像片及投影片。
(二)配有音乐的朗读课文的磁带。
(三)电视、录像机、录音机、投影仪。
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你见过大桥吗?说说自己见过的大桥的样子。
(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我国着名的南京长江大桥。
(板书课题后放录像)(二)看图说话,了解大桥。
1.南京长江大桥怎么样?(十分雄伟壮丽)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大桥有什么不同?(铁路、公路两用桥,有正桥、引桥,桥非常大。
)2.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大桥结构特点。
(1)这幅图,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什么?(雄伟壮丽的南京大桥横跨在江面上)(2)大桥有几个桥墩?(九个)桥墩怎么样?(3)桥身给你什么感觉?(4)桥面怎样?(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5)桥的两侧都有些什么?(引导学生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3.教师介绍。
南京长江大桥1958年,我国建桥战线的一部分职工、干部,刚刚经过建造武汉长江大桥和白沙沱长江大桥的锻炼,又投入了建造南京长江大桥的战斗。
他们在党中央、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经过近9个年头的艰苦奋斗,终于在1968年12月28日胜利建成了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是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双层桥梁。
铁路桥面全长6772米,公路桥面全长4588米,江面正桥十孔,长1576米。
桥身从水下最深基础的基底到桥头堡顶端,高140余米。
10孔钢梁中有9孔跨径各长160米。
是我国当时规模最大、跨径最长的一座大型桥梁。
下层可供两列火车对开,上层可供4辆大型汽车平行行驶,桥下可通航长江上最大的轮船,构成一个东西南北四达的、大交通量立体组合体系。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是我国桥梁史上光辉的一页。
它说明:我国人民从此可以完全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和材料、设备,担负起在祖国的任何大江大河上建造大型现代化桥梁的任务。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桥梁工程受到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一直停留在主要利用人力、简单设备和天然材料进行架桥的水平,只能在较浅的水域建造较小跨径的和承载能力较低(石拱桥除外)的桥梁。
南宋时期始建的漳州虎渡桥,造桥者想在扩大石梁的跨径方面有所突破,在最大的桥孔上架设约6尺宽、5尺厚(当地人称一扁担厚)的3根大石梁,每根石梁估计重达200吨,实属前所未有,因而曾有“江南桥梁,虎渡第一”的称誉。
但它的跨径,也只达到23米左右,而且因为自重过大,其静重弯矩所产生的拉应力估算达每平方公分50公斤,已接近极限强度。
经过较长时间的风雨浸蚀,就由于自重大将石梁折断。
在基础工程方面,古代桥工所受到的条件限制更其严酷。
广东潮安的广济桥,根据解放后勘探部分桥址,在水下25米深处发现有桥基残石,这可能是古桥中最深的桥基了,但因为桥墩基础深,墩身势必肥大,以致在东西两端部分桥墩建成后,阻水面积就达到40%以,使中间一段的水中墩再也无法建造起来,长期以来只能靠浮桥济渡。
南京长江大桥简介
南京长江大桥1960年1月18日正式动工的。
1968年9月铁路桥通车,同年12月公路桥通车,南京长江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特大桥,铁路桥长6772米,公路桥长4588米,桥下可通行万吨轮船。
南京长江大桥是继武汉长江大桥、重庆白沙陀长江大桥之后第三座跨越长江的最大的一座大桥。
大桥通车后,津浦、沪宁两线正式接通,从北京可直达上海,自此京沪铁路已全部贯通。
南京长江大桥,由引桥和正桥两部分组成,上层为公路桥,正桥长1577米,引桥长3012米,宽19.5米,可供4辆大卡车同时并行;下层为铁路桥,全长6772米,宽14米,铺设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
两端接地部分建有22个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桥孔。
桥的南北各有一对桥头堡,高为70米,桥头堡上各有三面红旗,象征着50年代的人民公社、大跃进和总路线。
而塑像上5个人物,是当时中国社会的5大组成部分,即工、农、兵、学、商。
他们共举五星红旗昂首向前,象征着团结一致革命的苦干精神。
大桥两侧整齐地排列着的是150对白玉兰花灯,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齐放,万盏灯火,把大桥雄姿勾勒得更加清晰、迷人,着实是一幅“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画面。
“天堑飞虹”作为金陵四十景之一,可谓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