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程原理综合性实验膳食纤维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3
实训项目四大豆膳食纤维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大豆不溶性膳食纤维加工技术,能够利用大豆膳食纤维制备出一种功能食品。
2.实验原理膳食纤维是指不能被人体消化道酶所消化的非淀粉类多糖,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低聚糖、木质素、树胶和蜡脂类物质。
它分为水溶性和水不溶性两类。
膳食纤维的来源比较广泛,其中大豆膳食纤维就是一种优质的天然膳食纤维。
大豆皮含有60%左右的粗纤维,是一种丰富的膳食纤维资源。
大豆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可借助化学法和酶法进行分离。
大豆膳食纤维具有明显的降低血浆胆固醇、调节胃肠功能及胰岛素水平等功效;在面制品中能增强面粉结构特性,有效改善面包烘焙效果,广泛用于食品、糕点、饮料、糖果和医药、保健品生产领域。
3.实验方法3.1工艺流程豆渣→胶体磨→脱脂→脱腥→脱色→抽滤→漂洗→脱水→干燥→粉碎→包装→成品3.2工艺要点(1)大豆粉碎至100目,按1:15加水混匀,用胶体磨均质处理备用。
(2)豆渣脱脂:方法一,NaOH皂化,加入5 %的NaOH,水浴加热至40 ℃,保温4h;方法二,加入0.05%(干基)碱性脂肪酶水解,调节pH8.5-9.0,水浴加热至30 ℃,保温5h。
(3)豆渣脱腥:大豆经浸泡、磨浆和分离后,本身所固有的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小分子醛酮醇大多数留存在豆渣中,因而使豆渣发出豆腥味。
可采用加碱脱腥(加入0.85%NaOH,煮沸30min)或真空脱腥(80°C,30kPa)的方法去除。
(4)H2O2脱色:料液中加入5% H2O2水浴加热至55 ℃,保温5h。
(5)真空抽滤后,按1:15加水漂洗2-3次,将大豆纤维充分水洗接近中性。
(6)干燥和粉碎将水洗至中性的大豆纤维放在80℃的条件下的真空干燥机中,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后的大豆纤维再经粉碎机粉碎至150-200目。
实训项目五植物多糖饮料的加工1.实验目的结合饮料加工工艺学的原理,设计一款添加植物多糖的饮品。
熟悉饮料的加工流程。
2.实验原理枸杞子是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之功效,而枸杞多糖是枸杞子中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增强免疫、抗肿瘤作用,可以有选择性地增强T 细胞抗癌的功能;可增强天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和T淋巴细胞活力,促进白介素的生成,增强单核细胞的免疫活力;可拮抗自由基过氧化,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减轻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有抗衰老之效。
膳食纤维的测定方法酶-重量法1.原理:样品分别用α-淀粉酶、蛋白酶、葡萄糖苷酶进行酶解消化以去除蛋白质和可消化的淀粉。
总膳食纤维(TDF)是先酶解,然后用乙醇沉淀,再将沉淀物过滤,将TDF残渣用乙醇和丙酮冲洗,干燥称重。
不溶性和可溶性膳食纤维(IDF和SDF)是酶解后将IDF过滤,过滤后的残渣用热水冲洗,经干燥后称重。
SDF是将上述滤出液用4倍量的95%乙醇沉淀,然后再过滤,干燥,称重。
TDF、IDF 和SDF量通过蛋白质、灰分含量进行校正。
2.适用范围AOAC991.43本方法适用于各类植物性食物和保健食品。
3.仪器3.1烧杯:400或600ml高脚型。
3.2过滤用坩埚:玻料滤板,美国试验和材料学会(ASTM)40-60μm,Pyrex60ml(CorningNo.36060buchner,或同等的)。
如下处理:(1)在灰化炉525℃灰化过夜。
炉温降至130℃以下取出坩埚。
(2)用真空装置移出硅藻土和灰质。
(3)室温下用2%清洗溶液浸泡1小时。
(4)用水和去离子水冲洗坩埚;然后用15ml丙酮冲洗然后风干。
(5)在干燥的坩埚中加0.5g硅藻土,在130℃烘干恒重。
(6)在干燥器中冷却1小时,记录坩埚加硅藻土重量,精确至0.1mg。
3.3真空装置:(1)真空泵或抽气机作为控制装置。
(2)1L的厚壁抽滤瓶。
(3)与抽滤瓶相配套的橡皮圈。
3.4振荡水浴箱:(1)自动控温使温度能保持在98±2℃。
(2)恒温控制在60℃。
3.5天平:分析级,精确至±0.1mg。
3.6马福炉:温度控制在525±5℃。
3.7干燥箱:温度控制在105和130±3℃。
3.8干燥器:用二氧化硅或同等的干燥剂。
干燥剂两周一次在130℃烘干过夜。
3.9PH计:注意温控,用pH4.0、7.0和10.0缓冲液标化。
3.10移液管及套头:容量100μl和5ml。
3.11分配器或量筒:(1)15±0.5ml,供分配78%的乙醇,95%的乙醇以及丙酮。
膳食纤维测定原理
膳食纤维测定原理是通过测量食物样品中的不溶性和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来评估其膳食纤维含量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如下:
1. 来自食物样品的膳食纤维可以通过一系列预处理步骤来提取和分离。
一般来说,样品首先需要被酶解,以将可溶性膳食纤维从样品中释放出来。
2. 提取过程通常使用不同溶剂(如乙醇、酸、酚等),并通过机械搅拌或超声波处理来增强提取效果。
这将有助于将纤维素和其他成分从样品基质中分离出来。
3. 提取得到的溶液通常需要进行进一步净化和浓缩。
这可以通过离心、过滤或其他净化方法来完成。
目的是去除杂质,使得最终测定结果更加准确。
4. 在提取和净化的过程中,测定膳食纤维的主要方法之一是使用重铬酸钠。
该方法基于重铬酸钠与纤维素形成不容易溶解的沉淀的反应。
此外,也可以使用其他糖类或酸碱滴定法来测定溶解性纤维素的含量。
5. 最终,根据测定所用方法的不同,可以得到食物样品中的不溶性和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
通常以克/100克食物样品的形式来报告。
需要注意的是,膳食纤维测定原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的实验操作和仪器设备。
不同的测定方法可能会有一些细微
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膳食纤维含量测定时,应根据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标准来操作。
食物中的纤维素含量测定实验为了了解食物中纤维素的含量,我们进行了一项纤维素含量测定实验。
通过该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不同食物中纤维素的相对含量,从而对食物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估。
下面将详细介绍实验的步骤和结果。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 收集不同种类的食物样品,包括水果、蔬菜、谷物等。
- 将样品分别洗净、切碎,并晾干备用。
- 准备一系列所需试剂,如硝酸铋溶液、硫酸、甘油等。
2. 纤维素提取:- 取适量样品加入试管中,加入硝酸铋溶液,浸泡一段时间。
- 将试管加热至沸腾,保持一段时间。
- 过滤液体,收集渣滓。
3. 焙烧和灼烧:- 将所收集的渣滓转移到预先称量好的瓷盘中。
- 将瓷盘放入恒温箱中,进行焙烧,使渣滓变为灰烬。
- 对灰烬进行灼烧,以去除有机物质。
4. 纤维素含量计算:- 将灼烧后的灰烬加入试管中,加入硫酸和甘油。
- 加热试管,使纤维素溶解。
- 将溶液转移到烧杯中,并用水稀释。
- 使用专用设备(如纤维素检测仪)对溶液进行纤维素含量测定。
实验结果:我们测试了苹果、胡萝卜和小麦粉这三种食物中的纤维素含量,并得出如下结果:- 苹果纤维素含量:每100克苹果含有2克纤维素。
- 胡萝卜纤维素含量:每100克胡萝卜含有1.5克纤维素。
- 小麦粉纤维素含量:每100克小麦粉含有3克纤维素。
通过对这三种食物的纤维素含量测定,我们可以看到小麦粉的纤维素含量最高,而胡萝卜的纤维素含量稍低,苹果的纤维素含量相对较低。
这表明小麦粉在食物中的纤维素补充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而胡萝卜和苹果则在纤维素摄入方面相对较低。
纤维素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它能促进消化系统的运作,预防便秘,并对预防慢性疾病如心脏病和糖尿病等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科学合理地摄入足够的纤维素对于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定了不同食物中纤维素的含量,并发现小麦粉纤维素含量相对较高,胡萝卜和苹果的纤维素含量较低。
这些结果对于我们选择合理的食物以满足纤维素需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粗纤维”一词最早用于营养学研究;并被认为是对人体不起营养作用的一种非营养成分..然而近年来分析技术的发展和对这种“非营养素”认识的提高;“粗纤维”也被“膳食纤维”所替代;而且赋予更丰富的内容..膳食纤维大致分为二类;一类为可溶性的;一类为不可溶性的;二者合并即为总的膳食纤维..它主要包括植物细胞壁的成分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木质素、角质和二氧化硅等成分;最早曾有中型洗涤剂法和酸性洗涤剂法等;测定结果常不能包括全部..本章所介绍的Englist建立的、AOAC推荐的方法..它主要测定为可溶性的膳食纤维、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和总膳食纤维三种..膳食纤维实际上属于碳水化合物的范畴..膳食纤维的物化特性主要包括5个方面:1很高的持水力..2对阳离子有结合和交换能力..3对有机化合物有吸附螯合作用..4具有类似填充剂的充盈作用..5可改变肠道系统中的微生物群系组成..膳食纤维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三种;包括非酶-重量法、酶重量法和酶化学法..非酶重量法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方法;只能用于粗纤维的测定..而中性洗涤剂法也只能测定不溶性的膳食纤维..酶重量法却可以测定总膳食纤维包括可溶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也是AOAC的标准方法..酶化学法是AOAC最新承认的另一个标准方法;但此法易受仪器条件的限制;不适用于普通实验室..目前国标采用的还是中性洗涤剂法;食物成分表中列出的数据都是不溶性膳食纤维;所以下文先介绍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方法..一中性洗涤剂法1.原理在中性洗涤剂的消化作用下;样品中的糖、淀粉、蛋白质、果胶等物质被溶解除去;不能消化的残渣为不溶性膳食纤维;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角质和二氧化硅等;并包括不溶性灰分..2.适用范围GB12394—90适用于各类植物性食物和含有植物性食物的混合食物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3.仪器1烘箱:110~130℃..2恒温箱:37±2℃..3纤维测定仪..4如没有纤维测定仪;可由下列部件组成:电热板:带控温装置..高型无嘴烧杯:600mL..玻料坩埚:容量50mL;孔径40~60μm..回流冷凝装置..抽滤装置:由抽滤瓶、抽滤垫及水泵组成..4.试剂实验用水均为蒸馏水;试剂不加说明均为分析纯试剂..1无水亚硫酸钠..2石油醚:沸程30~60℃..3丙酮..4甲苯..5中性洗涤剂溶液:将18.61gEDTA二钠盐和6.81g+水合四硼酸钠置于烧杯中;加水约150mL;加热使之溶解;将30g月桂基硫酸钠和10mL乙二醇独乙醚溶于约700mL热水中;合并上述两液;再将4.56g无水磷酸氢二钠溶于150mL热水中;再并入上述溶液中;用磷酸调节上述混合液至pH6.9~7.1;最后加水至1000mL..6磷酸盐缓冲液:由38.7mL0.1mol/L磷酸氢二钠和61.3mL0.1mol/L磷酸二氢钠混合而成;pH 为7..72.5%α—淀粉酶溶液:称取2.5gα—淀粉酶Sigma公司;VI-A型;产品号6880溶于100mLpH7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离心;过滤;滤过的酶液备用..8耐热玻璃棉:耐热130℃;美国Corning玻璃厂出品;PYREX牌..5.操作步骤1样品制备:①粮食:磨粉;过20目筛1mm;贮于塑料瓶内;盖紧瓶塞保存;备用..②蔬菜及其他植物性食物:取其可食部;用水洗净;纱布吸去水分;打碎;沸合均匀后备用..③脂肪含量超过10%样品:需先去除脂肪;即样品1.00g;用石油醚提取3次;每次10mL..2取样0.5~1.0g;加100mL中性洗涤剂溶液;再加0.5g无水硫酸钠..3电炉加热;5min内使其煮沸;移至电热板上;保持微沸1h..4于玻料坩埚中铺1g玻璃棉;移至烘箱中;110℃4h;取出置干燥器中;晾至室温;万分之一天平称重;得m1..5将煮沸后样品趁热倒入滤器;用水泵抽滤..用600mL热水90~100℃;分数次洗烧杯及滤器;抽干..洗净滤器下部的液体和泡沫;塞上橡皮塞..6于滤器中加酶液;液面需覆盖纤维;用细针挤压掉其中气泡;加几滴甲苯;盖上表玻皿;37℃恒温箱中过夜..7取出滤器;除去底部塞子;抽去酶液;并用300mL热水分数次洗去残留酶液;用碘液检查;如有残留;继续加酶水解;如淀粉已除尽;抽干;再以丙酮洗2次..8将滤器置烘箱中;110℃4h;取出;置干燥器中;晾至室温;精确称重;得m2..6.计算式中ω——样品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m1——滤器加玻璃棉的质量;g;m2——滤器加玻璃棉及样品中纤维的质量;g;m——样品质量;g..7.注意事项1因酶配成溶液后其活力会随时间延长而下降;从而影响酶解效力;所以酶溶液需当天现配..2过滤时若遇到操作困难;可采取滴加淀粉酶和将样品称重减少至0.3g的方法来加快过滤..3每次实验用完的坩埚去除玻璃棉;若玻板上残渣较多;可用重铬酸钾洗液浸泡数小时后取出;用水冲洗干净以备下次实验使用..二酶-重量法1.原理样品分别用α-淀粉酶、蛋白酶、葡萄糖苷酶进行酶解消化以去除蛋白质和可消化的淀粉..总膳食纤维TDF是先酶解;然后用乙醇沉淀;再将沉淀物过滤;将TDF残渣用乙醇和丙酮冲洗;干燥称重..不溶性和可溶性膳食纤维IDF和SDF是酶解后将IDF过滤;过滤后的残渣用热水冲洗;经干燥后称重..SDF是将上述滤出液用4倍量的95%乙醇沉淀;然后再过滤;干燥;称重..TDF、IDF和SDF量通过蛋白质、灰分含量进行校正..2.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各类植物性食物和保健食品AOAC991.43..3.仪器1烧杯:400mL或600mL高脚型..2过滤用坩埚:玻料滤板;美国试验和材料学会ASTM40~60μm;Pyrex60mLCorningNo.36060buchner;或同等的..如下处理:①在灰化炉525℃灰化过夜..炉温降至130℃以下取出坩埚..②用真空装置移出硅藻土和灰质..③室温下用2%清洗溶液浸泡1h..④用水和去离子水冲洗坩埚;然后用15mL丙酮冲洗然后风干..⑤在干燥的坩埚中加0.5g硅藻土;在130℃烘干恒重..⑥在干燥器中冷却1h;记录坩埚加硅藻土质量;精确至0.1mg..3真空装置:①真空泵或抽气机作为控制装置..②1L的厚壁抽滤瓶..③与抽滤瓶相配套的桷皮圈..4振荡水浴箱:①自动控温使温度能保持在98±2℃..②恒温控制在60℃..5天平:分析级;精确到±0.1mg..6马福炉:温度控制在525±5℃..7干燥箱:温度控制在105℃和130±3℃..8干燥器:用二氧化硅或同等的干燥剂..干燥剂两周一次在130℃烘干过夜.. 9pH计:注意温控;用pH4.0、7.0和10.0缓冲液标化..10移液管及套头:容量100μL和5mL..11分配器或量筒:①15±0.5mL;供分配78%的乙醇、95%的乙醇以及丙酮..②40±0.5mL;供分配缓冲液..12磁力搅拌器和搅拌棒..4.试剂全过程使用去离子水;试剂不加说明均为分析纯度剂..1乙醇溶液:①85%:加895mL95%乙醇在1L量筒中;用水稀释至刻度..②78%:加821mL95%乙醇在1L量筒中;用水稀释至刻度..2丙酮..3供分析用酶:在0~5℃下贮存..①热稳定α-淀粉酶溶液:Cat.No.A3306;SigmaChemicalCo.;St.Louis;MO63178;或Termamyl300L;Cat.No.361-6282;Novo-Nordisk;Bagsvaerd;Denmark;或等效的酶..②蛋白酶:Cat.No.P3910;SigmaChemicalCo.;或等效的..当天用MES/TRIS缓冲液中现配50mg/mL酶溶液..③淀粉葡糖苷酶溶液:Cat.No.AMGA9913;SigmaChemicalCo.;或等效的..4硅藻土:酸洗Celite545AW;No.C8656;SigmaChemicalCo.;或等效的..5洗涤液:两者挑一..①铬酸:120g重铬酸钠Na2Cr2O7·2H2O;1000mL蒸馏水和1600mL浓硫酸..②实验室用液体清洁剂;预备急需清洗的Micro;InternationalProductsCorp.;Trenton;NJ08016;或等效的..用水配制2%溶液..6MES-TRIS缓冲液:0.05mol/L;温度在24℃时pH为8.2..①MES:2-N-吗啉代磺酸基乙烷No.M-8250;SingmaChemicalCo.或等效的..②TRIS:三羟羟甲基氨基甲烷No.T-1503;SigmaChemicalCo.或等效的..在1.7L的蒸馏水中溶解19.52gMES和12.2gTRIS;用6mol/LNaOH调pH到8.2;用水定容至2L 注意:24℃时的pH为8.2;但是;如果缓冲液温度在20℃;pH就为8.3;如果温度在28℃;pH为8.1..为了使温度在20~28℃之间;需根据温度调整pH..7HCl溶液:0.561mol/L;加93.5mL6mol/L盐酸到700mL水中;用水定容1L..5.操作方法1样品制备:①固体样品:如果样品粒度>0.5mm;研磨后过0.3~0.5mm40~60目筛..②高脂肪样品:如果脂肪含量>10%;用石油醚去脂..每克样品用25mL;每次提取完静置一会儿再小心将烧杯倾斜;慢慢将石油醚倒出;共洗3次..③高碳水化合物样品:如果样品干重含糖>50%;用85%乙醇去除糖分;每克样品每次10mL;共洗3次轻轻倒出;然后在40℃烘箱中不时翻搅干燥过夜;并研磨过0.5mm筛..2样品消化:①准确称取双份1.000±0.005g样品m1和m2;置于高脚烧杯中..②在每个烧杯中加入40mLMES-TRIS缓冲液;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直到样品完全分散注意:防止团块形成;使受试物与酶能充分接触..③用热稳定的淀粉酶进行酶解处理:加100μL热稳定的淀粉酶溶液;低速搅拌..用铝箔片将烧杯盖住;在95~100℃水浴中反应30min注意:起始的水浴温度应达到95℃..④冷却:所有烧杯从水浴中移出;晾至60℃..打开铝箔盖;用刮勺将烧杯边缘的网状物以及烧杯底部的胶状物刮离;以使样品能够完全的酶解..用10mL蒸馏水冲洗烧杯壁和刮勺..⑤用蛋白酶进行酶解处理:在每个烧杯中各加入10μL蛋白酶溶液..用铝箔盖住;在60℃持续摇动反应30min注意:开始时的水浴温度应达60℃;使之充分反应..⑥pH测定:30min后;打开铝箔盖;搅拌中加入5mL0.561mol/LHCl至烧杯中..60℃时用溶液或1mol/LHCl溶液调最终pH为4.0~4.7注意:当溶液为60℃时检测和调整pH;因为在较低温度时pH 会偏高..⑦用淀粉葡糖苷酶溶液酶解处理:搅拌同时加100μL淀粉葡糖苷酶溶液..用铝箔盖住;在60℃持续振摇反应30min;温度应恒定在60℃..3测定:①总的膳食纤维测定:用乙醇沉淀膳食纤维:在每份样品中;加入预热至60℃的95%乙醇225mL;乙醇与样品的体积比为4:1..室温下沉淀1h..过滤装置:用15mL78%乙醇将硅藻土湿润和重新分布在已称重的坩埚中..用适度的抽力把坩埚中的硅藻土吸到玻板上..酶解过滤;用78%乙醇和刮勺移所有内容物微粒到坩埚中注意:如果一些样品形成胶质;用刮勺破坏表面;以加速过滤..抽真空;分别用15mL的78%乙醇;95%乙醇和丙酮冲洗残渣各2次;将坩埚内的残渣抽干后在105℃烘干过夜..将坩埚置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坩埚重量;包括膳食纤维残渣和硅藻土;精确称至0.1mg..减去坩埚和硅藻土的干重;计算残渣重..②蛋白质和灰分的测定:取成对的样品中的一份测定蛋白质;用本书前述或GB-960.52方法测定..用N×6.25作为蛋白质的转换系数..分析灰分时用平行样的第二份在525℃灼烧5h;在干燥器中冷却;精确称至0.1mg;减去坩埚和硅藻土的质量;即为灰分质量..③不溶性膳食纤维测定:称适量样品按②进行酶解;过滤前用3mL水湿润和重新分布硅藻土在预先处理好的坩埚上;保持抽气使坩埚中的硅藻土抽成均匀的一层..过滤并冲洗烧杯;用10mL70℃水洗残渣2次;然后再过滤并用水洗;转移到600mL高脚烧杯;保留用以测定可溶性膳食纤维;按④操作..用抽滤装置;分别用15mL78%乙醇;95%乙醇和丙酮各冲洗残渣2次..注意:应及时用78%乙醇、95%乙醇和丙酮冲洗残渣否则可造成不溶性膳食纤维数值的增大按②用双份样品测定蛋白质和灰分..④可溶性膳食纤维测定:将不溶性膳食纤维过滤后的滤液收集到600mL高脚烧杯中;对比烧杯和滤过液;估计体积..加约滤出液4倍量已预热至60℃的95%乙醇..或者将滤液和洗过残渣的蒸馏水的混合液调至80g;再加入预热至60℃的95%乙醇320mL..室温下沉淀1h..下面按②测定总膳食纤维;从“湿润和重新分布硅藻土……”..6.计算TDF、IDF、SDF均用同一公式计算..膳食纤维DF;g/100g测定:式中m5、m6——双份样品残留物质质量;mg;m3、m4——分别为蛋白质和灰分质量;mg;m1、m2——样品质量;mg..。
I FOOD INDUSTRY I 121食品中总膳食纤维的测定方法及改进措施研究文 罗丹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食物成分会被水解。
最后,通过测量未被分解的膳食纤维残留量,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的总膳食纤维含量。
3.2高性能液相色谱法(HPLC)高性能液相色谱法(HPLC )基于化学物质在液相中的分离和检测。
在HPLC 中,食品样品通常会经过前处理,以去除干扰物质,然后将其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
样品溶液随后被注入高性能液相色谱仪器中,经过色谱柱,其中包含固定相,如凝胶或其他材料。
由于样品中的化合物与固定相之间的亲和性不同,导致其在色谱柱中的流动速度也不尽相同,进而实现化合物的有效分离。
在分离后,化合物会通过检测器,通常是紫外光或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和定量。
通过测量峰面积或峰高度,可以确定样品中的膳食纤维含量。
4.现有测定方法存在的不足4.1精确性和准确性的挑战首先,对于酶解法来说,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酶的活性和效率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 值和酶源的质量。
这些因素的变化可能导致不同实验条件下膳食纤维的酶解率有所不同,从而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样品的前处理步骤,如提取和洗涤,也可能影响膳食纤维的分离和测定,进一步增加了分析的误差。
最后,对于不同类型的膳食纤维,酶解法的适用性可能不同。
例如,对于某些水溶性纤维,酶解法可能不太适用,因为这些纤维在酶解过程中可能会被溶解或部分损失,导致低估其含量,这使得酶解法在区分不同类型纤维时存在局限性。
食品中总膳食纤维的测定方法是健康和营养研究以及食品工业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测量精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本文对膳食纤维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膳食纤维的测定方法,即酶解法和高性能液相色谱法(HPLC ),同时对现有测定方法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食品中总膳食纤维的测定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旨在促进食品中总膳食纤维测定水平的不断提高,为食品中膳食纤维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实验五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crude fiber in foods(一)目的掌握各类植物性食物和含有植物性食物的混合食物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
(二)原理在硫酸作用下,样品中的糖、淀粉、果胶质和半纤维素经水解除去后,再用碱处理,除去蛋白质及脂肪酸,遗留的残渣为粗纤维。
如其中含有不溶于酸碱的杂质,可灰化后除去。
(三)仪器与试剂1. 干燥箱。
2. 1.25%硫酸。
3. 1.25%氢氧化钾溶液。
4. 石棉:加5%氢氧化钠溶液浸泡石棉,在水浴上回流8h以上,再用热水充分洗涤。
然后用20%盐酸在沸水浴上回流8h以上,再用热水充分洗涤,干燥。
在600-700℃中灼烧后,加水使成混悬物,贮存于玻塞瓶中。
(四)操作步骤1.称取20-30g捣碎的样品(或5.0g干样品),移入500mL锥形瓶中,加入200mL煮沸的1.25%硫酸,加热使微沸,保持体积恒定,维持30min,每隔5摇动锥形瓶一次,以充分混合瓶内的物质。
2. 取下锥形瓶,立即用亚麻布过滤后,用沸水洗涤至洗液不呈酸性。
3. 再用200mL煮沸的1.25%氢氧化钾溶液,将亚麻布上的存留物洗入原锥形瓶内加热微沸30min后,再取下锥形瓶,立即用亚麻布过滤,以沸水洗涤2-3次后,移入已干燥称量的垂融坩埚或同胞型号的垂融漏斗中,抽滤,用热水充分洗涤后,抽干。
再依此用乙醇和乙醚洗涤一次。
将坩埚和内容物在105℃烘箱中烘干后称量,重复操作,直至恒重。
如样品中含有较多的不溶性杂质,则可将样品移入石棉坩埚,烘干称量后,再移550℃高温炉中灰化,使含碳的物质全部灰化,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所损失的量即为粗纤维。
4.计算X = G×100/m式中:X--样品中含粗纤维的含量,%;G--残余物的质量(或经高温损失的质量),g;m--样品的质量,g。
1 / 1。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测定不同食物中膳食纤维的含量,了解膳食纤维在食物中的分布情况,以及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掌握膳食纤维的测定方法,并对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进行评估。
二、实验材料1. 食物样品:大米、小麦、玉米、燕麦、豆类、蔬菜、水果等。
2. 试剂与仪器:无水乙醇、丙酮、热稳定α-淀粉酶、蛋白酶、葡萄糖苷酶、电子天平、离心机、烘箱、烧杯、漏斗、滤纸等。
三、实验方法1. 样品处理:将各种食物样品分别研磨成粉末,过筛,以去除杂质。
2. 酶解:取一定量的样品粉末,加入适量的热稳定α-淀粉酶、蛋白酶和葡萄糖苷酶,在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酶解反应。
3. 沉淀与抽滤:酶解后的溶液加入无水乙醇和丙酮,充分混合,静置沉淀,抽滤,得到膳食纤维残渣。
4. 洗涤与干燥:将残渣用无水乙醇和丙酮洗涤,干燥称量,得到总膳食纤维(TDF)含量。
5. 可溶性膳食纤维(SDF)测定:将酶解后的溶液直接抽滤,用热水洗涤残渣,干燥称量,得到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含量;滤液用无水乙醇沉淀,抽滤,干燥称量,得到SDF含量。
四、实验结果1. 大米:TDF含量为2.2%,SDF含量为0.6%。
2. 小麦:TDF含量为2.5%,SDF含量为0.8%。
3. 玉米:TDF含量为2.8%,SDF含量为0.9%。
4. 燕麦:TDF含量为5.3%,SDF含量为1.2%。
5. 豆类:TDF含量为6.5%,SDF含量为1.8%。
6. 蔬菜:TDF含量为3.2%,SDF含量为0.9%。
7. 水果:TDF含量为2.7%,SDF含量为0.8%。
五、实验讨论1.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食物中膳食纤维的含量差异较大。
豆类、蔬菜和燕麦的膳食纤维含量较高,适合作为高纤维食物的来源。
2. 燕麦的膳食纤维含量最高,其TDF含量是大米的2倍多,小麦的2倍。
这说明燕麦是一种非常优秀的膳食纤维来源。
3. 豆类、蔬菜和水果中的膳食纤维含量较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体积,有助于缓解便秘症状。
食品膳食纤维含量的检测与分析研究食品膳食纤维是指存在于食物中而又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部分。
它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促进肠道蠕动、增加饱腹感、调节血糖和血脂等。
因此,准确检测和分析食品中的膳食纤维含量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指导膳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膳食纤维的种类和特点膳食纤维包括水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两大类。
水溶性膳食纤维能与水形成黏胶状物质,如果胶、半乳聚糖等。
而不溶性膳食纤维则几乎不溶于水,如木质素、纤维素等。
这两类膳食纤维在食物中存在的比例和含量各不相同,因此需要进行分别检测和分析。
二、食品膳食纤维含量的检测方法目前,常见的食品膳食纤维含量检测方法主要有理化法和生化法两种。
理化法是通过测定食品中总纤维和可溶性纤维的含量来确定膳食纤维含量。
其中,总纤维的检测通常采用Gravimetric方法或Enzyme gravimetric方法,可溶性纤维的检测则采用比色法或滴定法。
这些方法操作简便,且结果可靠,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实际检测工作中。
生化法是通过测定食品中特定酶解产物的含量来间接估算膳食纤维含量。
常用的生化法有消化酶法和发酵法。
消化酶法是将食品样品经过一系列酶解反应,然后测定酶解产物的含量,从而推算出食品中的膳食纤维含量。
而发酵法则是利用人工肠道模型,通过测定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短链脂肪酸来分析膳食纤维含量。
生化法虽然比理化法更加复杂,但能更准确地估算出食品中膳食纤维的含量和种类。
三、膳食纤维含量的分析意义准确检测和分析食品中膳食纤维的含量对于食品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指导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加工和配比,有助于提高食品质量;其次,可以帮助消费者合理选择食品,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入量,预防疾病;最后,也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应的食品标准和健康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四、食品膳食纤维含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虽然食品膳食纤维含量的检测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熟度,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不同的分析方法会导致结果有所差异,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标准化。
膳食纤维含量的分析方法及其作用膳食纤维是指不被小肠消化吸收的食物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胶质等。
膳食纤维素在人体内具有很多重要的作用,如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量,防止便秘,减缓肠道内有毒物质的吸收,并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等。
因此,膳食纤维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但是,如何准确地测定膳食纤维含量,一直是食品科学领域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膳食纤维含量的分析方法及其作用。
一、膳食纤维含量的分析方法目前,常用的膳食纤维含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酶解重量法、酶解色谱法和酒精碱解法三种。
1. 酶解重量法酶解重量法是将食物样品加入酶解液中,通过酶解去除可溶性纤维,再将残渣干燥至恒重,通过与原样比较得出膳食纤维含量。
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药剂或设备,能够同时测量可溶性纤维和不可溶性纤维。
但是,该方法受到酶解液组分、温度、酶解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可以引入误差。
2. 酶解色谱法酶解色谱法是将食物样品加入酶解液中,在一定温度下酶解后,通过离子交换色谱柱或凝胶色谱柱等柱层析技术分离出可溶性纤维和不可溶性纤维。
该方法能够定量测量各种纤维素组分的含量,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的优点。
但是,该方法需要特殊的色谱设备和技术,并且分析时间较长。
3. 酒精碱解法酒精碱解法是将食物样品用浓度为1.25%的乙醇氢氧化钾溶液转移至试管中,在恒温电热板上加热反应,利用酒精钠溶液中法定浓度的稳定化学试剂,测定生成的酸的量,从而计算出膳食纤维含量。
该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结果准确。
但是,由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对碱或酸有不同的抗性,因此可能会低估或高估膳食纤维含量。
二、膳食纤维含量的作用1. 促进肠道健康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胶原质和糊粉质等特性,能够吸附水分并形成粘胶状物质,增加肠内粪便的体积和湿度,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和肠癌的发生率。
2. 降低胆固醇水平膳食纤维可以与胆固醇和胆汁酸结合,使其不能被吸收,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三)6.3.1 总膳食纤维(TDF)测定 6.3.1.1 沉淀:向每份试样酶解液中,按乙醇与试样液体积比4 : 1的比例加入预热至60℃±1℃的95%(预热后体积约为225 mL),取出烧杯,盖上铝箔,于室温条件下沉淀1 h。
6.3.1.2 抽滤:取已加入硅藻土并干燥称量的坩埚,用15 mL 78%乙醇润湿硅藻土并展平,接上真空抽滤装置,抽去乙醇使坩埚中硅藻土平铺于滤板上。
将试样乙醇沉淀液转移入坩埚中抽滤,用刮勺和 78%乙醇将高脚烧杯中全部残渣转至坩埚中。
6.3.1.3 洗涤:分离用78%乙醇15 mL 洗涤残渣2次,用95%乙醇15 mL洗涤残渣2次,15 mL 洗涤残渣2次,抽滤去除洗涤液后,将坩埚连同残渣在105℃烘干过夜。
将坩埚置干燥器中冷却1 h,称量(mGR ,包括处理后坩埚质量及残渣质量),精确至0.1 mg。
减去处理后坩埚质量,计算试样残渣质量 (mR)。
6.3.1.4 和灰分的测定:取2份试样残渣中的1份按GB 5009.5测定氮(N)含量,以6.25为换算系数,计算蛋白质质量(mp);另1份试样测定灰分,即在525 ℃灰化5 h,于干燥器中冷却,精确称量坩埚总质量(精确至0.1 mg),减去处理后坩埚质量,计算灰分质量(mA)。
6.3.2 不溶性膳食纤维(IDF)测定 6.3.2.1 按6.1称取试样、按6.2酶解。
6.3.2.2 抽滤洗涤:取已处理的坩埚,用3 mL水润湿硅藻土并展平,抽去水分使坩埚中的硅藻土平铺于滤板上。
将试样酶解液所有转移至坩埚中抽滤,残渣用70℃热水10 mL洗涤2次,收集并合并滤液,转移至另一 600mL高脚烧杯中,备测可溶性膳食纤维。
残渣按6.3.1.3洗涤、干燥、称量,记录残渣分量。
6.3.2.3 按6.3.1.4测定蛋白质和灰分。
6.3.3 可溶性膳食纤维(SDF)测定 6.3.3.1 计算滤液体积:收集不溶性膳食纤维抽滤产生的滤液,至已预先称量的600 mL高脚烧杯中,通过称量“烧杯+滤液”总质重,扣除烧杯质量的办法估算滤液体积。
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检测方法研究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在各种食品成分中,膳食纤维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然而,如何检测食品中的膳食纤维,保证其安全性和质量,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焦点。
本文将从膳食纤维的定义、重要性、检测方法、市场状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膳食纤维的定义和分类膳食纤维是指在人体消化吸收过程中不能被完全分解和吸收的多种多样的多糖、半纤维和不易分解的非糖物质,主要来源于植物食品中。
根据化学结构和溶解性质,膳食纤维可分为不溶性膳食纤维和可溶性膳食纤维两大类。
不溶性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粗粮、果皮、一些蔬菜等食品中,如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等;可溶性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豆类、水果、蔬菜、海藻等食品中,如果膳、低聚果糖、木糖、阿拉伯糖等。
二、膳食纤维的重要性膳食纤维对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它具有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胃肠蠕动、降低血液中胆固醇、保持酸碱平衡等多种作用。
膳食纤维具有非常重要的防癌和抗癌作用,能够促进肠道里有害物质的排出,减少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降低致癌物质的浓度。
此外,膳食纤维还能帮助人体控制体重,增强饱腹感,维持血糖稳定,预防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
三、膳食纤维的检测方法膳食纤维检测是衡量食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常用的膳食纤维检测方法主要有生化检测法、物理检测法和化学检测法。
1. 生化检测法生化检测法是通过化学反应的方式检测膳食纤维的含量,主要方法有显微镜法、冰醋酸法、硝酸-氢氟酸法等。
显微镜法是一种指定检测方法,它通过观察样品的种类、外表和组织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样品中纤维素富含的组织结构,并计算出纤维素的含量。
冰醋酸法和硝酸-氢氟酸法是在化学反应中去除非纤维物后剩余的物质称为膳食纤维,再通过媒介物质吸光度进行检测。
2. 物理检测法物理检测法是通过纤维型检测仪器检测样品中纤维素含量。
这种方法是利用高速旋转的镜头对样品进行快速扫描,记录下样品中纤维数量和面积,由此计算出膳食纤维含量。
食品工程中膳食纤维的提取与应用研究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重视,膳食纤维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成分受到了广泛关注。
膳食纤维是指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食物成分,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
它在人体消化道内起到了许多重要的功能,如促进肠道蠕动、调节血糖和血脂、控制体重等。
因此,膳食纤维的提取与应用研究成为了食品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机械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
机械法是指通过物理方法将膳食纤维从原料中分离出来,如研磨、过滤等。
化学法是指利用化学试剂将其他成分溶解或分解,从而提取出纯净的膳食纤维。
生物法则是利用微生物等生物活性物质作用于原料中的膳食纤维,经过发酵、水解等过程提取出来。
二、膳食纤维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膳食纤维的应用非常广泛,其最常见的应用是在面包、饼干等面点制品中。
膳食纤维可以增加面点的口感和咀嚼感,同时还可以增加面点的营养价值。
此外,膳食纤维还可以用于制作高纤维饮料、高纤维糖果等健康食品。
膳食纤维还可以作为功能性添加剂,用于烘焙食品、肉制品等,提高其品质和营养价值。
三、膳食纤维的功能和作用膳食纤维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首先,膳食纤维可以增加食物体积,增强饱腹感,从而减少摄入量,有助于控制体重。
其次,膳食纤维可以增加肠道蠕动,促进消化,预防便秘,降低患结肠癌的风险。
同时,膳食纤维还可以降低血糖和血脂,预防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外,膳食纤维还可以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落,维持肠道健康。
四、膳食纤维的供应和补充膳食纤维的主要供应来源是水果、蔬菜、全谷类和豆类等植物食物。
然而,由于现代人的饮食结构越来越单一,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普遍偏低。
因此,需要通过补充膳食纤维的方式来满足人体对纤维的需求。
市场上已经有许多膳食纤维补充剂,如粉剂、胶囊等,可以方便地补充膳食纤维。
综上所述,膳食纤维在食品工程中的提取与应用研究十分重要。
通过不同的提取方法,可以有效地从食物中提取膳食纤维,并应用于各种食品制作中,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
检测膳食纤维的方法膳食纤维是指那些不能被人体的消化系统吸收和消化的多糖和木质素物质。
膳食纤维对于保持肠道健康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准确测定膳食纤维的含量对于我们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以及饮食指导至关重要。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检测膳食纤维的方法。
一、重量法(Gravimetric Method)重量法是膳食纤维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将样品持续加热至高温,使样品中的有机物燃尽,进而得到膳食纤维的含量。
该方法的一个主要优点是可以同时测定膳食纤维的水溶性和不溶性部分。
二、酶解法(Enzymatic-Gravimetric Method)酶解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膳食纤维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使用特定的消化酶来将非淀粉多糖和木质素水解为发酵产物,然后通过差异重量法测定发酵产物的重量来计算膳食纤维的含量。
酶解法具有准确、重复性好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分析实验室。
三、液相色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液相色谱法是一种高效、准确的分析膳食纤维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将样品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并经过色谱柱分离,运用不同的检测器来检测膳食纤维的含量。
液相色谱法具有分离度高、准确性好以及可以获得更多关于多糖和木质素的组成信息的优点。
四、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气相色谱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分析膳食纤维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将样品进行预处理,如提取和衍生化,然后通过气相色谱仪来分离和定量膳食纤维的成分。
气相色谱法主要适用于分析低分子量的挥发性膳食纤维成分。
五、光学显微镜法(Optical Microscopy)光学显微镜法是一种常用的视觉化分析膳食纤维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样品中的颗粒形态和纹理来判断膳食纤维的含量。
光学显微镜法具有简便易行、成本低的优点,适用于快速初步判定膳食纤维含量。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方法可能会对膳食纤维的不同成分产生不同的结果。
食品中膳食纤维的分析及贡献膳食纤维是指在人类消化系统中不能被水解、吸收的多糖和非多糖类物质的总称。
膳食纤维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如谷物、蔬菜、水果、豆类等。
它在食品中具有重要的营养贡献和健康功能,对人体有着丰富的好处。
本文将从膳食纤维的分类、分析方法以及其在食品中的贡献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我们来了解膳食纤维的分类。
根据其化学性质,膳食纤维可分为水溶性纤维和不溶性纤维。
水溶性纤维包括果胶、半纤维素、胶多糖等,具有促进胃肠蠕动、降低胆固醇、调节血糖等功能。
不溶性纤维主要是纤维素,具有增加大肠蠕动、促进消化、预防便秘等作用。
不同类型的膳食纤维在食物中的含量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其次,我们来探讨膳食纤维的分析方法。
在食品中准确测定膳食纤维的含量是评估食品中纤维质量的重要手段。
目前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化学方法和酶解方法。
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区分纤维和非纤维成分,从而测定纤维的含量。
而酶解方法则是利用特定的酶解试剂将纤维降解,再测定纤维成分的含量。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通常结合使用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膳食纤维在食品中的贡献。
食品中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很多,如全麦面包、燕麦片、红薯、花生、豆类等。
这些食物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膳食纤维,还富含其他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矿物质等。
膳食纤维的摄入可以增加饱腹感,减少能量摄入,有助于控制体重。
此外,膳食纤维还能降低血脂、调节血糖、预防结肠癌等,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除了上述方面,膳食纤维在肠道菌群调节、保护肠道健康等方面也具有重要影响。
膳食纤维的摄入可以促进益生菌的生长,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增强免疫功能。
同时,膳食纤维还能增加肠道中的粪便量,减少致癌物质接触时间,减低结肠癌的风险。
总结起来,膳食纤维在食品中的分析和贡献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化学方法和酶解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够得到准确的纤维含量。
食品中富含的膳食纤维不仅提供了各种营养物质,还对人体健康有着多方面的好处。
食品工程技术专题实验Experiment of Food Engineering课程编码:Z5603B002 实验指导书:自编面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加工综合实验——改性膳食纤维生产实验项目学时:12 实验要求:选修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通过实际操作,对《食品工程原理》中所学习的单元操作在食品生产中的作用有一个直观上的认识;2、通过实际操作与观察,对《食品工程原理》中所学习的单元操作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3、通过实际操作与观察,使同学们对各单元操作的设备在实际生产线的作用与操作方法以及同种类单元操作为达到不同的工艺要求必须选用合适的设备有一个具体的认识,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通过本实验掌握改性膳食纤维的生产工艺流程。
二、实验基本原理: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主要存在于蔬菜和谷物的细胞壁中,包括不溶性多糖(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膳食纤维被定义为植物成分中的木质素和多糖成分,且不为人体消化道中的酶所消化。
从溶解性可分成水溶性膳食纤维(SDF)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两大类。
膳食纤维(细胞壁多糖)常常具有一系列的生理功能,例如:增加排泄物体积,降低胆固醇水平,促进葡萄糖的新陈代谢。
许多这种生理功能和膳食纤维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是密切相关的,例如膳食纤维的可溶性、粘度和聚合度程度等。
不管是什么原料,都可以制备得到可溶性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如果总膳食纤维中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较高,就可以将之作为食品结构填充剂,如果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较高,则认为其具有更高的功能性。
由于SDF和IDF不同的生理功能,SDF能更多地发挥其代谢作用,而许多DF中SDF所占比例很少,因此国内外对DF的改性作了一些工作,但报道不多,主要的方法是化学处理法和机械降解处理法,也有应用两种手段同时处理以获得较高含量的SDF,DF的改性是DF研究趋势的重点之一。
高温和剧烈的机械作用可以对膳食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质产生影响,多糖聚合物之间的弱作用力可能会遭到破坏,同时聚合物中的糖苷键也会断裂,最终膳食纤维发生降解,可溶性增加。
膳食纤维检测一:膳食纤维定义(003)膳食纤维是一般不易被消化的食物营养素,主要来自于植物的细胞壁,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树局旨、果胶及木质素等:膳食纤维是健康饮食不可缺少的,纤维在保持消化系统健康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摄取足够的纤维也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以及其它疾病。
二:膳食纤维性质1.吸水作用。
膳食纤维有很强的吸水能力或与水结合的能力。
此作用可使肠道中粪便的体积增大,加快其转运速度,减少其中有害物质接触肠壁的时间。
2.粘滞作用。
一些膳食纤维具有很强的黏滞性,能形成粘液型溶液,包括果胶、树胶、海藻多糖等。
3.结合有机化合物作用。
膳食纤维具有结合胆酸和胆固醇的作用。
4.阳离子交换作用。
其作用与糖醛酸的羧基有关,可在胃肠内结合无机盐,如钾、钠、铁等阳离子形成膳食纤维复合物,影响其吸收。
三:膳食纤维的分类纤维素、部分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是3种常见的非水溶性纤维,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而果胶和树胶等属于水溶性纤维,则存在于自然界的非纤维性物质中。
常见的食物中的大麦、豆类、胡萝卜、柑橘、亚麻、燕麦和燕麦糠等食物都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纤维,水溶性纤维可减缓消化速度和最快速排泄胆固醇,有助于调节免疫系统功能,促进体内有毒重金属的排出。
非水溶性纤维包括纤维素、木质素和一些半纤维素以及来自食物中的小麦糠、玉米糠、芹菜、果皮和根茎蔬菜。
非水溶性纤维可降低罹患肠癌的风险,同时可经由吸收食物中有毒物质预防便秘和憩室炎,并且减低消化道中细菌排出的毒素。
大多数植物都含有水溶性与非水溶性纤维,所以饮食均衡摄取水溶性与非水溶性纤维才能获得不同的益处。
四:主要检测项目水分、对羟基苯甲酸乙脂、氨基酸、灰分、膳食纤维、粗纤维、塑化剂、硝酸盐、亚硝酸盐、过氧化值、维生素、二氧化硫、酸价、氯化钠、有机酸、咖啡因、折光率、苯并[a]芘、脂肪酸、总碱度、可溶性固形物、总酸、总脂、总砷、蛋白质、还原糖、粒度、脂肪、总汞及有机汞、相对密度、重金属、甲醇、乙醇、PH值、胆固醇、黄曲霉毒素b1、铅、食品添加剂、其它污染物同科—专业提供橡胶、塑料、食品、金属、食品添加剂、化工品及化工助剂、煤炭油品等方面的分析检测服务。
食品工程技术专题实验
Experiment of Food Engineering
课程编码:Z5603B002 实验指导书:自编
面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加工综合实验——改性膳食纤维生产
实验项目学时:12 实验要求:选修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通过实际操作,对《食品工程原理》中所学习的单元操作在食品生产中的作用有一个直观上的认识;
2、通过实际操作与观察,对《食品工程原理》中所学习的单元操作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
3、通过实际操作与观察,使同学们对各单元操作的设备在实际生产线的作用与操作方法以及同种类单元操作为达到不同的工艺要求必须选用合适的设备有一个具体的认识,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通过本实验掌握改性膳食纤维的生产工艺流程。
二、实验基本原理:
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主要存在于蔬菜和谷物的细胞壁中,包括不溶性多糖(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膳食纤维被定义为植物成分中的木质素和多糖成分,且不为人体消化道中的酶所消化。
从溶解性可分成水溶性膳食纤维(SDF)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两大类。
膳食纤维(细胞壁多糖)常常具有一系列的生理功能,例如:增加排泄物体积,降低胆固醇水平,促进葡萄糖的新陈代谢。
许多这种生理功能和膳食纤维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是密切相关的,例如膳食纤维的可溶性、粘度和聚合度程度等。
不管是什么原料,都可以制备得到可溶性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如果总膳食纤维中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较高,就可以将之作为食品结构填充剂,如果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较高,则认为其具有更高的功能性。
由于SDF和IDF不同的生理功能,SDF能更多地发挥其代谢作用,而许多DF中SDF所占比例很少,因此国内外对DF的改性作了一些工作,但报道不多,主要的方法是化学处理法和机械降解处理法,也有应用两种手段同时处理以获得较高含量的SDF,DF的改性是DF研究趋势的重点之一。
高温和剧烈的机械作用可以对膳食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质产生影响,多糖聚
合物之间的弱作用力可能会遭到破坏,同时聚合物中的糖苷键也会断裂,最终膳食纤维发生降解,可溶性增加。
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均质机来获得高压作用。
高压均质机以高压往复泵为动力传递及物料输送机构,将物料输送至工作阀(一级均质阀及二级乳化阀)部分。
要处理物料在通过工作阀的过程中,在高压下产生强烈的剪切、撞击和空穴作用,从而使液态物质或以液体为载体的固体颗粒得到超微细化,而且平均分布和均一分散,从而达到IDF向要SDF转化以及物料粒度减小的目的。
高压作用能够被用来修改膳食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质,纤维的生理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与其物理化学性质有关,而它的物化性质的变化与物料粒度分布是有紧密联系的,因此膳食纤维的粒度变化对其生理功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膳食纤维的粒度越小则其比表面积越大,其持水力和膨胀性也会有相应的发生变化,DF的生理功能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试验中选用大豆膳食纤维或者麦麸纤维作为研究材料,采用酶-化学法制备的膳食纤维,然后经过胶体磨预处理,均质机高压技术进行处理,然后进行干燥制备改性膳食纤维的一条新途径,让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实验耗材:
主要仪器:离心过滤机、胶体磨,均质机,干燥设备,电子天平,PH计
实验耗材:新鲜黄豆渣或麦麸;NaOH;HCl;
四、实验内容或步骤:
1.操作步骤
取一定量豆渣→预处理→碱液处理→离心→取滤渣,漂洗至中性→离心,去除水分→清水洗涤滤渣→胶体磨→高压均质机→喷雾干燥
2.操作要点:
1)预处理
每组称取原料麦麸100g,将原料麦麸进行水洗2遍,用胶体磨进行一次粉碎处理。
2)脱除植酸
用2倍体积的1.0N稀硫酸调pH至5.0~5.4,55℃保温搅拌持续1h。
3)酶解
以1.0N的NaOH液调pH至6.0左右,并升温至65℃,加入占原料麦麸0.8%(w/w)的α-淀粉酶,消化1h。
4)碱处理
将酶解后的麸皮加热至95℃以上,保持2~3min ,然后加入5%的NaOH 溶液,使麸皮水溶液pH 值达到11~12,搅拌反应25min 。
5)洗涤
上述处理液用水洗涤至中性。
6)高压的改性处理
以高压均质机40Mpa 进行高压改性处理,以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
7)干燥
干燥采用喷雾干燥或50HZ 真空微波干燥方式进行干燥处理。
8)得率计算
称量干燥获得的改性膳食纤维重量,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得率。
%⨯=麦麸原料重量
成品改性膳食纤维重量改性膳食纤维得率 五、思考题
1、查阅有关资料,结合本实验,简述膳食纤维的定义、制备方法、检测方法和改性方法。
2、查阅有关资料,结合本实验,简述微射流均质机的工作原理,试例出一些目前利用微射流均质机进行乳化、超微化方面研究的文献报道。
六、主要参考书及文献
[1] 周建勇.膳食纤维定义的历史回顾(1953~1999)[J].国外医学分册.2001,28(1):26-28.
[2] Periago, M. J. Ros, G.; López, G. Martinez, M.C. and Rincón, F. The dietary fiber components and their physiological effects[J]. Revista Española de Ciencia y Tecnol. Aliment . 1993, 33(3):229-246.
[3] 何锦风,郝立民.论膳食纤维[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7,23(5):63-68.
[4] Theander O. Dietary Fiber. Academic Press (London) Ltd., 1986:13-25.
[5] 祝威.挤压蒸煮法改善玉米膳食纤维功能特性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3.06.
[6] 郑建仙.功能性食品[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5.
[7] Carmen Sáenz H. Cladodes: a Source of Dietary Fiber[J]. J.PACD, 1997:117-123.
[8] J. M. Fernández-Ginés, J. Fernández-López et. al. Lemon albedo as a new source of dietary fiber: Application to bologna sausages[J]. Meat Science , 2004, 67(7):7-13.
[9]周建勇.膳食纤维测定方法的历史及现状[J].中国粮油学报,2001,16(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