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16.53 KB
- 文档页数:19
关于食品工程的实习报告3篇食品工程是粮食、油料加工,食品制造和饮料制造等工程技术领域的总称。
简介研究食品工业生产中所用加工方法、过程和装置的一门技术科学。
本文是关于食品工程的实习报告,仅供参考。
关于食品工程的实习报告一:一实习名称综合实训二实习时间四周三实习目的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业务知识,巩固和丰富以学习过的专业知识。
通过实习,使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认识,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巩固食品专业的主要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丰富实际工作和社会经验,掌握操作技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工作。
四企业介绍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晨光生物,证券代码300138,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专业生产天然植物提取物的出口创汇型企业。
晨光生物拥有15家子分公司,主要研制和生产天然色素、天然香辛料提取物和精油、天然营养及药用提取物、植物蛋白和油脂等四大系列80多种产品,其中天然色素产销量居全国之首,70%以上出口,是世界最大的辣椒红色素生产供应商。
建有全国最大的脱酚棉籽蛋白生产线。
人与企业共发展"是晨光集团的核心文化理念,以博士生、硕士生为核心、大学生为骨干、庞大专业人才为主体的开拓型、创新型优秀人才队伍,再加上先进的设备工艺和科学高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晨光集团的技术和产品稳居国际前沿。
晨光集团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建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省级天然色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拥有六十三项国家专利技术、三项国家重点新产品、二十九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其中“辣椒红色素、辣椒素的规模化生产工艺技术”2021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辣椒红、辣椒素连续生产技术和装备研发及产业化”2021年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晨光”商标2021年获中国驰名商标。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一: 食品样品的质量测定
该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食品样品的质量,了解食品的物理性质和质量变化规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使用称量器具(天平)来测定食品样品的质量。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二: 食品的水分测定
该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食品的水分含量,了解食品的含水量对其质量和储存稳定性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使用电子天平和干燥箱来进行食品的水分测定。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三: 食品的pH测定
该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食品的pH值,了解食品的酸碱性质和对人体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使用酸碱指示剂和pH计来进行食品的pH测定。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四: 食品的表面张力测定
该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食品样品的表面张力,了解食品的物理性质和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使用表面张力计来进行食品样品的表面张力测定。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五: 食品样品的颜色测定
该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食品样品的颜色,了解食品的外观特征和对消费者的感官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使用色度计来进行食品样品的颜色测定。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六: 食品的细菌总数测定
该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食品样品中的细菌总数,了解食品的卫生质量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使用平板计数法来进行食品样品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七: 食品的蛋白质测定
该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食品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和蛋白质的质量变化。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使用比色法或滴定法来进行食品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食品科学与工程实习报告(精选3篇)食品科学与工程篇11.要学会融入在来这个实习之前我就和高年级有大公司实习经验的同学聊过很多关于实习中应该主意的问题,很多人建议要少说话,多听,多看别人如何说话,处理事情。
我的理解就是少说话就意味着少问问题。
但在现实中,起码在IBM,不是这样的。
因为如果你一周3天不怎么说话,别人还可以理解你,因为是刚刚来的小朋友,什么都不熟悉,比较怕,所以少说话。
但时间长了,别人会以为你的性格就是这样,闷闷的,最后就导致你难以融入整个大圈子。
难以融入的后果就是最后大家都慢慢孤立你,你自己也觉得孤独,慢慢的就被淘汰了。
2.广结人脉因为你是个新来的,什么都不知道,所以你需要每人人的帮助。
尽管很多时候你不知道这个人对你将来有没有用,或者是这个人很难接触,你都要想尽一切办法来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谈话,慢慢插入他们的谈话,进入他们的圈子。
这个至关重要!3.多问问题可以说多问问题是前两个的手段。
因为只有你多别人问问题了,才可能慢慢接触别人,了解别人,认识并开始熟悉别人。
这样在很多情况,如果你需要什么帮忙,他们会真心的来帮你,帮助你解决你需要解决的问题。
4.有目标的做事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别人基本上让你做的事情都是很基础的事情,但这个时候你要有自己的一个判断,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什么的手段比较好,是不是教给我的手段就一定是最好的,从中我又能学到什么?毕竟实习一方面我是帮公司创造价值,另一方面我也要自己也要得到我想要学到的东西。
如果很盲目,自己慢慢就迷失了,只知道自己低头做事情,但最后自己学到多少呢?问问自己,微乎其微。
5.自己创造机会因为你是个新来的,别人不会说主动关心你,不会再像在大学里,老师会告诉你要做什么,好像有个保姆一样告诉你一步步都要走什么。
但在公司,这个保姆再也没有了,这条路需要你自己走,自己去试。
当你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尝试就变的很重要。
因为只有你自己经过自己的判断,去尝试了,才知道这件事情到底行不行,有什么其他的解决方法。
实习名称:食品工程原理实习实习时间:2023年春季学期实习单位:XX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实习目的:1. 了解和掌握食品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能力;3. 培养对食品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爱,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实习内容:1. 食品工程原理的学习:通过课堂学习和实验操作,掌握食品工程的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包括食品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加工过程等方面的知识。
2. 实验操作:在实验室指导下,进行食品工程的实验操作,包括原料的选择、处理、加工、品质评价等环节,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3. 数据记录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学会使用科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4. 实习报告的撰写:根据实验内容和数据,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写作能力。
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按照实验室的要求,认真参加了各项实习活动。
首先,通过课堂学习,我掌握了食品工程的基本原理,了解了食品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加工过程等方面的知识。
然后,在实验室指导下,我进行了食品工程的实验操作,包括原料的选择、处理、加工、品质评价等环节。
在实验过程中,我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程,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并学会了使用科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通过实习,我深入了解了食品工程原理的应用和实践,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验操作中,我学会了使用各种实验仪器,掌握了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方法。
同时,在数据记录与分析环节,我提高了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食品工程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我认识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之间的联系,明白了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实习不足与改进: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方面还存在不足。
实验一: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流体流经直管、管件和阀门时阻力损失的一般实验方法。
2.测定直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准数Re 的关系,验证在一般湍流区内λ与Re 的关系曲线。
3.测定流体流经管件、阀门时的局部阻力系数ξ。
4.学会倒U 形压差计和涡轮流量计的使用方法。
5.识辨组成管路的各种管件、阀门,并了解其作用。
二、基本原理流体通过由直管、管件(如三通和弯头等)和阀门等组成的管路系统时,由于粘性剪应力和涡流应力的存在,要损失一定的机械能。
流体流经直管时所造成机械能损失称为直管阻力损失。
流体通过管件、阀门时因流体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改变所引起的机械能损失称为局部阻力损失。
1.直管阻力摩擦系数λ的测定流体在水平等径直管中稳定流动时,阻力损失为:2221u d l p p p w ff λρρ=-=∆=(1)即,22lu p d fρλ∆=(2)式中: λ —直管阻力摩擦系数,无因次;d —直管内径,m ;f p ∆—流体流经l 米直管的压力降,Pa ;f w —单位质量流体流经l 米直管的机械能损失,J/kg ;ρ —流体密度,kg/m 3;l —直管长度,m ;u —流体在管内流动的平均流速,m/s 。
滞流(层流)时,Re 64=λ (3) μρdu =Re (4)式中:Re —雷诺准数,无因次;μ —流体粘度,kg/(m·s)。
湍流时λ是雷诺准数Re 和相对粗糙度(ε/d )的函数,须由实验确定。
由式(2)可知,欲测定λ,需确定l 、d ,测定f p ∆、u 、ρ、μ等参数。
l 、d 为装置参数(装置参数表格中给出), ρ、μ通过测定流体温度,再查有关手册而得, u 通过测定流体流量,再由管径计算得到。
2.局部阻力系数ξ 的测定局部阻力损失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即当量长度法和阻力系数法。
(1) 当量长度法流体流过某管件或阀门时造成的机械能损失看作与某一长度为e l 的同直径的管道所产生的机械能损失相当,此折合的管道长度称为当量长度,用符号e l 表示。
雷诺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流体在管内流动的三种不同的流型2、测定临界雷诺数Re二、实验原理在圆管流动中采用雷诺数来判别流态:式中:v一圆管水流的断面平均流速;d一圆管直径;一水流的运动粘滞系数。
当Re<Rec(下临界雷诺数)时为层流状态,Rec<2320。
当Re<Rec`(上临界雷诺数)时为紊流状态,Rec`在4000—12000之间。
三、实验步骤1. 关闭流量调节阀7,打开进水阀3,使自来水充满水槽,•并使其有一定的溢流量。
2. 轻轻打开阀门7,让流体水缓慢流过实验管道。
使红水全部充满细管道中。
3. 调节进水阀,维持尽可能小的溢流量。
4. 缓慢地适当打开红水流量调节夹,即可看到当前水流量下实验管内水的流动状况,记录流量的数据,并计算雷诺准数。
5. 增大进水阀3 的开度,在维持尽可能小的溢流量的情况下提高水的流量。
并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红水流量,即可观测其他各种流量下实验管内的流动状况。
分别记录过渡流和湍流的流量数据,并计算对应的雷诺准数。
6.关闭各个阀门。
7.注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仪器的稳定,如若出现晃动,则会使得实验失败。
四、实验结果孔板流量计孔板内径: do=9.0 mm,管道内径d=20mm温度T=22℃,此时,水的密度ρ=997.769(Kg/m3),黏度μ=0.9579×103 P a·s流速雷诺准数μρdu=Re流型层流1 层流2 过渡流湍流1 湍流2流量L/h 50 75 95 145 185雷诺准数1137.03 1591.84 2160.36 3297.39 4206.02由图可知,雷诺准数与流量大致成线性关系,为正相关。
当Re<2000时,流体流型为层流。
当Re>2000时,流体流型变为过渡流,即介于层流和湍流。
当Re>4000时,流体流型变成紊流,即湍流。
能量转换演示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流体在管内流动时流动阻力的表现形式2、熟悉流体具有的各种能量和压头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伯努利方程。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是食品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实验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原理和技术,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食品工程原理实验的重要性、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
首先,食品工程原理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食品工程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包括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等多个方面。
通过实验学习,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实验中所涉及的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都是今后从事食品工程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其次,食品工程原理实验的内容主要包括食品成分分析、食品加工工艺、食品质量检测等方面。
食品成分分析是食品工程中的基础实验,通过对食品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成分的分析,可以了解食品的营养价值和特性。
食品加工工艺实验则是通过模拟食品加工过程,掌握食品加工的原理和技术,包括热处理、冷冻、干燥等不同加工工艺的实验操作。
而食品质量检测实验则是通过对食品的感官评价、理化指标测定等手段,对食品的质量进行评价和检测。
最后,食品工程原理实验的方法需要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书和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同时,实验中需要注意安全操作,做好实验防护工作,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综上所述,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是食品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通过实验学习,可以更好地掌握食品加工的原理和技术,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做好准备。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食品工程原理实验,努力学习,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为将来从事食品工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指导书上实验一:食材中蛋白质的定性分析实验目的1. 了解蛋白质在食材中的存在状态。
2. 利用蛋白质的化学性质定性识别不同食材中蛋白质的类型。
3. 掌握蛋白质的基本化学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蛋白质是一类复杂的高分子有机物,是由一种或数种不同的氨基酸经肽键连接而成的长链状分子。
蛋白质具有细胞结构组成、酶类型,激素调节、肌肉组织构成等多种功能,是人体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素之一。
蛋白质常常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其中动物食品(如肉类、鱼类、蛋类、乳制品等)是高蛋白质食物的主要来源,而植物食品(如大豆、豆腐、小麦、米、面条、蔬菜等)则是低蛋白质食品的主要来源。
在实验中,我们借助蛋白质分解与酸碱滴定原理,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物质中蛋白质的化学反应特性,可初步鉴定出其化学性质与类型。
实验步骤1. 每组分别取一些三种不同食物的样品(如鸡蛋、面粉、牛奶,或大豆、玉米、绿豆等),分别用磨杵研磨成细末。
2. 将每个样品取约0.5克,加入不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ml酒精和10滴1%NaOH溶液,加热至沸腾,观察其颜色变化。
3. 分别用橙黄色、白色、和紫色的酸性染料(如印度籁、碘酊、格拉姆、甲基红等),加入不同试管中,观察其颜色变化。
4. 将不同样品中的蛋白质分别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0.1mol/L进行酸碱滴定,记录滴定曲线及终点。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观察与数据记录,可初步进行蛋白质的定性鉴定。
在酒精-酸性检测中,若物质中含有蛋白质,则其颜色变为暗黄色。
若不变色,说明该物质中可能没有蛋白质或其含量较低。
比如,面粉和玉米等颜色没有变化。
在酒精-碱性检测中,是一种鉴定某些氨基酸和肽结构的试剂。
当氨基酸或肽中存在二级或三级胺基时,即可使溶液呈现紫色。
如果呈现紫色,则说明蛋白质中含有较多氨基酸或肽结构。
如,鸡蛋的溶液会呈现紫色。
在酸碱滴定中,使用盐酸或硫酸作为滴定剂,滴到终点时观察滴定曲线即可。
滴定终点可由单个pH提示或pH变化速率的突变点确定。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实验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原理和技术,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今后从事食品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食品工程原理实验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实验目的。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践操作,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原理和技术,如加热、冷却、干燥、发酵等;2.掌握食品加工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3.学习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常用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4.培养实验操作的严谨性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加工原理实验,通过模拟食品加工过程,了解不同加工工艺对食品质量的影响,如热处理、冷藏、腌制等;2.食品加工设备操作实验,学习食品加工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如搅拌机、灭菌设备、包装机等;3.食品加工技术实验,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常用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如pH值测定、水分测定、酶活性测定等;4.食品加工质量控制实验,培养实验操作的严谨性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如质量检测、卫生检查等。
三、实验方法。
进行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方法:1.实验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实验器材和原料等;2.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注意安全、卫生和环保;3.实验中要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及时整理和分析实验结果;4.实验后要做好实验器材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
四、注意事项。
在进行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1.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服从实验指导老师的管理和指导;2.注意个人安全和实验室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3.严肃认真对待实验,不得擅自离开实验室或随意更改实验方案;4.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和实验环境,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第1篇实验名称:食品加工原理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食品加工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一、实验目的1. 了解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中常见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3. 学会使用食品加工设备,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4. 分析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问题。
二、实验原理食品加工是指将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等原料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手段进行处理,使其成为可供人类食用的食品。
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包括: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生物变化。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搅拌器、电子秤、温度计、离心机、干燥箱、显微镜等。
2. 试剂:食盐、糖、酱油、醋、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
四、实验步骤1. 食品原料的选择和处理(1)选取新鲜、优质的原料。
(2)对原料进行清洗、去皮、去骨、去核等处理。
2. 食品加工工艺(1)物理加工:切片、切块、研磨、搅拌、离心、干燥等。
(2)化学加工:发酵、腌制、调味、熟制等。
(3)生物加工:酶解、发酵等。
3. 食品质量检测(1)感官评价:色泽、香气、口感等。
(2)理化指标检测: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分等。
(3)微生物检测:细菌、真菌、病毒等。
4. 食品安全控制(1)原料采购:选择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原料。
(2)加工过程:严格控制加工条件,防止交叉污染。
(3)储存运输:保持食品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储存,防止变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物理变化(1)切片:将原料切成薄片,便于食用和烹饪。
(2)切块:将原料切成块状,便于烹饪和食用。
(3)研磨:将原料磨成粉末,提高其利用率。
2.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变化(1)发酵:利用微生物将原料中的糖类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2)腌制:利用食盐、醋等调料腌制原料,使其具有独特的风味。
3.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生物变化(1)酶解:利用酶将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
(2)发酵:利用微生物将原料中的糖类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食品制作技能,并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面粉发酵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面粉发酵原理,掌握面粉发酵的基本方法。
(2)实验方法:将面粉、水、酵母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经过发酵、揉面、醒面等过程,制作出面团。
(3)实验结果:成功制作出发酵面团,面团表面光滑,内部组织细腻。
2. 实验二:蛋糕制作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蛋糕制作的基本工艺,提高蛋糕制作技能。
(2)实验方法:将面粉、鸡蛋、糖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经过搅拌、烘烤等过程,制作出蛋糕。
(3)实验结果:成功制作出蛋糕,蛋糕表面金黄,口感松软。
3. 实验三:红烧肉制作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红烧肉的制作方法,提高烹饪技能。
(2)实验方法:将猪肉、料酒、酱油、糖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经过炖煮、收汁等过程,制作出红烧肉。
(3)实验结果:成功制作出红烧肉,肉质鲜嫩,色泽红亮。
4. 实验四:凉拌黄瓜制作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凉拌菜的制作方法,提高凉拌菜制作技能。
(2)实验方法:将黄瓜、蒜泥、醋、盐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经过腌制、调味等过程,制作出凉拌黄瓜。
(3)实验结果:成功制作出凉拌黄瓜,口感清爽,色泽翠绿。
三、实验总结1. 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面粉发酵、蛋糕制作、红烧肉制作、凉拌黄瓜制作等食品加工的基本工艺,提高了食品制作技能。
2.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原料、设备、工艺参数等,为今后食品制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3. 实验过程中,我们注重团队协作,相互学习、交流,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4. 实验过程中,我们严谨科学,注重实验操作规范,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5. 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验心得1.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原料的质量至关重要。
选用优质原料,才能保证食品的口感和品质。
实验名称:食品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原理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了解食品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食品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温度、压力和时间的控制要点。
3. 通过实验验证食品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的效果。
二、实验原理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食品干燥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利用食品中的水分在低温、低压条件下直接升华,从而达到脱水的目的。
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 保持食品原有的色、香、味和营养成分。
2. 降低食品的氧化和微生物污染风险。
3. 提高食品的保质期和货架期。
实验过程中,首先将食品冷冻至-40℃以下,使其中的水分结成冰。
然后,在真空环境下,通过降低压力和温度,使冰直接升华成水蒸气,从而达到脱水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草莓、冻干机、真空泵、温度计、压力计、天平、剪刀、量筒等。
2. 实验仪器:食品真空冷冻干燥机、冷冻箱、真空泵、压力计、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将新鲜草莓洗净,去梗,切成小块,放入冷冻箱中冷冻至-40℃以下。
2. 将冻好的草莓放入食品真空冷冻干燥机中,设定干燥时间为24小时,温度为-40℃。
3. 启动真空泵,逐渐降低干燥机内的压力,直至达到0.08MPa。
4. 在实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记录温度和压力的变化。
5. 实验结束后,取出干燥后的草莓,称量其重量,并与原始重量进行比较。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经过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后,草莓的重量从原始的20g减少到3g,脱水率为85%。
2. 实验过程中,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符合预定的实验方案,干燥效果良好。
3. 通过对比实验前后草莓的色泽、口感和营养成分,发现真空冷冻干燥技术能够较好地保持食品的原有品质。
六、实验结论1. 食品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食品干燥方法,能够较好地保持食品的原有品质和营养成分。
2. 通过实验验证,该技术具有脱水速度快、干燥效果好、能耗低等优点。
实验五 传热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换热器的结构及用途2、学习换热器的操作方法3、了解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4、测定所给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5、学习应用传热学的概念和原理去分析和强化传热过程,并实验之二、实验原理根据传热方程m t ∆=KA Q ,只要测得传热速率Q 、有关各温度和传热面积,即可算出传热系数K 。
在该实验中,利用加热空气和自来水通过列管式换热器来测定K ,只要测出空气的进出口温度、自来水进出口温度以及水和空气的流量即可。
在工作过程中如不考虑热量损失,则加热空气放出的热量Q 1与自来水得到的热量Q 2应相等,但实际上因热损失的存在,次两热量不相等,因此实验中以Q 2为准。
三、实验流程及设备本实验装置由列管换热器、风机、空气电加热器、管路、转子流量计、温度计等组成。
空气走管程,水走壳程。
列管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由管径、管数和管长进行计算。
四、实验步骤及操作要领1、熟悉设备流程,掌握各阀门、转子流量计和温度计的作用2、在实验开始时,先开水路,再开气路,最后再开加热器3、控制所需的气体和水的流量4、待系统稳定后,记录水的流量、进出口温度,记录空气的流量和进出口温度,记录设备的有关参数,重复一次5、保持空气的流量不变,改变自来水的流量,重复第四步6、保持第四步水的流量,改变空气的流量,重复第四步7、实验结束后,关闭加热器、风机和自来水阀门五、实验数据记录和整理1、设备参数及有关常数:列管换热器的管数:n= 根 管长:l= m 空气温度: ℃ 大气压: MPa 转子材料: 换热流型: 逆流 换热面积: 0.4 m 22、实验数据记录表序号风机出口压强KPa 空气流量读数m 3/h 空气进口温度℃ 空气出口温度℃ 水流量L/h 水进口温度℃ 水出口温度℃ 1 14 16 117.8 30.2 120 20.2 22.3 2 14 16 115.0 30.1 120 20.2 22.3 1 14 16 115.0 29.6 80 20.4 22.9 2 14 16 114.5 30.6 80 20.4 23.2 1 14 16 110.7 32.9 40 20.4 25.9 2 14 16 116.0 33.3 40 20.4 25.9 1 14 11 111.0 32.0 40 20.4 24.6 2 14 11 115.0 31.5 40 20.4 24.4 114 6 113.0 30.2 40 20.4 22.9 2146115.729.54020.422.73、数据处理表 以序号①为例:水:水质量流量为s /kg 033.0360011203600V Wc =⨯=⨯=ρ水的平均温度为25.2123.222.202t t t 21=+=+=水的传热速率为06.291)2.203.22(4200033.0)t -t (12=-⨯⨯==PC C C W Q J/s 查表得:0.98tϕ=,对数平均温差89.372.202.303.228.117ln)2.202.30()3.228.117(t t ln t -t t 2121m=-----=∆∆∆∆=∆m t 0.98=,m m t t *37.89*0.9837.13t ∆=ϕ==所以水的m 21t ()pc pc K A W C t t ∆=-21m()0.033420019.60t 0.437.13pc pc W C t t K A -⨯⨯(22.3-20.2)===∆⨯传热系数为K W/m 5.34620.2-.3224.006.291)t -t (222===)(A Q K由热平衡可得)1221()-(t t C W T T C W Q cp c ph h -==故可得空气的传热系数为2112()0.03342007.62()0.4pc pc W C t t K A T T -⨯⨯(22.3-20.2)===-⨯(117.8-22.3)水W/m 2K则传热系数K 的平均值为219.607.6213.61W /m K 22K K K ++===水空序号空气流量10-3m 3/s 水流量kg/s 水的算术平均温度水的比热J/kg 传热速率J/s 对数平均温差换热面积m 2传热系数K W/m 2KK 的平均值W/m 2K1 4.44 0.033 21.25 4200 291.06 37.13 0.4 19.60 13.952 4.44 0.033 21.25 4200 291.06 36.28 0.4 20.06 14.31 1 4.44 0.022 21.65 4200 231.00 35.27 0.4 16.37 11.57 2 4.44 0.022 21.80 4200 258.72 36.26 0.4 17.84 12.77 1 4.44 0.011 23.15 4200 254.10 37.00 0.4 17.17 12.67 2 4.44 0.011 23.15 4200 254.10 38.93 0.4 16.32 12.00 1 3.06 0.011 22.50 4200 194.04 36.51 0.4 13.29 9.71 2 3.06 0.011 22.40 4200 184.80 37.11 0.4 12.45 8.99 1 1.67 0.011 21.65 4200 115.50 35.48 0.4 8.14 5.81 21.670.01121.554200106.2635.38 0.47.515.30六、实验结果及讨论1.求出换热器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传热系数 答:见上解答。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报告过滤实验1 实验目的(1) 了解板框过滤机的构造、流程和操作方法;(2) 测定某一压力下过滤方程的过滤常数K 、q e 、τe 值,增进对过滤理论的理解; (3) 测定洗涤速率与最终过滤速率间的关系。
2 基本原理恒压过滤是在恒定压力下,使悬浮液中的液体通过介质产生滤液,而固体粒子被过滤介质截留,形成一定厚度的滤饼,从而达到液-固分离的目的操作。
当过滤介质阻力及滤饼阻力都不能忽略时,恒压过滤方程如下:()()e E KA V V ττ+=+22 (5-1)sV ssm K m A m V m V e e e 的过滤时间,相当于得到滤液:过滤时间,:过滤常数,:过滤面积,即虚拟滤液体积,滤渣时得到的滤液量,:形成滤布阻力的一层时间内获得的滤液量,:在:/2233τττ或者()()e e K q q ττ+=+2 (5-2)且已知 q=V/A(m 3/m 2); qe=V e /A(m 3/m 2) 2.1 过滤常数K 、q e 、τe 的测定方法将式(5-2)微分得直线e q Kq K dq d 22+=τ (5—3) 由于dq d τ难以测得,实际可用q ∆∆/τ代替。
即=∆∆q τe q Kq K 22+,以q ∆∆τ为纵坐标,以q 为横坐标作图,得到一条直线。
直线的斜率为K 2,截距为e q K2,进而可求出K 、e q 的值;再以0,0==τq 代入式(5-2),即可求得e τ。
2.2 洗涤速率与最终过滤速率关系的测定在一定压强下,洗涤速率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它的测定比较容易。
它可以在水流量流出正常后开始计量,计量多少也可根据需要决定。
洗涤速率()w dVd τ为单位时间所得的洗液量。
显然:()W w WV dVd ττ= 式中:W V ——洗液量,3m ;W τ——洗涤时间,s 。
W V ,W τ 均可由试验测得,即可算出()w dV d τ最终过滤速率的测定则比较困难,因为它是一个变数,为了测得比较准确,我们建议过滤操作要进行到滤框全部被滤渣充满才停止(可以从滤液量显著减少来估计,此时滤液出口出的液流由满管变成残状而下)。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食品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 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原理和方法。
3. 了解食品保存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4. 提高对食品科学知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原理食品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复杂体系,主要包括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食品加工过程中,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改变食品的形态、性质和营养成分,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三、实验内容1. 食品基本组成和结构实验(1)实验材料:白砂糖、面粉、鸡蛋、牛奶、植物油、食盐、酱油等。
(2)实验步骤:①观察食品样品的外观、色泽、气味等;②分析食品样品的质地和口感;③分析食品样品的成分和营养成分。
2. 食品加工原理实验(1)实验材料:面粉、水、酵母、盐等。
(2)实验步骤:①制作面团:将面粉、水、酵母、盐等按比例混合,揉成面团;②发酵面团:将面团放置在温暖处发酵,观察面团的变化;③烘烤面包:将发酵好的面团放入烤箱中烘烤,观察面包的色泽、质地和口感。
3. 食品保存原理实验(1)实验材料:苹果、保鲜膜、食盐、白糖等。
(2)实验步骤:①新鲜苹果切片,分别采用保鲜膜、食盐、白糖等方法进行保存;②观察不同保存方法的苹果在保存过程中的变化,如色泽、质地、口感等。
4. 食品营养成分测定实验(1)实验材料:鸡蛋、牛奶、面粉等。
(2)实验步骤:①称取一定量的食品样品;②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③采用比色法测定食品中的脂肪含量;④采用滴定法测定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食品基本组成和结构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食品样品的外观、色泽、气味、质地和口感,了解了食品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 食品加工原理实验:通过制作面团、发酵面团、烘烤面包等过程,掌握了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食品保存原理实验:通过观察不同保存方法的苹果在保存过程中的变化,了解了食品保存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4. 食品营养成分测定实验:通过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了解了食品的营养成分。
实验名称:食品加工工艺实验实验目的:1. 熟悉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常见食品加工方法的技术要点。
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食品加工质量。
4. 了解食品安全和卫生知识。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食品加工实验室实验材料:1. 原料:面粉、鸡蛋、牛奶、白糖、水果、蔬菜等。
2. 仪器:搅拌机、烤箱、蒸锅、切片机、搅拌机、电子秤等。
3. 药品:酵母、泡打粉、食盐、食醋、糖精等。
实验步骤:一、实验一:面包制作1. 面团调制:将面粉、白糖、食盐、酵母混合均匀,加入温水,搅拌成面团。
2. 发酵:将面团放入温暖处发酵至体积膨胀两倍。
3. 分割:将发酵好的面团分割成适当大小。
4. 搭配:将分割好的面团搓成长条,编成辫子形状。
5. 烘烤:将面包放入预热至180℃的烤箱中烘烤15-20分钟。
二、实验二:蛋糕制作1. 鸡蛋分离:将鸡蛋清和蛋黄分离。
2. 蛋白打发:将鸡蛋清打发至硬性发泡。
3. 蛋黄液搅拌:将蛋黄液加入白糖,搅拌均匀。
4. 混合:将打发好的蛋白和蛋黄液混合均匀。
5. 模具填充:将混合好的蛋糕糊倒入模具中,轻轻震出气泡。
6. 烘烤:将蛋糕放入预热至180℃的烤箱中烘烤25-30分钟。
三、实验三:水果罐头制作1. 水果处理:将水果洗净、去皮、去核、切块。
2. 糖水配制:将白糖、食盐、柠檬酸溶解于水中,煮沸。
3. 水果煮沸:将水果放入糖水中煮沸,捞出。
4. 填充:将煮好的水果装入罐头中。
5. 密封:将罐头口密封,高温杀菌。
四、实验四:蔬菜干制作1. 蔬菜处理:将蔬菜洗净、切片。
2. 烘干:将蔬菜放入烤箱中烘干,温度控制在60℃左右。
3. 包装:将烘干好的蔬菜装入密封袋中。
实验结果与分析:一、面包制作实验结果显示,通过调制面团、发酵、分割、搭配、烘烤等步骤,成功制作出美味的面包。
实验过程中,发酵时间和温度对面包质量有较大影响,需要严格控制。
二、蛋糕制作实验结果显示,通过鸡蛋分离、蛋白打发、蛋黄液搅拌、混合、模具填充、烘烤等步骤,成功制作出松软可口的蛋糕。
食品工程技术专题实验Experiment of Food Engineering课程编码:Z5603B002 实验指导书:自编面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加工综合实验——改性膳食纤维生产实验项目学时:12 实验要求:选修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通过实际操作,对《食品工程原理》中所学习的单元操作在食品生产中的作用有一个直观上的认识;2、通过实际操作与观察,对《食品工程原理》中所学习的单元操作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3、通过实际操作与观察,使同学们对各单元操作的设备在实际生产线的作用与操作方法以及同种类单元操作为达到不同的工艺要求必须选用合适的设备有一个具体的认识,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通过本实验掌握改性膳食纤维的生产工艺流程。
二、实验基本原理: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主要存在于蔬菜和谷物的细胞壁中,包括不溶性多糖(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膳食纤维被定义为植物成分中的木质素和多糖成分,且不为人体消化道中的酶所消化。
从溶解性可分成水溶性膳食纤维(SDF)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两大类。
膳食纤维(细胞壁多糖)常常具有一系列的生理功能,例如:增加排泄物体积,降低胆固醇水平,促进葡萄糖的新陈代谢。
许多这种生理功能和膳食纤维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是密切相关的,例如膳食纤维的可溶性、粘度和聚合度程度等。
不管是什么原料,都可以制备得到可溶性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如果总膳食纤维中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较高,就可以将之作为食品结构填充剂,如果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较高,则认为其具有更高的功能性。
由于SDF和IDF不同的生理功能,SDF能更多地发挥其代谢作用,而许多DF中SDF所占比例很少,因此国内外对DF的改性作了一些工作,但报道不多,主要的方法是化学处理法和机械降解处理法,也有应用两种手段同时处理以获得较高含量的SDF,DF的改性是DF研究趋势的重点之一。
高温和剧烈的机械作用可以对膳食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质产生影响,多糖聚合物之间的弱作用力可能会遭到破坏,同时聚合物中的糖苷键也会断裂,最终膳食纤维发生降解,可溶性增加。
姓名:陈蔚婷 学号:1363115 班级:13级食安1班实验一: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实验目的1 •掌握测定流体流经直管、管件和阀门时阻力损失的一般实验方法。
2•测定直管摩擦系数 入与雷诺准数Re 的关系,验证在一般湍流区内 入与Re 的关系曲线。
3•测定流体流经管件、阀门时的局部阻力系数。
4•学会倒U 形压差计和涡轮流量计的使用方法。
5•识辨组成管路的各种管件、阀门,并了解其作用。
、基本原理流体通过由直管、管件(如三通和弯头等)和阀门等组成的管路系统时,由于粘性剪应力和涡流 应力的存在,要损失一定的机械能。
流体流经直管时所造成机械能损失称为直管阻力损失。
流体通过 管件、阀门时因流体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改变所引起的机械能损失称为局部阻力损失。
1 •直管阻力摩擦系数入的测定 流体在水平等径直管中稳定流动时,阻力损失为: P f P 1 P 2 l U 2Wfd 2即,2d p fl u(1)(2)式中:入一直管阻力摩擦系数,无因次; d —直管内径,m ; P f —流体流经I 米直管的压力降,Pa ; w f—单位质量流体流经I 米直管的机械能损失,J/kg ;p —流体密度,kg/m 3; l —直管长度,m ;u —流体在管内流动的平均流速,m/s 。
式中:Re —雷诺准数,无因次;卩一流体粘度,kg/(m s )。
湍流时入是雷诺准数Re 和相对粗糙度(& /d 的函数,须由实验确定。
由式(2)可知,欲测定 入需确定I 、d ,测定 p f 、u 、p □等参数。
I 、d 为装置参数(装置 参数表格中给出), P □通过测定流体温度,再查有关手册而得, u 通过测定流体流量,再由管径计算得到。
2 •局部阻力系数的测定局部阻力损失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即当量长度法和阻力系数法。
(1)当量长度法流体流过某管件或阀门时造成的机械能损失看作与某一长度为l e 的同直径的管道所产生的机械(2)阻力系数法流体通过某一管件或阀门时的机械能损失表示为流体在小管径内流动时平均动能的某一倍数, 局部阻力的这种计算方法,称为阻力系数法。
即:,P fu 2w' f故式中: 一局部阻力系数,无因次;P f —局部阻力压强降,Pa ;(本装置中,所测得的压降应扣除两测压口间直管段的压降,直管段的压降由直管阻力实验结果求取。
)p —流体密度,kg/m 3;滞流(层流)时,64 Re Redu(3) (4)能损失相当,此折合的管道长度称为当量长度,用符号l e 表示。
这样,就可以用直管阻力的公式来计算局部阻力损失,而且在管路计算时可将管路中的直管长度与管件、则流体在管路中流动时的总机械能损失 W f 为:阀门的当量长度合并在一起计算,l eW f(8)(9)2 P fg —重力加速度,9.81m/s2;u —流体在小截面管中的平均流速,m/s。
待测的管件和阀门由现场指定。
本实验采用阻力系数法表示管件或阀门的局部阻力损失。
根据连接管件或阀门两端管径中小管的直径d,指示液密度°,流体温度t o(查流体物性P ", 及实验时测定的流量V、液柱压差计的读数R,通过式⑸、(6)或⑺、(10)求取管件或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1.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实验流程实验对象部分是由贮水箱,离心泵,不同管径、材质的水管,各种阀门、管件,涡轮流量计和倒U 型压差计等所组成的。
管路部分有三段并联的长直管,分别为用于测定局部阻力系数,光滑管直管阻力系数和粗糙管直管阻力系数。
测定局部阻力部分使用不锈钢管,其上装有待测管件(闸阀);光滑管直管阻力的测定同样使用内壁光滑的不锈钢管, 而粗糙管直管阻力的测定对象为管道内壁较粗糙的镀锌管。
流量使用涡轮流量计测量, 将涡轮流量计的信号传给相应的显示仪表显示出转速, 管路和管件的阻力采用倒U 型差压计直接读出读数。
四、实验步骤1.开水泵先开出口阀,开灌水阀灌泵,灌满税后关闭灌水阀和出口阀,再启动水泵。
2.开阀门然后单击出口阀手柄的下方,每单击一次,增大一次。
3.改变流量进行不同流量下的管路压差测定实验。
让流量从0 到3.51L/s 范围内变化。
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调节管路总出口阀,每次改变流量,待流动达到稳定后,读取各项数据,共作10-15 组实验点。
五、实验数据处理1. 实验数据2. 处理方式:实验可以测出 Q 列R 列数据,根据上述公式,求得上表的 u 列入列Re 列等数据以第一组实验为例:Q=0.057 ( L/s ) R=0.1738(mmHg )u=0.057 X 10-3十(n /4X 0.042)=0.0454(m/s -1)入=2 X 0.04 X 9.81 X 0.27 X( 13600-998 ) -( 998 X 4X 0.4542) =0.0006-3Re=0.04 X 998 X 0.0454 -( 1.005 X 10 ) =1800 3. 数据图:六、实验报告1 .根据粗糙管实验结果,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出图,即可估算出该管的相对粗糙度和绝对粗糙度。
2.根据光滑管实验结果,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出 差。
3.根据局部阻力实验结果,求出闸阀全开时的平均 4.对以上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七、思考题1. 在对装置做排气工作时,是否一定要关闭流程尾部的出口阀?为什么? 答:最好关闭。
因为要把管道中的气泡全部排出。
2. 如何检测管路中的空气已经被排除干净? 答:在流动测定中气体在管路中,对流动的压力测量产生偏差,在实验中一定要排出气体,让流体在 管路中流动,这样流体的流动测定才能准确。
当流出的液体无气泡是就可以证明空气已经排干净了。
3. 以水做介质所测得的 1 Re 关系能否适用于其他流体?如何应用? 答:可以用于牛顿流体的类比,牛顿流体的本构关系一致。
应该是类似平行的曲线,但雷诺数本身并 不是十分准确, 建议取中间段曲线, 不要用两边端数据。
雷诺数本身只与速度, 粘度和管径一次相关, 不同流体的粘度可以查表。
4. 在不同的设备上(包括不同管径),不同水温下测定的 入一Re 数据能否关联在同一条曲线上?入〜Re 曲线,对照化工原理教材上有关曲线入〜Re 曲线,对照柏拉修斯方程,计算其误E 值。
答:一次改变一个变量,是可以关联出曲线的,一次改变多个变量时不可以的。
另外,不要奢望可以 做出一个多项式之类的好的曲线,这是不可 2•—次改变一个变量,是可以关联出曲线的,一次改变多个变量时不可以的。
5•如果在测压口、孔边缘有毛刺或安装不垂直,对静压的测量有何影响?答:没有影响•静压是流体内部分子运动造成的 •表现的形式是流体的位能•是上液面和下液面的垂直高 度差•只要静压一定•高度差就一定•如果用弹簧压力表测量压力是一样的•所以没有影响•实验二: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实验目的1•了解离心泵结构与特性,熟悉离心泵的使用; 2 •掌握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方法; 3•了解电动调节阀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基本原理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选择和使用离心泵的重要依据之一,其特性曲线是在恒定转速下泵的扬程H 、轴功率N 及效率n 与泵的流量 Q 之间的关系曲线,它是流体在泵内流动规律的宏观表现形式。
由于泵内部流动情况复杂,不能用理论方法推导出泵的特性关系曲线,只能依靠实验测定。
H o H 1(表值)H 2式中: H 0 z 2 z 1,表示泵出口和进口间的位差,m ;和P -- 流体密度,kg/m 3; g --- 重力加速度 m/s 2;P 1、p 2 ----- 分别为泵进、出口的真空度和表压,Pa ;H 1、H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真空度和表压对应的压头,m ;1 •扬程H 的测定与计算取离心泵进口真空表和出口压力表处为P 1 g 2U i 2g1、2两截面,列机械能衡算方程:2H Z 2 山h fg 2g(1 — 1)由于两截面间的管长较短,通常可忽略阻力项h f ,速度平方差也很小故可忽略,则有(1 — 2)U1、U2 ----- 分别为泵进、出口的流速,m/s;Z1、Z2——分别为真空表、压力表的安装高度,m。
由上式可知,只要直接读出真空表和压力表上的数值,及两表的安装高度差,就可计算出泵的扬程。
2.轴功率N的测量与计算N N 电k (W) (1 - 3) 其中,N电为电功率表显示值,k代表电机传动效率,可取k=0.95。
3.效率n的计算泵的效率n是泵的有效功率Ne与轴功率N的比值。
有效功率Ne是单位时间内流体经过泵时所获得的实际功,轴功率N是单位时间内泵轴从电机得到的功,两者差异反映了水力损失、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的大小。
泵的有效功率Ne可用下式计算:Ne HQ g (1 - 4)HQ g故泵效率为100% (1 - 5)N三、实验装置与流程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装置流程图如下:1—水箱; 2 —离心泵;3 —转速传感器;4 —泵出口压力表; 5 —玻璃转子流量计;6 —出口流量调节闸阀;7 —灌泵漏斗;8 —泵进口压力表;9—温度计;图1 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四、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1 .实验步骤:(1 )清洗水箱,并加装实验用水。
通过灌泵漏斗给离心泵灌水,排出泵内气体。
(2)检查各阀门开度和仪表自检情况,试开状态下检查电机和离心泵是否正常运转。
开启离心泵之前先将出口阀关闭,当泵达到额定转速后方可逐步打开出口阀。
(3)实验时,逐渐打开出口流量调节闸阀增大流量,待各仪表读数显示稳定后,读取相应数据。
离心泵特性实验主要获取实验数据为:流量Q、泵进口压力P1、泵出口压力p2、电机功率N电、泵转速n,及流体温度t和两测压点间高度差H o ( H0= 0.1m)。
(4 )改变出口流量调节闸阀的开度,测取10组左右数据后,可以停泵,同时记录下设备的相关数据(如离心泵型号,额定流量、额定转速、扬程和功率等),停泵前先将出口流量调节闸阀关闭。
2 .注意事项:(1)一般每次实验前,均需对泵进行灌泵操作,以防止离心泵气缚。
同时注意定期对泵进行保养,防止叶轮被固体颗粒损坏。
(2)泵运转过程中,勿触碰泵主轴部分,因其高速转动,可能会缠绕并伤害身体接触部位。
(3)不要在出口流量调节闸阀关闭状态下长时间使泵运转,一般不超过三分钟,否则泵中液体循环温度升高,易生气泡,使泵抽空。
五、数据处理1.数据记录:2.处理方式:实验可以测出Q列Pv列P m列N列数据,根据上述公式,求得上表的He列Ne列n列等数据以第一组实验为例:Q=0.052 (L/s)Pv=0.011353MPaP m=0.021164MPa N=403.68W则He=(P m+Pv)X 106- 9810+0.4= (0.021164+0.011353)X 106- 9810+0.4=23.13mNe=He X Q X 10-3X 9810=23.13 X 0.052 X 10-3X 9810=11.77Wn =Ne- N=11.77 - 403.68=2.915 %3.数据图:六、实验报告1.分别绘制一定转速下的H〜Q、N〜Q、n〜Q曲线2.分析实验结果,判断泵最为适宜的工作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