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语言特征
- 格式:ppt
- 大小:2.30 MB
- 文档页数:18
传播学副语言
副语言通常是指在言语中除了词语本身之外的其他表达手段,包括音调、语调、音量、音质、语速、重音等。
这些元素虽然不是具体的词语,但却在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能够表达说话人的情感、态度、强调或转折等信息。
在传播学中,副语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因为恰当使用副语言可以帮助传播者更有效地传达信息,提高传播效果。
传播学中的副语言操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传播目标:首先需要明确传播的目标,例如是说服听众接受某个观点还是传达某种情感。
不同的目标需要不同的副语言手段来支持。
2.观察和分析受众:了解受众的特点和需求,例如他们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可以帮助传播者选择更适合的副语言手段。
3.选择副语言手段:根据目标和受众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音调、语调、音量、语速等副语言手段。
例如,要表达一种庄重、正式的气氛,可以选择使用低沉、缓慢的语调和音量。
4.实践和调整:在实际传播过程中,需要根据反馈和效果不断调整副语言手段,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5.评估和总结:传播结束后,需要对副语言操作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以便不断提高副语言操作的能力和水平。
总之,传播学中的副语言操作是一种综合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来进行有效传播的方法。
通过恰当地使用副语言手段,可以增强传播
效果,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
副语言的定义和分类副语言是指在一国或地区有统一使用的主要语言之外,还有其他被部分人群使用的语言。
副语言可以在官方场合和非正式场合中使用,它们通常有自己的文字和语法特点。
副语言在交流、教育、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分类:根据使用者的群体划分,副语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地区副语言:地区副语言是指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内使用的副语言。
在地理较大、语言差异较大的国家或地区中常常出现许多地区副语言。
比如在中国,粤语、闽南语等就是地区副语言。
这些地区副语言通常源于历史、地理、民族差异等因素,并且在当地具有较高的使用率。
2.社群副语言:社群副语言是指由特定族群、职业团体或兴趣群体内流传使用的副语言。
例如,医生、金融从业人员、计算机程序员等职业群体内常常使用专业术语或行业潜规则,这些都可以被视为社群副语言。
3.少数民族副语言:在一些多民族的国家或地区中,少数民族常常保留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传统。
这些少数民族语言通常被视为副语言,并有时被保护和提倡。
例如,印度尼西亚的巴厘语、克罗地亚的克罗地亚语等。
4.移民副语言:在移民国家中,移民群体往往保留自己的母语并形成副语言。
这些副语言通常由移民群体在新环境中的交流需求而产生。
例如,美国的西班牙语、英国的孟加拉语等。
此外,在副语言的使用限度上,还可以将副语言分类为官方副语言和非官方副语言。
1.官方副语言:官方副语言是指在行政、教育、法律等方面被认可并得到政府支持的副语言。
官方副语言通常拥有自己的正式字母、文法和规范,可以在官方文件、学校教育等领域中使用。
例如,在瑞士,瑞士意大利语、瑞士德语等被视为官方副语言。
2.非官方副语言:非官方副语言是指没有被政府正式认可,但在民间使用广泛的副语言。
通常非官方副语言只在非正式场合中被使用,不具有行政和教育等方面的权威性。
例如,瑞士的瑞士法语、瑞士日语等.副语言的定义和分类对于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副语言的地位和使用范围也在不断变化。
副语言的基本特点副语言的基本特点副语言,又称非正式语言、俚语或方言,是指某个特定群体内使用的非标准化的语言形式。
它通常在口头交流中使用,而不是在正式场合或书面文本中使用。
副语言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一、地域性副语言通常与某个特定地区或社会群体相关联。
例如,英国的科克尼方言通常被认为是伦敦东部工人阶级的代表性方言。
同样,美国南部的“南部腔”也是该地区居民使用的典型方言。
二、社会性副语言通常与某个特定社会群体相关联。
例如,美国黑人社区内流行着一种称为“黑人英语”的方言,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并被认为是该社区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非正式性副语言通常被视为非正式用语形式。
它们在口头交流中使用得最多,在书面文本中很少出现。
这些用法通常包括缩略词、俚语和口头禅等。
四、多样性由于副语言与不同地区和社会群体相关联,因此它们具有极大的多样性。
例如,在英国境内就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方言,包括苏格兰方言、威尔士方言和爱尔兰方言等。
五、演变性副语言是一种活跃的语言形式,它们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例如,新兴的网络文化中出现了许多新词汇和缩略语,这些新词汇很快就成为了当代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表达感情副语言通常用于表达情感和感受。
在口头交流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这些用法通常包括口头禅、咒骂词和调侃等。
七、文化认同副语言通常与某个特定文化相关联,并被视为该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在美国南部,“南部腔”被视为南方文化的象征之一,而在英国,“科克尼方言”则是伦敦东部工人阶级身份认同的标志。
总结:综上所述,副语言具有地域性、社会性、非正式性、多样性、演变性、表达感情和文化认同等基本特点。
它们是人类语言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化认同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现代社会中,副语言不断地演变和发展,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非语言交际中的副语言交际浅析李燕;翟丽丽【摘要】副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本文就副语言有争议的界定、副语言的特性及语用功能进行了探究,笔者认为从狭义角度对副语言界定更科学,从发音特征、语空、功能性发音对副语言进行划分更合理。
副语言的显著特性为任意性、文化多元性和模糊性,其重要的语用功能包括情感传递、强调、辅助和替代功能。
%Paralanguage plays an indispensible role in human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about the contradictive definitions of paralanguage,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pragmatic functions. It is more scientific to define paralanguage in a narrow sense and it is more reasonable to divide paralanguage into three kinds, that is, vocal features, vocal segregation and functional voice. The obvious features of paralanguage include randomness, multiculturalism and obscurity. Emotion transmission, strengthening, assistance and replacement are its significant pragmatic functions.【期刊名称】《滁州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3页(P83-85)【关键词】副语言;界定;语用功能【作者】李燕;翟丽丽【作者单位】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61;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05交际是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结合,人类在语言发展还不成熟时表达情感和交流主要通过非语言的方式。
副语言(Concept of Non-verbal Language)一,如何正确理解副语言副语言与真语言的区别1),本文所说的副语言(non-verbal language)是相对于真语言而言的。
2),真语言也称有声语言(verbal language)是最基本的语言交际基础,它意旨言语交际的基本功(verbal language communicative skills)。
就口语测试来说,主要包括语音语调、流利度、轻重读音节、意群节奏、连诵停顿、失去爆破和不完全爆破、缩读弱读、音的同化、用词的准确性等等,这些均是评判官对有声语言考查的重点。
诚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有声语言需要习语者平日悉心地细化与强化训练。
何谓副语言1),笔者在这里强调的副语言,即非言语交际手段(non-verbal communicative skills)是指在口语面试或演讲比赛过程中有声语言之外的其它辅助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2),副语言(也称Para-language),即非言语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其表现要素主要包含:目光交流、面部表情、肢体语言、音量声调、停顿强调、语言情感反应速度,注意力的集中、热情自信、积极礼貌、气质体现,甚至包括面试者当天的着装等。
二,如何正确运用副语言和它在口语面试中的表现方式、所起的作用及其注意事项如何正确有效地运用非语言方式来传达信息,并通过非语言交际方式来反映自己的文化归属等,一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副语言具体表现方式大体如下:1),首先,面试者要表现出有礼貌(courtesy)的素养。
面试或演讲者进入场地时,应热情主动地与面试官或观众打招呼,最好鞠躬问候考官或在场观众,在被考官告知坐下时,可以优雅地说声道谢! 这样做显得礼貌得体。
同时退场时也别忘了鞠躬道别等。
有的考生或演讲者不知如何向考官打招呼和鞠躬,即使鞠躬也是动作匆忙,流于形式,给人以敷衍之感。
英语会话中语篇连贯的衔接手段======================================================================摘要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以书面和口头的形式进行交际。
成功的交际依赖于对语言的掌握和对语境的理解。
实际交际中要善于运用词汇衔接、音韵衔接,副语言特征和话语标记语,以达到成功的语言交流。
关键词词汇衔接音韵衔接副语言特征话语标记语1 引言韩礼德和哈桑认为,任何一段能成为语篇的语话必须具有语篇性。
他们所说的话篇性包括两方面的特征:一是结构性特征,另一个是非结构性特征。
结构性特征指的是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
非结构性特征指的是话语内部的上下衔接——所谓衔接,说到底就是语篇内部两个不受句法结构制约的成分在意义上相互关联,衔接手段可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种。
英语会话中缺乏语篇的连贯和衔接会导致语义含混甚至交际失败,因而外语学习者有必须研究衔接连贯手段,使交际能够流利顺畅地进行。
本文将从词汇衔接、音韵衔接、副语言特征、话语标记语等方面进行分析。
2 词汇衔接词汇衔接是指跨越句际的两个或多个词项相互之间词汇意义上的联系,即通过词汇的选择运用在语篇中建立一个贯穿篇章的链条来达到连贯的目的。
这些词汇或重复或由其它词语替代或共同出现,从而构成语篇会话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以保证会话或语义取得统一,衔接语篇。
语篇会话中的词汇选择关系有多种方式。
我们把词汇衔接方式分为重复、泛指词、相似性、可分类性和搭配五大类。
英语会话中经常使用这些方法,现举例如下:(1)He bought some bread, milk and oranges. The oranges are to make a dessert.(关键词的重复。
他买了一些面包、牛奶和桔子。
桔子用来作甜点。
)(2)He knew that this was a good way of bringing the violent, refractory Sunfu to heel.( 泛指词的运用。
副语言的基本特点一、副语言的定义副语言是指在人类社会中使用的除了母语外的第二种语言。
它可以是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 L2)、外语(Foreign Language)或第三语言(Third Language,L3)等。
副语言的学习过程与母语习得和第一语言习得有所不同,因此也具备一些独特的特点。
二、副语言的习得过程副语言的习得过程一般可以分为输入、理解、产出和输出四个阶段。
在输入阶段,学习者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副语言的材料,例如听力、阅读等。
理解阶段是对所接触到的副语言材料进行理解和掌握的过程,其中包括词汇的理解和句子结构的掌握。
在产出阶段,学习者开始尝试使用副语言进行表达,并逐渐积累语感和语言能力。
输出阶段是对副语言进行实际应用和使用的过程,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来进一步提高副语言的水平。
三、副语言的基本特点1. 学习目的明确与母语习得不同,学习副语言的目的通常是出于交际和实用的需要。
学习者通过习得副语言来满足自己在日常生活、工作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在学习副语言过程中,学习者会更加注重语言的实用性和应用能力。
2. 学习背景各异学习副语言的人群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他们的母语、文化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使得学习副语言的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差异化和个性化,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3. 学习环境多样化学习副语言的环境多种多样,可以是学校、培训机构、社交场合等。
学习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接触到副语言的输入材料,并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输出和交流。
这也意味着副语言学习者需要具备一定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
4. 学习方法多样由于学习副语言的学习者背景差异大,因此,学习方法也需要根据不同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选择。
一些学习者适合通过听力和口语训练提高副语言能力,而另一些学习者则更擅长通过阅读和写作来提高语言水平。
因此,在副语言的学习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四、副语言学习的挑战与应对策略1. 语言障碍学习副语言的学习者需要面对语言障碍,如词汇量的不足、语法结构的不熟悉等。
【第四章播音创作的手段】一.有声语言的构成要素一)发声系统概述1.发音器官构成(发音器官是指人体中参与发音活动的器官)(1)动力部分。
动力器官主要有肺、横膈、胸廓和气管。
这部分为发音提供空气动力。
(2)发音部分。
发声器官由喉构成。
它为发音提供声音素材。
(3)吐字部分。
吐字器官指喉以上各器官组织,包括唇、齿、舌、软腭等。
这些器官,或打开、关闭,形成各种爆破音或摩擦音;或通过位移,使鼻腔与口腔连通或断开,形成鼻音或非鼻音;或通过唇形或舌位变化,使声音产生共鸣变化,形成不同的元音。
(注):语音同自然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物理属性。
每个声音片断中都包含了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四个要素。
2.发声要领(主要包括:正确的呼吸要领,口腔控制要领,音域的扩展,共鸣的获得等。
)胸腹连合呼吸法?气下沉、两肋开、小腹收(1)运用气息的要领。
气息是发声的动力。
好的声音状态对气息的要求是:深、匀、通、活。
所谓“深”,就是吸气要尽量深一些。
所谓“匀”,就是呼气要尽量均匀,要有控制,不要大撒气。
所谓“通”,就是气息运动的通道要畅通,气息对声音要有支撑作用。
所谓“活”,就是气息运用要灵活,能因情用气,随感情的变化而变化,收放自如。
‘(上述“深”和“匀”,是指吸气和呼气,其中,呼气即对气息的控制是主要方面。
“通”和“活”,通是活的基础,其中活又是气息训练的主要目的。
“深”的练习。
深吸气,一种是慢吸,一种是快吸。
慢吸,可以用闻鲜花的感觉体会。
快吸,可以用准备从地上搬重物的感觉来体会。
“匀”的练习。
匀是对呼气的要求。
呼气,即气息的控制是关键。
练习呼气匀,在吸气时吸八分饱,不要吸得过满,这样便于控制。
“通”的练习。
可以用单元音“a”(“啊”)来练习。
发“a”先由弱渐强,均衡用力,感觉小腹的控制力,体会气息和声音通道的贯通。
练习时,为了使气息、声音贯通、集中,以便发出的声音入话筒,可以体会在对面的墙上找一个点,这个点的高度最好是低于自己的胸部,站在距这个点两至三米处,对着这个点,发延长的“a”音,感觉到发出的气息是非常细、又是非常有力的气束,都集中地均匀地射向你所定的那个点,并可以感受到对那个点有穿透力。
【第四章播音创作的手段】一.有声语言的构成要素一)发声系统概述1.发音器官构成(发音器官是指人体中参与发音活动的器官)⑴动力部分。
动力器官主要有肺、横膈、胸廓和气管。
这部分为发音提供空气动力。
(2)发音部分。
发声器官由喉构成。
它为发音提供声音素材。
⑶吐字部分。
吐字器官指喉以上各器官组织,包括唇、齿、舌、软腭等。
这些器官,或打开、关闭,形成各种爆破音或摩擦音;或通过位移,使鼻腔与口腔连通或断开,形成鼻音或非鼻音;或通过唇形或舌位变化,使声音产生共鸣变化,形成不同的元音。
(注):语音同自然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物理属性。
每个声音片断中都包含了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四个要素。
2.发声要领(主要包括:正确的呼吸要领,口腔控制要领,音域的扩展,共鸣的获得等。
)胸腹连合呼吸法?气下沉、两肋开、小腹收(1)运用气息的要领。
气息是发声的动力。
好的声音状态对气息的要求是:深、匀、通、活。
所谓''深〃,就是吸气要尽量深一些。
所谓‘'匀〃,就是呼气要尽量均匀,要有控制,不要大撒气。
所谓〃通〃,就是气息运动的通道要畅通,气息对声音要有支撑作用。
所谓〃活〃,就是气息运用要灵活,能因情用气,随感情的变化而变化,收放自如。
’(上述〃深〃和〃匀〃,是指吸气和呼气,其中,呼气即对气息的控制是主要方面。
〃通〃和〃活〃,通是活的基础,其中活又是气息训练的主要目的。
〃深〃的练习。
深吸气,一种是慢吸,一种是快吸。
慢吸,可以用闻鲜花的感觉体会。
快吸,可以用准备从地上搬重物的感觉来体会。
〃匀〃的练习。
匀是对呼气的要求。
呼气,即气息的控制是关键。
练习呼气匀,在吸气时吸八分饱,不要吸得过满,这样便于控制。
〃通〃的练习。
可以用单元音〃a〃(州阿〃)来练习。
发〃a〃先由弱渐强,均衡用力,感觉小腹的控制力,体会气息和声音通道的贯通。
练习时,为了使气息、声音贯通、集中,以便发出的声音入话筒,可以体会在对面的墙上找一个点,这个点的高度最好是低于自己的胸部,站在距这个点两至三米处,对着这个点,发延长的〃a〃音,感觉到发出的气息是非常细、又是非常有力的气束,都集中地均匀地射向你所定的那个点,并可以感受到对那个点有穿透力。
副语言在话语中的言语特性
田华
【期刊名称】《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5(013)003
【摘要】副语言--一种非言语交际特征,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言语行为,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音系学、语用学的角度进一步探讨了副语言在话语中作为"填补词语",不仅可以增添口语交际随意性、灵活性的色彩,也为人们在交际中创立和传递会话含意提供了便利的空间.同时,副语言还具有与会话含意发生关联的特殊性、简洁性、幽默性以及模糊性等特征.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田华
【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外语系,河北,张家口,07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30
【相关文献】
1.副语言在言语交际中的特性及其语用启示 [J], 王晓卉
2.副语言在警察言语交际中的运用 [J], 阎贵臣
3.现代汉语口语中话语标记语“不是”标记的言语行为类型 [J], 闫建设
4.言语交际中话语标记语OK的语用功能探析 [J], 李炳炎
5.略论副语言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 [J], 杨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看网络副语言作者:王宇婷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20期摘 ; ;要:互联网传播速度快、形式丰富性、生动性和临場性强,逐渐形成新的语言辅助形式,即网络副语言。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出发,认为副语言具有辅助性、模糊性和非任意性。
按照交际媒介划分出三个技术阶段,总结副语言形式在三个阶段的表现,解释网络语言中的颜文字、表情、图片等辅助性表达元素的语言学本质,划分出特殊符号、示情符号、自定义表情和技术手段几类网络副语言形式,探讨随着技术发展语言中的“变”与“不变”。
关键词:语言技术 ; ;网络语言 ; ;系统功能语言学 ; ;副语言一、引言广义的语言技术指语言交际过程用于编码、输出、传递、输入、解码、贮存等操作的所有技术。
李宇明(2015)提出语言技术对语言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影响,认为语言交际依托的媒介经历了以下变化:文字产生之前只能依靠面对面的交流,即以声波为媒介;文字产生以后可以通过纸张等书面材料交流,即以光波为媒介;二十世纪以来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交流手段,以电波为媒介。
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变化,即从“听说”到“读写”,给语言本体带来了反作用。
基于文字的语言表达允许斟酌和修改,输出形式有别于第一阶段,结果是词汇和语法逐渐与口语风格分离,并发展出新语体——书面体。
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变化依托无线电传送技术,相应的语言风格应运而生。
其中最重要的技术革新——互联网给人们表达方式带来的冲击给交际提供了新的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
语言技术在发展,语言编码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第二阶段中文字的功能是对第一阶段语音的“转写”,即意义的符号。
现代文字无法脱离语音而存在,对英语这样的拼音文字和汉字这样形声结合的文字均是如此,文字必须通过语音认知通道。
第三阶段也无法脱离前两个阶段,广播是基于语音(声音符号),电视和网络视频是语音(声音符号)和文字(视觉信息)的结合,基于互联网的通讯软件主要基于文字。
副语言表达规律副语言是一种通过非语言手段传达情感、意义和观点的沟通方式。
副语言包括肢体语言(姿势、面部表情、眼神等)、声音语言(音调、音量、节奏等)和视觉语言(标志、符号、颜色等)。
它们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交流。
副语言的表达规律是多样而复杂的。
其中一些常见的表达规律包括:1. 肢体语言的表达规律:- 姿势:站立姿势、坐姿、手势等可以传达出身体的状态和态度。
比如,挺胸、抬头表示自信,低头、半躬身表示谦虚或内向。
- 面部表情:微笑、皱眉、眯眼等可以传达出情感和意愿。
比如,微笑代表友好和愉悦,皱眉表示不满或困惑。
- 眼神:眼神的方向和强度可以传达出兴趣、注意力和意图。
比如,眼神交流可以表达关注和尊重,避开眼神则可能表示不耐烦或无视。
2. 声音语言的表达规律:- 音调:音调的高低和起伏可以传达出情感和语气。
比如,高亢的音调可以表示兴奋或紧张,低沉的音调可以表示沉思或不满。
- 音量:音量的大小可以传达出强度和重要性。
比如,大声的说话可以表示自信或愤怒,轻声细语表示关心或隐私。
- 节奏:语速和停顿的节奏可以传达出紧迫感和感情的变化。
比如,快速流畅的语速可以表示兴奋或热情,缓慢而断断续续的语速可以表示犹豫或思考。
3. 视觉语言的表达规律:- 标志:标志是一种简化的图形符号,可以传递出具体的含义和信息。
比如,红色的圆圈和一根斜线表示禁止或停止。
- 符号:符号是一种抽象的图形或形象,可以传达出抽象的概念和观点。
比如,平衡的天平表示公平和正义。
- 颜色:颜色可以传达出情感、意义和观点。
比如,红色表示激情、力量和警示,蓝色表示冷静、安全和信任。
副语言的表达规律是因文化差异、个人差异和情境差异具有一定的变化性和灵活性的。
因此,我们在使用副语言时需要根据情景和目的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运用。
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观察和解读他人的副语言,以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交流信息。
总之,副语言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它通过肢体语言、声音语言和视觉语言来传达情感、意义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