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与 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与 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与 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与 答案

-

名词解释

1、“五四”文学革命

年开始,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由胡适的《文学改良刍“五四”文学革命于1917

议》一文首先发难,继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响应和参加的主要有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李大钊、鲁迅等等。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旧文学,提倡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倾向,以“人的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以白话文学为正宗;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为中国文学发展之借鉴。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发展的自身要求,也是适应新文化运动思想革命的要求,并在外国文学的影响下发生的。鲁迅的小说的一个崭新阶段,显示了文学革命初期的创作实绩。“五四”文学革命开拓了中国文学发展进入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新时期。

、《新青年》2

,陈独秀主编。(第一卷名《青年杂志》)《新青年》是五

四时期的著名刊物。1915 年创刊《新青年》编辑部扩大,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高一涵、周作1918 年,《新青年》同仁提倡科学和民主,倡导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人、鲁迅等先后参加编辑工作。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

文学。《新青年》对我国现代思想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鲁迅的《狂人日记》等小说,胡适的新诗,多发表于《新青年》。

3.革命文学论争

太阳社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指的是1928—1929 年鲁迅、茅盾等和创造社、

革命文学的论争。论争起因是创造社、太阳社在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时,由于

左倾思潮影响及自身世界观原因,包括国际革命文学队伍内受国内外革命阵营内( )

在理论主张方面存在严重的机械论错误倾向,以及对鲁迅、茅盾等进行宗派主义

的攻击。鲁迅、茅盾等进行反击,阐述自己对革命文学的意见,批评创造社、太

创造社、太阳社多数成(阳社的错误。这是革命文学内部的论争。论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注下停止。论争提高了双方的

思想,形成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热潮,从而为)员是党员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4.两个口号论争

年上海左翼文学界关于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两个口号论争指的是1936

众文学这两个口号的论争。这两个口号都是因日寇扩大对华侵略和国内阶级关系

的新变化,为适应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要求而提出的。国防

文学口号先由上海文学界地下党领导周扬等提出,并由此开展了国防文学运动和

国防戏剧、国防诗歌活动。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由党中央特派员冯雪峰

到上海和鲁迅、胡风等商量后由胡风撰文提出的。受到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作家

的指责而发生论争。鲁迅撰文提出两个口号可以“并存”,批评了主张国防文学的

下围绕建立文艺界抗日一些左翼领导人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错误。这是左翼文学界在新形势统一战线由于某些思想分歧而发生的论争。通过论争达到了新的

团结,为过渡到抗战文艺运动和建立广泛的文艺界抗日统

一战线准备了思想条件。

.文学与抗战关系论争5

文学与抗战关系的论争发生于抗战初期,是针对梁实秋的“于抗战有关的材料,--

-

我们最为欢迎,但是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不必勉强把抗战截搭上去。至于空洞的抗战八股,那是对谁都没有益处的”言论而发生的。罗荪、宋之的、张天翼等撰文批评梁实秋的观点。郁达夫的文章很中肯,既充分肯定文学为抗战服务,也批评分析了八股病的原因。

6.民族形式论争

民族形式论争发生于抗战中期。1938 年和1940 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

族战争中的地位》和《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

作风和中国气派”和“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的问题。国

统区文艺界在学习和讨论中发生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向

林冰的观点。向林冰

的观点是:①“应该在民间形式中发现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他认为喜闻乐见应

以习闻常见为基础,而民间形式是大众习闻常见的;②否定“五四”以来新文艺

的形式。另一种观点以葛一虹为代表:①对旧形式全盘否定;

②肯定新文艺在民

族形式上的努力和成就时,否认新文艺在形式上存在缺点。郭沫若、茅盾、胡风

等在撰文讨论中,都从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上论述民族形式的问题,胡风把民

族形式和现实主义、大众化问题联系起来,见解独到。这一场讨论参加人多,对

新文艺向民族化大众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7.现实主义与“主观战斗精神”论争

现实主义和“主观战斗精神”的论争发生于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论争的一方以胡风为主,胡风撰文论述作家在创作中主观和客观的辩证关系,十分强调主观精神的作用,以克服创作中的客观主义和主观公式主义偏向,争取现实主义的胜利。文章受到一些人责难。论争延续到

40 年代后期,邵荃麟、林默涵、胡绳等发表批评文章,胡

风写《论现实主义的路》进行答辩。

8.孤岛文学

孤岛文学,从地域而言是指上海租界,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

境,在日本侵略势力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就时间而言,是指1937 年11 月上海沦陷至1941 年12 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上海租界止,历时四年多;孤岛文学最有影响的,一是杂文,孤岛作家唐搜、柯灵、王任叔(巴人)、文载道、周木斋等发表了很多紧密联系现实、是非爱憎分明的杂文,王任叔和阿英关于杂文

曾发生颇有影响的“鲁迅风”的争论,后出版杂文刊物《鲁迅风》;二是戏剧特别活跃,业余剧团遍于各学校各行业,于伶的《夜上海》、《长夜行》等反映沦陷区及上海人民生活和斗争的剧本,阿英的《碧血花》、《海国英雄》等南明史剧,歌颂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产生很大社会影响。

9.延安文艺座谈会

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于1942 年5 月,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当时解放区文学的主流是好的,但作家队伍的思想面貌、文艺思想,也存在不少问题。为

了总结经验教训,克服错误观点,使文艺于民族解放战争以

更大助力,在延安召开了文艺座谈会。先由毛泽东作了“引言”的发言,经过作家三次讨论,毛泽东

作了“结论”的发言。“引言”和“结论”合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对如何服务的问题作了精辟论述,强调作家要到群众斗争中去汲取创作源泉,改造世界观。延安文艺座谈会后,解

--

-

放区文学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对新文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0.新秧歌运动

新秧歌运动发生于延安文艺座谈会后的解放区。文艺工作者与群众一起改造旧秧歌,使之成为反映现实斗争,熔戏剧、音乐、舞蹈于一炉的小型广场歌舞剧。代表作有鲁艺的《兄妹开荒》等。新秧歌运动表现文艺工作者面向群众,向工农兵普及的艺术实践,是文艺座谈会后在艺术上显示的最初成绩,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大型新歌剧。

11.对王实味的批判

“对王实味的批判”发生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王实味是延安中央研究院的研

究员,他在1942 年初的延安报刊上发表《政治家·艺术家》一文,提出文艺暴露

黑暗的主张,着重暴露革命队伍内的“黑暗”,认为这是文艺首要的工作。又发表

暴露延安“黑暗”的散文作品《野百合花》。王实味的理论主张是片面的错误的有

害的,对王实味的思想批判是必要的;但是,把王实味作为反革命分子斗争处理,

最后错误处决,是严重混淆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界线,是一个深刻的教

训。

12.第一次文代会

第一次文代会全名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49 年7 月召开于北平。正是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这是一个全国文艺工

作者大会师大团结的大会,是一个继往开来、总结和动员的大会。大会总结了“五四”以来新文艺运动的经验教训,大会决议把毛泽东的文艺为人民服务方向作为

新文艺的基本方针,号召文艺工作者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

艺而奋斗。大会标志着新文艺在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后,将要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大会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新潮社13

。主要社员有新潮社是五四时期以新文学创作为主要活动之一的文化团体,创办刊物《新潮》

罗家伦、傅斯年、叶绍钧、杨振声、汪敬熙、朱自清、康白情、周作

人等等,多数是当时北京大学的学生。新潮社是在《新青年》的直接影响和支持下展开活动的,《新潮》上发表的俞平伯、康白情等的新诗,杨振声、汪敬熙等的小说,是文学革命初期的创作成就。《新潮》扩大了《新青年》和新文学运动的影响。

.文学研究会14

月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周作人、1 文学研究会是中国现代第一个新文学社团,1921 年、朱自以上列名为发起人( )叶圣陶茅盾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绍钧( )、许地山月由沈1 (清、冰心、庐隐、俞平伯、老舍、丰子恺等。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指1921 年和《文学雁冰接编并发表《改革宣言》后的《小说月报》),作为文学研究会的代

用机关报等,出版文学研究会丛书。文学研究会以倡导“为人生”的现) (旬刊》后改为《文学周报》实主义文学为其主要倾向;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一时;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以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著居多。--

-

文学研究会成员多,有许多著名作家,对中国新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它承接了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学

潮。

15.创造社

创造社成立于1921 年7 月,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潘汉年、阳翰笙等。主要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月刊》、《创造周报》、《洪水》、《文化批判》等,并出版创造社丛书。创造社文艺思想基

本倾向是浪漫主义,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文学活动,

尊自我、重主观、崇天才、讲神会,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艺术以感情为生命,这都表现出浪漫主义特征。他们追求文学的全和美,但他们也强调文学对于时代的使命。他们创作了许多浪漫主义倾向的诗歌、小说及戏剧,尤其是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和历史剧,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等,风靡文坛,对新文学影响很大。他们的翻译也以欧美浪漫主义作品为多。同时,创造社也是具有较多现代主义气息的新文学社团。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在当时形成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

使浪漫主义成为当时新文学中和现实主义并峙的两大文学主潮。1925 年“五卅”以后,是创造社后期,郭沫若、成仿吾等主干人物思想变化,提倡革命文学;1928 年进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29 年创造社被国民党查封,成员多数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6.新月社与新月诗派

新月社成立于1923 年。主要成员有徐志摩、陈西滢、胡适、闻一多、梁实秋等。和新月社有关的有影响的文学活动,一是新月诗派的活动;二是1928 年《新月》月刊的创办。《新月》是一个综合性的刊物,文学是其一个方面。徐志摩在《新月》创刊号上提出“健康与尊严”的原则,梁实秋在《新月》上发表文学表现人

性的理论,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左联曾对他们的原则和理论展开论战。

新月诗派活动分前后期。1926 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上编《诗镌》周刊,要求创造新诗的新格式新音节,闻一多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新诗“三美”的格律诗理论主张,闻一多、徐志摩及朱湘、饶孟侃、刘梦苇等等发

表新格律诗创作,称为“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对新诗发展有积极意义。1931 年,徐志摩又创办《诗刊》,后期有陈梦家等等。是年,陈梦家编《新月诗选》,

收18 人的诗,展示了新月诗派阵营及诗作成就。新月派的小说家有沈从文、凌叔华等。

17.语丝社

语丝社成立于1924 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孙伏园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以发表各种文体的散文为主,尤多杂文、小品、随笔,鲁迅的许多杂文及散文诗集《野草》各篇均发表于此,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语丝》小说家有冯文炳(废名)等。《语丝》于1930 年停刊。

18.莽原社

莽原社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新文学社团(成立于1925 年),由鲁迅发起和领导,以

--

-

创办《莽原》周刊、半月刊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高长虹等。《莽原》以提倡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多发表杂文、散文为特色。鲁迅的著名杂文《灯下漫笔》、《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及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各篇均发表于此。

.未名社19

,由鲁迅发起和领导,刊物有《未1925 年)未名社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新文学社团(成立于名》半月刊和《未名丛刊》等。主要成员有鲁迅、韦素园、李霁野、台静农、曹靖华等。未名社以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尤其是俄罗斯文学为主要特色;创作上以台静农的小说集《地之子》为乡土文学的成功之作。

20.狂飙社

狂飚社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新文学社团,主要成员有高长虹等。出版《狂飚》周刊及狂飚社丛书。狂飚社受尼采思想

影响较深,表现出“虚无的反抗”的特色。

21.浅草社、沉钟社

浅草社、沉钟社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具有浪漫抒情倾向的新文学社团。主要成员陈翔鹤、冯至等。1922 年创办《浅草》季刊,1925 年停刊后,冯至等浅草社同仁和杨晦又成立沉钟社,创办《沉钟》周刊、半月刊,至1934 年停刊。文艺思想接近创造社,致力于创作,被鲁迅评为“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

22.弥洒社

,主要成员有成立于1923 年) (弥洒社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具有浪漫抒情倾向的新文学团体胡山源等。创办《弥洒》月刊。致力于创作,强调艺术无目的和灵感作用。

.湖畔诗社23

湖畔诗社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具有浪漫抒情倾向的新诗团体(1922 年成立于杭

、《春的歌集》)州,主要成员为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出版诗集《湖畔》等。朱自清评为“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是其特色。

24.象征诗派

,代表诗人为李金发,这时期)年代中期出现于象征诗派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新诗流派( 20

连出三本象征诗集,以象征、暗示手法营构意象表现内心感受。同时还有

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等创造社诗人,这时期也致力于象征诗创作,各自出版象征诗集。穆木天、王独清还发表《谈诗》等文阐述自己的象征诗理论见解。

25.新剧(文明新戏)

年,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1907 新剧,又称文明戏,是中国话剧运动的第一阶段。开始于欧阳予倩等在欧美、日本话剧运动影响下,组织话剧团体春柳社,改编演出《黑奴吁天录》等话剧。辛亥革命前后,新剧团体很多,演出以民族民主革命为内容的政治戏居多。辛亥革命后,新剧很繁荣,以演家庭伦理戏居多。“五四”前夕,新剧趋向衰落,其原因一是新剧商品化,迎合小市民趣味,内容--

-

庸俗低下,二是新剧都是幕表戏,没有完整的剧本,只有分场的故事梗概,由演

员上台随意发挥,艺术水平和演技很难提高。“五四”文学革命批判堕落的文明戏,一些戏剧家提出“爱美的”口号

(英文Amateur 的音译,意为非职业戏剧,不以营利为目的),中国话剧运动进入第二阶段。

26.南国社

南国社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话剧团体(成立于1923 年),田汉创立,先后办《南国》半月刊、《南国特刊》、南国电影剧社、南国艺术学院等,开展话剧运动在1928 至1929 年,多演出田汉创作的剧本。以浪漫主义倾向和感伤情调为其

鲜明风格特色。

27.鸳鸯蝴蝶派

鸳鸯蝴蝶派又名礼拜六派(因鸳鸯蝴蝶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而得名),是始于20

世纪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直至1949 年才基本消失的文学流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小说新报》、《小说大观》等。文学主张是把小说作为“游戏”和“消遣”的工具。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等。其主流为言情小说,有坏的支流如黑幕小说等。鸳鸯蝴蝶派小说内容多为才子佳人恋爱婚姻,接触到婚姻制度不合理,但又常囿于礼教。其中好的有一定社会、艺术价值,但

也有许多作品以营利为目的而粗制滥造。这一流派在小说形式、技巧方面有承前启后作用。文学研究会对其游戏、消遣

的文学观进行过批判。

.学衡派28

学衡派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一个复古主义派别,以刊物《学衡》而得名。主要成员有吴宓、梅光迪、胡先骕等。他们

是欧美留学生。其主要倾向是反对新文化运动,反对言文合一。

.甲寅派29

甲寅派是文学革命后继学衡派之后出现的又一个复古主义

派别,以刊物《甲寅》而得名。主要成员有章士钊等。其

主要观点是赞美文言,反对白话,反对新文化运动。

30.太阳社

阿(太阳社是大革命失败后在上海成立的一个革命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蒋光慈、钱杏邨等等,成员多为共产党员。出版《太阳月刊》等。太阳社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但有)英左倾错误观点,否定和攻击鲁迅;创作了不少具有革命罗曼蒂克错误倾向的普罗文学作品。成员后都加入左联。

31.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月成立于上海。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1930 年3 31多、《萌芽》等十几种。左联成员发展到命作家的统一组织。先后出版刊物《北斗》270

人,著名作家有鲁迅、茅盾、郁达夫、夏衍、田汉、周扬、丁玲、张天翼、沙汀、艾芜、蒋光慈、殷夫、柔石、胡风等等。左联的成立推进了革命

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在白色恐怖的艰难环境下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促--

-

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文艺大众化运动的

开展,创作了不少优秀的革命文学作品,成为国民党统治区一面鲜艳的战斗红旗,对中国革命和新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左联于1936 年由于形势变化而解散。

.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32

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简称剧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后,由南国社、艺术剧社、戏剧协社、辛酉社等组成的左翼剧团联盟改名而成的。剧联在工人、学生中开展了戏剧演出活动。

.中国诗歌会33

年,发起人有穆木天、蒲风等,出版中国诗歌会是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成立于1932

“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在形式方面提出“要会刊《新诗歌》,在内容方面提出要

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这是一个与革命同一步调,以大众化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体。

.京派34

、沈从文、萧冯文炳)( 20 京派是世纪30 年代的一个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乾、朱光潜等。所以称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当时在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

动,作品较多地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而又带抒情浪漫气息,创作了不少艺术上成熟精致的作品。

.论语派35

年代的一个现代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是林语堂。以创办《论

语》半月刊论语派是20 世纪30

、《宇宙风》等刊物,均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性灵小品,而得名,尚有《人间世》

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

.“自由人”和“第三种人”36

“第三种人”指《现代》的苏汶。胡秋原自称“我是一“自由人”指《文化评论》的胡秋原,

个自由人”,说“文学与艺术,至死也是自由的,民主的”,他尖锐批判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也批评左联。在左联和胡秋原进行论辩时,苏汶著文以“第三种人”身分声援胡秋原,说“第三种人”是“死抱住文学不放”的“作者之群”。左联和他们开展了关于“文艺自由”笔名发表《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一文,批评左联有些领导) (的论战。张闻天以歌特科德人的左的错误:否

“煽动的工具”、“政治认“第三种人”和“第三种文学”的存在;把文艺只是作为阶级的

的留声机”的理论。因此,这是一场复杂的论争,一方面,胡秋原、苏汶

有着文艺脱离政治脱离阶级而自由的倾向;另一方面,左联对文艺与阶级、政治有着简单化、机械论的倾向。通过论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3.管理职能:即是管理的职责的权限。管理职能有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之分。4.决策: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系统的目标,在占有信息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的条件,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从中选择出一个最满意的方案,以之作为目前和今后的行动指南。 5.协调:即和谐,指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能配合得适当,以便于工作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6.组织的效率: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 1.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试验;3)谈话研究;4)观察试验。: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寒舍环境中

人的千米的科学。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组织行为学: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4.企业再造: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5.管理理论的丛林: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7.企业文化: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8.战略管理: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 1.计划工作: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

合同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四、名词解释: 1、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P2 2、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P21 3、抵押: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向债权人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抵押物,用以担保债务履行的担保方式。P10 4、定金:定金是指当事人双方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先行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作为担保。P12 5、仲裁:仲裁亦称“公断”。是当事人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第三者作出裁决,并负有自动履行义务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P47 6、索赔:索赔是当事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及惯例,对不应由自己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损失,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提出给予赔偿或补偿要求的行为。P177 7、建筑工程一切险:建筑工程一切险是承保各类民用、工业和公用事业建筑工程项目,包括道路、桥梁、水坝、港口等,在建造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引起的一切损失的险种。P14 8、固定价格合同:固定价格合同是指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价款不再调整的合同。这种合同的价款并不是绝对不可调整,而是约定范围内的风险由承包人承担。P109 五、简答题: 1、①什么是要约②要约的有效要件有哪些③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有哪些P27 答:①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②要约应当具有以下条件:1.内容具体确定;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③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它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预备行为,在法律上无须承担责任。这种意思表示的内容往往不确定,不含有合同得以成立的主要内容。 2、①招标人编制资格预审文件的目的是什么P56 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资格预审文件审查的重点是什么P54 ③对投标人的资格审查必须满足哪些条件P57 答:①资格预审的目的主要考察该企业总体能力是否具备完成招标工作所要求的条件。公开招标设置资格预审程序:一是保证参与投标的法人或组织在资质和能力等方面能够满足完成招标工作的要求;二是通过评审优选出综合实力较强的一批申请投标人,再请他们参加投标竞争,以减小评标的工作量。 ②1、不得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2、不得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3、不得强制投标人组成联合体投标。 ③投标人必须满足的基本资格条件:1、必要合格条件通常包括法人地位、资质等级、财务状况、企业信誉、分包计划等具体要求,是潜在投标人应满足的

(整理)填空题名词解释及答案.

第一部分填空一、蛋白质化学 1、天然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 2、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以()离子形式存在,在pH>pI时,氨基酸以 ()离子形式存在,在pH

6、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7、环状DNA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和()。 8、DNA二级结构的维持力有()、()和(),其中主要维持力是 ()。 9、tRNA的三叶草结构主要含有()、()、()和()环,还有 ()臂。 答案: 1 2 ′; 2 胸腺尿; 3 三叶草倒L ; 4 碱基磷酸戊糖; 5 9 1 糖苷糖苷嘌呤核苷; 6 核苷酸 7 松弛环超螺旋 8 氢键碱基堆积力离子键碱基堆积力 9 D环反密码子环 TψC环可变环氨基酸臂 三、酶 1、使酶具有高催化效应的因素是()、()、()、()和()。 2、同工酶是指(),但()不同的一类酶。 3、磺胺类药物能抑制细菌生长,因为它是()的结构类似物,()性的抑制( )酶的活性。 4、欲使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的90%,此时底物浓度应是此酶Km值的()倍。 5、依酶促反应类型,酶可分为六大类,它们是()、()、()、()、()和()。 6、对于某些调节酶来说,v对[S]作图呈S型曲线是因为底物结合到酶分子上产生的一种 ()效应而引起的。 7、目前认为酶促反应的机理是()。 8、如果一个酶对A、B、C三种底物的米氏常数分别是Kma、Kmb、Kmc ,且Kma>Kmb>Kmc, 则此酶的最适底物是(),与酶的亲和力最小的底物是()。

管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第一章 名词解释 管理管理就是界定组织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及其他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的过程 管理职能管理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各项行为的概括,是人们对管理工作应有的一般过程和基本内容所作的理论概括 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人际技能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术,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概念技能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间复杂性的能力 简答题 简述管理的本质 管理的本质是一种追求组织使命的实践活动 管理人员是如何分类的 (1)根据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不同层次可以将管理者划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 (2)根据管理者所负责的领域差异,可以将管理者划分为综合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同基层管理者在执行管理职能上有何区别? 高层管理者是对整个组织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他们的主要职能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 基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配具体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 管理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二章 名词解释 企业环境企业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的结合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环境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学习组织学习型组织不存在单一的模型,它是关于组织的概念和雇员作用的一种态度或理念,是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组织的思考 柔性组织柔性组织是指与动态竞争条件相适应的具有不断适应环境和自我调整能力的组织

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其商业运作时对其利益相关者应负的责任 简答题 简述企业环境的构成 企业环境由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及微观环境构成 简述企业文化的结构 核心的精神层中间的行为层外在的形象层 简述企业文化的功能 积极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创新功能辐射功能 消极功能:组织变革的障碍文化多样化的障碍兼并和收购的障碍 试述企业环境的新变化 全球一体化信息技术化的发展知识经济及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兴起 试述企业如何管理环境 (1)树立正确的环境管理观念 (2)选择合适的环境管理分析方法 (3)遵循科学的环境管理程序 (4)对不同的环境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试述企业管理环境的一般方法 广告舆论联合或联盟制定战略 第三章 名词解释 程序化决策指那些例行的,按照一定的频率或间隔重复进行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指那些非例行的,很少重复出现的决策 德尔菲法这是一种对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的方法,通过综合专家们各自的意见来对方案作出评估和选择 简答题 什么是决策?决策的特征有哪些? 决策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相对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特征(1)决策要有明确目标,没有目标就不存在决策 (2)决策方案要考虑可行性 (3) 决策的关键和实质是比较和选择

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

1.《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全篇按《风》、《雅》、《颂》三类编辑。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对后世影响深远。 2.《楚辞》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增入《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3.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4.《红楼梦》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共一百二十回,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红楼梦》对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的腐朽等社会现实及道德观念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5.《呐喊》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1923年8月首次出版。收1918年4月至1922年10月期间的作品共14篇。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等著名作品。《呐喊》显示了鲁迅对传统文学和外来文艺的有机结合,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典型形象,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代表了鲁迅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它的出版,改变了文学革命初期仅有理论建树而创作不丰的局面,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实用文体写作》填空题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97)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实用文体写作》填空题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97) 盗传必究 一、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9704-1999)《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将公文的构成要素划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个部分。 2.经济新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真、新、精三个方面。 3.合同主要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合法性、合意性、平等性和规范性。 4.作为程式化程度最高的文种,公文具有以下特点:法定性、政策性、实用性、时效性、规范性。 5.调查报告的特点主要体现为:真实性、针对性、典型性。 6.产品说明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指导消费、传播知识、宣传企业。 7.具体地说,计划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预见作用、指导作用、约束作用。 8.目的明确、格式规范、用语得体是公关文书应当具备的最为突出的特点。 9.新闻标题在行列格式上主要有三行标题、双行标题、单行标题三种。‘ 10.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功能主要包括诊断功能、建议功能、反馈功能和预测功能。 二、名词解释题 1.工作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工作或某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从而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的一种文书材料。 2.条例是对某一方面的工作或某一重大事项的处理方式及某一组织的宗旨、任务极其成员的职责权限等作出规定的指令性文书。 3.民事诉讼文书是指司法机关为处理各类民事诉讼案件以及当事人、律师为解决诉讼纠纷和处理非诉讼问题,依法制作或使用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的总称。 4.计划是某一个单位,部门或个人,对预计在一定时期内所要做的工作或所要完成的其他任务加以书面化、条理化和具体化的一种文书。 5.可行性研究是在某一项经济活动实施之前,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和对有关信息的分析以及必要的测算等工作,对项目进行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确定一个“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一种行为。反映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结果的书面报告,就是“可行性研究报告”。 6.刑事自诉状是刑事自诉案件的被害人或者法定代理人,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制作并使用的法律文书。 7.调查报告是就某一个事件或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后所写出的真实地反映情况的书面报告。 8.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是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常用的一种专业文书,是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为依据,根据计划指标、会计核算、统计工作的报表和调查研究掌握的情况与资料,对本部门或有关单位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作出正确的评估,找出成绩和问题,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管理学 一、名词解析 1、管理(P4):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种职能活动,合理分配、 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概念技能(P7): 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3、标准化原理(P11):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 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4、等级链(P13): 指“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低管理人员的等级系列”。 5、伦理(P21): 伦理,是人之所以为人,即单个的人具有同体本质的人,用管理学家的话语 说,就是单个人成为“组织人”的理性和原理。 6、功利主义道德观(P23): 这种观点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P23 7、问题强度(P28): 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8、社会责任(P31): 是企业追求有利于对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 业所要求的义务。 9、头脑风暴法(P88): 又称智力激励法,是指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 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的倡导创新思维的方法。

10、风险型决策(P94): 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就称为风险型决策。 11、市场细分(P114): 指将一个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或市场组合。 12、核心能力(P117): 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它是企业成长的基础。一项能力能够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通过三项检验:用户价值,独特性,延展性。) 13、组织柔性(P135): 是指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员都是可以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灵活调整和变动的。 14、负强化(P211): 所谓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15、战略性计划(P111): 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16、建设性冲突(P175): 是指组织成员从组织利益角度出发,对组织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提出意见等。 17、定规维度(P195): 代表领导者构建任务、明察群体之间的关系和明晰沟通渠道的倾向,或者说,为了达到组织目标,领导者界定和构造自己与下属的角色的倾向程度。 18、管理幅度(P146): 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 19、组织文化(P177):

名词解释答案

重庆科技学院20___ /20__ 学年第 学期 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卷) 课程名称: 选课课号: 适用专业/年级: 抽(命)题人: 考试方式: 卷面总分: 分 一.名词解释 (共50题,100分,每小题2分) 1.1 [库中题号:010050] 2分 单位面积通过的电流强度。 1.2 [库中题号:010049] 2分 指在同一注入压力下,某小层的吸水量占全井总吸水量的百分数。q i =%1001002?=?++Si S S Si Si n 1.3 [库中题号:010048] 2分 产生γ射线的装置叫伽马源,通常用137 S C 作伽马源。 1.4 [库中题号:010047] 2分 放射性核素原子核自发地释放出一种子带电粒子(α或β),蜕释成另某种原子核,同时放射出γ射线的过程叫核衰变。 1.5 [库中题号:010046] 2分 电阻距很不,(L=0.05m )且电极锒嵌在极板上的电极系,它由A0.05M 2组成的电极系叫微电西半球电极系。 1.6 [库中题号:010045] 2分 1立方厘米物质中所有原子核的微观俘获截面之各称作宏观俘获截面。 1.7 [库中题号:010044] 2分 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相接触,在浓度差的作用下,离子进行扩散,形成的电位,叫扩散电位。 1.8 [库中题号:010043] 2分 介质传播声波的快慢,单位时间传播的距离(米数)。 1.9 [库中题号:010042] 2分

成对电极在不成对电极的下方的梯度电极系。 1.11 [库中题号:010040] 2分 一个中子和一个原子核发生弹性散射的几率叫做微观弹性散射截面。 1.12 [库中题号:010039] 2分 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压力大的一方的液体中的离子除非流体一起向压力低的一方进行迁移,由于形成正负电荷的分别富集,这种作用形成的电位称为过滤电位。 1.13 [库中题号:010038] 2分 声波在介质中传播一米的时间,是声波速度的倒数。 1.14 [库中题号:010037] 2分 水溶液中所含盐的多少。 1.15 [库中题号:010036] 2分 成对电极间距离小于单电极与其相邻的成对电极间的距离,且成对电极位于单极的上方,这种电极系叫顶部梯度电极系。 1.16 [库中题号:010035] 2分 其定义为 L S =6/2R , 其中R 为减速距离,它是中子起始位置和变为热中子的位置间的直线距离,L S 为减速长度。 1.17 [库中题号:010034] 2分 用由两个屏蔽电极一个主电极组成的电极系测量地层电阻率的测井方法。 1.18 [库中题号:010033] 2分 孔隙体积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比。 1.19 [库中题号:010032] 2分 在井内由三个电极构成的测量电阻率的装置。 1.20 [库中题号:010031] 2分 声系由一个射换能器一个接收器构成的声速测井仪。 1.21 [库中题号:010030] 2分 从产生热中子起到其被俘获吸收为止,热中子移动的直线距离叫扩散距离(Rt ),扩散长度定义为 6/R =Le 2t 。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护理学基础》填空题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2)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护理学基础》填空题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2) 一、填空题 1. 马斯洛提出人的基本需要层次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敬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 奥瑞姆(Orem)的自理理论包括自理理论、自理缺陷理论和护理系统理论三部分。 3. 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包括辐射、对流、蒸发及传导。 4. 超声波雾化吸入法是应用超声波声能将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随病人吸气进入呼吸道。 5. 使用绷带进行伤口包扎时,应从远心端向近心端进行。 6. 治疗性沟通是以病人为中心,是有目的的为病人健康服务。 7. 护理学的4个基本概念是人、环境、健康、护理。 8. 健康成人的脉率为60~100次/分的范围内,脉率超过10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速。 9. 弹性运动在促进平衡和整体美感的同时也增加肌肉的长度,延伸性和弹性。 10. 急性大出血时,呕吐物呈鲜红色,出血时间相对缓慢者呕吐物呈咖啡色。 11. 临终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依次为震惊与否认期、愤怒期,抑郁期,商讨期和接受期。 12. 沟通的形式包括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两种。 13. 臀大肌体表定位联线法,取髂前上棘与尾骨联线的外上1/3为注射区。 14. 肝胆疾患的病人适用低脂肪饮食,急性肾炎患者适用低盐饮食。 15.颅脑手术的患者应取头高脚低位或平卧位,翻身时头部不可剧烈翻动,以防引起脑疝,而导致猝死。 16.膀胱高度膨胀时首次放尿不得超过1000ml,否则膀胱突然减压可引起膀胱粘膜急剧充血发生血尿。 17.焦虑是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反应,也是护理人员最常遇到的问题。 18.连续使用超声雾化吸入器,应间隔_30分钟。 19.大量输入保存期长的库存血易发生酸中毒和高钾血症。 20.判断病人是否发生心脏骤停的两项最主要的表现是意识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 21.整体护理的宗旨是以整体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手段,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整体护理。 22. 影响成长和发展的两个最基本因素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23. 隔离的目的是要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4. 对1605、1509、乐果等中毒病人禁用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敌百虫中毒者禁用碱性药物溶液洗胃。 25.休克者应采取休克卧位,抬高胸部有利于呼吸,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 26.大量输入保存期长的库存血易发生酸中毒和高钾血症。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

管理学 一、名词解析 1、管理(P4):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种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概念技能(P7): 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3、标准化原理(P11):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4、等级链(P13): 指“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低管理人员的等级系列”。 5、伦理(P21): 伦理,是人之所以为人,即单个的人具有同体本质的人,用管理学家的话语说,就是单个人成为“组织人”的理性和原理。 6、功利主义道德观(P23): 这种观点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P23 7、问题强度(P28): 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重程度。 8、社会责任(P31): 是企业追求有利于对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

所要求的义务。 9、头脑风暴法(P88): 又称智力激励法,是指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的倡导创新思维的法。 10、风险型决策(P94): 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就称为风险型决策。 11、市场细分(P114): 指将一个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或市场组合。 12、核心能力(P117): 是组织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它是企业成长的基础。一项能力能够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通过三项检验:用户价值,独特性,延展性。) 13、组织柔性(P135): 是指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员都是可以根据组织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灵活调整和变动的。 14、负强化(P211): 所谓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15、战略性计划(P111): 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

国际贸易课后名词解释、部分思考题答案汇总

《国际贸易学》 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 一、名词解释 1、净进口: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和进口数量相比较,出口量小于进口量 净出口:出口量大于进口量 2、总贸易:总进口加上总出口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总贸易包括所有进出入该国的商品, 主要反映一国在国际商品流通中所处的地位。 专门贸易:专门进口额加上专门出口额就是一国的专门贸易额。专门贸易额只包括那些进口是用于该国生产和消费的商品,出口是由该国生产和制造的商品,主要反应一国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国际贸易中起的作用。 6、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 中的比重来表示。 二、思考题 1、什么是国际贸易?它与国贸易有什么区别?国际贸易量的计算 1)国际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2) 3) 2、什么是贸易差额?它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 1)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称为贸易差 额 2)贸易差额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一般贸易顺差表明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逆差则表明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不利境地。但是长期保持顺差也不一定是好事。巨额顺差还会影响国货币政策对一国经济的调控能力。3、什么是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如何正确看待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集中与分散? 1)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用来表明世界各个地区或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使用它们的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的比重来表示。相对于某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它就是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商品的来源和出口商品的去向,从而反映该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程度。 2)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集中和分散各有优劣。集中有利于信息的交流、扩大出口国商品在进口国的影响,但无论对进口还是出口而言,一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过于集中,都会使该国容易受制于人,从而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境地。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分散则可以降低一国在对外贸易中所面临的经济和政治风险、避免进出口厂商之间恶性竞争,但其不利之处在于市场的分散可能加大交易成本。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 垂直型分工:是指发达国家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中国家进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原材料的国际分工 水平型分工:是指各国在工业生产之间的专业化合作。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作者:————————————————————————————————日期:

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3.管理职能:即是管理的职责的权限。管理职能有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之分。 4.决策: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系统的目标,在占有信息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的条件,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从中选择出一个最满意的方案,以之作为目前和今后的行动指南。 5.协调:即和谐,指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能配合得适当,以便于工作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6.组织的效率: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 1.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试验;3)谈话研究;4)观察试验。: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寒舍环境中人的千米的科学。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组织行为学: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

4.企业再造: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5.管理理论的丛林: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7.企业文化: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8.战略管理: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1.计划工作: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需达到的具体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目标:是组织在一定时期要达到的具体成果,它是为实现组织目的或宗旨而提出的。 3.策略:拽确立组织的基本长期目标,合理分配

名词解释管理

名词解释管理 名词解释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通过组织中各级管理者有效地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职能,优化各种资源配置,整合组织力量,实现组织特定目标的过程。。管理者:泛指所有执行管理职能,并对组织目标实现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人。。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内在规律性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提升。。计划(狭义):指定制计划就是根据内外条件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组织职能:旨在特定的环境中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以及组织成员之间的人工协作,按照一定的原则合理配备组织资源,建立组织结构协调组织行为的活动过程。。组织机构(结构):为了有效实现共同目标,进行分工协作而对组织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空间位置、结合方式、隶属关系所作的体制形式安排。。管理幅度:又称管理宽度,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并有效管理下级人员的数量。。管理层次:之组织中从最高层管理管理者到基层操作者经过的环节数目。。扁平结构:指管理幅度大而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高层结构:指管理幅度小而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直线型组织结构:是最早、最简单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组织中各种植物自上而下垂直排列,上级对下级有直接的指挥权,下级只能服从一个商机的直线式命令与服从关系。。职能型组织结构:是在直线型组织的基础上,设置各级职能机构协助行使管理职能,各级职能机构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购衣向下级发布命令指示。。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又称复合型组织,它是上述两种类型的结合,以直线型为基础,在主管人员之下设置职能机构,协助主管人员工作,不对下级直接指挥只对下级职能机构进行业务指导。。矩阵制组织结构是按照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工程项目或服务项目划分的小组相结合的一种组织形式。。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又称分权的联邦制,属于分权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是在公司统一领导下把组织内部的经营活动按产品或地区、顾客、设备的不同划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事业部。。领导: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为了实现组织预定目标运用其法定权利和自身影响力引领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行动过程。。权力:是一种以其他人的需要为基础的依赖关系,其直接表现就是领导者分配资源来实现目标的能力。。控制: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以计划为标准由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行为活动进行检查、监督、调整等管理活动的过程。。企业:指依法设立的生产、流通、交换等领域中,从事某种相对固定的商品经济活动,通过提供某种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或劳务实现盈利,进

经济法名词解释答案

经济法学名词解释 作业2 1.中国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和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一个独立的、重要的法律部门。 2.经济关系: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多种关系的总称。 3.经济法律关系客体:一般是指经济法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和目的,是经济法主体参与经济法律关系所追求的目标。 4.合伙企业: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 5.财政法:指调整财政分配和财政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财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作业3 1.广义上的经济法主体: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即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组织和个人。 2.外资企业:即外商独资企业,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 3.两合公司:指一部分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另一部分股东对公司债务仅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的公司。

4.税收抵免:指居住国政府对其居民企业来自国内外的所得一律汇总征税,但允许抵扣该居民企业在国内外已缴纳的税额,从而避免国际重复征税。 5.金融法:是调整金融关系及其金融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作业4 1.我国《证券法》所称证券公司:指依照《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设立的经营证券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2.对外贸易法:指确认对外贸易主管机关和对外贸易经营者的法律地位,调整它们之间形成的对外贸易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系统。 3.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调整在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产品质量责任:指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以及对产品质量负有直接责任的主体违反产品质量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5.政府定价:指依照价格法的规定,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定价权限和范围制定的价格。

健康评估名词解释试题及答案

1.健康评估的原则1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2评估是一个系统的,有目的护患互动过程3重要在于评估个体的功能能力4评估过程包括收集资料和临床判断 2.健康评估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健康史,目前用药史,生长发育史,家族健康史及系统回顾 3.健康评估:是研究护理对象的主、客观资料,以确定其护理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的护理基础学科。 4.症状:疾病状态下,护理对象机体功能异常多产生的主观感觉或自身体验。 5.体征:是病人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异常时的客观发现。 6.体格检查:是护士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简单的检查工具对评估对象的身体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系统的评估。 7.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受致热源作用或体温调节中枢自身功能紊乱,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8.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问题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预期结果应由护士负责。 9.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咯出。 10.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11.呼吸困难:指病人主观上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有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的改变,严重者出现发绀、鼻翼煽动、端坐呼吸、辅助呼吸肌也参与呼吸活动。 12.舟状腹 :患者仰卧位时前腹壁凹陷几乎贴近脊柱肋弓、髂嵴和耻骨联合显露,使腹外形如舟状 13.中毒性呼吸困难:呼吸深长而规则,可伴鼾声,称为酸中毒大呼吸,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慢性肾衰竭等。 14.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50gIL)致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现象。 15.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过34.2u使巩膜粘膜、皮肤黄染的现象 16.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过 17.意识障碍:人体对自身及周围环境刺激的反应迟钝或缺乏的状 18.Kussmaiil呼吸:深而慢的呼吸,见于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9.潮式呼吸: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再有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呼吸暂停,周而复始 20.水冲脉:因脉压增大,脉搏骤起骤落,急促而有力,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严重贫血 21.交替脉:为强弱交替而节律正常的脉搏,由于心室收缩强弱交替所致,是心肌受损的表现。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等发生心力衰竭时。 22.奇脉:亦称吸停脉,指平静吸气时脉搏显著减弱或消失,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是心包填塞的重要体征之一。 23.毛细血管搏动征:脉压增大时,用手指轻压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口唇粘膜,如见受压部分的边缘有红、白交替现象出现,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严重贫 24.胸膜摩擦感:当急性胸膜炎时,因纤维蛋白沉着于两层胸膜,使其表面变得粗糙,呼吸时脏层和壁层胸膜香菇摩擦,可由评估者的手感觉到,有如皮革相互摩擦的感觉。 25.移动性浊音:因体位改变而 出现浊音区移动现象称移动性浊音,腹腔游离液体在1000ml以上时,即可叩出移动性浊音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大全精编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2.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2.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14.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分为:企业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15.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昔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6.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7.外推法:是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 18.德尔菲法:专家预测法,美国兰德公司在50年代初与道格拉斯公司协作研究如何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专家的意见更为可*,以德菲尔作为方法的名称。 19.组织工作: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20.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份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21.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每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 22.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旅游学概论名词解释总结答案

名词解释: △旅游学概论:旅游学概论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同社会科学中其他学科一样,它以旅游发展的实践为基础,从整理和了解旅游现象中分析并总结旅游发展的逻辑性和合理 性,从而发现其活动规律 △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以及双方活动的开展对旅游目的地的各种影响的科学 △学术研究的方法:所谓学术的研究方法,是指一门学科的技术步骤。它可以被理解为一种 可操作的程序,具有一定的形式,过程。步骤,内在之间存在的规律性 和逻辑性的联系 △旅游学研究方法:①系统分析的方法②理论分析与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③定性分析 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④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 △旅游学研究基本任务:加强学科基础研究,解决好八个基本问题——①对象问题②价值 问题③假定问题④实验问题⑤量化问题⑥体系问题⑦预测 问题⑧检验问题 △旅游学研究内容: 国外:旅游发展史、旅游者的机和旅游需求、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影响、旅游组织、旅游开发计划、旅游业经营管理 国内:旅游发展史、旅游者的机和旅游需求、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影响、旅游组织、旅游资源、旅游业 △现代旅游:指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文化旅游活动 △工业革命对旅游的影响:①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②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社会财富大大增加,为人们外出旅行奠定 物质基础 ③推动了新式交通工具的产生,使人们远距离、较大范围的旅行成 为了可能 ④工业化的大发展导致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人们产生旅游 的欲望) △托马斯·库克对旅游业的贡献:组建了旅游的各种经营机构,开发了多种多样的旅游活动, 向游客提供综合性的旅游服务,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旅行业务 和旅行方式。 △艾斯特(AIEST )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涉及任何赚钱的活动。 △旅游(WTO世界旅游组织):指人们为了消遣、商业和其他目的离开通常环境去往他处并 在那里逗留连续时间不超过一年,主要目的不是在所访问地 区从事获取经济利益的活动。 △旅游的内部性条件:指对旅游的存在、发展和变化起决定作用的各种内部因素——旅游者 (最基本)、旅游吸引物(旅游原因)、旅游接待(提供服务)、旅游交 通(重要组成部分)及旅游中介(保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