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几种安全性分析方法的比较

几种安全性分析方法的比较

几种安全性分析方法的比较
几种安全性分析方法的比较

对安全性分析的几种方法的比较

FMEA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TA故障树分析;

PFMEA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HAZOP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ZSA区域安全性分析、PHA初步危险分析。

区别:

一、PFMEA(Process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PFMEA是由负责制造/装配的工程师/小组主要采用的一种分析技术,用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各种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其相关的起因/机理已得到充分的考虑和论述。

PFMEA的分析原理

PFMEA的分析原理如下所示,它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确定与工艺生产或产品制造过程相关的潜在失效模式与起因;

(2)评价失效对产品质量和顾客的潜在影响;

(3)找出减少失效发生或失效条件的过程控制变量,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4)编制潜在失效模式分级表,确保严重的失效模式得到优先控制;

(5)跟踪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更新失效模式分级表。

模式及后果分析

(1)“过程功能/要求”:是指被分析的过程或工艺。该过程或工艺可以是技术过程,如焊接、产品设计、软件代码编写等,也可以是管理过程,如计划编制、设计评审等。尽可能简单地说明该工艺过程或工序的目的,如果工艺过程包括许多具有不同失效模式的工序,那么可以把这些工序或要求作为独立过程列出;

(2)“潜在的失效模式”:是指过程可能发生的不满足过程要求或设计意图的形式或问题点,是对某具体工序不符合要求的描述。它可能是引起下一道工序的潜在失效模式,也可能是上一道工序失效模式的后果。典型的失效模式包括断裂、变形、安装调试不当等;

(3)“失效后果”:是指失效模式对产品质量和顾客可能引发的不良影响,根据顾客可能注意到或经历的情况来描述失效后果,对最终使用者来说,失效的后果应一律用产品或系统的性能来阐述,如噪声、异味、不起作用等;

(4)“严重性”:是潜在失效模式对顾客影响后果的严重程度,为了准确定义失效模式的不良影响,通常需要对每种失效模式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价并赋予分值,用1-10分表示,分值愈高则影响愈严重。“可能性”:是指具体的失效起因发生的概率,可能性的分级数着重在其含义而不是数值,通常也用1—10分来评估可能性的大小,分值愈高则出现机会愈大。“不易探测度”:是指在零部件离开制造工序或装备工位之前,发现失效起因过程缺陷的难易程度,评价指标也分为1—10级,得分愈高则愈难以被发现和检查出;

(5)“失效的原因/机理”:是指失效是怎么发生的,并依据可以纠正或控制的原则来描述,针对每一个潜在的失效模式在尽可能广的范围内,列出每个可以想到的失效起因,如果起因对失效模式来说是唯一的,那么考虑过程就完成了。否则,还要在众多的起因中分析出根本原因,以便针对那些相关的因素采取纠正措施,典型的失效起因包括:焊接不正确、润滑不当、零件装错等;

(6)“现行控制方法”:是对当前使用的、尽可能阻止失效模式的发生或是探测出将发生的失效模式的控制方法的描述。这些控制方法可以是物理过程控制方法,如使用防错卡具,或者管理过程控制方法,如采用统计过程控制(SPC)技术;

(7)“风险级(RPN)”:是严重性、可能性和不易探测性三者的乘积。该数值愈大

则表明这一潜在问题愈严重,愈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便努力减少该值。在一般情况下,不管风险级的数值如何,当严重性高时,应予以特别注意;

(8)“建议采取的措施”:是为了减少风险发生的严重性、可能性或不易探测性数值而制定的应对方案,包括行动计划或措施、责任人、可能需要的资源和完成日期等。当失效模式排出先后次序后应首先对排在最前面的风险事件或严重性高的事件采取纠正措施,任何建议措施的目的都是为了阻止其发生,或减少发生后的影响和损失;

(9)“措施结果”:是对上述“建议采取的措施”计划方案之实施状况的跟踪和确认。在明确了纠正措施后,重新估计并记录采取纠正措施后的严重性、可能性和不易探测性数值,计算并记录纠正后的新的风险级值,该数值应当比措施结果之前的风险级值低得多,从而表明采取措施后能够充分降低失效带来的风险。

二、HAZOP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HAZOP是以系统工程为基础的一种可用于定性分析或定量评价的危险性评价方法,用于探明生产装置和工艺过程中的危险及其原因,寻求必要对策。通过分析生产运行过程中工艺状态参数的变动,操作控制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以及这些变动与偏差对系统的影响及可能导致的后果,找出出现变动可偏差的原因,明确装置或系统内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并针对变动与偏差的后果提出应采取的措施。

三、ZSA区域安全性分析

ZSA是一种联系的思维方式,其理论是建立在指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以及构成事物诸要素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和互相依赖。

ZSA的对象是分系统和设备,及之间的影响,所以其对FMEA和FTA所提供的设备的故障信息,是由选择的而不需要设备的所有部件的故障信息。

例如飞的机区域安全性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识别由于飞机系统和设备安装中的缺陷或不正确的维修所造成的不可靠的潜在区域。

四、PHA初步危险分析

预先危险分析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是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因此,该方法也是一份实现系统安全危害分析的初步或初始的计划,是在方案开发初期阶段或设计阶段之初完成的。

预先危险分析的主要目的1)识别危险,确定安全性关键部位;2)评价各种危险的程度;3)确定安全性设计准则,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的措施。此外,预先危险分析还可提供下述信息:1)为制(修)定安全工作计划提供信息;2)确定安全性工作安排的优先顺序;3)确定进行安全性试验的范围;4)确定进一步分析的范围,特别是为故障树分析确定不希望发生的事件;5)编写初始危险分析报告,作为分析结果的书面记录;6)确定系统或设备安全要求,编制系统或设备的性能及设计说明书。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从寿命周期的早期阶段开始,因此,分析中的信息仅是一般性的,不会太详细:这些初始信息应能指出潜在的危险及其影响,以提醒设计师们要通过设计加以纠正。这种分析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审查相应的安全性历史资料;列出主要能源的类型,并调查各种能源,确定其控制措施;确定系统或设备必须遵循有关的人员安全、环境安全和有毒物质的安全要求及其它有关的规定;提出纠正措施建议,在完成识别危险、评价危险的严重程度及可能性之后,还应提出如何控制危险的建议。

步骤:

1.参照过去同类产品或系统发生事故经验教训,查明所开发的系统(工艺、设备)是否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2.了解所开发系统的任务、目的、基本活动的要求、包括对环境的了解;3.确定能够造成受伤、损失、功能失效或物质损失的初始危险;4.确定初始危险的起因事件;5.找出消除或控制危险的可能方法;6.在危险不能控制的情况下,分析最好的预防损失方法,如隔离、个体防护、救护等;7.指出采取并完成纠正措施的责任者。预先危险性分析(PHA)-需要资料

1.各种设计方案的系统和分系统部件的设计图纸和资料;2.在系统预期的寿命期内,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活动、功能和工作顺序的功能流程图及有关资料;3.在预期的试验、制造、储存、修理、使用等活动中与安全要求有关的背景材料。

五、FMEA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1. FMEA的理解:

依据由品质目标所制定的技术文件,根据经验分析产品计划与生产工艺中存在的:弱点、可能产生的缺陷以及这些缺陷产生的后果与风验在决策中采取措施加以消除。

2. FMEA基本思路:

划分分析对象

●确定每一对象的分析内容

●研究分析结果及处理措施

●制作FMEA分析表

不仅要知道产品有哪些故障模式, 而且还要依赖预知的能力设想将会有哪些故障模式,全部列出

3. 分析后果:

对风验较大的故障模式预设补救措施, 避免发生故障。

实现产品既定的设计和制造意图, 自始至终不出差错地、顺利地完成制造的全过程和确保产品预期的性能的可靠性。

4. FMEA的实施时机:

●当新的系统、产品或工序在设计;

●现存的设计或工序发生变化的;

●当现在的设计、工序将被用于新的环境或场合时;

●完成一次纠正行动后;

●对系统FMEA,在系统功能被确定,但特定的投入生产前;

●对设计FMEA,产品功能已确定,但投入生产前;

●对工序FMEA,当初步产品的图纸及作业指导做成时

六、FTA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

故障树分析是一种根据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或已经发生的事故结果,去寻找与该事故发生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同时可以辨识出系统中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

故障树分析是一种严密的逻辑过程分析,分析中所涉及到的各种事件、原因及其相互关系,需要运用一定的符号予以表达。

在系统设计过程当中,通过对造成系统故障的各种因素(包括硬件、软件、环境、人为因素等)进行分析,画出逻辑框图(即故障树),从而确定系统故障原因的各种可能组合方式及其发生概率来计算系统故障概率,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提高系统可靠性的一种分析方法。它以图形的方式表明了系统中失效事件和其它事件之间的相互影响,是适用于大型复杂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分析的常用的有效方法。

几种方法的联系:

通常安全分析技术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类型。定性分析能够找出系统的危险性,估计出危险的程度;而且定量分析可以计算出事故发生概率和损失率。

故障树分析(FTA)它既适用于定性分析,又能定量计算,能全面地对系统危险性进行辨识分析及预测评价,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又称故障树分析或事故逻辑树分析。

故障树是一种演绎地表示故障事件发生原因及其逻辑关系的逻辑树图。上下层故障事件是结

果原因关系,它们用逻辑“与”“或”关系连接。最后形成一棵倒立的树状图形。

故障树分析一般要经历资料收集准备、事故树编制、定性定量分析、预防措施制定几个阶段。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PHA应用于系统安全程序计划的初始阶段或形成设计概念的时候。其目的在于在系统开发的初期阶段,去辨识系统内原有的主要危险因素,确定事故的危险性等级。应用PHA 分析方法,首先要把明显的或潜在的危险性调查清楚,然后研究控制这些危险性的可行性,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系统中安全检查表是PHA分析常用的方法。如果在系统开发的初期阶段应用了PHA时,就可以避免在以后因对安全因素考虑不周而返工,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的浪费,从而能确保系统安全性方面的经济效益。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

FMEA是一种归纳分析法,主要是在设计阶段对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即元件、组件、子系统等进行分析,找出它们所能产生的故障及其类型,查明每种故障对系统的安全所带来的影响,判明故障的重要度,以便采取措施予以防止和消除。FMEA也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分析方法。

如果对某些可能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故障类型单独拿出来分析,称为致命度分析(CA)。FMEA与CA合称为FMECA。FMECA通常也是采用安全分析表的形式分析故障类型、故障严重度、故障发生频率、控制事故措施等内容。

在安全性分析中,应该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以工程所处的阶段来决定采用哪种方法,不能只用一种方法,而应该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使用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半偏法及其系统误差分析

半偏法及其系统误差分 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

半偏法及其系统误差分析 1.电流表半偏法 如图是用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的电路.实验时,先断开开关2S , 闭合开关1S ,调节0R 使电流表指针满偏.然后保持0R 的滑片不动, 闭合开关2S ,调节R,使电流表的指针处于半满偏状态, 则电流表的内阻A R =R . 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测电流表的内阻时,设电流表的满偏电流为Ig,则开关2S 断开时 1 R R I A g += ε ① 开关2S 闭合时,有A A R g R R RR R I I ++ = +12 1 ε ② R I R I R A g =2 1 ③ 由①、②、③式,得11R R R R R A A += A R R < ∴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当滑动变阻器阻值远大于电阻箱电阻误差较小 2.电压表半偏法 如图是用半偏法测电压表内阻的电路.实验时,先闭合开关2S 和1S , 调节0R 使电压表指针满偏.然后保持0R 的滑片不动(即1R 、2R 不变), 断开开关2S ,调节R,使电压表的指针半满偏,则电压表的内阻V R =R 用如图的电路测电压表的内阻时,设电压表的满偏电压为g U , 则开关2S 闭合时

21 )( R R U R U U g V g g + +=ε ④ 开关2S 断开时, 有21 ( R R U R R U U AB V AB AB +++=ε )(2R R R U U V V g AB += ⑥ 由④、⑤、⑥式,得 0 2 1R R R R R V + = V R R >,∴ V R 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1、要测量内阻较大的电压表的内电阻,可采用“电压半值法”,其实验电路 如图9所示。其中电源两端的电压值大于电压表的量程, 电阻箱R 2的最大阻值大于电压表的内电阻。 先将滑动变阻器R 1的滑动头c 调至最左端,将R 2的阻值调至最大,依次 闭合S 2和S 1, 调节R 1使电压表满偏,然后断开S 2,保持滑动变阻器 的滑动头c 的位置不变,调节R 2使电压表半偏,此时 R 2的示数即可视为电压表的内电阻值。 (1)实验时,在断开S 2调节R 2的过程中,a 点与滑动变阻器的滑 动头c 之间的电压应 。 (2)实验室备有如下四个滑动变阻器,它们的最大阻值分别为 A .10Ω B .1k Ω C .10k Ω D .100k Ω 为减小测量误差,本实验中的滑动变阻器R 1应选择 。(填序号) 2、(12分)用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提供的器材如下:

通用的可靠性设计分析方法

通用的可靠性设计分析方法 1.识别任务剖面、寿命剖面和环境剖面 在明确产品的可靠性定性定量要求以前,首先要识别产品的任务剖面、寿命剖面和环境剖面。 (1)任务剖面“剖面”一词是英语profile的直译,其含义是对所发生的事件、过程、状态、功能及所处环境的描述。显然,事件、状态、功能及所处环境都与时间有关,因此,这种描述事实上是一种时序的描述。 任务剖面的定义为:产品在完成规定任务这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和环境的时序描述。它包括任务成功或致命故障的判断准则。 对于完成一种或多种任务的产品,均应制定一种或多种任务剖面。任务剖面一般应包括:1)产品的工作状态; 2)维修方案; 3)产品工作的时间与程序; 4)产品所处环境(外加有诱发的)时间与程序。 任务剖面在产品指标论证时就应提出,它是设计人员能设计出满足使用要求的产品的最基本的信息。任务剖面必须建立在有效的数据的基础上。 图1表示了一个典型的任务剖面。 (2)寿命剖面寿命剖面的定义为:产品从制造到寿命终结或退出使用这段时间内所经历的全部事件和环境的时序描述。寿命剖面包括任务剖面。 寿命剖面说明产品在整个寿命期经历的事件,如:装卸、运输、储存、检修、维修、任务剖面等以及每个事件的持续时间、顺序、环境和工作方式。 寿命剖面同样是建立产品技术要求不可缺少的信息。 图2表示了寿命剖面所经历的事件。

(3)环境剖面环境剖面是任务剖面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对产品的使用或生存有影响的环境特性,如温度、湿度、压力、盐雾、辐射、砂尘以及振动冲击、噪声、电磁干扰等及其强度的时序说明。 产品的工作时间与程序所对应的环境时间与程序不尽相同。环境剖面也是寿命剖面和任务剖面的一个组成部分。 2.明确可靠性定性定量要求 明确产品的可靠性要求是新产品开发过程中首先要做的一件事。产品的可靠性要求是进行可靠性设计分析的最重要的依据。 可靠性要求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定性要求,即用一种非量化的形式来设计、分析以评估和保证产品的可靠性;第二类是定量要求,即规定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和相应的验证方法。 可靠性定性要求通常以要求开展的一系列定性设计分析工作项目表达。常用的可靠性定性设计工作项目见表1。

4几种常见的质量分析方法

几种常用的质量分析方法 1、层别法 2、柏拉图法 3、特性要因图法 4、检查表 具体说明: 1、层别法 层别法是将所要进行的项目利用统计表进行区别,这是运用统计方法作为管理的最基础工具。一般的工厂所做的层别通常为: 操作者:不同班组别机器:不同机器别 原料、零件:不同供给厂家作业条件:不同的温度、压力、湿度、作业场所……. 产品:不同产品别不同批别:不同时间生产的产品 员 一二三人 组组组 器 机 料 材 法 方

2、柏拉图法 柏拉图是美国品管大师朱兰博士(Joseph Juran)运用意大利经济学家柏拉图(Pareto)的统计图加以延伸所创造出来的。柏拉图分析步骤: (1)要处置的事,以状况(现象)或原因加以层别。 (2)纵轴虽可以表示件数,但最好以金额表示。 (3)决定搜集资料的时间,自何时至何时,作为柏拉图资料的依据,期间尽可能定期。 (4)各项目依照合计的大小顺序自左向右排列在横轴上。 (5)绘上柱状图 (6)连接累积曲线 示例: 某部门将上个月生产的产品作出统计,总不良数414个,其中不良项目依次为: 层别统计表

N=414 100 400 80 300 47.1%60 200 40 21.7% 100 15.8%20 10.9% 4.5% 破损变形刮痕尺寸超差其他 不良项目 由上图可以看出,该部门上个月产品不良最大的来自破损,占了47.1%,前三项加起来超过80%以上,进行处理应以前三项为重点。

3、特性要因图 特性要因图,就是将造成某项结果的众多原因,以系统的方式加以图解,用图来表达结果(特性)与原因(要因)之间的关系,因其形状像鱼骨,又称鱼骨图。 特性要因图,可使用在一般管理及工作改善的各种阶段,特别是树立意识的初期,易于使问题的要因明朗化,从而设计步骤解决问题。

统计分析法_误差分析

机械加工误差的综合分析------统计分析法的应用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目的 运用统计分析法研究一批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尺寸的变化规律,分析加工误差的性质和产生原因,提出消除或降低加工误差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本实验使同学能够掌握综合分析机械加工误差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用仪器、设备 1. M1040A型无心磨床一台; 2.分辨率为0.001mm的电感测微仪一台; 3.块规一付(尺寸大小根据试件尺寸而定); 4.千分尺一只; 5.试件一批约120件, 6.计算机和数据采集系统一套。 三、实验内容 在无心磨床上连续磨削一批试件(120件),按加工顺序在比较仪上测量尺寸,并记录之,然后画尺寸点图和X---R图。并从点图上取尺寸比较稳定(即尽量排除掉变值系统性误差的影响)的一段时间内连续加工的零件120件,由此计算出X、σ,并做出尺

寸分布图,分析加工过程中产生误差的性质,工序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工艺过程的稳定性和工艺能力;提出消除或降低加工误差的措施。

四、实验步骤 1. 按被磨削工件的基本尺寸选用块规,并用气油擦洗干净后推粘 在一起; 2. 用块规调整比较仪,使比较仪的指针指示到零,调整时按大调 ---微调---水平调整步骤进行(注意大调和水平调整一般都予 先调好),调整好后将个锁紧旋钮旋紧,将块规放入盒中。 3. 修正无心磨床的砂轮,注意应事先把金刚头退后离开砂轮。将 冷却液喷向砂轮,然后在按操作规程进刀,修整好砂轮后退刀,将冷却液喷头转向工件位臵。 4. 检查磨床的挡片,支片位臵是否合理(如果调整不好,将会引 起较大的形变误差)。对于挡片可通过在机床不运转情况下, 用手将工件沿着支片紧贴挡片前后推动,同时调整前后螺钉, 直至工件能顺利、光滑推过为宜。 5. 按给定尺寸(Φd-0.02)调整机床,试磨五件工件,使得平均 尺寸应保证在公差带中心稍偏下为宜,然后用贯穿法连续磨削 一批零件,同时用比较仪,按磨削顺序测量零件尺寸并记录之。 6. 清理机床,收拾所用量具、工具等。 7. 整理实验数据,打印做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第3章 系统安全分析

第三章安全分析 本章学习目标 1. 掌握系统安全分析的定义、内容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 2. 熟悉几种常用的定性和定量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的基本功能、特点和原理。 3. 掌握几种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的分析过程、格式、计算方法。 4. 了解各种定性和定量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是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系统安全分析的方法有数十种之多,应根据实际的条件和需求选择相应的分析类型和分析方法。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掌握各种系统安全分析的方法以及各种分析方法的概念、内容、应用范围和适用性。每一种分析方法都将从基本概念、特点、格式、分析程序以及应用实例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系统地学习,学习思路如图3-1所示。 图3-1 系统安全分析学习思路和内容 3.1 概述 系统安全分析(system safety analysis)是从安全角度对系统进行的分析,它通过揭示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联来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以便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它们。系统安全分析是系统安全评价的基础,定性的系统安全分析是定量的系统安全评价的基础。 系统安全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系统安全运行,查明系统中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消除系统故障和事故。

一、系统安全分析的内容 系统安全分析从安全角度对系统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的内容。 (1)对可能出现的、初始的、诱发的以及直接引起事故的各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2)对系统有关的环境条件、设备、人员及其他有关因素进行分析。 (3)对能够利用适当的设备、规程、工艺或材料控制或根除某种特殊危险因素的措施进行分析。 (4)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及实施这些措施的最佳办法进行分析。 (5)对不能根除的危险因素,失去或减少控制措施可能出现的后果进行分析。 (6)对危险因素一旦失去控制,为防止伤害和损伤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分析。 二、系统安全分析的方法 系统安全分析的方法可运用于不同的系统安全分析过程,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安全检查表法(Safety Check List,简称SCL) (2)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简称PHA) (3)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简称FMEA) (4)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简称HAZOP) (5)事件树分析(Event Tree Analysis,简称ETA) (6)事故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简称FTA) (7)因果分析(Cause-Consequence Analysis,简称CCA) 这些方法可以按分析过程的相对时间进行分类;也可以按分析的对象和分析的内容进行分类。为了使大家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我们将按照数理方法、逻辑方法和分析过程进行分类。 1. 按数理方法分类 按照数理方法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2种。 (1)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是对引起系统事故的影响因素进行非量化的分析,只进行可能性的分析或作出事故能否发生的感性判断。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危险性和可操作性分析等属于定性分析方法。 (2)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系统事故及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对事故的危险作出数量化的描述和判断。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危险度)、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因果分析等属于定量分析方法。 2. 按逻辑方法分类 按照逻辑方法分类,可以分为归纳法和演绎法2类。 (1)归纳法 归纳法是从事故发生的原因推论事故结果的方法,通过对基本事件的分析,来总结和确定系统的安全状态。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危险性和可操作性分析、事件树分析等,都属于归纳法。这种方法从故障或失误出发,探讨可能导致的事故或系统故障,从而确定危险源。 归纳法的优点是可以无遗漏的考察、辨识系统中的所有危险源。缺点是对于复杂的系统或危险源很多的系统,分析工作量大,没有重点。 (2)演绎法 演绎法是从事故结果推论事故原因的方法,通过系统发生的事故类型和性质,去探寻导致系统发生事故的原因。事故树分析、因果分析等属于演绎法。这种方法从事故或系统故障出发,即从危险源出发,查找与事故(或故障)有关的危险因素。演绎法的优点是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有限的范围内,提高工作效率。缺点

公差模型和公差分析方法的研究

生 产现场 S H O P S O L U T I O N S 金属加工 汽车工艺与材料 A T&M 2009年第7期 50 机械装配过程中,在保证各组成零件适当功能的前提下,各组成零件所定义的、允许的几何和位置上的误差称为公差。公差的大小不仅关系到制造和装配过程,还极大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功能、生产效率以及制造成本。公差信息是产品信息库中的重要 内容,公差模型就是为表示公差信息而建立的数学及物理模型,它是进行公差分析的理论基础。 公差分析或称偏差分析,即通过已知零部件的尺寸分布和公差,考虑偏差的累积和传播,以计算装配体的尺寸分布和装配公差的过程。公差分析的目的在于判断零部件的公差分布是否满足装配功能要求,进而评价整个装配的可行性。早期公差分析方法面向的是一维尺寸公差的分析与计算。Bjorke 则将公差分析拓展到三维空间。Wang 、C h a s e 、P a b o n 、H o f f m a n 、Lee 、Turner 、Tsai 、Salomons 、Varghese 、Connor 等许多学者也分别提出了各自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公差分析的研究。此后,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稳健性理论等工具被引入公差分析领域当中,并分别构建了数学模型以解决公差分析问题。 1 公差模型 公差模型可分为零件层面的公差信息模型和装配层面的公差拓扑关系模型。Shan 提出了完整公差模型的建模准则,即兼容性和可计算性准则。兼容性准则是指公差模型满足产品设计过程的要求,符合ISO 和ASME 标准,能够完整表述所有类型的公差。可计算性准则是指公差模型可实现与CAD 系统集成、支持过/欠约束、可提取隐含尺寸信息、可识别公差类型,以检查公差分配方案的可行性等。目前已经提出了很多公差模型表示法,但每一种模型都是基于一些假设,且只部分满足了公差模型的建模准则,至今尚未出现统一的、公认的公差模型。以下将对几种典型的公差模型加以介绍和评价。1.1 尺寸树模型 Requicha 最早研究了零件层面的公差信息表示,并首先提出了应用于一维公差分析的尺寸树模型。该模型中,每一个节点是一个水平特征,节点间连线表示尺寸,公差值附加到尺寸值后。由于一维零件公差不考虑旋转偏差,所有公差都可表示为尺寸值加公差值的形式。该模型对于简单的一维公差分析十 分有效,但却使尺寸和公差的概念模糊不清,而且没有考虑到形状和位置公差的表示。1.2 漂移公差带模型 Requicha 从几何建模的角度,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漂移公差带模型以定义形状公差。在这个模型中,形状公差域定义为空间域,公差表面特征需位于此空间域中,同时采用边界表示法(Breps )建立传统的位置和尺寸公差模型。对于表面特征和相关公差信息则运用偏差图(VGraph )来表示。VGraph 主要是作为一种分解实体表面特征的手段,将实体的边界部分定义为特征,公差信息则封装在特征的属性中。漂移公差带模型很好地表达了轮廓公差,轮廓公差包含了所有实际制造过程中的偏差。该模型提供了公差的通用理论且易于实现,但是不能区分不同类型的形状公差。1.3 矢量空间模型 Hoffmann 提出了矢量空间模型,Turner 扩展了这一模型。矢量空间模型首先需要定义公差变量、设计变量和模型变量。公差变量表示零件名义尺寸的偏差。设计变量由设计者确定,用以表示最终装配体的多目标优化函数。模型变量是控制零件各个公差的独立变量。由 公差模型和公差分析方法的研究 讨论了目前工程设计、制造中具有代表性的公差模型的建模、描述和分析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于面向刚性件和柔性件装配的公差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分别进行了综述和评价,通过对比说明各种分析方法的算法、应用范围及不足。最后,展望了公差模型和公差分析方法的研究方向及其发展动态。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葛宜银 李国波

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 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度 在任何一项分析工作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用同一个分析方法,测定同一个样品,虽然经过多 少次测定,但是测定结果总不会是完全一样。这 说明在测定中有误差。为此我们必须了解误差产 生的原因及其表示方法,尽可能将误差减到最 小,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1.1 真实值、平均值与中位数 (一)真实值 真值是指某物理量客观存在的确定值。通常一个物理量的真值是不知道的,是我们努力要求 测到的。严格来讲,由于测量仪器,测定方法、 环境、人的观察力、测量的程序等,都不可能是 完善无缺的,故真值是无法测得的,是一个理想 值。科学实验中真值的定义是:设在测量中观察 的次数为无限多,则根据误差分布定律正负误差 出现的机率相等,故将各观察值相加,加以平均, 在无系统误差情况下,可能获得极近于真值的数 值。故“真值”在现实中是指观察次数无限多时, 所求得的平均值(或是写入文献手册中所谓的 “公认值”)。

(二)平均值 然而对我们工程实验而言,观察的次数都是 有限的,故用有限观察次数求出的平均值,只能 是近似真值,或称为最佳值。一般我们称这一最 佳值为平均值。常用的平均值有下列几种: (1)算术平均值 这种平均值最常用。凡测量值的分布服从正 态分布时,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可以证明:在一组 等精度的测量中,算术平均值为最佳值或最可信 赖值。 n x n x x x x n i i n ∑=++==121 式中: n x x x 21、——各次观测值;n ――观察 的次数。 (2)均方根平均值 n x n x x x x n i i n ∑=++==12 22221 均 (3)加权平均值 设对同一物理量用不同方法去测定,或对同 一物理量由不同人去测定,计算平均值时,常对 比较可靠的数值予以加重平均,称为加权平均。

项目管理偏差分析法的应用

第36卷第8期 2016年8月 Application of deviation analysis method in project management ZHANG Zhen-xin (China Harbour Engineering Co.,Ltd.,Beijing 100027,China ) Abstract :Project cost and schedule performance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to measure the progress of a project.Deviation analysis method is considered a system management standard for a trade -off control on the project cost and schedule management,coordination and management,and use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method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of project management.This paper,ba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hase I of Hambantota Port in Sri Lanka and through deviation analysis method,analyzed the reasons of deviation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and developed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improve management of a project cost and progress.At the same time,the paper proposes ideas and consideration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viation analysis method so as to explore the best way for project management.Key words :project management;progress control;cost control;deviation analysis 摘 要:项目成本和进度绩效是衡量项目进展的重要指标。偏差分析法被认为是一种系统管理规范,在项目成本和 进度上进行权衡控制,协调管理,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达到项目管理的预期目标。文章结合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一期项目的实施,运用偏差分析法对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产生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纠正偏差措施,以此提高项目成本和进度管理水平。同时提出偏差分析方法在使用方面的见解和思考,探寻管理的最佳效果。关键词:项目管理;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偏差分析中图分类号:U655.1;TU723.3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5-7874(2016)08-0072-04 doi :10.7640/zggwjs201608017 收稿日期:2016-03-03 修回日期:2016-04-19 作者简介:张振新(1983—),男,四川成都市人,硕士,工程师,工 程管理专业。E-mail :21809307@https://www.doczj.com/doc/828832806.html, 项目管理偏差分析法的应用 张振新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7) Vol.36 No.8 Aug.2016 中国港湾建设 1工程概况 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项目一期工程建设任务包括:2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泊位总长度为600 m )、1个10万吨级油码头(泊位长度为310m )、1 个工作船泊位(泊位长度为105m )、总长1200m 进港航道(底标高-17m ,底宽为210耀326m )、西防 波堤长988m 、东防波堤长312m 、进港护岸长2078m ,道路和堆场42万m 2以及其他附属港口设施。 工程于2007年11月10日开工,2011年2月10日竣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承包单位不断 推进工程创新及新技术应用,不断提升项目工程管理水平,项目质量优良,被评为2014年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境外工程);项目进度控制得力,建设工程按计划如期完工;工程造价管理到位,经济效益非常显著。2偏差分析方法 偏差分析法被认为是一种系统管理规范,在工程实施阶段,承建方首先需要按工程计划确定项目成本和进度计划值,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项目成本和进度的实际发生值与计划值进行动态比较,获取偏差,进而分析查找产生偏差的原因,探寻减少偏差的有效控制措施,最终,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措施,以达到对进度、质量、成本控制的目的[1-6]。

可靠性数据分析的计算方法

可靠性数据分析的计算方法

PROCEEDINGS,Annual RELI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Symposium(1996) 可靠性数据分析的计算方法 Gordon Johnston, SAS Institute Inc., Cary 关键词:寿命数据分析加速试验修复数据分析软件工具 摘要&结论 许多从事组件和系统可靠度研究的专业人员并没有意识到,通过廉价的台式电脑的普及使用,很多用于可靠度分析的功能强大的统计工具已经用于实践中。软件的计算功能还可以将复杂的计算统计和图形技术应用于可靠度分析问题。这大大的便利了工业统计学家和可靠性工程师,他们可以将这些灵活精确的方法应用于在可靠度分析时所遇到的许多不同类型的数据。 在本文中,我们在SAS@系统中将一些最有用的统计数据和图形技术应用到例子的当中,这些例子主要包涵了寿命数据,加速试验数据,以及可修复系统中的数据。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创新性软件在可靠性数据分析中解决问题的需要,毫无疑问,计算密集型技术在可靠性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的趋势将会继续扩大。 1.介绍 本文探讨了人们在可靠性数据分析普遍遇到的三个方面: 寿命数据分析 试验加速数据分析 可修复系统数据的分析 在上述各领域,图形和分析的统计方法已被开发用于探索性数据分析,可靠性预测,并用于比较不同的设计系统,供应商等的可靠性性能。 为了体现将现代统计方法用于结合使用高分辨率图形的使用价值,在下面的章节中图形和统计方法将被应用于含有上述三个方面的可靠性数据的例子中。2.寿命数据分析 概率统计图的寿命数据分析中使用的最常见的图形工具之一。Weibull 图是最常见的使用可靠性的概率图的类型,但是当Weibull概率分布并不符合实际数据的时候,类似于对数正态分布和指数分布这一类的概率图在寿命数据分析中也能够起到帮助。 在许多情况下,可用的数据不仅包含故障时间,但也包含在分析时没有发生故障的单位的运行时间。在某些情况下,只能够知道两次故障发生之间的时间间隔。例如,在测试大量的电子元件时,如果记录每一个发生故障的元件的故障时间,那么这可能不经济。相反,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内

误差分析

二、误差分析 1.研究误差的目的 物理化学以测量物理量为基本内容,并对所测得数据加以合理的处理,得出某些重要的规律,从而研究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化学反应间的关系。 然而在物理量的实际测量中,无论是直接测量的量,还是间接测量的量(由直接测量的量通过公式计算而得出的量),由于测量仪器、方法以及外界条件的影响等因素的限制,使得测量值与真值(或实验平均值)之间存在着一个差值,这称之为测量误差。 研究误差的目的,不是要消除它,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也不是使它小到不能再小,这不一定必要,因为这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研究误差的目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得到更接进于真实值的最佳测量结果;确定结果的不确定程度;据预先所需结果,选择合理的实验仪器、实验条件和方法,以降低成本和缩短实验时间。因此我们除了认真仔细地作实验外,还要有正确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这二者是等同重要的。仅报告结果,而不同时指出结果的不确定程度的实验是无价值的,所以我们要有正确的误差概念。 2.误差的种类 根据误差的性质和来源,可将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 系统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对某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时,测量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恒定(即恒偏大或恒偏小),这种测量误差称为系统误差。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有: (1)实验方法的理论根据有缺点,或实验条件控制不严格,或测量方法本身受到限制。如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测量某种物质蒸气的分子质量时,由于实际气体对理想气体的偏差,若不用外推法,测量结果总较实际的分子质量大。

(2)仪器不准或不灵敏,仪器装置精度有限,试剂纯度不符和要求等。例如滴度管刻度不准。 (3)个人习惯误差,如读滴度管读数常偏高(或常偏低),计时常常太早(或太迟)等等。 系统误差决定了测量结果的准确度。通过校正仪器刻度、改进实验方法、提高药品纯度、修正计算公式等方法可减少或消除系统误差。但有时很难确定系统误差的存在,往往是用几种不同的实验方法或改变实验条件,或者不同的实验者进行测量,以确定系统误差的存在,并设法减少或消除之。 偶然误差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多次测量某一物理量时,每次测量的结果都会不同,它们围绕着某一数值无规则的变动,误差绝对值时大时小,符号时正时负。这种测量误差称为偶然误差。产生偶然误差的原因可能有: (1)实验者对仪器最小分度值以下的估读,每次很难相同。 (2)测量仪器的某些活动部件所指测量结果,每次很难相同,尤其是质量较差的电学仪器最为明显。 (3)影响测量结果的某些实验条件如温度值,不可能在每次实验中控制得绝对不变。 偶然误差在测量时不可能消除,也无法估计,但是它服从统计规律,即它的大小和符号一般服从正态分布。若以横坐标表示偶然误差,纵坐标表示实验次数(即偶然误差出现的次数),可得到图Ⅰ-1。其中σ为标准误差(见第4节). 由图中曲线可见:(1)σ愈小,分布曲线愈尖锐,即是说偶然误差小的, 出现的概率大。(2)分布曲线关于纵坐标呈轴对称,也就是说误差分布具有对称性,说明误差出现的绝对值相等,且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当测量次数n 无限多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于 零:

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 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度 在任何一项分析工作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用同一个分析方法,测定同一个样品,虽然经过多少次测定,但是测 定结果总不会是完全一样。这说明在测定中有误差。为此 我们必须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示方法,尽可能将误 差减到最小,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1.1 真实值、平均值与中位数 (一)真实值 真值是指某物理量客观存在的确定值。通常一个物理量的真值是不知道的,是我们努力要求测到的。严格来讲,由于测量仪器,测定方法、环境、人的观察力、测量的程 序等,都不可能是完善无缺的,故真值是无法测得的,是 一个理想值。科学实验中真值的定义是:设在测量中观察 的次数为无限多,则根据误差分布定律正负误差出现的机 率相等,故将各观察值相加,加以平均,在无系统误差情 况下,可能获得极近于真值的数值。故“真值”在现实中 是指观察次数无限多时,所求得的平均值(或是写入文献 手册中所谓的“公认值”)。 (二)平均值 然而对我们工程实验而言,观察的次数都是有限的,故用有限观察次数求出的平均值,只能是近似真值,或称

为最佳值。一般我们称这一最佳值为平均值。常用的平均 值有下列几种: (1)算术平均值 这种平均值最常用。凡测量值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 时,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可以证明:在一组等精度的测量中, 算术平均值为最佳值或最可信赖值。 式中: n x x x 21、——各次观测值;n ――观察的次数。 (2)均方根平均值 (3)加权平均值 设对同一物理量用不同方法去测定,或对同一物理量 由不同人去测定,计算平均值时,常对比较可靠的数值予 以加重平均,称为加权平均。 式中;n x x x 21、——各次观测值; n w w w 21、——各测量值的对应权重。各观测值的 权数一般凭经验确定。 (4)几何平均值 (5)对数平均值 以上介绍的各种平均值,目的是要从一组测定值中找 出最接近真值的那个值。平均值的选择主要决定于一组观 测值的分布类型,在化工原理实验研究中,数据分布较多 属于正态分布,故通常采用算术平均值。 (三)中位数(xM )

(完整版)算法的概念及误差分析方法(精)

3.2算法 3.2.1算法的概念 3.2.1.1 什么叫算法 算法(Algorithm)是解题的步骤,可以把算法定义成解一确定类问题的任意一种特殊的方法。在计算机科学中,算法要用计算机算法语言描述,算法代表用计算机解一类问题的精确、有效的方法。算法+数据结构=程序,求解一个给定的可计算或可解的问题,不同的人可以编写出不同的程序,来解决同一个问题,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与计算方法密切相关的算法问题;二是程序设计的技术问题。算法和程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算法是一组有穷的规则,它们规定了解决某一特定类型问题的一系列运算,是对解题方案的准确与完整的描述。制定一个算法,一般要经过设计、确认、分析、编码、测试、调试、计时等阶段。 对算法的学习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①设计算法。算法设计工作是不可能完全自动化的,应学习了解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有用的一些基本的算法设计方法,这些基本的设计方法不仅适用于计算机科学,而且适用于电气工程、运筹学等领域;②表示算法。描述算法的方法有多种形式,例如自然语言和算法语言,各自有适用的环境和特点; ③确认算法。算法确认的目的是使人们确信这一算法能够正确无误地工作,即该算法具有可计算性。正确的算法用计算机算法语言描述,构成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得到算法运算的结果;④分析算法。算法分析是对一个算法需要多少计算时间和存储空间作定量的分析。分析算法可以预测这一算法适合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有效地运行,对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算法的有效性作出比较;⑤验证算法。用计算机语言描述的算法是否可计算、有效合理,须对程序进行测试,测试程序的工作由调试和作时空分布图组成。 3.2.1.2算法的特性 算法的特性包括:①确定性。算法的每一种运算必须有确定的意义,该种运算应执行何种动作应无二义性,目的明确;②能行性。要求算法中有待实现的运算都是基本的,每种运算至少在原理上能由人用纸和笔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③输入。一个算法有0个或多个输入,在算法运算开始之前给出算法所需数据的初值,这些输入取自特定的对象集合;④输出。作为算法运算的结果,一个算法产生一个或多个输出,输出是同输入有某种特定关系的量;⑤有穷性。一个算法总是在执行了有穷步的运算后终止,即该算法是可达的。 满足前四个特性的一组规则不能称为算法,只能称为计算过程,操作系统是计算过程

可靠度分析方法的一般概念

精心整理基于性能的设计过程为分为三个步骤: ①按照建筑物的用途以及用户对建筑物的需求来确定性能的要求,从而建立一个目标性能; ②根据建立好的目标性能选用一种合适的结构设计方法; ③对各项性能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判断所设计的建筑物能否满足目标性能的要求。一般采用风险率 (1 (2 (3 (4 在实际工程中,极限状态函数往往是很难用显式表达出来,响应面法是在设计验算点附近用多项式来拟合复杂的极限状态函数,然后用一般的可靠度计算方法计算结构可靠度,因此响应面法在实际工程的计算当中得到广泛应用。 蒙特卡洛法的原理是: 对所研究的问题建立相似的概率模型,根据其统计特征值(如均值、方差等),采用某种特定方法

产生随机数和随机变量来模拟随机事件,然后对所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处理,从而得到问题的解。(1)根据待求的问题构造一个合适的随机模型,所求问题的解应该对应于该 模型中随机变量的均值和方差等统计特征值;在主要特征参数方面,所构造的模 型也应该与实际问题相一致。 (2)根据模型中各个随机变量的统计参数和概率分布,随机产生一定数量的 随机数。通常我们先产生服从均匀分布的随机数,然后通过某种变换转化为服从 (3 (4 (5 1 2 3 4、重复2、3过程过程N次(N=600)。 5、统计分析上述过程产生的组抗力,得到偏压柱在偏心距为时的抗力 平均值和标准差。 6、给出一组偏心距值,重复以上步骤,便可得到混凝土偏心受压柱截面抗 力—曲线,平均值及标准差。

验算点法(JC): 洛赫摩和汉拉斯在研究荷载组合时提出了按当量正态化条件,将非正态随机变量当量为正态随机变量进行可靠度计算的新方法。该方法较为直观、易于理解,是国际安全度联合会推荐(JCSS)推荐使用的方法,又称为JC法。 需要已知验算点的坐标值,但对于非正态随机变量和非线性极限状态方程,其坐标值不能预先求得,所以需进行迭代计算。 JC (2)BP 1957 则应对边界条件具 有“最小偏见”的,这实际上是个优化问题,即最大熵原理的定义。 随机有限元法 采用有限元法分析具有确定性物理模型的结构可靠度,可先确定极限状态函数中每项参数如作用效应和结构抗力等的统计参数和概率分布;再通过有限元分析求出结构的随机反应,如结构反应的平

16种常用数据分析方法

一、描述统计 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制表和分类,图形以及计筠概括性数据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偏度、峰度。 1、缺失值填充:常用方法:剔除法、均值法、最小邻居法、比率回归法、决策树法。 2、正态性检验:很多统计方法都要求数值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以之前需要进行正态性检验。常用方法:非参数检验的K-量检验、P-P图、Q-Q图、W险验、动差法。 二、假设检验 1、参数检验 参数检验是在已知总体分布的条件下(一股要求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一些主要的参数(如均值、百分数、方差、相关系数等)进行的检验。 1)U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大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2)T检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小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A 单样本t检验:推断该样本来自的总体均数口与已知的某一总体均数口0 (常为理论值或标准值)有无差别; B 配对样本t检验:当总体均数未知时,且两个样本可以配对,同对中的两者在 可能会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条件方面扱为相似; C两独立样本t检验:无法找到在各方面极为相似的两样本作配对比较时使用。 2、非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则不考虑总体分布是否已知,常常也不是针对总体参数,而是针对总体的某些一股性假设(如总体分布的位罝是否相同,总体分布是否正态)进行检验。 适用情况:顺序类型的数据资料,这类数据的分布形态一般是未知的。

A虽然是连续数据,但总体分布形态未知或者非正态; B体分布虽然正态,数据也是连续类型,但样本容量极小,如10以下; 主要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K-量检验等。三、信度分析 检査测量的可信度,例如调查问卷的真实性。 分类: 1、外在信度:不同时间测量时量表的一致性程度,常用方法重测信度 2、内在信度;每个量表是否测量到单一的概念,同时组成两表的内在体项一致性如何,常用方法分半信度。 四、列联表分析 用于分析离散变量或定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 对于二维表,可进行卡方检验,对于三维表,可作Mentel-Hanszel分层分析。列联表分析还包括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行列均为顺序变量的相关检验。 五、相关分析 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相关方向及相 关程度。 1、单相关:两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叫单相关,即研究时只涉及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2、复相关:三个或三个以上因素的相关关系叫复相关,即研究时涉及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相关;

地铁供电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方法研究(通用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地铁供电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方法研究(通用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地铁供电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方法研 究(通用版)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地铁也渐渐的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出行条件。地铁的供电系统是否安全和可靠运行直接影响到地铁的安全运行和稳定性能。随着地铁线路不断增设,地铁的供电系统也越来越复杂化,出现故障的可能性也在不断提高。如果地铁的供电系统出现故障,会直接导致城市地铁运输功能的失灵,可能会危及乘客的生命和安全。因此,本文重点对地铁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地铁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 关键词:地铁供电系统;可靠性;安全性;分析方法;研究 一、地铁供电系统的概述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城市人口密度也在不断增

加,人们对地铁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强,地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由于地铁具有运行速度快、旅客运送量大、车次多、方便舒适等优点,所以被众多国家所使用,缓解了城市大部分的交通压力。因此,我们对地铁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地铁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对地铁列车的安全可靠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供电系统是地铁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是地铁正常运行的前提和重要保障。 二、地铁供电系统的组成部分 地铁供电系统是为地铁车辆提供电能运行动力的系统。地铁供电系统是由两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是高压的供电系统,高压供电的系统的供电方式有三种:集中式供电、分散式供电和混合式供电。集中式供电具有可靠性高、便于统一调度管理、施工方便、维护简单、计费便捷等优点,但投资比较大。分散式供电方式一般会受外部电网影响,可靠性相对差一些。混合供电方式集中了前两者共同的优点,但是增大了复杂性。所以,三种供电方式各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需要根据地铁运行及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而

偏差分析

偏差分析 数据挖掘中,偏差分析是探测数据现状、历史记录或标准之间的显著变化和偏离,偏差包括很大一类潜在的有趣知识。如观测结果与期 望的偏离、分类中的反常实例、模式的例外等。 在项目管理中偏差分析指实际完成工作与计划完成工作之间的差异。具体分为: 进度偏差(SV)=已完工作的预算费用(BCWP)-计划完成工作的预算费用(BCWS) 成本偏差(CV)=已完工作的预算费用(BCWP)-已完成工作的实际费用(ACWP) 什么是偏差分析? 又称为赢得值法或偏差分析法.挣得值分析法是在工程项目实施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方法,是对项目进度和费用进行综合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 1967年美国国防部(d0d)开发了挣值法并成功地将其应用于国防工程中。并逐步获得广泛应用。 挣值法的核心是将项目在任一时间的计划指标,完成状况和资源耗费综合度量。将进度转化为货币,或人工时,工程量如:钢材吨数,水泥立方米,管道米数或文件页数。 挣值法的价值在于将项目的进度和费用综合度量,从而能准确描述项目的进展状态。挣值法的另一个重要优点是可以预测项目可能发生的工期滞后量和费用超支量,从而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为项目管理和控制提供了有效手段。 挣得值方法的基本参数? 计划工作量的预算费用(BCWS),即(Budgeted Cost for Work Scheduled)。 BCWS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某阶段计划要求完成的工作量所需的预算费用。 计算公式为:BCWS=计划工作量×预算定额。BCWS主要是反映进度计划应当完成的工作量(用费用表示)。? 已完成工作量的实际费用(ACWP),即(Actual Cost for Work Performed)。ACWP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某阶段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所消耗的费用。ACWP主要是反映项目执行的实际消耗指标。 BCWS是与时间相联系的,当考虑资金累计曲线时,是在项目预算s曲线上的某一点的值。当考虑某一项作业或某一时间段时,例如某一月份,bcws是该 作业或该月份包含作业的预算费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