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浸润性乳腺癌分级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浸润性乳腺癌的分类进展陈国际;王一澎【摘要】浸润性乳腺癌由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特征及生物学潜能等方面均不同的一组异质性病变所组成。
因此,正确的浸润性乳腺癌分类是判别病变范围、制定最佳治疗计划、评估疗效、判断预后及科研协作交流的重要条件和标准。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类方法为WHO乳腺肿瘤分类法,该方法建立在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级、病变侵及范围、激素受体状态等基础上。
近年来,以基因表达谱和基因芯片为基础提出的乳腺癌基因分型发展迅速,初步研究已表明其能更精确地反应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并有利于选择和研究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治疗方法。
【期刊名称】《癌症进展》【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5页(P411-415)【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分类;TNM分期;组织学分级;组织学分型;生物标志物;分子分型【作者】陈国际;王一澎【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北京 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北京 10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陈国际,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北京市乳腺病防治学会常委。
1984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同年就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从医30年,主要从事腹部与乳腺肿瘤的诊断、治疗及相关基础研究工作。
1999年开始主要从事乳腺癌的早诊早治及个体化综合治疗。
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乳腺癌规范化保乳治疗、触诊阴性乳腺癌的诊治、前哨淋巴结活检、乳腺癌新辅助化疗、I期乳房再造、乳腺化疗药敏检测等多项新技术、新治疗手段,始终与国际乳腺癌治疗新进展保持同步。
至今完成各种手术包括各类疑难手术近万例,承担及参与各级重点课题十余项,出版专著2部。
同时担任《癌症进展》《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等杂志编委及特约审稿人。
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目前,浸润性乳腺癌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如基于疾病的临床和病理学侵袭范围的分类法——如传统的TNM分类(分期),基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学分级进行的分类,基于单个生物标志物(如激素受体状态、增殖指数等)的检测分类等;所有这些分类法基本囊括了已知的能够影响或预测患者预后、指导治疗方法选择的各种因素。
乳腺叶状肿瘤who分级标准
乳腺叶状肿瘤的WHO分级标准包括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个级别。
具体标准如下:
1. 良性叶状肿瘤:间质细胞明显增生,肿瘤膨胀性生长,为稀疏样排列,细胞为轻度异型或无异型,无出血性坏死,核分裂0\~4/10HPF。
2. 交界性叶状肿瘤:肿瘤部分浸润性生长或膨胀性生长,细胞中度异核,间质细胞呈过度生长状态,为5\~9/10HPF核分裂表现,可见小片坏死和出血。
3. 恶性叶状肿瘤:肿瘤一般为浸润性生长,细胞有明显多形性,间质细胞为过度生长,可伴有异源性分化,核分裂在10/10HPF以上,大片出现坏死和出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病症,建议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
乳腺癌的分类与分期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乳腺癌的分类与分期,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精确的诊断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也有助于乳腺癌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及预后。
一、乳腺癌的分类乳腺癌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组织学类型和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可分为多个亚型。
以下是常见的乳腺癌分类:1.非浸润性乳腺癌非浸润性乳腺癌是一种发展缓慢的乳腺癌,不会侵犯周围组织。
根据病理形态学特征,非浸润性乳腺癌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原位导管癌:起源于乳腺导管内的癌变细胞,在早期仅限于导管内生长,尚未穿透基底膜。
(2)原位小叶癌:起源于乳腺腔内的小叶上皮细胞,并未穿透基底膜。
2.浸润性乳腺癌浸润性乳腺癌是一种侵袭性较强的癌症,能够向周围组织和淋巴结转移。
根据肿瘤细胞的不同特点以及组织学类型的不同,浸润性乳腺癌可以分为多个亚型:(1)浸润性导管癌:起源于乳腺导管内部的癌变细胞,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
(2)浸润性小叶癌:起源于乳腺腔内的小叶上皮细胞。
(3)乳头状癌:肿瘤细胞形成乳头状突起,可伴有血性或浆液性分泌物。
(4)其他类型:如乳腺间质瘤、黏液性癌等。
二、乳腺癌的分期乳腺癌的分期是指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是否存在远处转移等因素,对乳腺癌的进展程度进行评估和归类。
常用的乳腺癌分期系统是根据美国癌症协会(AJCC)和国际癌症联合会(UICC)制定的TNM分期系统,即:T(肿瘤)分期,描述乳腺癌肿瘤的大小和侵犯程度;N(淋巴结)分期,描述乳腺癌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M(远处转移)分期,描述乳腺癌是否存在远处器官的转移。
根据TNM分期系统,乳腺癌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分期:1.0期Tis:原位癌,即乳腺癌尚未侵犯基底膜,局限于导管或小叶。
2.Ⅰ期T1:乳腺癌肿瘤直径≤2cm,并且未侵犯壁或浸润性癌灶≤0.1cm。
3.Ⅱ期T2:乳腺癌肿瘤直径2-5cm,或浸润性癌灶>0.1cm;T3:乳腺癌肿瘤直径>5cm。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指南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指南是一份指导医生对乳腺癌进行组织学分级的重要
参考资料。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其进行分级可以帮助医生评估
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主要依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组织学特征进行评估。
根据目前广泛应用的Nottingham Prognostic Index(NPI)系统,乳腺癌
组织学分级主要分为三个等级:分级Ⅰ、分级Ⅱ和分级Ⅲ。
分级Ⅰ表示乳腺癌细胞呈低度恶性,细胞形态规整,组织结构相对正常。
这种乳腺癌在预后上通常较好,患者生存率较高。
分级Ⅱ表示乳腺癌细胞呈中度恶性,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较分级Ⅰ略为
不规则。
这种乳腺癌在预后上相对分级Ⅰ较差,但仍有较高的治愈机会。
分级Ⅲ表示乳腺癌细胞呈高度恶性,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高度异常。
这
种乳腺癌通常具有较差的预后,患者生存率相对较低。
根据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结果,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手术、放疗、化疗或靶向治疗等。
同时,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也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预
测和评估,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指南的出现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随着科学技术
的不断进步,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指南也会不断更新,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好
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应遵循并充分利用这些指南,以提高
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乳腺癌组织学的分级乳腺癌是指乳腺组织中发生的一种恶性肿瘤。
它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可发生在男性。
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和治疗决策中,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组织学的分级以及其在疾病评估和治疗中的意义。
一、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概念和意义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是临床病理学家对乳腺癌进行病理学评估的重要指标。
它通过观察乳腺癌细胞在组织学上的特征,将其分为不同的级别,以便更好地评估患者病情和预测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通常采用Nottingham组织学分级系统,也称为Elston-Ellis评分系统。
该系统通过对乳腺癌组织中三个特征的评估来确定分级,包括乳腺癌的核分裂指数(mitotic count)、细胞核的形态学特征和乳腺癌组织的分化程度(tubule formation)。
根据这三个特征的评估结果,乳腺癌可被分为I级(好分化)、II级(中分化)和III级(差分化)。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在临床病理诊断和治疗选择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确定乳腺癌的患者预后,指导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对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
二、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评估方法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评估通常由专业的病理学家完成。
评估过程中,病理学家会对乳腺癌组织标本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和分析。
他们会评估乳腺癌组织中核分裂指数、细胞核形态学特征和乳腺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并根据Nottingham组织学分级系统进行判断和分类。
1. 核分裂指数(mitotic count)核分裂指数指的是乳腺癌组织中可见的核分裂图像数量。
核分裂是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标志,通常会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核分裂指数越高,乳腺癌的细胞增殖能力越强,预后越差。
2. 细胞核的形态学特征细胞核的形态学特征是评估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病理学家会观察乳腺癌细胞核的大小、形状、染色质排列和核分裂情况等,以确定其形态学特点。
乳腺癌细胞核越不规则、越大、染色质排列越混乱,分级越高,预后越差。
乳腺who分级标准
乳腺WHO分级标准是一种用于评估乳腺组织病理学状况的分级方法。
该标准由国际癌症协会(IARC)制定,旨在统一各国乳腺癌分期的标准,以便更好地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具体来说,WHO分级标准将乳腺组织划分为5个等级:
1. 0级:表示不确定或未知。
2. I级:表示良性病变,包括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单纯性囊肿等。
3. II级:可能为恶性,但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认。
4. III级:通常认为有恶性倾向,但仍需手术切除后进行病理学检查才能确诊。
5. IV级:表示高度怀疑为恶性,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或其他治疗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WHO分级标准并非绝对准确,其评估结果还需结合临床经验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乳腺疾病,如炎性乳癌等,还需要采用其他评估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可以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本文将详细介绍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的相关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乳腺癌。
一、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是根据肿瘤细胞在镜下的形态特征进行评估的一种系统方法。
常用的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系统有Elston-Ellis分级法和Nottingham组织学分级法。
Elston-Ellis分级法主要根据乳腺癌细胞核大小和异型性(细胞核在形状和大小上与正常细胞相比的异常程度)来划分乳腺癌为三个等级:Ⅰ级(低分级)、Ⅱ级(中分级)和Ⅲ级(高分级)。
其中,Ⅰ级乳腺癌细胞核大小相对较小、异型性较低,预后相对较好;Ⅲ级乳腺癌细胞核大小较大、异型性明显,预后较差。
Nottingham组织学分级法综合考虑了乳腺癌的核分裂数目、核异型性和管状结构形成情况。
根据得分来进行分级,总分越高,分级越高,预后越差。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目的是通过评估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初步了解肿瘤的恶性程度和患者的预后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患者的生存期。
二、乳腺癌病理分期乳腺癌病理分期是根据乳腺癌的扩散程度和转移情况进行分期的。
目前最常用的乳腺癌病理分期系统是TNM分期系统。
TNM分期系统将乳腺癌的病理分期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T期(原发肿瘤):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和侵袭情况进行分期。
T0代表没有原发肿瘤,T1代表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T2代表肿瘤直径大于2厘米但小于5厘米,T3代表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T4代表肿瘤侵犯胸壁或侵犯皮肤。
2. N期(淋巴结转移):根据淋巴结的受累情况进行分期。
N0代表没有淋巴结转移,N1代表腋窝淋巴结转移,N2代表腋窝淋巴结转移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N3代表腋窝淋巴结转移、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和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3. M期(远处转移):根据是否存在远处器官的转移情况进行分期。
M0代表没有远处转移,M1代表有远处转移。
WHO浸润性乳腺癌分级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危害女性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WHO浸润性乳腺癌分级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它可以帮助医生评估乳腺癌的恶性程度,进而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式。
浸润性乳腺癌是指癌细胞侵入乳腺管腔、乳腺小叶、乳腺脂肪组织、乳腺间隔组织或其他周围组织结构的一种乳腺癌。
根据国际通用的标准,WHO将浸润性乳腺癌分为三个分级:Ⅰ级、Ⅱ级和Ⅲ级。
Ⅰ级浸润性乳腺癌是指癌细胞浸润到乳腺小叶内,但未侵犯到脂肪组织和其他乳腺结构。
这种乳腺癌的预后相对较好,患者的生存率较高。
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肿瘤和辅助化疗。
Ⅱ级浸润性乳腺癌是指乳腺癌侵犯到乳腺脂肪组织,但未侵犯到周围的淋巴结。
相比于Ⅰ级,Ⅱ级浸润性乳腺癌的恶性程度更高,预后相对较差。
治疗方式通常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疗等。
Ⅲ级浸润性乳腺癌是指乳腺癌侵犯到周围的淋巴结,甚至扩散至其他部位,如肺、肝、骨骼等。
这种乳腺癌属于晚期乳腺癌,治疗相对困难,预后较差。
治疗方式主要依靠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
在确定浸润性乳腺癌的分级时,除了考虑癌细胞侵犯的程度外,还需结合其他因素,如肿瘤的大小、淋巴结的状况、HER2表达、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等。
这些因素能够更准确地评估乳腺癌的恶性程度,指导医生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除了WHO浸润性乳腺癌分级,还有其他一些评估乳腺癌恶性程度的指标。
例如,Bloom-Richardson分级法和Nottingham分级法。
这些分级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WHO浸润性乳腺癌分级相互印证,提供更全面的乳腺癌分级指导。
值得注意的是,浸润性乳腺癌的分级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不是唯一的衡量乳腺癌恶性程度的标准。
其他因素,如患者的年龄、体质、合并疾病等,也会影响乳腺癌的预后和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WHO浸润性乳腺癌分级是乳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分析癌细胞侵犯的程度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乳腺癌病病理分型(一)引言概述: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具有复杂的病理学分型。
病理分型是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
本文将对乳腺癌病理学分型进行详细介绍,并按以下五个大点展开讨论。
正文:一、浸润性导管癌1. 导管癌的定义和特点2. 不同分级系统对导管癌的分级方法3. 组织学亚型对导管癌治疗和预后的影响4. 垂直生长型导管癌和非垂直生长型导管癌的区别5. 导管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意义二、乳腺导管内癌1. 导管内癌的概念和特点2. 导管内癌的分类和分级方法3. 导管内癌的病理检查方法4. 导管内癌的治疗策略5. 导管内癌的预后评估三、乳腺小叶内导管癌1. 小叶内导管癌的定义和特点2. 小叶内导管癌的组织学特征3. 小叶内导管癌和小叶内癌原位癌的区别4. 小叶内导管癌的治疗方法5. 小叶内导管癌的预后评估四、乳腺带状癌1. 带状癌的概念和特点2. 带状癌的病理特征和分类3. 带状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4. 带状癌的治疗策略5. 带状癌的预后评估五、乳腺特殊型癌1. 特殊型癌的定义和分类2. 特殊型癌的病理特点和诊断方法3. 特殊型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4. 特殊型癌的治疗选择和预后评估5. 特殊型癌的临床意义和研究进展总结:乳腺癌病理分型是对乳腺癌不同组织学亚型进行分类,对于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浸润性导管癌、乳腺导管内癌、乳腺小叶内导管癌、乳腺带状癌以及乳腺特殊型癌都是常见的乳腺癌病理类型。
了解不同病理类型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乳腺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乳腺癌微浸润诊断标准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肿瘤,早期的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都有重要
的影响。
微浸润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其诊断标准相对较严格。
本文将对乳腺癌微浸润的诊断标准进行介绍。
首先,乳腺癌微浸润是指乳腺组织中癌细胞浸润深度小于或等于1mm,且周围组织内未发现癌细胞侵袭现象的一种病理类型。
其诊断主要依
据肿瘤组织的病理检查结果。
其次,乳腺癌微浸润的诊断标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病理检查结果,
二是影像学检查结果。
病理学检查要求癌细胞浸润深度小于或等于
1mm,且未发现癌细胞侵袭周围组织;影像学检查则要求超声及乳腺磁共振检查均未发现局部淋巴结转移或肿块散在分布的现象。
最后,对于乳腺癌微浸润的治疗,通常采用手术切除加辅助化疗的方式。
手术切除要清除肿瘤周围正常组织1cm以上范围,以确保切除完整;辅助化疗则可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总的来说,乳腺癌微浸润是一种早期乳腺癌的特殊类型,其诊断标准
相对严格。
因此,对于患者来说,及早发现、诊断和治疗是十分重要
的。
同时,医护人员也应提高对于该病的认识和识别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2012乳腺肿瘤WHO分类(第四版)上皮性肿瘤微浸润性癌浸润性乳腺癌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多形性癌伴破骨细胞样间质巨细胞的癌伴绒毛膜癌特征的癌伴黑色素特征的癌浸润性小叶癌经典型小叶癌实性小叶癌腺泡状小叶癌多形性小叶癌管状小叶癌混合性小叶癌小管癌筛状癌粘液癌伴髓样特征的癌髓样癌非典型髓样癌伴髓样特征的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伴大汗腺分化的癌伴印戒细胞分化的癌浸润性微乳头状癌非特殊型化生性癌低级别腺鳞癌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鳞状细胞癌梭形细胞癌伴间叶分化的化生性癌软骨样分化骨样分化间叶分化的其它类型混合性化生性癌肌上皮癌少见类型伴神经内分泌特征的癌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癌分泌性癌浸润性乳头状癌腺泡细胞癌粘液表皮样癌多形性癌嗜酸细胞癌富于脂质的癌富于糖原的透明细胞癌皮脂腺癌涎腺/皮肤附属器型肿瘤圆柱瘤透明细胞汗腺腺瘤上皮-肌上皮肿瘤多形性腺瘤腺肌上皮瘤伴癌的腺肌上皮瘤腺样囊性癌前驱病变导管原位癌小叶肿瘤小叶原位癌经典型小叶原位癌多形性小叶原位癌非典型小叶增生导管内增生性病变普通性导管增生柱状细胞病变包括平坦上皮非典型非典型导管增生乳头状病变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乳头状瘤伴非典型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导管原位癌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小叶原位癌导管内乳头状癌包膜内乳头状癌包膜内乳头状癌伴浸润实性乳头状癌原位浸润良性上皮增生硬化性腺病大汗腺腺病微腺性腺病放射性瘢痕/复合硬化性病变腺瘤管状腺瘤泌乳腺瘤大汗腺腺瘤导管腺瘤间叶肿瘤结节性筋膜炎肌纤维母细胞瘤韧带样纤维瘤病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良性血管病变血管瘤血管瘤病非典型血管病变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颗粒细胞肿瘤良性外周神经鞘膜肿瘤神经纤维瘤雪旺细胞瘤脂肪瘤血管脂肪瘤脂肪肉瘤血管肉瘤横纹肌肉瘤骨肉瘤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纤维上皮性肿瘤纤维腺瘤叶状肿瘤良性交界性恶性低级别导管周围间质肿瘤错构瘤乳头肿瘤乳头腺瘤汗管瘤样肿瘤乳头派杰病恶性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转移性肿瘤男性乳腺肿瘤男性乳腺发育症癌浸润性癌原位癌临床模式炎症性癌双侧乳腺癌(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WHO浸润性乳腺癌分级浸润性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WHO提供了一套用于分级和分期的标准。
本文将对WHO浸润性乳腺癌分级进行深入探讨。
一、引言浸润性乳腺癌是指恶性细胞在乳腺组织中破坏正常结构,侵犯周围组织及淋巴结的癌症。
WHO提出的分级标准是根据病理学特点进行划分,以帮助医生评估肿瘤的预后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二、WHO浸润性乳腺癌分级的基本原则1.组织学类型:WHO分级标准主要基于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如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等。
不同组织学类型的乳腺癌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因此需要进行分级。
2.细胞核异型性:乳腺癌细胞核异型性是乳腺癌分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细胞核异型性越高,癌细胞越不规则,预后越差。
3.核粘连和核浸润:核粘连指癌细胞核与周围细胞核粘连在一起,核浸润则是指癌细胞核进入周围正常组织。
核粘连和核浸润的程度也是分级的指标之一。
三、WHO浸润性乳腺癌分级的具体方法根据细胞核异型性、核粘连和核浸润的程度,WHO将浸润性乳腺癌分为三个等级:Ⅰ级、Ⅱ级和Ⅲ级。
1.Ⅰ级:细胞核异型性轻微,形态规则,核质比接近正常细胞。
核粘连和核浸润轻微。
这种分级的乳腺癌通常预后较好。
2.Ⅱ级:细胞核异型性中度至重度,形态不规则,核质比增高。
核粘连和核浸润明显增多。
这种分级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需要积极治疗。
3.Ⅲ级:细胞核异型性严重,形态极不规则,核质比显著增高。
核粘连和核浸润严重。
这种分级的乳腺癌具有高度恶性,预后较差,治疗难度也较大。
四、应用和临床意义WHO浸润性乳腺癌分级是一种重要的预后评估指标,对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1.预测预后:浸润性乳腺癌分级能够帮助医生预测患者的预后,指导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2.指导治疗:不同分级的乳腺癌在治疗上有着差异。
通过浸润性乳腺癌分级,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手术、放疗、化疗或靶向治疗等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3.评估复发风险:根据分级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复发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避免疾病的复发和转移。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解读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解读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类型对其预后和治疗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解读乳腺癌的各种病理类型,包括其定义、特征和临床表现。
同时,还将介绍与乳腺癌相关的病理检查方法和分级系统。
一、乳腺癌病理类型⒈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约占乳腺癌的70-80%。
其特征为癌细胞从乳腺导管侵入邻近组织,形成癌组织的浸润性生长。
⒉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小叶癌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癌类型,约占乳腺癌的5-10%。
其特征为癌细胞从乳腺小叶侵入邻近组织,形成癌组织的浸润性生长。
⒊乳腺导管原位癌乳腺导管原位癌是一种早期乳腺癌,其特征为癌细胞仅限于乳腺导管内生长,未浸润邻近组织。
乳腺导管原位癌包括非浸润性导管癌和微浸润性导管癌两种类型。
⒋乳腺小叶原位癌乳腺小叶原位癌是一种早期乳腺癌,其特征为癌细胞仅限于乳腺小叶内生长,未浸润邻近组织。
乳腺小叶原位癌可以分为非浸润性小叶癌和微浸润性小叶癌两种类型。
二、病理检查方法乳腺癌的病理检查是诊断和分型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病理检查方法包括乳腺穿刺活检、乳腺切除术和乳房切除术。
⒈乳腺穿刺活检乳腺穿刺活检是一种无创的乳腺癌病理检查方法,适用于乳腺肿块的初步评估和确诊。
常用的乳腺穿刺活检包括细针穿刺活检和大针穿刺活检。
⒉乳腺切除术乳腺切除术是一种切除整个乳腺的手术,适用于乳腺癌的根治和预防转移。
常用的乳腺切除术包括乳腺保留手术和乳腺全切除手术。
⒊乳房切除术乳房切除术是一种切除整个乳房的手术,适用于乳腺癌的根治和预防转移。
乳房切除术常用于乳腺癌的晚期患者或高风险患者。
三、病理分级系统乳腺癌的病理分级是依据其组织学特征和细胞形态进行的。
常用的乳腺癌病理分级系统包括TNM分期系统、Bloom-Richardson分级系统和Nottingham组织学分级系统。
⒈TNM分期系统TNM分期系统是最常用的乳腺癌分期系统,依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将乳腺癌分为不同的临床分期。
【衡道丨干货】乳腺特殊类型浸润性癌小结(上)在日常工作中,乳腺浸润性癌非常常见,根据它们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特殊类型(如小叶癌、小管癌、黏液癌等)和非特殊类型,后者占大多数。
随着第5版《乳腺肿瘤WHO分类》出版,乳腺浸润性癌的特殊类型和非特殊类型的概念发生了一些调整。
接下来我们结合新、旧两版WHO内容,回顾一下乳腺特殊类型浸润性癌基本病理特征。
由于文章篇幅较长,将分成上下两篇,今天先带来上半部分的内容,之后小衡再来分享下半部分,敬请锁定「衡道病理」公众号。
基本概念浸润性乳腺癌(IBC)是乳腺腺体发生的一大类异质性、恶性上皮肿瘤,具有较广泛的形态谱系。
浸润性乳腺癌,特殊类型最新版乳腺WHO要求≧90%的肿瘤成分表现出特殊的组织学类型,例如小叶癌、小管癌和黏液癌等。
浸润性乳腺癌,非特殊类型(IBC-NST)是一大类异质性的浸润性乳腺癌,占乳腺浸润性癌的多数,形态学上不能归类为任何特殊的组织学类型,同义词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乳腺癌,NOS等。
疾病列表表格说明:根据2019版乳腺WHO肿瘤分类,乳腺浸润性癌中的特殊类型包含8种,分别是小叶癌、小管癌、筛状癌、黏液腺癌、黏液性囊腺癌、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大汗腺癌和化生性癌。
病理特征1、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1)临床特征:•约占乳腺浸润性癌5%-15%;•好发于57-65岁,稍大于IBC-NST患者;•部分病例为多灶发生;•10%-20%累及双侧乳腺;•钼靶上最常表现为毛刺状包块,钙化少见;•与钙黏着蛋白基因(CDH1)种系突变有关;•相比IBC-NST:小叶癌患者年龄稍大、腋窝淋巴转移少见、长期预后相似;(2)病理形态:结构•肿块大体常界限不清;•肿瘤细胞在纤维基质内单个散在分布;•部分肿瘤细胞排列呈单行线状;•部分肿瘤细胞围绕正常导管呈靶环状排列;•通常缺乏腺管形成(腺管形成3分);•肿瘤缺乏宿主反应,背景结构保存;•大多伴有小叶原位癌成分;细胞•肿瘤细胞体积较小;•肿瘤细胞彼此之间缺乏粘附性;•肿瘤细胞核呈卵圆形,胞浆稀薄;•细胞核染色质均匀细腻,核仁不明显;•肿瘤细胞核异型性小(核级1-2级);•核分裂象罕见(多形性亚型除外);(3)少见特征:•有时细胞胞浆可见黏液空泡;•有时细胞内黏液增多呈印戒样;•有时细胞浆含泡沫状颗粒,呈组织细胞样;•间质可能出现丰富的细胞外黏液;•有时合并存在IBC-NST;(4)免疫组化:•ER:经典型ILC几乎总是阳性;•PR:阳性率60-70%(腺泡型最高,多形性最低);•ERBB2(HER2)扩增和过表达:ILC很少见;•E-cadherin:ILC细胞膜阴性(约15%例外);•P120:ILC细胞膜阴性;•P53、CK14、CK5/6、SMA和P63:很少表达;图1: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乳腺组织内,肿瘤细胞散在分布,部分呈单行线性排列。
WHO浸润性乳腺癌分级方法:
三个肿瘤的特征被评价;导管的形态,核的异型性和核分裂数目。
核的异型性的评价参考邻近的乳腺组织的正常上皮细胞的一般核大小和形态。
核形态的不规则性和核仁的数目和大小的增加在确定核异型性评分时是有用的辅助性特征。
核分裂相的评价要求细心,观察者必须仅仅计数确定的核分裂。
浓染的和固缩核要被忽略,因为他们更像代表凋亡而不是增生。
核分裂计数要求标准化,要在一个固定的视野区或使用网格系统。
计数10个高倍视野的核分裂总数。
核分裂评分的视野的选择应该从肿瘤的周围的起始区域。
如果存在异质性,要选择有着较高的核分裂频率的区域。
视野的选择要随机的回纹样迂回在选择的区域里。
只评价那些有着典型的肿瘤细胞覆盖的视野。
三个值加在一起,得到3~9的分数,根据此分级如下:
1级-分化好:3-5分
2级-中分化:6-7分
3级-分化差:8-9分
乳腺组织病理学分级的半定量评级方法(Elston和Ellis)
特征分值
导管和小叶形成
肿瘤的大部分(>75%) 1
中等程度(10~75%)2
很少或无(<10%)3
核异型性
小的、规则的一致性细胞 1
大小和异型性中度增高 2
明显异型性 3
核分裂数
依赖显微镜的视野面积
三个不同视野核分裂计数评分举例
视野直径(mm)0.44 0.59 0.63
视野面积(mm2)0.152 0.274 0.312
核分裂计数
1分0-5 0-9 0-11
2分6-10 10-19 12-22
3分>11 >20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