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感器实验讲义(新大纲)

传感器实验讲义(新大纲)

传感器实验讲义(新大纲)
传感器实验讲义(新大纲)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实验讲义

南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目录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一一单臂电桥 (2)

实验二金属箔式应变片温度效应及补偿 (5)

实验三差动变压器(互感式)的性能 (7)

实验四电涡流式传感器的静态标定 (9)

实验五差动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静态及动态特性 (11)

实验六磁电式传感器的性能 (13)

实验七霍尔传感器的直流激励特性 (15)

实验八压电式传感器的动态响应实验 (17)

实验九热电偶原理及分度表的应用 (19)

实验十光纤位移传感器静态实验 (22)

附录一电路原理图 (24)

附录二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29)

附录三《微机数据采集系统软件》使用说明 (31)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 实验目的: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 实验原理: 本实验说明箔式应变片及单臂直流电桥的电源的原理和工作情 况。应变片是最常用的测力传感元件。 当用应变片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

测试体表面,当测件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也随之发生 相应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

乘积相等,电桥输出为零,在桥臂四个电阻 R l 、R 2、R 3、R 4中,电阻的相对变化

R

率分别为 冬/ R 1、A R 2/ R 2、A R 3/ R 3、44/ R 4,当使用一个应变片时, 刀R -

R

度依次增大。

变片、F/V 表、主、畐U 电源。

旋钮初始位置:

实验步骤:

1、了解所需单元、部件在实验仪上的位置,观察梁上的应变片,应变片为棕

色衬底箔式结构小方薄片。上下两片梁的外表面各贴两片受力应变片和一片补偿应

变片,测微头在双平行梁前面的支座上,可以上、下、前、后、左、右调节。

2、将差动放大器调零:用连线将差动放大器的正 (+)、负(-、地短接。将差动

放大器的输出端与 F/V 表的输入插口 V i 相连;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

电桥电路是最常用的非电量电测电路中的一种。

当电桥平衡时,桥路对臂电阻

当两个应变片组成差动状态工作, 则有刀R 2R R ;用四个应变片组成两个差对工 作,且 R I =R 2=R 3=R 4=R , 刀 R

4 R 。由此可知,单臂、半桥、全桥电路的灵敏

R 实验仪器:直流稳压电源、

电桥、差动放大器、双平行梁、测微头、一片应

直流稳压电源打到±档, F/V 表打到2V 档,差动放大增益最大 。

的增益到最大位置,然后调整差动放大器的调零旋钮,

使F/V 表显示为零,关闭主、

副电源。 3、根据图1接线。R i 、R 2、R 3为电桥单元的固定电阻; R x = R 4为应变片。将

稳压电源的切换开关置 ±4V 档,F/V 表置20V 档,调节测微头脱离双平行梁,

开启 主、副电源,调节电桥平衡网络中的 W i ,使F/V 表显示为零,然后将 F/V 表置2V

档,再调电桥 W i (慢慢地调),使FN 表显示为零。

i0mm 刻度附近,安装到双平行梁的自由端(与自由端磁

钢吸合),调节测微头支柱的高度(梁的自由端跟随变化)使 F/V 表显示最小,再

旋动测微头,使F/V 表显示为零(细调零),这时的测微头刻度为零位的相应刻度。

5、往上或往下旋动测微头,使梁的自由端产生位移,记下

F/V 表显示的值。

建议每旋动测微头一周即 ?X=0.5mm 记一个数值填入下表: 位

6、根据所得结果计算系统灵敏度

S=A V/ A X (式中A V 为F/V 显示的相应电压

变化,A X 为梁的自由端位移变化)。 R i

R X

直流稳压电源

W i L

-4V 1

R 2

R 3 ⑤ ③

电桥平衡网络 差动放大器 直流电压表

4、将测微头转动到 R1 R2 Wi W2 ■- __ - 开

副电源

注意事项:

1、电桥上端虚线所示的四个电阻实际上并不存在,仅作为一标记,让学生组桥容易。

2、做此实验时应将低频振荡器的幅度关至最小,以减小其对直流电桥的影响。

3、电位器W i、W2,在有的型号仪器中标为RD、RA。

实验二金属箔式应变片温度效应及补偿

实验目的:了解温度对应变测式系统的影响。

实验原理:温度变化引起应变片阻值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应变片电阻丝的温度

系数及电阻丝与测试件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 化。由此引起测试系统输出电压发生变

用补偿片法是应变电桥温度补偿方法中的一种,如图2

所示。在电桥中,R i为工作片,R2为补偿片,R i = R2。当

温度变化时两应变片的电阻变化,曲1与AR2相等,桥路如

原来是平衡的,则温度变化后R1R4 = R2R3,电桥仍满足平

衡条件,无漂移电压输出,由于补偿片所贴位置与工作片位置

相差90?,所以只感受温度

变化,而不感受悬臂梁的应变。

实验仪可调直流稳压电源、-15V不可调直流稳压电源、电桥、差动放

大器、F/V表、测微头、加热器、双平行梁、水银温度计(自备)、主、副电源。

旋钮初始位置:主、副电源关闭、直流稳压电源置±4V档,F/V表置20V

档,差动放大器增益旋钮置最大。

实验步骤:

1、了解加热器在实验仪中的位置及加热符号,加热器封装在双平行的上片梁与下片梁之间,结构为电阻丝。

2、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插口与F/V表的输入插口

V i相连。

3、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放零点旋钮,使F/V表显示零,再把F/V表的切

换开关置2V档,细调差放零点,使F/V表显示为零。关闭主、副电源,F/V表的

切换开关置20V 档,拆去差动放大器输入端的连线。

4、按图1 接线,开启主、副电源,调电桥平衡网络的W 1电位器,使F/V 表

显示零,然后将F/V 表的切换开关置2V 档,调W1 电位器,使F/V 表显示为零。

5、在双平衡梁的自由端(可动端)装上测微头,并调节测微头。使F/V 表显示为零。

6、将-15V 电源连到加热器的一端插口,加热器另一端插口接地;F/V 表的显示在变化,待F/V 表显示稳定后,记下显示数值,并用温度计测出温度,记下温度值。(注意:温度计控头不要触在应变片上,只要触及应变片附近的梁体即可)。关闭主、副电源,等待数分钟使梁体冷却到室温。

7、将F/V表的切换开关置20V档,把图中的R3换成T应变片(补偿片),重复4-6 过程。

8、比较两种情况的F/V 表数值:在相同温度下,补偿后的输出变化小很多。

9、实验完毕,关闭主、副电源,所有旋钮转至初始位置。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实验讲义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CSY-998系列传感器实验台 主要技术参数、性能及说明 CSY系列传感器系统实验仪是集被测体、各种传感器、信号激励源、处理电路和显示器于一体,组成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 实验仪主要由实验工作台、处理电路、信号与显示电路三部分组成。传感器位于实验工作台右边,装在圆盘式工作台的四周,依次为(依逆时针方向)电感式(差动变压器)、电容式、磁电式、霍尔式、电涡流式、压阻式等传感器。光纤传感器的一端已固定在“光电变换器”上,另一端为活动的圆柱形探头,可根据要求加以固定。 一、传感器安装台部分: 双平行振动梁的自由端及振动 圆盘下面各装有磁钢,通过各自测微 头或激振线圈接入低频激振器VO 可做静态或动态测量。 应变梁:应变梁采用不锈钢片, 双梁结构端部有较好的线性位移。 传感器: 1.应变式传感器 箔式应变片阻值:350Ω,应变 系数:2。 2.热电偶(热电式) 直流电阻:10Ω左右,由两个铜 一康铜热电偶串接而成,分度号为T冷端温度为环境温度。 3.差动变压器 量程:≥5mm,直流电阻:5Ω-10Ω由一个初级、二个次级线圈绕制而成的透明空心线圈,铁芯为软磁铁氧体。 4.电涡流位移传感器 量程:3mm,直流电阻:1Ω-2Ω,多股漆包线绕制的扁平线圈与金属涡流片组成。 5.霍尔式传感器 日本JVC公司生产的线性半导体霍尔片,它置于环形磁钢构成的梯度磁场中。量程:±1mm。 6.磁电式传感器 直流电阻:30Ω-40Ω,由线圈和动铁(永久磁钢)组成,灵敏度:0.5v/m/s。 7.压电加速度传感器 PZT-5双压电晶片和铜质量块构成。谐振频率:>-10KHz。 8.电容式传感器 量程:+5mm,由两组定片和一组动片组成的差动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 9.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实际版).

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实验 (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本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 εK R R =? 式中R R ?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 K 为应变灵敏系数, l l ?=ε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转换被测部位受 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对单臂电桥输出电压4 1ε EK U O =。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数显表、士15V 电源、土4V 电源、万用表(自备)。 四、实验步骤: 1.应变式传感器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板上。传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模板的左上方的1R 、2R 、3R 、4R 。加热丝也接于模板上,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 Ω====3504321R R R R ,加热丝阻值为Ω50左右。 2.接入模板电源上15V (从主控箱引入),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将实验模板调节增益电位器3W R 顺时针调节大致到中间位置,再进行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箱面板上数显表电压输入端i V 相连,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4W R ,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 档)。关闭主控箱电源。 3.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应变片1R (模板左上方的1R )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与5R 、6R 、7R 接成直流电桥(5R 、6R 、7R 模块内已连接好) ,接好电桥调零电位器4W R ,接上桥路电源上4V (从主控箱引入)如图1—2所示。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

传感器实验参考资料解析

光电传感器测转速实验 实 验 指 导 书

简 介 一、本实验装置的设计宗旨: 本实验装置具有设计性、趣味性、开放性和拓展性,实验中大量重复的接线、调试和后续数据处理、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仪器构造和原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耐心仔细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实验态度。非常适合大中专院校开设开放性实验。本实验装置采用了性能比较稳定,品质较高的敏感器件,同时采用布局较为合理且十分成熟的电路设计。 二、光电传感器测转速实验实验装置 1.传感器实验台部分 2.九孔实验板接口平台部分:九孔实验板作为开放式和设计性实验的一个桥梁(平台); 3.JK-19型直流恒压电源部分:提供实验时所必须的电源; 4.处理电路模块部分:差动放大器、电压放大器、调零、增益、移相等模块组成。 三、主要技术参数、性能及说明: (1)光电传感器:由一只红外发射管与接收管组成。 (2)差动放大器:通频带kHz 10~0可接成同相、反相、差动结构,增益为100~1倍的直流放大器。 (3)电压放大器:增益约为5位,同相输入,通频带kHz 10~0。 (4)19JK -型直流恒压电源部分:直流V 15±,主要提供给各芯片电源: V 6 ,V 4 ,V 2±±±分三档输出,提供给实验时的直流激励源;V 12~0:A 1ax Im =作 为电机电源或作其它电源。 光电传感器测转速实验 【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光电传感器由红外发射二极管、红外接收管、达林顿出管及波形整形组成。

发射管发射红外光经电机转动叶片间隙,接收管接收到反射信号,经放大,波形整形输出方波,再经转换测出其频率,。 图1 【实验目的】 了解光电传感器测转速的基本原理及运用。 【实验仪器】 如图所示,光电式传感器、JK-19型直流恒压电源、示波器、差动放大器、电压放大器、频率计和九孔实验板接口平台。 图2 图3 【实验步骤】 1.先将差动放大器调零,按图1接线;

现代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实验指导书doc

现代(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 实验指导书 目录 1、THSRZ-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装置简介 2、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电子秤实验 3、实验二交流全桥振幅测量实验 4、实验三霍尔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 5、实验四光电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 6、实验五 E型热电偶测温实验 7、实验六 E型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实验 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系 2008.11

THSRZ-2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装置简介 一、概述 “THSRZ-2 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装置”是将传感器、检测技术及计算机控制技术有机的结合,开发成功的新一代传感器系统实验设备。 实验装置由主控台、检测源模块、传感器及调理(模块)、数据采集卡组成。 1.主控台 (1)信号发生器:1k~10kHz 音频信号,Vp-p=0~17V连续可调; (2)1~30Hz低频信号,Vp-p=0~17V连续可调,有短路保护功能; (3)四组直流稳压电源:+24V,±15V、+5V、±2~±10V分五档输出、0~5V可调,有短路保护功能; (4)恒流源:0~20mA连续可调,最大输出电压12V; (5)数字式电压表:量程0~20V,分为200mV、2V、20V三档、精度0.5级; (6)数字式毫安表:量程0~20mA,三位半数字显示、精度0.5级,有内侧外测功能; (7)频率/转速表:频率测量范围1~9999Hz,转速测量范围1~9999rpm; (8)计时器:0~9999s,精确到0.1s; (9)高精度温度调节仪:多种输入输出规格,人工智能调节以及参数自整定功能,先进控制算法,温度控制精度±0.50C。 2.检测源 加热源:0~220V交流电源加热,温度可控制在室温~1200C; 转动源:0~24V直流电源驱动,转速可调在0~3000rpm; 振动源:振动频率1Hz~30Hz(可调),共振频率12Hz左右。 3.各种传感器 包括应变传感器:金属应变传感器、差动变压器、差动电容传感器、霍尔位移传感器、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光纤位移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磁电传感器、PT100、AD590、K型热电偶、E型热电偶、Cu50、PN结温度传感器、NTC、PTC、气敏传感器(酒精敏感,可燃气体敏感)、湿敏传感器、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红外传感器、磁阻传感器、光电开关传感器、霍尔开关传感器。包括扭矩传感器、光纤压力传感器、超声位移传感器、PSD位移传感器、CCD电荷耦合传感器:、圆光栅传感器、长光栅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涡轮式流量传感器。 4.处理电路 包括电桥、电压放大器、差动放大器、电荷放大器、电容放大器、低通滤波器、涡流变换器、相敏检波器、移相器、V/I、F/V转换电路、直流电机驱动等 5.数据采集 高速USB数据采集卡:含4路模拟量输入,2路模拟量输出,8路开关量输入输出,14位A/D 转换,A/D采样速率最大400kHz。 上位机软件:本软件配合USB数据采集卡使用,实时采集实验数据,对数据进行动态或静态处理和分析,双通道虚拟示波器、虚拟函数信号发生器、脚本编辑器功能。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11

实验平台介绍 传感器教学实验系列nextsense是针对传感器教学,虚拟仪器教学等基础课程设计的教学实验模块。nextsense系列配合泛华通用工程教学实验平台nextboard使用,可以完成热电偶、热敏电阻、RTD热电阻、光敏电阻、霍尔元件等传感器的课程教学。课程提供传感器以及调理电路,内容涵盖传感器特性描绘、电路模拟以及实际测量等。 图1 nextboard实验平台 nextboard具有6个实验模块插槽;提供两块标准尺寸的面包板,用户可自搭实验电路;为NI 数据采集卡提供信号路由,可完全替代NI数据采集卡接线盒功能,轻松使用数据采集卡资源;还为实验模块和自搭电路提供电源,既可用于有源电路供电,也可作为外接设备供电。 实验模块区共有6个插槽,分别为4个模拟插槽Analog Slot 1-4,2个数字插槽Digital Slot 1-2。数据采集卡的模拟通道和数字通道分配到实验模块区的Analog Slot 和Digital Slot 上。Analog Slot 模拟插槽用于那些需要使用模拟信号的实验模块。Digital Slot 数字插槽用于那些需要同时使用多个数字信号或脉冲信号的实验模块。 图2 模拟插槽和数字插槽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1)在使用所有模块之前,都要先区分模块的类型:带有正弦波标记的为模拟实验模块,需要插在Analog Slot 上使用;带有方波标记的为数字模块,需要查在Digital Slot 上使用。如果插错插槽,会导致模块工作不正常,甚至损坏模块。 (2)插拔实验模块前关闭nextboard电源。 (3)开始实验前,认真检查模块跳线连接,避免连接错误而导致的输出电压超量程,否则会损坏数据采集卡。 Nextboard的连线: (1)电源线,把220V的电源通过一个15V的直流变压器,送到实验台上。 (2)数据采集卡,将数据采集卡的插头与实验台可靠连接。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

传 感 器 实 验 指 导 书 实验一电位器传感器的负载特性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桥的工作原理及零点的补偿; 2、了解电位器传感器的负载特性; 3、利用电桥设计电位器传感器负载特性的测试电路,并验证其功能。 二、实验仪器与元件: 1、直流稳压电源、高频毫伏表、示波器、信号源、数字万用表; 2、电阻若干(1k, 100K);电位器(10k)传感器(多圈线绕); 3、运算放大器LM358;

4、电子工具一批(面包板、斜口钳、一字螺丝刀、导线)。 三、基本原理: ?电位器的转换原理 ?电位器的电压转换原理如图所示,设电阻体长度为L,触点滑动位移量为x,两端输入电压为U i,则滑动端输出电压为 电位器输出端接有负载电阻时,其特性称为负载特性。当电位器的负载系数发生变化时,其负载特性曲线也发生相应变化。 ?电位器输出端接有负载电阻时,其特性称为负载特性。 四、实验步骤: 1、在面包板上设计负载电路。 3、改进电路的负载电阻RL,用以测量的电位器的负载特性。 4、分别选用1k电阻和100k电阻,测试电位器的负载特性,要求每个负载至少有5个测试点,并计入所设计的表格1,如下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五、实验报告 1、 画出电路图,并说明设计原理。 2、 列出数据测试表并画出负载特性曲线。电源电压5V ,测试表格1. 曲线图:画图说明,x 坐标是滑动电阻器不带负载时电压;y 坐标是对应1000欧姆(负载两端电压)或100k 欧姆(负载两端电压),100欧和100K 欧两电阻可以得到两条曲线。 O 1 2 3 4 5 UK UR1UR2 3、 说明本次设计的电路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思路,并总结本次实验中遇到困 难及解决方法。

北航_仪器光电综合实验报告_彩色线阵CCD传感器系列实验

2012/4/29

彩色线阵CCD传感器系列实验 实验时间:2012年4月27日星期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学习CCD的使用、驱动原理和功能特性等。 (二)实验内容: 1.本实验共分为以下四个实验部分,主要内容为: 1)线阵原理及驱动 2)特性测量实验 3)输出信号二值化 4)线阵CCD的AD数据采集 (三)实验仪器: 1.双踪迹同步示波器(带宽50MHz以上)一台, 2.彩色线阵CCD多功能实验仪YHCCD-IV一台 3.实验用PC计算机及A/D数据采集基本软件 (四)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一、线阵原理及驱动 1)驱动频率与周期 表格 1 驱动频率与周期实验结果

由于对不同驱动频率示值,对应不同驱动频率,当显示数值为0时,f=1Mhz;为1时,f=500Khz;为2时,f=250Khz;为3时,f=125Khz; 对应F1,F2频率始终是驱动信号的8分之一,而RS则为F1,F2频率的2倍; 现象及数据分析:由上图可知,在同一频率档位上,随着积分时间档位的增长,FC周期逐渐增加;对于同一积分档位,考虑到驱动频率间的关系,FC周期恰好成倍数关系; 2)积分时间测量 表格 2 积分时间测量结果 现象及数据分析:由上图可知,在同一频率档位上,随着积分时间档位的增长,FC周期逐渐增加;对于同一积分档位,考虑到驱动频率间的关系,FC周期恰好成倍数关系; 二、特性测量实验 表格 3 输出信号幅度与积分时间的关系0档

对应曲线: 图表 1 输出信号幅度与积分时间的关系0档 表格 4 输出信号幅度与积分时间的关系 1档

图表 2 输出信号幅度与积分时间的关系1档 表格 5 输出信号幅度与积分时间的关系2档

传感器实验指南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指南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室 实验指导老师:徐华结 适用班级:1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目录 实验一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特性测试实验 (2) 实验二电容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 (5) 实验三直流激励线性霍尔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 (9) 实验四电涡流传感器材料分拣的应用实验 (12) 实验五光纤传感器位移测量实验 (14)

实验一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特性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测量压力的原理和标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 掌握压力传感器的压力计设计。 三、实验仪器 传感器检测技术综合实验台、压力传感器实验模块、压力传感器、导线。 四、实验原理 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工作机理是半导体应变片的压阻效应,在半导体受到力变形时会暂时改变晶体结构的对称性,因而改变了半导体的导电机理,使得它的电阻率发生变化,这种物理现象称之为半导体的压阻效应。一般半导体应变采用N型单晶硅为传感器的弹性元件,在它上面直接蒸镀扩散出多个半导体电阻应变薄膜(扩散出敏感栅)组成电桥。在压力(压强)作用下弹性元件产生应力,半导体电阻应变薄膜的电阻率产生很大变化,引起电阻的变化,经电桥转换成电压输出,则其输出电压的变化反映了所受到的压力变化。图13-1为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压力测量实验原理图。 + - 放大单元主台体上电压表 +4V 压阻式压力传感器Vo+ VS+ Vo- Vs- 图1-1 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压力测量实验原理 五、实验注意事项 1、严禁将信号源输出对地短接。 2、实验过程中不要带电拔插导线。 3、严禁电源对地短路。 六、实验步骤 1、将引压胶管连接到压力传感器上,其他接线按图1-2进行连接,确认连线无误且打开主台体电源、压力传感器实验模块电源。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数字式电子秤实验模块-物体质量测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LabVIEW软件的使用; 2.认识应变式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使用应变式传感器进行物体称重的方法; 4.掌握标定称重实验台和修正测量误差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数字式电子秤实验模块由应变式力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板、底座、支架、托盘和外围封装设备构成。其中,应变式力传感器由4片应变片塑封在桥臂的中间两侧,信号调理电路板为全桥电路。当物体加到托盘后,4个应变片会受压发生形变,该形变量转换为电压量的变化,最后通过电桥电路及运算放大电路进行信号处理和输出。如下图所示为数字式电子秤实验模块结构示意图。 数字式电子秤实验模块结构示意图 数字式电子秤实验模块中的力传感器是电阻应变片。电阻应变片是利用物体线性长度发生形变导致阻值发生改变的原理而制成的,其电阻丝一般用康铜材料,它具有高稳定性及良好的温度、蠕变补偿性能。测量电路普遍采用如下图所示的惠斯通电桥。

电阻应变片惠斯通电桥测量电路 称重原理: 使用标准砝码对称重模块进行标定,得到物体质量与输出电压之间的线性关系式。然后利用该线性关系式进行未知质量的物体的测量。 三.需要的仪器和设备 ●计算机1台 ●LabVIEW实验脚本:数字式电子秤实验模块-物体质量测量.vi 1套 ●TS-DEW-1A应变式数字电子称模块 1套 ●砝码 1套 ●TS-INQ-8U USB多通道数据采集模块 1套 ●TS-TAB-B基础实验平台 1套四.实验步骤 1.关闭面板总电源开关,将电子秤模块的电源线连接到基础实验平台的多路电源输出航 空插头; 2.将电子秤模块的信号线连接到USB多通道数据采集模块的通道1上; 3.开启总电源,开启采集卡电源,如下图所示,在“数字式电子秤-物体质量测量程序 VI”文件夹中打开“数字式电子秤实验模块-物体质量测量.vi”程序,建立实验环境。 4.通道选择“1”,采样频率选择“10KHz”,点击程序运行按钮启动测量程序。 5.在正式进行物体质量测量的过程中,应该先完成传感器的标定工作。操作步骤为:首 先,不在托盘上放置砝码,此时称重的质量为0,把“0”填入“质量(X1)”空格内,点击“标定1”按钮读取当前状况下的电压值;在托盘上放置500g的砝码,并在“质量

传感器实验报告

33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实验人:程昌 09327100 合作人:雷泽雨 09327104 理工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实验时间:2011年5月20日,5月27日 实验地点:1号台 【实验目的】 1.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声音、电压等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3.用基于传感器的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研究电热丝的加热效率。 【实验仪器】 PASCO公司750传感器接口1台,温度传感器1只,电流传感器1只,电压传感器1只,声音传感器1只,功率放大器1台,电阻1只(1k),电容1只(非电解电容,参数不限),二极管1只(非稳压二极管,参数不限),导线若干。 【安全注意事项】 1、插拔传感器的时候需沿轴向平稳插拔,禁止上下或左右摇动插头,否则易损坏750接口。 2、严禁将电流传感器(Current sensor)两端口直接接到750接口或功率放大器的信号输出 端,使用时必须串联300欧姆以上的电阻。由于电流传感器的内阻很小,直接接信号输出端则电流很大,极易损坏。 3、测量二极管特性时必须串联电阻,因为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小于1V,不串联电阻则电 流很大,容易烧毁,也易损坏电流传感器。 【原理概述】 传感器(sensor或transducer)有时亦被称为换能器、变换器、变送器或探测器,是指那些对被测的某一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物量的信息具有感受与检出功能,并使之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与之对应的有用输出信号的元器件或装置。为了与现代电子技术结合在一起,通常都转换为电信号,特别是电压信号,从而将各种理化量的测量简化为统一的电压测量,易于进一步利用计算机实现各种理化量的自动测量、处理和自动控制。现在,传感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并称为支撑整个现代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有关传感器的研究也得到深入而广泛的关注,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可检索到超过2万篇题目中包含“传感器”三字的论文。因此,了解并掌握一些有关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特性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实 验 指 导 书 机械电子工程教研室 2011-10-10 HCX-2000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

HCX-2000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 说明书 一、实验台的组成 HCX-2000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由主机箱、传感器、实验电路(实验模板)、转动源、振动源、温度源、数据采集卡及处理软件、实验桌等组成。 1、主机箱:提供高稳定的±15V、±5V、+5V、±2V~±10V(步进可调)、+2V~+24V (连续可调)直流稳压电源;音频信号源(音频振荡器)1KHz~10KHz(连续可调);低频信号源(低频振荡器)1Hz~30Hz(连续可调);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智能调节仪;计算机通信口;主机箱上装有电压、气压等相关数显表。其中,直流稳压电源、音频振荡器、低频振荡器都具有过载保护功能,在排除接线错误后重新开机恢复正常工作。主机箱右侧面装有供电电源插板及漏电保护开关。 2、振动源(动态应变振动梁与振动台):振动频率3Hz~30Hz可调(谐振频率9Hz~12 Hz左右); 3、转动源:手动控制0转/分~2400转/分、自动控制300~2200转/分。 4、温度源:常温~200℃。 5、气压源:0~20Kpa(连续可调)。 6、传感器:基本型有箔式应变片(350Ω)传感器(秤重200g)、扩散硅压力传感器(20Kpa)、差动变压器(±4mm)、电容式位移传感器(±2.5mm)、霍尔式位移传感器(±1mm)、霍尔式转速传感器(2400转/分)、磁电转速传感器(250转/分~2400转/分)、压电式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1mm)、光纤位移传感器(1mm)、光电转速传感器(2400转/分)、集成温度(AD590)传感器(室温~120℃)、K热电偶(室温~150℃)、E热电偶(室温~150℃)、Pt100铂电阻(室温~150℃)、Cu50铜电阻(室温~100℃)、湿敏传感器(10~95%RH)、气敏传感器(50~99VJppm)等。 增强型:基本型基础上可选配扭矩传感器(25N·m)、超声位移传感器(200~1500mm)、PSD位置传感器(±2mm)、CCD电荷耦合器件、光栅位移传感器(25mm)、红外热释电传感器、指纹传感器(演示)等。 7、调理电路(实验模板):基本型有电桥及调平衡网络、差动放大器、电压放大器、电荷放大器、电容变换器、电涡流变换器、光电变换器、温度变换器、移相器、相敏检波器、低通滤波器。增强型增加与选配传感器配套的实验模板。

典型传感器的应用试验讲义-6页精选文档

典型传感器的应用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臂、全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电桥的工作原理。 2)了解单臂电桥、半桥、全桥的性能,并比较其灵敏度和非线性度。 3)了解应变直流全桥的应用。 二、实验仪器: 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砝码、数显表、±15V电源、±5V电源 三、实验原理: 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ε式中:ΔR/R 为:ΔR/R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 K为应变灵敏系数, ε=Δ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转换被测部件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一般根据工作中电阻值参与变化的桥臂数可分为:半桥单臂式、半桥双臂式和全桥连接式联接,如图1所示。对单臂电桥输出电压Uο1=Ek?/4。在半桥性

能实验中,不同受力方向的两只应变片接入电桥作为邻边,电桥输出灵敏度提高,非线性得到改善。当应变片阻值和应变量相同时,其桥路输出电压Uο2=Ek?/2。在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不同的接入邻边,当应变片初始阻力值:R1=R2=R3=R4,其变化值ΔR1=ΔR2=ΔR3=ΔR4时,其桥路输出电压Uο3=Ek?。其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和温度误差均得到改善。 图a单臂输入原理图图b双臂输入原理图图c 全桥输入原理图 图1 三中电桥原理图 四、实验步骤: (一)单臂输入时电桥电压输出特性 1、如图2所示,应变式传感器已安装到应变传感器模块上。 传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左上方的R1、R2、R3、R4。其电 阻大小为R1=R2=R3=R4=350欧姆。 图2 应变式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2、接入模板电源±15V(从主控箱引入),检查无误后,合上 主控箱电源开关,顺时针调节Rw2使之大致位于中间位置, 再进行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 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箱面板上数显电压表输入端Vi相

CSY-2000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

CSY-2000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 编写:吴爱平审核:孙士平 一、设备名称: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 二、型号/规格: CSY-2000 三、生产厂家: 浙江高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杭州高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四、操作面板: 五、功能说明: CSY2000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主要用于各大专院校开设的“自动检测技

术”“传感器原理与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非电量电测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实验。CSY2000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上是采用最新推出的模块化结构的产品。希望通过实验能让学生加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并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通过信号的拾取、转换、分析掌握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的操作技能与动手能力。 CSY2000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由主控台、三源板(温度源、转动源、振动源)、传感器(基本型18个、增强型23个)、相应的实验模板等四部分组成。 (1) 主控台部分,提供高稳定直流稳压电源、音频信号源、低频信号源、气压源,其中电源、音频、低频均具有断路保护功能;主控台面板上还装有电压、气压、 频率、转速的3位半数显表及计时表、RS232计算机串行接口、流量计、漏电 保护器。高精度温度转速两用仪表,调节仪置内为温度调节、置外为转速调节。 (2) 三源板提供振动源、转动源、加热源。 (3) 传感器:基本型传感器包括: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差动变压器、电容式传感器、霍尔式传感器、霍尔式转速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压 电式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光电转速传感器、集成温度传感器、 100铂电阻、Cu铜电阻、湿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K型热电偶、E型热电偶、P t 共十八个。 (4) 实验模块部分提供相应的实验电路。普通型有应变式、压力、差动变压器、电容式、霍尔式、压电式、电涡流、光纤位移、温度、移相/相敏检波/滤波十个 模块。 六、参数指标: 直流电源: ±15V、+5V、±2V±4V±6V±8V±10V +2V∽+24V连续可调 音频信号源(音频振荡器):1KHZ∽10KHZ 低频信号源(低频振荡器):1HZ∽30HZ 气压源:0∽20kpa 振动频率:1HZ∽30HZ 转速:0-2400转/分 加热源:常温∽150℃(可调)

传感器原理实验指导书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闻福三郭芸君编著 电子技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一、 实验目的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 实验仪器 1、传感器特性综合实验仪 THQC-1型 1台 2、万用表 MY60 1个 三、 实验原理 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形变时,其电阻值会发生变化,这就是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 金属的电阻表达式为: S l R ρ = (1) 当金属电阻丝受到轴向拉力F 作用时,将伸长l ?,横截面积相应减小S ?,电阻率因晶格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改变ρ?,故引起电阻值变化R ?。 用应变片测量受力时,将应变片粘贴于被测对象表面上。在外力作用下,被测对象表面产生微小机械变形时,应变片敏感栅也随同变形,其电阻值发生相应变化。通过转换电路转换为相应的电压或电流的变化,可以得到被测对象的应变值ε,而根据应力应变关系 εσE = (2) 式中:ζ——测试的应力; E ——材料弹性模量。 可以测得应力值ζ。通过弹性敏感元件,将位移、力、力矩、加速度、压力等物理量转换为应变,因此可以用应变片测量上述各量,从而做成各种应变式传感器。电阻应变片可分为金属丝式应变片,金属箔式应变片,金属薄膜应变片。 四、 实验内容与步骤 1、应变式传感器已装到应变传感器模块上。用万用表测量传感器中各应变片R1、R 2、R 3、R4,R1=R2=R3=R4=350Ω。 2、将主控箱与模板电源±15V 相对应连接,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按图1-1顺时针调节Rw2使之中间位置,再进行放大器调零,方法为: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箱面板上数显电压表输入端Vi 相连,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Rw3,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 档)。关闭主控箱电源。(注意:当Rw2的位置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3、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应变片R1(即模板左上方的R1)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与R5、R6、R7接成直流电桥,(如四根粗实线),把电桥调零电位器Rw1,电源±5V ,此时应将±5V 地与±15V 地短接(因为不共地)如图1-1所示。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调节Rw1,使数显表显示为零。 4、按表1-1中给出的砝码重量值,读取数显表数值填入表1-1中。

电涡流传感器系列实验

电涡流传感器系列实验 实验一:电涡流传感器的静态标定 摘要:电涡流传感器由平面线圈和金属涡流片组成,当线圈中通以高频交变电流后,在与其平行的金属片上感应产生电涡流,电涡流的大小影响线圈的阻抗Z,而涡流的大小与金属涡流片的电阻率,导磁率、厚度、温度以及与线圈的距离X有关,当平面线圈、被测体(涡流片)、激励源确定,并保持环境温度不变,阻抗Z只与距离X有关,将阻抗变化转为电压信号V输出,则输出电压是距离X的单值函数。① 1实验目的 了解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原理及工作性能 2实验所用仪器设备 涡流变换器、F/V表、测微头、铁测片、涡流传感器、示波器、振动平台、主副电源② 3实验原理 通以高频电流的线圈产生磁场,当有导体接近时,因导电体涡流效应产生涡流损耗,而涡流损耗与导电体的材料以及和线圈的距离有关,因此可以进行位移测量。② 4实验步骤 (1)装载好传感器 (2)连接电路,电压表置于20V档,开启主副电源 (3)用示波器观察涡流变换器的输入端波形 (4)调节传感器的高度值,改变高度,记下示波器及电压表的示数 5实验结果与分析 (1)涡流变换器输入端的波形为正弦波,示波器的时基为0.2μs/cm (2)改变传感器的高度值,记录电压表示数,记录如下表 X(mm) 16.150 16.050 15.950 15.850 15.750 15.650 15.550 15.450 Vp-p(v)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V(v) -4.10 -4.14 -4.18 -4.21 -4.24 -4.27 -4.31 -4.33 V—X曲线如下图所示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指导讲义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指导讲义 实验一预备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实验要求,熟悉实验系统和主控台。学习、掌握虚拟示波器的使用。 二、实验课要求与注意事项 1、实验课同上理论课一样是上课,必须遵守上课的各项规定,不允许做与上课无关事。必须做好预习。 2、实验各组必须独立完成实验,不允许大声讲话,不允许各处走动,不允许与其他组商量。 3、必须单独做好测量原始数据的记录,并交任课教师签字后有效,每人一份。实验报告必须附有任课教师签字的原始数据的记录,否则实验报告无效。 4、自学《深圳大学学生实验守则》和《深圳大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 5、必须爱护使用的仪器设备。接线时必须关闭主控台的电源!特别注意主控台电源与实验模块电源的正、负、地要连接一致,不可接错,开启电源前要认真检查。若操作错误,导致设备的损坏将按学校的规定赔偿。 6、实验结束后,关闭主控台的电源,整理好连接线放在实验台上。 三、实验系统简介 SET9000型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控制)技术实验台由主控台、测控对象、传感器/实验模板、数据采集卡及处理软件、实验桌等六部分组成。 ☆(1)主控台:提供高稳定的±15V、+5V、±2V~±10V(可调)、+2V~+24V(可调)四种直流稳压电源;0.4KHz~10KHz可调音频信号源;1Hz~30Hz可调低频信号源;面板上装有数显电压、频率、转速、压力表和精度温度控制仪表;0~20kpa可调气压源;计算机数据采集卡;浮球流量计;电源故障报警/复位系统;漏电保护装置。SET9000型还增加了数据采集控制器及测控系统接口。 (2)测控对象:振动源1Hz~30Hz(可调);转动源0-2400转/分(可调);温度源<200℃(可调)。SET9000型的上述三种对象均带手动/自动调节功能。 (3)传感器/实验模块配置: ★基础型(17种): 1.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2.扩散硅压力传感器; 3.差动变压器; 4.电容式传感器; 5.霍尔式位移传感器; 6.霍尔式转速传感器; 7.磁电转速传感器; 8.压电式传感器; 9.电涡流位移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指导书

无线传感器网络 实验指导书 信息工程学院

实验一 质心算法 一、实验目的 掌握合并质心算法的基本思想; 学会利用MATLAB 实现质心算法; 学会利用数学计算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容和原理 无需测距的定位技术不需要直接测量距离和角度信息。定位精度相对较低,不过可以满足某些应用的需要。 在计算几何学里多边形的几何中心称为质心,多边形顶点坐标的平均值就是质心节点的坐标。 假设多边形定点位置的坐标向量表示为p i = (x i ,y i )T ,则这个多边形的质心坐标为: 例如,如果四边形 ABCD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 (x 1, y 1),(x 2, y 2), (x 3, y 3) 和(x 4,y 4),则它的质心坐标计算如下: 这种方法的计算与实现都非常简单,根据网络的连通性确定出目标节点周围的信标参考节点,直接求解信标参考节点构成的多边形的质心。 锚点周期性地向临近节点广播分组信息,该信息包含了锚点的标识和位置。当未知结点接收到来自不同锚点的分组信息数量超过某一门限或在一定接收时间之后,就可以计算这些锚点所组成的多边形的质心,作为确定出自身位置。由于质心算法完全基于网络连通性,无需锚点和未知结点之间的协作和交互式通信协调,因而易于实现。 三、实验容及步骤 该程序在Matlab 环境下完成无线传感器中的质心算法的实现。在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区域,信标节点(锚点)为90个,随机生成50个网络节点。节点的通信距离为30米。 需完成: 分别画出不同通信半径,不同未知节点数目下的误差图,并讨论得到的结果 所用到的函数: 1. M = min(A)返回A 最小的元素. 如果A 是一个向量,然后min(A)返回A 的最小元素. 如果A 是一个矩阵,然后min(A)是一个包含每一列的最小值的行向量。 2. rand X = rand 返回一个单一均匀分布随机数在区间 (0,1)。 X = rand(n)返回n--n 矩阵的随机数字。 ()12341234,,44x x x x y y y y x y ++++++??= ???

传感器系列实验讲义

请勿带走!!! 传 感 器 系 列 实 验 讲 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2015-09

目录 实验一电阻应变片传感器DIY电子秤 ................................................................... 实验二DIY温度控制系统&测记忆合金的恢复温度 ............................................. 实验三压力传感器..................................................................................................... 实验四气敏传感器..................................................................................................... 实验五热释电传感器.................................................................................................

实验要求 目前传感器实验有5个系列实验(见下表),共30套设备,实验时要求每人操作一套设备。实验课的基本任务是每人至少要完成2个实验,其中标“★”号是要求必做的实验,可以完成多于2个实验。为了确保实验课程的顺利运行,超过16:30或者21:30后,原则上不安排基本任务之外的实验。

实验一电阻应变片传感器DIY电子秤 实验目的 1、了解电阻应变片的组成、结构 2、了解直流电桥的应用 3、DIY电子秤称重的原理 实验仪器 直流电源悬臂梁(已贴应变片)电子秤底座(已焊好接线柱) 托盘1个1000 Ω电阻3个C形砝码6个 待测物1个香蕉插头6个螺丝刀1把 导线2根万用表1台(公用) 实验原理 1、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结构 右图中的1是敏感栅,它用厚度为0.003~0.101mm的金属箔栅状或用金属线制作。 2、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原理 金属箔电阻应变片贴牢在悬臂梁上下表面,悬臂梁远端加砝码使它弯曲,有的表面受到拉伸,有的表面受到压缩。所以受到拉伸的电阻阻值变大,受到压缩电阻阻值变小。分别将一个、两个或四个电阻应变片与固定电阻组成电桥(所谓单臂、半桥或全桥),以电压表为平衡检测器。未加砝码时,调节电桥平衡,输出电压为零。随着负载增加,电桥不平衡性加大,电压表读数越大。做M-U图,是线性关系。对应三种情况,分别求出电桥灵敏度(单位质量变化引起电压的变化ΔU/ΔM)。 实验中采用如下图的电桥电路,电源电压为E,桥臂电阻均取1000.0Ω,悬臂梁未受力时应变片阻值R=1000.0Ω。根据伏安关系可求得桥电压U与应变片电阻R之间近似满足以下关系:

《智能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实验指导书

《智能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实验指导书 万振武编写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2014年7月

实验一 扩散反射式光电开关应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软件开发环境,熟练运用下载软件下载程序,熟练运用串口调试软件进行串口调试。 2.了解本实验中扩散反射式光电开关的结构; 3.会应用串口调试软件测试光电开关。 4.掌握舵机的控制方法 5.搭建光电循线机器人并编程实现机器人走直线。 二、实验原理 1. 光电开关的检测原理 图 1-1 光电开关原理图 光电开关原理如图1-1所示。当图中光电探头前面为浅色物体时,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被反射回探头,光电三极管导通,信号端S 输出低电平;当光电探头前面为深色物体时,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被吸收,没有光线反射回探头,光电三极管截止,信号端S 输出高电平。 2.舵机的控制原理 舵机是一种位置伺服的驱动器,适用于角度需要不断变化并可以保持的 控制系统。其工作原理是:控制信号进入信号调制芯片,这时会获得直流偏置电压。舵机内部本身有一个基准电路,产生脉宽为1.5ms ,周期为20ms 的基准信号,直流偏置电压与电位器的电压比较,获得电压差输出。该电压差的正负输出到电机驱动芯片,决定电机的正反转。当电机转速一定时,通过级联减速齿轮带动电位器旋转,一直到电压差为0,电机停止转动。 如图所示高电平持续1.5ms ,低电平持续20ms ,然后不断重复的控制脉冲序列。如果将该脉冲序列发给经过零点标定后的伺服电机,伺服电机不会

旋转如图1-2所示。如果此时电机旋转,表明电机需要进行零点标定。从图1-3、图1-4可知,控制电机运转速度是高电平持续的时间,当高电平持续的时间为1.3ms时,电机按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当高电平持续的时间为1.7ms 时,电机按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 图1-2 1.5ms控制脉冲系列电机转速为零的控制信号时序图 图1-3 1.3 ms的控制脉冲系列使电机全速顺时针旋转的时序图 图1-4 1.7 ms的控制脉冲系列使电机全速逆时针旋转的时序图 三、实验设备 1.实验开发板、不锈钢车体 2.万用表、工具箱 3.光电开关三个 四、实验内容 1.利用串口调试软件测试光电开关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讲义-2版

实验一 金属箔式与半导体式应变计的性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1.观察了解箔式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的结构及粘贴方式。 2.验证单臂、半桥、全桥的性能,比较各桥路间的输出关系。 3.说明实际使用的应变电桥的性能和原理。 4.了解温度对测试系统的影响,说明箔式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计的灵敏度和温度效应。 5.通过实验对两种应变电路的特性有充分的了解。 二.实验所需部件: 直流稳压电源、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块、金属箔式应变计及温度补偿片、半导体式应变计、砝码、数字电压/频率表、应变加热(位于主机面板的温控单元下面)。 三.实验原理: 1. 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 本实验说明箔式应变片及直流电桥的原理和工作情况。应变片是最常用的测力传感元件。当用应变片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测试体表面,测件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电桥电路是最常用的非电量电测电路中的一种,当电桥平衡时,桥路对臂电阻乘积相等,电桥输出为零,在桥臂四个电阻R1、R2、R3、R4中,电阻的相对变化率分别为△R1/ R1、△R2/ R2、△R3/ R3、△R4/ R4 ,当使用一个应变片时,∑= R R R ?; 当二个应变片组成差动状态工作,则有∑= R R R ?2;用四个应变片组成二个差动对工作,且R1= R2= R3= R4=R , ∑= R R R ?4。 2. 箔式应变片三种桥路性能比较 已知单臂、半桥和全桥电路的∑R 分别为△R/ R 、△2R/ R 、4△R/ R 。根据戴维南定理可以得出测试电桥近似等于4 1·E ·∑·∑R ,电桥灵敏度Ku=V/△R/R ,于是对于单臂、 半桥和全桥的电压灵敏度分别为1/4E 、1/2E 和E 。由此可知,当E 和电阻相对变化一定时,电桥的灵敏度与各桥臂阻值的大小无关 3.金属箔式应变计的温度效应 温度变化引起应变片阻值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应变片电阻丝的温度系数及电阻丝与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