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年山东省第一批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场

2010年山东省第一批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场

2010年山东省第一批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场
2010年山东省第一批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场

2010年山东省第一批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场

名单

畜种序

创建单位名称

生猪

1 临沂新程金锣牧业有限公司第一种猪场

2 山东益生种畜禽股份有限公司蓬莱猪场

3 文登市东来养殖有限公司

4 山东鲁南种猪繁育有限公司

5 费县睿农牧业有限公司

6 山东省江海原种猪场

7 阳谷景阳冈良种猪繁育养殖场

8 山东费县中福科技养殖有限公司

9 滨州市荣昌种猪有限公司

10 商河和康源养殖有限公司

11 滨州中大集成原种猪繁育有限公司

12 齐河县福地养殖有限公司

13 临邑六和种猪有限公司

14 烟台龙大养殖有限公司王宋一场

15 沂水县锦程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6 临沭六和种猪有限公司

17 山东济宁原种猪场

18 烟台赛博迪牧业有限公司

19 山东鲁光利畜牧科技有限公司

20 淄博豪艺养殖有限公司

21 山东亿泰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良种猪场

22 菏泽旺达畜禽养殖有限公司

23 济南绿环托佩克种猪场

24 烟台福祖畜牧养殖有限公司

25 东营市伟浩养殖有限公司

26 莱芜市种猪繁育场

27 牟平区同源生猪养殖场

28 济宁利得来种猪繁育有限公司

29 诸城市新疃农业技术开发中心

30 肥城市八戒食品有限公司

31 新泰市丰田牧业发展有限公司

32 冠县绿丰养殖有限公司

33 泰安康益普生态养殖有限公司

34 莒县天和吉牧业有限公司

35 枣庄市春藤生猪养殖有限公司

36 郓城县金农牧业有限公司

37 德州市畜牧局良种猪繁育有限公司(夏津)

38 无棣绿源畜牧有限公司

39 威海市环山养殖有限公司

40 莒南县恒兴食品有限公司良种猪繁育场

41 梁山富乐家畜良种有限公司

42 沾化县富民良种猪繁育场

43 沂水县富盛环保养猪场

蛋鸡

1 山东益生种畜禽股份有限公司牟平双林前蛋鸡场

2 威海振威畜禽有限公司

3 山东佳士博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4 文登市凤翔畜禽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5 荣成市桃园种禽有限公司

6 乳山市刘伶庄养鸡场

7 山东益生种畜禽股份有限公司海阳蛋鸡场

8 潍坊紫鸢牧业发展有限公司

9 平邑县金利种鸡场

10 沾化县睿民禽业有限公司

11 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南院试验场

12 枣庄丰华养殖有限公司

13 临沂市三益畜禽有限责任公司(河东区)

14 莒南县祥润禽业有限公司

15 山东淄博桓台县邢家镇永平蛋鸡场

16 聊城市沙镇牛家养鸡场

17 日照大丰林牧有限公司

18 巨野鹏帅养殖场

19 济南恒基珍禽养殖有限公司

20 烟台市牟平区康信养殖场

21 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农牧业开发公司

22 德城区华峰养鸡场

23 枣庄市市中区慧海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丁庄蛋鸡养殖场)

24 微山县正为养殖有限公司

25 山东晨飞禽业有限公司

26 章丘市瑞凤养殖公司

27 济宁峪口里能禽业有限公司

28 泰安东岳种禽有限公司

29 章丘市喜凰生态养殖有公司

30 滕州市官桥镇前公桥利民蛋鸡场

31 五莲县三合养禽专业合作社

32 邹城市宝金禽业有限公司

33 新泰市宫里诚安畜禽养殖场

34 邹平县浩兴禽业有限公司

35 鄄城县吉鑫畜牧养殖场

36 莱芜市金源禽蛋有限公司

37 德州金秋精品蛋鸡养殖示范场(宁津)

38 济南利民种禽公司

39 嘉祥县马村镇李北蛋鸡养殖小区

40 冠县轩辕禽业有限公司

奶牛1 山东高速现代牧业有限公司

2 山东荷斯坦奶牛繁育中心有限公司牟平分公司

3 济南佳宝乳业有限公司第一奶牛繁育场

4 潍坊宝利牧业发展有限公司

5 山东遥墙农牧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6 山东得益乳业有限公司高青示范牧场

7 山东恒大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大疃奶牛养殖场

8 枣庄祥和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9 汶上现代牧场有限公司

10 东营开元良种奶牛繁育集团有限公司

11 泰安金兰奶牛养殖有限公司

12 阳谷县良种奶牛繁育有限公司(苏海奶牛场)

13 济南天元乳业有限公司

14 胜大集团水产养殖场

15 山东清大乳业公司

16 山东朝日绿源农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17 泰安鲁宝奶牛养殖乳业有限公司

18 山东银香伟业集团有限公司国际牧场

19 济南维维牧业发展有限公司

20 日照市五洞府牧业有限公司

21 陵县乐悟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22 沂南县彩蒙奶牛养殖有限公司

23 山东盛能奶牛胚胎工程有限公司(高新区)

24 济宁市任城区汇源奶牛场

25 淄博福旺养殖有限公司

26 临朐县新荷奶牛养殖有限公司

27 邹平县金土地奶牛牧场

28 海阳市磊磊奶牛养殖场

29 平原县旺源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30 临沂禄福良种奶牛发展有限公司(罗庄区)

31 沂源县民丰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场

32 宁阳明达奶牛场

33 禹城市天鹿牧业有限公司

34 沂水县京援奶牛专业合作社

35 泰安市玉香奶业有限公司

36 桓台县巨鑫心养牛民专业合作社

37 阳信家豪奶牛养殖有限公司

38 肥城市牧和养殖有限公司

39 莘县金牛牧业有限公司

40 澳亚现代牧场有限公司

41 泰安安康生态乳业有限公司

42 平阴昀峰良种奶牛养殖有限公司

43 济南佳宝畜牧有限公司

44 东营市柏拉蒙牛奶繁育有限公司

45 莱芜鲁泰牧业科技开发中心奶牛场

肉鸡1 山东益生种畜禽股份有限公司乳山市午肉鸡场

2 山东凤祥-爱迪西股份有限公司(古柳树饲养场)

3 山东民和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商品鸡自养基地

4 山东益生种畜禽股份有限公司栖霞桃村肉鸡场

5 山东淄博海王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6 乳山市健农肉鸡养殖有限公司

7 潍坊美城食品有限公司第五种鸡场

8 山东鲁南牧工商有限公司孙岗肉鸡养殖场

9 六和饲料股份有限公司高密肉鸡养殖一场

10 山东春雪食品有限公司第七种鸡场

11 山东仙坛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十八饲养场

12 山东大蔡牧业有限公司田园养殖基地(平原)

13 寿光盈慧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肉鸡标准化养殖场

14 山东前胡农牧有限公司标准化肉鸡生养殖场

15 博兴县顺鑫金鸡牧业标准化养殖基地

16 东明县码头镇姚村肉鸡养殖场

17 诸城市中盛绿源食品有限公司

18 莒南县伟达养殖有限公司

19 日照青和牧业有限公司

20 临沂市洪金牧业有限公司(罗庄区)

21 兖州市绿源食品有限公司故县鸡场

22 聊城市东昌府区闫寺佳明养鸡场

23 兖州市大成食品有限公司漕河商品肉鸡场

24 山东大宝养殖公司

25 蒙阴县益嘉种禽有限公司

26 泰安市岱岳区化马湾养鸡场

27 莒县养鸡协会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

28 烟台天华饲养有限公司马家庄饲养场

29 蓬莱福润牧业有限公司

30 鄄城县旧城镇登华肉鸡养殖场

31 德城六和常王肉鸡标准化示范场

32 潍坊昱合畜禽有限公司第一种鸡场

33 惠民兴牧养殖有限公司

34 山东益生种禽股份有限公司文登市肉鸡场

35 山东华誉集团广北肉鸡养殖场

肉牛1 高唐县金铭实业总公司

2 招远市金泰畜产肉类有限公司

3 希森三和集团肉牛养殖繁育有限公司(乐陵)

4 阳信鸿安优质肉牛科技养殖有限公司

5 东营万得福集团万头肉牛高效生态养殖示范场

6 烟台市元化肉牛养殖有限公司

7 山东梁山鲁西黄牛原种场

8 巨野县张楼村龙福肉牛繁育养殖基地

9 山东布莱凯特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肉羊1 山东鲁良优质肉羊科技示范有限公司

2 郓城县诚联小尾寒羊种羊场

3 山东省嘉祥种羊场

4 蓬莱和圣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牙山黑绒山羊养殖场

5 山东沾化利农牧业有限公司洼地绵羊繁育场

总计177个

畜禽养殖管理制度

畜禽养殖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畜禽养殖行为,预防控制畜禽疫病, 防止环境污染,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畜牧法》、《环境保护法》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 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县行政区域内畜禽养殖的规划布局、畜禽 养殖场的设置、畜禽污染防治及畜禽养殖过程的监督管理等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畜禽,是指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以经济 利用为目的的家养陆生动物,包括猪、牛、兔、犬、鸡、鸭、鹅、等由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畜禽O 第三条县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 养殖场、养殖小区备案工作,依法主管本行政区域畜禽养殖的规划布局以及畜禽养殖过程的监督管理。 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畜禽养殖环境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行政区域的畜禽养 殖用地实施监督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地畜禽养殖管理工作的领导,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切实承担起对畜禽养殖场选址把关、审核、申报和日常监管的职责。 第四条控制非规模养殖场,规范发展规模养殖场 (或养殖小区),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生态养殖场。 本办法所称规模养殖场是指由单个主体投资建设、养殖规模达到本办法要求的畜禽养殖场。 本办法所称养殖小区是指在适合畜禽养殖的地域内,按照基础设施完备、集约化养殖的要求,由多个养殖业主进行专业化、标准化养殖,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畜种、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治污,并符合《畜牧法》规定条件及本办法规定要求的养殖区域。 第二章规模标准和条件 第五条规模养殖场的标准:母猪存栏5 头以上; 生猪存栏100 头以上; 奶牛存栏5 头以上; 肉牛存栏10 头以上; 蛋禽存栏1000只以上; 肉(土)鸡存栏20xx 只以上; 肉羊存栏100 只以上; 兔存栏500 只以上。 达不到上述标准的畜禽养殖场则称为非规模养殖场(户)。 第六条养殖小区的标准:生猪存栏500 头以上; 奶牛存栏20头以上; 肉牛存栏50头以上; 肉羊存栏500只以上; 兔存栏1000 只以上; 鸡存栏10000只以上。

全县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方案

全县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方案 为了遏制畜禽养殖业污染不断加重的趋势,从源头上治理和防范畜禽养殖污染,合理布局场点,促进我县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根据国家及地方畜禽养殖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富民强县,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为切入点。结合我县生态保护与建设要求,调整优化全县畜禽养殖业的生产布局,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生态化,促进畜牧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发展。 二、划分原则 1.生态环境保护与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原则; 2.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 3.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相一致的原则; 4.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原则; 5.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原则; 6.突出重点和可持续性原则。 三、划分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

防治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技术规范。 四、划分类型 畜禽养殖区划分为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禁养区是指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规定,在指定范围内禁止存在任何畜禽养殖(场)区的区域。限养区是指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规定,在一定区域内限定畜禽养殖数量,限养区内现有的畜禽养殖场需达到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除禁养区、限养区以外区域,原则上可作为畜禽适养区。在适养区内从事畜禽养殖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其污染防治措施及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 五、划分区域 (一)畜禽养殖禁养区范围 1.县城规划区、各乡镇(街道办)集镇规划区和各乡镇(街道办)村庄规划区。 2.雨岔水库、岳屯水库、凉台水库等县域主要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500米以内区域。 3.洛河流域两岸500米以内的陆域范围。 4.县域内旅游景区。劳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美水泉、白鹿寺、青州城等xxx“八景”及文物旅游部门划定的保护区外500米范围区域。 5.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区域。 (二)畜禽养殖限养区范围

陕西省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管理办法 2

附件1: 陕西省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做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加强畜禽标准化示范场(以下简称示范场)管理,提升畜牧业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根据《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示范场指以规模养殖为基础,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在场址布局、畜禽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备、良种选择、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经市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验收通过并由省畜牧兽医局正式公布的养殖场。 第三条示范场创建以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为核心,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要求,通过政策扶持、宣传培训、技术引导、示范带动,实现畜禽标准化规模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畜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各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争取发改、财政、环保、工商和质检等部门的支 —1—

持,切实抓好示范场建设工作。 第五条各级相关扶持政策向示范场倾斜。鼓励畜牧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参与示范场创建,带动广大养殖场户发展标准化生产。 第二章示范场条件及建设要求 第六条示范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场址不得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明令禁止区域,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 (二)达到陕西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验收评分标准所规定的饲养规模; (三)按照畜牧法规定进行备案;养殖档案符合《农业部关于加强畜禽养殖管理的通知》(农牧发[2007]1号)要求; (四)按照相关规定使用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违禁药物及非法添加物,以及停用、禁用或者淘汰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五)具备县级以上畜牧兽医部门颁发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两年内无重大疫病和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六)从事奶牛养殖的,生鲜乳生产、收购、贮存、运输和销售符合《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奶牛场卫生规范》 (GB16568-2006)。设有生鲜乳收购站的,有《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生鲜乳运输车有《生鲜乳准运证明》; —2—

全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 (最新)

全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最新) 为有效遏制畜禽养殖业污染,促进我区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以及《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区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优化畜禽养殖产业布局、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为目的,以统筹兼顾、科学可行、依法合规、以人为本为基本原则,综合考虑全区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及生态功能重要性,科学合理划定禁养区范围,切实加强环境监管,促进环境保护和畜牧业协调发展。 二、划分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5.《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6.《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程》(HJ/T338-2007) 8.《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

9.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三、划分原则 (一)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 (二)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统一的原则。 (三)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原则。根据环境容量确定畜牧业发展禁养区和适养区,合理安排区域载畜量,科学规划布局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 (四)畜牧业布局与种植业发展相对接的原则。发展种养循环、林养循环,推行“畜—沼—菜”、“畜—沼—果”等循环经济模式。 (五)畜牧养殖与环保产业发展相促进的原则。加大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力度,发展有机肥加工等新兴产业,鼓励大型养殖小区利用沼气发电。 (六)坚持养殖小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新农村示范片的新型村庄村落建设中合理布局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基地,配套搞好沼气池建设。 (七)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原则。 四、划分规模和类型 (一)划分规模 规模养殖场(小区)的标准: 年出栏量:生猪≥500头,肉牛≥100头,肉羊≥300只,肉鸡≥3.5万羽,肉鸭≥3万羽,肉鹅≥1万羽。 存栏量:奶牛≥100头,蛋鸡≥2.5万羽,能繁母兔≥400只。

区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方案

XX区区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 作方案 为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全面提升畜禽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示范推广现代畜牧业生产技术,促进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上级相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围绕生猪、奶牛、蛋鸡、肉鸡、肉牛、肉羊等畜种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全年创建区级示范场10个以上。其中,已被评为国家、省、市级示范场的规模养殖场(小区)不得上报。今后,申报市级以上示范场原则上从区级示范场中择优申报。 二、主要内容 (一)基本要求 参与创建的养殖场必须遵守《畜牧法》、《动物防疫法》、《XX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当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备案,养殖档案完整,两年内未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和质量安全事件。在养殖规模上,须达到以下标准: 1、生猪:年出栏量500头以上。 2、奶牛:存栏奶牛100头以上。 3、蛋鸡:产蛋鸡养殖规模(笼位)在1万只以上。

4、肉鸡:单栋饲养量5000只以上,年出栏量5万只以上。 5、肉牛:年出栏育肥牛100头以上。 6、肉羊:年出栏肉羊500只以上。 7、鸭:单栋饲养量5000只以上,年出栏量5万只以上。 (二)创建内容: 1、畜禽良种化。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畜禽良种,品种来源清楚、检疫合格。 2、养殖设施化。养殖场选址布局科学合理,畜禽圈舍、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 3、生产规范化。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4、防疫制度化。防疫设施完善,防疫制度健全,科学实施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对病死畜禽实行无害化处理。 5、粪污无害化。畜禽粪污处理方法得当,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或达到相关排放标准。 6、示范区域化。采取传、帮、带等形式,推广在标准化生产、动物防疫条件管理、安全高效饲料推广、畜禽粪污处理和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提升区域养殖水平。 三、重点工作

畜禽养殖场环境管理办法及职责

畜禽养殖场环境管理办法及职责

畜禽养殖场(小区)综合环境管理制度范例 畜禽养殖场(小区)环境管理办法及职责 一、工作目标 建立公司环保管理制度,提高职工环保意识,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实现全过程、全天候、全员的环保管理,在布置、检查、总结、评比时必须有环保工作内容。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污染物经处理后达标排放,使生产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有害的影响。 二、工作范围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防治及生态恢复。 三、责任体系 养殖场负责人总体负责环境管理工作,环保部、生产部及各生产车间按照各自的职责检查督促各养殖车间做好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环保部责任:负责公司环境监督,确保环保设备正常运行。 生产部责任:负责维修环保设备,使其能正常运行,确保“三废”得到达标排放。 生产车间责任:确保本车间环保设备正常运行。 四、工作内容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推行清洁生产,实行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环境管理工作内容包括: 1.有效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防止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或有害影响。

2.生产部具体负责日常的“三废”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符合达标的排放源应树立合格排放标志。 3.设立“三废”处理人员岗位负责制,实行严格的奖罚制度。 4.环保部负责维护环保治理设施,在环保治理设施一旦出现故障时,有“三废”外排的生产工序必须停产,以杜绝污染物排放的出现。 5.定期进行环保技术业务培训,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水平。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全员的环保意识。 6.搞好工厂绿化,改进生产区及周围环境,接受环保部门的检查和指导。 7.开展节水减污活动,采取一水多用,循环使用,提高水的综合利用率,产生的粪尿污水经厌氧发酵处理后,一部分用于厂区内冲洗圈舍,一部分用于农田灌溉,达到零污染、零排放。 8.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经气水分离、脱硫后,一部分用于厂区内发电,一部分供给锅炉。 9.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渣用于制造有机肥,供用户使用。 10.罗茨风机、增压风机等动力设备采用隔音、吸音及减振等治理措施。 11.公司内原料必须按照有关管理规定贮存、保管等,不得对生产区及其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12.在生产中,由于突发性事件造成排污异常,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污染扩大,并及时向环保主管部门汇报,以便做好协调处理工作。 五、措施 对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予以警告、批评、罚款或除名: 1.放松管理,玩忽职守造成环保事故的;

中国少数民族非遗名录,绽放的不止是56种色彩

中国少数民族非遗名录,绽放的不止是56种色彩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56朵花。各个民族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共同繁衍、劳作,但他们的文化习俗却散发着不一样的色彩,形成了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起来看看各民族的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1、白族扎染 白族扎染技艺据史书记载,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就有染织之法,经过长长的历史变迁,扎染已成为颇具白族风情的手工印染艺术。 大理白族地区的扎染原料为纯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染料为苍山上生长的廖蓝、板蓝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蓝靛溶液。扎染出来的多是蓝底白花的图案花纹,或苍山彩云、或洱海浪花,优美大气、妙趣天成。 2、藏历年

藏历年是藏族人民特殊的节日,存在至今已近千年。藏族人民根据自己的历法确定出新一年的到来,由藏历神变月初一开始,节日庆祝持续3到5天。 人们会在新年准备各种美食,青稞饼、酸奶、糌粑、卡塞、酥油茶、松茸、石锅鸡等等,充满了异域风情。民俗活动也多姿多彩,驱鬼、拜年、歌唱、舞蹈、祭祀…神秘又满含欢趣。 3、苗银 苗银锻造技艺是一项非遗,更是属于苗族人的艺术瑰宝。苗族最早的银饰萌芽于巫术图腾活动之中。苗家笃信银器能驱邪逐崇、防阴气戕害。他们创造了各式各样图案、款式的银饰造型,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民间气息,既表现出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同时也显示了一个大民族的辉煌与气势。

制作时先将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利用压、刻、镂等工艺制成精美纹样,然后通过焊接或编织成各类银饰。苗族下过火海的银饰,经千锤百炼凿出精美的样子,是苗族姑娘们人手一件的宝贝。 4、维吾尔族刺绣 维吾尔族刺绣工艺伴随着维吾尔族人民的千年文化延续至今,以其浓厚的民族特色与精湛的工艺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在新疆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中独树一帜。

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doc8)

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 (农业部令第67号) 《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业经2006年6月16日农业部第1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2002年5月24日农业部发布的《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13号)同时废止。 部长:杜青林 二○○六年六月二十六日 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加强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建立畜禽及畜禽产品可追溯制度,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畜禽标识是指经农业部批准使用的耳标、电子标签、脚环以及其他承载畜禽信息的标识物。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畜禽及畜禽产品生产、经营、运输等活动,应当

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农业部负责全国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畜禽标识制度应当坚持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 第六条畜禽标识所需费用列入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第二章畜禽标识管理 第七条畜禽标识实行一畜一标,编码应当具有唯一性。 第八条畜禽标识编码由畜禽种类代码、县级行政区域代码、标识顺序号共15位数字及专用条码组成。 猪、牛、羊的畜禽种类代码分别为1、2、3。 编码形式为:×(种类代码)-××××××(县级行政区域代码)-××××××××(标识顺序号)。 第九条农业部制定并公布畜禽标识技术规范,生产企业生产的畜禽标识应当符合该规范规定。

养禽场生物安全体系建立原则

养禽场生物安全体系建立原则 一、生物安全体系的概念 传染病传播流行的三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只有这三个要素交叉重叠在一起时,动物才有可能发病。所以生物安全体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所有在动物体外杀灭病原体,降低机体感染病原体的机会和切断病原体传播途径的组合。 传染源 发病 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二、养禽场疫病传播的主要方式 三、养禽场生物安全体系图

四、养禽场生物安全体系建立原则 1 空间阻断屏障 1.1 隔离 1.1.1 养禽场与外界环境的隔离 养禽场要做到与外界环境高度隔离,使场内禽群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养禽场场址应选择在地势高燥、水质良好、排水方便,远离交通干线和居民区500m以上,远离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厂2000m以上的地点。要建筑必要的隔离建筑物,将养禽场从外界环境中明确的划分出来,并起到限制场外人员、动物、车辆等自由进出养禽场的作用。养禽场内应划分生产区、管理区和生活区,各区之间也应建筑围墙等隔离性建筑物。严格限制外来人员、车辆等进出场区和生产区。养禽场工作人员也禁止任意离开场区。生产区内使用的车辆禁止离开生产区,运输饲料、动物的车辆应定期消毒。场内做好防鸟、灭鼠工作,场内不得饲养其他动物。 1.1.2 养禽场内各禽群之间的隔离 养禽场内各禽群之间也要做到充分隔离,栋舍之间距离不应少于10m。养禽场应执行“全进全出”制和单向的生产流程,鸡分群、转群和出栏后,栋舍要彻底进行清扫、冲洗和消毒,并空舍5-7天方可调入新的鸡群。对养禽场饲养员、兽医及其他工作人员要明确岗位责任,专人专舍专岗,严禁擅自串舍串岗。 1.2 通道 鸡场内应分设净道和脏道。净道是专门运输饲料、产品及人员出入的通道,脏道是专门

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

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 为科学规划全县畜禽养殖布局,规范畜禽养殖行为,推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效防治畜禽养殖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X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及整治工作方案》(X牧函〔X〕97号)和《关于印发X县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X政办发〔X〕13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X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系列部署精神,突出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以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改善提高环境质量为切入点,积极调整优化畜禽养殖业生产布局,大力开展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防治,着力推行生态化养殖,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生态化,促进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符合城镇规划的原则; (二)生态环境保护与畜禽养殖业协调发展的原则; (三)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原则; (四)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五)分区指导、分类推进的原则;

(六)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原则。 三、划定类型 全县行政辖区内畜禽养殖区域划分为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三大类。 (一)禁养区: (1)X县城市总体规划及各镇镇区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区向外延伸500米范围内区域; (2)城镇居民区、学校,医院,景区,游览区等人口集中地区外500米范围内区域; (3)X及X河河床沿线1000米范围以内,距离水源地500米范围内区域; (4)农村自然村外300米区域; (5)公路、铁路等主要干线500米范围内区域。 (二)限养区: (1)X县城市总体规划及各镇镇区总体规划向外延伸500—1000米范围内区域; (2)城镇居民区、学校,医院,景区,游览区等人口集中地区外500米-1000米范围内区域。 (3)X及X河河床沿线500—1000米范围以内,距离水源地500—1000米范围内区域; (4)农村自然村外500米—1000米区域。

畜禽养殖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畜禽养殖行为,预防控制畜禽疫病,防止环境污染,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畜牧法》、《环境保护法》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县行政区域内畜禽养殖的规划布局、畜禽养殖场的设置、畜禽污染防治及畜禽养殖过程的监督管理等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畜禽,是指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以经济利用为目的的家养陆生动物,包括猪、牛、兔、犬、鸡、鸭、鹅、等由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畜禽。 第三条县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养殖场、养殖小区备案工作,依法主管本行政区域畜禽养殖的规划布局以及畜禽养殖过程的监督管理。 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畜禽养殖环境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行政区域的畜禽养殖用地实施监督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地畜禽养殖管理工作的领导,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切实承担起对畜禽养殖场选址把关、审核、申报和日常监管的职责。 第四条控制非规模养殖场,规范发展规模养殖场(或养殖小区),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生态养殖场。 本办法所称规模养殖场是指由单个主体投资建设、养殖规模达到本办法要求的畜禽养殖场。 本办法所称养殖小区是指在适合畜禽养殖的地域内,按照基础设施完备、集约化养殖的要求,由多个养殖业主进行专业化、标准化养殖,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畜种、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治污,并符合《畜牧法》规定条件及本办法规定要求的养殖区域。 第二章规模标准和条件 第五条规模养殖场的标准:母猪存栏5头以上;生猪存栏100头以上;奶牛存栏5头以上;肉牛存栏10头以上;蛋禽存栏1000只以上;肉(土)鸡存栏20xx 只以上;肉羊存栏100只以上;兔存栏500只以上。 达不到上述标准的畜禽养殖场则称为非规模养殖场(户)。

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

附件 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 为贯彻落实《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导各地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以下简称禁养区),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引导畜牧业绿色发展,制定本指南。 1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主要畜禽禁养区的划定。 2划定依据 (1)《环境保护法》 (2)《畜牧法》 (3)《水污染防治法》 (4)《大气污染防治法》 (5)《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6)《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8)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3术语与定义 3.1畜禽 包括猪、牛、鸡等主要畜禽,其他品种动物由各地依据其规模养殖的环境影响确定。 —3—

3.2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 指达到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养殖规模标准的畜禽集中饲养场所(以下简称养殖场)。 3.3禁养区 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禁止建设养殖场或禁止建设有污染物排放的养殖场的区域。 4基本要求 以优化畜禽养殖产业布局、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为目的,以统筹兼顾、科学可行、依法合规、以人为本为基本原则,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综合考虑各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及生态功能重要性,在与生态保护红线格局相协调前提下,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风景名胜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区域为重点,兼顾江河源头区、重要河流岸带、重要湖库周边等对水环境影响较大的区域,科学合理划定禁养区范围,切实加强环境监管,促进环境保护和畜牧业协调发展。 5划定范围 5.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包括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的陆域范围。已经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按照现有陆域边界范围执行;未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参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中各类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确定。—4—

市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方案

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精神,加快推进XX市畜禽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经市农业局决定,在2010和2011年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在全市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蛋鸡、肉鸡、肉鸭和肉(獭)兔优势区域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为确保创建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为核心,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通过政策扶持、宣传引导、技术支持,建设一批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 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实现畜禽标准化规模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畜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在2010和2011年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在全市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蛋鸡、肉鸡、肉鸭和肉(獭)兔优势区域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力争到2015年建设100个符合标准化生产要求、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现代化畜禽养殖场。通过创建活动的示范带动,全市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个百分点,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排泄物基本实现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2012年全市力争完成创建部、省、市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23个,其中生猪标准化示范场5个(部级1个、省2个、市级2个)、奶牛标准化示范场市级1个、肉牛标准化示范场市级2个、肉羊标准化示范场市级1个、蛋鸡标准化示范场5个(部级1个、省2个、市级2个)、肉鸡标准化示范场5个(部级1个、省2个、市级2个)。肉鸭标准化示范场市级1个、肉(獭)兔标准化示范场3个(省级1个、市级2个)。 二、创建内容 (一)基本原则 实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应坚持四个结合的原则:一是坚持示范创建与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示范场建设必须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突出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发展,科学安排示范场发展重点。通过典型引导,带动当地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提升区域农业整体素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二是坚持政府扶持引导与社会多元投入相结合。加大公共财政投入,重点扶持示范场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为示范园区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引导和鼓励农民合作组织和养殖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研教育推广单位等参与示范场建设,引导各类建设主体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三是坚持示范创建与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有机结合。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社会稳定的大事。因此,各县市区畜牧兽医局要高度重视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要以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为抓手,让无公害畜产品认证成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助推器,使无公害产品认证成为示范创建活动的强大推动力,达到畜产品无公害化要求,力争将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作为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和畜禽项目实施的前置或验收条件。四是坚持示范创建与全市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绵江平、绵三盐、绵梓产业发展带)等规划相结合,通过集中优势资源和条件,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五是坚持示范场自我发展与示范带动相结合。示范场要通过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积极发

山西省农业厅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规模标准和备案管理办法

山西省农业厅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规模标准和备案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畜牧业管理,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全省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兴办畜禽养殖场(含种畜禽场)、养殖小区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本办法向所在地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各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养殖场、养殖小区备案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备案,是指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对符合备案范围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以及有关内容进行信息收集管理的行为。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畜禽养殖场是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养殖规模较大、饲养和防疫设施完善和集约化饲养水平较高的畜禽养殖企业。 畜禽养殖小区是指畜禽生产相对集中或封闭,建设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管理规范、防疫健全的畜禽养殖区域,通常是由数户具有一定规模的畜禽养殖场组成。 第五条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备案条件。

(一)规模标准 1.畜禽养殖场备案规模标准:生猪养殖场存栏量200 头以上;蛋禽养殖场存栏量5000只以上;肉禽养殖场存栏量3000只以上;奶牛或肉牛养殖场存栏量 50头以上;肉羊或绒山羊养殖场存栏量200 只以上;家兔养殖场存栏量 1000 只以上。 2.畜禽养殖小区备案规模标准:小区内养殖户 5 户以上,生猪存栏 500 头以上,蛋禽或肉禽存栏 15000 只以上,奶牛或肉牛存栏 200 头以上,肉羊或绒山羊存栏500只以上,家兔存栏2000 只以上,其他畜禽饲养规模参照执行。 3.其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备案规模标准由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自行确定。 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畜牧业发展实际,对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备案规模标准进行调整。 (二)选址要求 场址选择在农户聚集区下风向,地势平坦干燥、未被污染、无疫病的地方;距离铁路、公路、城镇、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500米以上;距离其他畜禽养殖场或养殖小区1000米以上;距离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等区域2000米以上;水、电、路等公共设施完善。

国家级非遗名录下的道教文化类研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道教文化类研究 马培红,姚伟钧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施行,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道教文化,作为中国宗教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完善的宗教思想文化体系,对现代养生、医学、音乐、信仰等都有着重要的价值。然而,其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数量实在是凤毛麟角。本文通过分析道教文化所处的境地及原因,认为应当加强对道教文化的重视,正视道教文化的存在;建立公正客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体系;加强道教文化研究,扩大道教文化的传播力和文化认同度。 关键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道教文化 随着“非遗”热的兴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做了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的建立,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建构日趋完善,更加富有层次化。《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为非遗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非遗名录体系的建立,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其中,在道教文化方面,不少学者向纵深处研究,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也有不少学者从民间信仰方面,将非遗中的道教文化作为个案进行研究。然而,很少有人从整体上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的道教文化类项目进行研究。道教文化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资源,其中蕴含的现代养生、医学等都对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值得现代人去保护、传承。因此,充分发掘优秀道教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优秀的道教文化意义重大。本文拟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文本,通过对国家级非遗名录具体的量化分析,指出道教文化在非遗中的不利境地,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加强人们对道教文化的重视,促进非遗中道教文化类项目的申报。 一、道教文化在国家级非遗名录中所处的境地 鲁迅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这是对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的高度肯定。“因此,不深入研究道教,就不可能全面地了解中国的社会历史和中国的传统文化”。[1]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体系构建中,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不可或缺。而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道教文化所处的境地却是不容乐观。截止2011年底,我国共有36个项目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却没有一项是关于中国道教的,由此可窥见一斑。而在国家级非遗名录中,道教文化在其中的处境也是尴尬的,这与道教文化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传播是极不相称的,与道教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马培红(1988—),女,河南郑州人,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方案

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方案 根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X〕17号)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及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X为指导,以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结合我县生态保护建设要求,调整优化全县畜禽养殖业的生产布局,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和生态化,促进畜牧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发展。 二、划分原则 (一)生态环境保护与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原则; (二)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原则; (三)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相一致原则; (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原则; (五)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原则; (六)养殖畜产品质量安全原则。 三、划分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和《水污染防治行动

计划》(国发〔X〕17号)《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四、术语与定义 (一)规模养殖场。按照《X省农业厅X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畜禽养殖场(小区)规模标准>的通知》(X农业〔X〕113号)确定养殖规模标准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以下简称养殖场)。养殖场标准:年出栏量生猪≥500头,肉牛≥100头,肉羊≥300只,肉鸡≥3.5万羽,肉鸭≥3万羽,肉鹅≥1万羽;存栏量奶牛≥100头,蛋鸡≥2.5万羽,能繁母兔≥400只。 (二)养殖专业户。按照《X省农业厅X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畜禽养殖场(小区)规模标准>的通知》(X农业〔X〕113号)确定养殖规模标准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以下简称养殖场)。养殖专业户标准:年出栏量:500头﹥生猪≥50头,100头﹥肉牛≥10头,300只﹥肉羊≥150只,3.5万羽﹥肉鸡≥X羽,3万羽﹥肉鸭≥X羽,1万羽﹥肉鹅≥1000羽;存栏量:100头﹥奶牛≥5头,2.5万羽﹥蛋鸡≥500羽,400只﹥能繁母兔≥40只。 (三)禁养区。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禁止建设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的区域或禁止建设有污染物排放的养殖场和养殖 专业户的区域。 (四)限养区。畜禽养殖限养区是指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规定,在一定区域内限定畜禽养殖数量和规模,禁止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的区域。

畜禽养殖管理办法

畜禽养殖管理办法 养殖场畜禽消毒管理制度 一、装卸动物、动物产品的车辆在装前、卸后要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要求开展消毒工作。 二、动物及动物产品要严格按照GB16548-xx进行消毒。 三、存放动物的圈舍、动物的屠宰车间,每天坚持清扫、消毒一次。 四、对规模养殖场、散养户必须要按照固定消毒管理流程进行严格消毒。 五、对经营畜禽及畜禽产品的场所必须定期消毒。 六、对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工作人员、服装、污染场所必须进行严格消毒。 七、要规范使用消毒药品,领取、配置应有记录,手续齐全。 养殖场畜禽无害化处理管理制度

一、经营场所、养殖场(户)必须制定无害化处理制度。 二、检疫中发现的病死畜禽及染疫畜禽产品,按照规定在检疫人员监督下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动物防疫监督管理机构对无害化处理制度的落实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和检查,对不执行制度及造成疫情传播者,按法规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四、必须建立无害化处理档案,对无害化处理的畜禽及畜禽产品必须作好记录,并列入档案管理。 五、无害化处理措施和方式必须按照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进行。 六、无害化处理的场所建设必须科学合理,远离居民区、水源和交通要道等,并依法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养殖场畜禽用药管理制度 一、采用环保型消毒剂,勿用毒性杀虫剂和毒性灭菌、防腐药物。

二、兽药保管员在新购药品时,依据发票查清件数,根据产品保管要求分类存放,如有过期药品及时销毁。 三、药品、添加剂须从正规大型规范厂家购入,并严格执行国家《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兽药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不得在饲料中直接添加兽用原料药,不得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 __药物。药品的分发、使用须由兽医开具处方,并监督、指导使用。 四、兽用生物制品购入、分发、使用,必须符合国家《兽用生物制品管理办法》,生物制品,如疫苗、血清、类毒素等必须严格执行冷链制度。 五、做好用药记录,包括:动物品种、年龄、性别、用药时间、药品名称、生产厂家、批号、剂量、用药原因、疗程、反应及休药期。 养殖场畜禽预防免疫接种制度 一、遵守《动物防疫法》,按兽医主管部门的统一布置和要求,认真做好国家强制性免疫病种的免疫工作。 二、严格按场内制定的免疫程序做好其它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严格免疫操作规程,确保免疫质量。

畜禽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畜禽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充分认识生物安全在畜牧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链球菌病等新的畜禽疫病不断出现,畜禽疫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近年来,畜禽疫病的发生规律、发病特点等都出现了新情况、新变化,疫病药物控制越来越困难,防控成本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 建设生物安全体系,采取严格的隔离、消毒和防疫措施,通过对人和环境的控制,建立起防止病原入侵的多层屏障,使畜禽生长处于最佳状态,已成为防控畜禽疫病的重要手段。 生物安全措施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控制畜禽疾病的发生与传播,保证畜禽的生产安全性及畜禽产品的安全性,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关键措施 (一)隔离措施 动物养殖场要做到与外界环境高度隔离,使场内动物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 1.空间距离隔离。规模养殖场场址的选择要按国家、省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从保护人和动物安全出发,选择在地势高燥、水质和通风良好、排水方便的地点,要距离交通干线和居民区1公里以上,距离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厂2公里以上,远离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最好建在果蔬基地、鱼塘、耕地边,利于生态循环。在风向选择上,应建在城镇或集中居住区的下风向。 2.建筑物隔离。通过建筑物将养殖场从外界环境中明确划分出来,养殖场内根据生物安全要求的不同,划分生产区、管理区和生活区,各区之间应建筑围墙等隔离性建筑物。 3.限制进出隔离。严格限制外来人员、车辆等进出场区,必须进入时,要严格进行消毒;养殖场工作人员限制任意离开场区,必须离场时,离进场都要严格进行消毒;管理区原则上要建设监控室,配备必要的监控设备,用于生产管理和接待介绍,生产区严禁工作人员及业务主管部门专业人员以外的人员进入,生产区内使用的车辆

江西省2019年畜禽养殖标准化

江西省年畜禽养殖标准化 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方案 为做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加快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方案(年)》要求,年继续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创建目标 年,在全省开展生猪、家禽(含水禽)、奶牛、肉牛、肉羊和特色畜禽示范场创建活动,通过养殖场申请创建、材料审核、现场核查、评审确定,创建部级、省级、市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个,其中部级示范场个,省级示范场个,市级示范场个。 二、创建要求 示范场是指以标准化、现代化生产为核心,生产高效、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管理先进,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并在农业农村部直联直报系统规范录入的畜禽规模养殖场。 (一)生产高效。集约化、设施化、智能化、自动化水平高,使用节水、节料、节能养殖工艺,采用自动化环境控制设备。选用优质高产畜禽良种,配备智能监控系统,对重点生产区和畜禽粪污处理等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劳动生产率、资源转化率、畜禽生产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二)环境友好。选址科学、布局合理,环境整洁,与周边自然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相协调。畜禽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高,设施先进、运转正常,能够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实现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科学规范。 (三)产品安全。养殖场生物安全设施装备水平高,采取科学的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防疫制度健全,防疫设施先进,重大动物疫病、主要人畜共患病两年内无临床病例和病原学阳性。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等投入品使用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兽用处方药制度和休药期制度,坚决杜绝使用违禁药物,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鼓励减量使用投入品。 (四)管理先进。考核制度健全,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信息采集及管理系统健全,有完善准确的生产记录档案。配备专业化技术人员,人员培训和管理规范,实现精细化管理。另外,带动贫困户增收效果明显的养殖场,可适当降低入围要求。 三、重点工作 示范场创建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转化率和畜禽生产率为核心目标,以商品代畜禽规模养殖场为重点,通过政策扶持、宣传培训、技术引导、示范带动,切实推进“绿色防控,健康养殖”,努力实现质量兴牧、绿色兴牧,促进畜牧业转型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 十、民俗(共计51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978 Ⅹ-71 元宵节文化部 (敛巧饭习俗、北京市怀柔区、密云县 九曲黄河阵灯俗、山西省柳林县 柳林盘子会、河北省蔚县 蔚县拜灯山习俗、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 马尾-马祖元宵节俗、泉州市、晋江市、 泉州闹元宵习俗、仙游县、连城县 闽台东石灯俗、甘肃省永昌县 枫亭元宵游灯习俗、青海省乐都县 闽西客家元宵节庆、 永昌县卍字灯俗、

九曲黄河灯俗) 979 Ⅹ-72 渔民开洋、谢洋节浙江省象山县、岱山县山东省荣成市、 日照市、即墨市 980 Ⅹ-73 畲族三月三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 981 Ⅹ-74 宾阳炮龙节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 982 Ⅹ-75 苗族独木龙舟节贵州省台江县 983 Ⅹ-76 苗族跳花节贵州省安顺市 984 Ⅹ-77 苗族四月八姑娘节湖南省绥宁县 985 Ⅹ-78 德昂族浇花节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986 Ⅹ-79 江孜达玛节西藏自治区江孜县 987 Ⅹ-80 塔塔尔族撒班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 988 Ⅹ-81 灯会河北省邯郸市、霸州市 (苇子灯阵、山西省河曲县 胜芳灯会、安徽省肥东县

河曲河灯会、福建省南安市 肥东洋蛇灯、江西省石城县 南安英都拔拔灯、山东省烟台市 石城灯会、渔灯节、广东省开平市 泮村灯会、自贡灯会)四川省自贡市 989 Ⅹ-82 羌年四川省茂县、 汶川县、理县、 北川羌族自治县 990 Ⅹ-83 苗年贵州省丹寨县、雷山县 991 Ⅹ-84 庙会北京市门头沟区、朝阳区(妙峰山庙会、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 东岳庙庙会、上海市徐汇区 晋祠庙会、浙江省磐安县 上海龙华庙会、山东省泰安市 赶茶场、泰山东岳庙会、湖北省十堰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