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交通--以南昆铁路为例来分析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
- 格式:ppt
- 大小:5.47 MB
- 文档页数:30
十类论述题的答题模式之九——工程建设区位因素(一)铁路建设区位1.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战略因素;科技因素等2.典型铁路:京九铁路;南昆铁路;青藏铁路;泛亚铁路等。
3.南昆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1)合理布局交通网(2)经济意义:①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西南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少数民族集中。
南昆铁路的修建解决了云南磷矿和贵州煤炭的外运,促进了红水河水能和广西平果铝矿的开发。
②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铁路的辐射作用可加快对外开放,使西南区形成“沿海、沿江、沿边”的形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开辟旅游热线,使西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喀斯特地形,少数民族风情、世界文化遗产等),并能带动该地区相关产业乃至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
(3)政治意义①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西南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中总数的一半以上,仅云南省就有20多个少数民族。
南昆铁路所经之处分布着10多个少数民族,铁路的通车为他们带来了致富之路。
②有利于加快西南区脱贫速度:西南区是我国贫困人口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南昆铁路通车前,全国贫困人口中的1/3分布在本区,1997年南昆铁路建成通车后,贫困人口数大幅度下降。
③有利于社会稳定;(4)战略意义①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南昆线的建设使西南区具有“三沿”的区位优势,南连北海、湛江、钦州和防城港等港口,东西有国际铁路、公路通往滇桂两省众多的过境口岸,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和边境贸易,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促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②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南昆铁路穿越在西南边疆,在战时对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的作用不可忽视。
(二)港口的建设(上海、纽约等)1.荷兰的鹿特丹的区位因素:2.地理位置:位置适中,位于欧洲西部的中部。
3.自然区位:位于莱茵河口,河海联运便利;港阔水深,不淤不冻;地形平坦,有利于建港口。
一、铁路建设区位: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战略因素;科技因素等典型铁路:京九铁路;南昆铁路;青藏铁路;泛亚铁路等。
1、合理布局交通网(填补空白、分担压力、活跃路网);2、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有利于矿产资源开发、有利于旅游资源开发、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3、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加强民族交流;4、有利于加快*区脱贫速度;5、有利于社会稳定;6、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7、有利于巩固国防;8、科学技术保障了铁路的建设。
南昆铁路建设的困难:自然:1、地形:高原、丘陵广布,地形复杂、起伏大;2、地貌:卡斯特地貌广布,施工难度大;3地质:地质条件复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4、气候:夏季降水多且集中,诱发地质灾害;人文:1、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资金不足;2、技术条件要求高;南昆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1)合理布局交通网(2)经济意义:① 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西南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少数民族集中。
南昆铁路的修建解决了云南磷矿和贵州煤炭的外运,促进了红水河水能和广西平果铝矿的开发。
② 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铁路的辐射作用可加快对外开放,使西南区形成“沿海、沿江、沿边”的形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开辟旅游热线,使西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喀斯特地形,少数民族风情、世界文化遗产等),并能带动该地区相关产业乃至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
(3)政治意义① 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西南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中总数的一半以上,仅云南省就有20多个少数民族。
南昆铁路所经之处分布着10多个少数民族,铁路的通车为他们带来了致富之路。
②有利于加快西南区脱贫速度:西南区是我国贫困人口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南昆铁路通车前,全国贫困人口中的1/3分布在本区,1997年南昆铁路建成通车后,贫困人口数大幅度下降。
高一地理必修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必修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必修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课程标准: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课标细化1.知道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2.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并能在实际应用中选择适当的交通运输方式和线路3.说明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二、学情分析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提高课堂实效是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
交通运输这一内容的知识相对简单,学生对身边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均有一定的感性认知。
故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重在知识的引导和方法的点拨;鼓励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积极动脑、动手、动口。
教师还通过教材和相关补充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图文信息,深挖有用信息,建构起解决相似问题的思维模式;并穿插练习进行巩固,讲练结合,实现知识的迁移,提高课堂实效。
三、教材分析人类活动中的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有交通运输、商业贸易和邮政通信等。
地域联系对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济全球化主要得益各种地域联系方式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进了世界商品的循环,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
因此,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就选择了交通运输这一最重要的地域联系方式进行讲授。
本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通过对五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比较,阐述了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发展趋势,并选取南昆铁路建设为案例来说明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及其发展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材材料偏少,且缺乏分析方法的指导和具体的实例印证,要想完全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靠单纯的教材讲解有些枯燥。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区位因素分析进行深化,对南昆铁路建设前后的基本情况以小组讨论、读图活动等形式进行补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教学难点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课堂讨论法六、教学过程[明确目标]展示课程标准并细化课标,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1.说出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根据所需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2.以南昆铁路为例,说明影响交通运输网布局的区位因素3.解释南昆铁路的建设意义[导入新课]《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2022届高中地理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选择题1、2014年12月26日,兰新高速铁路(又称兰新客运专线)全线通车,将兰州至乌鲁木齐的行程缩短至不到12小时。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高速铁路与普通铁路相比()A.周转快,投资小,舒适度提高B.速度快,运费低,安全性较差C.运费低,运量大,灵活性降低D.速度快,效率高,技术要求高(2)兰新高速铁路建设遇到的最主要障碍是()A.高寒缺氧,冻土广布B.戈壁广布,风沙严重C.资金匮乏,技术落后D.地形崎岖,地震多发(3)兰新高速铁路建成后()①实现了甘、藏、新三省区的铁路贯通②减轻了兰新线的压力③实现了西宁和兰州的“同城效应”④促进了新“丝绸之路”的经济建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下图为“某地区部分港口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a、b、c、d四个港口封冻期最短的是()A.aB.bC.cD.d(2)通过d港口向东运输的大宗货物主要有()A.谷物、乳品、机械B.煤炭、钢铁、石油C.乳品、电子产品、煤炭D.煤炭、机械、谷物3、2020年12月9日,格库铁路(格尔木—库尔勒)全线开通运营。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与兰新铁路相比,格库铁路沿线()A.连接省级行政区多B.地形崎岖,高差大C.纬度低,热量充足D.穿越自然带数量少(2)台特玛湖特大桥跨越塔里木河和台特玛湖,设计方案从最初桥长7千米扩展为25千米,大幅缩短了路基长度,增加了桥梁长度,方案修改的主要目的是()A.构建人地和谐的新型旅游景观B.保障区域内水流畅通和生物迁徙C.防止路基阻挡风沙以保护耕地D.减少地势起伏对车辆运行的影响(3)该铁路通车()①缩短东、西部地区的空间距离②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安全③有效提升南疆地区的运输能力④增加区域交通运输方式的种类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2020年12月9日,被誉为“大漠新丝路”的格库铁路(青海格尔木—新疆库尔勒)全线开通运营,为建党百年献上一份厚礼。
九、工程建设区位因素(一)铁路建设区位: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战略因素;科技因素等典型铁路:京九铁路;南昆铁路;青藏铁路;泛亚铁路等。
南昆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1)合理布局交通网(2)经济意义:① 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西南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少数民族集中。
南昆铁路的修建解决了云南磷矿和贵州煤炭的外运,促进了红水河水能和广西平果铝矿的开发。
② 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铁路的辐射作用可加快对外开放,使西南区形成“沿海、沿江、沿边”的形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开辟旅游热线,使西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喀斯特地形,少数民族风情、世界文化遗产等),并能带动该地区相关产业乃至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
(3)政治意义① 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西南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中总数的一半以上,仅云南省就有20多个少数民族。
南昆铁路所经之处分布着10多个少数民族,铁路的通车为他们带来了致富之路。
②有利于加快西南区脱贫速度:西南区是我国贫困人口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南昆铁路通车前,全国贫困人口中的1/3分布在本区,1997年南昆铁路建成通车后,贫困人口数大幅度下降。
③有利于社会稳定;(4)战略意义①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南昆线的建设使西南区具有“三沿”的区位优势,南连北海、湛江、钦州和防城港等港口,东西有国际铁路、公路通往滇桂两省众多的过境口岸,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和边境贸易,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促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②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南昆铁路穿越在西南边疆,在战时对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的作用不可忽视。
(二)、公路建设1、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快的原因: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我国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公路运输的需求增加;国民经济的发展,地方财政的宽裕,高速公路以较快的速度发展,高速通畅的道路为公路运输带来活力。
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课程标准: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学习目标:1.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交通运输线、点组成的交通运输网。
2.理解交通运输线、点布局的影响因素。
3.能够结合实例分析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及铁路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优缺点2.发展方向: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
二、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网(1)概念:各种交通运输线、点交织而成的网络。
(2)形式和层次①形式⎩⎪⎨⎪⎧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②层次:省级、大区级、国家级综合运输网。
2.构成要素⎩⎪⎨⎪⎧交通运输线,如铁路、公路、航道交通运输点,如港口、车站、航空港3.影响因素: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
1.山西的煤炭运往东南沿海各地应选择哪种运输方式?为什么?[提示]方式:铁路运输。
原因:铁路运输量大、运价低,适合大宗、远途、耐储运的货物运输。
2.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是否是一成不变的?如何变化?[提示]不是。
早期自然因素是主导因素,现在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因素对交通布局的影响已经超过自然因素而成为决定性因素,但自然因素仍然是重要因素。
知识点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材料目前,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
2017年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3.1万千米,居世界第一公路运输有哪些优势?(2)除公路运输外,还有哪些交通运输方式?[提示](1)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2)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1.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2.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现在,不同地区之间人们交往和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交通方式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例1】下表中数字①~⑤表示海运、河运、航空、公路、铁路五种交通运输方式优劣的大体排序(“1→5”表示“优→劣”)。
分析表格数据,回答(1)~(2)题。
学案25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考点呈现】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素养目标】 1.通过对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价值、时效以及各种运输方式特点的分析,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
(综合思维)2.通过对交通运输点、线区位的分析,建立人地协调观,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以及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知识梳理一、交通运输方式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主要方式主要特点铁路运输运量大、①速度快、②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小、连续性好;但造价高、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运输③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对④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强;但运量小、耗能多、运费较贵水路运输⑤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但速度慢、灵活性和⑥连续性差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但运量小、能耗大、⑦运费高管道运输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运量大、耗能少、连续性强;但投资大、灵活性差2.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⑧高速化、大型化、⑨专业化。
[点拨] 经济性、迅速性、安全性和通达性是运输方式的四大评价指标。
货物运输要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距、价格、时效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客运的选择要根据价格、安全、时效、目的等进行,都要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
二、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网(1)构成要素{交通运输线:如⑩铁路、公路、航道交通运输点:如⑪港口、⑫车站、航空港等(2)主要类型{按形式:单一运输网和综合运输网按层次:省级、大区级、国家级综合运输网2.影响因素:⑬经济、社会、⑭技术、自然等因素。
3.典型案例:南昆铁路的建设(1)影响因素: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城市分布、⑮科学技术的进步等。
(2)重要意义:带动、繁荣沿线地区的经济,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拓展] 各种交通运输线、点的建设和发展虽然都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因素的障碍逐步被打破,社会经济因素已成为决定性因素。
交通建设区位因素1、综合性交通枢纽的区位条件分析(1)地理位置优越: 处于(某地区或省区或国家)部位方向(或海陆)交通的要冲;(2)水陆空交通干线交汇:①水运枢纽: 位于河(海)航线及河(海)航线的交汇处的河(海)港;位于河(海)沿岸的位置;②铁路枢纽: 位于铁路与等铁路的交汇处(或衔接处);位于铁路的沿线;③还是其他交通运输的枢纽: 还有公路(或高速公路)、航空等交通路线交汇,并与其他地区相联系;如:武汉市成为交通枢纽的区位因素:①处于我国中部东西、南北交通的要冲(自古有“九省通衢’之称) ;②是长江航线(黄金水道)及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处的河港;③京广铁路的中间位置,还通过汉丹线等铁路与焦柳线、京九线相连接④并有公路、航空等与其他地区相联系2、交通建设的意义或区位因素(参照南昆铁路和南昆线路)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政治因素;科技因素等。
举例:南昆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自然:地形崎岖;河流多;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滑坡、泥石流;降水多,多暴雨。
经济意义①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南昆铁路的修建解决了云南磷矿和贵州煤炭的外运,促进了红水河水能和广西平果铝矿的开发。
②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加快对外开放,使西南区形成“沿海、沿江、沿边”的形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开辟旅游热线,使西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喀斯特地形,少数民族风情、世界文化遗产等),并能带动该地区相关产业乃至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
政治意义①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②有利于加快西南区脱贫速度:③有利于社会稳定;战略意义①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南昆线的建设使西南区具有“三沿”的区位优势,南连北海、湛江、钦州和防城港等港口,东西有国际铁路、公路通往滇桂两省众多的过境口岸,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和边境贸易,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促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②有利于巩固国防科技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