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2.41 MB
- 文档页数:25
专题10 交通提分突破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考查频率有所增加,尤其是新高考地区考查频率较高。
在解答此类题目时,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是考生丢分比较多的部分,考生应明确社会经济的需求是决定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
易错点01 交通运输线(网)布局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易错点02 交通运输布局一般原则及其发展方向易错点03 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易错点04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易错点01 交通运输线(网)布局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023·广东·高考)进入21世纪,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发展迅速。
有研究统计,2000年长江下游公路跨江桥隧通道仅4条,2008年为9条,2016年增至17条。
图示意这三个年份长江下游两岸部分市县距江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的车辆,到达对岸所需平均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2000—2008年相比,2008—2016年期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量均表现为()A.大幅增加B.保持不变C.略有增加D.有所减少2.由图中信息可判断,长江下游南岸市县比北岸市县()A.公路网更完善B.车流量更大C.人口更为稠密D.河网更密集第1小问考生易因没有看懂图表而导致错误;第2小问考查经济因素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南岸总体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较北岸较短,结合长江两岸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可知南岸地区经济略高于北岸,可推知南岸公路网更为完善,考生如若不能结合实际的经济的发展状况,则容易导致错误。
一、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1)地形:①平原:平原地形对线路的限制少,选线时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线路与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
②山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区,在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2)水文: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减少桥涵总长度。
(3)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在开凿隧道时,要选择背斜构造,避开断层和向斜构造。
高二地理交通运输线路及站点的区位因素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图,简述西伯利亚大铁路沿俄罗斯南部地区修建的原因(10分)【答案】铁路主要修建在南部的原因:南部气候温暖,地形平坦,资源、人口、城镇、工业区主要集中在南部。
【解析】读图,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主要修建在南部的原因,因为南部纬度较低,气候温暖,地形平坦,资源丰富、人口、城镇、工业区主要集中在南部。
铁路修建在南部,便于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考点】影响铁路修建的因素。
2.2012年7月1日,横贯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沪汉蓉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宜(昌)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汉宜铁路没有选择沿江修建,主要是因为该河段()A.河道弯曲,线路太长B.地形复杂,路基不牢C.人口稠密,搬迁人口多D.多小城镇,对经济带动不明显【答案】A【解析】宜昌到武汉是长江中游的一部分,此段河道弯曲,线路太长,所以A正确。
【2】关于修建沪汉蓉铁路最主要的意义是()A.缓解我国东西方向的货运压力,完善交通运输网B.加强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经济和文化的交流C.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步伐,增进民族团结D.促进沿线农矿产品的销售,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沪汉蓉铁路有利于东中西部资本、技术、人力资源跨区域快速流动,加强东中西地区之间资源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所以A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铁路的区位因素及影响。
3.“货物生成密度”是指一个区域货物发送量与其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单位:吨/万元)。
一般而言,经济愈发达,以工业成品运输为主,货物运输量愈少;经济愈落后,以原材料运输为主,货物运输量愈大。
下图是我国某年货物生成密度类型区(a、b、c、d四类型区)示意图。
回答下列小题。
【1】据图分析,“货物生成密度”低,经济发达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可知,④地区货物生成密度低,人均GDP高,经济发达。
【2】以原材料运输为主,货物运输量大,人均GDP较高的类型是()A.a B.b C.c D.d【答案】B【解析】根据图分析可知,b区域人均GDP高,在黑龙江和新疆两省区货物运输中,原料运输量较大。
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1. 简介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是指影响交通运输线站选址的一系列因素。
站点的选址对于交通运输线路的运营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包括交通便捷性、人口分布、土地供应和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因素。
2. 交通便捷性交通便捷性是选择交通运输线站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站点应位于交通运输主干线或交通枢纽附近,方便乘客的接驳。
其次,站点附近应有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如地铁、巴士和火车等,以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服务。
此外,站点周边还应有完善的交通设施,如停车场和自行车道等,以满足不同出行方式的需求。
3.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影响交通运输线站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
站点应位于人口密集的地区,以保证有足够的乘客需求。
通常情况下,城市中心或人口稠密的区域是优选的选址地点。
此外,还需要考虑人口组成,如年龄结构、职业构成和收入水平等因素,以了解目标乘客的出行特点和需求。
4. 土地供应土地供应是选择交通运输线站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站点需要位于土地供应充足的地区,以保证站点的扩建和发展空间。
此外,还需要考虑土地成本,以确保站点建设的经济可行性。
因此,地价和土地规划是影响站点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5.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影响交通运输线站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
站点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以确保站点的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需要考虑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前景,以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和站点扩建的可能性。
因此,与城市规划部门的合作和沟通是选址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6. 站点设施站点设施是选择交通运输线站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站点应提供必要的设施,如售票厅、候车室、洗手间、自动售货机和无障碍设施等,以提供舒适和便利的乘客体验。
此外,站点周边还可以提供商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如商场、餐厅、医院和学校等,以满足乘客的日常需求。
7. 环境影响环境影响是选择交通运输线站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站点应尽量避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一、铁路建设区位: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战略因素;科技因素等典型铁路:京九铁路;南昆铁路;青藏铁路;泛亚铁路等。
1、合理布局交通网(填补空白、分担压力、活跃路网);2、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有利于矿产资源开发、有利于旅游资源开发、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3、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加强民族交流;4、有利于加快*区脱贫速度;5、有利于社会稳定;6、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7、有利于巩固国防;8、科学技术保障了铁路的建设。
南昆铁路建设的困难:自然:1、地形:高原、丘陵广布,地形复杂、起伏大;2、地貌:卡斯特地貌广布,施工难度大;3地质:地质条件复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4、气候:夏季降水多且集中,诱发地质灾害;人文:1、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资金不足;2、技术条件要求高;南昆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1)合理布局交通网(2)经济意义:① 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西南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少数民族集中。
南昆铁路的修建解决了云南磷矿和贵州煤炭的外运,促进了红水河水能和广西平果铝矿的开发。
② 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铁路的辐射作用可加快对外开放,使西南区形成“沿海、沿江、沿边”的形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开辟旅游热线,使西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喀斯特地形,少数民族风情、世界文化遗产等),并能带动该地区相关产业乃至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
(3)政治意义① 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西南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中总数的一半以上,仅云南省就有20多个少数民族。
南昆铁路所经之处分布着10多个少数民族,铁路的通车为他们带来了致富之路。
②有利于加快西南区脱贫速度:西南区是我国贫困人口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南昆铁路通车前,全国贫困人口中的1/3分布在本区,1997年南昆铁路建成通车后,贫困人口数大幅度下降。
第三节交通运输网中的点交通运输中的点主要有港口、车站、航空港。
他们时刻货流的集散地,是完成交通运输的重要环节。
同样,这些站点的选择仍然受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港口使各种交通运输工具衔接或转换的地方,游说鲁克与海洋、内河沟通,从陆上可以与铁路和公路、管道相连接在整个交通运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与铁路相比,地理位置受自然因素影响更大一些。
一、港口建设(一)港口概念:具有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供船舶出入和停泊、货物和旅客集散的场所。
(二)港口建设的基本条件:1.水域条件:航行条件、停泊条件2.陆域条件:筑港条件、腹地条件。
(三)上海港建设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尤其是对主要城市的依托等。
1.自然因素:(1)优越的地理位置:①上海港位于长江入海口,河口港;②地处我国海岸线南北方的中点,可兼作海港;③位于京沪线、沪杭线的枢纽上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
我国第一大港,世界大型港口之一。
(2)有利的自然条件:①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建设以及上海市进行合理的平面布置提供了有利条件;长江三角洲坡度极缓,水流分汊多,河道流量分散,泥沙容易淤积航道,需经常采用挖泥船作业,以保证航道畅通——不利。
②长江和黄浦江河道既保证了船舶入港航道有一定的宽度和抛锚所需的空间。
又为港口提供淡水。
总结:有利:三角洲提供陆域空间;长江、黄浦江入海口地区提供水域空间;并提供淡水;不利:河汊多,流速缓,易淤塞2.社会经济因素:(3)广阔的经济腹地: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①沪宁杭工业基地是全国规模最大、经济效益最高的工业基地;②长江干流经过的各省区——川渝鄂湘赣皖苏沪等,形成长江沿岸工业地带;③沿海工业地带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工业地带。
上海港的经济腹地大:通过长江干支流和铁路、公路同全国各地相连接,集散客货流。
(4)上海的城市的依托——社会与技术因素:上海港依托上海市,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和外贸基地,有着悠久的工业基础,科研实力雄厚,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交通运输中的点线区位因素一、海港区位因素在港口布局选择时需考虑其航行、停泊、筑港等自然条件。
也要考虑经济腹地、城市等经济和社会条件。
(一)自然条件:陆域——地形平坦开阔;水域——港阔水深、淤积少、风浪小。
(无结冰期或结冰期短)①陆域:地形平坦开阔(便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②水域:港阔水深、风浪小(位于港湾或背风坡),便于船舶的航行停泊。
河流侵蚀侧河道淤积少易发展建设港口即港口布局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二)社会经济条件:运输需求量大;完善的交通运输网③靠近…等大城市,以大城市作为依托;城市众多,经济发达,经济腹地、市场腹地广,客货运输量大,便于客货的集散。
④ 政府政策支持。
⑤ 交通便捷,对外联系方便,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二、铁路线、高速公路的区位因素某些要点既是区位因素,同时也是发展的意义一)、社会经济因素——决定性因素1、经济因素:资金保障、运输需求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沿线地区人口和城市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客货运输量大♦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地区资源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一般交通线应尽可能连接更多的城镇和居民点,方便居民出行和带动经济发展)地区脱贫致富;维持地区的稳定和繁荣等。
如京九线、青藏铁路区位与此相似二)、科技条件——先进科学技术是保障,从而克服各种自然不利因素。
交通线的走向,主要取决于社会经济因素,如城市分布等,同时也受到自然因素尤其是地形、资源分布等的影响高速公路和铁路不应穿过市中心,避免干扰城市内部交通三)、自然因素——基础因素/ 限制性因素① 地形地貌地质:地形平坦——利于交通修建,工程投资少、工程量小地势起伏大、地表崎岖;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发育,地质不稳定。
如断层发育,多地震塌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或喀斯特地貌发育——不利于交通建设,工程量大、投资大线路应尽量沿山谷、河谷、平原等延伸,避开断层、泥石流、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区;并尽量少占用耕地② 气候:多暴雨、暴风雪、洪灾、大风、台风等气象灾害——工程量大、投资大③ 水文:多河流、湖泊、湿地沼泽——工程量、投资大线路应尽量避开沼泽地,避免跨越河流少架桥梁。
影响交通运输线、站的布局的区位因素的总结交通运输线和站点的布局的原则是人文地理中的一个难点之一,教师教和学生学都有很大的难度。
在这里我把几个主要的交通运输线和交通运输站点的布局的原则总结下来,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把条理理顺清楚,从而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部分的难点。
一.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
以京九铁路为例1、合理布局交通网;2、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3、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4、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二.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1、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2、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和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3、尽量穿过居民点。
三.港口建设的条件: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
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有:一是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的一个河口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
二是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建设提供了条件,长江一方面为港口提供了淡水,另一方面保证了船舶航行的空间,但是三角洲坡度小,泥沙容易沉积淤塞河道。
三是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四是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
五是上海港还通过长江干支流与铁路、公路与全国各地相连接,集散客货流。
四.航空港选址的区位因素:1、地质:地质条件好,地基稳定。
2、风向:飞机要逆风起飞,跑到要沿盛行风方向修建。
3、水文与地形: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好有利于排水。
4、有一定的净空条件(高度和宽度)。
5、与城市要保持适当的距离,防止噪音等对城市污染,同时与城市之间要有便捷的联系。
6、从气候条件上看应该选择在低云,低雾和暴雨出现频率最少的地方。
五.汽车站选址的区位因素:1、面积较大,地形平坦。
2、要远离市中心,防止出现交通拥堵的现象。
3、与城市干道,火车站,港口等有便捷的联系。
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知识点一、概述在交通运输网中,点的位置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通常我们把这些影响因素分为两类: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交通设施、运输线路、载体、服务设施等,而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地理、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围绕着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展开阐述。
二、内部因素1.交通设施交通设施是影响交通运输网中点位置布局的重要因素之一。
交通设施的完善程度和质量直接关系着运输效率和运输成本。
例如,高速公路在交通运输网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除了基本的快速连接要求外,还要考虑其他一些更为复杂的因素,如地貌、气候、环保、美学等。
2.运输线路运输线路是体现交通运输网中点位置布局的重要因素。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路和交叉口之间的空间布局规划,也是研究交通运输网络的工程与管理领域研究的基础。
线路的设计应考虑到空间需求、行车速度、安全程度、交通需求、容量等多种因素,以保证交通运输网络的高效稳定运行并尽可能降低成本。
3.载体运输所需的载体可以从多种角度考虑,主要涉及到交通运输工具的种类、规格尺寸及运输品质量。
合理的载体选择,能够使得交通运输网络的运作效率和运输成本都得到最优化,同时也能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4.服务设施服务设施在交通运输网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加油站、修理厂、物流仓库、停车场、过渡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能够更好地满足交通运输网络的资源利用需求,使得交通运输网络更加完善,运输效率更高。
三、外部因素1.地理因素地理因素是影响交通运输网络中点位置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理条件,包括地形、气象、土地规划等,会对交通运输网络的维护、管理和行车安全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例如,在山地区和海岸线区域运输,需要考虑地质环境与自然环境,更加谨慎安全进行运输。
2.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交通运输网络中点位置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因素关系到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成本、运输服务价格、运输效率及成果。
例如,运输中物价、税收、汇率等经济因素的变化会影响交通运输网络的服务价格,或者说网络的服务价格又会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成果。
高中地理:交通运输知识点思维导图1、交通运输线的区位条件分析2、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3、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分析【解题必备】交通运输布局及影响1.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其关系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受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因素的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运输需求)包括经济发展、城市和人口的分布等,是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决定性因素;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水文等)影响选线;科技因素是克服不利地形因素的保证。
2.交通线区位分析的一般思路(1)宏观选线方面①考虑线路投资,分析社会经济因素:a.促进资源开发与调配。
b.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
c.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d.合理布局交通网。
e.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
②考虑建设难度,分析自然因素:应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
③考虑不利条件,分析科技因素:现代交通建设,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条件制约。
(2)微观选线方面不同性质和等级的线路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如铁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可选择沿等高线延伸或走“之”字形爬坡;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性公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节点。
方便快捷、少占耕地、减少对居民区的不必要干扰是共同的原则。
3.交通运输线对区域的影响(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①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地表水的分布,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②山区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山区地表状况,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③北极航线的开通对极地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2)对农业的影响①交通线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明显,商品农业一般沿交通线分布,交通线的延伸扩大了商品农业的销售范围。
②乳畜业、园艺业等的产品容易变质,需要及时运输,也要沿交通线分布。
③自给农业对交通线分布要求较低。
(3)对工业的影响交通线对工业的影响最明显。
交通运输成本是工业的一项重要支出,因此,工业企业要布局在主要交通线附近。
(4)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5)对商业的影响商业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
交通运输的区位条件分析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交通运输区位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2、掌握交通运输线和点的区位选择因素及分析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具体的交通运输线路和站点的区位进行合理分析和评价。
二、知识梳理(一)交通运输区位的概念交通运输区位是指交通线、点的空间分布和组合,以及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
(二)交通运输线的区位条件1、自然因素(1)地形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对交通线建设的限制较少,工程造价低;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对交通线建设的限制较多,工程造价高。
(2)气候气候条件会影响交通线的建设难度和运营状况。
例如,暴雨、大风、冻土等恶劣气候条件会增加施工难度和运营风险。
(3)水文河流、湖泊等水文条件会影响交通线的走向和桥梁的建设。
(4)地质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地区,如地震多发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区,不利于交通线的建设。
2、社会经济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交通线建设的决定性因素。
经济发达地区,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大,交通线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强。
(2)人口和城市人口和城市密集的地区,交通需求量大,交通线建设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
(3)资源开发资源丰富的地区,为了将资源运出,需要建设交通线。
(4)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交通线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使交通线能够跨越更复杂的地形和地质条件。
(三)交通运输点的区位条件1、港口(1)陆域条件港口要有广阔的陆地面积,便于港口设施的建设和货物的装卸、存储。
(2)水域条件港口要有水深、风浪小、不淤不冻的水域,便于船舶的停靠和航行。
(3)经济腹地港口的经济腹地越广阔,货物运输量越大,港口的发展前景越好。
(4)城市依托港口要有城市作为依托,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2、航空港(1)地形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跑道的建设和飞机的起降。
(2)气候气候条件良好,能见度高,少云雾、暴雨等恶劣天气。
(3)与城市的距离航空港与城市要有一定的距离,既要保证机场的净空条件,又要便于城市与机场的联系。
2019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交通运输网中线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我国的铁路交通运输分南北,东西两大组干线,组成"五纵三横"铁路骨架,下面是2019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交通运输网中线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请考生认真了解。
1、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同样也要受社会经济、技术、自然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不同的点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如对港口来说,自然因素起决定作用;而对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来说,社会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
从总体上说:点的区位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需要考虑场所条件、交通条件、客货流集中程度等。
港口需要考虑自然条件(水域、陆域)、经济腹地、城市等。
2、影响港口的区位因素:⑴水域条件(包括航行条件、停泊条件)河港:沿河,水深、流缓、河宽——提供淡水和空间。
海港:沿海,水深、易靠岸、有避风浪的港湾⑵筑港条件: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⑶腹地条件:经济腹地:经济腹地的大小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
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⑷城市依托:城市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有利于港口建设和发展。
⑸政策条件: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口注;对港口来说,自然因素决定港口的位置;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着港口的兴衰。
应用:如分析纽约港的主要区位因素:①哈得孙河为港口提供了淡水,避风的深水海港并且保证了入港航道应有的宽度和大量船舶抛锚所需的空间;②哈得孙河口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建筑以及纽约市进行合理的平面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③纽约港的经济腹地是美国最发达的东北部工业区,有多条铁路通往美国各地;④纽约港以纽约市为依托,纽约市是美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和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影响航空港的区位因素: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
具体来说,要考虑以下4个因素:①路宽;②与市内交通联系;③与市外交通联系;④工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