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染色体病

  • 格式:ppt
  • 大小:6.30 MB
  • 文档页数:13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色体数目畸变
非整倍体(aneuploid) 非整倍体改变的形成机制
(1)染色体不分离(non-disjunction)
减数分裂不分离(meiotic non-disjunction ) : 减数分裂时,某一对同源染色体或姐妹染 色单体不分离而同时进入一个子细胞中
→三体和单体。
减数分裂不分离
染色体结构畸变核型的描述
.详 式: 对染色体的结构改变用重排染色体区带的组成来 表示。 ①、②、③、④项内容仍然适用,第⑤项内容增 加描述畸变染色体带的组成。 46,XX,del (1) (pter→ q21:)
46,XY,inv(1) (pter→ p22 :: p34 → p22 :: p34 →qter)
等臂染色体(isochromosome,i)
等臂染色体(isochromosome,i)
简式 46,X, i (Xq) 详式 46,X, i (X) (qter→ cen→ qter)
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类型
缺失 —— 部分单体型(partial monosomy)
重复
—— 部分三体型(partial trisomy)
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纺锤丝或着丝粒功能障碍或者
染色体行动迟缓,染色体不能随其它染色体一起 进入子细胞,其结果该配子缺少一条染色体,正
常受精后便形成亚二倍体。
有丝分裂发生染色体丢失→嵌合体(46/45)。
减数分裂染色体丢失
2N
N
N-1
N
N
N-1
N-1
N
2N
2N
2N-1
2N-1
三、染色体畸变的描述

核型的描述按人类细胞遗传学命名的国际体制
罗伯逊易位是较常见的染色体畸变,在活 婴中的发生率为1/1100,主要发生D组的 染色体特别是13和14号之间。
易位(translocation,t)
罗伯逊易位(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
易位(translocation,t)
罗伯逊易位(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

染色体数目畸变
(一)、整倍性(euploid)改变
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加或减少,导致多倍体或单倍体。
三倍体(triploid):3n=69

三倍体(triploid): 全身性的三倍体是致死
性的,很难活到出生。出生后能够存活者
一般是二倍体和三倍体的嵌合体(3n/2n)
,其主要症状为智力和身体发育障碍并有
返回
染色体数目畸变
(二)、非整倍性(aneuploid)改变
细胞内个别染色体数的增加或减少,形成非整倍体。
(1)亚二倍体:二倍体基础上少数几条减少。 常见类型:单体型(monosomy)(2n – 1)。 极大多数(98%)流产,少数可以成活。 (2)超二倍体:在二倍体基础上少数几条的增加。 常见类型:三体型(trisomy) (2n+1)。 这种变化 可以成活 ,涉及较大染色体时流产。
倒位(inversion,inv)
倒位(inversion,inv)
倒位的效应 ——原发性的倒位只造成基因顺 序的改变,故不产生异常的表型效应。 倒位携带者:带有倒位染色体表型正常的个体 称为倒位携带者。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过 程中,形成特有的倒位圈,在倒位圈内如果发 生交换,则形成带有染色体缺失或重复的异常 配子。
易位(translocation,t)
相互易位携带者 B
A
C
D
四射体
易位
联会
易位(translocation,t)
罗伯逊易位携带者
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类型
缺失 —— 部分单体型(partial monosomy) 重复
—— 部分三体型(partial trisomy)
倒位(inversion) 易位(translocation) 环状染色体(ring chromosome)
第八章
染色体病
Chromosome disease
染色体病:由染色体畸变所引起的
疾病。 人类的单倍体染色体组上由2.5-3.0 万个结构基因,平均计算,每条染 色体上有上千个基因。 各染色体上的基因有严格的排列顺 序,各基因间的比邻关系也较恒定 。 人类的24号染色体形成24个基因连 锁群。
倒位(inversion) 易位(translocation) 环状染色体(ring chromosome) 等臂染色体(isochromosome) 双着丝粒染色体(dicentric chromosome)
环状染色体(ring chromosome,r)
2p21
2q31
环状染色体(ring chromosome,r)
2p21
p21 q31
2q31
简式 46,XY,r (2) (p21q31) 详式 46,XY, r (2) (p21→ q31 )
环状染色体(ring chromosome,r)
环状染色体(ring chromosome,r)
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类型
缺失 —— 部分单体型(partial monosomy)
重复
—— 部分三体型(partial trisomy)
倒位(inversion)
易位(translocation) 环状染色体(ring chromosome) 等臂染色体(isochromosome)



易位的效应: 易位如果仅有位置的改变而没有明显的染色体 片段的增减,对个体的发育一般无明显影响, 这种易位称为平衡易位。 具有易位染色体但表型正常个体称为平衡易位 携带者。据调查,一般人群中易位携带者的比 例可达2‰,机250对夫妇中就有一个。 这样的个体在配子发生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 间的配对、交换和分离,会产生出带有异常染 色体的精子和卵子,使后代中出现染色体异常 。
易位(translocation,t)

单向易位:又称为转位(transposition)
一条染色体片段转移到另外一条染色体上 连接。 可转移到另一条染色体末端,亦可转移到 另一条染色体中间连接。

相互易位(reciprocal translocation)
两条染色体分别发生一次断裂,相互交换 片段后重接。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1) 染色体数目畸变核型的描述:
用“+”或“-”说明增加或减少的染色体
例:47,XY,+21;46,XX,+13,-14.
(2)染色体结构畸变核型的描述
染色体结构畸变核型的描述
.简 式: 对染色体的结构改变,只用其断裂点来表示。 描述内容包括:①染色体总数,②性染色体组成, ③畸变类型符号,④受累染色体序号,⑤断裂点 的区带号。 46,XX,del (1) (q21) 46,XY,inv (1) (p22p34)
减数分裂后期Ⅰ的不分离
减数分裂后期的Ⅱ不分离
有丝分裂不分离(mitosis non-disjunction)
有丝分裂 不分离→嵌合体(47/45; 46/47/45;46/47)
染色体数目畸变
非整倍体(aneuploid) 非整倍体改变的形成机制
(2)染色体丢失(meiotic loss)
倒位携带者
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类型
缺失 —— 部分单体型(partial monosomy) 重复
—— 部分三体型(partial trisomy)
倒位(inversion) 易位(translocation, t)
染色体发生断裂后,片段转移到另一条染色体
上。 常见形式: 单向易位、相互易位、罗伯逊易位
四、染色体结构畸变
染色体结构畸变:
染色体本身结构的破坏或重排。
染色体结构畸变发生的基础:
染色体断裂及断裂后的重排。
衍生染色体(derivative chromosome).
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类型
缺失 (deletion,del):
染色体部分片段的丢失称为缺失。
分为:末端缺失、中间缺失
缺失(deletion,del)
第一节

染色体畸变
一、染色体畸变的诱因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
二、染色体畸变的类型
染色体数目异常(numerical aberration) 染色体结构异常(structural aberration)
染色体数目异常
人类的精子或卵子各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23),为单倍体(n)。 人类的体细胞具有两套染色体(23×2) ,为二倍体(2n)。 染色体数目偏离正常核型数目(2n=46) ,或虽然染色体数目是46但为假二倍体 的核型,即构成染色体数目。
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类型
缺 失 的 效 应 —— 部 分 单 体 型 (partial monosomy),导致流产或致病。

复 (duplication,dup)
某一染色体片段出现两份或两份以上,便构成 重复。
重复(duplication,dup)
正向重复
反向重复
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类型
重复的效应 —— 部分三体型(partial trisomy), 有害遗传效应相对较小。
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加,导致多倍体(polyploid)
三倍体(triploid):3n=69 四倍体(tetraploid):4n=92
临床上罕见,到目前为止,只发现了一例伴 有多发畸形的四倍体活婴和一例四倍体和二倍 体的嵌合体的病例报告。
染色体数目畸变
整倍体(euploid)
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加,导致多倍体(polyploid)
易位(translocation,t)
相互易位(reciprocal translocation)
易位(translocation,t)
相互易位(reciprocal translocation)

罗伯逊易位(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
两个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之间通过着丝粒融 合形成的易位称为罗伯逊易位。
性别模糊的外生殖器等。
染色体数目畸变
整倍体(euploid)
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加或减少,导致多倍体或单倍体。
三倍体(triploid):3n=69 形成原因
双受精 ----- 双雄受精(diandry)或双雌受
精(digyny)
双雄受精
双雌受精
染色体数目畸变
整倍体(euploid)
这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染色体畸变,已发现 的相互易位核型达600种以上。
易位(translocation,t)
相互易位(reciprocal translocation)
20q12
4q25
简式 46,XY,t (4;20) (q25;q12) 详式 46,XY, t (4;20) (4pter→ 4q25 ::20q12→ 20qter;20pter→ 20q12::4q25→4qter)
倒位(inversion)
一条染色体上两个断裂点之间的片段倒转180度 重新接合,称为倒位。
分为:臂内倒位、臂间倒位
倒位(inversion,inv)
臂内倒位(paracentric inversion)
4q13
4q24
简式 46,XY,inv (4) (q13q24) 详式 46,XY,inv(4) (pter→ q13 :: q24 → q13 :: q24 →qter )
倒位(inversion,inv)
臂间倒位(pericentric inversion)
4p14
4q21
简式 46,XY,inv (4) (p14q21) 详式 46,XY,inv(4) (pter→ p14 :: q21 → p14 :: q21 →qter )
倒位(inversion,inv)
末端缺失(terminal deletion)
4q27
简式 46,XX,del (4) (q27) 详式 46,XX,del (4) (pter→ q27:)
缺失(deletion,del)
中间缺失(interstitial deletion)
4q13
4q25
简式 46,XX,del (4) (q13q25) 详式 46,XX,del (4) (pter →q13::q25→ qter )
三倍体(triploid):3n=69 四倍体(tetraploid):4n=92 形成原因 核内复制(endoreduplication) 核内有丝分裂(endomitosis)
双倍染色体(diplochromosome)
四倍体以上的多倍体未见报道。

三倍体和四倍体胎儿容易发生自发性流产 的主要原因是在胚胎细胞有丝分裂时形成 了三极或四极纺锤体,使细胞中的染色体 数目不等的分散3个或4个赤道板上,造成 分裂后期染色体的分配紊乱,导致子细胞 染色体不平衡,从而干扰了胚胎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