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灰霉病介绍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4.93 MB
- 文档页数:14
灰霉病,白粉病,霜霉病,疫病的防治措施作物常见的病害有很多,例如灰霉病,白粉病,霜霉病,疫病,立枯病,根腐病,枯萎病都是危害作物生长的病害,防治作物各种病害,南京博士邦建议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正确选用农药杀菌剂,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方可有效的防治作物各种病害。
下面南京博士邦小编着重为您介绍灰霉病,白粉病,霜霉病,疫病的发病原因以及防治方法:一、灰霉病:灰霉病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低温多雨,温室内高湿,病菌基数高,栽培不当,品种不良,光照减弱都会致使作物发生灰霉病,灰霉病是露地、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作物得了灰霉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沿叶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灰褐色,边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键交界分明。
作物常见灰霉病有:草莓灰霉病,番茄灰霉病,黄瓜灰霉病,葡萄灰霉病,辣椒灰霉病。
灰霉病药剂防治方法:以早期预防为主,掌握好用药的3个关键时期,即苗期、初花期、果实膨大期,在三个关键期,可选用南京博士邦农药杀菌剂嘧霉百菌清和异菌脲来防治作物灰霉病。
嘧霉百菌清和异菌脲是防治灰霉病的一种高效、广谱、低毒农药杀菌剂。
嘧霉百菌清是防治灰霉病的一种高效、广谱、低毒农药杀菌剂。
具有内吸传导和熏蒸作用,施药后可迅速传到植物体内各部位,杀死已侵染的病菌,药效快而稳定,不受气候影响;同时又可阻止病原菌侵入,在作物表面有良好的粘着性能,不易被雨水冲刷掉,因此药效期较长。
与其他杀菌剂无交互抗性。
异菌脲的功能特点:1、高效、低毒、接触型农药杀菌剂、杀菌广谱、对多种作物灰霉病、菌核病、早疫病有特效。
2、先进的工艺,高纯的原药、超微粉体、杀菌活性倍增。
3、助剂内含抗低温因子,低温时可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光合作用,激活作物抗病力。
二、白粉病:白粉病由麦类白粉菌引起的病毒性病害,白粉病流行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二是适宜的环境条件。
河南农业年第8期N NNONGY 蔬菜灰霉病是保护地中普遍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
棚栽黄瓜、番茄、茄子、韭菜和草莓等,及易感病。
轻者减产20%左右,重者损失在60%以上。
因此,棚栽蔬菜必须做好对灰霉病的防治。
一、为害症状及发生规律(一)黄瓜灰霉病主要危害花、瓜条、叶片、茎蔓、一般多从凋谢的雌花侵入,引起花腐烂,长出灰褐色霉层。
病菌向幼瓜扩散,小瓜条变软、腐烂、萎缩,病斑先发黄,后长出霉层,并逐渐变为浅灰色,病瓜停止生长,最后腐烂脱落。
叶片上多形成直径20~50m m 的褐色病斑,边缘明显,有时病斑长出少量灰褐色霉层。
茎蔓发病后,瓜蔓易折断,烂秧,枯萎。
(二)番茄灰霉病主要为害果实,先从残留的花或花托侵染,再向果实和果柄扩散。
使果皮变为灰白色水渍状,变软腐烂;以后在果皮、花萼及果柄上出现大量灰褐色霉层,果实失水僵化。
番茄灰霉病有时也为害茎叶,成株期病斑始见于叶片,由边缘向内呈“V ”字形扩展,并产生深浅相间的轮纹,表面着生少量灰霉,最后枯死脱落。
(三)茄子苗期发病,子叶尖端枯死,后扩散到幼茎,使缢缩变细,从病部折断枯死,其叶感病后出现圆形褐色病斑,之后叶片和茎部均长出灰霉,再后病部腐烂。
成株期主要为害果实,叶片,茎杆。
幼果发病,果蒂周围先长出指头般大小的褐色水渍状或不规则灰色霉状物,然后脱落。
发病叶片,在叶缘或叶片上产生褐色大圆斑或不规则病斑,且密生灰霉。
严重时,茎秆、叶柄也能产生病斑,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霉层,植株生长受阻。
(四)韭菜灰霉病主要为害叶片,由尖端向下逐渐产生浅褐色至白色小斑点,叶片正反面都有,扩大后呈椭圆形或梭形病斑,并相互融合成大片枯死斑,使半个叶片到整片叶焦枯。
空气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灰色或灰绿色霉层。
也可在割菜刀口处向下形成半圆或“V ”字型病斑,呈黄褐色,表面产生灰褐色霉层,造成根部整簇腐烂,严重时成片烂死。
(五)草莓灰霉病多在花落后开始发生,病菌先侵染小果,使接触湿土的果面首先发病,然后沿果柄蔓延至花序,使整个花序干瘪枯死。
藜麦病虫害防治藜麦是一种传统的粮食作物,被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
然而,病虫害常常给藜麦的生长和产量带来很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防治藜麦病虫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藜麦病虫害的种类及其防治方法。
一、藜麦病害防治1.1 灰霉病灰霉病是藜麦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特点是叶片上出现灰白色的霉斑。
为防治该病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首先,定期巡视田间,及时发现病害的早期症状。
一旦发现患病植株,应立即采取措施,如剪除患病叶片,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其次,合理施肥,保证藜麦的营养平衡,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同时,适量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以抑制灰霉病的发生。
最后,使用有效的药剂进行治疗。
可选择合适的杀菌剂,按照说明书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进行喷雾,以达到防治的效果。
1.2 根腐病根腐病是藜麦上的常见真菌病害,它会导致植株的根系腐烂,严重影响藜麦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防治该病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合理管理土壤湿度,避免过湿或者过干的情况发生。
过湿的土壤会增加根腐病的发生风险,而过干的土壤则会导致植株缺水,降低植物的抵抗力。
其次,轮作种植,避免连作。
根腐病菌在土壤中具有很强的存活力,连续种植会增加病害的传播风险。
定期进行轮作种植,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
最后,使用消毒剂对种子进行处理。
选用适当的消毒剂,对藜麦种子进行浸泡处理,可以有效地杀灭病原菌,防止病害的发生。
二、藜麦虫害防治2.1 蚜虫蚜虫是藜麦上最常见的虫害之一,它们以植物的汁液为食,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为了防治蚜虫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引入天敌。
蚜虫有很多天敌,如瓢虫、蚂蚁等,它们可以有效地控制蚜虫的数量。
定期放养适量的天敌至田间,可以有效地控制蚜虫的繁殖。
其次,采用物理措施。
如拿手指轻轻拍打植株,使蚜虫掉落,并及时清理虫体。
此外,还可以利用喷水器冲洗植株,以清除植物上的蚜虫。
最后,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某些特定菌种或其代谢物来控制害虫的农药。
危害表现:大蒜灰霉病多发生在植株生长的中后期和蒜薹贮藏期。
从下部老叶尖端开始发病。
病斑开始为水渍状,以后变为白色至浅灰褐色。
病斑扩大后成为沿叶脉扩展的梭形或椭圆形,后期连接成长条形大病斑,湿度大时,病斑表面密生灰色至灰褐色、线毛状的霉层。
严重时全叶枯死。
枯叶表面有不规则形的黑色菌核。
下部老叶发病后,可继续蔓延至叶鞘及上部叶片,乃至整株叶片,使假茎甚至鳞茎腐烂,病部可见灰霉及黑色菌核。
冷库贮藏的蒜薹先从梢部开始发病,以后向下蔓延,造成蒜薹腐烂。
发生规律:病原菌属真菌中半知菌的葡萄孢属葱鳞葡萄孢菌。
菌丝透明,有隔,分枝基部不缢缩。
分生孢子梗由叶部组织内伸出,开始为淡灰色,透明,以后变为暗褐色,有分隔1~6个。
孢子梗顶端多分枝,枝梗顶端膨大,其上着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卵形至椭圆形,透明。
田间病叶上大量形成不规则形、黑色、坚硬的菌核。
大蒜灰霉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过冬、夏,以后借散落在土壤表层或附着在病株残体上的灰霉(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在田间传播蔓延。
风雨、流水、工具及田间操作都可以成为病菌传播的媒介。
大蒜灰霉病的发生除了与品种抗性有关外,还受气候、土质及栽培技术的影响。
春季降雨多,田间湿度大;土质粘重,透水性差;种植密度过大,田间通风透光不良;播期过晚,苗子长势差;偏施氮素化肥,植株抗病力减弱等有利于病菌繁殖和传播。
在冷库中贮藏的蒜薹,当库温变化大、塑料袋中湿度大结成水滴时,也易发生灰霉病。
防治方法:第一,选用抗病品种。
第二,选择地下水位低、土壤排水性良好的地段种植。
整平厢面,设排水沟,防治田间积水。
第三,施用有机肥作底肥,增施磷、钾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及灌水,合理密植,防止植株徒长。
第四,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拔除并喷布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第五,贮藏蒜薹的冷库和其中的货架,在使用前喷0.3%~0.5%的漂白粉溶液消毒。
随着保护地面积的逐渐扩大,灰霉病已经成为保护地栽培种的主要病害之一,它不仅危害叶片,花,茎,还严重危害果实,尤其是青果发病最重,一般减产20%-30%,重者减产50%以上,严重影响番茄等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所以灰霉病目前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广泛重视。
灰霉病的症状幼苗和成株都可发病,该病主要侵害果实,也可以侵害叶片和茎,幼苗发病的时候,叶片和叶柄上产生水浸状腐烂,之后干枯,表面产生灰霉,严重时可以扩展到幼茎,使幼茎产生灰黑色病斑,腐烂折断,成株叶片感染后一般先从叶尖或者叶缘处产生水浸状病斑,呈V形病斑向内扩展,边缘不规则,并有深浅相间的轮纹,干燥时病叶灰白色,湿度高时表面生灰色霉层,果实发病一般在青果期,花期侵染后,病菌残留在柱头,花瓣,花托上,向果面,果柄扩展,病部初呈灰白色水渍状软腐,很快发展为不规则形大斑,后期长出大量灰色霉层,病果一般不脱落,失水后僵化,茎发病后初期产生水渍状小点,后扩展为椭圆形或者长条形病斑,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灰褐色霉层,严重时引起病部以上枯死。
灰霉病发病规律及条件番茄灰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病原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者越夏,第二年春天条件适宜的时候,菌核萌发,产生菌丝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水及农事操作传播蔓延,病原菌属于弱寄生菌,从伤口,衰老的器官和花器侵入,尤其病果采摘后随意扔弃,最易使孢子飞散传播危害,蘸花也是重要的人为传播途径,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可进一步经风雨传播,引起多次在侵染。
低温高湿是该病发生的必要条件,湿度是发病的主导因素,当气温为21-23摄氏度的时候,相对湿度持续在90%以上时,病害发生严重,当温度高于30摄氏度或者低于2度时,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下时候,病害停止蔓延,偏施氮肥,有机肥施用少,土壤板结,栽培密度大,植株生长瘦弱,过于繁茂等容易发病,阴雨天气多,光照少,发病重,番茄与黄瓜,茄子,西葫芦等蔬菜同棚种植,发病率高防治方法可以选择抗病品种培育无病壮苗,用无病新土做苗床,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确保幼苗生长茁壮,苗床科学调控温湿度,防治徒长,及时间苗,定苗,培育健壮无病抗逆性强的壮苗。
豇豆(豆角)灰霉病的防治方法【植物病虫害】豇豆(豆角)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图:豇豆(豆角)灰霉病
【专家解答】
症状及危害:
豇豆(豆角)灰霉病是造成豆角烂荚的主要病害,多从残花开始侵染,然后逐渐侵染豆荚,造成烂荚,植株死亡。
灰霉病是豆角主要病害之一,茎蔓、叶、花及豆荚均可染病,苗期子叶受害后,呈水浸状,变软下垂,然后在叶缘处长出灰白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片染病从叶缘处开始,病部呈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后扩大环绕茎蔓。
防治方法:
1.及时摘除豇豆(豆角)病叶、病果,为避免摘除时传播病菌,用塑料小袋套上病部再摘,连袋带出田间集中销毁。
2.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光。
灰霉病在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时易于发生,所以要避免田间积水。
3.定植后发现零星病叶就要及时喷药防治,可用的药剂有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7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9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600倍液、甲霉灵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900倍液等。
【本人总结】
豇豆(豆角)灰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加上病菌寄主较多,危害时间长,防治较为困难。
豇豆(豆角)灰霉病会使植株全身染病,叶、茎、花、荚果均可染病,一般先是根茎部出现症状,再慢慢向上展现。
本人在本文中给你介绍了豇豆(豆角)灰霉病症状及防治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治疗办法2023-11-08•菠菜灰霉病的症状识别•菠菜灰霉病的病原菌及传播途径•菠菜灰霉病的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菠菜灰霉病的预防措施•菠菜灰霉病的治疗措施目•菠菜灰霉病的防治案例分析录01菠菜灰霉病的症状识别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渍状小斑点,随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形或椭圆形病斑,边缘呈深褐色,中央呈灰白色,后期病斑上长出灰黑色霉层,有时病斑融合成大斑,导致叶片枯死。
叶片症状还包括:病斑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表面湿润,有时出现坏死现象,呈深褐色干枯状。
叶片症状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小斑点,随后逐渐扩大为长条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边缘呈深褐色,中央呈灰白色,后期病斑上长出灰黑色霉层。
在茎部,灰霉病的症状表现为病斑绕茎一圈后,导致茎部坏死,有时病部以上植株枯死。
茎部症状还包括茎部症状在根部,灰霉病的症状表现为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小斑点,随后逐渐扩大为长条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边缘呈深褐色,中央呈灰白色,后期病斑上长出灰黑色霉层。
根部症状还包括病斑绕根一圈后,导致根部坏死,影响植株的吸收能力。
根部症状02菠菜灰霉病的病原菌及传播途径病原菌特点菠菜灰霉病的病原菌是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属于真菌界。
该菌具有极高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可以通过菌丝体、孢子等多种方式传播。
灰葡萄孢菌能够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这些孢子可以随空气流动,进行长距离传播。
传播途径菠菜灰霉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2. 雨水传播:孢子可以随雨水降落到地面,然后附着在菠菜叶片上,引起病害。
1. 气流传播:孢子可以随空气流动,从发病部位传播到健康的菠菜植株上。
3. 农事操作传播:在农事操作过程中,如采收、运输等环节中,可能会由于工具、人员等因素将病原菌带到健康植株上。
03菠菜灰霉病的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下一季的初侵染源。
通过气流、浇水、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萌发菌丝,引起再次侵染。
植物灰霉病用什么药?灰霉病特效药灰霉病是作物种植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常在露地或保护地作物种植中发生。
随着农作物多年连作现象的普遍出现,灰霉病的发生频率也逐年增多。
那么,植物灰霉病用什么药?现将灰霉病的特效药介绍如下。
灰霉病特效药主要有:嘧霉胺、腐霉利、乙霉威、异菌脲、福美双、菌核净、啶酰菌胺、氟唑菌胺。
(1)嘧霉胺:通过抑制病菌侵染酶的分泌从而阻止病菌侵染,并杀死病菌。
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同时具有内吸和熏蒸作用。
对灰霉病特效,目前已有抗性产生。
对茄子、豆类、大棚樱桃等敏感,容易出药害。
(2)腐霉利:主要是抑制菌体内甘油三酯的合成,具有保护和治疗的双重作用,内吸性好,低温高湿条件好。
(3)乙霉威:药剂进入菌体细胞后与菌体细胞内的微管蛋白结合,从而影响细胞的分裂,与多菌灵有交互抗性。
与多菌灵有负交互抗性,也是多菌灵抗性灰霉菌会对乙霉威很敏感。
一般不作为单剂使用。
(4)异菌脲:广谱触杀型杀菌剂,对孢子、菌丝体、菌核同时起作用,抑制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
在植物体内几乎不能渗透,属保护性杀菌剂。
本药剂对灰葡萄孢属、核盘属、链孢霉属、小菌核属、丛梗孢属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
(5)菌核净:杀菌内渗作用,持效期长,对灰霉病主要在防效。
茄子黄瓜防治3000倍以上,其他1200倍以上。
(6)啶酰菌胺:是于线粒体呼吸链中琥珀酸辅酶Q还原酶抑制剂,对孢子的萌发有很强的抑制能力,且与其它杀菌剂无交互抗性。
巴斯夫出品,你懂的。
重点在防效,持效期很长,灰霉病发生的情况下,需要复配其他治疗铲除性的嘧霉胺等等使用。
(7)氟唑菌胺:SDH抑制剂,还没用过,从作用机理看,应该也是保护作用为主,对霜霉病疫霉病效果突出。
【本人结语】植物一旦染上灰霉病,便会导致病苗枯萎致死,造成经济损失,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
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灰霉病的特效药,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菠菜灰霉病病状和防治和治疗办法菠菜灰霉病的病状菠菜灰霉病是由灰霉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侵害菠菜的叶片和茎部。
其病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叶片上出现灰色绒毛状斑点菠菜叶片表面会出现灰色绒毛状斑点,这些斑点通常起初较小,但会逐渐扩大,覆盖整个叶片表面。
这些斑点看起来像是一层细小的灰毛,给人一种腐烂的感觉。
2. 叶子变软、变黑受菠菜灰霉病感染的叶片会逐渐变软,变得容易折断。
叶片也会变黑,整体上失去原本的鲜绿色泽,变得暗淡无光。
3. 白色霉斑和糙斑病状进一步严重时,菠菜叶片上会出现白色霉斑和糙斑。
白色霉斑是由于病菌分泌的孢子形成的白色粉末状物质,覆盖在叶片表面。
糙斑则是指叶片表面出现的黑褐色块状斑块,这些斑块会逐渐扩大。
菠菜灰霉病的防治方法为了防止菠菜灰霉病的扩散和减轻病害对菠菜植株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一些防治措施:1. 预防措施预防是最好的措施。
在种植前,在菠菜的生长环境中做好清洁工作,去除落叶和病残体。
同时,避免过度浇水,保持植株之间的通风良好,以减少菠菜叶片表面的湿度,从而降低病菌的生长条件。
2. 使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病品种种植,可以降低菠菜灰霉病的发生风险。
目前市场上已有一些抗病品种可供选择,可以向种子供应商咨询。
3. 及时清除病害部位在发现菠菜叶片出现灰色绒毛状斑点时,及时将受感染的叶片剪除并销毁,以阻断病菌的扩散。
4. 使用生物农药可以使用一些有效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例如提取自植物的活性物质或微生物制剂。
使用前应仔细阅读并遵守产品说明书中的使用方法。
5.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菠菜植株的抵抗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植物生长需要,适量施用有机肥和矿质肥料。
6. 适时采摘菠菜灰霉病的发生多发生在菠菜生长后期,这时可以选择提前采摘,减少病害的发生。
菠菜灰霉病的治疗办法一旦菠菜植株感染了灰霉病,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治疗办法进行处理:1. 剪除受感染部位在发现菠菜叶片出现灰色绒毛状斑点时,可将受感染的叶片剪除,并将其销毁,以避免病菌进一步传播。
白粉病、黑斑病、灰霉病、三大常见病害特点及防治
1、白粉病:叶背病斑处着生一层白色粉状物,严重时全叶披上白粉层。
防治方法:⑴加强栽培管理,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
改善植株间通风、透光条件。
⑵减少侵染来源,剪除病枝、病芽和病叶。
⑶发病初期可喷粉剂35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3-4次,治疗效果比较好。
2、黑斑病:月季黑斑病又名褐斑病,病斑通常出现在叶片的表面。
防治方法:⑴随时清扫落叶,摘去病叶,秋后彻底清除,以减少侵染来源。
⑵早春发芽前,喷施5度的石硫合剂,以铲除病菌。
发病初期喷施75%百菌清5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上述药剂可交替使用,每5-7天喷药1次,连喷2-3次。
3、灰霉病:月季灰霉病在叶缘和叶尖发生时,初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
防治方法:⑴及时消除病患部位,剪除残花,减少侵染源。
⑵种植不宜过密,宜通风透光。
⑶用70%代森猛锌500倍液喷雾进行预防,发病初期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每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常见病虫害病虫害是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会给作物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影响农民的收益。
为了有效防虫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以下是一些常见病虫害的介绍和防治方法。
1. 病害1.1 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灰霉病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病害,对多种作物如葡萄、蔬菜等造成损害。
它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引起叶片、果实和茎部的腐烂。
防治方法包括合理的灌溉、通风和病害防治药剂的使用。
1.2 黄曲叶病(黄曲条纹)黄曲叶病是一种由引起的作物病害,对烟草、蔬菜等造成重大损失。
它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黄化、弯曲和条纹等症状。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种、严格的检测和药剂处理。
1.3 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炭疽病是一种常见的水果病害,对柑橘、苹果等造成危害。
它主要通过风雨传播,引起果实的黑斑和腐烂。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修剪植株、清除病害果实和喷洒病害防治剂。
1.4 白粉病(Erysiphe cichoracearum)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叶菜类病害,对番茄、葫芦等造成损害。
它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引起叶片和茎部的白粉状菌斑。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清除病叶、调整温湿度和施用病害防治剂。
2. 虫害2.1 蚜虫(Aphids)蚜虫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害虫,对多种作物如蔬菜、水果等造成危害。
它们通过吸食作物汁液导致植物生长迟缓和叶片变形。
防治方法包括生物防治(如引入天敌)和药剂处理。
2.2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斜纹夜蛾是一种常见的农田害虫,对棉花、大豆等作物造成严重危害。
它们主要以幼虫为害,啃食作物叶片和嫩芽。
防治方法包括合理的田间管理、轮作制度和适时的药剂处理。
2.3 霜虫(Helicoverpa armigera)霜虫是一种多食性害虫,对多种作物如玉米、番茄等造成严重损害。
它们主要以幼虫为害,啃食作物叶片和果实。
防治方法包括灯光诱捕、灌溉和虫害防治药剂的使用。
2.4 茎蛀虫(Chilo suppressalis)茎蛀虫是一种常见的水稻害虫,对水稻的茎部造成严重危害。
灰霉病复配的最佳配方,灰霉病的病症灰霉病复配的最佳配方一般为异菌咪、异菌脲和异丙定,灰霉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是露地和保护地作物常见且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通常在花、叶、果、茎均可发病,病害高发期为温度在20-25°C 且湿度持续在90%以上期间,当温度为20-30°C时,适合病原菌生长。
一、灰霉病复配的最佳配方1、配方灰霉病复配的最佳配方一般为异菌咪、异菌脲和异丙定,这部分药剂有抑制真菌孢子和菌丝生长和杀菌防病的作用,通常以早期预防为主,并掌握用药的3个关键期(苗期、初花期和果实膨大期)。
2、简介(1)灰霉病是露地和保护地作物常见且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
(2)灰霉病主要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一般在花、叶、果、茎均可发病。
(3)20-30°C适合病原菌生长,当温度为20-25°C,湿度持续在90%以上时是病害高发期。
二、灰霉病的病症1、病症(1)染上灰霉病的病苗,颜色浅,叶片、叶柄呈灰白色,水渍状,组织软化至腐烂,在高湿时,表面生有灰霉。
(2)幼茎多在叶柄基部出现不规则水浸斑,很快变软腐烂,缢缩或折倒,最后病苗腐烂、枯萎病死。
2、灰霉病的侵染途径(1)灰霉病的病菌从因农事操作、机械损伤引起的伤口侵入。
(2)当植株底部的叶片受肥害后,会从叶边缘感染病菌。
(3)当带菌花粉散落于叶片后,便会导致病菌侵入。
(4)当茎部伤口或病果病叶附在茎部时,便容易感染。
(5)通常土壤中越冬或残存的病菌,会从茎基部侵入。
(6)灰霉病菌会从残留花瓣处、未脱落的柱头处侵入。
(7)当枯死的花瓣和叶片粘贴在果面上时,易导致病菌从果面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