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物病理学:茄科蔬菜灰霉病
- 格式:ppt
- 大小:4.12 MB
- 文档页数:34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15分,每空0.5分)1、水稻白叶枯病的症状有4种类型:(普遍型)、(急性型)、(调萎型)、(黄叶型)。
2、玉米品种对玉米大斑病的抗病性可分为(数量抗病性)、(褪绿斑抗病性)、(褪绿点抗病性)和(无病斑抗病性)等4种类型。
3、稻瘟病菌通常以(分生孢子)和(菌丝)在(病草)和(病种)上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来源。
4、甜菜丛根病的发病程度与土壤中带毒的甜菜多黏菌的(休眠孢子)或(游动孢子)的量成正相关。
5、烟草野火病最突出的特点是(褐色病斑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
6、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的发生与(伤口种类和愈伤能力)(虫害)(气候条件)(栽培管理条件)(品种抗病性)等关系密切。
7、辣椒病毒病症状主要有(花叶型)(蕨叶型)(条斑型)三种类型。
8、菜豆炭疽病菌主要在(种子)、(病残体)上越冬。
9、(土壤)带菌是茄子黄萎病的主要侵染源。
此外,病菌也可以在(种子)内越冬,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该病靠(气流)(雨水)(人畜和农具)传播。
三、选择题(15分,每题1分)1、小麦赤霉病病害循环的类型为(a )a.多循环病害b.单循环病害c.只有初侵染d.积年流行病害2、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有效化学药剂为(d )a .三环唑b .粉锈宁c .敌克松d .井风霉素3、马铃薯晚疫病菌一旦形成无性孢子,必定是(c )。
a .分生孢子b .担孢子c .游动孢子d .芽孢子4、马铃薯病毒和防治策略是(d )a .防治蚜虫,加强栽培管理b .经常性换种c .以药剂防治为主d .生产和使用无毒种薯5、玉米丝黑穗病的越冬场所为( b )。
a.种子、粪肥b.土壤和种子c.土壤、病残体、种子d.种子、土壤、粪肥6、油菜菌核病是在开花期以子囊孢子先侵染(b )后,再要侵染茎秆。
a.叶片b.花瓣c.根部d.果荚7、属活体营养的病原物有(acde )。
a.小麦锈病菌b.玉米小斑病菌c.油菜霜霉病菌d.玉米丝黑穗病菌e.小麦白粉病菌8 、我国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年份为( d )。
番茄灰霉病及防治方法灰霉病是茄科蔬菜的重要病害。
灰霉病菌寄主范围广,除为害番茄外,还为害茄子、甜椒、黄瓜、生菜、芹菜、草莓等20多种作物。
幼苗、果实及贮藏器官等均易被侵染,引起幼苗猝倒、花腐或烂果等。
1.症状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
主要为害花和果实,叶片和茎亦可受害。
花染病,病菌一般先侵染已过盛期的残留花瓣、花托或幼果柱头,产生灰白色霉层,然后向幼果或青果发展。
果实染病,主要为害幼果和青果,染病后一般不脱落,发病初期被害部位的果皮呈灰白色水浸状,中期果实的被害部位发生组织软腐,后期在病部表面密生灰色和灰白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胞子梗及分生胞子。
在田间一般植株下部的第1塔(果穗)果*易发病且受害重,植株中上部的果穗相对发病较轻。
叶片染病,发病常在植株下部老叶片的叶缘先侵染发生,病斑呈V字形扩展,并伴有深浅相间不规则的灰褐色轮纹,表面生少量灰白色霉层。
发病末期可使整叶全部枯死,发病严重时可引起植株下部多数叶片枯死。
2.病原病原为灰葡萄抱菌,属知菌亚门葡萄抱属真菌,病菌发育*适温度为20C o-25C。
.分生抱子在温度21b-23C。
时萌发*为有利。
分生胞子抗旱力强,在自然条件下,经过138d 仍具有生活力。
3.防治方法根据保护地番茄灰霉病发生特点,采取以培育无病壮苗为基础,定植后选用高效低毒农药保护以及改进栽培技术等防病控病措施。
1.调节棚室环境条件,进行棚室变温管理采用双重覆膜、膜下灌水的栽培措施。
根据天气情况,要及时开棚通风,合理放风,降低棚室内湿度。
发病初期控制灌水,灌水后及时放风排湿。
如果是晴好天气,可把开棚放风时间适当推迟,保证在1个昼夜即24小时之内,有一段时间棚温可升至30C。
以上,这个温度对番茄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同时可抑制番茄灰霉病菌的发生发展。
阴天也要开棚放风,通风换气,有效降低棚内湿度。
2.轮作换茬要尽量避免在同一大棚内多年连续栽种番茄、草莓等易感灰霉病的作物。
可与其他蔬菜实行2・3年轮作。
茄科蔬菜主要病虫害及防治茄科蔬菜包括茄子、辣椒、番茄等,这些蔬菜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本文将介绍茄科蔬菜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帮助菜农们更好地保护茄科蔬菜的生长。
一、主要病虫害1、猝倒病:猝倒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茄科蔬菜的苗期。
病菌侵染植株后,会导致苗株猝倒、萎缩,甚至死亡。
猝倒病的发生与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因素有关。
2、立枯病:立枯病也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植株生长后期。
病菌侵染后,会导致植株叶片枯萎、脱落,甚至全株死亡。
立枯病的发生与土壤湿度、酸碱度等因素有关。
3、病毒病:病毒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主要发生在茄科蔬菜的生长前期。
病毒侵染后,会导致植株叶片出现花斑、畸形、萎缩等症状,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和产量。
病毒病的发生与传毒昆虫、人为操作等因素有关。
4、蚜虫: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茄科蔬菜的叶片和果实。
蚜虫吸取植株汁液后,会导致叶片皱缩、果实畸形,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和产量。
蚜虫的发生与气候、季节等因素有关。
5、红蜘蛛:红蜘蛛是一种螨类害虫,主要危害茄科蔬菜的叶片和果实。
红蜘蛛刺吸植株汁液后,会导致叶片出现黄斑、萎缩、脱落等症状,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和产量。
红蜘蛛的发生与气候、季节等因素有关。
二、防治方法1、猝倒病:加强苗期管理,控制土壤湿度和温度,避免过度浇水或过度施肥。
在播种前,可以使用适量的生石灰或硫酸铜进行土壤消毒。
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适量的百菌清或甲基托布津进行喷洒防治。
2、立枯病:加强土壤管理,避免过度浇水或过度施肥。
在播种前,可以使用适量的生石灰或硫酸铜进行土壤消毒。
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适量的甲基托布津或氟硅唑进行喷洒防治。
3、病毒病: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和病株残体。
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适量的病毒灵或盐酸病毒唑进行喷洒防治。
同时,可以使用适量的昆虫生长调节剂等控制传毒昆虫的数量。
4、蚜虫:在蚜虫发生初期,可以使用适量的吡虫啉或啶虫脒进行喷洒防治。
茄子灰霉病发生与防治作者:暂无来源:《吉林蔬菜》 2013年第4期随着茄子保护地栽培面积迅速扩大,茄子灰霉病已日趋严重。
该病发生早,传播快,受害重,已经成为茄子生产中的重要病害。
1 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花及果实。
叶片染病,多在叶面或叶缘产生近圆形至不规则形或“V”形病斑,初呈褐色水渍状,沿叶脉扩展,后期病斑中央开裂,湿度大时长出灰色霉状物,当病斑扩展到叶柄上时,造成叶柄折断。
果实染病一般不脱落,有时产生黑色颗粒状菌核。
2 发病条件在温室或露地主要靠分生孢子飞散传播。
春季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菌丝体上长出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该菌喜低温高湿,最适感病期为始花至坐果期,相对湿度80%以上开始发病,高于90%进入发病高峰期,低于70%不利其发病。
露地阴雨连绵,光照不足,气温偏低灰霉病严重发生,采种果实受害尤重。
保护地连作多年,种植密度大,管理跟不上,有机肥不足,氮肥偏多,放风不及时均易造成灰霉病流行。
3 防治方法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从生态及农业栽培措施和化学防治几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1)选用耐低温弱光茄子品种。
(2)生态防治。
上午棚温升到30℃时开始放风,中午和下午继续放风,保持棚温23℃左右,降低湿度,当棚温降到20℃时关闭通风口,使夜间温度保持在15℃左右,阴天也要通风,通过温湿度调节降低叶片和果实结露量和结露持续时间预防灰霉病的发生。
(3)实行苗床消毒,培育无病壮苗,加强光温、肥水调节等苗期管理工作。
增施腐熟有机肥,注意调节磷钾比例。
合理灌溉,浇水时间改在上午,采用双垄覆膜、膜下灌水或滴灌等栽培方式,移栽前施足基肥,移栽后进行地膜覆盖,阻止土壤中病菌的传播。
在增加土温的同时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空气湿度,减少灰霉病的发生和侵染。
(4)带药蘸花。
先配好3千克蘸花药液然后加入2.5%咯菌腈悬浮剂10毫升或1%的40%嘧霉胺或50%乙烯菌核利进行蘸花或涂抹,使花器均匀着药。
(5)发病初期喷洒50%多·福·乙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干悬浮剂8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1 200倍液、20%丙环唑微乳剂3 000倍液。
一、单选择题(下面各题中有四种答案,将正确答案之代表字母填在横线上)1、构成稻瘟病常发区的基本条件是 C 。
a.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 b.旬平均气温20℃以上,阴湿多雨c.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雾多,日照少d.病菌越多容易2、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策略是 B 。
a.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b.以药剂防治为主,辅以栽培措施c.加强肥水管理d.种子处理3、水稻白叶枯病叶枯型(普通型)的症状特点是 A 。
a.病斑从叶缘和叶尖发展成长而宽的枯斑,常见蜜黄色珠状菌脓b.病斑细而短,全叶分布c.病斑细而长,菌脓少而大d.病斑半透明,油浸状4、小麦赤霉病菌以子囊孢子侵染穗部的方式是 A 。
a.子囊孢子先在残余的花药上萌发,然后由此侵入颖片和子房b.子囊孢子萌发后先侵入颖片,然后扩展到子房c.子囊孢子从颖片直接扩展到子房d.子囊孢子直接侵入穗轴5、玉米大斑病的分生孢子形态上的主要特点为 B 。
a.孢子约弯曲,脐点平截 b.孢子平直,脐点突出c.孢子弯曲,脐点突出 d.孢子平直,脐点平截6、玉米丝黑穗病的典型症状特点为 C 。
a.局部侵染,果穗和雄花变为黑粉b.局部侵染,叶部和茎秆产生黑粉苞c.系统侵染,在果穗和雄花上形成黑粉,仅残留维管束d.系统侵染,全株各器官均产生黑粉苞7、马铃薯病毒和防治策略是 D 。
a.防治蚜虫,加强栽培管理b.经常性换种c.以药剂防治为主 d.生产和使用无毒种薯8、防治红薯黑斑病的关键措施,在南方为 B 。
a.药剂浸种b.用高温大屋窖方法贮藏 c.防治地下害虫d.田间药剂防治9、油菜菌核病菌的主要越冬场所为 D 。
a.以菌核在茎秆中 b.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c.以休眠菌丝在病残体中d.以菌核在土壤中10、就全国而言,小麦条锈菌可能的越夏地方是 A 。
a.甘肃的陇南、陇东、青海东部、四川的甘孜、阿坝以及雅安的高山区b.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c.海拔较高的地方d.西北地区11、稻瘟病的传播方式为 B 。
a.雨水传播 b.空气传播 c.昆虫传播 d.农事活动12、水稻白叶枯病菌的侵入方式为 C 。
茄子灰霉病的症状识别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茄子灰霉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茄子生产的病害,一般该病发病率能够达到15%~20%,严重时能够超过50%,甚至达到100%,给农户们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也严重阻碍了茄子种植产业的发展。
那么,茄子灰霉病主要有哪些症状表现?农户们该如何做好茄子灰霉病的防治工作呢?本文将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1、茄子灰霉病症状识别此病可为害叶、茎和果实。
叶片发病时,在叶缘处及叶片中部形成水浸状浅褐色病斑,扩展后呈圆形、椭圆形,茶褐色,后期发展成带有浅褐色轮纹的大型病斑,湿度大时,病斑上密布灰色霉层,严重的大斑连片,致整叶枯死。
果实被害多发生在成株期,主要为害门茄和对茄。
在幼果顶部和果蒂附近产生水浸状褐色病斑,扩大后呈暗褐色,凹陷腐烂,表面产生不规则轮纹状,后期病部生很厚的灰色霉层,失去食用价值。
发生重时,茎秆、叶柄也可发病。
茎秆发病往往与整枝打杈形成的伤口有关,产生褐色病斑并向周围扩展,湿度大时长出灰霉,病斑扩展后可使其上部及附近的枝杈死亡,严重时导致整个植株萎蔫、坏死。
其叶、茎、花、果实表现症状为:1.1叶茄子灰霉病大多数在叶面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轮纹斑,初期、中期为浅黄色或褐色水浸状,湿度大的条件下病斑处会长出灰色霉状物。
1.2茎茎秆染病也可产生褐色水浸状病斑,发病初期产生水渍状小斑,扩展后呈长椭圆形,淡褐色,在湿度大的条件下表面会着生灰白色霉层,有时病原菌会直接侵染茎基部,严重时病斑常常环绕茎部1周,使茎部腐烂、变细、坏死,最后导致整个植株萎蔫、坏死。
1.3花病原菌对花器的侵染多发生在柱头、花瓣边缘,侵入后形成黄色或褐色病斑,后期向花托蔓延,严重时整个花朵萎蔫、腐烂,长出霉层。
1.4果实分4种类型:(1)在幼果果蒂周围局部产生灰色霉层,进一步发展到果肩和其他部位。
(2)通过幼果柱头进行传染,呈水浸状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后呈黄褐色,表面产生灰色霉层,在适宜的条件下向果脐扩散。
(3)直接侵染萼片,引起果蒂部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