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3单元2、《凹陷的保鲜膜》同步练习(附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3.44 KB
- 文档页数:2
新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练习准备单元《食品保质期的研究》知识点:1.同类食品,包装不同,保质期也可能不同。
2.同类包装,类别不同,保质期也可能不同。
3.罐装食品保质期长,塑料包装的食品保质期短。
练习题:1.泡椒凤爪属于( )食品。
A.肉类B.面类C.蔬菜类2.下列食品中,保质期最长的是( )A.塑料包装的饼干B.塑料包装的酸奶C.塑料包装的香肠3.下列与食品保质期无关的是( )A.食品类别B.包装方式C.食品价格4.食品是2019年12月4日生产的,保质期为一年,在( )食用是最佳时间。
A.2020年1月10日B.2020年12月4日C.2020年12月12日答案:AACA第一单元《运动》知识点:1.我们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一个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2.一定的时间里,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运动了。
3.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
速度=距离÷时间5.常用的速度单位有米/秒、千米/时等。
“米/秒”,读作“米每秒”,表示每秒移动了多少米。
有时还写作“m/s”。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6.统计图比统计表更直观。
7.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前进、后退、转弯、旋转、滚动、摆动、振动、绕圈等。
8.运动的物体撞击静止的物体能够发出声音,或者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使本来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9.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有时也会给人体带来巨大的伤害。
比如,飞出的箭能伤人,运动的汽车能造成交通事故。
安全带、安全气囊能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减轻车内人员受到的伤害。
10.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物体发出声音,太阳发出光和热,电池产生电……练习题:1.在相同一段距离内,物体运动的时间()速度快。
A.少B.多C.无法判断2.在一定时间内,物体的()变了,我们说物体运动了。
A.大小B.形状C.位置3.弹珠实验说明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目录准备单元 (3)食品保质期的研究 (3)第一单元运动 (7)1 物体的运动 (7)2 运动的快慢 (9)3 速度的测量 (12)4.运动的形式 (14)5 运动与能量 (16)第二单元岩石石与矿产 (18)1 玩石头 (18)2不一样的岩石 (20)3岩石的组成 (23)4岩石与生活 (25)5矿产资源 (27)第三单元冷与热 (29)1 乒乓球复原了 (29)2凹陷的保鲜膜 (35)3给水加热 (39)4 水去哪儿了 (44)5 小水珠从哪儿来 (49)第四单元人体的呼吸竒官 (53)1.我们需要呼吸 (53)2.我们的呼吸竒官 (56)3.肺是怎样呼吸的 (58)4 呼吸与运动 (60)5 保护呼吸竒官 (63)第五单元人体的消化竒官 (66)1 一次神奇的旅行 (66)2 口腔“历险记” (70)3 胃中奇遇记 (74)4 蜿蜒的旅行 (79)5 保护消化竒官 (82)反思单元 (86)伟大的命名者 (86)复习资料 (88)第一单元声音 (88)第二单元呼吸和消化 (92)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98)新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练习 (101)准备单元食品保质期的研究【教学分析】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包装,利用统计图表记录、整理、呈现调查结果,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得出食品的保质期与食品的制作原料、包装方式之间的关系的结论,着重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道食品保质期长短与包装类别、食品原料等因素有关。
2.经历对食品保质期的探究,着重培养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的方法和能力。
3.在研究食品保质期的过程中,养成关注食品包装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利用统计表和统计图处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小组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各种各样的食品包装。
教师准备:各种各样的食品包装、多媒体课件等。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2《凹陷的保鲜膜》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覆盖有保鲜膜的碗从冰箱里拿出来,发现保鲜膜凹陷了,主要原因是()。
A.碗里的空气受冷体积收缩B.保鲜膜被冻变形了C.碗受冷收缩2.做空气遇冷实验时,装空气的针筒()。
A.敞开B.密闭C.都可以3.覆盖有保鲜膜的不锈钢碗从冰箱里拿出来,发现保鲜膜凹陷了,主要原因是()。
A.碗热胀冷缩B.保鲜膜被冻变形了C.保鲜膜下的空气热胀冷缩4.实验小学的小莹同学用矿泉水瓶接了学校的温水,喝了半瓶后拧紧瓶盖,一段时间后,发现矿泉水瓶变瘪了,这是因为()。
A.瓶中的水遇冷体积缩小B.瓶中的空气遇冷体积缩小C.瓶中的水和空气遇冷体积缩小5.将下图中的空烧瓶放入热水中,仔细观察,我们将会看到()。
A.烧杯中有气泡冒出B.烧杯里的导管中水柱上升C.没有任何现象二、判断题6.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三、填空题7.保鲜膜放在冰箱里凹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8.寒暑表在早晨和中午的实数,寒暑表在早晨气温较低时液柱比较( )(选填“长”或“短”),是因为液体遇冷( ),在中午气温较高时液柱比较( )(选填“长”或“短”是因为液体遇热( )。
参考答案:1.A【详解】物体一般都具有遇热膨胀、遇冷收缩即热胀冷缩的性质。
覆盖有保鲜膜的不锈钢碗从冰箱里拿出来,发现保鲜膜凹陷了,主要原因是冰箱里的温度较低,保鲜膜下的空气遇冷收缩导致的。
2.B【详解】一般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缩小,我们将这种现象叫热胀冷缩。
做空气遇冷实验时,装空气的针筒密闭,可以观察体积的变化,所以B符合题意。
3.C【详解】物体一般都具有遇热膨胀、遇冷收缩即热胀冷缩的性质。
覆盖有保鲜膜的不锈钢碗从冰箱里拿出来,发现保鲜膜凹陷了,主要原因是冰箱里的温度较低,保鲜膜下的空气遇冷收缩导致的。
《凹陷的保鲜膜》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简介本次作业的主题是“凹陷的保鲜膜”,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保鲜膜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变化,理解凹陷现象的成因,并探讨保鲜膜对食物保存的作用。
二、作业目标1. 了解保鲜膜的主要成分和性质;2. 观察实验现象,掌握凹陷现象的成因;3. 探讨保鲜膜在食物保存中的应用价值。
三、实验材料1. 保鲜膜2. 碗3. 面包4. 水果四、实验步骤1. 将保鲜膜平铺在桌面上,观察其表面是否平整;2. 将碗放置在保鲜膜上方,将保鲜膜覆盖在碗上,并轻轻按下;3. 观察保鲜膜与碗接触的区域是否出现凹陷现象;4. 将面包和水果分别用保鲜膜包裹,并观察保存效果。
五、实验分析1. 保鲜膜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弹性;2. 凹陷现象的成因主要是碗的重量使保鲜膜发生形变;3. 保鲜膜的包裹能有效延缓食物氧化变质的速度,提高食物的保存时间。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保鲜膜的性质和应用,理解凹陷现象的形成原理,培养观察、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七、延伸学习1. 讨论保鲜膜的环保性能和回收利用方法;2. 探究不同类型保鲜膜的特性和功能;3. 设计保鲜膜在食品包装中的创新应用。
以上为《凹陷的保鲜膜》作业设计方案,欢迎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探索科学奥秘!第二课时一、作业设计背景《凹陷的保鲜膜》是一部讲述人类情感与家庭关系的独立电影,讲述了一个被时光冲刷的家庭在陷入破碎的边缘后如何重新找回彼此的故事。
通过观影,学生可以深入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孝道、亲情、爱情等主题,并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情感认知和价值观。
二、主要目标1.了解电影《凹陷的保鲜膜》的主要情节和角色,理解影片背后的主题和寓意;2.通过分析电影中的家庭关系和情感表达,提升学生对家庭重要性和人际关系的认识;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情感表达能力,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三、作业设计内容1. 观影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看完电影《凹陷的保鲜膜》,并做好心理准备以及准备好笔记本,以便记录观影过程中的感想和思考。
新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练习1/18准备单元《食品保质期的研究》知识点:1.同类食品,包装不同,保质期也可能不同。
2.同类包装,类别不同,保质期也可能不同。
3.罐装食品保质期长,塑料包装的食品保质期短。
练习题:1.泡椒凤爪属于( )食品。
A.肉类B.面类C.蔬菜类2.下列食品中,保质期最长的是( )A.塑料包装的饼干B.塑料包装的酸奶C.塑料包装的香肠3.下列与食品保质期无关的是( )A.食品类别B.包装方式C.食品价格4.食品是2019年12月4日生产的,保质期为一年,在()食用是最佳时间。
A.2020年1月10日B.2020年12月4日C.2020年12月12日答案:AACA第一单元《运动》知识点:1.我们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一个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2.一定的时间里,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运动了。
3.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
速度=距离÷时间5.常用的速度单位有米/秒、千米/时等。
“米/秒”,读作“米每秒”,表示每秒移动了多少米。
有时还写作“m/s”。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6.统计图比统计表更直观。
7.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前进、后退、转弯、旋转、滚动摆动、振动、绕圈等。
8.运动的物体撞击静止的物体能够发出声音,或者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使本来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9.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有时也会给人体带来巨大的位害下一篇比如,飞出的箭能伤人,运动的汽车能造成交通事故。
安全带、安全气囊能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减轻车内人员受到的伤害。
10.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物体发出声音,太阳发出光和热,电池产生电…·练习题:1.在相同一段距离内,物体运动的时间()速度快。
3/18A.少B.多C.无法判断2.在一定时间内,物体的()变了,我们说物体运动了。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3单元课课练及单元测试卷(附答案)第三单元冷与热1.乒乓球复原了基础训练一、拾遗补缺1.空气受热后体积会_____________。
2.物体的状态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空气实验中,针筒放入热水中后,活塞开始_____________移动。
二、火眼金睛1.瘪了的乒乓球放进热水中复原的原因是( )A.水中的空气进入乒乓球,使乒乓球鼓了起来B.热水受热膨胀C.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膨胀2.加热空气实验中,读取针筒读数时正确的操作是( )A.视线与液面持平B.仰视液面C.俯视液面三、能谋善断1.加热空气实验中,我们需要用到烧杯是为了加热热水。
( )2.固体和液体受热后体积并不会像气体那样发生膨胀。
( )科学探究瘪了的乒乓球能复原是因为乒乓球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了,液体和固体也有这样的性质吗?让我们一起做下面的实验吧!把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填写在表格中。
如图所示,将平底玻璃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玻璃管中液柱高度的变化情况。
①常温状态下玻璃管中液柱高度。
②放人热水后。
分别观察铜球是否可以穿过铜环。
①常温下的铜球。
②用酒精灯炙烤过的铜球2 凹陷的保鲜膜基础训练一、拾遗补缺1.一般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______________,我们将这种现象叫作______________。
2.水遇冷实验中,放入冰水中后玻璃管中的液面______________。
3.常温时,铜球刚好能通过铜环。
将铜环冷冻一段时间后,铜球______________(能/不能)穿过铜环。
这是因为铜环遇冷后______________。
二、火眼金睛1.做空气遇冷实验时,装空气的针筒( )A.敞开B.密闭C.都可以2.自行车爆胎现象多发生在( )A.夏季B.冬季C.秋季三、能谋善断1.温度计里的水银会随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从而显示出不同的刻度。
( )2.不同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
准备单元 食品保质期的研究一、1. C 2. B 3. C 4. C 5. C二、1.通常经历8个环节。
(回答合理即可)2.使用统计表、统计图、比较、分类等。
第一单元 运 动1 物体的运动一、1.位置 2. 5二、1.A 2.C 3.C 4.B 5.C2 运动的快慢二、1.C 2.C 3.A 4. B 5.C三、1-B 2-C 3-E 4-D 5-A3 速度的测量二、1.B 2.A 3.C 4.C 5.C三、他们从文峰塔到羑里城没有超速。
[方法一]估算: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每分钟行驶1千米。
如果用时19分钟路程超过19千米,就是超速。
他们行驶了15千米,小于19千米,所以没有超速。
[方法二]计算:15÷(19÷60)≈47.4(千米/时)。
47.4<60,故没有超速。
4 运动的形式二、1.A 2.B 3. B 4. B 5.A5 运动与能量二、1.C 2.A 3. C 4. C 5.B 6. B三、1-B 2-F 3-E 4-A 5-D 6-C单元回顾参考答案(本处仅提供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的跑得快。
方法二:先到达终点的跑得快,因为相同的距离,时间短的跑得快。
2.(1)要点:烟的方向竖直向上,可以判断没有风(风力0级)。
小旗飘扬,可能是小车运动造成的,也可能是风吹动的。
因为今天没有风,所以判断甲、乙小车都是运动的。
(2)画图:原点位置、箭头长度不做要求,用箭头表示方向即可。
要点:小旗飘扬的方向与小车运动的方向相反。
第二单元 岩石与矿产1 玩石头二、A、B、C、D、F、G、I三、1.C 2.A 3. B 4.C 5.B2 不一样的岩石二、1-C、D 2-A 3-B三、1.A 2.B 3. C 4.A3 岩石的组成二、1.B 2.A 3.C 4.B 5.A 6.C三、1. (1)- B(2)- C (3)-A2.(1)- B (2)- C(3)-D(4)-A4 岩石与生活二、(花岗岩)雕塑 建筑材料 装修材料 (大理岩)建筑材料 装修材料 雕塑 (砂岩)削磨工具 建筑材料 生活工具三、1. A 2. C 3. B 4. C 5. C5 矿产资源二、1.A 2. B 3. C 4. A 5. B 6. A 7. C8. C 9. C单元回顾二、1-A 2-C 3-B 4-E 5-D单元检测一、1.A 2.C 3.B 4.A 5.B 6.A 7.C 8.A9.C 10.B 11.C三、1.(1)要点:相同的距离,比时间,时间短的跑得快。
《凹陷的保鲜膜》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保鲜膜的用途和原理。
2. 帮助学生掌握凹陷的保鲜膜的制作方法。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保鲜膜的作用和原理。
2. 凹陷的保鲜膜的制作方法。
3. 实践操作:制作凹陷的保鲜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展示保鲜膜的作用和原理,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保鲜膜的作用和原理,以及凹陷的保鲜膜的制作方法,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3. 操作实践(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指导他们制作凹陷的保鲜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制作展示(2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凹陷的保鲜膜,鼓励他们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 总结反思(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反思进修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的地方。
四、教学评判:1. 通过学生的制作展示和教室表现,评判学生对保鲜膜的理解和制作技能。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室活动,提高他们的进修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3. 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息提高自己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保鲜膜、水、颜料、画笔等制作凹陷的保鲜膜所需材料。
2. PPT课件、视频资料等辅助教学资源。
六、教学方法:1. 手工制作: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凹陷的保鲜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进修: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凹陷的保鲜膜的制作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认识。
七、教学效果评估:1. 学生制作的凹陷的保鲜膜符合要求,达到预期效果。
2. 学生在教室上积极参与讨论和展示,表现出良好的进修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生能够理解保鲜膜的作用和原理,掌握凹陷的保鲜膜的制作方法,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我发现学生对凹陷的保鲜膜的制作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实践操作中展现出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冷与热检测卷(2套)含答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冷与热检测卷(一)一、选择题1.买来的罐头打不开时,我们可以采用()的方法打开。
A.用力拧B.用工具砸开C.用热水烫一下2.实验小学的小莹同学用矿泉水瓶接了学校的温水,喝了半瓶后拧紧瓶盖,一段时间后,发现矿泉水瓶变瘪了,这是因为()。
A.瓶中的水遇冷体积缩小B.瓶中的空气遇冷体积缩小C.瓶中的水和空气遇冷体积缩小3.把冷热两块玻璃片,同时分别盖在盛有温水的烧杯上,玻璃片上有水滴生成的是()A.热玻璃片B.冷玻璃片C.都有4.把开水倒入水杯,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水面会()。
A.下降B.上升C.不变5.下列现象属于蒸发的是()。
A.春天冰雪融化B.手上的水消失了C.水烧开时冒出白烟6.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
A.温度计下端可以碰到烧杯底部B.读数时为了方便,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的水C.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持平7.有时候在早晨我们能看到很多雾,这些雾是()A.水蒸气B.小水珠C.固态颗粒8.下列不属于热胀冷缩现象的是()。
A.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了B.埃菲尔铁塔在冬天比夏天矮C.测体温时温度计的液柱受热上升9.太阳出来后,路面上的积水慢慢变干,是因为()。
A.地面上的水部分慢慢地渗入地下,一部分变成了水蒸气,所以地面变干了B.地面上的水被风吹走了,所以地面慢慢变干C.地面上的水全部变成了水蒸气,所以地面慢慢变干了10.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壁上有水珠,水珠形成的原因是()A.饮料瓶中的饮料从饮料瓶壁渗出来B.饮料瓶中的饮料从饮料瓶口溢出来C.空气中的水蒸气碰到冷的饮料瓶变成的11.水沸腾后,如果熄灭酒精灯,那么会出现的现象是()。
A.水会继续沸腾很长一段时间B.水中的气泡变少了C.白烟不见了12.衣服上的水蒸发的快慢与()有关。
1温度 2衣服颜色 3衣服大小 4通风大小 5是否加热A.145B.124C.2313.把甲、乙两支温度计放入与室温相同的水中,然后把乙取出、甲继续停留在水中。
从生活中探究在兴趣中发展——大象版小学科学《凹陷的保鲜膜》教学设计《凹陷的保鲜膜》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凹陷的保鲜膜》一课选自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本单元以“冷与热”为实验和探究的主题,共安排了“乒乓球复原了”、“凹陷的保鲜膜”、“给水加热”、“水去哪儿了”、“小水珠从哪儿来”五个子课题。
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上节课已验证物体受热膨胀的性质,本节课将继续探究物体遇冷收缩的性质。
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引导学生思考保鲜膜凹陷的原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验证实验的环节已有了解,教师应强化该方法和步骤,继续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作出解释。
通过上节课“热胀”的学习,学生较容易利用逆向思维模仿设计出本节课“冷缩”的实验方案。
教材给出了详细的图解步骤,旨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并记录。
通过比较、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概括出结论。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求知欲强,有一定的资料搜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在与小组的合作交流过程中,能根据现象提出假设,模仿设计简单的实验过程,并得出结论,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1.能够描述气体、固体、液体遇冷后的变化;知道一般情况下,物体遇冷后体积会收缩。
2.能够在教师引导下,分析、比较实验现象,并用归纳、概括的思维方法得出实验结论。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的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并在教师引导下体会感受探究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够描述气体、固体、液体遇冷后的变化;知道一般情况下,物体遇冷后体积会收缩。
教学难点:能够在教师引导下,分析、比较实验现象,并用归纳、概括的思维方法得出实验结论。
四、教学准备在教学前将学生分成了6组,每小组6人,其中组长1人。
实验材料:实验用针筒(带软塞)、烧瓶、烧杯、密封塞、玻璃导管、冰水、记号笔、铜球、铜环、实验方案记录单。
实验地点:教室或实验室。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猜想1.同学们,在这个炎热的夏天,37、8度的高温天气,你最想吃什么?学生回答。
参考答案(本处仅提供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准备单元 食品保质期的研究一、1.C 2.B 3.B 4.C 5.A二、1.(1)统计表 (2)统计表 统计图2.比较第一单元 运动1 物体的运动一、1.位置 2. 5二、1.C 2.B 3.A 4.A 5.C三、示例:沿旗杆上升的国旗 直线运动 竖直下落的苹果 直线运动 摆动的秋千 曲线运动 行驶的过山车 曲线运动2 运动的快慢二、1.C 2.A 3.B 4. C 5.B三、1-B 2-C 3-E 4-D 5-A3 速度的测量二、1.B 2.B 3.C 4.C 5.C三、他们从文峰塔到羑里城没有超速。
(方法一)估算: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每分钟行驶1千米。
如果用时19分钟路程超过19千米,就是超速。
他们行驶了15千米,小于19千米,所以没有超速。
(方法二)计算:15÷(19÷60)≈47.4(千米/时)。
47.4<60,故没有超速。
4 运动的形式二、1.A 2.B 3. B 4. B 5.A三、前进 旋转、滚动 转动 前进5 运动与能量二、1.C 2.B 3. A 4. C 5.C三、1-B 2-F 3-E 4-A 5-D 6-C单元回顾一、÷二、1. 路程÷时间 2. 18.56秒单元作业一、1. C 2. B 3. B 4. C 5. C 6. A 二、1-D 2-A 3-C 4-B 三、1. B 2. C3. 如果碰到正在跑步的同学,会产生撞击,而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撞击可能会造成身体的伤害。
第二单元 岩石与矿产1 玩石头二、1.A 2.A 3. B 4.C 三、A、B、C、D、F、G、I2 不一样的岩石二、1. B 2.C 3. A 4.A 三、1-C、D 2-A 3-B3 岩石的组成二、1.C 2.B 3.B 4.C三、1. (1)- B (2)- C (3)-A 2.(1)- A (2)- B (3)- D (4)- C岩石名称特征用途石灰岩青灰色或褐色,颗粒很细,较软烧制石灰、生产水泥页岩红褐色或灰色,薄层状结构,较软生产瓷砖、陶瓷砾岩杂色,含有粗大的颗粒,较硬建筑材料4 岩石与生活二、1. A 2. B 3. C三、1. × 2. × 3. × 4.√ 5. ×四、1. 建筑材料 2. 工艺品 3.生产工具5 矿产资源二、1. C 2. A 3. A 4. B三、黄铁矿 盐晶 金刚石 石墨 石英 石膏单元回顾一、二、1. 颜色 软硬度 颗粒大小 2. 思维导图 矿产资源档案单元作业一、1. C 2. B 3. C 4. C 5. A 6. C 二、1. ② 2.①3.①号岩石属大理岩,②号岩石为砂岩,③号岩石为花岗岩。
《凹陷的保鲜膜》导学案一、导入在我们平时生活中,保鲜膜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物品,用来包裹食物,保持食物的新鲜。
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无意候保鲜膜会出现凹陷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二、目标1. 了解保鲜膜的作用和原理。
2. 探究保鲜膜凹陷的原因。
3. 提出解决保鲜膜凹陷问题的方法。
三、导入问题1. 你有没有遇到过保鲜膜凹陷的情况?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 保鲜膜是如何起到保鲜作用的?3. 你觉得保鲜膜凹陷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四、进修过程1. 保鲜膜的作用和原理保鲜膜是一种由聚乙烯制成的薄膜,具有优异的抗拉伸性和密封性。
它可以包裹食物,阻止食物与外界空气接触,延长食物的保鲜时间。
保鲜膜的原理是通过隔绝氧气,减少食物与空气接触,从而延缓食物的氧化变质。
2. 保鲜膜凹陷的原因保鲜膜凹陷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变化和内部气体的膨胀。
当食物被加热或置于温暖环境中时,内部的气体会膨胀,导致保鲜膜凹陷。
此外,如果在包裹食物时没有将空气挤出,也会导致保鲜膜凹陷。
3. 解决保鲜膜凹陷问题的方法为了不保鲜膜凹陷,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在包裹食物时,尽量将空气挤出,确保保鲜膜贴合食物表面。
- 在加热食物后,等待食物冷却后再包裹,避免内部气体膨胀。
- 选择质量好的保鲜膜,具有良好的抗拉伸性和密封性。
五、总结通过本次进修,我们了解了保鲜膜的作用和原理,探究了保鲜膜凹陷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可以遵循这些方法,有效避免保鲜膜凹陷的情况发生,保持食物的新鲜。
六、拓展你还可以进一步探究其他保鲜方法,比如真空保鲜袋、密封罐等,了解它们的原理和适用情况。
同时,也可以尝试制作自己的保鲜膜,了解更多关于食物保鲜的知识。
希望你能在平时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让食物保持更长时间的新鲜。
《凹陷的保鲜膜》导学案一、导入引言在我们平时生活中,保鲜膜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物品,用于保持食物的新鲜和防止氧化。
然而,你是否曾想过,为什么无意候从冰箱里拿出来的保鲜膜会出现凹陷呢?这个现象背后是否隐藏着一些有趣的科学原理呢?通过今天的进修,我们将一探究竟。
二、目标设定1. 了解保鲜膜的基本结构和用途。
2. 掌握保鲜膜在不同环境下的物理特性。
3. 理解凹陷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三、知识讲解1. 保鲜膜的基本结构和用途保鲜膜通常由聚乙烯等塑料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密封性。
它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包裹食物,防止食物与外界空气接触,延长食物的保鲜时间。
2. 保鲜膜的物理特性保鲜膜在不同环境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物理特性。
在低温环境下,保鲜膜会变得硬而脆,容易出现凹陷现象;而在高温环境下,保鲜膜则会变得柔软,容易拉伸。
3. 凹陷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当保鲜膜处于低温环境下时,塑料分子会因为受到冷却而变得紧密排列,导致保鲜膜整体变硬。
而当外部施加力量时,保鲜膜无法像在常温下那样塑性变形,而是容易出现凹陷。
四、实践操作1. 实验一:观察保鲜膜在低温环境下的表现材料:保鲜膜、冰箱步骤:将保鲜膜放入冰箱中冷藏一段时间,观察其在低温环境下的变化。
2. 实验二:观察保鲜膜在高温环境下的表现材料:保鲜膜、热水步骤:将保鲜膜放入热水中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其在高温环境下的变化。
五、讨论总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看到保鲜膜在低温环境下会出现凹陷的现象,而在高温环境下则会变得柔软。
这是因为保鲜膜在不同温度下的物理特性不同,导致其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保鲜膜的特性,也可以学到一些关于材料科学的知识。
六、拓展延伸1. 你还可以尝试在不同温度下观察其他塑料制品的表现,比较它们的物理特性。
2. 了解更多关于塑料材料的知识,探讨其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应用。
通过今天的进修,我们不仅了解了保鲜膜的基本结构和用途,还深入探讨了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物理特性。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三单元冷与热
2 凹陷的保鲜膜
基础训练
一、拾遗补缺
1.一般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______________,我们将这种现象叫作______________。
2.水遇冷实验中,放入冰水中后玻璃管中的液面______________。
3.常温时,铜球刚好能通过铜环。
将铜环冷冻一段时间后,铜球______________(能/不能)穿过铜环。
这是因为铜环遇冷后______________。
二、火眼金睛
1.做空气遇冷实验时,装空气的针筒( )
A.敞开
B.密闭
C.都可以
2.自行车爆胎现象多发生在( )
A.夏季
B.冬季
C.秋季
三、能谋善断
1.温度计里的水银会随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从而显示出不同的刻度。
( )
2.不同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
( )
3.物体热胀冷缩对人们的生活有益无害。
( )
科学探究
暑假的一天,天气晴朗,气温34℃,爸爸想喝啤酒,探探帮爸爸拿啤酒时发现了一些问题,请你帮忙分析。
1.她发现所有的啤酒瓶都没有装满。
这是为什么呢?
2.探探帮爸爸把啤酒放进冰箱冷藏。
过了1小时,探探将啤酒拿岀来,此时瓶内啤酒的体积有什么变化呢?(注:冷藏后啤酒温度在4℃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