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比较高分子取向态、液晶态和结晶态在结构有序性方面的差异性
- 格式:doc
- 大小:378.50 KB
- 文档页数:2
认识晶体与非晶体的结构差异晶体和非晶体是固体材料中两种常见的结构形态,它们在原子排列和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下面将介绍晶体和非晶体的结构特点及其差异。
晶体结构特点晶体是由具有一定周期性排列的原子、离子或分子组成的固体结构。
晶体结构具有以下特点:周期性排列:晶体中的原子或离子以规则的周期性方式排列。
具有晶体面:晶体结构中存在着明确的晶体面和晶体轴。
具有长程有序性:晶体结构在空间中具有长程的有序性。
具有短程无序性:晶体结构中存在一定的短程无序性,即局部结构的无序性。
非晶体结构特点非晶体是指原子、离子或分子的排列是无序的固体结构,缺乏长程有序性。
非晶体结构具有以下特点:无明显的周期性:非晶体结构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无规则周期性。
无晶体面和晶体轴:非晶体结构缺乏明确的晶体面和晶体轴。
具有短程有序性:非晶体结构中存在局部的短程有序性。
缺乏长程有序性:非晶体结构在空间中缺乏长程的有序性。
晶体与非晶体的结构差异晶体和非晶体之间的结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序性差异:晶体具有长程有序性,而非晶体缺乏长程有序性。
周期性差异:晶体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排列,而非晶体的排列无规则周期性。
性质差异:晶体通常具有明确的熔点和结晶过程,而非晶体的熔点较模糊,没有明显的结晶过程。
机械性能差异:晶体通常具有规则的断裂面,而非晶体常表现出无规则的断裂面。
晶体和非晶体在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晶体具有长程有序性和周期性排列,而非晶体则缺乏长程有序性和周期性排列。
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结构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固体材料的特性和性能表现。
简述高分子液晶材料的结构特点0808010229 金俊摘要:液晶相是不同于固相和液相的一种中介相态。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液晶高分子的分类及其结构特点,并用具体例子或者相应结构示意图形象说明。
关键词:液晶高分子、分类、结构引言:液晶高分子(简称LCP)是近几十年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因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而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1。
与普通高分子材料不同,其最大特点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形成液晶态,此时分子排列存在位置上的无序性,但在取向上仍有某种程度的长程有序性。
高分子液晶的研究已成为高分子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高分子液晶材料合成研究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高分子液晶的结构和性能研究产生了极大兴趣,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1 液晶高分子的分类液晶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液体,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晶体的各向异性特征。
现在研究及应用的液晶主要为有机高分子材料。
一般聚合物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取向和平移都有序,将晶体加热,它可沿着2 个途径转变为各向异性液体。
一是先失去取向有序而成为塑晶, 只有球状分子才可能有此表现, 另一途径是先失去平移有序而保留取向有序,成为液晶。
研究表明, 形成液晶的物质通常具有刚性的分子结构,同时还具有在液态下维持分子的某种有序排列所必需的结构因素,这种结构特征常常与分子中含有对位次苯基、强极性基团和高度可极化基团或氢键相联系【2】。
1.1 根据液晶分子结构特征根据刚性部分在分子中的相对位置和连接次序,可将其分成主链型高分子液晶和侧链型高分子液晶。
在高分子液晶中,刚性部分如果处于聚合物主链上,即为主链型液晶;刚性部分如果是由一段柔性链与聚合物主链相连.成梳状,即为侧链型液晶。
在物理化学性质上方面,主链型液晶与侧链型液晶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
1.2 根据液晶形态【3】根据刚性分子链堆砌所形成的物理结构,可分为三种织态结构:即向列型液晶、近晶型液晶和胆甾型液晶(图1)。
在近晶型液晶中,棒状分子形成层状结构,每个分子都垂直于层面或与层面成一定角度排列。
31998204209收稿,1998209210修稿;国家科委基础性研究重大关键项目“高分子凝聚态的基本物理问题研究”的资助高分子液晶态有序性对其结晶过程的影响3陈寿羲 翟华春 金永泽(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0)摘 要 采用退偏振光强度法、SAL S 和POM 测定了高分子液晶态有序微区结构随体系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DSC 法研究具有不同有序微区结构尺寸的液晶态的结晶过程.结果发现,高分子液晶态有序性或有序微区结构是随着体系退火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从相应的不同有序性为起始态进行结晶时,其结晶速率明显不同.并讨论了高分子液晶态的结晶机理.关键词 液晶态,有序微区,结晶过程近年来,随着液晶高分子材料合成研究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液晶高分子结构和性能的研究产生极大兴趣,特别是液晶高分子的相转变的研究已成为一重要的课题.液晶高分子的相转变包括从各向同性态向液晶态的转变和从液晶态向结晶态的转变.已有不少研究工作表明[1~5],液晶态的形成过程也是一个成核控制机制,可以用Avrami 方程描述.但从液晶态熔体结晶的过程与从各向同性熔体结晶不同,因为高分子液晶态形成有序微区结构是一个重要事实.同时发现,由于高分子本体粘度大,高分子液晶态要达到热力学的平衡态需要很长时间,这些有序微区结构将随体系的外界条件不断变化,在实验条件下很难到达真正的平衡态.因此,对作为结晶起始态的液晶态来说,其所形成的有序微区结构或有序性的大小,将对其结晶行为产生显著影响.本工作的目的是研究高分子液晶态中有序微区结构的变化及其对结晶过程的影响.1 实验部分111 实验材料本工作所用的液晶高分子为一种含有柔性间隔链段的热致主链型聚芳酯,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C O θCO O θCH 3OCO θCO _CH 2β8O O]n经DSC 测定其各向异性态转变温度和清亮点温度分别为T m =194℃,T i =245℃.在30℃下,以苯酚和1,1,2,22四氯乙烷(1∶1wt )混合溶剂测定其特性粘数[η]=0137dL/g.第3期1999年6月高 分 子 学 报ACTA POL YM ERICA SIN ICA No.3J une ,1999320112 实验方法采用退偏振光强度法表征液晶高分子液晶态有序性的变化,测试是在营口测试仪器厂生产的JJ Y 21A 型结晶速度仪上进行.将试样夹于两片盖玻片之间,并放在结晶炉中,以10℃/min 的加热速度升温,并记录退偏振光强度随温度的变化过程.利用Olympus BH 22型偏光显微镜观察不同温度下液晶态的织构变化,并照相记录,同时采用小角激光散射(SAL S )法记录液晶态有序微区结构变化的Hv 图样.试样的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是在Perkin 2Elmer DSC 22C 型示差扫描量热计(DSC )上进行,先将试样加热至所选择的温度恒温相应的时间,然后以80℃/min 的降温速度降至162℃进行等温结晶.为避免样品由于多次高温熔化产生变化,每次测定重新更换样品.2 结果和讨论211 高分子液晶态有序程度的表征退偏振光强度法已广泛地应用于研究液晶高聚物的相转变,它是根据透过光强与样品所产生双折射的正比关系,实现对相转变过程结构产生变化的测定.图1显示了试样退偏振光强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由图可见,在液晶高分子T m 以下时,由于试样处于结晶态,偏振光透过的强度较低.同时结晶结构不随温度而改变,因此,在这个温度范围退偏振光强度没有变化.当温度升至T m 以上时,试样的结晶结构开始熔化转变成二维有序的液晶态.这时在某些区域内,分子指向矢相同取向的分子链形成了有序微区结构.但这时有序微区结构较小,而且有序程度较低,所以退偏振光强度较弱.随着温度的升高有序微区Fig.1 Variation of the depolarization intensity with nematic melt temperature结构逐渐变大,即分子链取向的程度增大,其相应的双折射造成退偏振光强度逐渐增加,并出现最大值.当温度继续升高时,有序微区中部分取向的分子链逐渐开始解取向,有序微区逐渐变小,并产生各向同性相.这时体系出现两相共存状态,随着温度继续升高各向同性的含量不断增加,退偏振光强度随之降低.当温度达到其各向同性化温度T i 时,由于全部分子链的解取向,有序微区结构消失,退偏振光强度降到最小.高分子液晶态有序微区结构尺寸随体系温度的变化也可以应用偏光显微镜和小角激光散射法进行定性的表征[6,7].图2为聚芳酯液晶态在不同退火温度下所呈现的织态结构的偏光显微镜照相和其相应的小角激光散射图样.从图2a 可明显地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液晶态中反映有序微区结构的光学织构逐渐变大.图2b 中所对应的小角激光散射图样却随着温度升高而变小,意味着液晶态中分子指向矢有序相关取向的区域(有序微区)随温度升高而长大.这与退偏振光强度法测定的结果完全相对应.以上研究结果证明了,高分子液晶态的有序性或有序微区结构的大小是随着体系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即在不同的处理温度和时间将产生不同的有序性或有序微区大小.1233期陈寿羲等:高分子液晶态有序性对其结晶过程的影响Fig.2 POM micrographs of the texture and corresponding SALS Hv of the samples quenched from the different melt temperaturesa )200℃;b )220℃;c )240℃因此,在液晶高分子从液晶态进行结晶时,必须考虑这种不同有序性的结晶始态对其结晶过程的影响.212 从液晶态等温结晶动力学的研究为了揭示高分子液晶态的有序性对其结晶过程的影响,我们通过改变液晶态退火温度和在同一温度下改变退火时间的两种方法研究了聚芳酯从液晶态速冷到某一结晶温度下的等温结晶过程.21211 液晶态退火温度对其结晶速率的影响 该聚芳酯的结晶温度选定为162℃,试样在液晶态的退火温度分别为210℃、215℃、220℃、225℃、230℃和235℃,以及一个呈现各向同性态的温度260℃,在各温度下的恒温时间均为15min.图3为聚芳酯在不同液晶态温度下退火15min 后等温结晶的DSC 谱图,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先是随着液晶态退火温度的升高,结晶速率逐渐变快.到一定温度后,结晶速率却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反而下降.特别是在各向同性态温度下退火,其结晶速率大幅度降低.从DSC 曲线可以得到不同液晶态退火温度的结晶半时间t 1/2,如用t 1/2对退火温度作图得到如图4所示的曲线.如将DSC 数据用如下Avrami 方程1-X t =exp (-kt n )处理可得等温结晶过程的有关参数,上式取双对数并以lg[-ln (1-X t )]对lg t 作图可得一组直线如图5所示,从图中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可以计算Avrami 指数n 和结晶速度常数k 值.试样在162℃下从不同液晶态温度结晶过程的一些参数列于表1中.比较图4与图1可以发现,二者的变化规律是同步的.结晶加快的温度区域对应于退偏振光强度增大的温度区域,而结晶速度变慢的温度则对应于退偏振光强度减弱的温度.这些结果充分说明了,高分子液晶态的有序性对其结晶速率有很大的影响,即有序性或有序微区越大,其结晶速率越快.223高 分 子 学 报1999年Fig.3 DSC traces of the aromatic polyester during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at 162℃from different melttemperatures(1)210℃;(2)215℃;(3)220℃;(4)225℃;(5)230℃;(6)235℃;(7)260℃Fig.4 Half 2time of crystallization versus nematic melt temperatures during crystallization at 162℃Fig.5 Plots of lg[-ln (1-X t )]versus lg t of thearomatic polyester during 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at 162℃from different nematic temperatures1)210℃;2)215℃;3)220℃;4)225℃;5)230℃;6)235℃;7)260℃T able 1 The crystalline parameters of the sample crystallized from different temperatures of nematic meltMelt temperature(℃)t 1/2(min )n k (min -1)2106.2 4.0 4.61×10-42154.3 4.2 1.73×10-32203.04.3 6.15×10-32252.8 4.5 6.73×10-32304.0 4.5 1.35×10-32358.4 4.4 5.94×10-526025 3.8 3.42×10-621212 不同热处理时间对其结晶速率的影响 高分子液晶态的有序性或有序微区大小除了与液晶态的退火温度有关外,还与热处理的时间长短有关.在同一个退火温度下,随着热处理时间加长,有序微区也逐渐增大.图6为聚芳酯在215℃下经不同热处理时间呈现出的光学织构的偏光显微镜照相,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加长,有序微区结构不断增大.因此,对其结晶过程也会有影响.图7为试样在215℃经不同热处理时间后在162℃下等温结晶的DSC 谱图,如取结晶半时间t 1/2对热处理时间作图(图8所示)清楚地看出,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结晶速率不断加快.这些数据再一次证明了,液晶态的有序性或有序微区越大,其结晶速率越快.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高分子液晶态在整个液晶态温度范围内,分子链的取向排列有序性是不断在变化的;高分子液晶态的结晶过程是从这样一个多变的结晶始态开始的.因此,在研究高分子液晶态结晶时必须指明其特定的结晶条件(如温度和时间)方有意义.从表1中聚芳酯的结晶参数可以看出,液晶态结晶的Avrami 指数n 值均高达4,并为小数说明,液晶态结晶过程为异相成核和三维生长机理.这是由于在向列相液晶态中已经存在3233期陈寿羲等:高分子液晶态有序性对其结晶过程的影响Fig.6 POM micrographs of the texture of mesophase at 215℃for different timesa )2min ;b )5min ;c )15minFig.7 DSC traces of the aromatic polyester during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at 162℃from 215℃nematicmelt annealed for different times1)2min ;2)5min ;3)10min ;4)15min ;5)20min ;6)30min Fig.8 Half 2time of crystallization versus annealing times of nematic melt at 215℃during crystallization at 162℃在有序微区,其中分子链相互取向排列成一维有序。
高分子的取向结构和液晶结构一、高分子的取向结构1、概念高分子的取向是指在外力(拉伸、牵引、挤出)作用下,其大分子链、链段或结晶高分子中的晶体结构沿外力作用方向排列的现象。
高分子链在伸展状态下,其长度是宽度的几百、几千乃至几万倍,因此在结构上具有悬殊的不对称性。
在诸如挤出、牵伸、压延、吹塑等在外力作用下均可发生分子链的取向现象。
取向态和结晶态尽管都与高分子的有序排列有关,但它们的有序程度不同。
取向态是一维或二维在一定程度上有序,而结晶态则是三维有序。
通常,对于未取向的高分子材料来说,链段的取向是随机的,这样的材料客观上是各相同性的,而取向的高分子材料,其链段在某些方向上择优取向,呈现各向异性。
2、取向高聚物的性能对于取向的高分子材料来说其力学性能、光学性质及热性能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比如在力学性能中,抗张强度和疲劳强度在取向方向上显著增加,而与取向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则下降。
因此,人们可以通过取向现象来改善产品的某些性能。
3、取向方式取向方式分为单轴取向和双轴取向。
单轴取向是指材料只沿一个方向拉伸,长度增加,厚度和宽度减少,大分子链或链段沿拉伸方向择优取向。
双轴取向是指材料沿两个垂直的方向拉伸,面积增加,厚度减少,大分子链或链段倾向于与拉伸平面平行排列。
单轴取向可通过单向拉伸等方法在材料的一维方向上施以应力来实现,如合成纤维中的牵伸是单轴取向。
而双轴取向长常通过双向拉伸、吹塑等过程来实现,用于薄膜制品。
4、高分子的取向机理取向过程是分子在外力作用下的有序化过程。
外力除去后,分子热运动使分子趋向于无序化,即称为解取向过程。
同时取向的过程是在外力作用下运动单元运动的过程。
必须克服高聚物内部的粘滞阻力,因而完成取向过程要一定的时间。
4.1 各取向单元的取相机理(1)链段取向:通过单键的内旋转引起的链段运动来完成,这种取向在玻璃化温度以上就可以进行。
(2)分子链取向:通过各链段的协同运动来完成,只有在粘流态下才能实现。
第1章高分子的链结构1.写出聚氯丁二烯的各种可能构型,举例说明高分子的构造。
等。
举例说明高分子链的构造:线形:聚乙烯,聚α-烯烃环形聚合物:环形聚苯乙烯,聚芳醚类环形低聚物梯形聚合物:聚丙烯腈纤维受热,发生环化形成梯形结构支化高分子:低密度聚乙烯交联高分子:酚醛、环氧、不饱和聚酯,硫化橡胶,交联聚乙烯。
2.构象与构型有何区别?聚丙烯分子链中碳—碳单键是可以旋转的,通过单键的内旋转是否可以使全同立构聚丙烯变为间同立构聚丙烯?为什么?答:(1)区别:构象是由于单键的内旋转而产生的分子中原子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而构型则是分子中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排列;构象的改变不需打破化学键,而构型的改变必须断裂化学键。
(2)不能,碳-碳单键的旋转只能改变构象,却没有断裂化学键,所以不能改变构型,而全同立构聚丙烯与间同立构聚丙烯是不同的构型。
3.为什么等规立构聚丙乙烯分子链在晶体中呈螺旋构象,而间规立构聚氯乙烯分子链在晶体中呈平面锯齿构象?答(1)由于等归立构聚苯乙烯的两个苯环距离比其范德华半径总和小,产生排斥作用,使平面锯齿形(…ttt…)构象极不稳定,必须通过C-C键的旋转,形成31螺旋构象,才能满足晶体分子链构象能最低原则。
(2)由于间规聚氯乙烯的氯取代基分得较开,相互间距离比范德华半径大,所以平面锯齿形构象是能量最低的构象。
4.哪些参数可以表征高分子链的柔顺性?如何表征?答:(1)空间位阻参数(或称刚性因子),值愈大,柔顺性愈差;(2)特征比Cn,Cn值越小,链的柔顺性越好;(3)连段长度b,b值愈小,链愈柔顺。
5.聚乙烯分子链上没有侧基,内旋转位能不大,柔顺性好。
该聚合物为什么室温下为塑料而不是橡胶?答:这是由于聚乙烯分子对称性好,容易结晶,从而失去弹性,因而在室温下为塑料而不是橡胶。
6.从结构出发,简述下列各组聚合物的性能差异:(1)聚丙烯睛与碳纤维;(2)无规立构聚丙烯与等规立构聚丙烯;(3)顺式聚1,4-异戊二烯(天然橡胶)与反式聚1,4-异戊二烯(杜仲橡胶)。
结晶、取向、液晶的异同一、定义1.取向:高分子链在特定情况下沿某特定方向的择优平行排列,聚合物呈各向异性特征。
2.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部分具有晶体的有序结构。
二、形成1.结晶1)结晶特点:a)高分子晶体属于分子晶体;b)高分子链细而长使得高分子链结晶得到的晶体只能属于较低级晶系,无立方晶格;c)高分子的结晶是通过链段的协同运动排入晶格的,即晶胞由链段组成;d)高分子链通常以折叠链片晶形态构成高分子晶体;e)结晶不完善,有结晶度的概念,存在晶区与非晶区共存;f)高分子的结晶过程分初级结晶和二次结晶;g)结构的复杂性及多重性:熔融为一温度范围(熔限),同一种聚合物中,在相同的加工条件下,可能获得不同晶体结构同时共存的结晶聚合物;2)结晶影响因素a)内因对称性与规整性越好,分子间作用力越大,越容易结晶;b)外因剪切强度、浓度、压强、成核剂、温度对形成的晶体种类、晶粒大小有影响3)生长机理成核生长理论:成核-生长-终止上图从右到左为诱导区、成核区、生长区、终止区聚合物从熔体或溶液中结晶,晶面生长沿箭头方向。
成核类型可以分为均相成核(与时间有关),异相成核(与时间无关)。
2.取向高分子链在特定情况下沿某特定方向的择优平行排列,聚合物呈各向异性特征。
取向是链段运动的过程,是分子有序化的过程。
1)非晶聚合物的取向a)链段取向:高弹态或粘流态下可发生b)分子链取向:粘流态下可发生取向与解取向(松弛)2)结晶聚合物的取向取向单元:非晶区链段、分子链晶区中晶粒的取向。
3.液晶形成液晶的物质通常具有刚性的分子结构,分子的长度和宽度的比例R>>1,呈棒状,同时还具有在液态下维持分子的某种有序排列所必需的结构因素.三、结构1.结晶1)球晶高聚物从浓溶液或熔体中,无应力作用下的结晶。
高聚物结晶最常见的结晶形式,晶片按球形对称发散状生长的多晶聚集体。
2)单晶高聚物从极稀的高分子溶液(浓度小于0.1%)中缓慢结晶时得到。
一、请比较取向态、液晶态和结晶态在结构有序性方面的差异性。
线型高分子充分伸展的时候,其长度为其宽度的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倍,这种结构上悬殊的不对称性,使它们在某些情况下很容易沿某特定方向作占优势的平行排列,这就是取向;分子热运动产生的作用是无序性的,故除去外力后,分子热运动将使有序结构自发地变成无序化结构,这种过程叫做解取向。
高聚物的取向现象包括分子链、链段以及结晶高聚物的晶片、晶带沿特定方向的择优排列。
取向与结晶都与高分子的有序性相关,但它们仍有本质的区别。
通过结晶得到的有序排列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而通过外场作用“迫使”高分子链有序排列的取向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非平衡态,只是相对稳定,一旦除去外场,高分子链就会自发解取向。
此外,取向态是一维或二维,结晶态则是三维有序的。
对于未取向的高分子来说,其中链段是随机取向的,即朝每个方向的链段数同样多,因此未取向的高分子材料是各项同性的。
而取向的高分子材料中,链段在某些方向上是择优取向的,因此材料呈现各项异性。
经过取向的材料在力学性能、光学性能以及热性能方面上发生显著的变化。
抗张强度和挠曲疲劳强度在取向方向上明显增加,而与取向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则降低,其它如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等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取向高聚物会发生光的折射现象,即在平行于取向方向与垂直于取向方向上的折射率出现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