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小故事之令狐文艳创作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小故事之令狐文艳创作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小故事之令狐文艳创作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小故事之令狐文艳创作

教育教学故事

令狐文艳

说到我的信息技术教学,简单的说:信息技术成就了我的成长,下面谈谈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课堂故事及点滴体会:

一、多鼓励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每一位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还要学会去赞赏学生。学生刚刚接触计算机,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甚至羞辱嘲笑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下,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学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有时显得比较浮躁、缺乏耐心。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内,总要求他们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是很困难的。那么,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自学也未尝不可;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教师加强随堂指导,使学生听明白,做正确。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如果整一堂课只讲理论不让

他们动手,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多动手,这样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在上机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难易结合,有时候采用同样的练习,基础好的学生由于认为太简单在操作的时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础差的学生有时又认为太难做不出来,这样“一刀切”常常效果不佳。这时候布置不同的任务,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务,另外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和知识技能。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如果总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可能效果不错,但长期下来,学生便会慢慢地失去兴趣。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或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好生辅导差生。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很好。另外,将书本中的例题和练习相结合,提出典型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然后由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解和演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经验。

最新部编人教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插图,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师: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请同学们看一看,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体会小村庄的环境之美。) 2、出示第一段: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1)指名读,读准确、流利。 (2)感受村庄的美丽,相机理解画线词语。 (郁郁葱葱: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湛蓝:深蓝。) 3、多美的一个小村庄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吧。(板书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二、自学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之间互相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4、检查识字情况。 5、开火车认读“森林、造犁、盖房、扩大、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柴烟”等词语。 三、探讨村庄变化 1、(出示小村庄变化后的那幅图)教师:山不再是郁郁葱葱,水不再是清澈见底,天空不再是湛蓝深远,空气不再清新甜润。村庄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2、出示: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指名读这段话) 理解词语:“没喘气儿”是什么意思?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从哪儿可以看出大雨没喘气儿?(采用拟人的手法,指大雨一直下个不停。从“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可以看出大雨没喘气儿。) 3、想象情景:读了这些词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你好像听到了什么声音?(指名说) 4、再现情境:这是一幅多么凄惨悲凉的画面呀,让我们再来亲眼看一看这个风雨飘摇中的小村庄吧! 教师:两幅画面的对比,你产生了怎样深刻的感触?让学生自由说说感想。 四、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葱、裸、黎”三个字。 2、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字。 五、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起来闯关吧! 六、布置作业,温故知新 1、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2、熟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低年级阅读推荐课教案

低年级阅读推荐课教案

低年级阅读推荐课教案 【篇一:一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_5】 一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 《安徒生童话》班级读书指导课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带领学生走进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增强学生朗读童话的兴趣。 2、感悟安徒生及其作品中呈现的对真、善、美不懈追求的精神。 3、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三、教学步骤 (一)谈话激趣,导入主题 1、很高兴我们又在一起读书了,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们还知道别的有关读书的名言吗?学生自由说说。 2、是的,读书会让我们变得更美丽,更聪慧。今天,让我们继续在书的海洋里畅游,一起走进有趣的《安徒生童话》王国吧。 3、播放课件,学生看课件猜故事名字。(《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野天鹅》《皇帝的新装》)

(二)走进童话,走进安徒生 1、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安徒生资料。 小组畅谈:说说自己的搜集的资料。 2、集体交流,评议:谁的收获最多。 3、师补充一些有关资料。 (出示安徒生图片)这位就是安徒生,你了解安徒生吗?(指名介绍,师补充资料) 安徒生实在太有魅力了,他的灵魂飞翔了200多年,他的文字温暖了数代人的心,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出示) 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 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 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味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 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 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 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 (三)、了解童话目录 1、咱们班同学带来的《安徒生童话》有很多种版本,有注音版、少年儿童版、完整版等??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一、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重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突出语文的积累和感悟,本课设计,通过读、划、悟、写等途径,引领学生与文本一次次深入的对话,实现阅读教学的个性化。让学生在痛惜小村庄变迁,谴责村民无知的同时,为大自然尽情地呐喊。让语文滋润学生的心灵,让语文成为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 二、教学目标 1、会认九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三、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村庄美,铺垫情感基调 1、(播放美丽的山村景色录像)导入:看着,看着,你们情不自禁发出赞叹声。能否用语言来描述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朗读感受(教师配录像画面朗诵) 3、读着,读着,你感受到了什么?或有哪些你不理解的地方? 4、画:拿起你手中的画笔,把这种美丽的景色画下来,看看,应该添加些什么(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或小朋友嬉戏等场面。)? [设计意图:通过图画,使学生借助想象,将语言文字还原成形象,从而使文字与形象配合、课文与画面互补,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 (二)创设情境,想象说话 如果,你就生活在这儿,能谈谈你的生活状况吗? [设计意图:以美丽的山村录像创设了美的情景,通过换位思考,把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本融入一体,缩短彼此的距离,搭起学生、文本、教师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通过亲身体验后,为后来对村庄遭到无情破坏的惋惜之情的产生,铺垫情感的基调。] (三)谈话质疑,揭示课题 这美丽的村庄,本是人和动物的天堂,可最终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有关这个村庄的故事。(出示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学习更有动力。] (四)朗读全文,整体感受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反馈交流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2)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案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3 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摘抄含义 深刻的句子。 2.熟读基础上,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和 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读写生字词语,了解小村庄发生变化的原因2.领会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有谁喜欢听故事啊?你为什么喜欢听故事? 2、对,有的故事我们听了会感觉很有意思,有的故事会让我们懂得一些知 识,还有的故事可以让我们受到更多的教育,明白更多的道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第7 课讲述的就是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 1、相信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把故事读熟练了,是吗? 2、很好,那么课文中的字词一定难不倒认真预习过课文的同学,谁有信心 读好这些词语? 出示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裸露扩大喘

气黎明咆哮 3、课文读几遍了?待会儿要展示读给大家听。 4、谁能用简单的话说说这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老师这儿给你们提供了一 些提示语,填上去说说看。 早先,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后来由于人们(砍伐树木),最后,小 村庄(被洪水冲走了),变得(什么都没有了)。 师表扬。我们一起说一说:早先,有一个——(师生齐说) 师随之板书:美丽 这个被洪水吞没的小村庄曾经是多么的美丽,多么的让人向往啊!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小村庄的美丽。 教学新课】、出示课件课件:美丽的村庄图片和文字) (大屏幕出示文字)山上的森林郁郁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小村庄里的树木长得怎样? 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这郁郁葱葱的树木有哪些作用呢? 树木真是宝贝呀!因为有了这些郁郁葱葱的树木,所以那里的河水 天空 空气 指导朗读与背诵 二、教材重组,对比感受。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本剧

库尔勒市第十七中学2012-2013第二学期 《一个村庄的故事》 课本剧表演四二班 演员表: 小树苗:十二棵 小鸟妈妈和小鸟们:三只 村民:六个 旁白:村民丙 旁白: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彻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迎着微风吹来小树就迎风舞动。 第一段音乐(小树在歌唱,快乐的舞蹈着) 小鸟妈妈(带着两只小鸟):啊,这里的空气真新鲜呐让我们润润嗓子吧!(鸟鸣) 小鸟:妈妈、妈妈快来看,这儿真美啊,我们就在这里安家吧! 旁白:不知什么时候起这里的人们家家都有了锋利的斧头,开始乱砍滥伐树木。 村民甲:这片树林可真大,树可真多,我家要盖房子啦,我要多砍几棵树。这棵太小,这棵不错又粗又壮,好就是你啦!(四下树倒随演员下) 夫妇(老太婆):儿子长大啦快要结婚了,砍几棵树给他打家具吧,诶老头子你快来啊!

老公公:诶,我来啦! 老太婆:你看这棵怎么样? 老公公:又粗又壮就砍它了。 村民乙:别人都来砍树,我也来砍几棵,要不然我可要吃亏了,这棵。。。不行,这棵。。。。不错,又粗又壮!好,就砍它了。 旁白: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一连下了五天五夜。洪水咆哮着。(村民都出来砍树,就剩下一棵孤独的小树苗) 第二段音乐起:绝望的小树、逃难的村民。 打雷、闪电、绝望的小树在哭泣 村民甲:不好了,不好了,洪水来啦,大家快跑啊,快跑啊 旁白:洪水过去了,幸存下来的人们又回到了小村庄。一眼望去,一片狼藉。山上光秃秃的,空气中充满着难闻的气息。 村民乙:我们的家被洪水冲走了,我们一无所有。 老公公:这该怎么办啊? 老太婆: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老天要这样惩罚我们 村民甲:嗨,这都是我们乱砍伐树木的恶果啊! 村名丙(旁白代替):乡亲们不要灰心,人还在、地还在,我们再来一起来种树吧 众村民:好,现在就开始行动! 第三段音乐:勤勤恳恳、快乐种树(小鸟也回来了) 全体:哦,我们的家又回来喽!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2008-01-2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画出来并小组解决。 2、让学生分组,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所说的故事说一说。 3、质疑问难 4、带者问题再读课文。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感受小村庄原来的美丽。 (3)再读一读,深入感受。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疑 (4)学习该段生字 四、设置悬念 1、把第一和第五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毁灭的? 2、小结:惋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 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二、探究学习 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齐读。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3)谈一谈你读懂的,未懂的组织同学共同解决。 3、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小学三年级语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点:小村庄变迁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课件出示词语,开火车读,个别提出疑问,强调要注意的生字。 二、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2、这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 3、(多媒体演示美丽的小村庄、斧头砍树、裸露的土地、家具、小村庄遭遇洪水,同时配课文录音) 4、看了画面,听了故事,小朋友的心里一定有很多想法或是很多的疑问,现在就请你们大胆地说出来吧。 (小村庄为什么被洪水卷走?人们为什么要拼命地砍树……)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书上,只要我们认真仔细地读,就一定能找到,有信心吗?

2、好,下面请你们有各自喜欢的读书方式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 四、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课件出示段落。 想想村庄里有什么?(山、水、树木、可爱的小动物……)学生在黑板描绘画面,提出问题:这一段的描写,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评一评。 朗读指导。 2、学习第五段,课件出示段落。 学生小声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提出问题,解疑。师用惋惜的语气范读这一段,边读边擦去黑板上丰富的画面…… 指导朗读。 出示第一和第五段,指导朗读,感受从有到无、惋惜、遗憾的心情。师: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就这样在一场大雨中消失了,多么令人心痛。是什么导致这样的局面发生?(生回答,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3、学习二、三、四段,课件出示段落。 找出你认为好的句子,品一品。 4、感情朗读全文。 五、总结深化。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说什么吗?

《阿凡提的故事》教案-

阿凡提的故事(剧本)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阿凡提是怎样巧妙地替阿地力辩护的。 4.练习按剧本演一演。 过程与方法 1.理清人物,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阿凡提的表现,体会阿凡提的智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阿凡提的机智、不畏恶势力的品质。 2.教育学生面对丑恶的现象敢于揭发,保护弱小。 3.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分角色读、演课文。 2.体会阿凡提的聪明与智慧。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认识阿凡提,导入新课。 1.看插图,提问:图上的人是谁?你对他有哪些认识与了解? 2.学生自由发言,介绍、交流。 3.教师小结导入:阿凡提是民间传说中的一个人物,他常常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人们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受到老百姓的爱戴与拥护。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阿凡提的一个故事。

4.板书课题,齐读。 二、认识剧本,初读感知。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与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何不同之处。 (1)学生自由发言。 (2)引导认识剧本。 A.由一幕一幕组成。 B.每一幕都注明时间、人物、地点。 C.内容都是由人物的语言构成,中间还有一些旁注。 2.教给读剧本的方法。 读课文时,前面的人物不必读,只要看清楚人物的语言,但要明白是谁说的。 3.自由读课文,认识各个人物的表现。 4.出示生字词,认读理解。 5.认识文中的人物。 6.分角色朗读课文,集体评议。 7.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学习第一幕,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 1.四人一小组分角色读第一幕内容 2.说说:这一幕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派代表分角色读课文。 4.评议:谁读得好?为什么?谁读得不够到位?该怎么读,为什么? 5.在评读中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重点词句,加深对各个人物品质的认识。 6.学生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幕内容。 四、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阴险的店主通过贿赂与贪婪的衙门老爷勾结在一起,竟然狠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郁、澈”等9个字,学会写“森、郁”等13个字,正确读写“山谷、森林、郁郁葱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文中蕴含着的道理。 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 了解小村庄变迁的原因,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收集图片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板书课题:你们在预习中,都提出了哪些问题呢? (交流预习中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边读边想:从文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2、学习生字新词。你知道这些词的意思吗? 理解:犁——出示犁的图片,直观认识犁的样子及作用。 裸露——课文中说了“裸露的土地”,是说土地上原来有很多的树木,就像给土地穿上了一件绿衣裳,现在土地上面什么也没有了! 一栋栋房子——还可以说:一幢幢房子、一座座房子…… 咆哮——什么(谁)会咆哮?(台风、洪水、生气的爸爸……) 3、指名分段读课文,及时正音(如“没喘气儿”的读法、“裸”的读音等)。 4、出示图片,带着问题,再去读课文。(学生自由说,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课文中有一段话就是描写这美丽的小村庄,我们也来读一读。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1)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及时正音:郁、澈、湛(特别是“湛”,不是形声字)。 (3)请一人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想象一下,这个小村庄以前是如何的美丽? (4)你喜欢这一段中哪个词?为什么? 相机理解: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做连线的练习:森林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河水清新甜润(5)赛读,读出小村庄的美丽。 3、同学们,清澈的小河从村前流过。村后的山坡上郁郁葱葱的树林像一道巨大的屏障。这里空气清鲜,庄稼长得很好,的确很美。 过渡:是呀!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为什么最后会消失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写字 1、出示这节课要会写的字:郁、湛、砍、裸、扩、栋、喘。 2、自由读,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写这样的字要注意些什么?(偏旁在左的字一般都是左窄右宽,拿“郁”字进行区别) 3、自由练写这7个字,交流要互相提醒的地方。 4、再练写一个,尽量写得比第一个好。 5、展示学生的书写,评议。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上节课我们一起读通了课文,认识了课文中的9个生字,还写好 了7个字。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出示:郁郁葱葱、忧郁、清澈、湛蓝、犁地、裸露、赤裸裸、扩大、扩充、一栋栋、栋梁之才、咆哮、哮叫) 接下来我们继续来深入地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二-------五自然段。 1、出示课文的两幅插图,问:看了这两幅插图,是什么是小村庄发生了变化呢?自由读课文2-5段。 2、重点点拨(体会意思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1)“谁家想盖房……裸露的土地。”[引导学生理解“裸露”的含义(没有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导入: 我们都喜欢听故事,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个令人深思、发人深省的故事。板书课题:《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二、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检查自学生字、字词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2、理解词语:斧头、犁:利用图片认识拎起:用手提起。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咆哮:野兽发怒吼叫,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本文指洪水来势迅猛,势不可挡。 四、指名开火车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五、自主阅读,交流感悟 2、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小村庄是如此美丽的?请用·标出。 3、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词语的? 4、指导感情朗读:请你用你的朗读表现小村庄的美丽。 5、拓展想象:多媒体出示山谷中美丽的小村庄图片,想象小村庄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6、配乐朗读第一自然段。 7、是什么原因让山谷中的小村庄如此美丽? 教师请学生扮演树木,叙述树木的作用:你们的根紧紧地抓住脚下的土地,把沙土固定,

不怕风,不怕雨;你们身上茂盛的枝叶,密密层层,连成一片,像一个巨大的空气净化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新鲜的氧气;又像一个庞大的加湿器,蒸发出水汽,让空气清新甜润,还像一个神奇的吸尘器,吸收灰尘。谢谢你们,可爱的树木,可爱的森林,是你们让小村庄如此美丽! 8、背诵第一自然段 六、作业 1、写生字、词。 2、查找与环保有关的资料。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 2、利用文中的空白处,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交流资料,谈感受。 教学过程: 一、自由读文,了解故事内容。 班内汇报: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填补空白发展思维,培养想象,锻炼口头表达。 1、请一人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想象一下,这个小村庄以前是如何的美丽? 2、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三、学习课文2—6自然段,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1、过渡:是呀!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为什么最后会消失呢? 请同学们默读2—6自然段,把你读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并作简单批注。不懂的词句用“—” 画下来,可在小组学习中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提到班上解决。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简单地复述故事。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4、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简单地复述故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播放音乐《森林狂想曲》问:同学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听到这清脆的声音你想到些什么? 同学们的想象可真丰富 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同学们能用自己积累的四字词语来描述一下这个小村庄的样子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山谷中这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吧。 (板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齐读 2、看题质疑 看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这个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故事?) (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师总结:问题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去文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吧! 二、出示目标,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可以把你不懂的生字、 词、句划出来,并想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 2、试着把故事内容向同桌复述一遍。 3、谁愿意讲讲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本文讲述了小村庄的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砍下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许多

阿凡提的故事教案设计

阿凡提的故事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阿凡提是怎样巧妙地替阿地力辩护的。 4.练习按剧本演一演。 过程与方法

1.理清人物,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阿凡提的表现,体会阿凡提的智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阿凡提的机智、不畏恶势力的品质。 2.教育学生面对丑恶的现象敢于揭发,保护弱小。 3.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分角色读、演课文。 2.体会阿凡提的聪明与智慧。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认识阿凡提,导入新课。 1.看插图,提问:图上的人是谁?你对他有哪些认识与了解? 2.学生自由发言,介绍、交流。

3.教师小结导入:阿凡提是民间传说中的一个人物,他常常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人们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受到老百姓的爱戴与拥护。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阿凡提的一个故事。 4.板书课题,齐读。 二、认识剧本,初读感知。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与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何不同之处。 (1)学生自由发言。 (2)引导认识剧本。

A.由一幕一幕组成。 B.每一幕都注明时间、人物、地点。 C.内容都是由人物的语言构成,中间还有一些旁注。 2.教给读剧本的方法。 读课文时,前面的人物不必读,只要看清楚人物的语言,但要明白是谁说的。 3.自由读课文,认识各个人物的表现。 4.出示生字词,认读理解。

5.认识文中的人物。 6.分角色朗读课文,集体评议。 7.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学习第一幕,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 1.四人一小组分角色读第一幕内容 2.说说:这一幕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派代表分角色读课文。 4.评议:谁读得好?为什么?谁读得不够到位?该怎么读,为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1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小村庄消失的过程和原因。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环境作用,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当我们漫步在鸟语花香的公园;苍松翠柏的园林;行驶在绿树成荫的公路……大家一定会感叹空气的清新,环境的优美。那么,同学们想过没有,这一切是什么在发挥着作用?(树木) 师:是啊,树木不仅在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还在防风固沙等许多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与树木有着巨大关系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课件出示:山谷中,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的图片.(课件一) 你觉得这个小村庄及周围的环境怎么样?用一些词语来形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课文中是怎样描述这个小村庄的?引出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 画出并体会优美的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 甜润. 2. 读出小村庄的美丽.(花样读)

过渡:是呀!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河水清澈见底,人们都在辛勤地建造着自己的家园。整个山村充满了祥和的气氛和勃勃的生机。可是最后却消失了,什么都没有了……(引出第五自然段:) 三、揭示结果,对比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2、师:课文里有一个句子把这个景象描写得非常具体。哪个句子?读读 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小村庄发生的变化。 课件出示二: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出示课件三:一片荒芜的场景) 3、师:都什么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让生齐读:“什么都没有了”。(反复读三遍。) 4、师:读了三遍又产生什么问题了? (为什么这么美丽的小村庄,到后来“什么都没有了”呢? 四、请同学们默读第2---4自然段.思考: 这个小村庄到底是被什么毁灭的? 把你读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并作简单批注。不懂的词句用“—” 画下来。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质疑 师: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因为村里人砍树.,山坡上才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2)、师:你从哪些句子知道是村里人砍树的? (课件四)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3)、理解“拎”(换词方法) (4)、理解“裸露”(出示课件五对比理解) (5)、句子训练 (课件六)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做家具),谁家(想烧饭)……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6)、小结(板书:随意砍树) 2.学习第三自然段

三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画出来并小组解决。 2、让学生分组,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所说的故事说一说。

3、质疑问难 4、带者问题再读课文。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感受小村庄原来的美丽。 (3)再读一读,深入感受。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疑 (4)学习该段生字 四、设置悬念 1、把第一和第五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毁灭的? 2、小结:惋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 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二、探究学习 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齐读。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3)谈一谈你读懂的,未懂的组织同学共同解决。 3、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反复读第三自然段 (2)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画一画。 (3)讨论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4)说一说你从这一段指导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去掉“还”跟原句比较出问题的实质。 (3)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同桌一起想办法解决。 5、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试试 (2)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四、巩固本课生字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CAI课:小村庄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的画面。 [课时安排]第1课时 设计思路:从学情出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引导学生读题生疑,对比质疑、研读释疑,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领会课文蕴涵的深刻道理。重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创设朗读和感悟的情

境,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把语言训练与学生心灵的感悟融为一体,使语文学习具有审美性和趣味性。 第一课时 一、投影插图,导入 1、师: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请同学们看一看,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体会小村庄的环境之美。 (积累和运用好词好句) 出示第一段: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1、)指名读读准确 (2、)感受村庄的美丽,伺机理解划线词语 3、是呀,多美呀!今天,我们读读这个小村庄的故事。 (出示课题) 二、自学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之间互相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3、指5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4、检查识字情况。 裸露--裸露的土地[播放视频,看,土地光秃秃的,没有花草树木做衣裳,它多容易受伤呀!]

三年级语文:《阿凡提的故事》教案,

三年级语文:《阿凡提的故事》教案, 【设计理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明是重要内容之一。本设计旨在通过走进民间故事,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尽情思考,自主创造表现,让学生的思维和心灵一起飞翔。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课堂变成舞台,让学生变成演员,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能力,感受民间传说的魅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阿凡提是怎样巧妙地替商人阿地力辩护的。体会他乐观、机智和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兆、斥、辩、审、判、炒、煮、驴。 【重难点、关键】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了解阿凡提是怎样巧妙地替商人阿地力辩护的。 3、初步认识剧本的特点。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本课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等。 2、学生准备:关于阿凡提的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学习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一幕内容,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阿凡提图片。 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你了解阿凡提吗? 根据你查找的资料说一说。 阿凡提是民间传说中智慧与正义的化身,他嫉恶如仇,才智过人,为人们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为老百姓所爱戴和 拥护。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阿凡提的一个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引导质疑:本文与我们平时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 1、剧本 通过分幕分场来组合故事情节,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动故事情节,刻画人物。 阿凡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个形象,但本课的体裁是剧本,对于学生来说却很陌生。所以教师要对剧本的题材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有所认识。 2、读剧本的方法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复述课文内容。 3、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4、能懂得故事里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套。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试着把故事内容复述一下。先自已复述一遍,然后复述给同桌听。 二、品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课文,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认真写好批注,等一会我们交流。 三、讲述故事。 请同学们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再加进自己合理的想象,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先自己讲一遍,然后讲给同桌听。可以一个人单独讲,也可以几个人合作讲。 四、拓展阅读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它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再不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那我们将自食其果,自我毁灭。 21世纪,人类面临许多环境问题。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读后说说你的感受。 五、环保行动。 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面对如此怵目惊心的环保问题,我们小学生能做什么呢?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这个小村庄什么样?村庄里住着什么样的人?村庄里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二、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检查自学生字、字词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斧”读“fǔ”,不要读成“fó”或“fǒu”

“造”读“zào”,不要读成“zhào” 2.分析、识记字形。 “犁”上下结构,下边是年“牛”字,不要写成“木”字。 “栋”左右结构,注意“栋”和“炼”的右半部分。 “具”中间是三横,不要写成两横。 “冒”这个字是上宽下窄,上扁下长;“冒”字的上部分不是“曰”字,第三、四笔的“横”与两边是不相连的,可和下部分里边的“横”做比较。 3.难确定的部首。 犁:查“牛”字部 具:查“八”字部 黎:查“禾”字部 4.理解词语 斧头:也叫“斧子”。砍竹、木等用的金属工具,头呈楔形,装有木柄。 造犁:制作翻土用的家具。 不断:连续不间断。 拎起:用手提起。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一栋栋:一座座。 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 锋利:(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 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本文指洪水来势迅猛,势不可挡。 何处:什么地方。 包括: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 奇多:出人意料的多,或罕见、少有得多。 四、自由读文,把你不明白的句子画下来。 五、作业 1.写生字、字词。 2.读书。 3.查找与环保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 2.利用文中的空白处,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交流资料,谈感受。 教学过程: 一、自由读文,了解故事内容。 班内汇报: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小村庄的人们利用手中的斧头乱砍乱伐,结果为自

《小故事 大智慧》教学设计

《小故事大智慧》教学设计 导读: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多读有趣的故事,从阅读中获得启迪。 2、通过读故事使学生受到人要知足,不要贪得无厌的教育,教育学生不要贪财。 3、让学生养成多读课外书的习惯,通过课外阅读获得智慧的启迪。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与同学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伊索寓言》《阿凡提的故事》两本书。教师准备伊索的资料,阿凡提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听过《狼来了》《龟兔赛跑》《狐狸与酸葡萄》这三个故事吗?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这三个故事? 生讲出自己知道的三个故事的内容与同学分享,指名学生说一说每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2、师:听完了有趣的故事,你们知道这些故事都是谁创造出来的吗? 二、认识伊索 1、课件出示有关伊索的资料,学生自由阅读,认识伊索。 2、你们还想听伊索的故事吗?那就赶快打开书116页,那里为我

们准备了一个《下金蛋的故事》赶快去读一读吧!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故事,读准字词,教师巡视。 4、师:默读故事,看一看你都读懂了什么?找到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5、交流读后所得。 6、俗话说“知足者长乐”在生活中我们也要懂得知足,不要贪得无厌,这样会更快乐。 三、阅读《伊索寓言》 1、师:《伊索寓言》中还有好多这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学生拿出《伊索寓言》阅读,选出自己喜欢的故事,讲给小组同学听。 全班交流:刚才你读过了那个故事?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指名学生谈一谈自己读过的故事和受到的启发。 四、认识阿凡提 1、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伊索,读了他的故事,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个绝顶聪明的人——阿凡提 课件出示阿凡提的照片。 谁能说一说你对阿凡提的了解。 2、师:阿凡提是智慧的象征,烦恼时找阿凡提,他会让你快怀大笑;快乐时找阿凡提,它能给你启迪。快来读一读《阿凡提的故事》吧,这样你会得到很多乐趣。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角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四)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像。 教学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生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三)重点、难点、创新点、德育点、空白点的确立。 重点: 1.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德育点: 1.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2.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创新点:巩固与创新运用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感悟。 空白点:

多处设置空白,主要体现在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中。学生自由研读,提出问题等。 教学内容: 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中,人们靠着手中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盖成房子、造成工具和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揭示了村庄里人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 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课件,展示直观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让情境再现,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较深的层次,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师生合作研究体验创新教学程序,重视读中感悟,诵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村庄的画面,创设情境,学生欣赏感悟,同时设问质疑。 2.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房子,造成各种工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课件出示)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板书)那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师生合作研究探索(学习2-4节) (一)学习第二节 1.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指名读,质疑。 带着你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把你找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 2.自由研读,分析理解 (1)设计问题:从哪个句子中知道村里人砍树的?(留空白,尊重学生的选择,有观点后讨论,学生可以从关键词、句多角度分析,解决本课教学重点,同时渗透环保教育)(空白点、重点、德育点)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2)质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