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课文
- 格式:docx
- 大小:281.36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落花生》课文原文【课文原文】爷爷家离城市很远,那里有一片农田,爷爷家就在农田旁边。
这个假期,我来到爷爷家玩。
爷爷家曾经是个富翁,可是后来家运不济,变成了贫困户。
虽然这样,可是爷爷家的农田还是很肥沃的。
爷爷家的农田上,有一大片的落花生地。
只听爷爷说:早些年落花生的收成都很好,但是这几年,因为天气不好,收成就不是很好了。
落花生地里地上全是枯黄的藤蔓,不时地,还会有点点绿色的嫩芽从地里钻出来。
这就是落花生的芽,落花生要从这嫩芽里长出来。
突然,我看见地上有一粒落花生,它小小的,像一个小球那么大小。
我赶紧跑去捡起来,用力一抖,就把它的外壳震掉了。
落花生外壳很硬,里面却很软。
看!脆脆的小苗清晰可见。
原来落花生在地里长成,也是要经过这么一个过程的,很不容易呢!【课文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落花生的特点及其生命过程 2.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口观、写观能力【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够了解落花生的特点及其生命过程;掌握调动口观、写观的技巧。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1. 课前准备图片,引发学生对落花生的兴趣。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落花生和其他种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二、新课展示 1. 带领学生阅读全文,理解落花生生长的过程; 2. 配合图片,观看视频,讲解落花生从种子到成熟的全过程; 3. 让学生口观、写观落花生,掌握观察技巧,并在本学期日记中记录每周对落花生的观察感受。
三、讲解重点 1. 正确解读落花生生长的过程; 2. 辨析落花生与其他种子的异同,提高学生口观、写观的技巧。
四、教学工具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探究落花生的生长过程。
五、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再次强调观察落花生需要的能力、技巧和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通过使用口观、写观的技巧,本节课达到了新课标对口语交际的要求,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同时,通过视频、图片,学生对落花生的生长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课文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课文教案1教材解读《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许地山小时侯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
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学情分析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朗读、默读,初步学习了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的意思。
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有了一定的语文积累。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能联系实际真正懂得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没有好处的人。
设计理念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落花生》这篇课文要抓住父亲所说的几句话,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所感悟和体验,真正实现教学是一种价值导引。
让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读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回忆诗文,导入新课1、今天,看到同学们脸上洋溢的笑容,真高兴!送你们两幅画:梅花、竹子图。
梅、竹历来被中国人所喜爱,他们的清高、淡雅和坚贞往往被用来比喻有气节、有骨气、有灵魂的人。
2、诗人郑燮在《竹石》中描写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家陈慧英在《梅花魂》中也写到: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出了许许多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腰。
五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课文哎,说起来咱们小时候学的那篇《落花生》,真是让人心里头暖洋洋的,就像老家后院那棵老槐树下的阴凉,又舒服又亲切。
那时候,课本上的字儿虽然密密麻麻,但一读起来,就像是爷爷在耳边讲故事,每一个字都透着生活的味儿。
故事啊,就发生在那么一个寻常的傍晚,夕阳红得跟熟透的柿子似的,挂在天边儿,把整片地都染成了金黄色。
我们家的小院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就着那几缕轻风,聊着家常,等着妈妈从厨房里端出刚煮好的花生。
那香味儿,啧啧,隔着老远都能勾得你直咽口水,简直是“未见其物,先闻其香”。
爸爸呢,他是最爱这时候给我们上课的,不过啊,他的课可不像学校里的老师那样一本正经,他总能用最朴实的话,讲出最深刻的道理。
他拿起一颗热乎乎的花生,在手里轻轻一转,就像是变戏法一样,笑眯眯地问我们:“你们看这花生,土里土气的,不像苹果、桃子那样,高高地挂在枝头,让人一眼就能看到。
可你们说说,为啥咱们偏偏喜欢它?”我们几个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挠挠头,心里头琢磨着。
小妹最机灵,抢先说:“因为它好吃呗!又香又脆!”这话一出,全家人都笑了,笑声里带着花生特有的香甜。
爸爸摇摇头,又点点头,眼里闪着光:“好吃,那当然是原因之一。
但更重要的是,花生它不求外表光鲜亮丽,不炫耀自己,却默默地把果实埋在土里,等着人们去发现,去品尝。
这种品格,才最值得我们学习。
”我一听,心里头猛地一颤,好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敲了一下。
是啊,花生虽然不起眼,但它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贡献着,这不就像我们身边那些默默无闻的人吗?他们或许没有华丽的衣服,没有响亮的名声,但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家庭,为社会,付出着一切。
那天晚上,我们吃得特别香,每一口花生都好像在告诉我们:做人啊,要像花生一样,实实在在,不张扬,不浮夸。
从那以后,每当我看到花生,或者吃到花生,都会想起那个傍晚,想起爸爸的话,心里头就暖洋洋的,充满了力量。
再后来,我慢慢长大了,离开了家乡,去了更远的地方求学、工作。
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说课稿(精选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文是可爱的小编帮大伙儿收集整理的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说课稿【精选9篇】,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落花生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课文《落花生》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课文经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由此升华到要做有用的人的深刻道理。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收→吃→议四个部分,详略安排得当,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教学目标小学的学生们已经学习和积累了很多的字词句,具备了须的思维和阅读本事,对生活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思想也开始逐步走向成熟。
基于对教材和学生们特点的的认知,根据课标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如下三个方面:1、知识和本事了解作者“居然”一词的感情并会造句,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
2、过程与方法分清课文主次,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依据本单元及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节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教学重点:由表及里,从花生的生长过程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表达上的详略分明,以及如何经过花生的品格悟出做人的道理。
四、教法学法正确的教材处理是教学成功的基础,而科学的选择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由于每个学生们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本事,生活经验都不尽相同,我将采用自主探究法、朗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三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展现个性,培养个性,塑造个性。
为了让每个学生们在学习中积累知识,获得学习本事和情感认知,我将本课的学法定为质疑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法五、教学过程良好的教学设想须经过教学实践来完成,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们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定为两个课时,今日,我着重说的是第二课时的四个步骤:1、复习检查,探究新知首先我会提问:为什么课文中用了“居然一词由于学生们已经学习过,很容易能够归纳为:1: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2:丰收时大家出乎意料的高兴心境。
五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课文原文及赏析五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课文原文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
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咐附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
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我们争着答应:“爱!”“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
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课文赏析:《落花生》是一篇充满生活哲理的散文,文章通过描述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表达了作者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文章语言朴实无华,但含义深刻。
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姐姐、哥哥和我分别从味道、用途和价格方面阐述了花生的好处,而父亲则从花生的生长特点出发,引申出做人的道理。
在文章中,父亲用花生作为比喻,教导我们要像花生一样,虽然外表普通,但内心丰富,对别人有益。
这一观点既深刻又实用,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价值,注重内在的品质而非外在的表象。
优质课件丨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落花生》一、教学内容《落花生》选自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展开。
本文通过作者童年时与家人一起种植、收获花生的经历,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高贵品质,教育学生要学习花生的精神,做有用的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掌握生字词,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花生的精神,并内化为自己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花生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花生的特点,引发学生对花生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找字词意思。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新词的理解,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课堂讲解: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详细讲解生字词,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身边具有花生精神的人或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6.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例子,让学生明白花生精神的内涵,并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7.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巩固课堂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落花生》2. 生字词:播种、收获、默默奉献、不图虚名3. 课文结构:作者童年种花生、收花生的经历→花生精神的启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写一段话,描述身边具有花生精神的人或事。
落花生课文原文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
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那晚的天色不大好。
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
这就是它的好处。
”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
父亲说:“对。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