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SP在中国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DSP在中国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DSP在中国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DSP在中国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DSP在中国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徐亚顺 2011级电子信息工程1班 201107030138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s)由于具有高速、高精度的运算能力、灵活的可编程性、低功耗的设计和强大的数据通信能力等特点,DSP芯片已经在信号处理、通信、雷达等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现在的生活中,家用电器,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就是对DSP 的应用产品。本文就关于DSP在中国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谈谈自己的见解。

其一,由于在产品应用方面,目前重要的DSP应用产品,如行动电话、调制解调器、HDD 等个人计算机与通讯领域应用产品,都是采用国际大厂的DSP solution。而在国内发展DSP 的厂商并不多,主要的应用产品是DVD与无线电话等,这样看来中国在DSP的发展领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现在国内在DSP领域的发展主流是更多的面向了消费性电子产品。

就目前来说,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中国DSP市场在全球也逐渐明显了,可以说是数字革命促进了高性能DSP的广泛应用,如数码相机、VoIP电话和手持电子设备等。当然中国在电子产品制造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据了解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已经迅速转向中国并建立设计中心和制造厂。中国在消费电子产品上的发展更为引人注目,许多消费类电子产品需要更低成本、更易使用的DSP产品,如音响设备、DVR、机项盒等。

其二,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数字化移动电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不管是高速还是低速都需用至少1个DSP,因此,高速发展的数字化移动电话急需大量的DSP 器件。

在通信领域,信息的发送与无失真的传输接收是很重要的,调制解调器是联系通信与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的纽带。利用PC机通过调制解调器经由电话线路,实现拨号连接Internet 是最简便的访问形式。由于Internet用户急剧增加,由PC机上利用浏览程序调用活动图像信息量增大,就需要使用数据传送速度更高的调制解调器。这就意味着在高速调制解调器里需要更高性能的DSP器件。

有了信息的交流,信息的存储是关键问题,现在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磁盘容量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为满足需要多种信息存储媒体产品的迅速发展,诸如磁盘存储器、CD-ROM和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ROM都纷纷上市。今日的磁盘驱动器HDD,存储容量已相当可观,大型HDD姑且不谈,就连普通PC机的HDD的存储容量也远在1GB以上,小型HDD向高密度、高存储容量和高速存取方向发展,其控制器必须具备高精度和高速响应特性,它所用的DSP性能也是今非昔比,高速DSP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性器件。

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画面需求使得DSP在图形图像的处理上也有很大的发展。DVD里应用的活动图像压缩/解压缩用MPEG2编码/译码器,同时也广泛地应用于视频点播VOD、高品位有线电视和卫星广播等诸多领域。这些领域应用的DSP应该具备更高的处理速度和功能。例如,DCT变换域编码很难提高压缩比与重构图像质量,于是出现了对以视觉感知特性为指导的小波分析图像压缩方法。新的算法出现,要求相应的高性能DSP。

汽车电子系统日益兴旺发达,诸如装设红外线和毫米波雷达,将需用DSP进行分析。利用摄像机拍摄的图像数据需要经过DSP处理,才能在驾驶系统里显示出来,供驾驶人员参考。因此,DSP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应用必然会越来越广泛。

声音数字压缩技术对声音的处理,其中以脉冲编码调制(PCM)的方法最普遍。由于其只能压缩50%数字,不足以应付未来计算机应用。而DSP技术已经在音效应用中得到广泛采用,例如应用于多媒体音效卡。而高质量、高速度的声音处理技术,就需要更多高性能DSP的应用。

由此看来,DSP以其功能强、速度快、接口简单、稳定性好、编程和开发方便、精度高的特点成为信号处理系统开发的主流器件,在通信、语言、图像、生物医学、工业控制、仪器仪表等许多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新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DSP的处理速度将会不断提高,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必将为数字化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DSP的功能越来越强,应用越来越广,达到甚至超过了微控制器的功能,比微控制器做得更好而且价格更便宜,许多家电用第二代DSP来控制大功率电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汽车、个人通信装置、家用电器以及数以百万计的工厂使用DSP系统。数码相机、IP 电话和手持电子设备的热销带来了对DSP芯片的巨大需求。而手机、PDA、MP3播放器以及手提电脑等则是设备个性化的典型代表,这些设备的发展水平取决于DSP的发展。新的形势下,DSP面临的要求是处理速度更高,功能更多更全,功耗更低,存储器用量更少。为了使DSP的发展越来越强大,更多的满足人们应用的需求,接下来对DSP的技术发展前景进一步的进行认识和了解。

(1)DSP 和微处理器的融合。微处理器是低成本的,主要执行智能定向控制任务的通用处理器,能很好执行智能控制任务,但其数字信号处理功能很差。而DSP的功能正好与之相反。在许多应用中均需要同时具有智能控制和数字信号处理两种功能,如数字蜂窝电话就需要监测和声音处理功能。因此,把DSP和微处理器结合起来,用单一芯片的处理器实现这两种功能,将加速个人通信机、智能电话、无线网络产品的开发,同时简化设计,减小PCB 体积,降低功耗和整个系统的成本。

(2)系统级集成DSP是潮流,当前的DSP尺寸小、功耗低、性能高。采用新工艺,改进DSP芯核,并将几个DSP芯核、MPU芯核、专用处理单元、外围电路单元、存储单元统统集成在一个芯片上,成为DSP系统级集成电路。

(3)由于电子设备的个人化和客户化趋势,DSP必须追求更高更快的运算速度,才能跟上电子设备的更新步伐。同时由于DSP的应用范围已扩大到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便携式手持产品对于低功耗和尺寸的要求很高,所以DSP有待于进一步降低功耗。按照CMOS的发展趋势,依靠新工艺改进芯片结构,DSP运算速度的提高和功耗尺寸的降低是完全可能的。

(4)DSP的内核结构进一步改善。DSP的结构主要是针对应用,并根据应用优化DSP设计以极大改进产品的性能。多通道结构和单指令多重数据、超长指令字结构、超标量结构、超流水结构、多处理、多线程及可并行扩展的超级哈佛结构(SHARC)在新的高性能处理器中将占据主导地位。

(5)DSP嵌入式系统。DSP嵌入式系统是 DSP系统嵌入到应用电子系统中的一种通用系统。在许多嵌入式应用领域,既需要在数据处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的DSP,也需要在智能控制方面技高一筹的微处理器(MCU)。因此,将DSP与MCU融合在一起的双核平台,将成为DSP 技术发展的一种新潮流。

(6)DSP 和FPGA的融合。现场编程门阵列器件和DSP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可实现宽带信号处理,大大提高信号处理速度。据报道,Xilinx 公司的Virtex-II FPGA对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的处理可提高30倍以上。它的芯片中有自由的FPGA可供编程。Xilinx公司开发出一种称作Turbo卷积编译码器的高性能内核。设计者可以在FPGA中集成一个或多个Turbo 内核,它支持多路大数据流,以满足第三代(3G)WCDMA无线基站和手机的需要,同时大大节省开发时间,使功能的增加或性能的改善非常容易。因此在无线通信、多媒体等领域将有广泛应用。

整体来看,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DSP应用在通讯领域、数字影音的产品将越来越普及,使得相关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未来DSP市场竞争将越趋激烈。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DSP技术一定会被更加重视及关注,会为科技的进步带来很大发展。虽然目前DSP的主要应用产品的市场都是由国际半导体大厂所控制,但是相信在我国更多的厂商积极投入研发资源,以消费性产品作为进入DSP市场的一个敲门砖,中国也必将在DSP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

航天技术的发展的新特点以及趋势

航天技术的发展的新特点以及趋势 随着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对接的成功,我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向着空间站的建立又迈近了一步。在航天领域的发展不仅增强了我国对这一领域的发言权以及相应的军事及政治影响,同时为我国未来空间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对我国乃至世界的空间技术与科学的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我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看见,世界航天发展在一些方面已经开始呈现出低成本化的趋势。 运载工具方面:航天飞机回归飞船 在航天运输工具方面,这种趋势表现为航天飞机开始向飞船回归。 随着2011年7月21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着陆,结束其“谢幕之旅”,美国30年航天飞机时代宣告结束。事实上,当1969年美国宇航局提出建造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的时候,就希望能通过提高运载工具的使用率来降低航天活动的费用。 当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第一次进入太空的时候,这种飞行器成为当时乃至到现在都是功能最强、用途最广的万能运输器。航天飞机运载能力超强,能将一些无法用运载火箭发射的航天器送上太空;其上设置有起重能力很强的机械臂,可以在轨道上精确布置各种类型的有效载荷,国际空间站就是由航天飞机组装起来的;能够在轨回收、检修卫星,更换或升级卫星的组件;可以作为实验平台,在成员密封舱内进行医学、生命科学、对地观测、天文观测、材料加工、制药等实验。 可是,在最关键的降低发射成本上,却没有达到预先的目标。实践证明,航天飞机每次发射费用高达4至5亿美元,主要是因为它返回地面后要进行大量维修工作。而由此导致的发射间隔变长,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使用成本的提高。而且,由于航天飞机实现的功能过多使其过于复杂使其安全性大打折扣。至今5架航天飞机有两架失事,共14名航天员牺牲。 美国的航天飞机在技术上是很先进的,就是在其退役后今天看也是如此。但是,它在追求技术先进性的同时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导致得不偿失。现在,美国的航天运载工具又回归到飞船上,开始研究结构相对简单、成本较低、更安全、多用途可重复使用的飞船。据新闻报道,美国航天局计划于2014年初,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对猎户座飞船进行飞行测试,未来它将替代航天飞机的人员运输功能,而货物运输将由无人的货运飞船完成。 至此,各航天大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使用技术成熟可靠成本相对低廉的飞船作为主要运输工具。 人造卫星方面:卫星小型化平民化 迄今各国已经向绕地轨道上发射了数千颗人造卫星,它们几乎都是政府和公司斥巨资推动的庞大工程的成果。数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卫星构造日益复杂,设计时间有增无减,设计生产需要和使用众多项目科学家及研究中心的参与。然而近年来,由于电子器件、太阳能发电及其他技术取得的进展,卫星已经可以大幅度瘦身,微小卫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通常把1吨以下的卫星统称为微小卫星。而立方体卫星是微小卫星中发展较快的一种。 立方体卫星的大小跟玩具的包装盒差不多,其背后的构想是为卫星开发人员提供统一的卫星尺寸和重量规格,并把多颗卫星整合成火箭的一个有效载荷,通常搭乘其他费用更高的

DSP发展现状

2016 年春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核 (读书报告、研究报告) 考核科目:高速d S P原理、应用及实践学生所在院(系):电气学院 学生所在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赵梵丹 学号:15S001012 学生类别:学术型 考核结果阅卷人

DSP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引言 在过去的几年中,各种各样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层出不穷。数字信号处理器已经成为许多消费、通信、医疗、军事和工业类产品的核心器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选用的数字信号处理实现方法很多,但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其在处理速度、价格和功耗上的无以替代的优势赢得了大多数用户的信任。随着信息家电、网络通信和3G 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作为最关键的核心器件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将会把人们带入高速信息化的时代。 一、DSP 的发展历程 DSP 是在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以后进行高速实时处理的专用处理器,其处理速度比最快的CPU 还快10~50 倍。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背景下,DSP 已成为通信、计算机和消费类产品等领域的基础器件。业内人士预言,DSP 将是未来集成电路中发展最快的电子产品,并成为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决定因素。在DSP 出现之前,数字信号处理只能依靠MPU(微处理器)来完成,但MPU 较低的处理速度无法满足高速实时的要求,因此,20 世纪70 年代有人提出了DSP 的理论和算法,而DSP 仅仅停留在教科书上,即便是研制出来的DSP 系统也只是分离元件组成的,其应用领域仅局限于军事、航空航天等部门。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1982 年世界上诞生了首枚DSP 芯片,这种DSP 器件采用微米工艺NMOS 技术制作,虽功耗和尺寸稍大,但运行速度却比MPU 快了几十倍,尤其在语音合成和编码解码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DSP 芯片的问世,标志着DSP 应用系统由大型系统向小型化迈进了一大步。随着CMOS 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第二代基于CMOS 工艺的DSP 芯片应运而生,其存储容量和运算速度成倍提高,成为语音处理、图像硬件处理技术的基础。80 年代后期,第三代D S P 芯片问世,运算速度进一步提高,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到通信、计算机领域。90 年代DSP 发展最快,相继出现了第四代和第五代DSP 器件。现在的DSP 属于第五代产品,它与第四代相比,系统集成度更高,将DSP 芯片及外围组件综合集成在单一芯片上,这种集成度极高的DSP 芯片不仅在通信、计算机领域大显身手,而且逐步渗透到了人们日常消费领域,前景十分可观。目前,常见的DSP 芯片有TI 的TMS320 系列,ADI 公司的DSP2100 系列,Lucent 的16000 系列,Motorola 公司的DSP 56602 和56603 系列等。

中国空间技术发展前景

中国空间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 浩瀚无垠的宇宙空间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等待着人类去开发利用,当然这一切都要取决于有先进的空间技术作为奠基。可以想象空间技术是未来人类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是灾害与天气预测,通讯广播,导航定位技术,还是发展新能源新技术,甚至是星际移民,星际战争,都需要空间技术。而目前需要我们做的就是打好发展空间技术的坚实基础。 近年来随着神舟发射,天宫升空,嫦娥奔月,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且已经逐渐迈进了航空航天大国系列,但是我们要发展自己的空间技术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毕竟我国的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虽然近年来迅猛发展但现如今和美国这样的航天大国比较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幸运的是我国政府一直把航天事业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都在大力投入,年年都有新进展。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系列完整、配套的航天器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发射、测试和运营体系。但是为了更深层次的探索发展,这还远远不够,而且空间探索并不是为了探索而探索,这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因为未来世界中不管是在经济,科技,政治还是军事上空间技术都占有很大的地位。 目前我们所开展的探测项目跟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比较起来,项目还比较少,像美国对太阳系的其他天体都进行了探测,我们除了地球之外只对月球进行探测,所以升空探测仅仅迈出了第一步。虽然我们有一个卫星搭载俄罗斯的运载火箭去探测火星,但是毕竟是属于搭着人家的车,还不是完全独立自主地探测火星。虽然我们开展的项目比较少,但是有我们自己的特色,比如我们探测目标的选择、科学预期的选择等等有自己的特色。总体来讲虽然我们跟美国和欧洲空间局比较起来在空间探测方面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是独立自主,比如说载人航天、运载火箭、飞船等等完全是我们独立做的,而且在国际上独立自主开展载人航天的研究工作除了美国和前苏联之外我们是属于第三家,欧洲空间局虽然探测技术比较领先,但是它还没有独立自主地开展载人航天的工作,是跟美国合作的。应当说我们从火箭、从飞船、从卫星等等都是我们自己独立自主研制的,实际上我们跟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毕竟是自己积累的经验,经验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随着我们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经验积累之后,我们会有跨越式的发展。 现在全世界空间技术都在高速发展,可以想象未来世界空间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目前综合分析我国未来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可分为三方面: 一是空间科学发展战略目标:开展针对重大科学问题的前沿探索与研究,在黑洞、暗物质、暗能量和引力

dsp的发展前景(精)

DSP市场拓展纵横谈 在经历整整二十年的市场拓展之后,DSP所树立的高速处理器地位不仅不可动摇,而且业已成为数字信息时代的核心引擎。与此同时,DSP的市场正在蓬勃发展。根据Forward Concepts 分析家的预测,今年全球DSP销量将达到$82亿美元,比去年增加约三分之一。而对于2004年和2005年的预测值,则分别是$108亿元和$140亿元,并预言未来几年DSP都将以每年超过30%的速度成长。根据CCID权威的分析,中国DSP市场今年可达到120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增长约40%,未来的增长将可能超过全球的平均速度。 (本文转自电子工程世界:) DSP商品化历程 对于TI推出业界第一颗商用DSP的历史,TI首席科学家Gene Frantz在一篇名为《DSP: 如何使TI风险业务变成其最大的业务(DSP: How TI's Risky Business became it BIGGEST business)》的文章有极为精彩的分析。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到DSP最初还只是一项技术的名称,既数字信号处理。这项技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从校园中兴起,到七十年代才由计算机实现部分实时处理,而多用于高尖端领域。DSP既与大量运算相关,每秒完成运算一百万次运算就变为一个新的单位MIPS,而实现每个MIPS的成本高达$10到$100美元便成为商品化的障碍。 八十年代前后,陆续有公司设计出适合于DSP处理技术的处理器,于是DSP开始成为一种高性能处理器的名称。TI在1982年发表一款DSP处理器名为 TMS32010,其出色的性能和特性倍受业界的关注,当然新兴的DSP业务的确承担着巨大的风险,究竟向哪里拓展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当努力使DSP处理器每MIPS成本也降到了适合于商用的低于$10美元范围时,DSP不仅在在军事,而且在工业和商业应用中不断获得成功。1991年TI推出的DSP批量单价首次低于$5美元而可与16 位的微处理器相媲美,但所能提供的性能却是其5至10倍。 进入九十年代,有多家公司跻身于DSP领域与TI进行市场竞争。TI首家提供可定制 DSP,称作cDSP。cDSP 基于内核 DSP的设计可使DSP具有更高的系统集成度,大加速了产品的上市时间。同时TI瞄准DSP电子市场上成长速度最快的领域,适时地提供各种面向未来发展的解决方案。到九十年代中期,这种可编程的DSP器件已广泛应用于数据通信、海量存储、语音处理、汽车电子、消费类音频和视频产品等等,其中最为辉煌的成就是在数字蜂窝电话中的成功。德州仪器通过不断革新,推陈出新,DSP业务也一跃成为TI的最大的业务,并始终处于全球DSP市场的领导地位。虽然这个阶段DSP每MIPS的价格已降到10美分到1美元的范围,但DSP所带动的市场规模巨大。

当代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趋势新论

当代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趋势新论

当代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趋势新论* 蔡立辉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创新理念、人本主义理念、效率理念和服务理念是推动世界各国进行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因素,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对实现跨部门信息与服务的整合、再造行政业务流程、提高政府部门管理效能与公共服务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推行办公自动化开始,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历了近20年的时间。运用实践验证的逻辑对这段时间里的电子政务建设进行总结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当代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与走向,这对于推动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作用、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当代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走向 一、中国电子政务理论研究的反思 我国电子政务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上都还处在初始阶段。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实践,建构电子政务理论体系的研究十分薄弱。研究成果大多是对西方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过程的介绍、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的历史描述,或者是以案例的形式对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不同部门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进行的描述,成果具有知识普及性、介绍性和总结性的特点。根据理论发展的逻辑和实践验证的逻辑来评估我国关于电子政务的理论研究,其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一)对电子政务实践进行总结和介绍的成果多,电子政务的原创性研究少。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对已经在实践中实行的一些具体做法、各部门的具体业务应用系统进行描述和介绍,缺乏主倡性、原创性和现实指导性。电子政务理论研究及其成果没有针对政府公共管理面临的社会现实问题来研究电子政务产生、发展的规律性,从而没有很好地研究和体现电子政务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没有让实践者感受到电子政务理论究竟是什么。虽然有些研究成果涉及到了电子政务与行政改革之间的内在联系,但只是抽象地讨论了电子政务对传统行政体制和政府组织结构产生影响的表现形式,并没有深入地研究信息化是如何影响传统行政体制和政府组织结构的、优化行政业务流程优化的具体途径和方式等问题,致使研究成果对实践缺乏实际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我认为,电子政务研究不能只是在政府部门的要求下被动地进行,更不能只是对已有电子政务实践进行总结和介绍;而是要根据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存在的问题主动地进行研究,提出主倡性、实际指导性和咨询性的电子政务建设理论与方法。 (二)单一学科取向的成果多,多学科取向的研究成果少。以往的电子政务研究并没有从学科建设、学科发展的角度研究电子政务与其相关学科理论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表现出公共行政学、管理学与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之间“两张皮”的现象,以计算机知识、信息科学知识代替了必要的管理知识,电子政

我国航空航天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教学文案

我国航空航天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航天技术的春天。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把航天技术列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之一。"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对我国航天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证,描绘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前景的蓝图,一致认为载人航天是我国继人造卫星工程之后合乎逻辑的下一步发展目标。1992年1月,党中央批准研制载人飞船工程。自此,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1号,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宇宙飞船的国家。此后,又分别把神舟2、3和4号送上九重天。在1992年开始研制载人飞船之前,我国"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曾为研制哪种运输器这个问题进行了几年的研究,即对从研制飞船起步和越过载人飞船直接发展航天飞机的多种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比较和分析,甚至还激烈地争论过。 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期待已久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顺利升空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中华千年飞天的理想。它也打破了美国和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多年垄断格局,成为世界第3个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国家,这对世界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振兴中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不过,由于载人航

天技术与无人航天技术有很大差别,主要反映在安全性、复杂性和成本高三个方面,所以从1961年第一名航天员上天到现在,它还没有表现出特别明显的用途。但从可以预见的未来来看,人类现在面临的资源枯竭、人口急增等急待解决的几大问题,只有通过开放地球、扩大人类生存空间来解决。即使在当代,发展载人航天也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首先,它能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提升国际威望。因为航天技术的水平与成就是一个国家经济、科学和技术实力的综合反映。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载人航天的突破--用本国的载人航天器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标志。发展载人航天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水平、发达的工业基础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迄今为止,只有俄罗斯和美国实现了载人航天。其他拥有一定航天技术基础或较强经济实力的国家,虽欲染指载人航天,但因力不从心,所以只能求助于与他们合作,出钱出资,用俄、美的载人航天器将本国航天员送上太空,以图逐步加入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的大国地位。所以,我国航天员进入太空,也能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拥有"两弹一星"那样,引起全世界注视,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全民的凝聚力。 其次,它能体现现代科技多个领域的成就,同时又给现代科技各个领域提出新的发展需求,从而可以大大促进整个科技的发

DSP技术应用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精

DSP技术应用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精)

————————————————————————————————作者:————————————————————————————————日期: 2

DSP技术应用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一、数字信号处理结构。 实时数字信号处理系统:采集系统+DSP芯片 非实时系统:pc机上进行处理系统的模拟与仿真或仿真库+DSP芯片。 1 DSP、MCU、MPU的关系 微控制器MCU通俗的称呼是单片机,它与微处理器MPU是微机技术的两大分支。MPU的发展动力是人类对无止境的海量数值运算的需求,速度越来越快。MC U的发展是为了满足被控制对象的要求,向高可靠性、低功耗、低成本发展。一般MCU的引脚数在60以下,MCU以8位机为主、32位机为辅。有趋势提高MCU的运算功能,将DSP集成到MCU中,比如32位的MC68356集成了Motorola的DSP560 02。 微控制器MCU一直存在两种基本结构:哈佛(Harvard)结构和冯诺依曼 (von Meumann)结构,还可进一步讲是对应成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SC和精简指令计算机RISC。冯诺伊曼结构具有单一总线PRAM或DRAM都映射到同一地址空间,总线宽度与CPU类型匹配。哈佛结构具有独立的程序总线和数据总线,CISC的指令一般是微码miccode,每条指令由CPU解码为许多基本指令,基于CISC的微控制器一般很复杂,都采用冯诺伊曼结构,所需要的程序存储器比RISC产品少。微码在CPU产生而限制了CISC器件的带宽,其指令集也比RISC器件大。 68000的MPU是准32位的MPU,内部32位,外部总线是16位。苹果机就是用68000系列,它的运行分成系统态和用户态,其设计是面向分时多任务或实时操作系统的,68000的总线后来变成VME总线标准。到68020就是全32位了。 1991年IEEE1149.1即JTAG的公布满足了IC制造商的措施需求,也给ASIC、MCU 、MPU、DSP、PLD、FPGA等的用户带来方便。一般十万门以上的IC都有JTAG 接口,1993年IEEE1149.5对JTAG作了修正(5线接口)。IC的测试分成晶片级、IC 封装级、电路板与系统极,JTAG完成了前两者的测试。适于68000系列的32位机的开发工具ICD32是一段扁平电缆,一端接IC的JTAG的5线接口,一端通过25芯头(里面有GAL)接PC机并口。传统上,微控制器MCU与微处理器MPU是两大分支,而DSP是MCU的一种特殊变形。但是从实质讲,MPU多半是CISC,除了DSP 之外的MCU也是CISC。而DSP是RISC。所以比较时更适合DSP与MPU相比,MP U适宜于相同管理这样的应用中,以条件判断为主的应用,以软件管理的操作系统为核心的产品,MPU的设计侧重于不妨碍程序的 流程,以保证操作系统支持功能及转移预测功能等。而DSP侧重于保证数据的顺利通行,结构尽量简单。 2 冯·诺依曼结构和哈佛结构 3

电子政务发展七大趋势

电子政务发展七大趋势 从目前国内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的整体情况来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虽然自从“金”字工程和1999年政府上网工程开展以来,我国政府信息化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纵观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水平仍远远落后于世界主要国家。但是从十六大精神、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精神以及国家计委颁布的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等来看,政府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是我们国家“十五”期间一项重点工作,国家领导和有关部门多次就电子政务建设提出指导意见,因此,未来几年内我国将会奋力追赶世界主要国家政府信息化步伐,逐步缩小与这些国家之间的信息差距。根据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历程以及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未来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将会显著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发展趋势。趋势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将继续扮演国家信息化“领头羊”的角色,政府先行,带动区域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发展。我国政府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中的特殊地位,是由我国政府在社会中所处的特殊角色所决定的。从国家一系列的指导精神和规划路线来看,未来数年内我国将继续延续一条“以政府信息化带动企业和社区家庭信息化,促进社会整体信息化发展,同时以信息化建设带动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人才成长,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路线,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电子政务建设将继续扮演国家信息化的“领头羊”的角色。趋势二:客户关心管理思想将逐步渗透到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并将最终成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引导理念。客户关系管理源于盈利性的企业组织,其应用初衷在于通过了解和深加工客户信息,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以挖掘、维护以及争夺客户资源,从而获取最大的企业利润。对政府而言,其非以盈利为其生存目标,但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是为公众和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也将是决定政府命运的一个主要因素,于是提高公共服务的品质、服务提供的高效性及主动性已经成为电子政务建设未来追求的一个主要目标。其次,政府另外一个主要职能就是对社会的监管,对社会公众和企业信息的掌握和深加工,也将是决定政府监管高效的一个非常关键因素。因此,客户细分、把握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注重客户满意等等客户管理理念逐渐渗透到电子政务建设中,并随着政府监管能力的提升,最终会成为引导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理念。趋势三: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将从注重引入先进思想和理念的“务虚”阶段,走向注重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监管能力的“务实”阶段。电子政务是一个新鲜事务,全球都在探索信息技术对政府管理和新经济带来的变革,电子政务也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其涵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我们认知程度的加深在不断拓展,因此电子政务概念在我国诞生之日起,首先被关注的是电子政务和电子政府的涵义以及国外主要国家电子政府发展的情况。在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和建设目标没有清晰的阶段,各级政府以及学术界关注更多的是如何引入其它国家电子政务建设中应用到的先进思想和理念,以探索我国电子政务的定位问题,于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公共管理的变革相结合的课题研究便应运而生。而经过三年左右时间的酝酿和摸索,对于电子政务如何在中国本土生殖和成长有了一定的认识,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也逐步明确了电子政务在中国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线,近几年中国电子政务将朝着以应用促发展、注重提供政府工作效率和监管能力的“务实”路线发展。趋势四: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在政府监管能力和工作效率显著提升的同时,政府公共服务也将从品质上和提供模式上得以巨大创新。政府监管能力和工作效率的提升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首要目标,但是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公共服务品质的提升和创新将逐步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下一个中心目标。公共服务的创新不仅表现在内容本身上,而且还表现在服务的供给模式上。电子政务将创新传统政府服务的供给形式和手段,使政府部门逐渐向以公众需求为中心转变,如图所示。首先,政府各部门之间不再孤立,而通过信息技术形成互动网络;其次,服务供给手段多样化,除了基于web的传统政府柜台服务以外,主要的服务都

DSP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浅析

DSP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浅析 【摘要】数字信号处理(DSP)是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的新兴学科,因其具有可程控、可预见性、精度高、稳定性好、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好、易于实现自适应算法、大规模集成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实时信号处理系统中。本文概述了DSP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状况,以及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数据处理信息技术 1 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数字信号处理已经在通信等领域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数字信号处理是利用计算机或专用处理设备,以数字形式对信号进行采集、变换、滤波、估值、增强、压缩、识别等处理,以得到符合人们需要的信号形式。 2 DSP目前的主要应用领域 DSP技术在数据通信、汽车电子、图像处理以及声音处理等领域应用广泛。 (1)数字化移动电话 数字移动电话可划为两大类:高速移动电话和低速移动电话。而无论是高速移动电话还是低速移动电话,都要用至少1个DSP,因此,高速发展的数字化移动电话急需极为大量的DSP器件。 (2)数据调制解调器 数字信号处理器的传统应用领域之一,就是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是联系通信与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的纽带。利用PC机通过调制解调器经由电话线路,实现拨号连接Internet 是最简便的访问形式。由于Internet用户急剧增加,由PC机上利用浏览程序调用活动图像信息量增大,就需要使用数据传送速度更高的调制解调器。这就意味,在高速调制解调器里需要更高性能的DSP器件。 (3)磁盘/光盘控制器需求 多种信息存储媒体产品的迅速发展,诸如磁盘存储器、CD-ROM和DVD (DigitalVersatileDisk)-ROM的纷纷上市。今日的磁盘驱动器HDD,存储容量已相当可观,大型HDD姑且不谈,就连普通PC机的HDD的存储容量也远在1GB以上,小型HDD 向高密度、高存储容量和高速存取方向发展,其控制器必须具备高精度和高速响应特性,它所用的DSP性能也是今非昔比,高速DSP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性器件。 (4)图形图像处理需求 DVD里应用的活动图像压缩/解压缩用MPEG2编码/译码器,同时也广泛地应用于视频点播VOD、高品位有线电视和卫星广播等诸多领域。这些领域应用的DSP应该具备更高的处理速度和功能。而且,活动图像压缩/解压技术也日新月异,例如,DCT变换域编码很难提高压缩比与重构图像质量,于是出现了对以视觉感知特性为指导的小波分析图像压缩方法。新的算法出现,要求相应的高性能DSP。 (5)汽车电子系统及其它应用领域 汽车电子系统日益兴旺发达,诸如装设红外线和毫米波雷达,将需用DSP进行分析。利用摄像机拍摄的图像数据需要经过DSP处理,才能在驾驶系统里显示出来,供驾驶人员参考。因此,DSP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应用也必然会越来越广泛。 (6)声音处理。 声音数字压缩技术早已开始应用,其中以脉冲编码调制(PCM)的方法最普遍。由于其

中国电子政务趋势分析

中国电子政务趋势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进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内部电子办公已全面向“电子政府”或数字化办公转移,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蓬勃进展的新时期。与之相应,中国电子政务应用市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空间,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it产品采购量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 政府采购154.9亿元 据赛迪顾咨询调查显示,2002年上半年,中国各级政府it设备采购情形良好,销售额达到154.9亿元人民币,中国各级政府机构电子政务基础it设备采购量迅速增加。 从电子政务的产品结构分析,2002年上半年中国政府机构硬件产品采购额为107.3亿元,软件产品采购额为21.1亿元,信息服务投资额为2 6.5亿元。 可见,硬件设备投资仍旧是电子政务市场投资的主体部分。此外,当前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软件和信息服务的投资比例还比较低,两者相加仅为30.7%。 由于硬件产品采购幅度的连续增加,截止到2002年6月底,中国政府机构各类硬件产品的拥有量已有明显提升。 近两年,电子政务建设的高潮迭起,为高速进展的中国软件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而电子政务的专门性为民族软件企业的进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据赛迪顾咨询统计,2002年上半年,中国政府机构电子政务建设

软件投资额达21.1亿元,占软件总体市场的比例为14.7%。其中:平台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和系统及网络治理软件)的采购额为6.60亿元,中间软件(包括中间件、网络安全软件)的采购额为1.79亿元,应用软件的采购额达12.71亿元。可见,在各个细分的市场中,政府机构对电子政务软件的采购规模都十分可观 网络服务迅速增长 政府上网工程 我国电子政务的构架包括统一政府信息网络平台和政府业务处 理系统。中国“政府上网工程”的重心一直集中在政府专网建设、政府信息收集、交换和公布改革等方面,纵向网和跨部门网络建设连续呈快速进展之势,业务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也取得了令人中意的成绩。据赛迪顾咨询统计,截至2002年6月底,通过“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已有81.1%的省、部级政府部门建立了主页,57.5%的省市级政府部门建立了政府网站,并提供主页开展公众信息服务。 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设 2002年上半年,中央政府和部分省市政府职能部门的纵向业务系统建设力度连续加大。据赛迪顾咨询调查,截止到2002年6月底,81.7%的省市级以上政府部门建立了核心办公类应用系统,93.2%的政府部门建立了辅助业务治理信息系统,30.1%的政府部门建立了领导决策支持类应用系统, 应该看到,有关于网站和内部办公系统的建设,中国电子政务业

中国航天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与发展趋势

中国航天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与发展趋势航天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国防实力。我国的航天科技从无到有,成功研制出长征火箭、各类卫星、载人飞船和导弹武器,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纵观我国半个世纪以来航天科技的成就,可以概括为以下六点: 一、制成功了各类战略战术导弹武器,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二、制成功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可以发射各种不同轨道的人造卫星。 三、火箭进入了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目前长征系列火箭已能承揽各种轨道、不同重量、多种用途的外星发射服务。 四、天战线研制成功了多种人造卫星,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人航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迄今为止我国先后已有9名宇航员在太空中留下了身影。 六、间站技术。中国计划在2010年至2015年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分别发射2艘无人飞船——神舟八号、神舟九号——进行无人对接试验,发射5艘无人飞船进行载人对接试验和载人驻留试验。2020年前后将建成规模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截至目前已顺利完成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九号飞船的成功对接。其他项目也正在有条不紊

的进行中。 尽管中国已跻身世界主要空间国家的行列,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航天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我们的运载火箭发射次数还比较少,应用卫星还没有形成批量生产的能力,特别是与航天技术发达的俄罗斯和美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努力缩小这种差距。 创建一所国际一流的宇航公司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奋斗 目标,我们将为此而不懈努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超大型国有企业,1999年7月1日正式成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拥有11个国防科技重点试验室、20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8个系统级研发中心和30多个重点专业研发中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以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为目标,制定了航天核心技术计划,取得了数百项标志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以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工程为代表的国家重大航天科技专项的立项研制。主要承担我国运载火箭、卫星、载人飞船和导弹武器等航天产品的研制、生产以及民用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任务。 我们坚信以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速度,不久的将来,定能占据世界的龙头位置。

DSP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DSP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内容摘要:信息化的基础是数字化。数字化的核心技术之一是数字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由DSP器件来完成。DSP技术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并得到迅速发展的前沿技术。DSP 可以代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也可以代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本文就DSP的发展历史、国内外现状和DSP未来的发展前景作了简单的介绍。 二、关键字:DSP 历史现状特点发展趋势 三、内容: (一)、DSP的发展历史: 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是一门涉及许多学科而又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的新兴学科。DSP有两种含义: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数字信号处理器)。我们常说的DSP指的是数字信号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是一种适合完成数字信号处理运算的处理器。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数字信号处理已经在通信等领域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背景下,DSP己成为通信、计算机、消费类电子产品等领域的基础器件。DSP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在DSP出现之前数字信号处理只能依靠微处理器来完成。但由于微处理器较低的处理速度不快,根本就无法满足越来越大的信息量的高速实时要求。因此应用更快更高效的信号处理方式成了日渐迫切的社会需求,到了70年代,有人提出了DSP的理论和算法基础。但那时的DSP仅仅停留在教科书上,即使是研制出来的DSP系统也是由分立元件组成的,其应用领域仅局限于军事、航空航天部门。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个单片DSP芯片是1978年AMI公司发布的S2811。1979年美国Intel公司发布的商用可编程器件2920是DSP芯片的一个主要里程碑。这两种芯片内部都没有现代DSP芯片所必须有的单周期乘法器。1980年,日本NEC公司推出的mP D7720是第一个具有硬件乘法器的商用DSP芯片,从而被认为是第一块单片DSP 器件。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的发展,1982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代DSP芯片TMS32010及其系列产品。这种DSP器件采用微米工艺N MOS技术制作,虽功耗和尺寸稍大,但运算速度却比微处理器快了几十倍,尤其在语言合成和编码译码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DSP芯片的问世是个里程碑,它标志着DSP应用系统由大型系统向小型化迈进了一大步。至80年代中期,随着CMOS工艺的DSP芯片应运而生,其存储容量和运算速度都得到成倍提高,成为语音处理、图像硬件处理技术的基础。 80年代后期,第三代DSP芯片问世,运算速度进一步提高,其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到通信、计算机领域。90年代DSP发展最快,相继出现了第四代和第五代DSP器件。现在的DSP属于第五代产品,它与第四代相比,系统集成度更高,将DSP芯核及外围元件综合集成在单一芯片上。这种集成度极高的DSP芯片不仅在通信、计算机领域大显身手,而且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经过20多年的发展,DSP产品的应用已扩大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并逐步成为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决定因素。 (二)、DSP的现状: 中国DSP的发展现状: 一、市场发展现况

中国航天事业现状和未来

中国航天事业现状与未来 从1956年至今,我国航天技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并成功发射了15种类型、近50颗人造地球卫星和3艘试验飞船。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有12种型号,具有发射低地球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等多种轨道有效载荷的运载能力。截至目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8次发射;其中对外发射成功22次,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送入太空。从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6次发射成功。 从“东方红”卫星上天到“神舟”飞船遨游太空,空间技术通过空间应用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民用航天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最近几年,我国卫星应用蓬勃发展,民用卫星已广泛应用于对地观测、通信广播和导航定位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国现已建立了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普查、卫星导航定位、卫星微重力试验、空间科学研究等卫星应用系统。 1、卫星遥感 我国有600多个单位、近万名科技人员直接从事卫星遥感研究、试验和开发应用工作,初步形成一支领域广泛、专业基本配套的卫星遥感应用队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国家遥感中心等单位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卫星和气象卫星数据,使卫星遥感的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国土资源调查与开发、农业资源规划和估产、森林草原监测和保护、环境灾害监测与评估、海洋资源调查与开发等方面的应用迅速发展。 中国返回式遥感卫星拍摄的数万米地物照片和其它卫星获得的地物信息,经国家经济和科研部门处理分析后,从中获取到许多用其它手段得不到或难以得到的资料,为国家进行国土规划和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利用返回式遥感卫星照片,国家有关部门曾组织进行了京津唐、塔里木盆地、黄河三角洲等7个区域的资源和环境调查,各有关单位开展了其它方面的多项专题应用。实践表明,返回式遥感卫星的照片具有视野宽阔、信息量丰富、直观性好、清晰度高、能提供宏观和实用性强的第一手普查资料等特点,具有相当高的实用价值。 中国已建成能接收各类(光电型、雷达型)资源卫星数据的遥感卫星地面站。利用该站发布的数据,各部委和各省市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国土整治和规划、土地利用和普查、农作物估产、地质勘探、重大灾害评估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在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和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之际,遥感卫星地面站根据卫星获取的微波遥感资

DSP技术发展趋势

DSP技术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主要讲了什么是DSP技术,以及DSP的技术发展趋势、市场发展趋势。 一、引言 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即DSP),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是一门涉及到许多学科并且广泛应用在很多领域的热门学科。它利用微型计算机、专用处理设备,以数字方式对信号的采集、变换、滤波、估值、增强、压缩、识别处理,得到人们需要的信号形式。它紧紧围绕着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实现以及应用发展。 二、DSP技术 数字信号处理(DSP)的理论基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比如微积分、概率统计、随机过程、数值分析等数学基础是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工具,同时它与网络理论、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通信原理、故障诊断,传感器技术等密切相关,还有近些年来蓬勃发展的一些学科: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神经网络等,都与数字信号处理密不可分。 正是由于有这些理论发展的前提基础,和广泛的市场需求,DSP处理的器件也应运而生,在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的同时得到迅速的发展。世界上第一个单片DSP芯片是1978年AMI公司发布的S2811,在这之后,1979年美国Intel公司发布的商用可编程器件2920是DSP芯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即使这两种芯片内部没有现代DSP芯片的单周期乘法器,但是他们为DSP的蓬勃、迅速发展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础。接着,1980年,日本NEC公司推出了第一个具有乘法器的商用DSP芯片,随后,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I 公司)推出一系列DSPs产品,广泛地应用在信号处理的各个领域。 三、技术发展趋势 1、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内核结构进一步改善,多通道结构和单指令多重数据(SIMD)、特大指令字组(VLIM)将在新的高性能处理器中将占主导地位,如Analog Devices的 ADSP-2116x。 2、DSP 和微处理器的融合: 微处理器是低成本的,主要执行智能定向控制任务的通用处理器能很好执行智能控制任务,但是数字信号处理功能很差。而DSP的功能正好与之相反。在许多应用中均需要同时具有智能控制和数字信号处理两种功能,如数字蜂窝电话就需要监测和声音处理功能。因此,把DSP和微处理器结合起来,用单一芯片的处理器实现这两种功能,将加速个人通信机、智能电话、无线网络产品的开发,同时简化设计,减小PCB体积,降低功耗和整个系统的成本。例如,有多个处理器的Motorola公司的DSP5665x,有协处理器功能的Massan公司FILU-200,把MCU功能扩展成DSP和MCU功能的TI公司的

【免费下载】三大里程碑见证空间技术发展

三大里程碑见证空间技术发展 《瞭望》:中国空间事业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杨保华: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 平相对落后的条件下,独立自主地发展起来的。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斗、自主创新,建立了完整配套的航天器研究、设计、制造和试验体系,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有自身特 色的发展道路。我国卫星技术和载人航天技术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简要说,有三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一是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中国空间技术取得历史性突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从此拉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以“东方红”一号肇始,我国卫星技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实现一系列重大突破,1984 年4月8日,我国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成功发射;1988年9月7日,“风云一号”升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行研制和发射极轨气象卫星的国家……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我国卫星技术又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连续取得多项新成就。最新的一项成就是2010年1月17日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北斗导航 卫星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卫星组网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二是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我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 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中国空间技术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 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神舟七号”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后,我们又开展了载人航天二期工程的后续研制任务,初步计划在2011年前后发射一个空间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之后发射无人飞船进行交会对接试验。“天宫一号”的重量和“神舟七号”相当,用它来完成和飞船的交会对接。发射“天宫一号”后两年内,我国将相继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完成空间交会对接。 三是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卫星,迈出了我国向深空探测领域进军的第一步。、 天地一体化成效卓著 《瞭望》:自“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以来,中国空间技术应用取得了哪些成效? 杨保华:40年来,我国空间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返回式遥感卫星是一种主要用于国土普查的遥感卫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卫星水平大幅度提高,在轨工作时间由3天增加到27天,至今发射和回收了22颗卫星,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空间遥感资料。这些资料满足了国防建设的需求,而且广泛应用于城乡规划、地质勘探、森林调查、石油开采、港口建设、海岸测量、地图测绘、铁路选线和考古研究等方面。 卫星通信广播技术发展迅速,应用日益广泛,应用产业已初步形成,“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已纳入我国卫星通信广播业务系统,促进了卫星通信、卫星广播和卫星教育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业务应用。卫星广播电视业务的开展与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全国广播电视,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范围和覆盖质量;卫星通信在“村村通电话”工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