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都有歧义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歧义句例子20句歧义句是指一个句子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含义,让人们难以真正理解,厘清其真正的意思,有时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20个歧义句的例子:1.苹果可以吃,也可以用来玩。
2.它有足够的智慧去做出正确的决定。
3.这种鞋可以用来穿和玩。
4.这条裤子可以穿在身上或者放在桌子上。
5.他说他会做,也会不做。
6.她来到房间,看到画框里放着一张照片。
7.这块衣服既可以穿,也可以放在抽屉里。
8.他从书架上把书拿了下来,然后放回去。
9.她把箱子放在桌子旁,把书放进去。
10.他正在穿这件衣服,也在穿着其他衣服。
11.他出去玩了,又回来了。
12.把这只猫放在椅子上,也可以放在地上。
13.他不想吃这个,也不想吃那个。
14.把水倒在玻璃杯里,也可以倒在金属杯里。
15.你可以把它挂起来,也可以放在桌上。
16.我可以让他做这件事,也可以不让他做。
17.苹果不仅可以吃,还可以用来比喻别的东西。
18.我可以把它放在桌上,也可以放在抽屉里。
19.他有一双漂亮的鞋,可以穿也可以挂起来。
20.他在问我是不是去过那个地方,我当时就回答是否定的。
歧义句是构成语言及其用法的一部分,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特定的歧义句,它们是语言学家、语言教师和翻译人员面临的一个挑战。
鉴于此,理解歧义句的工作并不容易,因为它们有多种含义,其表面的意思可能会让人误解。
此外,由于歧义句的存在,人们在理解和翻译文字时也很容易出错,可能会引起很多误解,甚至产生民意冲突。
这就是歧义句的特点,它们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问题,而且它们的多种含义也使人们难以理解。
因此,在使用歧义句时要特别小心,不要因为歧义导致不必要的麻烦。
在进行语言学习时,也要特别注意歧义句,以免受其影响。
同时,为了更好地理解歧义句,我们还需要了解它的内涵,如双关语、泛指词、逆反话、反复提示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专业的研究,以及使用歧义句的文字材料来学习,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
因此,对于歧义句,在学习、研究和使用上,应该格外谨慎,除了深入研究它们的含义,更要注意歧义句可能引起的一些不必要的问题,以免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下列句子都有歧义,试说出它们的不同理解。
⑴他走了一个多小时。
⑵马路的一边站着一个孩子。
⑶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⑷遗产纠纷已告某某。
⑸他借我一本书。
⑹天快黑了,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⑺这个人头发长的怪。
⑻游击队对敌人的袭击有充分的准备。
⑼山西和河南的部分地区遭到水灾。
⑽身长等于头长和尾长的一半。
⑾三个报社的记者来这里采访。
⑿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王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⒀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⒁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⒂本市市长、市委书记和其他市领导同志出席了揭幕仪式。
⒃他来了没几天,许多人还不认得。
⒄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⒅老李看到他很不高兴。
病句练习题(歧义)一,改错:1、我校这次为四川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2、研究钱钟书的著作.3、小李说:“老王这人真黑。
”4、棺材后面跟着三个妇女死者的母亲和她的两个女儿。
5、他在火车上画广告。
6、他谁都瞧不起。
7、这苹果不大好吃。
8、我们五人一组。
9、他的故事讲不完。
10、张连和黄惠的朋友。
11、爱护人民的军队。
12、开刀的是他的父亲。
13、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校门。
14、老李看到他很不高兴。
15、发现敌人的哨兵。
16、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17、我去上课。
18、我要炒肉丝。
19、这封信我读不好。
20、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21、那些国家看不上2012年伦敦奥运会。
22、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23、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基本无降雨过程,仅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能有小雨。
24、近日法院判违约经营的小张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元。
25、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在捐赠仪式上说:“我以代表的身份在这里讲话,我一个人代表三个人:我、已去世的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瑷。
26、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常出现歧义辨析和理解的问题,本文拟对常见的歧义句式加以说明。
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句意失去了确定性,可以有两种以上不同理解的句子。
造成歧义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多音、多义词语造成歧义。
如:①这座楼的房间都没有锁。
(“锁”既可以理解为名词,也可以理解为动词。
)②这个人好说话。
(“好”即可读作hào,“爱好”、“喜欢”的意思;也可读作hǎo。
“易于”、“便于”的意思。
)2、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如: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如果在“15日”后停顿,意思是应该在15日那天去汇报;如果在“15日前”后停顿,意思是应该在15日以前去汇报。
)3、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如: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前面提到“搜集史料”、“鉴定和运用史料”两个方面,代词“这”指代什么不明确。
)4、主语不明造成歧义。
如: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后半句主语不明确,“提着黑皮包”的是张原,还是老人?)5、动词的施受对象不明造成歧义。
如:李老师是前几天才调到我们学校的,许多同学还不认识。
(是李老师还不认识许多同学,还是许多同学还不认识李老师?)6、动词的支配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如:记者否认外星人莅临N城是有根据的。
(动词“否认”的宾语是“外星人莅临N城”还是“外星人莅临N城是有根据的”?)7、介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如:至于对厂长的意见,我说不出什么。
(介词“对”的宾语是厂长,还是“厂长的意见”?)8、连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如:今年我校夏季运动会的入场式,各队都要站成6人6行的方针队形,每班有比赛项目的男生和女生的一半要保证参加本班的入场式。
(是男生的一半加上女生的一半,还是所有男生加上女生的一半?)9、介词或连词词性不明造成歧义。
如:是谁创造了历史,这个问题是历史学家和哲学加争论不休的问题。
引起歧义的句子以下是 8 条引起歧义的句子及例子:1. “我喜欢上一个人。
”例子:我跟朋友说“我喜欢上一个人”,朋友特别惊讶地问:“啊?你啥时候喜欢上一个人的啊,对方知道吗?”可我说的“上一个人”其实是指“在一个人之上”,就是说我超越了某个人呀。
2. “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例子:我跟妈妈说“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妈妈一脸疑惑地说:“那你还不使劲穿啊!”但我的意思其实是冬天尽量穿少点呀,哎呀,这误会可大了。
3. “他的话可真不能信啊。
”例子:朋友跟其他人讲“他的话可真不能信啊”,大家都以为是说他经常说谎,实际上朋友想说的是他说话太夸张,根本不是字面那个意思呢。
4. “这东西不便宜啊。
”例子:我拿起一样东西说“这东西不便宜啊”,旁边的人就都以为很贵,结果我接着说“很便宜呢,才几块钱”,他们都傻眼了,哈哈,我说不便宜又没说贵呀。
5. “我差点没摔倒。
”例子:我跟人讲“我差点没摔倒”,人家担心地说“那还好没摔倒”,其实我就是没摔倒呀,这话说得有歧义吧。
6. “中国队大败日本队。
”例子:听到我说“中国队大败日本队”,有人还以为中国队输了呢,后来才反应过来是中国队赢了呀,这词用得怪有意思的。
7. “我有一个苹果,你有吗?”例子:我问别人“我有一个苹果,你有吗?”,人家以为我在炫耀,其实我就是单纯问问而已呀,怎么就歧义了呢。
8. “他走了半小时了。
”例子:我跟别人说“他走了半小时了”,有人就问“那他到哪了”,其实我可能是想说他离开这儿已经半小时了,也可能是说他走路走了半小时呀。
观点结论:这些句子是不是很容易引起歧义呀,生活中还真得注意说话表达清楚呢,不然容易闹笑话。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综合测试卷说明:本试卷全卷满分100分,90分钟完卷。
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40分)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A.人与人之间应相互理解,和睦相处;不应挑拨离间( ),搬弄是非。
B.一座座雄伟而风格jǒng()异的高楼如雨后春笋般在巴渝大地上拔地而起。
C.别看他笨手笨脚、大腹便便( )的样子,跑起来可没几个人追得上。
D.如果你能成为今晚的幸运观众,将会获得一张齐秦演唱会的入场quàn( )。
2、找出并改正下面成语中的错别字。
随心所浴()步步为赢()咳不容缓()默默无蚊()3、将下面成语补充完整。
吹毛求刚自用沧海一极泰来4、根据提示要求填空。
字作为校训,激励师生努力创造良好的校风。
环某校巧用四个读音相同的“jìng”字,文明礼貌突出一个“_______”字,境整洁突出一个“”字,秩序安定突出一个“”力争上游突出一个“________”字。
5、在下面括号中分别填入一个成语,要求与它前面的那个成语形成一种对偶。
心里有鬼——()守株待兔——()狗仗人势——()雪中送炭——()6、为下面的句子配上适当的关联词。
(1)()工作再困难些,他()不会退缩的。
(2)()主人盛情邀请,我们()不要推辞了。
7、为下面句子的处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出辉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8、根据提示填写文学常识。
在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有个因打死人被迫到五台山出家,又在东京相国寺看菜园时结识林冲,并为救护林冲大闹野猪林的人物,这个人英勇豪爽,粗中有细,他就是________ ;在《》中也有一个虽然鲁莽,却粗中有细的人,他曾大喝三声吓死曹将夏侯杰,喝退百万曹军,智擒严颜,智取瓦口隘,这个人9、文章文体常识填空题。
有歧义的病句例子及答案病句是指句子结构、用词或语义方面存在错误或不准确的句子。
有歧义的病句则是指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理解的句子。
在写作中,避免有歧义的病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样的句子容易导致读者产生混淆和误解。
下面将给出一些常见的有歧义的病句,并提供相应的修改答案来纠正这些问题。
1. 病句:他喜欢在晚上看电视。
这个句子在语义上存在歧义,可能是说他在晚上的时候喜欢看电视,也可能是说他喜欢看晚上播出的电视节目。
修改答案:他喜欢在晚上看晚间电视节目。
2. 病句:我只吃了两个苹果。
这个句子也存在歧义,具体是指我只吃了两个苹果,还是说只有两个苹果是我吃的。
修改答案:我吃了仅仅两个苹果。
3. 病句:她说我是两面人。
这个句子也存在歧义,可能是说她说我是一个两面人,也可能是说她说我是两个人。
修改答案:她说我是虚伪的人。
4. 病句:他们去了公园玩足球。
这个句子在语义上存在歧义,可能是指他们去公园并在那里玩足球,也可能是指他们去了公园,但并不是去玩足球。
修改答案:他们去公园,为了玩足球。
5. 病句:我只有十五岁。
这个句子也有歧义,是指我只有十五岁,还是说只有十五岁的人可以做某事。
修改答案:我仅有十五岁。
6. 病句:我的狗喜欢吃骨头比任何其他东西都多。
这个句子在比较上存在歧义,是说我的狗喜欢吃比其他东西多的骨头,还是说我的狗比其他东西都多喜欢吃骨头。
修改答案:我的狗比喜欢吃骨头多于喜欢吃其他东西。
7. 病句:他认罚退出这次比赛。
这个句子也存在歧义,是说他承认自己输了并退出比赛,还是说他认为退出比赛是一种惩罚。
修改答案:他在输了比赛后退出了。
总结: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有歧义的病句及相应的修改答案。
在写作中,我们应该注意澄清句子的意思,避免产生歧义。
合理使用标点符号、适当修改语序以及准确选择词语都是排除歧义的有效方法。
通过练习,并借鉴一些好的写作范例,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写出更准确、流畅的文章。
歧义句专题复习一、多音字引起歧义句子中某个字有多种读音,那么在书面表达上可能有歧义。
例如:(1)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
“还”可读“hái”,指“仍旧”;也可读“huán”,是“归还”的意思。
这样,此句在书面上就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2)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3)天色渐暗,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4)北京图书馆收藏着章太炎的书。
二、兼类词引起歧义(5)这辆车没有锁。
(6)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三、施事者不明确引起歧义(7)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进攻”的施事者是谁?可以理解为巴勒斯坦,也可以认为是以色列。
四、结构切分不确定引起歧义(8)咬死了猎人的狗。
本例可以看作动宾结构,表示猎人的狗被咬死了;又可视为偏正结构,表示狗咬死了猎人。
(9)当他把证书发给小钱时,他对他笑了笑。
(10)我看到你那年才六岁。
五、标点不当引起歧义(11)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六、限定模糊引起歧义(12)县里通知他10月5日前去报到。
由于“前”字在此处限定模糊,以致造成疑惑:是10月5日之前的任意一天,还是就在10月5日这一天去报到?七、承接关系不明引起歧义(13)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斯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几个”放在“学校”之前,是与“学校”承接呢,还是与“(同一个学校的)领导”承接?怎样消除歧义,使语句表意明确呢?1、更换词语。
把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换成意义单一的词语,歧义现象便消除了。
2、增设语境。
给歧义句增设上下文,可以消除歧义。
例如:我看到你那年才六岁。
可改成“我看你那年才六岁,而你当时已是成年人了”。
3、调整语序。
把句内有关词语的位置改动一下,歧义即可消除。
4、改动标点。
例(11),把“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中的两个逗号改成顿号,即消除了歧义。
5、重新造句。
下列句子都有歧义,试说出它们的不同理解。
⑴他走了一个多小时。
⑵马路的一边站着一个孩子。
⑶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⑷遗产纠纷已告某某。
⑸他借我一本书。
⑹天快黑了,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⑺这个人头发长的怪。
⑻游击队对敌人的袭击有充分的准备。
⑼山西和河南的部分地区遭到水灾。
⑽身长等于头长和尾长的一半。
⑾三个报社的记者来这里采访。
⑿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王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⒀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⒁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⒂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⒃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⒄本市市长、市委书记和其他市领导同志出席了揭幕仪式。
⒅他来了没几天,许多人还不认得。
⒆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⒇老李看到他很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