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场煤矿 TVLF煤矿探水雷达探测施工任务书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下组煤集中皮带大巷探放水设计与施工方案为了保障下组煤集中皮带大巷掘进工作面安全生产,防止透水、突水事故的发生。
我矿严格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的安全生产方针,按照“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和“掘探分离”管理规定,并严格执行“物探先行、化探跟进、钻探验证”综合探测手段,着力构建“探测超前、预报准确、防治达效、管理到位”的防治水工作体系,特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和柳煤字【2013】186号文《关于全县煤矿水害治理大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等,特编制《下组煤集中皮带大巷探放水设计与施工方案》。
第一节工作面概况一、工作面的位置1、地面位置下组煤集中皮带大巷掘进工作面地表对应位置位于双枣疙瘩东北方向,地表属黄土丘陵区,沟壑纵横无任何建筑物,地面标高为963-1032m。
2、井下位置下组煤集中皮带大巷掘进工作面位于下组煤一采区,工作面底板标高为595.5-562m。
二、工作面的设计参数下组煤集中皮带大巷全长为679.5m,以方位角331°04′19″,水平掘进40m,再以-10°的坡度掘进185m进入9#煤层,然后再以0.48°沿9#煤层顶板掘进。
开口设计标高为+595.5m,开口坐标X=4135794.17,Y=37494848.96,设计断面为半圆拱型断面,宽4.5m×高3.45m,支护形式为C20砼锚网喷+锚索联合支护。
附图1:巷道布置示意图三、相邻矿井及工作面周围的采掘情况1、工作面周围的采掘情况该工作面位于8-1#煤层上部,距8-1#煤层顶板5.5m,南面为回风暗斜井,东、西、北面均为实体层,上部为我矿上组煤4#煤层12盘区120403采空区。
2、周边相邻矿井情况根据周边相邻矿井调查图纸资料显示,我矿相邻柳林兴无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华晋焦煤沙曲煤、焦煤汾西矿业贺西煤矿及柳林联盛哪哈沟煤业下组煤未进行开拓开采,只有东北面柳林联盛郭家山煤业开拓下组煤且相距该工作面距离较远,相邻矿界处为实体煤,因此不会影响到我矿的正常安全生产。
2006年第4期能源技术与管理探地雷达在探测煤矿采空区的应用张华,潘冬明(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221008)[摘要]地下采空区的存在对矿山建设和地面建筑物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已成为了一种典型的地质灾害。
在论述探地雷达的方法、技术及原理的同时,通过探测煤矿采空区的工程实例表明,探地雷达在探测采空区的分布范围效果十分显著。
[关键词]探地雷达;采空区;探测技术[中图分类号]P6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9943(2006)04!0006!031概述近年来,由于大量小煤窑的出现,他们越界开采形成大量不明采空区,破坏了上方建筑物的稳定性,导致了房屋的倾斜,开裂及倒塌,特别是雨季来临时,地表水通过浅部采空区顺岩层裂隙通道进入大矿,这对大矿的开采与建设及其危险,因此及时准确的探测出不明采空区的分布范围是及其重要的任务。
山东某煤矿煤层露头区,分布有大量不明采空区,近几年来,尽管矿方对这些不明采空区进行了综合治理,取得了较明显的地质效果,但在每年雨季,矿井总涌水量比雨季前要增大2~4倍,严重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增加矿井的排水费用。
经水文地质分析认为:雨季矿井涌水量增大的原因主要是地表水通过浅部采空区顺煤层和岩层裂隙发育带及岩溶通道进入矿井。
为了对煤层露头区实施高效综合治理,决定对此区域进行探地雷达探测。
探地雷达探测工作主要地质任务是:圈定煤层露头煤柱不明采空区的分布情况,控制深度在20 ̄40m,要求平面偏差不大于2.5m,以便为注浆提供依据。
2探地雷达原理[1]探地雷达是利用高频电磁波(主频为数十兆赫至数百兆赫)以宽频带短脉冲形式,由地面通过天线T送入地下,经地下地层或目的体反射后返回地面,为另一天线R所接收如图1所示。
脉冲波旅行时:t=(4z2+x2)!/υ,当地下介质中的波速υ为已知时,可以根据测到的精确时间t值,由上式可求出反射体的深度z。
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电磁波强度与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电性质及几何形态而变化。
郑州裕中煤业有限公司和成煤矿西翼辅助回风大巷2#钻场超前探煤钻孔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工作面名称:西翼辅助回风大巷施工单位:钻探队编制人:施工负责人:总工程师:冉松河批准日期:2012年12月日执行日期:2012年12月日审批意见措施名称:西翼辅助回风大巷3#钻场超前探煤钻孔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地测科:通防科:安检科:调度室:总工:西翼辅助回风大巷3#钻场超前探煤钻孔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接工程科通知,为控制西翼辅助回风大巷煤层赋存情况,我队需要在F1点前48.6m处施工超前探煤孔。
为确保钻孔施工质量及现场施工安全,特编制本钻孔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经相关单位会审后,严格贯彻执行。
一、施工技术要求:1、施工目的: 为控制西翼辅助回风大巷煤层赋存情况2、钻场位置: F1点前48.6m处;3、钻孔技术参数:(1)1#孔开孔位置距底板0.2m,方位角303°,倾角-40°,预计孔深60m。
(2)2#孔开孔位置距底板0.5m,方位角303°,倾角-27°,预计孔深83m。
4、1#孔穿煤见岩不低于0.5m;2#孔进入煤层10m。
5、钻孔设计参数:详见附图;6、钻孔按编号先后顺序施工,钻探过程中详细记录返水颜色变化,岩石硬度变化,岩性变化等数据,根据钻探情况,如果需要补孔,由主管科室通知或以联系通知书为准,按照设计参数施工,其它按本措施执行,钻孔出现报废等异常时向主管科室汇报,主管科室要求补孔要在钻孔旁重新进行补孔。
二、施工工艺、要求及组织(一)施工工艺:安全检查→调整钻机→接上钻具→打钻→退拆钻杆→封孔(二)施工要求:1、严格按设计参数组织施工。
根据施工情况及时向工程科汇报,如有异常经总工程师同意后,修改钻孔参数。
2、施工期间,钻探队应加强钻场的文明卫生的管理,同时应及时清理巷道积渣,保证水沟畅通。
3、钻孔结束后必须用黄泥按规定封孔,封孔长度不得小于2m。
6、由地测负责安排人员进行验收,严格现场签证制度,瓦斯检查员做好现场监督,严防弄虚作假。
******股份有限公司**煤矿*****采煤工作面内及底板富水性瞬变电磁探测探测报告*****2019年3月28日目录1、工程地质概况及探测任务 (4)1.1工程概况及目的 (4)1.2地球物理勘探前提 (4)2、矿井瞬变电磁法概述 (4)3、技术工作方法 (5)3.1仪器设备 (5)3.2测线布置 (6)4、数据解析及结果 (7)4.1*****工作面回风巷一侧工作面内富水性探测结果分析 (7)4.2*****运输巷右帮工作面内富水性探测结果分析 (8)4.3*****工作面内底板富水性三维切片结果分析 (9)5结论 (11)5.1探测结论与分析 (11)1、工程地质概况及探测任务1.1工程概况及目的根据*****煤矿编制的《*****运输巷透水事故直接原因分析及****运输巷、*****回采工作面水害防治方案》要求,应****煤矿委托,我单位于2019年3月23日组织人员对****煤矿*****回采工作面进行了富水性情况探测。
*****回采工作面范围:*****回采工作面以***石门揭煤处为起始点,向西走向长200m为终点,上部以*****回风巷为界(标高+1254m),下部以*****运输巷为界(标高1200m)。
根据*****运输巷掘进位置及回风巷掘进情况,利用*****运输巷及*****运输巷迎头和*****回风巷对*****工作面内及底板富水性情况探测,为下一步*****工作面回采提供指导及相关防治水措施,2019年3月23日我方在上述*****运输巷右帮及回风巷左帮对*****工作面内部进行瞬变电磁法对穿探测,布1.2地球物理勘探前提从电性上分析不同地层的电性分布规律为:煤层电阻率值相对较高,砂岩次之,粘土岩类最低。
由于煤系地层的沉积序列比较清晰,在原生地层状态下,其导电性特征在纵向上有固定的变化规律,而在横向上相对比较均一。
当存在构造破碎带时,如果构造不含水,则其导电性较差,局部电阻率值增高; 如果构造含水,由于其导电性好,相当于存在局部低电阻率值地质体。
煤矿地面电法勘查施工方案目录1 概况 (1)1.1勘探区范围及地质任务 (1)1.2勘探区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条件 (2)1.3四邻关系 (4)1.4煤矿生产概况 (5)1.5以往地质工作 (8)2 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11)2.1井田地质 (11)2.2水文地质 (16)2.4地球物理特征 (28)3 施工方法及工程量 (30)3.1方法及测网选择 (30)3.2仪器选择 (30)3.3施工参数选择 (30)3.4试验工作 (30)3.5测量工作 (32)3.6电法野外施工技术措施 (33)3.7质量指标 (33)3.8工程量 (34)4 劳动组织 (35)4.1施工组织安排 (35)4.2保证措施 (37)5 资料处理及解释 (41)5.1瞬变电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 (41)5.2瞬变电资料解释方法 (42)6 成果提交 (44)1 概况依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59号文《关于晋中市某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山西某某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对某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某煤矿、山西某元宝湾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展锦煤业有限公司及0.0056km2新增区重组整合,兼并重组整合后煤矿企业核准名称为某某煤业有限公司。
2014年11月15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该矿颁发了采矿许可证,证载井田面积为5.0211km2,批采2-11号煤层,生产能力为60万t/a,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开采深度1280m-580m,有效期限2014年11月15日至2015年11月15日。
1.1 勘探区范围及地质任务1.1.1 勘探区范围及拐点勘查面积共0.7km2,拐点坐标见下表(1-1)瞬变电磁+EH4勘探区拐点坐标一览表表1-1序号X Y1 4103619.269 37606915.822 4103366.501 37606420.633 4103890.326 37605938.24 4104428.355 37606430.345 4104675.146 37606726.451.1.2 地质任务探测勘探区内各煤层顶底板富水区分布情况。
煤矿地面电法勘查施工方案目录1 概况 (1)1.1勘探区范围及地质任务 (1)1.2勘探区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条件 (2)1.3四邻关系 (4)1.4煤矿生产概况 (5)1.5以往地质工作 (8)2 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11)2.1井田地质 (11)2.2水文地质 (16)2.4地球物理特征 (28)3 施工方法及工程量 (30)3.1方法及测网选择 (30)3.2仪器选择 (30)3.3施工参数选择 (30)3.4试验工作 (30)3.5测量工作 (32)3.6电法野外施工技术措施 (33)3.7质量指标 (33)3.8工程量 (34)4 劳动组织 (35)4.1施工组织安排 (35)4.2保证措施 (37)5 资料处理及解释 (41)5.1瞬变电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 (41)5.2瞬变电资料解释方法 (42)6 成果提交 (44)1 概况依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59号文《关于晋中市某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山西某某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对某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某煤矿、山西某元宝湾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展锦煤业有限公司及0.0056km2新增区重组整合,兼并重组整合后煤矿企业核准名称为某某煤业有限公司。
2014年11月15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该矿颁发了采矿许可证,证载井田面积为5.0211km2,批采2-11号煤层,生产能力为60万t/a,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开采深度1280m-580m,有效期限2014年11月15日至2015年11月15日。
1.1 勘探区范围及地质任务1.1.1 勘探区范围及拐点勘查面积共0.7km2,拐点坐标见下表(1-1)瞬变电磁+EH4勘探区拐点坐标一览表表1-1序号X Y1 4103619.269 37606915.822 4103366.501 37606420.633 4103890.326 37605938.24 4104428.355 37606430.345 4104675.146 37606726.451.1.2 地质任务探测勘探区内各煤层顶底板富水区分布情况。
2502综采工作面探放水设计第一章编制说明一、探放水的目的根据我矿地质报告、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水文地质资料及相关的水患调查情况,我矿2502综采工作面进行探放水的目的主要是为查清2502综采工作面水害情况以及2502综采工作面上覆4#采空情况积水情况,为2502综采工作面顺利推进提供决策和依据。
二、编制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矿井地质报告》《地面物探报告》山西离柳鑫瑞煤业采掘工程平面图4号煤层充水性图5号煤层充水性图三、编制原则1、严格遵照有关施工规范、技术规程的要求。
2、依据现有图纸及特殊工种的标准执行相应的国家及行业最新规范、规程。
第二章工作面概况一、工作面概况2502综采工作面井下东部位于原临县宇航煤业旧巷道,西部有三条大巷(5#煤采区辅运巷、运输巷、回风巷),南部位于原苏家坡煤矿,北部位于原临县宇航煤业皮带运输大巷。
二、煤层根据2502运输顺槽、回风顺槽和开切眼掘进巷道探煤情况推断,工作面内煤层厚度3.3m,煤层厚度较稳定。
煤层走向近南北,倾向东西,倾角2~140,全煤层中含夹矸1~2层。
三、工作面水文地质特征井田内无常年性流水,仅在西部及南部边缘较大沟谷有溪流,其余各沟谷平时均干涸无水,只有雨季,才汇集洪水,辗转向西流入湫水河,然后向南汇入黄河,地表水属黄河流域湫水河水系。
本工作面位于井田东北部,为此受地表水影响不大。
5号煤层的直接充含水层是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以中、粗粒沙岩为主,水位标高853.71m,单位涌水量只有0.01365L/s.m,渗透系数0.00450m/d,富水性弱。
根据《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5号煤层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
第三章探放水设计本设计严格执行“物探先行、化探跟进、钻探验证”综合探测制度。
“井上下相结合,物探与钻探相结合”原则。
一、物理勘探(一)、物探目的为落实好“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及对地质构造变化全面进行预测预报的总体要求,推行“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化探跟进”的综合防治水措施,查明在2502综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的水患因素,决定将在推进过程中应用高分辨电法仪对掘进前方的含水体、异常体做出定性或定量的解释,从而达到消除水患的目的。
林场煤矿TVLF煤矿探水雷达探测施工任务书
编写:梁恒声
审核:
探放科科长:梁恒声
生产科科长:
副总工程师:
生产副矿长
总工程师:
林场煤矿探放科
二O一四年月日
探测施工任务书
项目来源
林场煤矿准备开采四煤,第一个为2401工作面。
根据工作需要,秉着“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我矿拟于2014年3月份采用TVLF矿用探水雷达在地面对准备开掘的2401工作面及周围区域进行针对性探测,查明工作面周围的积水情况,为林场煤矿准备开掘的2401工作面以及四煤其它工作面的设计及探放水布置提供参考依据。
此次探测,我们选取林场煤矿中央水仓作为已知区域,使设备自主学习本地地质信息。
之后对准备开掘的2401工作面(未知区域)进行探测,以探明2401工作面及四周的含水或积水情况。
项目名称林场煤矿四煤开采范围TVLF矿用探水雷达探测方案项目施工时间
2014年3月-2014年4月
项目施工地点
及范围
项目施工目的
及勘察对象
查明四煤工作面及周围的积水情况工作比例尺1:2000
提交的成果资
料及时间
探放技术员:探放科科长: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