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6.4速度的变化教案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668.50 KB
- 文档页数:5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4速度的变化
速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恰当地从图中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能从图象获得有关信息,能根据图象有条理地进行语言表达.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境,进一步发展从图象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及有条理地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热情,以及对待生活严谨、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从图中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时获取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从图中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时获取有用的信息.
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探究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预习本节内容
教材分析:
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从数学的角度去研究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预测未来,同时研究现实世界中的变化规律,使学生从常量的世界进入到了变量的世界,逐步接触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本节教材是在前几节学习和研究变量之间。
2020年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速度的变化》精编版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速度的变化》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速度对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境,进一步经历从图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加深对图象表示的理解,进一步发展从图象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及有条理地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2)给出实际情境,能大致描绘出它的关系图。
(3)鼓励学生大胆、合理地解释实际情境,为学习数学树立信心,提高兴趣。
(4)用变化的观点去观察和解释身边发生的数学现象,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1) 进一步通过看图、识图,分析速度与时间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 用有条理的语言刻画现实情境 教学难点: (1) 由图象描述速度与时间的变量关系。
(2) 区别速度—时间图像与路程—时间图像。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由汽车的时速表指针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汽车在运动中的不同运动状态的思考二、初识图像:说出下列几幅图所表示的汽车速度的变化情况:【练习】柿子熟了,从树上落下来。
下面的那一幅图可以大致刻画出柿子下落过程中(即落地前)的速度的变化情况?三、加深理解: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速度往往是变化的,下面的图象表示一辆汽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请尽可能多地发现图像中的信息,以问题的方式表达出来,其余的同学尝试回答。
«Skip Record If...»【练习】1、请为每幅图设计一个现实情境,小组派一位同学描述图象的情境,请其他同学来猜是A,B,C,D中的哪一种?时间(3)时间 (1)时间(2)2、下课铃刚响,小明就加速向家跑,跑了5分钟后,他又匀速跑了一段,用了2分钟,快到家时,他开始减速,用了3分钟到家停下。
你能画出小明放学途中的速度v 与时间t 之间的图象吗?四、渐入佳境:引导学生思考,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除了速度,还有哪些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与时间的大致关系又是如何?【练习】1、请根据图像判断汽车在做什么运动?时间速度OAst Ost OstOst 2、李明骑车上学,一开始以某一速度匀速行进,途中车子发生故障,只好停下来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上学时间,于是加快车速,在下图中给出的示意图中(s 为路程,t 为时间)符合以上情况的是( )3、甲乙两人从A 城出发到B 城旅行,如图(1)表示的是甲乙两人离开A 城的速度与时间的图像, 图(2)表示的是甲乙两人离开A 城的距离与时间的图像, 根据图像(1),回答问题。
---------------------------------------------------------------最新资料推荐------------------------------------------------------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速度的变化》导学案课件PPT板书设计教学实录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速度的变化》导学案课件 PPT 板书设计教学实录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速度的变化》导学案课件PPT 板书设计教学实录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速度的变化》导学案课件PPT 板书设计教学实录第四课时●课题速度的变化●教学目标教学知识点 1.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境,进一步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加深对图象表示的理解. 2.给出实际情境,能大致描绘出它的关系图. 能力训练要求1.进一步发展从图象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及有条理地进行语言表妥达的能力. 2.用变化而的观点去观察和解释身边发批生的数学现象. 情感与价值挟观要求 1.鼓励学生大缨胆、合理地解释实际情境,浩为学习数学树立信心,提高点兴趣. 2.发展学生应用数黄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扯 1.进一步通过图象获取信断息,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篷 2.用有条理的、合理的语蚕言刻画现实情境. ●教学难弥点由图象描述变量关系休和由实际情境描述大致图象歼.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讨论用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Ⅰ 净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师蚊]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慈有几种?[生]三种. 藻分别是表格法,关系式和图掣象法. [师]我们知道颠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殷以其直观性有着其他表示形寂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1 / 7沾,我们这节课特别又对图象盅所表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藏行讨论. Ⅱ.讲授新课师生扦通过图象,共同讨论变量之居间的关系. 1.出示投影片帜根据下列情境的描述,摇你能用图象大致刻画变量之楷间的关系吗?小明今天遇休息,上午 9 时骑自行车到沽新华书店买书.去时以某一轰速度匀速行进,用了20 分式钟到了书店;在书店买书用音了 30 分钟;随后为了早点蠢赶回家,加快了速度,但仍呸保持匀速行进,结果 15 分笋钟就赶回家.回家后,小明知想画出自己骑自行车离开家忆的距离 s 千米与所用时间 t 入分钟的关系的图象.你能帮瞳他画出吗?下课铃声刚读响,小明就加速向家跑,跑他了 5 分钟后,他又匀速跑了院一段,用了 2 分钟,快到家咽的时候,他开始减速,用了厢 3 分钟到家停下,你能画出泊小明放学回家途中的速度 v 扣与时间 t 之间关系的图象吗典?[师]就上面两个问惰题,同学们可自己先思考,榴然后和同伴交流讨论. 漱[师]我刚才看了同学们在窒下面画的图象,对于第小题乃,有这么几种画法,同学们怜来判断一下哪一种能较好地颜反映题中所描述的情境. 首出先我们看同学 A 画的图象:正图 6-13 [生]我认控为这个图象不能反映题中所芬描述的情境.因为这个问题嘲中的自变量是离开家的时间母t,而因变量是小明离开家筑的距离 s,前 20 分钟,小悯明匀速行驶,随着 t 的增大狠,距离 s 也在增大;然后 2 犹 0 分钟到 50 分钟是小明在壕书店里买书,时间 t 在增大它,而距离 s---------------------------------------------------------------最新资料推荐------------------------------------------------------是不变的;这两梧部分表示的都对.而 50 分别钟到 65 分钟,小明在从书埔店往家里返,所以随着时间俐 t 的增大,距离家应越来越坷近,即 s 应越来越小以至于妒变成 0,而这个图象在这一佛部分是上升的,明显的与题瘟意不符. [师]那么出现这茅种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呢?歪[生]原因是没有弄明白虚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因变量麦是离家的距离 s,而不是小辨明行驶的总路程. [师]我陶们再来看下一位同学画的. 聋图 6-14 [生]我认脊为这个图象能更好地反映题抡中所描述的情境:前 20 分屿钟,随着时间 t 的增大,距窜离 s 也在增大;中间 30 分崭钟,小明在书店买书,t 在饯逐渐增大,而距离 s 不变;绪而后 15 分钟,小明从书店圣往家里返,t 在逐渐增大,吏距离 s 在逐渐减小直至回家访 s 变成 0. [师]因此埃,我们用图象来表示两个变骄量之间关系时,一定要明白八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裂?因变量是如何随着自变量汽的变化而变化的?下面我们离看第个问题情境.把握上面忘两点,我相信大家一定会画挣得很好. [生]老师,我画悦出来了. [师]你能展夸示给大家吗?并说明你这样裹画的理由. [生]可以,我陆是这样画的. 图 6-15 拥根据题意,我首先搞清楚白了自变量是时间 t,因变量迸是速度 v.在这个变化过程吟中,它告诉我们的是 v 是随郎 t 如何变化的.在前 5 分钟抑,小明加速向家跑,说明在颁这段时间里,v 随着 t 的增异大而增大,3 / 7应用上升的线粘表示小明的速度在增加;质在中间 2 分钟,小明匀速向爽家跑即随着时间 t 的增大,咽 v 不变,应用水平线表姚示小明在这段时间内速度不盔变;最后 3 分钟,小明减速医向家跑,到家停下,说明随茎着时间 t 的增大,v 在减小览,应用下降的线表示小蛤明在这段时间内速度 v 逐渐喧减小,直到停下,速度 v 变敝成 0. [师]大家有不同见湍解吗?[生]没有. [师]诱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到位. 在大家知道,每辆汽车上都屎有一个时速表来指示汽车当缓时的速度.下面我们再来研阶究一个问题. 2.速度的变戮化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扎,速度往往是变化的.下面赢的图象表示一辆汽车的速度第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嘻根据图象,回答问题:图 6 订-16 汽车从出发到最戊后停止共经过了多少时间?旦它的最高时速是多少?耀汽车在哪些时间段保持匀速欣行驶?时速分别是多少?杂出发后 8 分到 10 分之间绣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用自鳖己的语言大致描述这辆汽车软的行驶情况. [师]同屿样,我们先来注意一下横轴盘、纵轴所代表的变量是什么酗?[生]横轴是自变量骸时间,纵轴是因变量速度. 癣[师]同学们可认真观见察图象,可以看出图象中有李水平线上升的线榷下降的线,它们分别代表盯什么?[生]水平线豆表示在相应的时间段汽车蟹的行驶速度不变即汽车匀速析行驶或静止;上升的线擦表示在相应的时段,汽车的责速度在增加;下降的线促表示在相应的时段,汽车的嚏速度在减---------------------------------------------------------------最新资料推荐------------------------------------------------------ 小. [师]看峭来,同学们基本能读懂图象攀 .下面我们来共同讨论上面媚提出的问题. [师生共宇析]汽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变共经过 24 分钟,汽车的最彻高时速是 90 千米/时. 貉大约在 2 分到 6 分,18 郁分到 22 分之间汽车匀速行奸驶,速度分别是 30 千米/ 碍时和 90 千米/时;出辜发后 8 分到10 分速度为 0 痔,所以汽车是静止的,可能秧是遇到了红灯;也可能是遇坎到了朋友;也可能停下来加接油.只要所说的情况合理即阜可. 可以这样描述这辆吱汽车的行驶情况:汽车一出赠发就加速行驶 2 分钟.2 分嫌钟后又以 30 千米/时的速奄度匀速行驶 4分钟,快到一猩加油站,然后减速行驶 2 分应钟到加油站加油,过了 2 分脖钟,加满油.出了加油站,返又开始加速行驶 8 分钟,时照速达到 90 千米/时,然后盲以 90 千米/时的速度匀速厦行驶 4分钟后,快到目的地溢,开始减速行驶,2 分钟后让到达目的地,停下休息. Ⅲ 尹 .随堂练习 1. 柿子熟喷了,从树上落下来.下面哪育一幅图可以大致刻画出柿子杏下落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情况堂?图 6-17 [师]根雕据生活的经验,想象柿子从碴树上落下来的过程或利用手症中的东西当柿子试验一下,际你发现了什么?[生]柿子徽下降的速度越来越快. 衫[师]我们不妨先来分析一画下这四个图象所表示的变量季之间的关系. [生]这沁四个图象反映的都是速度随蛾时间变化的情况,其中的图乙象是下降的5 / 7线,说明速痒度随时间而减小,即速度随月时间的增大而越来越慢,显云然不正确. 图象是一条脂水平线,说明时间在逐误渐增大而速度没变,即柿子协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显然也斩不正确. 图象是一条弊上升线,而且起点是从零龟速度开始,说明柿子是从停害止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在逐伎渐加快.显然是正确的. 樟显然也不正确.图象是腰下降的曲线,说明速度在豪随着时间的增大在逐渐减慢贸 . 2. 一辆公共汽车从商车站开出,加速行驶一段后示开始匀速行驶.过了一段时谜间,汽车到达下一个车站. 渣乘客上下车后汽车开始加速诌,一段时间后又开始匀速行阉驶.下面的哪一幅图可以近十似地刻画出汽车在这段时间薪内的速度变化情况?图 6-阜 18 [生]图说明汽车跳先是匀速行驶,然后再减速握,到达车站,接上客人,又抨开始加速,然后匀速行驶. 业显然不合题意; 图说明庆汽车先加速度行驶,然后匀瓦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减速行驶爬,到达车站,乘客上下车后赐开始加速,一段时间后又匀鞘速行驶,显然符合题意是正席确的. 略. Ⅳ.课时小结肢[师]同学们可以谈一下耘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油[生]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寡的情境,经历从图象中分析疏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加表深了对图象表示的理解. 饮[生]我觉得这节课不仅嗡要读懂文字语言,而且还要矣读懂图形语言.例如在速度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水平苏线表示什么?上升的线窥下降的线又代表什么月?[生]我觉得最关键指的是搞清楚自变量、因变量绣,并且搞明---------------------------------------------------------------最新资料推荐------------------------------------------------------ 白它们的变化关揪系. [师]看来同学们收获糜还真不小. Ⅴ.课后作业 1 卧 .习题 1、2. 试一试吱. ●板书设计速度的亭变化一、读图:①自变量、埃因变量是什么?②上务升线表示因变量随自劳变量的增大而增大. 箩水平线表示因变量随争自变量的增大不变或为0. 侦下降线表示因得变量随自变量增大而减小. 轴二、课堂练习7 / 7。
2020七年级数学教案6.4 速度的变化_0177文档EDUCATION WORD七年级数学教案6.4 速度的变化_0177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教学目标: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境,进一步经历从图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加深对图象表示的理解,进一步发展从图象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及有条理地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境,能分析出变量之间关系.教学难点:现实中变量的变化关系,判断变化的可能图象.准备活动:如图是某地区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在这一天中,(1)t=_______时,气温最高,最高气温t=_______℃;(2)t=_______时,气温最低,最低气温t=_______℃;(3)在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段中,气温保持不变;(4)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段中,气温持续下降;(5)t=_______时,气温达6℃;(6)a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如果某种作业必须在0℃以下才能进行操作,选择____________时间段比较合适.教学过程:一、新课: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速度往往是变化的,下面的图象表示一辆汽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1)汽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过了多少时间?它的最高时速是多少?(1)汽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过了多少时间?它的最高时速是多少?(2)汽车在哪些时间段保持匀速行驶?时速分别是多少?(3)出发后8分到10分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4)用自己的语言大致描述这辆汽车的行驶情况.二、巩固练习:1、柿子熟了,从树上落下来.下面的哪一幅图可以大致刻画出柿子下落过程中(即落地前)的速度变化情况?(a)(b)(c)(d)2、一辆公共汽车从车站开出,加速行驶一段后开始匀速行驶.过了一段时间,汽车到达下一个车站.乘客上下车后汽车开始加速,一段时间后又开始匀速行驶.下面的哪一幅图可以近似地刻画出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情况?(a)(b)(c)(d)3、一辆在高速公路上以15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下列哪一张图象能大致刻画汽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b)(c)(d)4、某同学从第一中学走回家,在路上他碰到两个同学,于是在文化宫玩了一会儿,然后再回家,图中哪一幅图能较好地刻画出这位同学所剩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情况:_______________(a)(b)(c)(d)5、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2)点a,b分别表示什么?(3)说一说速度是怎样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4)你能找到一个实际情境,大致符合上图所刻画的关系吗?小结:要学会分析图象,用图象解析现实变化着的量的关系,并要从图象中获得信息有条理地进行语言表达出来.作业:课本p112习题:1,2.教学后记:大部分同学能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境,能分析出变量之间关系.但从图象中获得信息不能很好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探究运动中速度的变化规律——《速度的变化》教案。
一、教案的内容
《速度的变化》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速度的定义
2.速度的表示方法
3.速度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实验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速度的变化规律。
例如,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
1.从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运动
2.改变平移质点运动轨迹
3.从匀速运动突然加速
4.进行两个物体相向而行的运动
通过以上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速度变化规律,并通过相关计算来加深对速度变化规律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过程,我们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1.让学生了解速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让学生认识速度变化规律
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运用计算方法进行分析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启发式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找出相应问题的解决方法,鼓励学生去发掘、研究、分析问题。
2.案例教学
通过案例教学,展示速度的变化规律,让学生了解实际运动分类场景中的速度变化规律。
3.实验教学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速度变化规律,让学生掌握运用实验方法分析物体运动规律的能力。
五、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以上教学策略和实验方法,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速度的变化规律,能够运用计算方法分析物体运动规律。
此外,教学的案例实践性强,能够让学生在实际动态场景中感性认识速度的变化规律。
最终,通过《速度的变化》教案的探究,学生会对速度变化规律有更深入、更全面、更系统化的认知,提高学生运用速度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物体运动规律。
通过实验理解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教案。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速度的变化。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小车在不同的路程上的运动时间来确定其速度。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小车的质量和形状来观察速度的变化。
这些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速度的变化,还能够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知识的兴趣。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应用爬坡实验来展示速度的变化。
爬坡实验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实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简单的斜坡,让学生在斜坡上放置一个小球,然后利用时间和距离的测量方法来确定小球的速度。
接着,我们可以改变斜坡的角度,来观察速度的变化。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理解到当斜坡角度增大时,小球的速度也会增加。
除了爬坡实验,我们还可以使用下滑实验来理解速度的变化。
下滑实验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实验方法,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虚拟环境下的物理现象。
我们可以利用电子游戏来展示下滑实验,让学生通过选择不同的虚拟环境来观察速度的变化。
例如,在一个平滑的地面上,小球的速度会很快,但是当小球遇到障碍物时,速度就会发生变化。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感受到物理学的趣味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实验理解速度的变化,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建立起对物理学知识的直观理解,同时也能够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认识。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应该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到实验中
来,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乐趣。
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孩子们一定能够掌握更多有关速度变化的知识,从而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第四节速度的变化总课时:一课时,执笔人:王义福,使用人,宋兵第一课时,备课时间:开学第九周,上课时间:第十三周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速度随间变化的实际情境,进一步经历从图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加深对图象表示的理解,进一步发展从图象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及有条理地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发展从图象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及有条理地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绘制各种图象,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速度随间变化的实际情境,能分析出变量之间关系。
难点现实中变量的变化关系,判断变化的可能图象。
、教学过程.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如图是某地区一天的气温随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在这一天中,(1)__________ t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温最高,最高气温T= C;(2)__________ t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温最低,最低气温T= °C;(3)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间段中,气温保持不变;(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间段中,气温持续下降;(5)__________ t = ,气温达6C;(6)A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某种作业必须在0C以下才能进行操作,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段比较合适。
温虞CC)12-10・根据现实情景,讲授新课(一).新课速度/ (干米/时)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速度往往是变化的,下面的图象表示一辆汽车的速度随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1)汽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过了多少间?它的最高速是多少?(1)汽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过了多少间?它的最高速是多少?(2)汽车在哪些间段保持匀速行驶?速分别是多少?(3)出发后8分到10分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4)用自己的语言大致描述这辆汽车的行驶情况。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境,进一步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加深对图象表示的理解.
2.给出实际情境,能大致描绘出它的关系图.
(二)能力训练要求
1.进一步发展从图象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及有条理地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2.用变化的观点去观察和解释身边发生的数学现象.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鼓励学生大胆、合理地解释实际情境,为学习数学树立信心,提高兴趣.
2.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进一步通过图象获取信息,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2.用有条理的、合理的语言刻画现实情境.
●教学难点
由图象描述变量关系和由实际情境描述大致图象.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讨论法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有几种?
[生]三种.分别是表格法,关系式和图象法.
[师]我们知道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其直观性有着其他表示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这节课特别又对图象所表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
Ⅱ.讲授新课
师生通过图象,共同讨论变量之间的关系.
1.出示投影片(§6.4 A)
根据下列情境的描述,你能用图象大致刻画变量之间的关系吗?
(1)小明今天休息,上午9时骑自行车到新华书店买书.去时以某一速度匀速行进,用了20分钟到了书店;在书店买书用了30分钟;随后为了早点赶回家,加快了速度,但仍保持匀速行进,结果15分钟就赶回家.回家后,小明想画出自己骑自行车离开家的距离s千米与所用时间t分钟的关系的图象.你能帮他画出吗?
(2)下课铃声刚响,小明就加速向家跑,跑了5分钟后,他又匀速跑了一段,用了2分钟,快到家的时候,他开始减速,用了3分钟到家停下,你能画出小明放学回家途中的速度v与时间t之间关系的图象吗?
[师]就上面两个问题,同学们可自己先思考,然后和同伴交流讨论.
(这两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深入学生中给予指导或听一下学生的想法.)
[师]我刚才看了同学们在下面画的图象,对于第(1)小题,有这么几种画法,同学们来判断一下哪一种能较好地反映题中所描述的情境.
首先我们看同学A画的图象:
图6-13
[生]我认为这个图象不能反映题中所描述的情境.因为这个问题中的自变量是离开家的时间t,而因变量是小明离开家的距离s,前20分钟,小明匀速行驶,随着t的增大,距离s也在增大;然后20分钟到50分钟是小明在书店里买书,时间t在增大,而距离s是不变的;这两部分表示的都对.而50分钟到65分钟,小明在从书店往家里返,所以随着时间t 的增大,距离家应越来越近,即s应越来越小以至于变成0,而这个图象在这一部分是上升的,明显的与题意不符.
[师]那么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原因是没有弄明白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因变量是离家的距离s,而不是小明行驶的总路程.
[师]我们再来看下一位同学画的.
[生]我认为这个图象能更好地反映题中所描述的情境:前20分钟,随着时间t的增大,距离s也在增大;中间30分钟,小明在书店买书,t在逐渐增大,而距离s不变;而后15分钟,小明从书店往家里返,t在逐渐增大,距离s在逐渐减小直至回家s变成0.
[师]因此,我们用图象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时,一定要明白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因变量是如何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下面我们看第(2)个问题情境.把握上面两点,我相信大家一定会画得很好.
[生]老师,我画出来了.
[师]你能展示给大家吗?并说明你这样画的理由.
[生]可以,我是这样画的.
图6-15
根据题意,我首先搞清楚了自变量是时间t,因变量是速度v.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它告诉我们的是v是随t如何变化的.在前5分钟,小明加速向家跑,说明在这段时间里,v随着t的增大而增大,应用“上升的线”表示小明的速度在增加;在中间2分钟,小明匀速向家跑即随着时间t的增大,v不变,应用“水平线”表示小明在这段时间内速度不变;最后3
分钟,小明减速向家跑,到家停下,说明随着时间t的增大,v在减小,应用“下降的线”表示小明在这段时间内速度v逐渐减小,直到停下,速度v变成0.
[师]大家有不同见解吗?
[生]没有.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到位.
大家知道,每辆汽车上都有一个时速表来指示汽车当时的速度.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个问题.
2.速度的变化(出示投影片§6.4 B)
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速度往往是变化的.下面的图象表示一辆汽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根据图象,回答问题:
图6-16
(1)汽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过了多少时间?它的最高时速是多少?
(2)汽车在哪些时间段保持匀速行驶?时速分别是多少?
(3)出发后8分到10分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
(4)用自己的语言大致描述这辆汽车的行驶情况.
[师]同样,我们先来注意一下横轴、纵轴所代表的变量是什么?
[生]横轴是自变量时间,纵轴是因变量速度.
[师]同学们可认真观察图象,可以看出图象中有“水平线”“上升的线”“下降的线”,它们分别代表什么?
[生]“水平线”表示在相应的时间段汽车的行驶速度不变即汽车匀速行驶或静止;“上升的线”表示在相应的时段,汽车的速度在增加;“下降的线”表示在相应的时段,汽车的速度在减小.
[师]看来,同学们基本能读懂图象.下面我们来共同讨论上面提出的问题.
[师生共析](1)汽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过24分钟,汽车的最高时速是90千米/时.
(2)大约在2分到6分,18分到22分之间汽车匀速行驶,速度分别是30千米/时和90千米/时;
(3)出发后8分到10分速度为0,所以汽车是静止的,可能是遇到了红灯;也可能是遇到了朋友;也可能停下来加油.只要所说的情况合理即可.
(4)可以这样描述这辆汽车的行驶情况:汽车一出发就加速行驶2分钟.2分钟后又以3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4分钟,快到一加油站,然后减速行驶2分钟到加油站加油,过了2分钟,加满油.出了加油站,又开始加速行驶8分钟,时速达到90千米/时,然后以9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4分钟后,快到目的地,开始减速行驶,2分钟后到达目的地,停下休息.
(这里主要是关注对变化过程的大致刻画,学生的答案合理即可)
Ⅲ.随堂练习
1.(出示投影片§6.4 C)
柿子熟了,从树上落下来.下面哪一幅图可以大致刻画出柿子下落过程中(即落地前)的速度变化情况?
图6-17
[师]根据生活的经验,想象柿子从树上落下来的过程或利用手中的东西当柿子试验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柿子下降的速度越来越快.
[师]我们不妨先来分析一下这四个图象所表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生]这四个图象反映的都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其中(1)的图象是“下降的线”,说明速度随时间而减小,即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越来越慢,显然不正确.
(2)图象是一条“水平线”,说明时间在逐渐增大而速度没变,即柿子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显然也不正确.
(3)图象是一条“上升线”,而且起点是从零速度开始,说明柿子是从停止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在逐渐加快.显然是正确的.
(4)显然也不正确.图象是“下降的曲线”,说明速度在随着时间的增大在逐渐减慢.
2.(出示投影片§6.4 D)
一辆公共汽车从车站开出,加速行驶一段后开始匀速行驶.过了一段时间,汽车到达下一个车站.乘客上下车后汽车开始加速,一段时间后又开始匀速行驶.下面的哪一幅图可以近似地刻画出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情况?
图6-18
(同学们根据题中的描述,首先明确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是怎样的一个变化过程.)
[生]图(1)说明汽车先是匀速行驶,然后再减速,到达车站,接上客人,又开始加速,然后匀速行驶.显然不合题意;
图(2)说明汽车先加速度行驶,然后匀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减速行驶,到达车站,乘客上下车后开始加速,一段时间后又匀速行驶,显然符合题意是正确的.
(3)(4)略.
Ⅳ.课时小结
[师]同学们可以谈一下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生]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境,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加深了对图象表示的理解.
[生]我觉得这节课不仅要读懂文字语言,而且还要读懂图形语言.例如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水平线”表示什么?“上升的线”“下降的线”又代表什么?
[生]我觉得最关键的是搞清楚自变量、因变量,并且搞明白它们的变化关系.
[师]看来同学们收获还真不小.
Ⅴ.课后作业
1.习题6.4 1、
2.
2. P179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