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59例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35.96 KB
- 文档页数:2
一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感染患者用药分析【摘要】新型隐球菌为条件致病菌,接触鸽子排泄物等是发生新型隐球菌病的主要原因,但只有当宿主免疫力低下时才会致病。
该病常见于全身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慢性衰竭性疾病,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淋巴肉瘤、结核病等。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由新型隐球菌感染所致,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
典型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头痛、呕吐及不规则低热,常见脑膜刺激征,可见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及精神障碍等。
该病发病率低,但病情重,病死率高,且临床表现与结核性脑膜炎颇为相似,常易误诊。
现感染科收治一名HIV伴隐球菌感染患者,临床药师现在对其用药进行监护,希望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有所帮助。
【关键词】艾滋病;隐球菌;患者;用药分析新型隐球菌为条件致病菌,接触鸽子排泄物等是发生新型隐球菌病的主要原因,但只有当宿主免疫力低下时才会致病。
该病常见于全身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慢性衰竭性疾病,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淋巴肉瘤、结核病等。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由新型隐球菌感染所致,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
典型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头痛、呕吐及不规则低热,常见脑膜刺激征,可见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及精神障碍等。
该病发病率低,但病情重,病死率高,且临床表现与结核性脑膜炎颇为相似,常易误诊。
现感染科收治一名HIV伴隐球菌感染患者,临床药师现在对其用药进行监护,希望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有所帮助。
1病例患者26岁青年男性,因“反复头痛,发热10天”入院10天前,患者受凉后发热,体温最高38.5℃,伴寒颤,搏动性头痛,头昏,无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复视,咳嗽,咳痰,气紧,心悸,胸痛,腹痛等症状。
予以退烧药治疗(具体不详)后热退,但头痛仍反复发作,自述加快呼吸频率后有所缓解。
6天前患者体温再次升高,头昏,头痛加剧,伴眼球胀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进食即引发,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无呕血,便血,腹痛腹胀等症状。
遂收入成都市六医院就诊,予以抗炎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体温仍波动于38-39℃,头痛无明显缓解,遂急诊收入我科继续治疗。
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4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提高诊治水平。
方法:对2005~2008年收治的14例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4例患者CD4均10×109/L以上)4例。
②脑脊液检查:压力均>200mmH2O,其中10例>380mmH2O;WBC均轻度升高;蛋白定量升高8例,正常6例;糖定量下降12例,正常2例;氯化物定量下降6例,正常8例;涂片墨汁染色查见新型隐球菌12例,培养均有新型隐球菌生长。
③免疫功能检查:CD4<50/ml 8例;CD4<100/ml 6例;辅助检查:胸片,肺结核4例,间质肺炎3例,肺炎2例。
头颅CT,正常6例,脑积水4例,脑萎缩2例。
并发症:所有患者确诊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时已有机会性感染,其中合并肺结核4例,淋巴结核2例,PCP 2例,口腔真菌感染8例,青霉菌感染2例,HCV 感染4例。
诊断:6例患者入院1周明确诊断,6例患者误诊断为结核脑膜炎,2例误诊为病毒性脑炎,延误时间14~30天,平均20天。
治疗:所有患者都采用两性霉素B加氟康唑治疗,4例患者采用鞘内注射,疗程2~3个月。
转归:8例死亡,6例好转,死亡率57%,其中1周确诊患者4例好转,2例死亡。
不良反应:应用两性霉素治疗过程中,8例出现发热,2例出现肝功能异常,2例出现肾功能异常,4例出现低钾。
讨论隐球菌为条件致病菌,主要感染免疫力低下或缺陷的人群,艾滋病患者的隐球菌感染多由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有夹膜包绕的新型隐球菌A或D血清型引起。
随着艾滋病患者增多,已成为艾滋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隐球菌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因可能是缺乏抗体和补体激活系统以及其中的多巴胺有利于隐球菌生长[2]。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为艾滋病晚期的并发症,多见于CD4<100/ml 患者,我院14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CD4均<100/ml,在确诊时已合并多种机会性感染,其中合并结核为多。
中国艾滋病性病2021年5月第27卷第5期Chin J A丨DS STD Vol.27 No.5 May 2021561 D O I:10.13419/ki.aids.2021.05.32 •综述•艾滋病病毒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研究进展朱文娇、李爱新2,黄晓婕:,张洋2,陈官芝1(I.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山东青岛266003;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北京100069)摘要: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由于早期极易误诊误治、治疗难度大、预后差,病死率很高,尤其对于免疫低下患者,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AIDS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地区成人脑膜炎最常见的原因,此外,HIV血清阴性的移植受者和其他有细胞介导免疫缺陷的个体感染隐球菌的风险会增加,并且在免疫能力正常的人群中也有隐球菌病的报告。
本文对HIV合并隐球菌病的流行病学、免疫、诊断、抗真菌治疗等内容进行了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对该菌的认识,及时诊断,早期治疗。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脊液;抗病毒治疗中图分类号:R 373.9; R 379.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5662(2021 )05-056卜04Research progress on HIV patients co-infected with cryptococcal meningitis Z H U W enjiao', L I A ix in2, H U A N G X ia o jie2, Z H A N G Yang2, C H E N G u a n zh i1•{1 .D e p a rtm en t o f D erm a to lo g y, The A ffilia te d H o sp ita l o f Q in g d a o U niversity, Q in g d a o266003, C hina; 2. C e n ter f o r In fe c tio u s D isea se, B eijin g Youan H o sp ita l, C a p ita l M e d ic a l U niversity, B eijin g 100069)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uthor: C H E N Guanz h i, Email: c h e n g u a n z h i q d@126.c o mSuppo r t e d b y the C h i n a P r i m a r y Health C a r e Foundation, Y o u a n Foun d a t i o n o f Liver Disease a n d A I D S,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o f Y o u a n Hospital, C C M U,2018(Y N K T T S2*******);a n d National Scienc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M a j o r Project o f C h i n a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2017Z X10201101)Abstract: Cryptococcal meningitis (C M) is a subacute or chronic i n f l a mmatory disease o f the central n ervous sy s t e m caused b y cryptococcus infection o f m e n i n g e s a n d brain p a r e n c h y m a.C M is the m o s t c o m m o n fungal infection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 u e to the early misdiagnosis, treatment difficulty, a n d p o o r prognosis, the fatality rate is very high, especially for l o w-i m m u n i t y patients. I t is a severe life-threatening disease. H u m a n i m m u n o d e f i c i e n c y virus (H I V)-related C M is the m o s t c o m m o n cause o f adult meningitis in m a n y parts o f the world. H I V seronegative transplant recipients a n d other individuals with cell-mediated i m m u n o d e f i c i e n c y present a n increased risk o f cryptococcus infection, also reported in the i m m u n o c o m p e t e n t.This article r e v i e w e d the epidemiology, immunity, diagnosis, a n d antifungal treatment o f H I V complicated with cryptococcosis to clinically i m p r o v e the understanding o f cryptococcosis, timely diagnosis, a n d early treatment.Keywords: H I V; Cryptococcal meningitis; Cerebrospinal fluid; Antiretroviral therapy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隐球菌所引起的真菌性脑膜炎是成人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因,在HIV感染者中高发这种真菌感染后能够到达患者的肺部并导致肺部感染2]。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吉林市传染病医院吉林吉林 132002)【摘要】目的:探究艾滋病合并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纳入病例是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隐球菌病患者60例,对其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即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结果、体格检查结果、疾病预后情况等,对以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艾滋病合并隐球菌病临床特点,并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统计。
结果:对临床实际资料分析,发现60例患者中,有50例(83.3%)患者出现中枢神经感染,且有37例(61.7%)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同时合并有肺部感染。
60例患者,22例经过抗真菌治疗、38例未经治疗,出现死亡者18例(30%)。
20例昏迷患者中,出现死亡率14例(70%)。
死亡患者经实验检测,发现其脑脊液压力平均为297.78mmHO。
37例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出现死亡者10例(27.0%)。
分析统计表现,死亡患者机体细胞CD4+T计数(37.15±27.08)cells/µ明显低于存活患者机体细胞CD4+T计数(73.89±59.23)cells/µ,且死亡患者平均年龄均高于存活者,P<0.05。
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脑脊液高压力、多器官受累、昏迷、低CD4+T计数、高龄为影响艾滋病合并隐球菌病患者的主在危险因素。
结论:随着艾滋病合并隐球菌病病情的进展,患者肺器官、中枢神经系统为主在累及器官,同时脑脊液高压力、多器官受累、昏迷、低CD4+T计数、高龄均会影响艾滋病合并隐球菌病预后效果,故在治疗上,需要针对以上患者做好针对性预防干预,以此来降低死亡率,提高预后效果。
【关键词】艾滋病合并隐球菌病;临床特点;影响预后相关因素【中图分类号】R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7-0161-01艾滋病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其是由艾滋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会对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攻击,大量破坏,降低人体细胞免疫功能,对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产生极大地威胁[1]。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与结核性脑膜炎多重感染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马琼;严琴琴;石秀东;侯钦国;施裕新【期刊名称】《复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22(49)4【摘要】目的探究艾滋病(a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与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多重感染患者的临床与MRI影像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15年9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39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与结核性脑膜炎(AIDS/CM/TB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其与61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AIDS/CM)患者和42例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AIDS/TBM)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头颅MRI影像特征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AIDS/CM/TBM组患者头痛的发生率高于AIDS/TBM组,抽搐、视力障碍、意识障碍的发生率高于AIDS/CM组和AIDS/TB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例(82.0%)AIDS/CM/TBM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
AIDS/CM/TBM组白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水平均高于AIDS/CM组,脑脊液糖水平低于AIDS/CM组;脑脊液压力和脑脊液氯化物水平高于AIDS/TB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4例(87.2%)AIDS/CM/TBM患者头颅MRI检查存在病灶,多发为主,呈脑膜炎和脑膜脑炎表现,脑叶病灶发生率高于AIDS/CM组,血管周围间隙扩大或胶样假囊的出现率低于AIDS/C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头痛、意识障碍及脑脊液糖≤1.85 mmol/L与AIDS/CM/TBM多重感染相关(P=0.009,0.005,0.002)。
影响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临床预后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鲁梦舒胡思靓李丹妮李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四川成都610041)摘要目的探究艾滋病(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CM)患者病死率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一2018年8月经确诊、治疗的60例AIDS合并C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后3个月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入院时临床症状/体征及治疗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并结合临床经验,提出护理对策%结果60例AIDS合并CM患者中,存活组37例,占61.67%;死亡组23例,占38.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有无意识障碍、CD4+淋巴计数、HIV RNA定量、颅内压、是否联合用药、治疗时间、是否存在其他合并症是影响AIDS合并CM患者预后的因素("<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入院时合并意识障碍、CD4+淋巴计数低、高颅内压、单药治疗、存在其他合并症是AIDS合并CM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0.05)%结论AIDS合并CM患者死亡率较高,入院时合并意识障碍、CD4+淋巴计数低、高颅内压、仅单药治疗、存在其他合并症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该类患者认知、颅内高压、腰椎穿刺术、联合用药、实验室检查、合并症以及基础和心理等方面的护理和观察,以改善患者预后%关键词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预后&护理Keywords 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Cryptococcalmeningitis;Clinicalprognosis;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3.51,R512.91,R519.4文献标识码:B DOI:10.16821/ki.hsjx2019.19.012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t-ciency syndrome,AIDS)即艾滋病,因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是一类危害性极大的传染性疾病,HIV以免疫系统为攻击对象,患者感染HIV后多因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等并发症而死亡[12]%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多指因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或脑实质所致,是AIDS患者常见颅内感染,据相关数据⑶显示,13%〜44%的AIDS患者死亡是因并发CM所致。
21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体会总结21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护理经验。
通过对患者的心理、饮食、腰椎穿刺术前后的护理及临床症状、用药观察及护理,本组有15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3例随访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1例死亡,2例放弃。
标签: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病情观察;护理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于新型隐球菌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再经血液转播至脑内。
偶可经皮肤或粘膜进入体内。
是深部真菌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
该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在我国各地均有散在发病,为条件致病菌,易发生在全身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患者。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5%—10%的患者合并有此并发症[1]。
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呕吐、发热、意识障碍、听力减退、视力下降等。
未经特效治疗者基本全部死亡。
经及时药物治疗者有效率为70%~75%[2]。
现将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21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1 例患者中,男14例,女7 例,年龄18岁~58 岁,平均年龄39岁。
住院时间14d~134d。
患者有不同程度发热,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经脑脊液检查,符合隐球球菌性脑膜炎诊断标准。
经治疗后21例患者中,15例治愈出院,3 例随访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1 例死亡,2 例放弃。
1.2方法1.2.1 病情观察1.2.1.1生命体征的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可反映生命中枢的功能及颅内压的变化。
应及时给予心电监护,观察呼吸的节律、频率变化。
呼吸不规则是本病恶化的主要表现,一旦有呼吸不规则或呼吸困难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配合抢救。
1.2.1.2 意识及瞳孔的观察临床上可通过交谈、观察呼吸、疼痛刺激来判断意识程度、精神状态;如双侧瞳孔不等大或缩小或忽大忽小,且伴有意识障碍加深、呼吸慢、脉搏慢、血压高,则提示可能发生脑疝。
2.1两组治疗过程中症状改变情况:实验组治疗的第一月经周期痛经症状缓解不明显,总有效率24.39%(10/41),从治疗的第二月经周期开始痛经症状明显改善,治疗第二、三周期总有效率分别是90.24%(37/41)、92.86%(39/41);对照组从治疗的第一月经周期开始痛经症状就有明显改善,治疗的第一、二、三周期总有效率分别是85.71%(36/42)、95.24%(40/42)、95.24%(40/42),见表1。
两组比较,治疗的第一月经周期总有效率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 <0.01),治疗的第二、三月经周期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2两组治疗结束后第三个月经周期疗效观察:实验组41例痊愈、显效和有效分别为11例、18例和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93%(34/41),对照组痊愈、显效和有效分别为0例、6例和9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35.71%(15/42),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
3讨论原发性痛经是女性常见的症状,严重时常常影响患者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其具体病因不清,西医认为与前列腺素释放过多及精神神经因素影响有关[2];而中医病机主要是经期受到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运行受阻,以致“不通则痛”。
西医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主要使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3],也有使用避孕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维生素E 、维生素B 6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报道[3],但西医治疗效果持续时间短,每次月经时均要用药,而且容易依赖,药物剂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大。
近年来,中医在原发性痛经治疗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尤其在穴位治疗方面取得长足发展[4,5]。
有人认为中医的穴位是深部组织的多种感受器,如伸张感受器、压力感受器、游离的神经末梢等,当激光束照射穴位时,机体吸收了适当的波长和能量的激光后,经络作用对周身各脏腑组织产生有效的调整。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组比较,氦-氖激光照射关元穴、气海穴和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痛经虽然起效较慢,但起效后持续时间较长,治疗结束时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停止治疗后第三个月经周期实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93%和35.71%,氦-氖激光照射穴位治疗原发性痛经明显优于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P <0.01),而且激光照射无毒,无创伤,所有接受激光治疗者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因此,氦-氖激光照射穴位治疗原发性痛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参考文献:[1]黄家茹.针药并用治疗原发性痛经84例[J].陕西中医,2009,30(4):462.[2]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18.[3]姚颖玉.中西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1):1318.[4]冯美果,彭彬,刘翠芳,等.针刺配合温灸器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9,22(15):1239.[5]陈日兰,姬乐.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32(2):48,56.收稿日期:2009-11-19艾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免疫系统功能进行性下降,易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NM )是一种在AIDS 患者中常见的致命性机会性感染。
现就我院2004年3月~2008年11月收治的59例AIDS 合并CNM 患者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9例患者中,男54例,女5例,年龄20~56岁,平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59例临床分析宁小华,宋晓玲(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广西南宁530023)【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 )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NM )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
方法:对59例AIDS 合并CNM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59例患者中,56例为急性及亚急性起病,3例起病匿隐。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颅高压明显,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改变与结核性脑膜炎相似;CNM 误诊率高;本组患者经联合治疗疗效明显。
结论:CNM 是以头痛、颅高压和脑膜刺激征阳性为特点,误诊率高,反复腰穿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关键词】艾滋病;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治疗文章编号:1009-5519(2010)05-0669-02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AClinical analysis of AIDS associated with cryptococcal meningitis in 59casesNING Xiao-hua ,SONG Xiao-ling(Nanning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Nanning ,Guangxi 53002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methods in AIDS associated with cryptococcal meningitis (CNM).Methods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the patients of AIDS associated with CNM ,who were treated by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04to November ,2008,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56out of 59cases were acute and subacute onset ,3were implicit onset.The majo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headache ,obvious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positive meningeal irritation ,cerebrospinal fluid changes similar to tuberculous meningitis and high CNM mistaken diagnostic rate.The combination therapy effects in the group were obvious.Conclusion :CNM is featured with headache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and positive meningeal irritation sign.It has high mis-diagnostic rate.Repeated inspections of lumbar puncture help early diagnosis.【Key words 】AIDS ;Cryptococcal meningitis ;Diagnosis ;Treatment表1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痛经症状改变情况比较(例)治疗周期第一周期第二周期第三周期414141实验组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05132122181953152424242对照组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11213221145453622霉酚酸酯联合激素治疗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Ⅳ型狼疮性肾炎疗效观察刘大海(湘潭市湘钢职工医院,湖南湘潭411101)【摘要】目的:探讨霉酚酸酯(MMF)联合强的松治疗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Ⅳ型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已经肾活检确诊为肾病综合征的Ⅳ型LN 的患者随机分为MMF 治疗组(35例)及环磷酰胺(CTX)治疗组(30例),并分别以MMF 及CTX 进行相应治疗,两组均联合标准剂量的强的松。
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尿蛋白、尿红细胞、肾功能及低补体血症均得到显著改善,各种自身抗体减少,MMF 组相对于CTX 组对外周血象及肝功的影响不明显。
结论:MMF 治疗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L N 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霉酚酸酯;肾病综合征;Ⅳ型狼疮肾炎文章编号:1009-5519(2010)05-0670-03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A均38岁,AIDS 临床诊断标准符合1993年美国CDC 修订的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HIV)感染分类和AIDS 诊断标准。
1.2临床表现:急性起病23例,亚急性起病24例,慢性起病12例,59例患者均有头痛,伴恶心、呕吐29例,发热37例,意识障碍5例,精神症状4例,抽搐3例,复视5例,视力下降4例,视乳头水肿9例,偏瘫3例,脑膜刺激征阳性18例,病理征阳性16例,4例有脑疝形成。
1.3实验室检查:全部病例脑脊液(CSF)均检到隐球菌,病人测脑脊液压力,59例>200mmH 2O ,其中12例>300mmH 2O ,47例>400mmH 2O ,白细胞数目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2例>500×106/L ;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28例,以中性粒细胞为主24例,蛋白增高(0.5~3.22g/L)59例,糖降低(0.06~2.5mmol/L)40例,氯化物降低(87~116mmol/L)35例;墨汁染色涂片检出隐球菌59例,有21例首次腰穿确诊,其余经2~3次反复检查才测得,CSF 隐球菌培养59例,50例阳性。
隐球菌菌体定量1+~4+。
所有患者HIV 抗体确认试验阳性。
1.4影像学检查:头颅CT 检查50例,26例正常,幕上脑室扩大3例,脑实质肿胀、脑室变小8例,颅内单发低密度影13例,头颅MRI 检查18例,正常11例,颅内单个软化灶2例,脑膜脑炎改变5例。
1.5误诊情况:入院前有28例误诊,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20例,病毒性脑炎5例,血管神经性头痛3例。
2结果2.1治疗与转归:30例采用两性霉素B(AMB)联合5-氟胞嘧啶(5-Fc)静脉滴注,每日1次,起始均为小剂量1mg 加5%葡萄糖注射液缓慢滴注,第二日开始以每日2mg 递增至5mg ,如无异常,则递增至20~25mg 每日1次,5-氟胞嘧啶静脉滴注,每日250mg 每日2次,疗程为12周,有16例在初始用药过程中给予地塞米松4~8mg 加AMB 中静脉滴注,10例单用氟康唑(FCZ )0.4g/天静脉滴注,19例三联联合治疗(AMB 逐渐加量过程中加用氟康唑0.4g/天静滴至AMB 到治疗量),其中14例加用AMB 鞘内给药治疗。
同时静脉补充电解质及多种维生素,有颅内高压症状者给予20%甘露醇快速静滴和速尿静注,必要时加用甘油果糖联合降颅压;合并细菌感染予抗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