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知识培训
- 格式:doc
- 大小:2.80 MB
- 文档页数:19
交换机设定与维修培训方针目标本培训方针旨在提供交换机设定与维修方面的培训,帮助参与者掌握处理交换机问题的技能和知识。
培训内容1. 交换机基础知识:- 了解交换机的基本功能和工作原理。
- 掌握交换机的不同类型和其适用场景。
- 理解交换机与其他网络设备的关系。
2. 交换机设定:- 学习如何进行交换机的初始设定。
- 掌握VLAN的配置和管理。
- 理解交换机端口的配置和监控。
3. 交换机故障排除与维修:- 学习如何检测和排除交换机故障。
- 掌握交换机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 理解交换机故障的常见原因和解决方法。
培训方法-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交换机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步骤,帮助参与者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
- 实践操作:提供实际的交换机设备,让参与者亲自进行设定和维修操作,以加强实际操作能力。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交换机故障案例,让参与者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训评估为了评估参与者的培训效果,将进行以下考核方式:1. 理论考试:测试参与者对交换机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
2. 实操考核:通过参与者完成设定和维修任务的情况,评估其实际操作能力。
3. 综合评估:参考参与者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综合评估其综合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培训证书培训结束后,将颁发合格证书给达到培训要求的参与者,以证明其已经完成了交换机设定与维修培训。
注意事项- 参与者应独立完成培训,不得寻求外部帮助。
- 培训过程中应遵守简单策略,避免引入法律复杂性。
- 在文档中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以上为交换机设定与维修培训方针的概述。
希望本培训能够帮助参与者提升交换机设定与维修技能,为其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对交换机相关问题提供支持。
网络基础知识培训资料一、概述网络基础知识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个人生活中的信息获取,还是企业组织中的数据传输,网络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档旨在为网络初学者提供一个全面的网络基础知识培训资料,帮助他们快速入门并理解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术语。
二、网络基础概念1. 网络定义及分类:介绍网络的定义,以及按照规模和范围进行的网络分类,如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
2. 网络拓扑结构:介绍网络中常见的拓扑结构,如总线型、环型、星型等,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3. IP地址和子网掩码:解释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
4. 网络协议和端口:介绍常用的网络协议,如TCP/IP、UDP 等,以及端口号的定义和使用。
三、网络设备与连接1. 路由器:详细介绍路由器的功能、工作原理和常用配置方法,以及路由器在网络中的作用。
2. 交换机:解释交换机的基本原理,介绍交换机在局域网中的作用和常见配置。
3. 防火墙:说明防火墙的作用和分类,以及防火墙的配置和管理方法。
4. 网络线缆和接口:介绍常见的网络线缆类型,如网线、光纤等,以及常用的网络接口标准,如RJ45、SC等。
5. 网络安全设备:包括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防御系统(IPS)等,解释它们的作用和配置方法。
四、网络应用与服务1. 网页浏览器:介绍常见的网页浏览器,如Chrome、Firefox等,以及它们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 电子邮件:解释电子邮件的基本原理,介绍电子邮件的配置和发送方法,以及常见的电子邮件协议,如POP3、IMAP等。
3. 文件传输协议(FTP):说明FTP协议的作用和基本原理,介绍FTP客户端的使用方法和安全配置。
4. 远程登录:介绍远程登录的概念和常用工具,如SSH和Telnet,以及远程登录的配置方法和安全性注意事项。
5. 虚拟私有网络(VPN):解释VPN的概念和作用,说明不同类型的VPN及其配置方法。
交换体验活动方案摘要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交换体验活动方案,帮助组织者更好地规划和执行活动。
本方案包括活动目标、活动流程、参与人员、活动内容和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实施该方案,组织者可以促进参与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1. 引言交换体验活动是一种帮助参与者体验不同文化背景和工作环境的活动。
通过交换人员或团队,参与者有机会学习不同的观点、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考方式。
这种活动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增进团队合作能力,并且对个人和组织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2. 活动目标交换体验活动的目标是促进跨文化交流、增进团队合作能力和拓宽参与者的视野。
具体目标如下:•提高参与者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增进参与者的团队合作能力•拓宽参与者的视野和思考方式•培养参与者的开放思维和包容心态•促进参与者的个人和专业发展3. 活动流程本方案的活动流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3.1 准备阶段•确定活动目标和时间安排•确定活动参与人员和人数•分配活动责任和角色•筹备活动所需物资和设备•提前与交换单位或团队协商安排3.2 活动开展阶段3.2.1 交换准备•交换单位或团队进行前期准备,包括了解交换对象的背景、文化和工作环境等•提前沟通安排交换的具体事项,如住宿、交通、饮食等3.2.2 交换执行•参与者按照安排进行交换•在交换期间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参与者进行文化体验和学习,探索不同文化的传统、风俗习惯等3.2.3 回访与总结•交换结束后,组织回访活动•参与者共享交换体验和收获•总结交换活动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3.3 活动评估阶段•进行活动效果评估,了解活动的成效和影响•收集参与者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提出改进和发展的方向4. 参与人员本活动的参与人员包括交换单位或团队的成员以及被交换单位或团队的成员。
参与人员的选择应根据活动的目标和需求进行筛选,既要保证有代表性,又要保证参与者之间的互补性。
5. 活动内容交换体验活动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和参与人员的需求进行调整和设计。
交换学习计划书一、背景介绍为了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文化交流能力,我计划发起一项交换学习计划,让学生有机会走出国门,到其他国家的学校学习、交流。
这将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学习平台,拓展视野,增加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二、目标1. 提供学生国际交流学习的机会,增加国际化视野。
2. 增强学生对其他国家文化和社会的了解和认识。
3. 提高学生的外语交流能力和文化交流能力。
4. 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具体实施方案1. 筛选学生选择优秀的学生参加交换学习计划,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成绩、较好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沟通能力,能够适应不同文化环境。
2. 洽谈合作与其他国家的学校进行洽谈,争取与对方学校达成合作协议。
协商学生的学习安排、住宿安排和活动安排,并签订双方认可的交换学习合作协议。
3. 学生准备为参加交换学习计划的学生提供相关培训,包括文化适应训练、外语培训、礼仪培训等,以便使学生对即将面临的文化差异有所了解和适应。
4. 学生交换安排学生前往对方国家学校学习,与当地学生进行交流,参加当地学校的课程和活动,了解当地的文化和社会情况。
5. 学生接待与对方国家学校进行学生接待计划,接待对方学生来我校学习,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活动,让对方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
6. 学生总结学生学习交换结束后,要进行总结,展示他们在交换学习计划中的收获和体会,对此次交流经验进行总结,并写出交流心得体会。
四、时间安排前期准备:2个月学生交换:3个月学生总结:1个月五、资源保障1. 人力资源:学校将派出专门的老师负责交换学习计划的组织与管理,并提供学生相关的培训支持。
2. 财力资源:学校将为学生出国学习提供必要的费用支持。
3. 合作资源:学校将与其他国家的学校进行合作,并寻求当地NGO的支持和协助。
六、风险控制1. 了解当地法律法规与安全情况,做好相关安全保障措施。
2. 学生在学习交换期间,需遵守当地学校的学生准则和纪律,保持学术诚信和社会公德。
核心网基础知识培训一、核心网基础概念1. 核心网的定义核心网是移动通信网络的中枢部分,也是整个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部分。
它主要负责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信令控制和数据传输,是移动通信网络中各种业务的统一接入和交换平台,承担着移动通信网络的调度和资源管理等重要任务。
2. 核心网的功能核心网负责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信令控制和数据传输,主要包括移动性管理、接入控制、业务处理、计费和安全认证等功能。
它还承担着移动通信网络中各种业务的统一接入和交换平台,为用户提供高效、安全、可靠的移动通信服务。
3. 核心网的组成核心网由多个功能相互配合的组件构成,主要包括移动交换机、业务支持节点、接入网关、传输网等组件。
这些组件通过标准的接口和协议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了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部分。
二、核心网技术知识1. 移动性管理移动性管理是核心网的重要功能之一,主要包括位置登记、位置更新、呼叫寻呼等功能。
通过移动性管理,用户可以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实现无缝的漫游,并且能够随时随地进行通信。
2. 接入控制接入控制是核心网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它主要负责用户接入认证、接入权限控制、访问控制和接入性能管理等功能。
通过接入控制,核心网可以保障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并且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接入服务。
3. 业务处理业务处理是核心网的核心功能之一,它主要包括呼叫控制、短信业务、数据业务和增值业务等功能。
通过业务处理,核心网可以实现各种不同类型的业务处理,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通信服务。
4. 计费计费是核心网的重要功能之一,它主要包括计费策略的制定、计费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等功能。
通过计费,核心网可以实现对用户通信行为的监控和统计,为用户提供合理的计费服务。
5. 安全认证安全认证是核心网的重要功能之一,它主要包括用户身份鉴别、加密解密和安全通信等功能。
通过安全认证,核心网可以保障用户通信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服务。
三、核心网发展趋势1. 虚拟化技术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核心网将会逐渐采用虚拟化技术,实现网络功能的软件定义和灵活部署,降低网络运维成本,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
交换机配置与维护培训方案一、培训目标本培训方案旨在帮助参训人员掌握交换机配置与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独立完成交换机的配置工作,保障网络通信的正常运行。
二、培训内容1. 交换机基础知识- 交换机的作用和原理- 交换机的分类和功能- 交换机的工作流程2. 交换机配置- 理解交换机配置的基本概念和语法- 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步骤和命令- 研究交换机配置文件的编辑和保存方法3. 交换机维护- 定期备份交换机配置文件- 研究交换机的故障排除和故障恢复方法- 研究交换机性能监测和优化技巧4. 实际操作演练- 利用模拟环境进行交换机配置和维护的实践操作- 解决实际案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和挑战三、培训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面对面的授课方式,讲解交换机配置与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和演示。
2. 实际操作:提供实验环境,让参训人员亲自进行交换机的配置和维护操作,通过实践提升技能。
3. 互动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和问答环节,加深参训人员对交换机配置与维护的理解,并解答他们的疑问。
4. 考核评估:通过开展实际操作考核和理论知识测试,对参训人员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其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四、培训周期与安排本培训计划为期3天,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天:交换机基础知识和配置入门- 第二天:交换机配置和维护进阶- 第三天:实际操作演练和综合评估五、培训师资培训师资需具备以下条件:- 具备扎实的网络知识和经验,在交换机配置和维护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和技术能力。
- 具备教学经验,能够清晰讲解并激发研究兴趣。
- 能够根据参训人员的实际需求和水平,进行因材施教。
六、培训评估与总结培训结束后,将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包括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
根据培训评估结果,总结培训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不断提升培训质量。
以上就是《交换机配置与维护培训方案》的基本内容,希望参训人员能通过培训掌握交换机配置与维护的核心知识和技能,提升工作效率和网络稳定性。
交换基础知识培训嘿,朋友们!咱们今儿来聊聊交换基础知识。
你知道吗?交换就像是一场有趣的游戏。
在这个游戏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宝贝,通过交换,大家能得到自己更想要的东西。
比如说,你有一本特别喜欢的漫画书,可看了好多遍,有点腻了。
这时候,隔壁的小伙伴有一个超酷的玩具车,他也玩够了。
你们一商量,嘿,交换!这多棒啊,双方都得到了新的乐趣。
交换可不是简单地把东西给对方就完事儿了。
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首先得清楚自己手里的东西价值几何,就像你得知道自己兜里的钱能买多少糖果一样。
要是不清楚,一不小心就可能吃大亏哟。
而且,交换还得讲究诚信。
你可不能把坏了的东西说成是好的,不然下次谁还跟你玩这个游戏呢?这就好比你答应了朋友一起去打球,结果临时放鸽子,那朋友得多生气呀!还有啊,在交换的时候得学会谈判。
你得会说,“我的这个东西可新啦,功能可全啦”,同时也要听听对方怎么夸他的宝贝。
这就像在菜市场买菜,得讨价还价,才能达成一个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另外,了解对方的需求也很重要。
要是你拿着对方根本不感兴趣的东西去交换,那不是白费力气嘛。
这就跟给不喜欢吃巧克力的人送巧克力一样,再好也没用。
再说说交换的场合。
有时候是在学校里和同学交换文具,有时候是在社区的跳蚤市场和邻居交换旧物。
不管在哪,规则都差不多,可都得认真对待。
你想想,要是全世界的人都不会交换,那得多无聊啊!我们想要的东西都只能自己去弄,那得多累呀!所以说,掌握好交换的基础知识,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能通过交换,结交更多的朋友,得到更多的快乐。
总之,交换基础知识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无数有趣的大门,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惊喜和可能。
朋友们,赶紧把这把钥匙握在手里,去开启属于自己的精彩交换之旅吧!。
ib交换机实施手册和培训手册摘要:1.ib 交换机实施手册概述2.ib 交换机实施流程3.ib 交换机实施注意事项4.ib 交换机培训手册概述5.ib 交换机培训课程内容6.ib 交换机培训效果评估正文:【ib 交换机实施手册概述】本手册旨在为实施IB 交换机的工程师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包括交换机的安装、配置、调试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手册的学习,工程师可以熟练掌握IB 交换机的实施流程,提高工程实施效率和质量。
【ib 交换机实施流程】IB 交换机的实施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工作:包括设备和工具的准备、现场勘察和设备清点等。
2.设备安装:根据设备的尺寸和重量,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并按照设备的安装要求进行固定。
3.设备连接:根据网络架构和设备接口类型,正确连接各设备之间的线缆,并确保连接稳定。
4.设备配置:通过控制台或网络管理工具,对交换机进行基本配置,包括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
5.设备调试:通过测试工具,检查交换机的通信功能和性能指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6.设备维护:定期对交换机进行维护,包括软件升级、硬件维修和清洁等,以保证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ib 交换机实施注意事项】1.在实施过程中,务必遵循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设备和人员安全事故。
2.确保设备安装稳固,避免因振动等原因导致的设备故障。
3.在配置设备时,务必仔细核对参数,防止因配置错误导致的网络故障。
4.在调试设备时,要充分了解网络环境,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5.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ib 交换机培训手册概述】本手册主要针对IB 交换机的使用者,旨在帮助他们快速掌握IB 交换机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提高工作效率。
【ib 交换机培训课程内容】IB 交换机培训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交换机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交换机的作用、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指标等。
2.交换机安装和配置:学习如何安装交换机、配置基本参数以及进行高级配置等。
移动通信核心网基础知识培训一、引言移动通信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球数十亿用户提供无线通信服务。
核心网作为移动通信网络的关键部分,负责处理用户通信请求、数据传输、信令控制等功能。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移动通信核心网的基本知识,我们特此举办此次培训。
本培训将从移动通信核心网的概述、架构、关键技术、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旨在提高大家对移动通信核心网的认知水平,为我国移动通信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移动通信核心网概述1.定义与作用移动通信核心网(MobileCoreNetwork)是指移动通信网络中负责处理用户通信请求、数据传输、信令控制等关键功能的部分。
核心网是移动通信网络的大脑和心脏,负责将用户数据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并确保通信过程的安全、稳定、高效。
2.发展历程移动通信核心网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代移动通信网络(1G)采用模拟通信技术,核心网主要实现语音通信功能;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2G)采用数字通信技术,核心网开始支持数据业务;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3G)引入了分组交换技术,核心网支持更高速的数据传输;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4G)采用全IP架构,核心网实现高速、高效的数据传输;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进一步优化核心网架构,支持更高速度、更低时延的通信需求。
三、移动通信核心网架构1.总体架构(1)接入网:负责将用户设备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包括基站、控制器等设备。
(2)传输网:负责将接入网与核心网之间的数据进行传输,包括光纤、微波等传输设备。
(3)核心网:负责处理用户通信请求、数据传输、信令控制等功能,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服务网关(SGSN)、分组数据网关(GGSN)等设备。
(4)支撑系统:为核心网提供运营、维护、管理等功能,包括业务支撑系统(BSS)、运营支撑系统(OSS)等。
2.主要设备与功能(1)移动交换中心(MSC):负责处理语音通信、短信业务、信令控制等功能。
交换生培训计划一、项目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留学交流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学生选择的一种学习方式。
而交换生项目作为留学交流的一种形式,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协调和管理交换生项目,提高学生的交流体验和学术水平,制定交换生培训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和意义1. 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通过交换生项目,学生将获得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能够提高语言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2)加强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交换生项目,学生将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增强跨文化意识和交流能力。
(3)促进学术交流:通过交换生项目,学生将能够接触到不同的学术环境和教学模式,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2. 意义(1)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交换生项目,学生将更好地了解国外的文化、教育体系和社会环境,拓宽国际视野。
(2)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水平:通过交换生项目,学生将成为学校的国际化使者,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3)促进全球教育交流:通过交换生项目,学生将能够获得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为全球教育交流做出贡献。
三、培训内容1. 语言培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国外的语言环境,提高语言能力,培训内容将包括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口语交流、听力训练等。
2. 跨文化交流培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国外的文化环境,加强跨文化交流能力,培训内容将包括文化背景介绍、价值观观念差异、礼仪习俗等。
3. 学术交流培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国外的学术环境,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培训内容将包括学术写作、科研方法、学术交流等。
四、培训方式1. 专业课程培训:组织专业老师进行语言、文化和学术培训,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进行个性化培训。
2. 学术讲座交流:邀请国外的教授或学者进行学术讲座交流,让学生了解国外的学术前沿和最新研究方向。
3. 实地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地体验活动,如走访当地企业、参观当地博物馆、体验当地特色文化等。
交换知识培训第一章交换网络基本知识本章主要介绍电信交换基本概念、本地交换网络结构和机型介绍。
§1.1交换设备专业基本概念1.长途局:长途局分为DC1和DC2长途局,DC1长途局即一级交换中心,其职能是汇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际长途来去话务和DC1所在本地网的长途终端话务。
DC2长途局即二级交换中心,其职能是汇接所在本地网的长途终端话务。
秦皇岛DC2长途局还兼做省内智能网SSP(业务交换点)、关口局、端局功能。
2.关口局:关口局主要是完成中国铁通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通信运营商之间通信业务的转接功能,从而实现网间业务的互联互通。
3.信令转接局:即将消息从一条信令链转到另一条信令链的信令点局,信令转接局(STP),包括高级信令转接点(HSTP)和低级信令转接点(LSTP),其主要功能是为电话网、智能网传送有关呼叫建立、释放的信令消息。
我国信令网为三级结构,即HSTP、LSTP、SP (信令点),HSTP一般设在省会城市,负责转接它所汇接的第二级LSTP和第三级SP的信令消息;LSTP一般设在省会城市及其它城市,负责转接它所汇接的第三级SP的信令消息。
4.市话汇接局:在本地网中负责转接端局之间(也可汇接各端局至长途局)话务的交换中心称为市话汇接局。
若有的汇接局还负责疏通用户的来、去业务,即兼有端局功能,则称为混合汇接局。
在本地网中市话汇接局为端局的上一级。
5.端局:本地网中的端局仅有本局交换功能和来、去话功能。
端局直接和用户连接,端局以下还可以接远端模块、用户小交换机等用户装置。
根据端局设置地点的差异,可以分为市内端局,县(市)及卫星城镇端局,农村乡、镇端局,它们的功能完全一样,并统称为端局。
6.七号信令直联与准直联:七号信令直联是两个信令点(交换机)之间通过直达信令链路传递消息,此时话路和信令链路是平行的(即话路和信令链路同在2M中继模块中)。
七号信令准直联是两个信令点(交换机)之间通过预先设定的由STP串接的多个信令链路传递消息,此时的话路和信令链路不是平行的(即话路和信令链路分别占用不同的2M中继模块)。
7.智能网:智能网(IN: Intelligent Network)是在原有通信网络基础上,提供新的电信业务而设置的附加网络结构。
智能网的核心是如何高效地向用户提供各种新的业务,智能网的基本思想是在网络中把交换和智能分离开,实行集中业务控制。
8.长途电话网络接通率:长途电话网络接通率是指省内长途、省际长途和国际长途接续到本地被叫端的能力,它反映了电信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水平。
网络接通率的计算方法为到达被叫终端的占用次数/总占用次数,即:网络接通率=(接通次数+用户忙+用户线路不工作/2+拨号不全或空号+承载业务未获得)/(接通次数+用户忙+用户线路不工作+拨号不全或空号+对端拥塞+本端拥塞+呼叫失败+承载业务未获得+其他呼损)*100%9.中继线、中继群、子路由、路由交换设备的话路组织按照层次从低到高依次分为:中继线(TRUNK)、中继群(TRUNK GROUP)、子路由块(SUBROUTE)、路由(ROUTE)。
中继线是指连通某一直达对端局用来传递话音、数据的物理通道,一条中继线对应于一条PCM链路上的一个信道(channel)。
中继线按照方向可以分为单向、双向两种。
所谓单向是指中继两端的交换局只能一端占用这条中继,所谓双向是指中继两端的交换局都能占用这条中继。
中继群是连通某一直达对端局的同类中继线的集合。
这些中继线具有相同特性,如相同的方向、相同的信令方式。
子路由是能够到达正确的目的地的所有中继群集的有序集合。
子路由的定义对于呼叫建立的行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子路由才包含能最终到达正确的目的地的中继,而且根据定义只有它才满足对承载能力和信令相关性的要求。
子路由通常分为直达(优选)子路由和迂回(次选)子路由,迂回子路由只有在直达子路由中断时才会被占用。
来话方向没有子路由的概念。
路由是能够到达同一目的地所有子路由的集合,即能够到达正确的目的地的所有可能中继群的集合。
一个路由可以包括多个子路由,不同的路由中可能包括有相同的子路由。
这里的目的地并不仅指相邻的交换局。
另外,路由的定义只标明呼叫建立的方向,而对于来话方向没有路由的概念。
10.七号信令链路、信令链路集合(链路组)、信令路由、信令路由组交换设备的七号信令组织按照层次从低到高依次分为信令链路、信令链路集、七号信令路由。
信令链路:指在信令网的各信令点之间传递信令消息的物理通道。
信令链路集:指直接连接两个节点(信令点)之间的一束平行的信令链路。
当两个节点之间有多条信令链路时,可以将它们组成一个或多个链路集。
信令路由:是一个信令点到达消息目的地所经过多个信令点的预先确定的信令消息路径。
信令路由按其特征和使用方法分为正常路由和替换路由两类。
替换路由只有在正常路由不能传送信令消息时才用以替换正常路由来传递信令消息。
信令路由组:即是具有信令关系的两个信令点之间的全部信令路由总和。
信令关系通常包括两个信令点之间具有直达电路、需传送端到端信令和至信令转接点的信令连接三类。
§1.2秦皇岛本地网络概况§1.2.1秦皇岛本地交换网络结构图:秦皇岛交换网图.ppt§1.2.2秦皇岛本地交换网络概述如上图所示,秦皇岛本地交换网主要由秦北长市合一局、秦北中兴汇接局及若干端局、模块局构成。
其中秦北长市合一局为集DC2、关口局、SSP、端局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混合局,与秦北汇接局一起构成秦皇岛本地交换网核心杻纽,两个局点均为单节点配置。
秦皇岛分公司交换网设备包括华为C&C08、中兴ZXJ10、贝尔S1240三种机型,其中以华为C&C08交换机居多。
第二章华为CC08交换机介绍C&C08交换机介绍包括32模块03T版本和128模块8K版本。
§2.1 C&C08交换机介绍§2.1.1 C&C08交换机的基本结构C&C08系统32模块交换机由一个管理/通讯模块(AM/CM)和多个交换模块(SM)组成如图2-1-1所示:(A)多模块局(B)单模块局图2-1-1 C&C08系统32模块交换机的基本结构注:AM—Administration Module,管理模块FAM—Front Administration Module,前管理模块BAM—Back Administration Module,后管理模块CM—Communication Module,通讯模块SM—Switching Module,交换模块C&C08系统128模块交换机由一个中心模块和多个交换模块(SM)组成,中心模块由管理通信模块(AM/CM)、业务处理模块(SPM)和共享资源模块(SRM)组成,其中BAM 是属于AM/CM中的一个模块。
如图2-1-2所示2-1-2C&C08系统128模块交换机的总体结构注:AM—Administration Module,管理模块CM—Communication Module,通信模块BAM—Back Administration Module,后管理模块SPM—Service Processing Module,业务处理模块SRM—Shared Resource Module,共享资源模块SM—Switching Module,交换模块§2.1.2 C&C08交换机(含32模块和128模块交换机)基本组成功能模块及主要功能介绍管理模块(AM)由前管理模块(FAM)和后管理模块(BAM)构成。
前管理模块(FAM)负责整个交换系统的模块间呼叫接续管理.后管理模块(BAM)是后台维护工作站和前台主机系统的接口。
通讯模块(CM)主要由中心交换网和通信接口组成,负责各模块间话路和信令链路接续。
交换模块(SM)具有独立交换功能的模块,SM提供各种接口(用户线接口、中继线接口),负责同模块内来自各种接口的呼叫接续。
(SMII模块结构与SM基本相同)业务处理模块(SPM)(128模块交换机具有该单元),使用AM/CM上提供的对外接口(SDH、E1),用于开局间中继,完成交换模块(SM)的几乎所有功能,单模块处理能力与交换模块(SM)相比更大、集成度更高。
业务处理模块(SPM)与后管理模块(BAM)之间通过10M/100M TCP/IP网口直接相连。
共享资源模块(SRM)(128模块交换机具有该单元)提供业务处理模块(SPM)在处理业务过程中所必须的各种资源,包括信号音、双音收号器、多频互控收发器、会议电话、主叫号码显示等资源。
§2.2 C&C08交换机主要硬件配置§2.2.1 C&C08系统32模块交换机主要硬件配置§2.2.1.1管理通信模块AM/CM的主要硬件配置如下:模块通信板(MCC)是32模块的通讯控制中心,按功能和位置分为主控板(MCCM)与非主控板(MCCS)两种。
信令交换网板(SNT)是AM/CM的信令交换中心,2块SNT板采用主备用工作方式。
中心交换网板(CTN)是AM/CM的中心话路交换系统,实现16K*16K的时隙交换,完成模块间的接续,是各模块间通话的桥梁。
光接口板(FBI、FBC)实现AM与SM间的通信,每板两路光口;16路传输板(E16、DRC)主要完成16路E1信号的收发,用于带远端交换模块SMII。
时钟板(CKS),通过板上拨码开关的设置可配置为三级时钟。
§2.2.1.2交换模块SM主要硬件配置分为主控部分、网络部分、协议部分、光接口部分、中继部分、用户部分:(SMII没有光接口部分,SMII通过IDT板与AM的E16板配对通信。
)描述如下:1、主控部分主处理机板(MPU): MPU板是模块内的中央处理单元,负责对SM各类设备进行控制,处理模块内的上报信息,控制各从节点动作,完成交换的功能,处于主备用热备份状态。
2、网络部分模块内交换网板(BNET)板:话音通信和数据通信的交换中心,处于主备用热备份状态。
3、协议部分协议处理板(LAP):LAP完成的主要功能是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处理,通过配不同的单板软件,可以配置成以下5种单板:LAPN7、LAPV5、LAPPRA、LAPRSA、LAPMC2等模块通信板(MC2):用于完成SM与AM/CM通信时的链路控制。
4、光接口部分光纤接口板(OPT):OPT实现SM模块与AM/CM通信时的物理承载功能,每板1路光接口。
5、用户部分模拟用户板(ASL):一块ASL提供16路模拟用户,每一路接口完成基本的呼叫功能、极性反转和主叫号码显示功能。
数字用户板(DSL):一块DSL提供8路数字用户(ISDN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