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中酪蛋白的分离与鉴定
- 格式:ppt
- 大小:589.50 KB
- 文档页数:33
牛奶中酪蛋白含量的测定牛奶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饮品,其中富含多种蛋白质,而酪蛋白是牛奶蛋白质中的主要成分之一。
准确测定牛奶中酪蛋白的含量对于评估牛奶的质量、了解其营养价值以及在相关的食品加工和研究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酪蛋白是一种磷蛋白,在牛奶中以胶束的形式存在。
它的性质相对稳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从牛奶中沉淀分离出来。
目前,测定牛奶中酪蛋白含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等电点沉淀法酪蛋白在其等电点(pH 46 48)时溶解度最低,容易沉淀析出。
实验操作时,首先将新鲜牛奶用脱脂棉过滤,以去除其中的杂质。
然后将牛奶缓慢加入到预先调节好 pH 值至 46 48 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并不断搅拌。
搅拌均匀后静置一段时间,使酪蛋白充分沉淀。
接着通过离心分离的方式将沉淀的酪蛋白收集起来,用蒸馏水多次洗涤,以去除残留的乳清蛋白和其他杂质。
最后将沉淀烘干至恒重,通过称重计算出酪蛋白的含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相对简单,成本较低。
但缺点是沉淀过程中可能会有少量的乳清蛋白一同沉淀下来,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二、盐析法盐析是指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的中性盐,以破坏蛋白质的水化膜并中和其电荷,从而使蛋白质沉淀析出。
对于牛奶中酪蛋白的测定,可以使用硫酸铵等盐类进行盐析。
实验时,将牛奶与一定浓度的硫酸铵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后静置一段时间,使酪蛋白沉淀。
同样通过离心、洗涤、烘干等步骤,最终得到酪蛋白的质量并计算其含量。
盐析法的优点是沉淀效果较好,能够较为有效地分离酪蛋白。
但需要注意的是,盐的浓度和使用量需要严格控制,否则可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三、电泳法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
利用电泳技术可以分离和测定牛奶中的酪蛋白。
首先,对牛奶样品进行预处理,使其中的蛋白质溶解并带电。
然后将处理后的样品加入到电泳槽中,施加电场。
由于酪蛋白和其他蛋白质的带电性质、分子量等不同,它们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也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牛奶中酪蛋白的提取及含量测定一、实验原理1、牛乳的主要成分:碳水化合物(5%)、脂类(4%)、蛋白质(3.5%)、维生素、微量元素(Ca、P等矿物质)、水(87%)牛奶中的糖主要是乳糖。
乳糖是一种二糖,它由D-半乳糖分子和D-葡萄糖分子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
乳糖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当乙醇混入乳糖水溶液中时,乳糖会结晶出来,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牛奶中的蛋白质主要是酪蛋白和乳清蛋白两种,其中酪蛋白占了牛乳蛋白质的80%。
酪蛋白是白色、无味的物质,不溶于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但溶于碱溶液。
而乳清蛋白水合能力强,分散性强,在牛乳中呈高分子状态。
2、等电点沉淀法: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其分子净电荷为零(即正负电荷相等),此时蛋白质分子颗粒在溶液中因没有相同电荷的相互排斥,分子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减弱,其颗粒极易碰撞、凝聚而产生沉淀,所以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其溶解度最小,最易形成沉淀物。
酪蛋白的等电点为4.7左右(不同结构的酪蛋白等电点有所不同),本实验中将牛乳的pH调值4.7时,酪蛋白就沉淀出来。
市售牛奶通常会添加耐酸碱稳定剂来增加粘稠度,以致即使pH调至等电点酪蛋白也沉淀的很少,故实验时可将pH稍微调过多一点再调回等电点。
同时,市售牛奶由于生产过程通常导致酪蛋白组分发生变化,因而使pI偏离了4.7,通常偏酸。
3、酪蛋白的提纯根据乳糖、乳清蛋白等和酪蛋白的溶解性质差异,可以用纯水洗涤来除去乳糖、乳清蛋白等溶于水的杂质,再用乙醇除去脂类,然后过渡到用乙醚洗涤,由于乙醚很快挥发,最终得到纯粹的酪蛋白结晶。
4、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考马斯亮蓝结合法)考马斯亮蓝能与蛋白质的疏水微区结合,这种结合具有高敏感性。
考马斯亮蓝G520的磷酸溶液呈棕红色,最大吸收峰在465nm。
当它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时呈蓝色,其最大吸收峰变为595nm。
在一定范围内,考马斯亮蓝G520-蛋白质复合物呈色后,在595nm下,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呈线性关系,故可以测定蛋白质浓度。
一、实验目的1. 学习从牛奶中提取酪蛋白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等电点沉淀法提取蛋白质的操作步骤。
3. 了解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及其原理。
4. 鉴定提取的酪蛋白。
二、实验原理牛奶是一种复杂的胶体溶液,其中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酪蛋白是其主要成分之一。
酪蛋白是一种含磷蛋白质,其等电点为4.7。
在等电点时,酪蛋白的溶解度最低,因此可以通过调节牛奶的pH值至等电点,使酪蛋白沉淀出来。
此外,蛋白质具有多种颜色反应,如缩二脲反应、蛋白黄色反应和茚三酮反应等,可以通过这些反应来鉴定蛋白质。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新鲜牛奶、脱脂牛奶、离心机、烧杯、温度计、pH计、精密pH试纸等。
2. 实验试剂:95%乙醇、无水乙醚、0.2mol/L pH4.7醋酸-醋酸钠缓冲液、稀醋酸溶液、硝酸等。
四、实验步骤1. 酪蛋白的提取(1)取50mL脱脂牛奶于150mL烧杯中。
(2)用热水浴加热至40℃,维持此温度,边搅拌边加入稀醋酸溶液约2mL,观察现象。
(3)继续搅拌并使悬浊液冷却至室温。
(4)将混合物转入离心杯中,于3000r/min离心15min。
(5)离心完毕后,弃去清液,得到酪蛋白粗制品。
2. 酪蛋白的纯化(1)将酪蛋白粗制品用水洗涤3次,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
(2)在沉淀中加入30mL乙醇,搅拌。
(3)将悬浊液转移至布氏漏斗中抽滤。
(4)用乙醇-乙醚混合液清洗沉淀2次。
(5)最后用乙醚清洗沉淀2次,抽干。
3. 酪蛋白的鉴定(1)缩二脲反应:取少量酪蛋白沉淀,加入适量的Cu2+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2)蛋白黄色反应:取少量酪蛋白沉淀,加入适量的硝酸,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3)茚三酮反应:取少量酪蛋白沉淀,加入适量的茚三酮,共热,观察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酪蛋白的提取: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牛奶中加入稀醋酸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表明酪蛋白已经沉淀出来。
2. 酪蛋白的纯化:通过乙醇洗涤、抽滤和乙醚洗涤,得到较为纯净的酪蛋白沉淀。
牛奶中酪蛋白和乳糖的分离和鉴定肖丽王进(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2001级化学基地班)摘要:本文用实验的方法分离出牛奶的主要组成物质酪蛋白和乳糖,并用其特征反应和化学特性定性定量地检验了所分离的产物。
关键词:酪蛋白,乳糖,等电点,纸电泳,分离。
1 引言牛奶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且易被人体吸收的物质。
现代研究表明,牛奶中所含的水,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维生素等都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除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外,对一些疾病还有一定治疗作用和保健养老作用。
酪蛋白是牛奶中的主要蛋白质,是含磷蛋白质的复杂混合物,在牛奶中以钙盐存在。
酪蛋白是两性化合物,当调节牛奶的pH值到酪蛋白的等电点(pH=4.8)时,酪蛋白呈电中性,这时酪蛋白的溶解度最小,会从牛奶中沉淀出来。
本实验利用酪蛋白的这种性质对其进行分离。
酪蛋白不溶于乙醇和乙醚,因此分离后用乙醇和乙醚洗去其中残留的脂肪。
牛奶中的糖主要是乳糖。
乳糖是一种还原性二糖,是目前唯一由哺乳动物合成的糖,以α-乳糖和β-乳糖两种同分异构体存在,在水溶液中两种乳糖可以相互转化,故水溶液有变旋光现象。
乳糖不溶于乙醇,本实验使用乙醇使它结晶,达到分离目的。
2 实验部分2.1 原料和仪器50 ml烧杯, 100 ml量筒,数字旋光异仪,蒸发皿,水浴锅,电泳仪,精密PH 试纸,简单抽滤装置。
冰HAc,95%乙醇,新鲜牛奶(伊利牌),碳酸钙,乙醚,考马斯亮蓝试剂,硫酸铜,氢氧化钠。
2.2 分离实验(1)酪蛋白的分离:步骤:取20ml新鲜牛奶于50ml烧杯中,在恒温水浴中加热到50ºC,不断搅拌下滴加10%HAc,用精密PH试纸调节牛奶的PH值至4.6~4.8(理论等电点pH=4.8,此步操作见后讨论),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冷却,之后过滤出其中的酪蛋白(滤液中加少量碳酸钙,留做下部实验用),依次用乙醇,乙醇和乙醚等体积混合液,乙醚洗涤酪蛋白,除去其中的脂肪,将其转入到表面皿上,在空气中风干后称重,得酪蛋白1.4218 g。
牛乳中酪蛋白的制备与浓度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从牛乳中分离酪蛋白的原理和方法2、掌握等电点沉淀法提取蛋白质的方法3、了解紫外吸收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原理,熟悉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4、学会用考马斯亮蓝结合法测定蛋白质浓度二、实验原理1、准备酪蛋白原理:牛乳中主要含有酪蛋白和乳清蛋白两种蛋白质,其中酪蛋白占了牛乳蛋白质的80%。
牛乳在PH4.7时酪蛋白等电聚沉后剩余的蛋白质统称为乳清蛋白。
酪蛋白是白色、无味的物质,不溶于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但溶于碱溶液。
乳清蛋白不同于酪蛋白,其粒子的水和能力很强,分散性高,在乳中呈高分子状态。
本法利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的原理,将牛乳的PH调至4.7时,酪蛋白就沉淀出来。
用乙醇洗涤沉淀物,除去脂类杂质后便可得到纯的酪蛋白。
2、紫外吸收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原理:大多数蛋白质由于有酷氨酸和色氨酸的存在,在紫外光280nm有吸收高峰,可以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但是核酸在280nm也有吸收,干扰测定,不过核酸的最大吸收峰在260nm,通过测定在280nm和260nm时A的比值,然后通过计算消除核酸存在的影响,可以求得有核酸存在时蛋白质的浓度。
3、考马斯亮蓝结合法测定蛋白质浓度原理:考马斯亮蓝能与蛋白质的疏水微区相结合,这种结合具有高敏感性。
考马斯亮蓝G250的磷酸溶液呈棕红色,最大吸收峰在465nm。
当它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时呈蓝色,其最大吸收峰改变为595nm,考马斯亮蓝G250—蛋白质复合物的高消光效应导致了蛋白质定量测定的高敏感度。
在一定范围内,考马斯亮蓝G250—蛋白质复合物呈色后,在595nm下,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呈线性关系,故可以用于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制备酪蛋白:烧杯、玻璃棒、量筒、精密PH试纸、离心机、布氏漏斗、表面皿、恒温水浴锅牛奶、醋酸缓冲液、冰醋酸、95%乙醇、无水乙醚2、紫外光吸收法: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容量瓶50ml(×1)、石英比色皿0.9%NaCl、1mol/LNaOH溶液、1mol/L乙酸溶液3、考马斯亮蓝法: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试管1.5cm×15cm(×9)、玻璃比色皿牛血清白蛋白(0.1mg/ml)、考马斯亮蓝、0.9%NaCl四、实验步骤制备酪蛋白1、将20mL pH4.7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预热至40℃2、将20mL牛奶加热至40℃,在搅拌下缓慢地加入20mL预热的pH4.7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3、用精密pH试纸调pH至4.7,可见溶液变为乳白色悬浮液4、待悬浮液冷却至室温,4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得酪蛋白粗制品5、用蒸馏水洗沉淀3次,3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6、在沉淀中加入20mL95%乙醇,搅拌片刻,将全部悬浊液转移至布氏漏斗中抽滤7、用乙醇-乙醚混合液洗涤沉淀2次(10ml/次),最后用乙醚洗涤沉淀2次(10ml/次),抽干8、将沉淀摊开在表面皿上,风干,得酪蛋白纯品9、准确称量,计算含量和得率紫外光吸收法1.取待测样品溶液置于的石英比色皿中,于分光光度计波长280nm和260nm,分别读取A280nm和A260nm,用生理盐水为比色空白对照。
牛奶中提取酪蛋白的实验报告牛奶中提取酪蛋白的实验报告一、引言牛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品,而酪蛋白则是牛奶中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
酪蛋白是一种高质量的蛋白质,对人体具有重要的营养和生理功能。
提取牛奶中的酪蛋白并对其进行实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本文将从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以及个人理解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简单的化学方法,从牛奶中提取酪蛋白,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检测。
通过实验,我们旨在掌握酪蛋白的提取方法,加深对其性质和结构的理解,同时培养实验操作的能力和科学精神。
三、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酪蛋白提取仪、离心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2. 实验试剂:硫酸、乙醇、盐酸、酚酞指示剂等。
3. 实验步骤:(1)取适量牛奶,加入盐酸搅拌,使牛奶凝固。
(2)用离心机离心,将凝固的混合物分离。
(3)将分离得到的固体与乙醇反复洗涤。
(4)用酚酞指示剂检测酪蛋白。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地从牛奶中提取得到了酪蛋白的固体物质,并经过乙醇洗涤后,得到了较纯净的酪蛋白样品。
经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酪蛋白在特定波长下呈现出明显的吸收峰,证明其成功提取。
经过比色法测定,我们得到了酪蛋白的溶液浓度,为XX mg/L。
五、个人理解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理解了酪蛋白在牛奶中的提取方法和技术,并对其在生物学和营养学领域的重要作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酪蛋白的提取实验也启发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我希望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实验中进一步探索酪蛋白的性质和功能,为人类健康和营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六、总结本次实验通过从牛奶中提取酪蛋白的过程,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酪蛋白的存在和特性。
实验结果也验证了酪蛋白的成功提取,并为我们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参考。
希望通过今后的努力,能进一步挖掘和应用酪蛋白这一珍贵的营养成分。
在本文中,我们根据提供的内容和主题,详细介绍了牛奶中提取酪蛋白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同时分享了个人对这一实验的理解和展望。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酪蛋白的提取方法。
2. 掌握酪蛋白的鉴定原理和操作步骤。
3. 了解蛋白质的等电点及其在实验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酪蛋白是牛奶中主要的蛋白质成分,含量约为35g/L。
酪蛋白是一种含磷蛋白质,其等电点为4.7。
当牛奶的pH值调节至酪蛋白的等电点时,酪蛋白的溶解度最低,会以沉淀形式从牛奶中析出。
本实验采用等电点沉淀法提取酪蛋白,并利用双缩脲反应和茚三酮反应对提取的酪蛋白进行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材料:新鲜牛奶2. 试剂:- 0.2mol/L pH4.7醋酸-醋酸钠缓冲液- 95%乙醇- 10%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铜溶液- 茚三酮试剂- 双缩脲试剂A(硫酸铜溶液)- 双缩脲试剂B(氢氧化钠溶液)四、实验步骤1. 酪蛋白的提取:- 取50mL新鲜牛奶于150mL烧杯中,用热水浴加热至40℃。
- 边搅拌边加入2mL稀醋酸溶液,观察白色沉淀的形成。
- 继续搅拌并使悬浊液冷却至室温。
- 将混合物转入离心杯中,于3000r/min离心15min。
- 弃去清液,得到酪蛋白沉淀。
2. 酪蛋白的鉴定:- 双缩脲反应:- 取少量酪蛋白沉淀于试管中,加入1mL双缩脲试剂A(硫酸铜溶液)。
- 加入2-3滴双缩脲试剂B(氢氧化钠溶液)。
-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记录结果。
- 茚三酮反应:- 取少量酪蛋白沉淀于试管中,加入1mL茚三酮试剂。
- 加热至沸腾,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记录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双缩脲反应:酪蛋白沉淀与双缩脲试剂A和试剂B反应后,溶液呈现红紫色,表明酪蛋白中含有肽键,符合蛋白质的特征。
2. 茚三酮反应:酪蛋白沉淀与茚三酮试剂反应后,溶液呈现蓝紫色,表明酪蛋白中含有芳香族氨基酸,进一步证实了酪蛋白为蛋白质。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从牛奶中提取了酪蛋白,并利用双缩脲反应和茚三酮反应对提取的酪蛋白进行了鉴定。
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取的物质符合蛋白质的特征,验证了实验的成功。
一、实验目的1. 学习从牛奶中提取酪蛋白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等电点沉淀法提取蛋白质的操作技巧。
3. 了解酪蛋白的性质和特征。
二、实验原理酪蛋白是牛奶中的主要蛋白质,含量约为3.5%。
它是一种含磷蛋白质,具有等电点为4.7的特点。
在等电点时,酪蛋白的溶解度最低,因此可以通过调节牛奶的pH值至酪蛋白的等电点,使其沉淀出来。
沉淀物经过离心、洗涤、干燥等步骤,可以得到纯净的酪蛋白。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材料:新鲜牛奶、离心机、烧杯、温度计、pH计、抽滤装置、布氏漏斗、玻璃棒等。
2. 试剂:95%乙醇、无水乙醚、0.2mol/L pH4.7醋酸-醋酸钠缓冲液、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酪蛋白的提取(1)取50mL新鲜牛奶于150mL烧杯中,用热水浴加热至40℃,维持此温度,边搅拌边加入2mL稀醋酸溶液,观察白色沉淀的形成。
(2)继续搅拌并使悬浊液冷却至室温,然后将混合物转入离心杯中,于3000r/min离心15min。
(3)离心完毕后,弃去清液,得到酪蛋白粗制品。
2. 酪蛋白的纯化(1)用水洗涤沉淀3次,每次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
(2)在沉淀中加入30mL乙醇,搅拌,悬浊液转移至布氏漏斗中抽滤。
(3)用乙醇和乙醚混合液清洗沉淀2次。
(4)最后用乙醚清洗沉淀2次,抽干。
(5)沉淀风干,得到纯净的酪蛋白。
3. 酪蛋白的性质研究(1)观察酪蛋白的外观,记录其颜色、形状等特征。
(2)取少量酪蛋白加入蒸馏水中,观察其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3)用pH计测定酪蛋白的等电点。
(4)对酪蛋白进行缩二脲反应、蛋白黄色反应和茚三酮反应,观察其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酪蛋白的提取实验中观察到白色沉淀的形成,表明牛奶中的酪蛋白已经沉淀出来。
通过离心、洗涤、干燥等步骤,得到了纯净的酪蛋白。
2. 酪蛋白的纯化经过洗涤、抽滤、干燥等步骤,得到了纯净的酪蛋白。
酪蛋白呈白色粉末状,无异味。
3. 酪蛋白的性质研究(1)酪蛋白在水中溶解性较差,部分溶解。
牛奶中酪蛋白和乳糖的分离和鉴定学生:指导教师:[摘要]:通过调节牛奶的pH法分从牛奶中离出酪蛋白和乳糖,并对其进行鉴定[关键词]:牛奶;酪蛋白;乳糖;分离;鉴定牛奶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主要由水、脂肪、蛋白质、乳糖和盐组成。
酪蛋白是牛奶中的主要蛋白质,含量约为2.6g/100mL,占牛奶中蛋白质总量的80%。
酪蛋白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极易消化吸收,是优质氨基酸供给源,成为婴幼儿及幼畜的主要蛋白源,牛奶中的糖主要是乳糖。
乳糖是一种二糖,它是唯一由哺乳动物合成的糖,它是在乳腺中被合成的。
乳糖是成长中的婴儿建立其发育中的脑干和神经组织所需的物质。
由于酪蛋白与乳糖在食品加工、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所以对分离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原理部分牛奶中的蛋白质主要是酪蛋白,约占牛奶含量的34%,实际上,酪蛋白是含磷蛋白质的复杂混合物,在牛奶中以其钙盐形式存在,即酪蛋白钙。
利用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较小的特性,把牛奶的PH值调到酪蛋白的等电点(PH=4.8)来沉淀分离酪蛋白:酪蛋白不溶于乙醇,所以可用乙醇将其中的脂肪洗涤除去。
乳糖也是不溶于乙醇的,所以当乙醇混入水溶液中时,乳糖会结晶出来,扶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2.实验部分2.1实验试剂醋酸、无水乙醇、95%乙醇、乙醚、碳酸钙等均为分析纯;市售袋装纯牛奶。
2.2实验仪器烧杯(600ML);温度计;420A酸度计;SHZ—D(HI)真空抽气泵;恒温水浴锅;白纱布;布氏漏斗;锥形瓶;表面皿。
2.3实验方法2.3.1酪蛋白的提取取 100mL新鲜纯牛奶于250mL烧杯中,恒温水浴加热至40℃后加入 10%醋酸溶液,调pH值至其等电点附近(PH=4.8)。
用纱布过滤,用少量水洗涤沉淀2—3次。
加人30mL95%的乙醇,搅拌后用布氏漏斗过滤,用乙醚和乙醇等体积混合液20mL洗涤沉淀2次,用 15mL乙醚分2次洗涤酪蛋白,用布氏漏斗过滤,把固体转移到表面皿上,放于恒温干燥箱中干燥 1d。
实验报告-从牛奶中分离酪蛋白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从牛奶中分离酪蛋白二、实验目的:1.学习从胶体中提取某一类物质的方法。
2.学习蛋白质的各种颜色反应及其原理。
三、实验原理:1.蛋白质是两性化合物,溶液的酸碱性直接影响蛋白质分子所带的电荷。
当调节牛奶的pH值达到酪蛋白的等电点(pl)4.8左右时,蛋白质所带正、负电荷相等,呈电中性,此时酪蛋白的溶解度最小,会以沉淀形式从牛奶中析出。
2.缩二脲反应原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Cu2+反应,生成红紫色的络合物。
所有的蛋白质均有此显色反应。
3.蛋白黄色反应原理:硝酸将蛋白质分子中的苯环硝化,在加热状态下产生了黄色硝基苯衍生物,再加碱颜色加深呈橙黄色。
这是含有芳香族氨基酸特别是含有酪氨酸和色氨酸的蛋白质所特有的颜色反应。
4.茚三酮反应原理:蛋白质与茚三酮共热,产生蓝紫色的还原茚三酮、茚三酮和氨的缩合物。
此反应为一切氨基酸及α-氨基酸所共有。
四、实验步骤及现象:1.取50mL脱脂牛奶于150mL烧杯中,用热水浴加热至40℃,维持此温度,边搅拌边加稀醋酸(1:9)溶液约2mL——有白色沉淀析出。
2.继续搅拌并使悬浊液冷却至室温,然后将混合物转入离心杯中,于3000r/min离心15min。
3.离心完毕后,上清液倒入乳糖回收瓶中,沉淀用95%的乙醇(20ml)搅匀,然后用布氏漏斗减压过滤,用乙醇-乙醚(1:1)混合液洗涤沉淀2次,每次约10ml,最后用5ml乙醚洗涤沉淀一次,减压过滤至干——得到干燥的白色固体。
4.将干粉铺于表面皿上,称量并计算牛奶中酪蛋白含量。
5.称取0.5g酪蛋白,溶解于0.4M氢氧化钠溶液的生理盐水(5mL)中,然后滴加3-4滴1%硫酸铜溶液,振荡试管——溶液变成紫色。
五、实验数据:空表面皿的质量m0 =28.15g表面皿与酪蛋白的总质量m1 =31.78g牛奶中酪蛋白的质量m= m1 - m0 =3.63g六、讨论与感想:1.牛奶是一种胶体,在正常情况下是均一稳定的,要想分离出其中的某一成分,就应该想办法使这种成分变成沉淀析出。
[精品]牛奶中酪蛋白和乳糖的分离和鉴定随着牛奶的广泛应用,对其中成分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牛奶的主要成分包括蛋白质、乳糖、脂肪、微量元素等。
其中,蛋白质和乳糖是牛奶中的两个主要成分。
酪蛋白是牛奶中主要的蛋白质成分,而乳糖则是牛奶中独有的糖类成分。
本实验将介绍利用离心、沉淀、超滤和染色等技术,对牛奶中的酪蛋白和乳糖进行分离和鉴定的方法。
实验仪器:1. 离心机2. 沉淀管3. 超滤膜4. 热水浴5. 真空干燥装置6. 过滤纸7. 比色皿8. 比色计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取1 mL 牛奶放入离心管中,加入2 mL 85% 硫酸滴定至沉淀产生。
将沉淀离心5 min,弃去上清液,残留物称量并记录。
2. 酸解将沉淀物加入50 mL 的0.025 mol/L HCl 溶液中,放在水浴中煮沸10 min,冷却后过滤。
3. 超滤将过滤液倒入超滤装置中,以15000 rpm 的速度离心10 min,除去上清液。
4. 分离将上一步得到的膜筒用0.1 mol/L NaOH 溶液洗涤后插入新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纯水,以 5000 rpm 的速度离心10 min,除去洗涤液。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洗涤液 pH 值为7。
5. 紫外吸收分析取得样品过滤液后,比色皿中加入2 mL 样品和5 mL 乙醇,然后进行紫外吸收分析,记录吸收峰的波长。
结果分析:1. 酪蛋白的分离通过离心、沉淀和酸解等步骤,可将牛奶中的酪蛋白分离出来。
通过超滤和洗涤等步骤,可以得到纯的酪蛋白。
3. 酪蛋白和乳糖的鉴定通过紫外吸收分析,记录吸收峰的波长,可以鉴定出样品中酪蛋白和乳糖的含量。
总之,通过离心、沉淀、超滤和染色等技术,可以对牛奶中的酪蛋白和乳糖进行有效的分离和鉴定,提高对牛奶成分的认知。
实验报告-从牛奶中分离酪蛋白实验报告-从牛奶中分离酪蛋白1.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酸沉淀法从牛奶中分离酪蛋白,理解酪蛋白的性质和用途。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能够掌握以下内容:•牛奶的成分及其特性•酸沉淀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酪蛋白的分离和纯化过程•实验参数对酪蛋白产率和质量的影响2.实验原理牛奶是一种复杂的液体,含有多种蛋白质,如血清蛋白、免疫球蛋白、乳球蛋白、乳蛋白等。
这些蛋白质的含量和性质受奶源、饲料、奶牛的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酪蛋白是牛奶中最主要的蛋白质,含量约为3.5-4.5%。
酸沉淀法是利用酸性条件下,牛奶中的蛋白质会逐渐沉淀,最终形成凝胶状物质的过程。
通过控制pH值,可以使得酪蛋白率先沉淀,从而达到与其他蛋白质分离的目的。
3.实验步骤(1)准备试剂和设备:本实验需要用到牛奶、浓盐酸、乙醇、去离子水、烧杯、磁力搅拌器、pH计等。
(2)将100ml牛奶加入烧杯中,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并维持温度在30℃。
(3)用pH计测定牛奶的初始pH值,并记录。
(4)向牛奶中缓慢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并不断搅拌,使得牛奶的pH值维持在3.5-4.5之间。
在此过程中,要避免盐酸加入过快导致局部pH值过低。
(5)维持此pH值并继续搅拌30分钟,使得酪蛋白充分沉淀。
(6)将上清液倒出,并加入95%乙醇,使得乙醇的体积分数为20%,继续搅拌10分钟。
(7)将沉淀物过滤,并用乙醇清洗。
将过滤后的沉淀物放入烘箱,在40℃下烘干。
(8)收集烘干后的酪蛋白,测定其质量并计算产率。
4.结果分析表1:实验参数记录表实验方法是有效的。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过程中各个参数的控制对实验结果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如果pH值过低或过高,都会导致产率和纯度的下降;酸加入量过多或过少也会影响酪蛋白的沉淀效果;沉淀时间和烘干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产率和纯度。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项参数。
5. 结论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使用酸沉淀法从牛奶中分离出了酪蛋白。
牛奶中酪蛋白和乳糖的分离与鉴定前言牛奶是营养最完备的食品之一,这一点已为许多人认识并接受。
尤其是在婴儿及青少年时期,每天一定量的牛奶能促进身体健康成长。
牛奶的主要成分是水、蛋白质、脂肪、糖和矿物质,这些都是人体发育所必不可少的物质。
牛奶中的蛋白质主要是酪蛋白。
酪蛋白是含磷蛋白质的复杂混合物,在牛奶中以其钙盐形式存在,即酪蛋白钙。
利用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小的特性,把牛奶的PH值调到酪蛋白的等电点(pH=4. 8)来沉淀分离酪蛋白。
酷蛋白不溶于乙醇和乙醚,所以可用乙醇和乙醚将其中的脂肪洗涤除去。
牛奶中的糖主要是乳糖。
乳糖是一种二糖。
它是唯一由哺乳动物乳糖合成的糖,它是在乳腺中被合成的。
乳糖是成长中的婴儿建立其发育中的脑子和神经组织所需的物质。
乳糖也是不溶于乙醇的,所以,当乙醇混入水溶液中时,乳糖会结晶出来,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实验仪器恒温水浴锅、抽气抽滤瓶、布氏漏斗、蒸发皿、烧杯600ml、100ml各一个、表面皿、天平、玻璃棒。
(2)主要试剂10%醋酸溶液、95%乙醇、乙醚、奶粉、精密pH试纸(pH=3~5)、碳酸钙、滤纸、1%CuSO4溶液、10%NaOH溶液、茚三酮溶液、30% Acr单体贮液、浓缩胶缓冲贮液等。
1.2方法1.2.1酪蛋白的分离称取29g奶粉溶解于100ml温水中,取三份20ml牛奶于100ml烧杯中,在恒温水浴中加热至45℃,边搅拌边慢慢加入10%醋酸溶液,通过pH试纸测量至牛奶pH分别为4.8、4.6和3.8。
放置冷却、澄清后,抽滤。
注意先将上层清液滤出一部分,再将沉淀倾入漏斗中进行抽滤得沉淀(滤完后,收集滤液,并在滤液中加入少量粉状碳酸钙留作乳糖的分离)。
用蒸馏水洗沉淀2次,离心10min (3500r/min),弃去上清液,在沉淀中加入30ml乙醇。
搅拌片刻,将全部悬浊液转移至布氏漏斗中抽滤。
再用乙醇-乙醚混合液(1:1)洗涤沉淀2次,最后用乙醚洗涤沉淀1次(用乙醚洗涤时,注意用玻璃棒捣碎成团的固体,并反复翻洗,保证脂肪被洗净),抽滤得沉淀。
牛奶中酪蛋白的提取与分析Word版酪蛋白是牛乳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为牛乳中蛋白质总量的80%以上。
酪蛋白可分为α-酪蛋白、β-酪蛋白和κ-酪蛋白三种,其中α-酪蛋白和β-酪蛋白含量最高,约占酪蛋白总量的90%以上。
提取酪蛋白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包括离心法、薄膜浓缩法和离子交换法等。
以下介绍一种离子交换法提取酪蛋白的方法。
材料和仪器设备:牛乳、0.02mol/L Na2HPO4(pH 8.2)、0.02mol/L NaH2PO4(pH 8.2)、0.5mol/L NaCl、硫酸钠、洗涤液、pH计、离心机、离子交换树脂(如DEAE-Sepharose CL-6B)、紫外分光光度计、SDS-PAGE凝胶电泳装置等。
步骤:1.将鲜牛乳离心去除脂肪,得到鲜乳液。
2.将鲜乳液加入同体积的0.5mol/L NaCl中,用搅拌器搅拌20min,离心分离得到上清液。
3.将上清液通过一根DEAE-Sepharose CL-6B离子交换树脂柱,收集流出液。
树脂柱洗涤至底座pH值稳定,得到初始洗涤液。
4.逐渐将洗涤液pH值升高至8.2,得到目标蛋白(酪蛋白)。
该步骤中DEAE-Sepharose CL-6B离子交换树脂中的团聚物质还可以部分与酪蛋白亲和,因此流出液中含有除酪蛋白外的其他物质,节约了纯化酪蛋白的成本。
5.将流出液进行浓缩处理。
常用的浓缩方法有薄膜浓缩法和淀粉微球浓缩法等。
淀粉微球浓缩法简便易行,且收率较高。
将淀粉往加入称量瓶中,加入适量的紫外吸收物质作为指示剂,加入约5倍的蒸馏水,搅拌至淀粉微球均匀分散,待微球沉淀后取上清液即可。
6.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提取的酪蛋白进行检测,并进行酪蛋白的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
其中,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操作步骤较为繁琐,主要包括制备凝胶、电泳、染色、显色等过程。
制备凝胶时,常用的凝胶包括10%、12%和15%三种,根据待测蛋白大小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