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24马兰业务工作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5
1 业务工作总结
汶上县次丘镇农机管理站 马 兰
我与1997年7月毕业于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学校机械制造专业,分配到汶上县次丘镇农机管理站工作至今,又于2007年6月授完山东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全部课程,顺利毕业。2003年10月被评定为助理工程师;2006年3月被党委政府任命为农机站站长。十多年来,在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帮助下,不断加强思想和业务学习,牢固树立,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农机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立足自身实际,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构建和谐农机,平安农机,积极推广高效益的新型农机具、新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紧跟农机事业发展改革的步伐,为我镇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现将几年来的业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新型农机具推广工作方面
我镇共有8.67万亩耕地,土地肥沃,比较适宜农业机械耕作,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及地理位置优势,大打招商引资品牌,民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及时转向二、三产业,有力地推动全镇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也为新型农机具的推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我镇夏季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全镇土地的78%都是玉米。以往种植玉米都靠人工点播,费工、费时、又达不到合理密植, 2 因而产量始终上下去。2004年以来,我们在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下,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广大种植农户的密切配合,推广玉米点播耧1.5万台,玉米精播耧45台,基本上实现了半机械化套种,使全镇的玉米亩产增加175公斤,全镇可增收1225万吨,提高了农民收入。我镇共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机16台,通过机手努力使全镇的玉米机收率达到23%,据测算按三年实现机收玉米5.76万亩计算,可节省人工17.28万个,实际增长3802万元,人均工资每天按55元计算,人工收割玉米每亩至少需要三个工,机收按每亩增收65元计算,5.76万亩就可多收入375万元,实际增收就等于全镇人均多收入433元。
积极推广新型农机具及秸秆还田技术。几年来共推广秸秆还田机109台,此项技术既有利于环保,又节省资金,可防止土地板结,起到疏松土地的作用,仅几年秋季就节省人工19.65万多个,可实际增加收入1179多万元,等于全镇人均多收入136元。现又增加了玉米秸秆青贮铵化技术,使科季牲畜有了食草,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减少了秸秆燃烧,有效的防止空气污染,为玉米秸秆青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积极推广深耕技术。自实行责任制以来,由于我镇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机械较少,大部分农田靠牲畜耕种,通过调查发现,根据我镇实际,积极推广探索深耕技术,促进农业增收增效的路子已成当务之急。近几年来,我们立足本镇实际,在大力推广深耕技术上,多次与农机驾驶员交谈,并通过喇叭逐 3 村宣传,广泛发动,大讲深耕的好处和增产效果,增强了群众对深耕的广泛认识,为今后推广深耕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几年来,全镇共推广小麦联合收获机660台,推广深耕犁、气动翻转犁380台,推广各种、型号大功率拖拉机148台,一拖70型、80型、90型拖拉机各126台,实现小麦机收农机化水平达到98%,机械深耕面积达到82%以上,按三年实现机收小麦22.5万亩计算,可省工50.4万多个,预计我镇实际增收1292.4万元,即增加了社会效益,又促使剩余劳动力及时向二、三产业转移,有力地拉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加强农机管理,积极探索农机跨区作业新路子
农机站通过对镇乡农业机械、农机手摸底调查,建立健全了各种档案。每年夏收前,农机站组织人员分七个组对镇乡有外出迹象的农机手进行摸底、培训。几年来共组织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588台参加三夏生产,进行跨区作业。累计收入1058.4万元,等于全镇人均增加收入122元。三秋期间组织大型拖拉机360台跨区机耕作业,实现收入620万元,大大缩短了麦收和秋种的时间,增加了农机户的收入,促进了全镇农机工作上水平、上档次。通过农机站带动、农机大户通过不同形式,领办各种服务组织,春、冬组织各种农业机械进行各种有偿服务,积极参加冬季农田建设,既增加了农机手的收入,又解决了农业机械的闲置问题。还提升了农机站的地位,通过农机跨区作业这一平台,为今后农机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 4 的基础。
三、提高农机人员素质,加强农机安全监理,质量监督、农机供应维修网点、人员培训
为管好用好全镇农业机械,几年来,在农机安全监理、农机质量监督、农机网点供应维修、农机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职业资格证书工作中,我们通过发放明白纸、召开各种形式座谈会等进行大力宣传,圆满完成了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职业资格证书任务,受到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好班次。在农机年审工作中,通过广播喇叭进行宣传发展、强化措施,使年审工作逐步规范化,年审率连续几年达到了98%以上,名列全县前茅。在农机统计年报等常规工作中,都能及时完成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在维修网点证书换发工作中,发动早、认识到位,为确保个维修网点证书换发及时,我们采取上门服务,了解维修网点人员的思想意识,积极采取有效的工作方法,不论早晚,凡是有维修网点的门市部,及时登记造册,对维修人员逐人加强资格证书培训发放工作,确保每个维修人员持证上岗。为加速我镇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机操作手的实际技能,几年来,我镇开展了多次农机大比武活动。通过现场演示、与农机手座谈、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使应用新型农机具的好处深入人心,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购置、使用新式农业机械的热情,解决了农机人员技术不过硬的问题。我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与县农机校联合,现又增加了阳 5 光培训工程,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明白纸、田间现场教练作业等形式,培训各类技术人员640人次,内然机手4200人次,从而提高了全镇农机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大大加快了我镇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步伐。
总之,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工作,全镇农机化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成绩的取得与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我本人也获得了许多荣誉,连续几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嘉奖,2007年被市农机局、市人事局评为济宁市第六批优秀乡镇农机技术人员,同时被市农机局授予优秀先进工作者,荣誉的取得更加坚定了我从事农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激励我不断加强学习,努力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工作思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振兴次丘的农机化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2008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