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舞蹈考研中外舞蹈史的考研提纲

舞蹈考研中外舞蹈史的考研提纲

舞蹈考研中外舞蹈史的考研提纲
舞蹈考研中外舞蹈史的考研提纲

七艺考研简介:七艺考研是专业从事艺术生文化课和专业课的辅导机构,为贴近艺术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学内容更基础,教学管理更灵活,“讲”“练”“考”“评”四位一体,为艺术学生制定高效的辅导方案。

课程种类:艺术生集训营,文化课保过班,文化课周末小班面授,专业课暑假小班面授

特色课程:艺术生文化课保过班经过5年的实践积累,开发出一套专门针对艺术生的辅导方案,抓基础,保底分,国家线通过率99.8%

中外舞蹈史考研提纲

1.《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中国艺术教育大系》,袁禾,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2.《西方芭蕾史纲(舞蹈卷)》,朱立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3.《中国舞蹈编导教程》,孙天路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4.《舞蹈编导基础教材》,李承祥,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1998年版;

5.《中外舞蹈精品赏析》第六卷,贾安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舞蹈史

课程编号:05203

课程学分:2

课程学时:32学时

课程安排:一年级下学期

课程性质: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从舞蹈的起源到历代舞蹈发展的状况,来了解中国舞蹈文化的悠久历史,加深对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认识,增强对舞蹈文化事业的热爱。通过对古代舞蹈史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各时期舞蹈发展状况和不同时期的审美特征,艺术风格及在舞史上有影响的舞蹈、著名舞人。重点掌握两周、汉代、隋唐三大舞蹈集成时期舞蹈的变革和发展。站在历史文化的高度上去认识舞蹈。

二、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章原始舞蹈的产生与表现形式

本章要点:

通过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来把握原始舞蹈与原始生活的紧密联系。原始舞蹈的产生不是审美的需要,而是原始人必不可少和必须赖以存在的生活形态及生存方式的需要。

第一节舞蹈的起源

1、舞蹈起源于劳动

2、最早的民间集体歌舞表演形式

3、崖画中的舞蹈形象

第二节“求偶舞”的形成

1、“求偶舞”形成的原因

2、崖画中“求偶舞”的舞蹈形象

第三节征战与古武舞

1、“古武舞”与原始战争的紧密联系

2、崖画中“古武舞”的舞蹈形象

第四节原始宗教观与祭祀性舞蹈

1、原始宗教观的形成所产生的祭祀舞

2、对氏族首领的图腾崇拜

3、对本氏族徽号的图腾崇拜

复习思考题:

1、原始舞蹈与原始人类生存关系

2、原始舞蹈得以保存、发展的因素

第二章奴隶制时代舞蹈的质变与进化

本章要点:国家的产生、阶级的分化、私有制的发展、夏商时代“乐舞奴隶”的出现,

使原始舞蹈开始从自娱性表演向表演性方向转化,标志着舞蹈最早审美功能的体现。商朝的神权社会,原始祭祀功能被进一步强化,祭祀舞蹈得以较大发展。

第一节奴隶制度下的表演性舞蹈

1、夏朝,乐舞开始步入表演性舞蹈范畴

2、“以巨为美”、“北里之舞”的商朝

第二节巫舞与宗教祭祀舞

1、祭祀舞蹈发展兴盛的因素

2、甲骨文中“”字与“”字的文字记载

3、商代的“巫舞”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表演性舞蹈的发展是奴隶制时代的重要进程

2、从哪些方面体现出奴隶时代舞蹈发生的质变和进化

第三章两周时期舞蹈的发展与变革

本章要点:礼乐制的形成,被历代封建王朝奉为“先王之乐”,成为巩固封建王朝统治特权的工具,“六代舞”、“六小舞”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美育课程,并形成体制,是雅乐体系的开端;礼乐制的衰落和民间舞的兴盛与社会根源及艺术发展规律之间的关系;儒家乐舞理论对中国古代舞蹈的深刻影响;楚舞的多种表演风格,标志着我国古代舞蹈最早的审美风格的形成。

第一节周代主要成套祭祀乐舞

1、《六代舞》的内容和祭祀对象

2、《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及艺术成就

3、《六小舞》的内容和祭祀对象

4、西周礼乐制的作用及意义

第二节礼乐制的衰落与民间舞的发展

1、“礼崩乐坏”的社会原因与艺术发展规律的关系

2、民间乐舞的兴盛(1)、《诗经》(2)、《九歌》(3)、《傩舞》(4)、孔子的乐舞教育文化观

3、表演性舞蹈的发展及其对政治生活的影响(1)、表演性舞蹈的发展(2)、舞蹈活动与政治斗争

4、两种乐舞理论观(1)、儒家的乐舞理论 (2)、儒家乐舞理论的历史价值及意义(3)、墨家的乐舞理论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大武”是我国历史上很有影响的舞蹈,其历史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

2、礼乐制在西周社会中的意义

3、“礼崩乐坏”说明了什么问题

4、《九歌》是一部什么类型的表演,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5、形成楚舞审美风格的因素是什么

6、怎样理解儒家的部分乐舞思想对当今舞蹈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第四章汉代舞蹈艺术的大发展与大繁荣

本章要点:“百戏”是汉代最主要的表演艺术形式,其综合性串演的性质对舞蹈产生了较深影响;表演性民间乐舞不仅在民间得以发展,同时受到朝廷重视,成为宫廷宴享、祭祀的主要内容;乐舞活动兴盛,为数众多舞人的出现;舞蹈上形成技、艺并重的特点;国家乐舞机构的建立、生活中礼节舞与即兴舞的兴起等诸方面;有力的促进了汉代舞蹈艺术的发展,汉代舞蹈中厚重的气势、内在的张力、古朴的柔美,所体现出来的“泱泱汉风”,便成了汉舞的美学特征。

第一节“百戏”的兴盛与传播

1、“百戏”的兴盛

2、“百戏”的传播

3、“百戏”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大型歌舞节目

4、“百戏”对舞蹈产生的深刻影响

第二节最具代表性的表演性民间乐舞

1、表演性的民间乐舞

2、执武器而舞的舞蹈

3、执乐器而舞的舞蹈

第三节乐舞机构及乐舞活动

1、雅乐舞机构

2、俗乐舞机构

3、多等级、多层次的乐舞活动及乐舞艺人

第四节雅乐舞蹈的继承与创新

1、《大风歌》

2、《灵星舞》

3、《巴渝舞》

第五节中外民族交往中的乐舞文化

第六节舞蹈艺术多层次提高与发展

1、技艺结合、技艺并重

2、群舞的编排

3、舞具舞服的巧妙运用

4、著名舞人及其艺术成就

第七节乐舞理论与审美特征

1、乐舞理论

2、审美特征

复习思考题:

1、汉代舞蹈得以大发展的原因

2、汉代舞蹈与周代舞蹈有哪些根本性不同

3、汉代舞蹈中最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什么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乐舞文化的大融合

本章要点:这一时期,正是社会的动荡所形成了民族文化的大交流,促使中原乐舞文化与中外各少数民族乐舞文化的融合,为中国传统乐舞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清商乐”中著名舞蹈的艺术表现力;魏晋南北朝不同的舞蹈表演风格,为隋唐舞蹈高峰的到来奠定了基石,对后世舞蹈的发展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第一节《清商乐》中著名的舞蹈

1、作为“前代正声”归入雅乐,进入庙堂的乐舞

2、精心加工和创作成的精美表演性的舞蹈

第二节乐舞文化的大融合及其影响

第三节舞蹈技艺水平与不同的舞蹈审美风格

1、魏晋、南朝各代表性舞蹈的审美特征

2、北朝各代乐舞不同风格的舞蹈形象

复习思考题:

1、《清商乐》中精美的表演性舞蹈共同的审美特征是什么?

2、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时代在中国舞蹈史上是一个重要时代?

第六章唐朝,中国古代舞的黄金时代

本章要点:唐朝,是中国古代舞蹈的辉煌时代,无论是宫廷舞蹈,艺术与世俗化的宗教祭祀舞、社会生活舞蹈、表演性的艺术舞蹈、编导艺术、乐舞设施、舞谱和舞论等,都是历代以来舞蹈样式最多、种类最全、分类最细、内容最为丰富,其编导、表演技艺水平最高的时代。鼎盛的原因,与其当时经济的繁

荣、政治的开明、艺术上的光采博取,当朝统治者的审美追求是分不开的。

第一节不同领域中的舞蹈活动

1、节目歌舞游乐

2、歌舞艺人在广场、街头的舞蹈表演

3、自舞成风

第二节表演性舞蹈艺术的高度发展

1、广为流行的表演性舞蹈按风格分为两类(1)《健舞》(2)、《软舞》

2、带有故事情节的歌舞戏(1)、《大面》(2)、《踏谣娘》(3)、《拨头》

3、宫廷舞蹈(1)、《九部乐》和《十部乐》(2)、《坐部伎》和《立部伎》(3)、歌舞大曲(4)、其他著名舞蹈

4、宗教祭祀舞蹈

第三节乐舞机构

1、太常寺

2、教坊

3、梨园

第四节舞蹈的艺术成就

1、精湛的表演艺术

2、出色的编导艺术

3、舞蹈美术

4、舞谱

复习思考题:

1、唐代舞蹈兴盛的原因

2、从哪些方面体现出唐代舞蹈的艺术成就

第七章辽、宋、西夏、金代的舞蹈转折

本章要点:整个舞蹈的走向,宋代是一个转折点,舞蹈作为独立的艺术不再受重视,代而起之的是杂剧、百戏,使宋代舞蹈有了叙事性、情节性和综合性的特征。附属于上层社会的专业歌舞伎人,已不再是舞蹈艺术的主要力量,舞蹈活动的主流,已逐渐转向民间,并汇入戏曲艺术发展的长河之中。

第一节辽代舞蹈的兼容精神

1、辽承唐舞倡诸舞

2、遗存的舞蹈形象

第二节宋代——中国古代舞蹈的转折点

1、繁盛的民间歌舞

2、继承中的宫廷宴乐和歌舞大曲

3、纯舞渐衰时的优秀舞者

4、唐宋舞乐传高丽

5、德寿宫舞谱

第三节金承辽舞融宋舞

第四节西夏舞迹

复习思考题:

1、宋代舞蹈的特征是什么?

2、宋代舞蹈向戏曲转化的原因

第八章元、明、清舞蹈的传承与变异

本章要点:元代宫廷宴乐各种乐舞杂呈,各民族乐舞穿插表演;“乐队”成为蒙、汉交融的宫廷乐;杂剧的崛起,形成一个发展的高峰时代,也产生了为数不多的精美舞蹈;明代宫廷以戏曲为主要娱乐,雅乐仍沿袭前代旧制;清代宫廷宴乐具有鲜明的满族色彩,有着浓厚的民族风格。“队舞”仍承袭宋代宫廷宴乐总名;裕容龄是在舞蹈艺术逐渐衰落的清代中,为振兴中国舞蹈艺术作出较大贡献的著名舞人。

第一节元代宫廷宴乐

1、宫廷宴乐

2、其他表演性舞蹈

第二节明代宫廷乐舞、舞论及拟古舞谱

1、宫廷乐舞

2、朱载的舞论及拟古舞谱

第三节清代宫廷宴乐和舞蹈家裕容龄

1、清代宫廷宴乐

2、清末舞蹈家裕容龄

第四节源远流长的各族民间舞蹈

1、汉族民间舞

2、少数民族民间舞

第五节戏曲舞蹈的发展

复习思考题:

1、元代舞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明、清宫廷宴乐各有何不同

3、你怎样认识戏曲舞蹈与纯表演性舞蹈的关系

最新!2020年深圳大学音乐与舞蹈学学硕714中外音乐史或中外舞蹈史考试大纲、考试题型及复试参考书目

最新!2020年深圳大学音乐与舞蹈学学硕714中外音乐史或中外舞蹈史考试大纲、考试题型及复试参考书目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音乐与舞蹈学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本考试科目包括《中外音乐史》与《中外舞蹈史》两大部分。(注:报考“音乐理论与键盘/声乐表演艺术实践研究”方向的考生只考《中外音乐史》部分,报考“舞蹈编导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考生只考《中外舞蹈史》部分。)要求考生熟练地了解和掌握所报考的一级学科的专业相关理论知识,并根据学科前沿研究的趋向,综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外音乐史》要求考生对音乐知识及基础理论的概念、原理具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中外舞蹈史》要求考生全面掌握舞蹈艺术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概念及原理,对不同风格的舞种及优秀的舞蹈作品进行分析并能够熟练掌握。 二、考试内容 中外音乐史(150分) 1、中外音乐史 中外舞蹈史(150分) 1、中外舞蹈史 三、考试的基本题型 主要题型可能有:是非题、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实际考题在上述范围内略有突破当属正常。 四、考试形式与时间 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复试参考书目: 1.复试笔试科目 (1)考试科目:音乐作品分析与艺术呈现命题学院:师范学院 注:供报考“音乐理论与键盘/声乐表演艺术实践研究”方向考生选考。 参考书目: 《汉族调式及其和声》,黎海英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音乐表演艺术论稿》,张前著,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音乐分析基础教程》,彭志敏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音乐的分析与创作》,杨儒怀,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2)考试科目:舞蹈编导基础理论与艺术呈现命题学院:师范学院 注:供报考“舞蹈编导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考生选考。 参考书目: 《舞蹈编导基础教材》,李承祥著,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舞蹈编导教学参考》,于平著,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中国舞蹈编导教程》,孙天路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大型晚会编导艺术》,吕艺生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双人舞编导教材》,张建民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现代舞的理论与实践》,欧建平著,光明日报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古代舞蹈史复习资料三

中国古代舞蹈史复习资料(三) 清商乐舞:是魏晋南北朝流行的汉族民间乐舞的总称。清商乐舞的主要特征为抒志言情、飘逸闲雅、以目传情、以轻见长、以妙取胜。清商乐舞在永嘉之乱后发展为吴歌、西曲。吴歌、西曲是有歌、有舞、有乐的民间歌舞形式。 宋代队舞:是以唐代的多段体歌舞套曲——大曲为基础结构,配上诗歌、道白,分段落表演的歌舞形式。在宋代属于这种形式类别的歌舞包括宫廷队舞、大曲歌舞、转踏。 宋代队舞的特征:⑴ 舞具有情节性和叙事性 ⑵ 代队舞对大曲按需择用。散序-中序-破。⑶ 代队舞具有综合性⑷宋代队具有理趣化⑸宋代队舞具有雅化倾向。文人味、学问气、书卷气。⑹舞蹈风格:娇柔、纤弱、娴静、淡雅 巫舞:是巫术祭祀活动中的舞蹈,是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物。巫术仪式舞蹈,主要是蜡祭、雩祭、儺祭、祀高禖等活动中的舞蹈。 六大舞可分为文舞和武舞,总称雅乐。 “六大舞”包括《云门》、《大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 六小舞包括《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大韶》舜的乐舞《大韶》乃古代的一个著名乐舞,简称《韶》。是以歌颂舜帝能继承尧帝之仁德为内容的,舜时,《大韶》就曾用于庙堂祭祀。孔子对大韶推崇备至,评价它是一个尽善尽美的作品。 龟兹乐:是古代西域龟兹地区的音乐舞蹈,龟兹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龟兹地区乐舞十分繁盛。 天竺乐即古印度的乐舞。印度古典舞蹈来自寺院。所以天竺乐带有浓郁的印度风格和宗教色彩。 白纻舞:原是三国吴地的民间歌舞,因白色纻麻舞衣而得名。白纻舞以舞袖为特征,不仅是表演性舞蹈还用于娱神祭祀。 以舞相属:是一种带游戏性质的礼节舞蹈。席间一人舞罢,邀请另一人起舞。属,邀请之意也,有着严格的礼仪规矩,特别讲究仪容仪态。到了唐朝以舞相属之风更盛,人们将跳舞视为抒情怡乐的快事。 坐部伎:室内厅堂表演,堂上坐奏规模宏大,人数众多,气势雄伟。 立部伎:室外广场庭院演出,堂下立奏人员较少,精巧典雅,温馨致雅。

中国舞蹈史复习资料

清商乐舞:是魏晋南北朝流行的汉族民间乐舞的总称。清商乐舞的主要特征为抒志言情、飘逸闲雅、以目传情、以轻见长、以妙取胜。清商乐舞在永嘉之乱后发展为吴歌、西曲。吴歌、西曲是有歌、有舞、有乐的民间歌舞形式。 宋代队舞:是以唐代的多段体歌舞套曲——大曲为基础结构,配上诗歌、道白,分段落表演的歌舞形式。在宋代属于这种形式类别的歌舞包括宫廷队舞、大曲歌舞、转踏。 宋代队舞的特征:⑴歌舞具有情节性和叙事性⑵宋代队舞对大曲按需择用。散序-中序-破。⑶宋代队舞具有综合性⑷宋代队舞具有理趣化⑸宋代队舞具有雅化倾向。文人味、学问气、书卷气。⑹舞蹈风格:娇柔、纤弱、娴静、淡雅 巫舞:是巫术祭祀活动中的舞蹈,是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物。 巫术仪式舞蹈,主要是蜡祭、雩祭、儺祭、祀高禖等活动中的舞蹈。 六大舞可分为文舞和武舞,总称雅乐。“六大舞” 包括《云门》、《大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 六小舞包括《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 《大韶》舜的乐舞《大韶》乃古代的一个著名乐舞,简称《韶》。是以歌颂舜帝能继承尧帝之仁德为内容的,舜时,《大韶》就曾用于庙堂祭祀。孔子对大韶推崇备至,评价它是一个尽善尽美的作品。 龟兹乐:是古代西域龟兹地区的音乐舞蹈,龟兹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龟兹地区乐舞十分繁盛。 天竺乐即古印度的乐舞。印度古典舞蹈来自寺院。所以天竺乐带有浓郁的印度风格和宗教色彩。 白纻舞:原是三国吴地的民间歌舞,因白色纻麻舞衣而得名。白纻舞以舞袖为特征,不仅是表演性舞蹈还用于娱神祭祀。 以舞相属:是一种带游戏性质的礼节舞蹈。席间一人舞罢,邀请另一人起舞。属,邀请之意也,有着严格的礼仪规矩,特别讲究仪容仪态。到了唐朝以舞相属之风更盛,人们将跳舞视为抒情怡乐的快事。 坐部伎:室内厅堂表演,堂上坐奏 规模宏大 人数众多 气势雄伟 立部伎:室外广场庭院演出,堂下立奏人员较少 精巧典雅 温馨致雅 “百戏” 是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音乐演奏、演唱、舞蹈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串演 可能由于它包括了许多不同的表演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节目 所以称为“百戏”。“百戏”有时也叫“角抵”、“大角抵”、“角抵奇戏” 汉代百戏舞蹈按特征分为:巾袖、道具、情节、舞像 汉代百戏的特点: 1、百戏是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舞蹈和音乐演奏、歌唱等多种技艺的

(中外舞蹈史)考试大纲

(中外舞蹈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中外舞蹈史》是报考音乐与舞蹈学、舞蹈〔专业学位〕硕士生的考试科目之一,要紧考核考生对中外舞蹈历史的了解、理解和掌握情况。为关心考生明确考试的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范围和内容 考试的范围和内容要紧分为两大部分:中国舞蹈的进展历史和外国舞蹈历史的进展。〔一〕中国舞蹈史 1.原始舞蹈产生与进展的轨迹 〔1〕生产劳动与原始舞蹈 〔2〕生殖崇拜与“求偶舞” 〔3〕反映征点生活的古武舞 〔4〕原始祭祀舞 2.夏商奴隶制时代舞蹈的进展 〔1〕舞蹈步入表演艺术领域 〔2〕祭祀舞的进展及甲骨文中的有关记录 3.两周时期舞蹈的进展和变革 〔1〕强化舞蹈的才华和政治作用 〔2〕“礼崩乐坏”与民间舞兴盛 〔3〕表演性舞蹈的进展及其对政治生活的妨碍 〔4〕儒家的乐舞理论 〔5〕墨家的乐舞理论 4.舞蹈艺术取得重大进展的汉代 〔1〕“百戏”是流传量广的表演艺术形式 〔2〕“女乐”的舞蹈活动 〔3〕社节性舞蹈与即兴起舞 〔4〕雅乐舞蹈的继承与创新 〔5〕民族关系的进展与乐舞文化交流 〔6〕技艺结合,注重舞情舞意的刻画 〔7〕群舞的编排 〔8〕舞具舞服的巧妙运用 〔9〕闻名舞及其艺术成就 〔10〕乐舞理论与审美特征 5.各族乐舞在纷呈交流中进展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 〔1〕《清商乐》的进展与演变 〔2〕以舞相属“与即兴起舞

〔3〕各族乐舞文化大交流及其深刻妨碍 〔4〕舞蹈的技艺水平与审美特征 6.辉煌唐舞 〔1〕节日歌舞游乐 〔2〕自舞成风 〔3〕歌舞艺人在街头、广场、酒肆献舞 〔4〕宗教祭祀舞蹈的艺术化与世俗化 〔5〕舞蹈艺术的丰富多彩 〔6〕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 7.舞蹈艺术进展的转折期——辽、宋、西夏、金代的舞蹈〔1〕辽代舞蹈的兼容精神 〔2〕辽承唐舞倡诸舞 〔3〕辽代遗存的舞蹈形象 〔4〕宋代——古代舞蹈进展的转折点 〔5〕繁盛的民间歌舞 〔6〕继承变革中的宫廷宴乐和歌舞大曲 〔7〕纯舞渐衰时的优秀舞者 〔8〕唐、宋舞乐传高丽 〔9〕宝贵的德寿宫舞谱 〔10〕金承辽舞融宋舞 〔11〕西夏舞迹 8.元、明、清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变异 〔1〕元代的宫廷宴乐及其他表演性舞蹈 〔2〕明代宫廷乐舞和失堉载的舞论及拟古舞谱 〔3〕清代的宫廷宴乐和舞蹈家裕容龄 〔4〕汉族民间舞 〔5〕少数民族民间舞 〔6〕戏曲舞蹈的进展 〔二〕外国舞蹈史 1.芭蕾的起源 〔1〕古代希腊的舞蹈 〔2〕古代罗马的拟剧 〔3〕中世纪杂耍者的技艺 2.芭蕾的雏形 〔1〕文艺复兴与芭蕾的形成 〔2〕路易十四与宫廷芭蕾 〔3〕皇家舞蹈院与皇家音乐院 〔4〕最初的芭蕾理论书籍 3.前浪漫主义芭蕾 〔1〕启蒙主义及其对前浪漫主义芭蕾的妨碍 〔2〕18世纪的法国芭蕾

《西方舞蹈史》复习资料资料

《西方舞蹈史》复习 资料

《西方舞蹈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1581年诞生的《王后的喜芭蕾》被公认为历史上第一部芭蕾舞剧。 2、在路易十四执政的法国宫廷,芭蕾艺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吕里、博尚和 莫里哀是法国宫廷芭蕾的重要奠基人。 3、18世纪芭蕾改革派主要代表人物安芝奥林尼奠基人之一,他将芭蕾的体裁分为怪诞、喜剧、半性格和崇高四种,代表作有《唐·璜》和《谢米拉米达》等。 4、18世纪前浪漫主义芭蕾的杰出代表、法国著名舞蹈革新家乔治·诺维尔在1760年出版的《舞蹈与舞剧书信集》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情节芭蕾” 的理论主张。 5、诺维尔的学生多贝瓦尔将“情节芭蕾“的改革思想应用于舞台实践,其代表作是1789年在波尔多首次公演的《关不住的女儿》,它是活在今天芭蕾舞台上的最古老芭蕾名作,也是最早一部反映当时法国第三等级贫民百姓生活的现实题材舞剧。 6、与前一时期相比,浪漫主义芭蕾舞剧变得更加富有诗意、更直接,能够更深刻地诉诸观众的感情。芭蕾舞剧《仙女》、《吉赛尔》和《葛蓓莉娅》分别是这一时期三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作品。 7、玛丽亚·塔里奥尼是第一位立起足尖翩翩起舞的芭蕾明星,她和她的父亲是浪漫主义芭蕾的重要代表人物。而该时期的舞剧中出现的吉赛尔这个角色被称为是“考验女舞蹈家是否成熟的试金石”。 8、彼季帕是所有来俄国工作的外国人中间对俄国芭蕾贡献最大的一位,被看作是“俄罗斯芭蕾的奠基人”,芭蕾舞剧《睡美人》是彼季帕创作的顶峰。 9、前苏联芭蕾艺术的发展可以分为探索阶段、戏剧芭蕾时期和交响芭蕾时期三个阶段。 10、交响芭蕾是20年代由费多尔·洛普霍夫提倡的,他的名著《舞剧编导之路》则是交响芭蕾的理论基础。 11、英国芭蕾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归功于三位女舞蹈家终生的努力。惹奈创建了英国皇家舞蹈学院,德·瓦鲁娃筹建了皇家芭蕾舞团,而兰伯特则成立并主持了芭蕾俱乐部。 12、纽约市芭蕾舞团和美国芭蕾剧院是代表美国芭蕾艺术主流的两个舞团。

中外舞蹈史考试试题

《中外舞蹈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本题共计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被誉为“浪漫芭蕾时期悲剧代表作”的芭蕾舞剧是()。 A、《吉赛尔》 B、《海盗》 C、《葛蓓莉亚》 D、《仙女》 2、以下舞种享有“舞蹈皇后”美称的是()。 A、探戈 B、维也纳华尔兹 C、伦巴 D、华尔兹 3、《六大舞》和《六小舞》标志着我国宫廷舞蹈的正式建立,是()制定的。 A、汉代 B、唐代 C、西周 D、明清 4、()是汉代著名舞人。 A、西施 B、公孙大娘 C、谢阿蛮 D、戚夫人 5、制礼作乐中用于教育贵族子弟的乐舞教材是()。 A、《六小舞》 B、《六代舞》 C、《云门大卷》 D、《大武》 6、15世纪意大利和法国的宫廷演出中,幕与幕之间插空表演的舞蹈叫()。 A、幕间芭蕾 B、喜剧芭蕾 C、心理芭蕾 D、席间芭蕾 7、我国最早学习和引入欧美舞蹈的是()。 A、杨玉环 B、裕容龄 C、陈宝珠 D、吴佩倩 8、在汉代,文人宴集时重要的一种交流形式是()。 A、饮宴起舞 B、以舞相会 C、以舞相属 D、以舞为重 9、我国民间舞蹈的分类是根据生态分类和()。 A、自然生态分类 B、经济生态分类 C、形态分类 D、舞者分类 10、民间舞蹈按经济生态分类可分为狩猎舞蹈、游牧舞蹈、农耕舞蹈,其中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 A、以蒙古族为主 B、以维吾尔族为主 C、以东北秧歌为主 D、以朝鲜族为主 11、()属于中国古代的乐舞机构和场所。 A、乐府 B、太常寺 C、教坊 D、学堂 12、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是()高举民族舞蹈大旗。 A、李淑芬 B、陈宝珠 C、戴爱莲 D、吴晓邦 13、杨贵妃所表演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作品是()。 . A、《掌上舞》 B、《白柘舞》 C、《霓裳羽衣舞》 D、《屈柘》 14、根据民谣、民歌等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创作的芭蕾叫()。 A、民间芭蕾 B、民俗芭蕾

舞蹈考研中外舞蹈史真题

舞蹈考研中外舞蹈史真题 一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 小舞 2 俗舞 3 缀兆 4 入破 5 勾队 二 简答题(每题5分,共50分) 1 “翘袖折腰之舞”形容是哪一朝代的舞蹈? 2 “队舞”是哪一朝代盛行的舞蹈表演形式? 3 “天鹅之死”的编导是谁? 4 欧洲古典芭蕾进入浪漫主义高峰期是十几世纪? 5 芭蕾舞史上第一部“无情节芭蕾”舞剧是哪一部作品? 6 我国古代的乐又称乐舞,是指哪些表演形式? 7 “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也,言之不足故长言也。长言不足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以上这段话出自我国古代哪部著作的哪一篇? 8 首次让演员立起足尖的舞剧是哪部作品? 9 我国最早学习和引入欧美舞蹈的宫廷舞蹈家是谁? 10 深受国内外广大观众欢迎的《飞天》《荷花舞》是谁编创的? 三 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 1 为什么说戴爱莲打开了中国民族舞蹈的宝库? 2 为什么说伊万诺夫是俄罗斯芭蕾的骄傲? 3 浪漫主义芭蕾的三个发展阶段及代表作品是什么?请通过作品说明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 4 柴科夫斯基对芭蕾发展的贡献何在?

科目:中外舞蹈史 一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 芭蕾 2 轮舞 3 乔治 巴兰钦 4 六舞 5 霓裳羽衣舞 二 选择题 (每题4分,共20分) 1 被誉为“浪漫芭蕾时期喜剧代表作”的芭蕾舞剧是哪部? A《吉赛尔》B《海盗》C《葛蓓莉亚》 2 被誉为“古典芭蕾之都”的城市是哪座? A《圣 彼得堡》B《莫斯科》C《巴黎》 3 被誉为“现代芭蕾之父”的芭蕾舞编导大师是哪位? A 马里于斯 彼季帕 B 米歇尔 福金 C 乔治巴兰钦 4 被誉为“美国舞蹈第一夫人”的舞蹈家是哪位? A 露丝 圣丹尼斯 B 依莎多拉 邓肯 C 玛莎格莱姆 5 下列哪一选项属于中国古代的乐舞机构和场所? A 乐府 B 太常寺 C 教坊 三 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 米歇尔 福金 改革芭蕾舞的主要主张有哪三点? 2 何谓“图腾崇拜舞蹈”? 3 美国“古典风格”的现代舞三大技术体系是什么? 4 在芭蕾舞史上,成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转折点的芭蕾舞作品是哪部? 5 哪一朝代制定的《六大舞》和《六小舞》标志着我国宫廷舞蹈的正式建立?

中外舞蹈简史

一些成为流行的民俗舞蹈,一般都具有两个特征:性感与技巧。 踢踏舞分为两个流派:爱尔兰踢踏舞,美国踢踏舞。 流行舞有两大舞系: 1 拉丁舞:伦巴恰恰恰桑巴牛仔斗牛 2 摩登舞: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舞维也纳华尔兹 什么是纪功舞蹈:反应和歌颂统治者功绩的舞蹈。中国历代统治者在取得王位以后,一般要将自己的功绩或德政以乐舞的形式进行表现和宣传。所谓“功成作乐” 东周的“礼崩乐坏”: 1 春秋战国之际,随着西周王权的崩溃,周初精心建立起来的的“礼乐政治”出现危机,致使“礼崩乐坏”的局面逐渐形成,在加之当时清新活泼,充满人间真情的民间乐舞涌入宫廷和贵族之家,严重冲击了雅乐的统治地位,加速了“礼崩乐坏”的进程; 2 “礼崩乐坏”的形成,还与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休戚相关,在周初《六大舞》被固定下来后,长期用于宗庙祭祀变成经典的“先王之乐”,势必导致原有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活力的丧失,充满生机的“桑间濮上之乐”就会顺应时代的发展迅速发展起来。 《六大舞》:黄帝的《云门》尧的《大章》舜的《大韶》禹的《大夏》 汤的《大濩》武的《大武》 《六小舞》:《帗舞》《羽舞》《里舞》《旄舞》《干舞》《人舞》 武的的《大武》:周武时期的乐舞,是武王克商后命周公而作,颂武王伐纣除其害的德能功绩。 周代雅乐的主要功能:教化与祭祀 “百戏”包括音乐,舞蹈,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性演出形式 “以舞相属”是汉代一种带游戏性质的礼性舞蹈,其形式为一个人自舞——他人继舞为报——相属另一人,其目的是在相属过程中增进人际关系和人际情感。

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从形式上看): 1 纵向继承。对战国楚地民间舞蹈的翘袖折腰之姿,轻盈曼妙之态的继承。 2 横向吸收。一方面,从同时代的姊妹艺术如杂技,武术,幻术等方面吸收养料;另一方面对各地少数民族的舞蹈兼合并著。 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从思想上看): 1 神仙幻想,代表作《总会仙唱》,其以歌舞的形式表现了汉代人对神界歌舞的幻想,同时也折射出他们对人生永恒延续的希冀。 2 “人一己”意识,代表“以舞相属”,汉代人在向往神界的同时也积极于现实生活,“以舞相属”通过人民有来往的舞蹈过程,获得一种社会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使个体的“人一己”意识得以表现并强化。 清商乐舞的特征: 1 抒至言情 2 飘逸娴雅 3 以目传情,眼神的运用 4 以轻见长,“体轻如风”“纤腰袅袅” 5 以妙取胜,“独特的意蕴” 宫廷宴乐:指旧时王朝的宴飨典礼,娱乐欣赏中所运用的乐舞。 主要包括“九十部伎”“坐立部伎”“健软舞”“大曲”“歌舞戏” 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规模宏大,人数众多,其实雄伟。 堂下坐奏谓之“坐部伎”:人员较少,精巧典雅,温馨致雅。 宋的“队舞”的定义:是以唐的多段体歌舞套曲——“大曲”为基础的结果,配上诗歌,道白,分段落表演的歌舞形式。 什么是芭蕾舞: 广义的说,芭蕾泛指各种舞蹈或舞蹈剧。 狭义的说,芭蕾是一张特定的舞种,是古典芭蕾的略称,专指15世纪出现于意大利,经过300年的发展而形成的,有特定的审美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欧洲古典舞蹈。 “席间芭蕾” 1581年《皇后的喜剧》 芭蕾三大奠基人: 1 吕里路易十四的芭蕾老师,他与戏剧家莫里哀合作创作了十余部舞剧。 2 博尚路易十四的老师,1651年被任命为皇家舞蹈院第一院长 3 莫里哀 诺威尔的思想核心:情节芭蕾。《关不住的女儿》多贝瓦尔

《中外舞蹈史》复习资料

《中国舞蹈发展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周代是我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西周制定了一整套礼乐制度,即史 书上盛传的周公“制礼作乐”,代表作品是六代舞和六小舞。 2、从周代开始,雅乐体系确立了诗、舞、乐“三位一体”的格局,并且使得“文意昭德、武以象功”的文舞、武舞两大乐舞的分类得以完成。 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4、春秋战国时期舞蹈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各类民间舞蹈十分兴盛,出现了最早的审美风格楚舞,其是一种以拧身出胯的曲线美为特征的舞蹈形态,其中女性舞者具备 有轻盈、飘逸、柔曼审美特征。 5、汉代是我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集大成时期,其舞蹈具有技艺结合、技艺并重的特点,盘鼓舞就是这类舞蹈中最负盛名、最有代表性的舞蹈。 6、唐代是中国古代舞蹈发展的顶峰时期,在这一时期里,舞蹈成为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 并且已经形成自己的分类方法。如按舞蹈风格、特点区分的健舞、软舞类;具有严谨、统一结构的歌舞大曲故事情节的歌舞戏等等。 7、唐代舞蹈主要的发展趋势分为继承了前代传统舞蹈、以国名地名族名为乐部或舞蹈名称的乐舞和唐代新作 8、从唐以后,古人对所有以脚踏地为节、手袖相连、载歌载舞的群众性自娱型歌舞的统称均为“踏歌”。 9、唐代刻画仙女形象的著名代表作《霓裳羽衣》是道家“羽化登仙”之宗教思想的形 象美化。 10、宋代城市固定表演场所瓦舍、勾栏的建立,为艺人提供了谋生和传授技艺的场 所,促进了各种表演技艺的吸收和融合。 11、元代民间娱乐、欣赏的主要艺术形式是杂剧,而明代的戏曲也同样盛行。另外明代 著名乐律学家、数学家、历学家朱载堉,首创“舞学”,编制拟古舞谱,在中国舞蹈 发展历程中熠熠生辉。 二、名词解释 1、百戏: “百戏”原又称“角抵”,是一种集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舞蹈、音乐、乐器 演奏等多种技艺为一体的综合表演形式,由于包括了许多不同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节目而被 称为“百戏”,其是汉代流传最广的,也是最主要的表演艺术形式。 2、歌舞戏: 歌舞戏由歌、舞、戏三者相结合而成,以歌唱、说白、滑稽表演兼具舞蹈动作等手段表 现特定内容,反映一定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关系等。在歌舞戏中,戏的成分比较重,歌舞

中外舞蹈史题

中外舞蹈史题 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作答,每题7分,总计35分) 1、雅乐 2、傩舞:傩是以驱鬼逐疫为目的的祭祀仪式,因此在古代亦名“逐除”。傩祭的舞蹈特点很鲜明,故人称“跳傩”,其“跳”的部分叫做傩舞。 3、云南花灯 4、多丽丝·韩芙莉(1895—1958):生于美国伊利诺依州的奥克帕克,卒于纽约市。她最重要的舞蹈理论是倒地—爬起,动作要素:1、节奏2、力度3、图形 5、戴爱莲 6、巴兰钦 1、《葛天氏之乐》 2、“拟古舞谱” 3、六代舞 4、《巾舞》 5、阿热热 6、《倒喇》 7、《观音舞》 8、《坐部伎》 9、朱载堉10、裕容龄11、《白纻舞》12、《明君舞》13、《西凉乐》14、《高丽乐》15、《巴渝舞》16、六小舞17、《盘鼓舞》18、兰陵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总计40分) 1、简述新秧歌运 2、简述福金芭蕾改革的五项原则动及其意义 3、简述中国民间舞的五种文化类型 4、简述玛莎·格雷姆舞蹈技巧的基本原理 三、论述题:(任选35分与40分各一题作答,总计75分) 1、论述你对舞蹈功能的认识(35分) 2、论述唐代舞蹈的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35分) 3、论述浪漫主义芭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艺术特色(40分) 4、通过对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作品分析,论述中国古典舞风格舞蹈艺术在当代的发展(40分)

《西方舞蹈史》 一、填空题 1、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1581年诞生的(《王后的喜剧芭蕾》)被公认为历史上第一部芭蕾舞剧。 2、在路易十四执政的法国宫廷,芭蕾艺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吕里)、(博尚)和(莫里哀)是法国宫廷芭蕾的重要奠基人。 3、18世纪芭蕾改革派主要代表人物(安芝奥林尼)奠基人之一,他将芭蕾的体裁分为(怪诞)、(喜剧)、(半性格)和(崇尚)四种,代表作有《唐·璜》和《谢米拉米哒》等。 4、18世纪前浪漫主义芭蕾的杰出代表,法国著名舞蹈革新家(乔治·诺维尔)在1760年出版的《舞蹈与舞剧书信集》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情节芭蕾”)的理论主张。 5、诺维尔的学生(多贝瓦尔)将“情节芭蕾”的改革思想应用于舞台的最古老芭蕾名作,也是最早一部反映当时法国第三等级贫民百姓生活的现实题材舞剧。 6、与前一时期相比,浪漫主义芭蕾舞剧变得更加富有诗意,更直接,能够更深刻地诉诸观众的感情,芭蕾舞剧(《仙女》、《吉赛尔》和《割蓓莉娅》)分别是这一时期三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作品。 7、(玛丽亚·塔里奥尼)是第一位立起足尖翩翩起舞的芭蕾明星,她和她的父亲是浪漫主义芭蕾的重要代表人物,而该时期的舞剧中出现的(吉赛尔)这个角色被称为是“考验女舞蹈家是否成熟的试金石”. 8、(彼季帕)是所有来俄国工作的外国人中间对俄国芭蕾贡献最大的一位,被看作是“俄罗斯芭蕾的奠基人”,芭蕾舞剧(《睡美人》)是彼季柏创作的顶峰。9、前苏联芭蕾艺术的发展可以分为(探索阶段)、(戏剧芭蕾时期)和(交响芭蕾时期)三个阶段。 10、交响芭蕾是20年代由(费多尔·洛普霍夫)提倡的,他的名著(《舞剧编导

2016-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舞蹈教育(舞蹈学)专业考研中外舞蹈史复习提纲7—新祥旭考研辅导

6《霓裳羽衣》: 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相传乐曲是唐玄宗部分的吸收印度《婆罗门曲》改编的。舞蹈主要表现仙女美姿,舞者“不着人间俗衣裳”,上穿孔雀翠衣,下穿淡彩色或月白色的裙子,肩披霞帔,头戴“步摇冠”,身上配着许多珠翠饰品,华丽典雅。舞姿优美、轻盈、飘逸、柔曼、引人入胜。其表演形式除独舞外,还有双人舞、集体舞的表演形式。这个舞蹈的首演者和最擅长者为杨贵妃。 7踏歌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是唐代诗人对当时自娱性歌舞踏歌的描写。“踏歌”是一种自娱性歌舞形式,其主要特点是歌唱、踏地与舞袖。 8《南诏奉圣乐》: 其主要舞段是用舞队摆成南、诏、奉、圣四个字,舞时有歌,皆祝颂之词。“字舞”结束后,还要表演以下几个乐舞:由十六人演《辟四门之舞》,独舞《亿万寿》,唱《天南滇越俗》歌;还有《龟兹部》,大鼓部、胡部、军乐部、表演各具特色的乐舞,最后一部“军乐部”舞人穿的是南诏民族服装。同时,还有五种不同的调式和多种形式表演《奉圣乐》,由军士歌、女子歌、小女子舞、男独舞、独唱、领唱集众人合唱交错出现等。 《南诏奉圣乐》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其原因:一方面,它是在民族团结友好的气氛中产生的;另一方面,在艺术创造上,它是以南诏乐舞为本,广泛吸收汉族、龟兹等西域乐舞成分编制而成的大型组舞,主题鲜明,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及欣赏价值。 唐代舞蹈的辉煌成就: 唐代舞蹈在内容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宫廷燕乐:《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小型表演性舞蹈分为“健舞”“软舞”两大类。也是教坊乐舞的两大类。由器乐演奏、歌唱、舞蹈组合成的多段体乐舞套曲——“大曲”。歌、舞、戏三者相结合,能表现一定的故事情节与人物的歌舞戏。其中著名的有《踏谣娘》《大面》等。其它未归入舞类的主要舞蹈:《凌波曲》《菩萨蛮》《何满子》《叹百年队》《南诏奉圣乐》等。 不仅在内容上,唐代舞蹈的艺术水平之高,还反映在表演、创作、编导、舞蹈美术、舞谱、舞图等方面。 表演艺术:刚劲、矫捷,具有豪放之美的公孙大娘舞《剑器》;柔曼婉畅、具有浓厚的抒情性的、展现仙女轻盈飘逸之美的《霓裳羽衣》《凌波曲》;唐代舞者对眼神地运用,也是相当精彩动人的,《胡腾》者、《柘枝》舞者、《霓裳》舞者,都是舞者巧妙地运用眼神以增强舞蹈的感染力;以舞蹈表现悲伤情绪,达到感人至深的程度,如《叹百年队》。编导艺术:“立部伎”中的“字舞”。字形复杂,笔画多。场面的设计、队形的变化、地位的调度、动作的编排都有一定的难度。李可及编导的《叹百年队舞》是一个场面很大的女子群舞,虽是悼念亡人的舞蹈,舞者却不穿素服,而是饰珠翠,着盛装。庞大的舞队表演,竟能催人泪下。 舞蹈美术:《龙池乐》中,设计者在“池”上下功夫,舞人头戴莲花冠,踏着细碎、轻盈的舞步飘舞移动,犹如水面漂浮的荷花;在唐代大型舞蹈的表演场地通常叫做“地衣”有的舞蹈在地上铺了几百匹粗绸,上面画有鱼龙花纹。《屈柘枝》的布景则是两个巨大的莲蕾,花瓣徐徐张开,露出两个女孩子,她们从盛开的莲花中出来,随乐而舞。 舞谱:从各方面的史料看,唐代记录表演性舞蹈的舞谱,应该包括舞曲(曲谱)、舞图(图谱)与文字(字谱)三个部分。文字说明除舞蹈动作术语外,还会有其他关于音乐、舞蹈如何“合成”的提示。 10敦煌残舞谱: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敦煌莫高窟第十七窟的藏经洞被发现,大量写卷等珍贵文物被抢劫一空。其中一部分记录舞蹈的写卷被法国人伯希和与英国人斯坦因等人运往国外,现藏巴黎图书馆及伦敦图书馆等处。1925年,刘半农(刘复)留法抄辑了这些写卷并发表于《敦煌掇琐》一书中。这些记录舞蹈的书写卷残卷,不完整也无总标题,发表时刘先生拟名“舞谱”,沿用至今。实际上它们只是一些记录舞蹈的节奏和动作的提示性文字。 11代舞蹈的审美特征及成因: 初唐的宫廷舞蹈显得朝气蓬勃、生龙活虎,具有扩大的气质。唐太宗的《破阵乐》最能代表初唐风韵。它热情歌颂了为国立功的英雄主义,成功地揭示了现实中开创者的高尚胸怀。最为关键的是《破阵乐》集中体现了初唐整个社会的文化心理,传达出这一历史时期

中国古代舞蹈史复习资料二

中国古代舞蹈史复习资料(二) 第一章原始舞蹈 一、崖画舞蹈 1、图腾舞蹈 图腾:从初期母系氏族公社起,每个氏族就采取某种动物、植物、无生物或自然现象作为本氏族的名称即氏族的徽号,这就是图腾。人们相信图腾就是本氏族的祖先或是与本氏族有血缘关系并能予以福佑的保护神。 图腾舞蹈的类别(1)、动物图腾舞蹈:飞禽、走兽、水族,模仿动物的动作。(2)、植物图腾舞蹈:仅次于动物图腾的第二生命体,特别是长年生长的木本植物。 (3)、无生物图腾:日、月、山、川、水、火、土等。 2、祭祀舞蹈 通过祭祀活动,舞蹈逐渐变成一种风俗。 3、求偶舞 4、反映生产劳动的舞蹈 5、反映战争生活的舞蹈 二、部落舞蹈 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从人类始祖伏羲女娲到各时期部落的氏族首领,都有自己的乐舞。例如伏羲的乐舞叫《扶来》,歌颂伏羲发明结网、教民渔猎的功绩;神农氏的乐舞《扶犁》,歌颂神农氏发明农具、教民农耕的功绩。下面摘要了几个远古部落的乐舞。 阴康氏之乐 葛天氏之乐 纪功舞蹈,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舞蹈(如《云门》、《大章》、《大韶》、《大夏》) 1、黄帝的乐舞 相传黄帝的乐舞叫《云门大卷》,简称《云门》,又名《承云》或《咸池》。歌颂黄帝聚众万民,盛德如云,如祥云,福佑之兆。同时,此乐舞还有祈求丰收,五谷丰登之意。黄帝氏族以云为图腾。 2、尧的乐舞 《大章》,“大章”的意思是“尧之仁德,章明于天下”,尧是陶唐氏的领袖,由于他仁德如天,智慧如神,平章百姓,协和万邦,人们依附他就 像依附太阳,仰望他就像仰望云彩。尧以此乐舞祭祀上帝。 3、舜的乐舞 禹的乐舞叫《大韶》简称《韶》《九韶》、《萧韶》等,它是以歌颂舜帝能继承尧之仁德为内容;用于庙堂祭祀的舞蹈,充满幻想,浪漫天真,色彩斑斓。《史记》记载到:鸟兽翔舞,萧韶九成,凤凰来仪,百兽率舞。“ 4、禹的乐舞 《大夏》,为歌颂禹治水有功和战天斗地的精神,禹命皋陶作《大夏》,表演时,舞人头戴皮制的帽子,上身赤裸,下穿素白褶裙,再现治水过程。

中外舞蹈史

673-中外舞蹈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中外舞蹈史》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 二、考试要求 1.准确掌握《中外舞蹈史》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 2.理解并掌握《中外舞蹈史》中的理论问题。 3.能运用《中外舞蹈史》知识与理论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舞蹈史 1.原始舞蹈的发生 2.三代舞蹈的分流 3.汉代舞蹈的发展 4.魏晋南北朝舞蹈的变革 5.隋唐舞蹈的盛景 6.宋元舞蹈的规范 7.明清舞蹈的转型 8.雅乐舞蹈与民间舞蹈的演进 9.近古舞论与舞谱 第二部分中国近现当代舞蹈发展史 1.近现代中国舞蹈(1840-1949) 1)在社会急剧变革中发展的中国舞蹈 2)伴随着革命前进的舞蹈艺术 3)黎明前夜的中国舞蹈 2.当代中国舞蹈(1949-1996) 1)舞蹈历史新纪元的起步(1949-1952) 2)舞蹈事业的初步繁荣发展(1953-1957) 3)在迂回和曲折中前进(1958-1962) 4)舞蹈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理论和实践(1963-1965) 5)建国后第一代舞蹈编导家及杰出的组织工作者 6)十年浩劫,畸形流变(1966-1976)

7)三载复苏,再展风采(1977-1979) 8)走向繁荣发展的新时期(1980-1989) 9)多向发展,奔向新世纪(1990-1996) 10)新时期舞蹈事业的突出成就 3.香港、台湾舞蹈发展概况 1)香港舞蹈发展概况 2)台湾舞蹈发展概况 4.中华舞蹈的传播与中外舞蹈交流 1)在海外的华人、华裔舞蹈家 2)中国与亚洲一些国家的舞蹈交流 3)频繁的中外舞蹈交流活动 第三部分西方舞蹈史1.西方芭蕾史纲 1)芭蕾的起源 2)芭蕾的雏形 3)前浪漫主义芭蕾 4)浪漫主义芭蕾 5)俄罗斯芭蕾 6)世纪之交的芭蕾改革(20世纪) 7)前苏联芭蕾 8)当代欧美芭蕾 2.西方现代舞史纲 1)20世纪前期的西方现代舞 ①先驱一代舞蹈家的舞蹈 a. 洛伊·富勒的整体舞蹈 b. 伊莎多拉·邓肯的自由舞蹈 c. 露丝·圣·丹尼斯的宗教舞蹈 d. 泰德·肖恩的美国舞蹈 ②奠基一代舞蹈家的舞蹈 a. 玛丽·魏格曼的表现主义舞蹈 b. 库特·尤斯和汉娅·霍尔姆的舞蹈 c. 玛莎·格雷姆的心理表现舞蹈 d. 多丽丝·韩芙莉的人道主义舞蹈 e. 查尔斯·韦德曼的哑剧舞蹈

[全]中国舞蹈史-考研真题详解[下载全]

中国舞蹈史-考研真题详解 1“帝俊有子八人,是始为歌舞”,载于()中。 【答案】《山海经》查看答案 【解析】《山海经·海内经》中记载到:“帝俊有子八人,是始为歌舞”。意思是:帝俊有了八个儿子后,不禁舞蹈欢庆氏族部落的人丁兴旺。这意味着舞蹈在其始之初是与祖先祭祀和生殖崇拜密切相关的;同时说明舞蹈的初始状态往往是群众性的集体形式,舞蹈是所有部族人员全体参与的群体活动。 2()相传是黄帝时的乐舞,周代用于祭祀()。 【答案】《云门大卷》;天神查看答案 【解析】《云门大卷》或分作《云门》《大卷》两部分。相传为黄帝时期的传统乐舞,歌颂黄帝功绩。周代制礼作乐时将《云门》列为“六乐”之首,用以祭祀天神。 3()是歌颂周武王伐纣的乐舞,用于祭祀()。 【答案】《大武》;祖先查看答案 【解析】周乐《大武》在六乐中是一种武舞,歌颂武王伐纣。用以作为宗庙之乐,祭祀祖先。

4《尚书·益稷》中(),(),()是狩猎生活的反映,他是图腾崇拜的遗迹。 【答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鸟兽翔舞”;“凤凰来仪”查看答案【解析】原始人在狩猎归来,常常围着篝火,敲打着石器,跳起舞蹈欢庆狩猎成功。有时,还模拟各种鸟兽舞蹈,甚至再现狩猎过程,正像《尚书·益稷》中记载到;“击石拊石,百兽率舞”“鸟兽翔舞”“凤凰来仪”,是图腾崇拜的遗迹。因此许多崖画中都有表现狩猎生活的舞蹈。 5歌颂神农发明农具,教民农耕功绩的乐舞叫()。 【答案】《扶犁》查看答案 【解析】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从人类始祖伏羲女娲到各时期部落的氏族首领,都有自己的乐舞。例如伏羲的乐舞叫《扶来》,歌颂伏羲发明结网、教民渔猎的功绩;神农氏的乐舞《扶犁》,歌颂神农氏发明农具、教民农耕的功绩。 6中华舞蹈文化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距今有()年。 【答案】5000查看答案 【解析】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距今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舞蹈纹陶盆的出土,向世人展示了原始舞蹈整齐的队势及其群体性、自娱性的特点。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上的精美图案,证明了当时人在从事狩猎的同时已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这是中华舞蹈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物。陶盆的历史价值,在于它生动地反映了五千年前先民的舞蹈。

中外舞蹈史复习提纲

中外舞蹈史复习提纲 第一章原始舞蹈 11973年青海大通县出土的舞蹈纹饰陶盆把中国舞蹈历史的发展追溯到了5300多年前。 2崖画上的舞蹈包含有:图腾崇拜、祭祀礼仪、生殖崇拜、狩猎征战四方面的内容。 3传说中的舞蹈有 《扶犁》:反映神农氏发明农具,教人耕作的乐舞。 《扶来》:反映伏羲氏发明结网,教人捕鱼的乐舞。 《大韶》:歌颂先帝舜的乐舞。孔子盛赞其“尽美矣,又尽善也。” 《刑天舞干戚》:在炎、黄二帝之间的争战中,炎帝的臣刑天在被砍去头颅的情形下,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手执干戚而挥舞。干是盾,

戚是长把斧。“干戚舞”是古代武舞的一种重要形式,其舞蹈形式从远古一直流传到今天。 4原始舞蹈的特征:强烈的功利目的、高度的生命情调、热烈的全民性、完全的娱神性。 5探索原始舞蹈的途径有:1)通过记载原始舞蹈传说的古文献;2)通过原始舞蹈的文物、岩画等;3)考察流传至今的原始舞蹈的“活化石”。 第二章夏商奴隶制时代 1女乐的出现、发展和壮大及历史作用 夏、商时代是奴隶社会发展时期,生产力发展改变了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始状况。私有制产生,阶级开始分化。伴随整个社会发展而来的舞蹈,步入了随着个人权力日益增长而来的声色追求的娱乐范围——舞蹈进入了表演艺术的发展。在这种趋势中,从事表演艺术的乐工人员,即女乐队伍开始发展并庞大起来。史籍记载,夏桀宫中女乐三万人之多,追求“以巨为美,以众为观”的豪华奢侈乐舞场面。 这些女乐经过一定训练,具有一般人不能掌握的技术,她们可以说是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业音乐舞蹈家。尽管在她们的创作和表演是为了满足统治者在声色娱乐上的奢侈追求,但她们创造的精美乐舞推动了舞蹈艺术的发展。她们的艺术水平和历史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2甲骨文中出现的乐舞人员“万”或“万人”的记载,是历史上最早的关于舞蹈的文字记载。 3奴隶制时代,被形容为:那柔软的身肢,旋绕折缩,似可“入怀袖也”的舞蹈是《旋怀》。 第三章两周时期的舞蹈 1、雅乐体系的建立及社会功能是什么? 西周建立之初,为了巩固其统治,极力加强等级观念,在周公旦的主持下,制礼作乐,集中、整理、增删了前代各氏族具有代表性的乐舞,用于祭祀天地祖先,朝贺等大典。它以“礼”来区别等级贵贱,以“乐”来协调人际关系和情感。意在通过礼乐的并举,促使社会的外在规范最终化为人们内在心灵的愉快和满足,从而产生强烈的社会情感力量,以致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导致群体和谐。它首开中国古

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专业考研中外舞蹈史复习提纲12—新祥旭考研辅导

11民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的问世,在中国芭蕾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2《小刀会》是一部以中国近代史上太平天国革命斗争为背景的现实题材的舞剧。由上海歌剧院舞剧团集体创作,于1959年在上海首演,引起热烈反响。其成功是多方面的:它为中国舞剧的现实题材的创作提供了范例,也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它在结构上采用了“章回体”式的安排与布局,具有较强的戏剧性;以独舞和双人舞形式来塑造人物形象和刻画人物性格,群舞为舞剧所表现的民族和社会时代做出背景式的交代与渲染。这些基本思想和原则被视为舞剧创作中不变的法则,而长久的影响着中国古典舞剧的创作。 13《鱼美人》:1959年问世的三幕神话舞剧《鱼美人》是一部借鉴前苏联芭蕾舞剧经验和艺术手法,试图将西洋芭蕾形式同我国传统的舞蹈艺术相结合,以逐步实现芭蕾艺术民族化的实验性作品。从中可以看到西方文化和芭蕾的明显影响。它在追求舞剧的舞蹈表现功能方面,在探索舞剧自身的艺术规律方面,率先迈出了可贵的一步。 14取材莫高石窟壁画由甘肃歌舞团创作并首演的大型舞剧《丝路花雨》是1979年面世的。 15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舞蹈出现了哪些变化和发展趋势 这一时期,中国的舞蹈家们已经不再满足与在理想之塔中编织美丽的童话,在生活之流的表层寻找舞蹈的依据。在他们看来,生存的困惑,人性的复杂与矛盾,对生命本质的追问,以及渴求自我表达的内在冲动才是艺术存在的根本理由和舞蹈创作的更高依据。舞蹈不再仅仅是娱人耳目的优雅形式,它应该成为对生命本质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舞蹈美学观念的转变带来了作品主题的深化和表现内容的拓展。在创作中出现了一批力图揭示社会与人性之复杂关系和深刻矛盾的舞蹈作品。

杭州师范大学舞蹈史考研试题(2014年~2017年)

杭州师范大学 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考试科目代码:729 考试科目名称:舞蹈史 说明: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作答,每题6分,总计30分) 1.《大面》 2.瓦子勾栏 3.《春江花月夜》 4. 边疆音乐舞蹈大会 5. 伊凡诺夫 6. 皮娜.包希 二.简答题:(任选4题作答,每题12分,总计48分) 1. 简述吴晓邦“新舞蹈艺术”的核心思想 2. 简述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实践对于中国舞蹈教育的意义 3. 简述阿尔文.艾利代表作《启示录》的艺术特色 4. 简述福金芭蕾改革的五项基本原则 5.简述贾德逊纪念教堂舞蹈剧院

三.论述题:(1、2题必答,3、4题任选1题作答,每题24分,总计72分)1. 通过对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作品分析,论述中国民间舞风格舞蹈艺术在当代 的发展。 2. 论述库特、尤斯代表作《绿桌》的创作特色与表演特征。 3.论述中国舞剧《丝路花雨》的艺术特色及其历史意义。 4.论述佳吉列夫芭蕾舞团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舞蹈变革。

杭州师范大学 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考试科目代码:729 考试科目名称:舞蹈史 说明: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作答,每题6分,总计30分) 1、戴爱莲 2、燕乐 3、胡旋舞 4、肯宁汉 5、力效 6、戏剧芭蕾 二.简答题:(任选4题作答,每题12分,总计48分) 1、简述新秧歌运动及其意义 2、简述天马舞蹈工作室 3、简述盘鼓舞的表演特点 4、简述皮娜.包希“舞蹈剧场”的艺术特色 5、简述德尔斯特“表情体系”

中外舞蹈史

一)中国舞蹈史 (1)原始舞蹈产生与发展的轨迹 1)生产劳动与原始舞蹈 2)生殖崇拜与“求偶舞” 3)反映征点生活的古武舞 4)原始祭祀舞 (2)夏商奴隶制时代舞蹈的发展 1)舞蹈步入表演艺术领域 2)祭祀舞的发展及甲骨文中的有关记录(3)两周时期舞蹈的发展和变革 1)强化舞蹈的才华和政治作用 2)“礼崩乐坏”与民间舞兴盛 3)表演性舞蹈的发展及其对政治生活的影响 4)儒家的乐舞理论 5)墨家的乐舞理论 (4)舞蹈艺术取得重大发展的汉代 1)“百戏”是流传量广的表演艺术形式 2)“女乐”的舞蹈活动 3)社节性舞蹈与即兴起舞 4)雅乐舞蹈的继承与创新 5)民族关系的发展与乐舞文化交流 6)技艺结合,注重舞情舞意的刻画

7)群舞的编排 8)舞具舞服的巧妙运用 9)著名舞及其艺术成就 10)乐舞理论与审美特征 (5)各族乐舞在纷呈交流中发展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 1)《清商乐》的发展与演变 2)以舞相属“与即兴起舞 3)各族乐舞文化大交流及其深刻影响 4)舞蹈的技艺水平与审美特征 (6)辉煌唐舞 1)节日歌舞游乐 2)自舞成风 3)歌舞艺人在街头、广场、酒肆献舞 4)宗教祭祀舞蹈的艺术化与世俗化 5)舞蹈艺术的丰富多彩 6)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 (7)舞蹈艺术发展的转折期——辽、宋、西夏、金代的舞蹈 1)辽代舞蹈的兼容精神 2)辽承唐舞倡诸舞 3)辽代遗存的舞蹈形象 4)宋代——古代舞蹈发展的转折点 5)繁盛的民间歌舞

6)继承变革中的宫廷宴乐和歌舞大曲 7)纯舞渐衰时的优秀舞者 8)唐、宋舞乐传高丽 9)珍贵的德寿宫舞谱 10)金承辽舞融宋舞 11)西夏舞迹 (8)元、明、清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变异 1)元代的宫廷宴乐及其他表演性舞蹈2)明代宫廷乐舞和失堉载的舞论及拟古舞谱3)清代的宫廷宴乐和舞蹈家裕容龄 4)汉族民间舞 5)少数民族民间舞 6)戏曲舞蹈的发展 (二)外国舞蹈史 (1)芭蕾的起源 1)古代希腊的舞蹈 2)古代罗马的拟剧 3)中世纪杂耍者的技艺 (2)芭蕾的雏形 1)文艺复兴与芭蕾的形成 2)路易十四与宫廷芭蕾 3)皇家舞蹈院与皇家音乐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