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峰崭露太湖岸——记青年锡剧演员邵新峰折子戏专场演出
- 格式:pdf
- 大小:111.17 KB
- 文档页数:2
能文擅武声情并茂——喜看“铁女子”邵英折子戏专场演出胡文龙
【期刊名称】《当代戏剧》
【年(卷),期】2007()5
【摘要】在庆祝建军80周年前夕,陕西省中青年演员专场演出(第三场)——咸阳人民剧团青年演员邵英主演的《挡马》、《断桥》、《三堂会审》、《杀生》四出折子戏,以惊人的技艺折服了观众。
演出中,台上狂风台下潮,雷鸣般的掌声不断,一浪高过一浪,真是功到艺惊人。
【总页数】1页(P35-35)
【关键词】专场演出;折子戏;声情并茂;女子;《三堂会审》;青年演员;《断桥》;铁【作者】胡文龙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03
【相关文献】
1.国粹激情唱响共享文化盛事——“武戏专场”、“折子戏专场”、《穆桂英挂帅》演出随感 [J], 宋官林
2.省政协昆评室举行昆曲经典折子戏专场演出任彦申陆军等观看演出 [J], 郑萱;
3.新峰崭露太湖岸——记青年锡剧演员邵新峰折子戏专场演出 [J], 季志良
4.喜看辽南戏折子戏专场 [J], 晓吉
5.声情并茂形神俱佳——著名秦腔演员刘随社折子戏专场演出观后 [J], 丁科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前赴后继继往开来——写在常熟市锡剧团成立六十周年俞新跃【摘要】自懂事起,我就跟着爸妈一起看常熟市锡剧团的戏,那时是在公社礼堂,后来有缘,我考入戏校,竟然进了剧团工作,逐步开始了解剧团,熟悉剧团,一晃三十个年头了。
今年是常锡成立六十周年,在国人心中一甲子是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纪年,而我也趁着这个契机,更深层地了解了剧团的前世今生。
看到前辈们创业的事迹,肃然起敬,为剧团有着如此的过去和今天感到骄傲和自豪。
【期刊名称】《剧影月报》【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2页(P99-100)【关键词】剧团工作;金曾豪;白蛇前传;江浙沪;子是;人才紧缺;缪希雍;演艺生涯;十年;九十年代【作者】俞新跃【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892自懂事起,我就跟着爸妈一起看常熟市锡剧团的戏,那时是在公社礼堂,后来有缘,我考入戏校,竟然进了剧团工作,逐步开始了解剧团,熟悉剧团,一晃三十个年头了。
今年是常锡成立六十周年,在国人心中一甲子是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纪年,而我也趁着这个契机,更深层地了解了剧团的前世今生。
看到前辈们创业的事迹,肃然起敬,为剧团有着如此的过去和今天感到骄傲和自豪。
1955年,当时在常熟注册的剧团有两个,一个是常熟市友爱锡剧团,前身是上海友爱锡剧团,另一个是常熟县合众锡剧团,响应政府的号召,两团合并成立常熟县锡剧团,至1983年常熟撤县为市,即更名为常熟市锡剧团。
成立之初,剧团实力雄厚,有许多名家,其中有:钟嘉禄、徐庭贤、王义生、吴筱楼、杨云甫、黄杏云、王金泉、顾秀英、黄翠芳、徐玉英、陈凤英、孙伟雄等,而钟嘉禄先生为锡剧创始人袁仁仪之寄子,省锡著名锡剧编剧俞介君先生之岳父,名导俞克平先生之外公,影响甚大。
徐庭贤先生原是南方戏名角,号称“南方戏梅兰芳”,后南方戏淘汰而入锡班唱戏,“南方调”正是由他们引入锡剧之中,现成为一个锡剧主要调式。
1957年后又从各地引进和戏校培养各类人才,其中有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梅兰珍之胞妹梅桂珍,有薛川宝、庄澄、吴汝贞、张秀兰、杨丽娜、王小平等,剧团阵容之强大,可见一斑,在江浙沪一带久负盛名。
116近期,一部名为《新定军山》的戏剧小品脱颖而出,斩获了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欢乐潇湘”湖南省群众文艺会演的最佳剧作等奖项,收获了众多赞誉之声,观众评价它是一部接地气且情感浓度高的优秀作品。
《新定军山》是一部以情感主题与新奇视角书写戏曲文化新式传承的作品。
该剧讲述了一对父子之间的故事。
故事中的父亲原是京剧演员,他希望子承父业,而儿子则热衷于直播带货,于是,恪守传统的父亲与“不务正业”的儿子产生了重大分歧。
经过犹豫与抉择、抗争与妥协,父子最终达成和解。
在这部作品中,创作者巧妙地将对父子亲情、青年前途及对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的深入思考融入到了一个故事之中,在传统戏曲经典与当代网络直播之间,开启了意味深长的对话。
《新定军山》强调在创新转化之中重拾传承之道,延续戏曲精神与美学特征。
一、故事脉络镶嵌情思书写1. 三段式冲突的故事结构人物情感的起伏好似诉说着戏剧命运之浮沉。
肖彬导演的《新定军山》以父子情感冲突为故事线,以三段式情感变化呈现亲情问题,体现出戏曲发展的曲折之路。
父亲陈鸿才曾是京剧团演员,对于戏曲事业满腔热血;儿子陈军从小习得京剧,却在现代流行市场的影响下,不愿进入京剧团唱戏,而是想要通过直播寻找赚钱的出路。
冲突、探索、和解,是人物关系发生变化的三个阶段。
戏剧开场就点明了代际之间的情感隔阂——父亲陈鸿才对儿子寄予厚望,一心希望他参加京剧团面试;而儿子陈军却因误解与不满情绪坚决拒绝。
戏剧以陈军在手机支架前跳舞为开场,他的动作语态都在讨好逗乐直播间的观众,其表演浮夸滑稽。
在父亲眼里,温情戏剧里的创新性传承——评戏剧小品《新定军山》◎ 夏新予摘 要:戏剧小品《新定军山》以父子亲情为故事基础,展开对传统戏曲新式传承的深度思考,在社会代际的问题中,透过情感隔阂的窗口书写新媒体时代戏曲创新转化的命运议题。
以一波三折式的故事脉络书写情思,运用空间美学在舞台上创立两个场域,将台词唱段与弹幕设置相结合,在人物角色之中及角色与观众之间创造情感媒介,并通过直播传播的形式寻找传统文化的全新出路。
春风有信,花开有期作者:来源:《上海艺术评论》2024年第02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在明媚的4月,来自全国的戏剧专家、学者、表演艺术家共聚申城,研討陈少云先生的表演艺术成就。
作为京剧麒派最具代表性的表演艺术家和流派传承者,陈少云先生以文武并重、南北兼容的气度,以沉稳凝练、苍凉铿锵的台风,以卓荦不凡、开拓创新的艺术创造力为当代剧坛留下了一个个经典人物形象,使麒派表演艺术在创新中得到发展。
对陈少云表演理论的总结,对建构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研究现代戏曲表演形态,总结民族艺术话语体系至关重要。
一年之际在于春。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如约而至。
本届“上海之春”以“礼赞新时代”为主题,市民朋友可以在精彩纷呈的66台主体演出、10项专项主题活动及丰富多彩的展演活动中,享受上海艺术的春天。
新人多,新作多,潜力舞者和潜力作品多是“第七届上海舞蹈新人新作展演”的一大亮点,充分体现了“推新人、出新作”的初衷,也引领助推舞蹈事业蓬勃发展。
朵朵芳菲,灼灼其华。
甲辰初春,上海话剧中心出品的话剧《千里江山图》、央华戏剧出品的《悲惨世界》、长宁沪剧团的沪剧大戏《同舟》一亮相申城舞台。
改编不是一成不变,而是要在原著的基础上向前走一步。
对经典的改编需要找到原著与时代精神的契合点,在当今时代的价值判断和精神追求下“老树发新枝”,展现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和追求。
而原创沪剧大戏《同舟》是戏曲舞台上第一部表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作品。
它以鲜明的时代性,全方位、全景式反映当代市民的多彩生活。
编剧围绕“基层立法联系点”,展开了关于“一堵墙”的争论,描述了从建议制定“老年人保护法”的倡议,到把“保护老年人”列入“反家暴法”的来龙去脉,并以此铺展出社区各色人物的形象和跳动的时代脉搏。
好的影视作品也如春天的味道般令人回味无穷。
电视剧《繁花》导演王家卫拍戏是出了名的慢工出细活,他对道具陈设、服装造型、生活质感有着挑剔的高标准。
无锡是锡剧艺术的发源地,上世纪50年代无锡市锡剧团创排的《珍珠塔》是锡剧艺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曾晋京在中南海小礼堂演出,受到了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接见。
说起《珍珠塔》,不由得想起我和锡剧之间的一段故事。
我出生在无锡的一个村庄,从小就浸润在吴侬软语的方言氛围中。
三四岁的时候,我就已经会唱锡剧《珍珠塔》中的一段《投亲》了。
“小侄千里来投亲,不知姑爹拜寿庆,还望姑母多原谅。
斯侄儿未备寿礼送上门。
”这是根深蒂固的一种记忆。
我爱上锡剧完全是受我父亲的影响。
他早年曾在公社宣传队里唱过戏,唱的正是锡剧,他的嗓音洪亮,唱腔优美,深得人心。
他曾去报考过锡剧团,因为身高原因未能录取。
离开宣传队后他依然痴迷于锡剧,白天干活儿唱着锡剧,连晚上睡觉做梦也在唱着锡剧。
记得儿时,每天一睁开眼睛,他就坐在床头教我唱锡剧,“小侄千里来投亲”“爆竹声声震天响”“春二三月草还芽”……尽管我才咿呀学语,却对这些唱段耳熟能详。
渐渐地,父亲让我在邻居和亲戚们面前开口演唱,一开始我有些胆怯,后来脸皮就越来越厚了。
上学之后,只要是学校有文艺表演,大家都会推我唱锡剧,我在学校算是小有名气的。
八十年代末,父亲用家里仅有的积蓄买了一台高档的上海产的收录机,他一边在家干手艺活儿,一边听锡剧,一盘盘锡剧的卡带整日循环播放,《珍珠塔》《双推磨》《拔兰花》,总也听不厌,听得我耳朵生老茧。
初三那年,无锡市锡剧团到各个学校来招生,在父亲的大力支持下,我幸运地考取了无锡市戏剧学校,圆了父亲的梦。
在艺校经过专业的训练后,我的唱功有了明显提高,每逢周末回家都和父亲切磋交流,老人家甚是欢喜。
但曾有一段时间我差点辍学,原因是我受不了练功的苦,偷偷逃回家躲避,后经父亲的劝说与开导,重新振作起来完成了学业,毕业后顺利进入无锡市锡剧团,成为一名专业的锡剧演员,专工老生。
都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要在舞台上演好一个角色不是那么容易的,拿到剧本后,背台词是我的弱项,记忆能力一向不是很好,唱着唱着就要忘词。
传承锡绣非遗“寸人豆马”绽芳华作者:***来源:《职工法律天地》2024年第01期2023年9月,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隆重推出的太湖美音乐会中,主持人朱讯跟随国家级非遗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鲍文姬深入现场,体验了被誉为“无锡精微绣”的刺绣技艺。
在鲍文姬的绣布上,无论是微小如豆的人像、马匹,还是细如蝇毫的文字,都展现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双面精微绣的技艺。
结奇缘,学锡绣精微绣,源自江苏省无锡市。
无锡地处江南水乡,盛产丝绸,因此无锡的刺绣简称“锡绣”。
据传,锡绣的历史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特别是在明清时期,锡绣广泛流传,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工艺。
在1915年的巴拿马博览会上,锡绣荣获金奖。
自1981年以来,人们对锡绣深入研究,在继承传统针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精微绣”应运而生。
精微绣的特点在于幅面虽小,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与精细的绣工。
在绣制过程中,字迹如芝麻般微小,人物脸部仅如绿豆般大小。
双面精微绣的创始人是锡绣名家赵红育,其人物“开脸”工艺堪称艺术中的极致挑战。
它不仅要求在极细微的尺度上展现生动的形象,更要确保每一处细节栩栩如生。
其中,用线的技巧是至关重要的基本功。
捻松、劈线等手法必须精准到位,才能确保丝线的灵活与质感。
更难能可贵的是,开脸时仅使用七八十分之一的丝线,在微小的空间绣出人物的细腻表情。
这种技艺使得作品在远观时具有强烈的立体感,近看时则能感受到人物的神态与情感。
甚至,观者可以用放大镜去品味每一处细节,探索其中所蕴含的无尽魅力。
2007年春天,鲍文姬在家中看电视时,偶然发现了一档关于锡绣的节目。
节目提到,锡绣工作室正在招募精微绣学员。
鲍文姬虽然此前未听说无锡的精微绣,但其精美绝伦的技艺深深吸引了她的目光。
她想报名学习,就记下了电话号码。
她打了电话过去,却始终打不通。
阴差阳错,她通过其他途径打听到了锡绣名家赵红育的工作室。
鲍文姬前往工作室拜访时,看到赵红育正在绣《晋爵图》中的仕女袖管。
与戏曲有关的词语亮相的意思1. 亮相在戏曲里可太有讲究啦,就像是大明星出场似的。
比如说京剧里的角儿,一亮相,那精气神儿“唰”地就出来了,眼睛一瞪,身体一定,哇塞,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突然出现在舞台上,一下子就抓住所有人的目光。
2. 戏曲中的亮相啊,就像是超级英雄登场。
你想啊,像武生在台上,亮相的那一刻,就跟超人突然现身拯救世界一样震撼。
那姿势,那神态,仿佛在说“看,我来了,这舞台就是我的天下”,太酷了。
3. 嘿,戏曲的亮相那是啥呢?简单说就是把自己最美最有范儿的一面瞬间展示出来。
就像我看越剧的时候,旦角儿一亮相,那柔美的身姿,精致的扮相,哎呀,就如同清晨盛开的花朵第一次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娇艳,真让人陶醉。
4. 戏曲里的亮相,我觉得就像是魔法突然生效的瞬间。
你看那个丑角,蹦跶到舞台中央一亮相,那滑稽的表情,奇特的动作,哈哈,就像魔法师念完咒语后突然出现的神奇景象,能把人逗得哈哈大笑。
5. 亮相在戏曲中,就像是运动员在比赛开始前的起跑姿势一样重要。
像昆曲里的演员,在开唱之前的亮相,那身姿挺拔得像一棵苍松,每一个线条都透着自信,这就是要告诉观众“我准备好了,精彩马上开始”。
6. 戏曲的亮相呀,有点像我们平时参加重要聚会时精心打扮后的惊艳出场。
我记得看秦腔的时候,有个老生一亮相,那身行头加上他那威严的神态,就如同古代将军身披战甲走上战场一样威风凛凛,真带劲。
7. 哟,戏曲里的亮相可不得了呢!这就好比厨师把精心烹制的菜肴最后装盘时那最诱人的摆盘。
你看黄梅戏里的演员,亮相的时候,从表情到服饰,每一个细节都那么恰到好处,就像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摆在眼前,让你挪不开眼。
8. 戏曲中的亮相就像是打开宝藏的那一刻。
想象一下,花脸演员在舞台上一亮相,那浓烈的色彩,夸张的表情,就像宝藏的大门突然打开,里面满是让人惊叹的宝物,瞬间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
9. 你知道戏曲里的亮相像啥吗?就像新嫁娘掀起盖头的瞬间。
看评剧的时候,女演员一亮相,那羞涩又充满期待的神情,和那优雅的动作,真像新娘子在众人面前第一次露出自己的面容,太美了。